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点滴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有人说教语文很简单,有人说教语文其实不简单,这两种论调都是说怎样上好语文课,我认为他们说的都有道理。
自从课改以来,语文的课改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问题也伴随而生。一些公开课、示范课被搬到舞台,执教者十分在意听课老师的反应,于是不断调整方法和策略,这样势必忽略对学生的关注,课堂教学变成课堂表演艺术,语文课被异化了。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正本清源、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
一、“读”出文章的真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获得启迪。
如在教学《小音乐家杨科》时,我做了如下尝试:
师:同学们在课前都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些什么事?
生:课文讲述了穷人的孩子杨科酷爱音乐,对大地所有声响感悟特别灵,但因家里很穷买不起乐器,只是因为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而被毒打致死的事,杨科的命运实在可悲呀!
师:不错,概括得很好。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杨科酷爱音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我从“田野里……他都注意听着”这里知道杨科喜欢音乐,并且具有很高的音乐感悟能力。他对大自然所有声响感悟特别灵。
把大自然所有声响都当成音乐。
师:这们同学理解的怎么样?那么该用怎样的语调读出这种感悟呢?谁再来读读?
生:应该用轻快的语调来读,我来试试。(该生读得很有感情)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反映杨科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
生:我认为从“旅店跳舞……都在唱歌”这里可以突出杨科对音乐的酷爱,他已经和音乐融为一体制,已达到音乐的最高境界,所以他觉得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
这节课我上得很轻松、愉快。在这里没有教师喋喋不休的分析和讲解,有的只是学生对课文的潜心默读、感悟和有感情的朗读,有的只是教师的引导,在这里学生用真情说自己的感悟、收获,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肺腑之情。
二、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
1、面向全体,提问突出显不同角度思维。
①多向辐射——激活不同角度思维
②依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储备和认识习惯的需求,问题的设置应考虑学生多向思维的特征。比如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一课时,鼓励学生开启思路——“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在钓鱼吗?”
学生甲说:“老人感到十分孤独、寂寞,因为诗中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
学生乙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
学生丙说:“不,他在钓一个心中的春天!”
……
可见,教师的提问要有较大的包容空间,所提问的答案要关注多元反应,鼓励独特见解,这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是十分有益的。
③多重层次——满足种类学生的要求。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度,对思维能力强和弱的同学要在难度上加大或减小,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回答。
2、把握文本,提出突显逻辑性
①提问要能气氛要领,开启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提供自由学习的天地。
②提问要清晰条理,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提问,做到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获得新知识。
3、弘扬个性,提问突显主观性
①巧妙引导——由答问到发问,教师的提问应巧妙设置,点到为止,引而不发,问题引发新的问题,由疑问产生新的疑问,把教师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促使课堂有效生成。
②由质疑到释疑使学生在“提问——解答——辩论——结论“的过程中,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以上两个教学法就是本人在教学中最感深刻的,也是学生最受益的。语文教学的简单和不简单,只是一个问题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阐述罢了,教师要关注的始终应该是学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