物联网工程导论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物联网工程导论 期末复习题

物联网工程导论   期末复习题

第1章物联网概论简答题1.理解物联网的定义和技术特征,需要注意那三个基本的问题?P141)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互联网在基础设施上有一定程度的重合,但它不是互联网概念、技术与应用的简单扩展。

2)互联网扩大了人与人之间信息共享的深度与广度,而物联网更加强调它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广泛与深入地应用。

3)物联网的主要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2.物联网的技术特征有哪些?p14-171.物联网中的智能物体具有感知、通信与计算能力1)“智能物体”是对连接到物联网中的人与物的一种抽象2)对智能物体感知、通信与计算能力的理解3)对物联网标识符的理解4)智能物体与嵌入式技术的关系2.物联网可以提供所有对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3.物联网的目标是实现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融合3.什么中间件软件?P29(我国学术界一般认可的定义是)中间件是指网络环境下处于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一种起连接作用的分布式软件,主要解决异构网络环境下分布式应用软件的互连与互操作问题,提供标准接口、协议,屏蔽实现细节,提高应用系统易移植性第2章RFID与物联网应用简答题1.RFID标签读写器设计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P641)标签身份识别与标签数据传输加密/解密问题2)标签数据传输错误问题3)多标签读取过程中的“碰撞”问题4)有源标签电源状态管理问题5)标签与天线位置对读写效果的影响2.EPC编码体系与UID编码体系有何不同。

P73日本的UID标准与ECP标准在使用的无线通信频率、编码位数、网络运行环境与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1)UID标准使用的无线通信频率为2.45GHz与13.56MHz,EPC标准使用UHF频段。

2)UID的U-code采用的基本长度是128位,EPC标准则采用96位长度。

U-code可以兼容各种标识编码体系,如条形码的JAN码、UPC码、EAN码,书籍的ISBN、ISSN码,IPv4或IPv6地址,电话号码等。

物联网工程导论(专升本)专业课程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物联网工程导论(专升本)专业课程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物联网工程导论(专升本)复习题课程名称:物联网工程导论(专升本)1.(单选题)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是谁提出的( )(本题1.0分)A.无锡研究院B.温总理C.IBMD.奥巴马答案:C.解析:无.2.(单选题)以下关于物联网感知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本题1.0分)A.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是联系物理直接与虚拟信息世界的纽带B.能够自动感知外部环境信息的设备包括:RFID、传感器、GPS、智能测控设备等C.智能物体可以具备感知能力,而不具备控制能力D.智能传感器节点必须同时具备感知、控制能力、同时具备适应周边环境的运动能力答案:C.解析:无.3.(单选题)以下关于一维条码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本题1.0分)A.一维条形码在垂直方向表示存储的信息B.一维条形码编码规矩简单,识读器造价低C.数据容量较小,一般只能包含字母和数字D.条形码一旦出现损坏将被据读答案:A.解析:无.4.(单选题)以下关于一维条形码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本题1.0分)A.二维条形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B.信息译码可靠性强、纠错能力强、制作成本低、保密与防伪性能好C.信息容量与编码规则无关D.条形码某个部分遭到一定程度损坏,可以通过其他位置的纠错码还原出损失的信息答案:C.解析:无.5.(单选题)以下不能够在无线自组网中使用的网络通信技术是( )(本题1.0分)A.无线广域网B.移动通信网C.无线局域网D.无线个人区域网答案:A.解析:无.6.(单选题)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指的是( )。

(本题1.0分)A.可靠传递B.全面感知C.智能处理D.互联网答案:B.解析:无.7.(单选题)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

(本题1.0分)A.互联网B.物联网C.智慧地球D.感知中国答案:B.解析:无.8.(单选题)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不包括( )。

物联网工程概论期末考卷+答案

物联网工程概论期末考卷+答案

《物联网工程概论》复习一、选择题1、MEMS是指( A)A. 微机电技术B. 电子标签技术C. 传感器技术D. 自动识别技术2、RFID技术是基于( B)A. 雷达原理B. 电磁感应原理C. IC卡原理D. 其它3、中国使用的Zigbee频率为( D)。

A. 13.56MHzB. 868MHzC. 900MHzD. 2.4GHz4. 蓝牙(Bluetooth)无线通信技术采用( C)A. CDMAB. CSMAC. TDMAD. FDMA5、传感器通常由(B )、转换元件、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构成。

A. 测量元件B. 敏感元件C. 感知元件D. 探头6、EPC是指(C )A. 电子产品编码B. 工程计划代码C. 产品电子代码D. 高档PC机7. ZigBee具有三级安全模式,其数据加密标准是( C)A. AES 64B. DES 64C. AES 128D. DES 1288. 常见的无线路由器采用( A)技术。

A. WiFiB. APC. UWBD. ZigBee9. 热电偶是用于测量(C )的传感器。

A. 热量B. 电量C. 温度D. 电流10. 单片机与各种外围设备(Flash、RAM、网络控制器、A/D、传感器、MCU等)进行直接串行通信通常采用( D)接口。

A. RS232CB. RS485C. COMD. SPI12、MEMS技术是一种( A)A. 传感器制造技术B. 存储器技术C. 短矩通信技术D. 人机界面技术13. 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移动通信网络标准是( C)A. WCDMAB. CDMA2000C. TD-SCDMAD. LTE14、EPCglobal是指( B)A. 电子产品编码B. 国际物品编码组织C. 产品电子代码D. PC全球在线15. 国际通信联盟保留的公共免费无线电频段是指(A )。

A. ISM频段B. VHF频段C. UHF频段D.VLF频段16. ( D )不是无线单片机。

物联网导论期末考试知识点

物联网导论期末考试知识点

知识点1:物联网1、物联网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2、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理世界(信息化)、(网络化),对传统的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实现互联和整合。

3、物联网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4、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带到1995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5、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EPC。

6、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7、2009年温家宝,无锡,“感知中国”战略构想。

8、物联网的四个层次: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9、物联网产业结构:设备供应商(传感器/软件及应用开发商知识点2:RFID1、具有现代意义的RFID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2、Rfid芯片的小型化和高性能芯片的实用化3、RFID早期的雏形是二战期间,雷达没法分辨敌我飞机.早期被动式RFID:飞机返回基地时拉起飞机,雷达反射回的信号形状改变.早期主动时RFID:出现敌我识别器(IFF). 4、RFID由五个组建构成: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和标签.传送器、接收器和微处理器通常被封装在一起构成阅读器,因此,RFID系统的三大组建为:阅读器、天线和标签。

5、RFID源于雷达技术6、两种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耦合类型: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模型)7、RFID标签是由耦合原件、芯片和微型天线组成的8、RFID标签的优点:体积小且形状多样、环境适应性强、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数据安全性9、标签采用的3种数据存储方式: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10、R FID标签的分类:被动式标签(无源)、主动式标签(有源)、半主动式标签11、R FID的工作频率集中在:低频、高频、超高频三个区域12、低频(LF):30~300khz,典型125khz和133khz,无源,通信范围小于1m,适合近距离、低速、数据量要求较少的识别应用,数据传输率低标签天线匝数多成本高存储数据量少13、高频(HF):3~3Mhz,典型13.56Mhz,通信距离小于1m,不早需要线圈绕制天线,可以通过腐蚀活字印刷方式制作标签内天线采用电杆耦合方式从阅读器辐射场获取能量,具有防碰撞性,数据传输率较高,价格便宜14、超高频(UHF):300Mhz~3Ghz,典型433Mhz、860~960Mhz、2.45Ghz、5。

成人教育高起专《物联网工程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成人教育高起专《物联网工程导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物联网工程导论》高起专1、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可以把物联网分为哪几层?( )A.感知识别层和网络构建层B.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C.感知识别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D.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2、下面哪一项属于无线广域网技术?( )A.4GB.WiMAXC.蓝牙D.ZigBee3、被动式标签的通信频率可以是。

( )A.低频(LF)B. 高频(HF)C.超高频(UFHF)D. 高频(HF)或超高频(UFHF)4、一个传感器和一个传感网络节点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植入了一个。

( )A.处理器模块B.通信模块C.电源模块D.感知模块5、TinyOS操作系统采用的编程语言是。

( )A.CB.C++C.C#D. nesC6、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选择节点操作系统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A.应用需求(实时性、网络)B.系统支持(现有代码库、社区支持)C.开发(开发语言、说明文档)D.制造工艺7、使用可再生能量给传感器节点供电时,储存能量的方式包括。

()A.锂电池B.普通电容C.充电电池和超电容D. 锂电池和普通电容8、TDoA是一种基于的测量方法。

()A.距离差B.角度C.时间差D.距离9、GPS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A.宇宙空间部分和地面监控部分B.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C.宇宙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D.宇宙空间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10、根据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带宽来区分,一般将无线网络分为类。

()A.无线广域网、无线城域网和无线局域网B.无线广域网、无线城域网和无线个域网C.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个域网D.无线广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局域网和无线个域网11、在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使用的低功耗通信芯片包括:。

()A、CC1000和CC2420B、CC1000和8051单片机C、CC2420和ARMD、8051单片机和ARM12、ZigBee协议架构包括。

物联网导论复习

物联网导论复习

第12章_搜索引擎
重点掌握(续) 掌握搜索引擎信息采集旳基本流程以及网络爬虫程序 旳基本构造和工作流程。 理解优化网络爬虫程序旳途径。掌握常见旳网页抓取 算法旳特点和流程。 理解索引技术预处理旳困难,理解倒排文献模型。 举例阐明Google Web搜索引擎旳架构。
第13章_物联网中旳智能 内决容策回忆
本章简介了数据挖掘旳基本流程,重点简介了五种经 典旳数据挖掘算法和环节。最终讨论了物联网背景下 数据挖掘技术旳广泛应用。 重点掌握
理解数据挖掘旳概念以及特点(反复迭代,人机交 互)。
熟悉数据挖掘旳过程(数据预处理,挖掘知识,知识 评估与表达)。 理解关联分析旳有关概念:关联规则(支持度/置信
第13章_物联网中旳智能 重决点策掌握(续)
重点掌握 理解物联网需要低速网络协议旳原因。 对比Wi-Fi,理解蓝牙和红外技术旳合用范围和特点。 理解对物理层和链路层旳规定。 理解距离矢量路由协议旳原理。
第8章_无线低速网络
重点掌握(续) 理解无线传感网物理层和MAC层旳链路特点。 掌握MAC层为减少功耗采用旳低功耗侦听协议(采样 侦听和调度)。 理解无线传感网网络层设计时链路质量旳重要性。 掌握链路质量旳评价原则ETX旳原理和计算。 理解无线传感网网络层经典路由协议CTP和Drip。
理解聚类分析与分类旳区别,理解k-means算法。 理解离群点分析旳三种措施(基于记录,距离偏移)。 理解演化分析旳基本概念。 举例阐明物联网环境下数据挖掘技术旳广泛应用。
第14章_物联网中旳信息 内安容全回与忆隐私保护
本章简介了RFID安全和经典旳安全机制,以及位置隐 私隐患和对应旳保护手段。
重点掌握 理解网络信息安全旳一般性指标。 掌握重要旳RFID安全隐患。 理解RFID安全保护机制,重点掌握基于密码学旳安全 机制。 理解位置信息旳定义,举例阐明保护位置信息旳手段。

物联网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物联网工程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1.按照国际电信联盟(ITU)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T2T),人与物品(Human to Thing,H2T),人与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

2.ITU互联报告中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3.与互联网相对,物联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物联网集合了各种感知技术。

物联网上部署了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照一定的频率周期性地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2、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

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和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

3、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4.物联网的三个技术特征:一是全面感知(条形码、射频识别、摄像头、传感器,信息的采集和获取),即具备各种前端传感器,广泛收集数据。

二是互联互通(解决的是信息传输的问题),完成可靠传输,即通过卫星、蓝牙、WiFi等实现数据传输和交换。

三是智慧运行(解决物联网的计算、处理和决策问题),完成数据处理,具备数据分析、决策、执行、互动等功能。

5.为全球每个物品提供一个电子标签,结合了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物联网的雏形。

6.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不再仅指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物联网,而是利用嵌入到各种物品中的短距离移动收发器,把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延伸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7.无线射频(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及应用软件系统三部分组成。

物联网导论(期末题库)

物联网导论(期末题库)

物联网导论(期末题库)物联网导论(期末题库)1.物联网概述1.1 物联网定义1.2 物联网架构1.3 物联网应用领域1.3.1 智能家居1.3.2 智慧城市1.3.3 工业自动化1.3.4 农业物联网1.3.5 医疗健康1.4 物联网技术基础1.4.1 传感器与执行器1.4.2 通信技术1.4.3 数据存储与处理1.4.4 安全与隐私2.物联网通信技术2.1 网络协议2.1.1 IPv62.1.2 6LoWPAN 2.1.3 CoAP2.1.4 MQTT2.2 网络拓扑2.2.1 网状拓扑 2.2.2 星型拓扑 2.2.3 树状拓扑 2.2.4 混合拓扑 2.3 通信协议2.3.1 ZigBee2.3.2 Z-Wave2.3.3 Bluetooth 2.3.4 LoRaWAN 2.4 传感器网络2.4.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 2.4.2 传感器网络协议栈2.4.3 传感器网络拓扑控制算法2.4.4 传感器网络安全3.物联网数据管理与分析3.1 数据采集与存储3.1.1 传感器数据采集3.1.2 数据传输与存储3.1.3 数据管理与查询3.2 数据分析与挖掘3.2.1 数据预处理3.2.2 数据可视化3.2.3 数据挖掘技术3.2.4 数据分析案例研究4.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4.1 物联网安全威胁4.1.1 隐私泄露4.1.2 数据篡改4.1.3 拒绝服务攻击4.1.4 物理攻击4.2 物联网安全技术4.2.1 认证与加密4.2.2 安全访问控制4.2.3 安全漏洞与风险评估 4.2.4 事件响应与漏洞修复 4.3 隐私保护4.3.1 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4.3.2 隐私保护策略4.3.3 数据匿名化与脱敏 4.3.4 用户隐私权附件:- 物联网架构图- 数据采集与存储流程图- 数据分析工具介绍法律名词及注释:1.隐私泄露:未经授权披露个人敏感信息的行为。

2.数据篡改:对数据进行非法修改或伪造的行为。

物联网导论复习

物联网导论复习

物联网导论复习物联网导论复习1.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和背景1.1 物联网的定义1.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1.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2.物联网的基础技术2.1 传感器技术2.2 通信技术2.3 云计算技术2.4 大数据技术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3.1 感知层3.2 网络层3.3 应用层4.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4.1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4.2 物联网的安全防护措施4.3 物联网的隐私保护5.物联网的应用案例5.1 智能家居5.2 智慧城市5.3 工业物联网5.4 农业物联网6.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6.1 与物联网的融合6.2 边缘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6.3 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物联网: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并实现信息共享的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虚拟对象、人与物之间及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的网络。

2.传感器:通过感知环境参数,并将其转化为可用数据的设备或系统。

3.通信技术:用于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连接的技术,如无线传感网、蓝牙、Wi-Fi等。

4.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提供可按需访问的计算资源,将计算任务分配给多台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技术。

5.大数据技术:用于处理大量数据的技术,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

6.感知层: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底层部分,负责感知环境信息并将其传输到上层网络。

7.网络层: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中间层部分,负责处理感知层传输过来的数据并进行网络通信。

8.应用层: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顶层部分,负责处理用户的应用需求,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9.区块链技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技术,在物联网中可以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交易验证等功能。

物联网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物联网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物联网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物联网的定义?A. 通过无线传感器将物理世界与互联网连接起来B. 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与协作C. 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对物联网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D. 以太网与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为主要技术支持答案:D2.物联网的核心是什么?A. 无线传感技术B.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C. 设备之间的通信与协作D. 物理世界与互联网的连接答案:C3.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A. 智慧城市B. 工业自动化C. 医疗健康D. 虚拟现实答案:D4.以下哪项不属于物联网的安全挑战?A. 数据隐私与保护B. 网络攻击与入侵C. 物理设备损坏与失效D. 隐私泄露与非法监控答案:C5.物联网中的边缘计算指的是什么?A. 将计算资源放置在用户侧B. 将计算资源放置在数据中心C. 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数据处理D. 利用大数据算法进行数据分析答案:A二、简答题1.请简要说明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答: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正在快速发展。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农业、医疗健康等领域。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物联网的设备将更加智能化,具备更强的感知和分析能力。

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将能够自动感知用户的需求,智能工厂将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和优化。

其次,物联网的数据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随着物联网设备的普及,海量的传感器数据将会被收集并进行分析,形成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再次,物联网将更加注重安全和隐私保护。

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与互联网相连,物联网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将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最后,物联网将与其他技术相融合,形成更多的创新应用。

例如,物联网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结合,将为许多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变革。

2.简述物联网中的边缘计算以及其优势。

答:物联网中的边缘计算是指将计算和分析资源放置在接近数据源的边缘设备或边缘服务器上,以减少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延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物联网工程导论复习

物联网工程导论复习

物联网导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ITU对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 Thing to Thing, T2T) ,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 H2T) ,人到人(Human to Human,H2H)之间的互连。

总之,物联网是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各类传感器等技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支持智能的信息化应用,实现信息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的全面融合,最终形成统一的智能基础设施。

从本质上看,物联网是架构在网络上的一种联网应用和通信的能力,实现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无缝连接2、M2M:M2M(Machine/Man to Machine/Man)是一种以机器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

简单地说,M2M是指机器之间的互联互通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比较3、EPC体系结构:;EPC目标为每一个物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示标准,EPC体系主要由EPC 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及信息网络系统3 个部分组成。

4、RFID: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对目标加以识别并获取相关数据的技术。

或这样定义: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电感耦合或电磁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双向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5、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物理、化学、生物)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6、蓝牙技术: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10m内)的无线电技术。

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

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ISM (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

南开大学22春“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导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南开大学22春“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导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2

南开大学22春“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导论》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Web服务的基本数据单元是网页。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物联网是在P2P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IPv4地址长度为()。

A.32字节B.32位C.64字节D.64位参考答案:B4.可穿戴计算设备的主要特征包括()。

A.智能化B.个性化C.微型化D.中心化参考答案:ABC基于小区制的移动通信网通常称为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6.智能电表的设备类型属于()。

A.智能仪表B.数字家电C.GPS终端D.智能插座参考答案:A7.安全审计是指识别对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8.TCP/IP参考模型的最高层是()。

A.物理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参考答案:D9.数据量在几百MB到几十PB量级的数据集都能称为大数据。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0.救援机器人通常归属于()。

A.特种机器人B.农业机器人C.微型机器人D.医用机器人参考答案:A11.针对感知层设备、嵌入式终端设备的攻击属于()。

A.服务攻击B.非服务攻击C.主动攻击D.被动攻击参考答案:B12.与物联网相比,CPS更强调控制能力。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3.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与气压传感器配合可实现精准定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4.M2M模式中的“M”是指()。

A.计算机B.机器参考答案:B15.在智慧地球战略中,提供智能信息处理的是云计算技术。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6.在RFID读写器中,接口模块实现读写器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7.RFID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技术。

A.文件传输B.地址转换C.通用编码D.射频识别参考答案:D18.我国电力行业提出的智能电网概念是()。

物联网导论(期末题库)

物联网导论(期末题库)

1.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中主要包含哪三层?简述每层内容。

(1)感知层感知层有数据采集子层,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组成。

数据采集子层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智能光发生的物理时间和数据信息。

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将采集到的数据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协同处理,以提高信息的精度,降低信息冗余度,并通过自组织能力的短距离传感网介入广域承载网络。

它旨在解决感知层数据与多种应用平台间的兼容性问题。

(2)网络层网络层主要将来自感知层的各类信息通过基础承载网络传输到应用层。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系统相结合,实现广泛的物物互联的应用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业务中间件和行业应用领域。

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医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

2.简述传感器的作用及组成。

简单地说,传感器实际上是一种功能快,其作用是将来自外界的各种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传感器一般有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敏感元件:它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种物理量的元件。

转换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就是它的输入,它把输入转换层电路产量。

转换电路完成被测量参数至电量的基本转换输入到测控电路中,进行放大,运算,处理等进一步转换,以获得被测值或进行过程控制。

3.简述传感器的选用原则(1)根据测量对象与测量环境确定传感器的类型(2)灵敏度的选择通常,在传感器的线性范围内,希望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越好。

因为只有灵敏度高时,与被测量变化对应的输出信号的值才比较大,有利于信号处理。

(3)频率响应特性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决定了被测量的频率范围,必须在允许频率范围内保持不失真的测量条件,实际上传感器的响应总有—定延迟,希望延迟时间越短越好。

(4)线性范围传感器的线形范围是指输出与输入成正比的范围。

以理论上讲,在此范围内,灵敏度保持定值。

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宽,则其量程越大,并且能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

在选择传感器时,当传感器的种类确定以后首先要看其量程是否满足要求。

物联网导论期末复习

物联网导论期末复习

物联网导论(重点放在前三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一、名词解释: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化设备、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重要特征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光学字符识别,是模式识别的一种技术,目的是要使计算机知道它到底看到了什么,尤其是文字资料。

语音识别研究如何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提取及决定语言信号中最基本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也包括利用音律特征等个人特征识别说话人。

虹膜识别是当前应用最方便精确的生物识别技术,虹膜的高度独特性和稳定性是其用于身份鉴别的基础。

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应用发展过程中,为消除数据录入的“瓶颈”问题而产生的,可以说是最“古老”的自动识别技术。

模块:构成条码的基本单位是模块,模块是指条码中最窄的条或空,模块的宽度通常以mm 或mil(千分之一英寸)为单位。

标签:是由耦合元件、芯片及微型天线组成,每个标签内部存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用来标识目标对象。

RFID系统集中在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个区域。

传感器:能感受到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计算机摩尔定律:计算机芯片的晶体管每隔18个月电子元件会翻番位置信息的三要素:空间(所在的地理位置)、时间(处在该地理位置的时间)、身份(处在该地理位置的对象)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无线传感网: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无线网络基本组成元素:无线网络用户、无线接入、基站无线局域网: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的技术,使用电磁波,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WI-FI(无线局域网):是一个创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固定设备、移动设备和楼宇个人域网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ZigBee:也称紫蜂,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上协议,底层是采用IEEE 802.15.4标准规范的媒体访问层与物理层60GHz毫米波通信:通信载波为60GHz左右频段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设备间数Gbps 的超高速无线传输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常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4V特征:数量大(Volume),种类多(Variety),速度快(Velocity),价值高(Value)GFS:正常的组件失效;巨大的文件;文件操作的特定模式;应用程序和文件系统API的协同设计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灵活性MapReduce:是一种针对超大规模数据集的编程模型和系统BigTable是一种用来在海量数据规模下(例如包含以PB为单位的数据量和数千台廉价计算机的应用)管理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物联网工程导论复习

物联网工程导论复习

物联网工程导论复习物联网工程导论复习1.物联网、无线传感网、RFID系统和泛在网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从ITU、ISO等国际标准组织对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定义和标准化范围来看,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其实是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表述,其实质都是依托于各种信息设备实现物理设备和信息世界的无缝融合。

“物联网”和“传感网”都是以传感器、RFID等客观世界标识和感知技术,借助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互联网、移动网等实现人与物理世界的信息交互。

泛在网是面向泛在应用的各种异构网络的集合,更强调跨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聚合与应用。

2.请简述物联网的体系结构物联网包括三层结构,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传输层、互联网层)和应用层。

位于底层的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感知层,中间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顶层则是内容应用层。

感知层:全面感知,利用传感器技术,RFID等随时随地的读取物体的信息网络层:实时传递,利用各种网络传输手段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应用层:全面应用,包括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3.请简述物联网的技术体系结构。

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可分为五层:感知技术、传输技术、支撑技术、应用技术和公共技术。

·感知技术:能够用于物联网底层感知信息的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网络技术等;·传输技术:能够汇聚感知数据,并实现物联网数据传输的技术,包括M2M无线接入、Mesh网技术等;·支撑技术:用于物联网数据处理和利用的技术,包括云计算,公共中间件技术等;·应用技术:用于直接支持物联网应用系统运行的技术,包括物联网信息共享交互平台技术等;·公共技术:是感知、传输、支撑和应用四层都需要的技术,包括标示解析、安全技术和应用管理等。

4.你理解或了解的物联网特征是什么?物联网的特征:将人、物、机器等通过感知设备和通信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

主要特征:·信息量:物联信息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海量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①RFID相关概念(PPT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英文缩写,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二目的。

②什么是无线传感网(课本)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廉价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无线自组网系统,其目的是将网络覆盖区域内感知对象的信息发送给观察者。

③互联网、物联网、泛在网的区别与联系(课本)(网络)1. 互联网的端系统接入主要有两种类型:有线接入与无线接入2. (1)物联网与互联网在网络基础设施上有一定的重合。

(2)物联网应用系统将根据需要选择无线传感器网络或RFID应用系统的接入方式,而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接入方式不同。

3. (1)物联网是互联网接入方式的延伸与功能的扩展互联网是” Everybody over IP ” ;物联网是” Everything over IP ”4. 物联网提出了很多新的研究课题5. 三网均是交互信息网,是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结果,目的是更加方便的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服务,从更小的细节完善人们的需求。

•互联网是人与人的信息交互。

•物联网是物与物,物与人的信息交互。

•泛在网等同互联通信网,目的是为了人与人,人与物的交互,突破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

④什么是互联网核心协议,P2P技术与节点计算机(PPT)(课本)(网络)•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对等互联网络技术(Peer to Peer),互联网中节点计算机既可以作为客户机,又可以作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节点计算机是指一台电脑或其他设备与一个有独立地址和具有传送或接收数据功能的网络相连。

⑤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与描述(PPT嵌入式系统,也称作“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它是针对特定的应用,剪裁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以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SoC也称“片上系统”。

⑥GPS既念(PPT•GPS的英文全称是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 System 简称GPS 意为“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或简称全球定位系统。

这是一种全新的定位方法,它是将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具有全时空、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实时地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的特点,为空间定位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替代常规的光学与电子定位设备。

•美国“全星球导航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欧盟的“伽利略(GNSS/Galileo )”卫星定位系统•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已发射13颗,到2020年达30多颗)⑦计算机网络分类(按覆盖范围分类)“名称、范围” (PPT•个人区域网(PAN 0 - 10M•局域网(LAN) 10M - 10KM•城域网(MAN 10KM - 100KM•广域网(WAN 100KM - 1000KM⑧云计算系统的组成部分(4个)(PPT)云计算=云安全+云存储+云平台+云终端⑨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PPT)•数据融合:针对物联网数据的多态性,需要研究基于多种传感器的数据聚合技术,综合分析各种传感器的数据,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在大型数据库中发现、提取隐藏的预言性知识的方法,使用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去找出普通数据查询中所忽视的数据隐含的趋势性的信息。

⑩基站的概念与描述、作用(网络)(课本)•基站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XX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包括天线,无线收发信机以及基站控制器(BSC•基站一端通过空中接口与手机通信,另一端接入到移动通信系统之中。

二、不定项选择题①物联网的描述(第一章)②RFID的工作原理、有源(无源标签)、RFID标签的描述、RFID读写器的描述③各类网络作用的描述④无线传感网⑤GPS的接收机⑥IPv6 、IPv4 技术描述⑦3G、4G 区别与联系⑧定位技术三、简答题①物联网关键技术包括哪几项并对每一项技术进行描述(8 条)(书)•自动感知技术•嵌入式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数据处理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位置服务技术•信息安全技术②阐述TCP/IP 技术原理及特点技术原理:通俗而言,TCP/IP 协议采用四层的层级结构,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每一层均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而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如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IP 则是给互联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规定一个地址。

特点:①协议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计算机硬件或操作系统,提供开放的协议标准,可联合各种硬件与软件。

②协议不依赖于特定网络传输硬件,可集成各式网络。

③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

④标准化的高层协议,提供可靠的用户服务。

③传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并对每一个进行简述(PPT)•线性度: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

•灵敏度:在稳态下输出增量与输入增量的比值。

•重复性: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程多次测试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迟滞(回差滞环)现象:表明传感器在正向行程和反向行程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分辨率与阈值::传感器在规定的范围所能检测输入量的最小变化量。

•稳定性:在室温条件下,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间隔,传感器的输出与起始标定时的输出之间的差异。

•漂移:在外界的干扰下,输出量发生与输入量无关的、不需要的变化。

•静态误差(精度):静态误差是传感器在其全量程内任一点的输出值与其理论输出值的偏离程度。

④3G和4G网络概念、设计目标及各自的技术特点(详细)3G网络:概念: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数百kbps以上。

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设计目标:实现全球统一频谱、统一标准、无缝覆盖。

更高的频谱效率,更低的建设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和保密性能。

提供足够的系统容量。

技术特点:①支持高速语音与数据信号的混传,可以同时支持高速、实时数据业务,以及基本的语音业务②支持高速接入业务,室内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2Mbps,在慢步步行时可以达到384kbps,在高速移动环境中可以达到144kbps③3G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提供网页浏览、xx会议、电子商务、音乐、视频等多种信息服务④3G也要考虑与已有2G系统的兼容4G网络:概念: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集3G与WLAN于一体。

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要求的宽带接入和分布式全IP架构网络, 是集成多功能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设计目标:满足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的需要。

技术特点:①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图像数据,通话只是4G手机一个基本的功能②终端可以实现一台便携式计算机、便携式电视机很多重要的功能③4G移动通信系统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终端多样化④能与2G 3G系统兼容⑤云计算的概念(由云存储和云计算组成)3层核心组成P256#3云计算是一种利用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按需、便捷地访问共享计算设施、存储设备、应用程序等资源的计算模式。

•lasS :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向用户提供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与网络资源,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动态分配和调整。

•PaaS:平台即服务,平台向软件开发人员提供类似中间件的服务,包括数据库、数据处理与软件开发环境等。

•SaaS:软件即服务,平台向最终用户提供定制的软件服务,用户不用安装软件副本,就可以通过网络使用软件。

⑥RFID概念(通过不同方法对RFID进行分类)P54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英文缩写,利J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

•按供电方式分类:有源RFID标签&无源RFID标签•按工作模式分类:主动式RFID标签&被动式RFID标签&半主动式RFID标签•按读写方式分类:只读式RFID标签&读写式RFID标签•按工作频率分类:低频RFID标签&中频RFID标签&高频RFID标签&微波RFID标签•按封装材料分类:纸质RFID标签&塑料RFID标签&玻璃RFID标签•按封装形状分类:薄膜粘贴RFID标签&卡式RFID标签&柱形RFID标签&扣式RFID标签&身份识别RFID标签&直入式RFID标签⑦VR与AR的概念、特点、区别、联系VR概念: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简称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

虚拟世界是全体虚拟环境或给定仿真对象的全体,虚拟环境是由计算机生成的,通过视、听及触觉等作用于用户,使之产生身临其境感觉的交互式视景仿真。

虚拟现实技术是结合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传感技术多种技术发展而成的一门新技术。

特点:沉浸(Immersion ) VR系统的核心,表示用户投入到由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场景中的能力,用户在虚拟场景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交互性(In teraction )用户与虚拟场景中各种对象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是人机和谐的关键性因素。

交互性包含对象的可操作程度及用户从环境中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以及虚拟场景中对象依据物理学定律运动的程度等。

VR是自主参考系,即以用户的视点变化进行虚拟交互。

构想(Imagination ) VR不仅仅是一个用户与终端的接口,而且可使用户沉浸于此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从而产生新的构思。

因此,VR是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AR概念: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简称AR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物体或其它信息叠加到真实场景中,从而实现对现实的“增强”的技术。

特点:①真实世界和虚拟的信息集成②具有实时交互性③在三维尺度空间中增添定位虚拟物体。

区别:联系: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 ,AR 是虚拟现实技术( Virtual Reality ,VR) 的一个重要分支,均是综合了计算机图形、光电成像、融合显示、多传感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技术等多门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