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三要素(组织、制度、流程)

合集下载

管理三要素

管理三要素

三、带队伍
<四>完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 1、绩效考评 ● 作 用
激励员工的成就感,满足员工工作的荣誉感和精神需要; 激励员工的成就感,满足员工工作的荣誉感和精神需要; 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帮助员工认识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指导员工制定改 进措施,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竞争能力; 进措施,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竞争能力; 鼓励员工的参与,和员工一起制定奋斗目标, 鼓励员工的参与,和员工一起制定奋斗目标,帮助员工 开发潜能; 开发潜能;
3
提高管理水平 共创持续发展
一、建班子
<一>有无班子的区别
才有集体智慧, 1、有班子 ,才有集体智慧,才可能进行战略设计 和科学决策;没有班子,只能是个人意识, 和科学决策;没有班子,只能是个人意识,无法避 免个人独断专行和决策偏差; 免个人独断专行和决策偏差; 有班子能够发挥集体的力量 优势互补, 能够发挥集体的力量, 2、有班子能够发挥集体的力量,优势互补,分工协 快速实施,办成个人的能力所做不到的事; 作,快速实施,办成个人的能力所做不到的事;没 有班子,常常顾此失彼,胡子眉毛一把抓, 有班子,常常顾此失彼,胡子眉毛一把抓,缺乏条 理和规范; 理和规范;
联想电脑公司绩效考评分为季度和年度考评, 联想电脑公司绩效考评分为季度和年度考评,一般先由 被考评人自己先根据岗位职责和目标, 被考评人自己先根据岗位职责和目标,先写出述职报告 并进行自我评价,将述职报告交给上级考评人; 并进行自我评价,将述职报告交给上级考评人; 考评人根据被评人的述职并参考与其有工作关系的部门 和人员的意见后,然后按照十个考评等级确定考评结果; 和人员的意见后,然后按照十个考评等级确定考评结果; 同时考评人要与被考评人进行直接的面谈, 同时考评人要与被考评人进行直接的面谈,逐项指出他 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帮他一起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 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帮他一起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

公司内部管理结构及操作步骤

公司内部管理结构及操作步骤

公司内部管理结构及操作步骤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公司内部的管理结构和操作步骤,以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组织架构和日常运营流程。

管理结构
公司的管理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决策,监督公司的整体运营。

2. 高级管理团队:包括首席执行官(CEO)和其他高级主管,负责管理公司的日常业务和部门运营。

3. 部门:公司的各个部门按照职能划分,例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等。

4. 小组和团队:在各个部门内部设立小组和团队,负责具体的项目和任务。

操作步骤
以下是公司内部常见操作步骤的概述:
1. 项目启动:确定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并成立负责该项目的团队。

2. 任务分配:根据项目需求,将任务分配给适当的团队成员,
并设定截止日期。

3. 沟通与协调: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及时沟通和协调,确保项目
进展顺利。

4. 进度追踪:监控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和资源分配。

5. 问题解决: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

6. 完成评估:项目完成后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
意见。

7. 报告与汇报:定期向上级主管和相关部门提交项目报告和进
展情况。

以上是公司内部管理结构和操作步骤的简要概述,具体情况还
需根据公司的特定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制度与流程如何制定制度

制度与流程如何制定制度

制度形同虚设的原因
一、是制度摆在那里,但需要根据领导的态度来决定执行与否。 这类制度称之为“无根制度”,高层管理直接指挥下属这样、那 样,没有考虑到是否与制度相冲突,高管层频频越界,制度执行 缺乏原动力,故称为无根。 二、是制度摆在那里,执行一阵风,类似于搞运动,这类制度称 之为“概率制度”。有时候抓得紧、有时候抓得松;对有些人执 行严格、对有些人执行不严格,“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三、是制度摆在那里,但并不一定按制度办事。称之为“劣质制 度”。劣质制度可能三种,一是人们知晓制度的内容,但是制度 的规定不如经验更有效。二是制度过于理论,执行起来难度过大。 三是制度编写目的看似清楚,但到了关键流程环节总是模糊化, “据有关规定办理”、“请相关领导批示”等等,等于宣布制度 的无用。 无论哪种劣质制度情况反映出现,都表明组织管理能力的低下。
实现关键控制 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信息管理 提高沟通质量
激活制度管理 优化制度体系
固化操作程序 规范事务管理
流程管理强调时间概念,通过优化可以减少每个节点上的工作耗费时间和节 点之间的无效等待时间,实现快速响应
根据管理实际中的“80/20”法则,流程管理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从复杂的 工作环节中找出关键控制点(绩效目标实现的关键价值节点),把这些关键点 把握好,规避风险并保证整个事务顺畅高效地运行

✓ 好的思想靠行动,好的概念靠运作,好的制度靠 执行——就是企业完成任务的能力

✓从实际情况出发决策,仅是一项工作的开始,更

为复杂艰巨的工作是后面的贯彻执行。 ✓若执行力削弱,方案再正确,只能成为摆设而达

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今不仅仅是策略选择的时代,更是策略执行的 时代。

出差申请流程,一目了然:出差审批制度的操作指南

出差申请流程,一目了然:出差审批制度的操作指南

出差申请流程,一目了然:出差审批制度的操作指南出差申请流程,一目了然:出差审批制度的操作指南2023年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们的出差频率越来越高,这给企业的出差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建立合理的出差审批制度,提高出差效率已经成为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

那么,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出差审批制度并规范出差申请流程呢?下面笔者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出差审批制度的操作指南。

一、出差审批制度的三要素企业出差管理的三大要素:规章制度、流程及考核制度。

1. 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企业需要规定出差的范围、目的、时间、预算、费用报销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对于出差的范围,企业可以将其区分为国内、国外、长途、短途等类型,并明确审批权限和流程。

对于出差的目的,企业需要对出差进行分类,并且确定每一种出差类型的必要性。

对于出差的时间,企业需要明确出差时间的范围、在岗时间、休息时间等,并且建立统一的申请流程。

对于出差的预算,企业需要规定差旅费用和住宿费用的标准,确保合理减小企业的成本开支。

对于出差的费用报销,企业需要严格执行报销制度,建立统一报销入库、财务审核、主管审批、出纳付款等流程。

2. 流程流程是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越是流程化的工作越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率。

企业需要建立统一的出差申请流程,规范出差申请的各个环节,大大减少了申请人员在出差申请过程中的工作难度。

一般来说,企业出差申请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 出差申请:申请人需要在系统中填写出差申请单,并上传相关材料,如出差计划、行程安排等。

2) 主管审批:出差申请提交后,主管需要审核该申请是否符合企业规章制度。

符合的话可以进行下一步审批,不符合的话需要驳回,并给出修改意见。

3) 总经理审批:主管审批通过后,总经理需要最后审批该申请,并在系统中进行批准或驳回操作。

4) 出差通知:审批通过后,申请人需要在系统中查询到出差已经批准,并将出差通知发送给相关人员。

有效管理的三要素

有效管理的三要素

一、“领导管人,流程管事”:通过“横向控制法”来解决团队分工、协作问题只靠领导做管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但领导做管理往往粗放。

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减少对领导的依赖,让员工互相管理,这是彻底解决工厂管理失控的必由之路。

工厂的管理要少靠行政命令,多靠流程推动,因为工厂的事情是横向发生的。

从采购物料到物料入库,到车间领料、生产、入库,再到仓库出货,说到底就是物的流动过程。

采购、车间、仓库是平行单位、平级部门,采购员不是仓库的领导,仓管员也不是车间的领导,物料是在平行部门之间流动的,事情是在平行部门之间发生的。

如果仅靠领导来控制每个订单从头到尾的实现过程,是不可能的一件事.因为领导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清楚工厂的所有环节,更不可能管好工厂的所有部门.所以,要懂得在平行部门之间建立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管理,对工作互相较真、互相竞争、互相推动,唯有如此,领导才会从事中解脱出来,重点做好管人工作。

企业要做好控制就要懂得权力的横向分配,即在平行部门之间对权力进行分配,这种制约是横向的,它制约的是事而不是人,平级部门拥有管事权却无管人权。

所以,要发挥职能部门的管事作用.事情不要依赖领导来管,而应该顺着人们做事的流程靠前后工序来管,让做事时挨得最近的前后两个岗位相互制约,让平行部门之间相互制约。

这就是欧博的“横向控制法"的核心思想.案例:“横向控制法”让订单非生产处理时间大大缩短(中山BL门业有限公司)1、问题点2008年11月底,欧博老师在该公司清理延期订单时,发现延期订单是越来越多。

订单处理周期(即从接单到出货)一般为7~9天,而现在从业务接单到投入生产前这段过程就用了4~5天,这样,留给车间生产的时间只有2~4天了,导致车间无法进行产前准备,接单就做,每天匆忙赶货,效率低下.更为离奇的是,有些客户的订单尚未到达车间,就已经到了交货日期。

造成订单严重延期的原因如下:(1)、业务部下单信息不准确,下到PMC(计划物控)部后又经常出现变更订单的情况。

柳传志管理三要素

柳传志管理三要素

柳传志管理三要素编者按:9月26日週一大会谈上,郑立波社长带领社领导和中层干部学习了《柳传志:管理三要素》。

郑社长指出,该文对转型后的报业管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现将文章编辑印发,各部门(单位)要认真学习,特别是部门负责同志,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深入思考,查询不足,以更加科学、健康的管理方法,更好地推动报社事业良性发展。

管理三要素之一:建班子·1+1<1的问题1+1<1是什幺意思,前边那个1就是总裁,加上后边的班子,甚至比你一个人管还糟糕。

这很可能是因为你的班子里有宗派,有各种各样的纠纷性的问题。

纠纷的问题存在,那还不如不要班子,这就是1+1<1的问题。

1+1<2就是有了这个班子了,果然就比你一个人强,但是你调动班子的积极性不充分,本来应该大于2和远大于2,让班子形成一个合力,结果却是你做不到。

所以我们着重要讲的是这两个问题。

1+1<1这个问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把你调到那个单位去,那个单位以前就已经有宗派了,这时候问题很难解决。

这种情况在国营企业还是很多的,我们调查过,宗派问题对某些国营企业是一个先天的问题,怎幺讲呢?就是国有企业的总经理,要退休前到了59岁,他不能走褚时健的路,这种路犯法,但是又希望能够保证一些正常的生活待遇不变,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个非常合理的方式,就是破格选拔跟自己的感情非常要好的人来提拔他。

这确实对企业的老领导者个人会有好处,可是第一把手这幺做,党委书记看的很明白,也会这幺做,他也选拔一个亲信来提拔,然后第二把手也这幺做,这样有两三个人这幺做,而且下边还形成体系,这就形成了宗派。

有了宗派以后,问题就麻烦了,话就不能放在桌面上说了,说的东西都是很冠冕堂皇的,但是底下各自有自己的系统,到了这种时候,这个企业便相当难受了。

如果你所在的企业已经不是一张白纸,而你是调到那儿去处理问题的话,这个问题不是我们今天所谈的,这不属于科学型的问题,是属于艺术型的问题,那就要看你本人有多大能力,这种问题就很难解决。

企业成功危机管理三要素

企业成功危机管理三要素

那么企业如何做到危机管理制度化?
总结许多国际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如下几点特别值得借鉴,即成文的危机管理制度、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和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文化。

危机属于非常事件,企业无法按照现有制度来应对,必须事先拟订成文的有关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与应对计划,从而保证在危机发生时全体员工遵守共同的处理原则和方法,避免发生管理混乱。
2.制定全面的沟通计划并立即执行,沟通的领域包括:·媒体沟通(媒体关系管理、新闻发布渠道、新闻材料准备、信息收广集与跟踪等)·政府沟通(联邦政府运输部、联邦议会、各州政府、消费者保护机构、国际相关机构等)·员工沟通/工会沟通·投资者/股民沟通·业务伙伴沟通(供应商、汽车制造商、贷款银行、运输商、经销商等)·法律事务沟通
当然,以上这些制度化的先进经验都需要企业具有“危机意识”。在当今这个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危机可能随时发生,并可能对一个公司产生致命影响,只要看看美国的“9·11”和最近的SARS就知道这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好的企业应该在其企业文化中注入一定的危机感,使员工对危机有合理的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可以通过系统化的培训、研讨会和危机处理演习等来逐步培养。
类似地,由于SARS原因导致商务旅行受到限制,而很多具备良好信息系统的企业可以通过因特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可视电话等实现远程办公、远程客户服务和客户访问,从而将SARS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非典”灾难将推动我国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
1.建立危机处理指挥中心·建立指挥中心的组织机构,安排人员及确定职责,立即展开工作·招募必要的专业顾问,例如法律顾问、公关顾问、管理顾问、财务顾问等·对危机发展的可能情形进行预测,计划并制定相应对策·指挥各相关业务部门展开危机处理:生产计划、财务、销售与市场、制造、采购与后勤、法律、人事等·指挥公共关系和企来形象管理工作

[整理版]管理三要素

[整理版]管理三要素

企业管理三要素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离不开管理,没有管理,就象乐团没有指挥一样,各行其是,步调不一,乱作一团,不要说发展壮大,就是维持现状也是很难的。

管理对象不一样,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就不一样,在这里单从经营企业这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企业管理,就是负责某项具体工作,使其能顺利进行,并保持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势态,同时实现管理的最终目的——达到利润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

经营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要赚钱,就需要搞好企业管理,要搞好企业管理,就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事情,总的来说,这些事情可以概括为三大内容,也即企业管理的三个要素:一个科学的管理理论,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理论是方向,没有理论就无从着手管理。

人才是工具,没有人才就不能实现管理。

机制是保障,没有机制就难于落实管理。

第一要素:理论理论是搞好管理的先导。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理论,不能从理论的高度预先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事情和事情发展的趋势,而老是等到问题发生了,等到血的教训后才去改变,浪费了的资金暂且不计,单是错过的机遇就是无可挽回的,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已经是太多太多了。

所以说,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是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

科学的管理理论,应该以市场为核心,一切都围绕着市场来进行,具体来说,理论的科学性具体来说是指正确性、完善性、可操作性、时效性和成本控制性。

一、理论的正确性。

“方向比路线重要”,方向错了,一切就都错了,如果理论本身不具有正确性,管理的结果肯定是不言而喻的。

要想保证理论的正确性,在决策的时候就须保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决策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二)、占有相关正确的有效的信息;(三)、发扬民主决策精神,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四)、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如数学模型法、模拟试验法、经验判断法和类比推理法等。

通过科学的决策,对事物的发展预先做出定性或定量的判断。

二、理论的完善性。

如果理论天生就有漏洞,那么操作起来肯定会有人钻这个漏洞,导致管理失败。

现代企业管理练习题一)

现代企业管理练习题一)

《现代企业管理》练习题(一)一、名词解释1、企业管理P52、人本原理P243、能级原则 P284、现代企业制度P535、企业组织 P876、事业部制P1077、企业素质P144 8、企业活力P146 9、企业经营决策P17110、德尔菲法P178 11、非结构化因素P231 12、看板管理P29713、技术创新 P318 14、全面质量管理P351 15、质量保证P35316、PDCA循环P354 17、ISO9000族标准P360 18、流动资产P38019、无形资产P386 20、人力资源管理P392二、填空1、企业管理的七要素是指()、()、()、()、()、()、()。

(人员、资金、设备、物料、方法、市场、工作精神)2、企业管理具有()()()( )()()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3、按生产力的要素比重,企业可分为()( )( ).(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4、正式组织遵循()逻辑,非正式组织遵循()的逻辑。

(效率、感情)5、巴纳德提出的组织三要素是指()()()。

(要有些做的医院、共同的目标、信息的联系)6、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7、企业组织具有()()()()()的特征。

(目的性、系统性、结构性、群体性、适应性)8、直线权利与参谋权利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参谋建议、直线命令)9、权利的类型有()()().(直线权利、参谋权利、职能权利)10、经济环境因素包括()()()()。

(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11、影响企业活力的因素主要包括()()()()()。

(获利能力、竞争能力、生长能力、应变能力、凝聚能力)12、企业经济效益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因素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动态分析法)13、按重要程度,决策可以分为()()。

(战略性、战术性)14、企业经营战略具有()()()()()特征。

管理三要素

管理三要素

管理三要素柳传志:建班子(坚强、统一)、定战略(如何定、如何保证对、如何达成)、带队伍(保证员工积极性)一般观点:目标(目标及其标准)、机制(任务系统、责权利系统、监督系统)、执行柳传志的观点柳传志认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有一个非常好的管理基础。

而这个管理基础就是联想的“管理三要素”,即“建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

建班子的内容保证了联想有一个坚强的、意志统一的领导核心。

定战略是如何有指导思想地建立远、中、近期的战略目标,并制定可操作的战术步骤,分步执行。

带队伍是如何通过规章制度、企业文化、激励方式,最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保证战略的实施。

柳传志认为,“建班子”包括了三件事:一是群策群力,不依靠企业领导人一个人的智慧;二是提高管理者的威信;三就是对企业最高领导人作出一定的制约。

“定战略”,就是依据实际情况,不仅要制定目标,还要研究如何到达目标。

“带队伍”,就是利用精神及物质激励方式带动员工,利用组织架构和规章制度有序地管理、选拔和培养人才。

柳传志于1996年提出了“管理三要素”。

1997年,“管理三要素”在联想内部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时联想的几十个重要干部还专门集中培训了三天,研讨怎么“建班子”。

“管理三要素”最终也影响了杨元庆、郭为等联想的后继者。

柳传志的“管理三要素”看起来都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做起来却很难。

而“管理三要素”实际上强调了管理的重点是“人”,是员工,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其中还包括领导人如何处理与员工、股东以及顾客的关系。

一切从“人”出发,其实是“管理三要素”的精髓。

建班子在柳传志的逻辑里,“管理三要素”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如何建班子,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其他的定战略、带队伍就毫无存在的必要了。

对于班子的重要性,柳传志曾多次说过:建班子是第一位的,先是建班子。

没有一个意志统一的、有战斗力的班子,什么定战略、什么带队伍,什么都做不出来。

不论在什么情况下,班子的团结永远是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

认真学习美国式企业管理三要素:目标、组织和制度

认真学习美国式企业管理三要素:目标、组织和制度

认真学习美国式企业管理三要素:目标、组织和制度曾飞当前,要奠定中国企业管理的坚实基础,必须认真学习美国式企业管理三要素:目标、组织和制度。

非此不足以真正地缩小中国企业与世界先进企业管理的差距。

地基不坚实的摩天大厦,易于发生突然倒塌的灾变。

这是中国企业不可忽视的问题。

而且,必须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有效地吸收和创新,才能有效地建设中国企业切合实用的管理基础。

第一要素:界定企业现实的目标1.1 用德鲁克的“事业理论”来界定企业的目标企业在市场系统中要有合理的定位,寻求顾客满意的企业经营目标。

美国企业非常注重界定自己的目标。

企业目标的界定,是企业顺利发展的第一要素。

比如速食的发明者是麦当劳兄弟,但公认的速食业的鼻祖却是克罗克。

麦当劳兄弟不自觉地顺从“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唯一目标”这样的一般化的理念,仅仅以此来界定的企业目标,这样的企业目标对麦当劳公司的发展没有明显的帮助。

而克罗克寻找的企业发展目标是面向普通人的理想餐厅,是建立速食连锁。

现实的企业目标界定,对麦当劳公司的顺利发展才实际起了促进作用。

微软公司创办之初,比尔·盖茨曾用一句话来陈述公司的使命和目标:让每张桌面上和每个家庭里都有一台电脑。

这个目标界定并不太精确、现实。

2000年前后,微软公司重新表达了自己的公司使命:在微软,我们的使命是创造优秀的软件,不仅使人们的工作更有效益,而且使人们的生活更有乐趣。

这无疑是一个更为现实的企业使命和目标的界定。

它必将明确的表明:微软只做软件,是一家“不制造计算机的计算机公司”;微软是一家服务主导型公司;微软认为“乐趣”与“效益”一样会给企业带来商业机会。

现实的目标界定真正促进了微软公司的顺利发展。

而沃尔玛这把自己的使命和目标界定为:给普通百姓提供机会,使他们能与富人一样买到同样的东西。

这也很现实,使命和目标能够实施,并确实推动了沃尔玛公司的发展。

而在我国,许多“口号型”的公司使命、目标界定,不但无助于企业的发展,有时反而被它所误导,起了负面的作用。

企业管理员工的三要素

企业管理员工的三要素

企业管理员工的三要素企业管理员工的三要素随述;影响员工行为的三种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这三个东西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组织的个体行为及其结果,它们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一个企业,不管它是属于哪种类型,影响员工行为的都有三种力量——制度、管理和文化。

这三个东西从不同的侧面影响着组织的个体行为及其结果,它们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第一种力量:制度。

不管企业大小,首先必须建立制度。

我国古人云: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就算是两个人合伙开公司,也要约法三章,对不对?何况对于一个人数众多的公司,假如没有了制度,怎能保证大家步调一致?这里说的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为准则,即应该做什么、不应该作什么 ;二是工作标准,即应该怎样做,包括岗位作业标准及业务流程。

前者是强制性的,后者是指导性的,两者应当互相配合,相辅相成。

第二种力量:管理,具体的讲是指员工上司即主管的管理行为。

一个企业有了制度和程序,难道就能运作起来了么 ? 显然不是,当然还需要组织各阶位上的管理人员发挥作用才行。

主管的管理功能大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控制,一个是指导。

控制是指,主管人员依照公司目标、制度、标准和程序,对部属的工作进行安排和监控,使部属的工作在预期的范围内进行运作,以期达成工作目标。

当然只懂得控制的主管算不上一个称职的好主管,一个称职的主管还应当懂得指导。

指导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导部属怎样正确地执行标准规范以及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二是例外事务的调整与指导。

我们应当懂得,制度和标准是死的,而现场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有的时候如果按照 &#8220; 标准 &#8221; 做就可能发生问题,这时应当怎么办 ?员工只可以按规定做,而主管则应当依据经验和 &#8220; 例外法则 &#8221;( 譬如公司核心价值观、客户导向或趋利弊害原则等等 )作出判断,对部属的行动做出调整和指导,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三种力量:文化即企业文化。

联想企业管理“屋顶理论”及管理三要素

联想企业管理“屋顶理论”及管理三要素

联想企业管理“屋顶理论”及管理三要素联想对企业管理与文化的认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复盘逐步总结出来的,并在IT、投资、房地产等诸多领域得到验证。

联想的管理和文化积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联想能够持续发展并不断制造卓越企业的重要基础。

联想企业管理屋顶图联想的管理理论体系可精炼为上图所示的“屋顶图”模型,联想在多个领域的成功表明,企业既要切实掌握行业规律,更要夯实管理基础。

“屋顶图”模型的价值在于为联想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简明有效的思考框架,让企业在纷繁复杂、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把握住管理能力提升的方向。

联想把管理看作一间房子,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屋顶,指的是运作层面的管理,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这部分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都是不同的,联想也是年年改进、年年创新。

这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前沿,你在价值链的任何一个环节,每推出一个新的策略,竞争对手立刻就会跟上,稍一疏忽,必然落后。

人们常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是指这个部分的价值链中某个环节的竞争力。

第二个部分是围墙,指的是流程管理,联想把运作中的一部分进行了规范化、科学化,形成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比如ERP、CRM等等。

不同的行业、企业虽然还有不同,但已经有了相当层面的共同基础。

和国内同行相比,联想在这部分具有竞争优势。

第三部分是地基,指的是企业的运行机制、文化建设等更深层次的内容,代表企业基础层面的管理,具有共性和普适性,是联想基业常青的根本所在。

一般来讲,不管是哪个行业,好的企业本质应该是相同的。

在中国,由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不成熟和认识方面的原因,使大多数企业在这个部分的建设显得薄弱。

从90年代中期开始,联想一方面在运作层面不断创新进取的同时,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加大基础层面的机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力度。

联想在基础层面的管理主要有:一、联想的机制2001年,在中科院及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联想员工通过购买的方式,拥有了公司35%的股权;2009年,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入资联想控股,成为公司的第三大股东,使得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2011年,公司进行职工持股会改制,并实施新一轮股权激励计划。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第一个是企业战略的问题,
• 第二个是企业制度的问题,
• 第三个是企业文化的问题.
精选课件
10
企业战略
第一,战略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第二,战略是企业实现自己理性目标的前提条件
第三,战略是企业长久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四,战略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有效保证
第五,战略是企业及其所有企业员工的行动纲领
• 一是科学;
• 二是实用;
• 三是简单易操作;
• 四是处罚措施明确,追责机制健全。
精选课件
13
企业பைடு நூலகம்化
第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第二,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制度与企业经 营战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 第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 略创新的理念基础 第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 第五,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 束

二、确定合适的参会人数:参加会议的人数过多,以至于效能、
效率均不彰。适当的人数,适当的时数,才能焦点集中,专注有效。

三、健全组织结构:会议过多,充分说明了组织不健全,或职务
设计的不当,属于结构的问题,须进行组织重新设计,否则再多的会
议,也无法对症下药。
• 四、完善资讯系统:沟通失调、资讯传递出现断层、未能及时主动 告知、或过多的专业术语造成跨部门或事业的沟通障碍,而导致资讯 系统失灵。大家掌握信息不一致,会议难以获得有效的结果。
• 经营是指涉及市场、顾客、行业、环境、 投资的问题;
• 管理是指涉及制度、人才、激励的问题;
• 经营关乎企业生存和盈亏,管理关乎效率 和成本。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 经营大于管理,因为经营决定生死。如果
做的事情本身是错的,那么不管管理做得

企业管理三要素

企业管理三要素

一、灵魂源于客户“产品发展的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这是华为的魂。

”2001年彼德·杜拉克在发表《管理的实践》47年后,再次强调企业的使命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创造顾客。

估计再过470年,它还是企业的使命。

这个使命是奠定在黄金法则的基础之上的,它蕴涵的崇高精神、丰富哲理和展现的美好前景,无疑可以牵引出人性的真善美情怀,使人浮想联翩。

正因为如此,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所有的组织都制定了以顾客为中心的使命阐述或是公司宗旨之类的文件。

二、责任止于流程“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流程化组织建设”好,路标已确立,信仰有可依。

当客户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后,公司的一切必须随之而调整。

虽然我们把客户当上帝,绞尽脑汁地研究他们,但客户对我们如何进行调整,如何建立组织结构,其实都是不感兴趣的。

他们对我们的内部运作永远都不会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只有结果,以及为此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以结果论成败、以价格评高低,正是客户的这种天生属性催生了以流程化组织建设为中心的企业。

因为只有流程——这种从顾客需求端来,又回到顾客需求端去的组织,才能适应顾客的这种天生属性。

三、生存依靠绩效“现在我们的管理线已经开始清晰了,所以我们要追求管理线的效率。

”绩效就是利润率。

企业是社会和经济的器官,增加价值和创造财富是它的功能,不出绩效,留它干什么?利润率是考核企业的关键指标,它是企业的新鲜血液,企业的宏观商业发展模式以及相应的微观商业模式全靠血液的循环才能运转。

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企业内部的一切都是成本,每一个主要目标都存在着风险,甚至潜在着大出血的危机。

如果没有绩效来支持这些主要目标,企业很容易滑落到一种无可奈何的边缘状态,生存处于岌岌可危之中。

有效管理的三要素

有效管理的三要素

一、“领导管人,流程管事”:通过“横向控制法”来解决团队分工、协作问题只靠领导做管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但领导做管理往往粗放。

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减少对领导的依赖,让员工互相管理,这是彻底解决工厂管理失控的必由之路。

工厂的管理要少靠行政命令,多靠流程推动,因为工厂的事情是横向发生的。

从采购物料到物料入库,到车间领料、生产、入库,再到仓库出货,说到底就是物的流动过程。

采购、车间、仓库是平行单位、平级部门,采购员不是仓库的领导,仓管员也不是车间的领导,物料是在平行部门之间流动的,事情是在平行部门之间发生的。

如果仅靠领导来控制每个订单从头到尾的实现过程,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因为领导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清楚工厂的所有环节,更不可能管好工厂的所有部门。

所以,要懂得在平行部门之间建立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让他们互相管理,对工作互相较真、互相竞争、互相推动,唯有如此,领导才会从事中解脱出来,重点做好管人工作。

企业要做好控制就要懂得权力的横向分配,即在平行部门之间对权力进行分配,这种制约是横向的,它制约的是事而不是人,平级部门拥有管事权却无管人权。

所以,要发挥职能部门的管事作用。

事情不要依赖领导来管,而应该顺着人们做事的流程靠前后工序来管,让做事时挨得最近的前后两个岗位相互制约,让平行部门之间相互制约。

这就是欧博的“横向控制法”的核心思想。

案例:“横向控制法”让订单非生产处理时间大大缩短(中山BL门业有限公司)1、问题点2008年11月底,欧博老师在该公司清理延期订单时,发现延期订单是越来越多。

订单处理周期(即从接单到出货)一般为7~9天,而现在从业务接单到投入生产前这段过程就用了4~5天,这样,留给车间生产的时间只有2~4天了,导致车间无法进行产前准备,接单就做,每天匆忙赶货,效率低下。

更为离奇的是,有些客户的订单尚未到达车间,就已经到了交货日期。

造成订单严重延期的原因如下:(1)、业务部下单信息不准确,下到PMC(计划物控)部后又经常出现变更订单的情况。

制度与流程

制度与流程


指挥下属这样、那样,没有考虑到是否与制度相冲突,高管层频频越界,制度执行缺乏原动力,故称为无根。

二、制度摆在那里,执行一阵风,类似于搞运动,这类制度称之为“概率制度”。有时候抓得紧、有时候抓得松;

对有些人执行严格、对有些人执行不严格,“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

三、制度摆在那里,但并不一定按制度办事。称之为“劣质制度”。劣质制度可能三种,一是人们知晓制度的内容,
企业的本质是管理者按市场需求预设一个目标,然后组织人员对此目标予以坚决的操作并实现。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好的思想靠行动,好的概念靠运作,好的制度靠执行——就是企业完成任务的能力

从实际情况出发决策,仅是一项工作的开始,更为复杂艰巨的工作是后面的贯彻执行。

若执行力削弱,方案再正确,只能成为摆设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细则:是对个别或一些制度、措施、方法中的详细地方加以规范,强调详细的解释,说明及法律性。例如:《年度绩效考核实施细则》
都涉及法律效力,但只是分基础性,预设性,指导性和阐述性而已。
设计制度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
制 度 2、合理性
3、可行性(可操作性)
流 程 4、规范和量化
5、人性化
6、适时适用
流程的定义
管理执行力弱,会导致公司对于客户、合作方以及相关外围社会关系部门的响应速度下降,导致公司对外合作环 境恶化,从而使得公司缺乏良性的社会环境支持,运作难度提高,管理成本上升。
从制度的角度看执行力差的原因

外部环境


制度的制定
制度的监督
制度的考核

企业顶层设计的三要素

企业顶层设计的三要素

企业顶层设计的三要素
企业顶层设计的三要素是指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这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构成了企业的顶层设计体系。

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决策的基础。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市场和行业趋势的战略,不断调整和优化战略,确保企业顺利发展。

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工,是实现战略的基础。

企业应该根据战略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规定和制度,是保障组织结构和战略实施的基础。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运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总之,企业顶层设计的三要素是企业长期发展和稳定的基础,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市场和经济环境的变化。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三要素:结构 制度 流程导读:一次和一位年轻的企业总经理共餐,他管理着超过百亿元的生意,大家聊到管理,老总说:管理企业,无非是三个要素:结构、制度、流程。

...一次和一位年轻的企业总经理共餐,他管理着超过百亿元的生意,大家聊到管理,老总说:管理企业,无非是三个要素:结构、制度、流程。

能够把纷繁复杂的管理抽象精练到三个词语,高人!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个项目也正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做的,售前提交了一个框架(结构),售后主要做制度和流程,写制度就像制定法律条文一样,这个项目的内容对我们项目团队来说,是一个尝试。

因为这个经历,所以对老总的企业观能够理解。

这位老总所说的结构,我的理解就是通常所说的框架。

比如价值链模型、营销的4P、产供销、供应链的模型等,有很多结构。

老总的结构也许和这些并不一致,他有他对企业的理解,以前也有老总说过:管理嘛,就是管人财物,人财物也是一种结构。

不能说他们的结构对还是错,那是他们从工作中总结的,适合于他的工作,适合于各自的管理风格,是最有效的。

另一种理解,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业务模式,业务模式直观理解就是挣钱的方式,例如:有公司自己做品牌,自己生产自己销售;有公司OEM生产,自己销售;有公司只做品牌,让别人生产别人销售;这种商业模式上的特点,也是结构,这种结构对于企业领导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

结构不同,制度和流程当然也不同了,结构需要制度和流程支撑细化。

流程与制度是纵横交叉关系。

光有流程或者光有制度都不完整。

制度当然必要,且制度很多,财务工作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采购制度、销售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等;制定制度最怕有漏洞,不完善,这就需要从结构来分析,从结构出发能够分析制度是否制定完善。

流程当然也需要,很多人在一起做事,需要把工作串联起来。

制度是针对部门、职位的,而流程则把部门职位的工作串联起来。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对于管理有不同的看法,AMT擅长使用战略、组织、流程、绩效、IT这个结构,在我们的方案中,一般从这五个维度分析管理体系。

麦肯锡对企业管理的认识是7S模型,7个以S开头的英文词组,代表7个要素:战略、技能、共同的价值观、结构、人员、风格、人员、系统;7个要素中没有流程,流程的内容包含在系统中;7个要素涉及到价值观、人员、风格等文化层面的要素,是更本质的认识。

这些要素对于企业成功是非常重要,但也是最难改变的,可能需要更高超的咨询技巧。

企业制度和流程如何有效结合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战略、人员与运营流程是三个核心决定性因素,如何能将三者高效结合,是许多企业经营者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只有将这三者有效结合并最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使企业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纵观当前中国企业的发展,余世维教授认为中国企业面临的真正危机是执行力的严重缺失。

如何才能在企业中打造优质高效的执行力,张镦亓在《执行就是走流程》一书指出流程之于执行的重要性,即你的工作是否按照流程在执行,按照流程执行的时候是否为公司创造了应有的价值。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流程的定义为,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它不仅是企业基础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向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转变的基石。

按流程执行是提升企业整体效率的关键点,如果把整个企业看成是一部高速运转中的机器,那么流程就是贯穿于机器内部的传动带,流程的执行程度直接决定着企业这部机器的运行效率。

只有严格按照流程执行,认真关注执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才能为企业和自身创造价值,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

那么,在企业中怎样才能使广大员工养成走流程的好习惯呢?首先,要内化于心,尊重流程,强调流程的权威性。

当前,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在于过度侧重企业内部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而忽略了“按制度走流程”的重要性。

许多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制定的制度往往采取变通的方法执行而不是按照制度本身的流程严格执行,造成制度和按流程执行的严重脱节。

因此,我们要尊重流程,深刻认识流程与完善的制度之间的关系,使制度深入人心的同时让每位员工养成忠实于流程的习惯,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执行理念。

其次,要固化于制,“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

库尔特.卢因在三阶段变革过程模型中指出,组织变革过程可以分为解冻(unfreezing)—变革(reorganization)—再冻结(refreezing)三个阶段。

流程作为经历了解冻和变革后被冻结的产物,是常态化工作的方向标,如果每位员工能够事事按流程执行,处处把工作做到位,就能减少工作中不必要的工作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因此,无论当前的制度和流程正确合理与否,每位员工都必须例行化、规范化的执行并有效记录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为下阶段的制度和流程系统性的提升提供有效参考。

最后,要外化于行,严格执行,避免过程的随意性。

布瑞斯.巴勃在《没有借口》(《No Excuse》)一书中指出,在执行的过程中应坚持两个“NO”,即“No Excuse(没有借口), No Exception(没有例外)”。

没有借口,指的是操作层面的没有任何借口不按流程执行,身为公司的员工无论管理体系的合理与否都必须无条件的严格执行。

没有例外,指的是管理层面也必须按流程执行而没有任何例外,领导应作为领头羊而不是牧羊人的角色。

在执行流程的过程中领导应起到卫道者的作用,不仅自己身先士卒带头走好流程,更重要的是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因“人治”而忽略了“法治”的重要性,自己带头违法流程或迫使属下不按流程执行。

领导的以身作则和支持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度和流程能否常态化并真正成为企业的精魄。

制度及流程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目前,企业的制度和流程基本上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不管这种文件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也不管这种文件是以通告、纪要、红头文件的形式发布,还是以某种标准的格式发布。

但是,这种以文件作为载体的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显得不能适应企业管理和变革的需求。

各种各样的制度和流程文件构成了企业的管理体系,而企业的日常运营就是基于这套体系展开的。

因此,这套体系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程度;这套体系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的精益化程度;这套体系的清晰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执行力大小;这套体系的集成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的集约化程度;而这套体系的科学化程度更是决定了 企业管理的先进性程度。

目前,企业的制度和流程基本上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的,不管这种文件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也不管这种文件是以通告、纪要、红头文件的形式发布,还是以某种标准的格式发布。

但是,这种以文件作为载体的管理体系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显得不能适应企业管理和变革的需求。

问题一:文件形式发布的制度和流程数量众多,格式多样,详略不一,关系复杂;存在重复、冲突、缺失、冗余及描述不清晰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时间点由不同的管理人员制定并发布了各种制度和流程文件,这些文件采用的文档格式未必统一,描述详略未必一致,管理思想未必一贯。

如果我们对一个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历年来所发布的制度和流程文件进行梳理,一定会发现不少重复制定且相互冲突之处,也一定会发现不少制度和流程的缺失点。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制度和流程文件往往只有发布机制却没有完备的退出机制,以至于很多不合时宜的制度和流程一直在形式上还作为正式规定而存在。

现在很多企业仍试图基于传统的文件管理手段进行制度和流程的梳理。

比如,将各种制度和流程文件进行分类和编号,然后放在企业内网上供查询。

但是,这种技术手段只能管理到文档的名称和编号,并没有能力解决这些制度和流程之间相互重复、冲突的问题;也不能解决详略不一,语焉不详的问题。

另外,各种制度和流程之间是有关联的,在很多文件中往往都会提到“相关规定请参见XX制度及流程文件”。

各种制度和流程之间的关联直接决定了整个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衔接,也决定了其运转的效率及效果。

流程和制度间的关联关系如果通过文件内的描述进行说明,很难从整体上表述清楚,更难以进行维护;如果通过所谓的勾稽图又显得错综复杂,还是看不清楚。

问题二:文件形式发布的制度和流程构成了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体系,而靠文件这种技术手段很难解决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孤岛”的问题。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不断地引入并应用各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这些理念和方法的引进一般都以项目实施的形式展开,并随着项目的结束以各种制度和流程文件的形式给企业留下一套套管理体系。

由于这些体系之间并没有进行过有效的整合,从而造成各管理体系之间存在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冲突的情况。

另外,这些项目通常又是以一个或几个部门为单位展开的,职能部门由于职责分工所造成的边界效应也进一步加剧了所谓“管理体系孤岛”的形成。

“管理体系孤岛”给企业造成的直接问题就是各种管理要求不能被真正全面地执行。

当然,执行不力不完全是由“管理体系孤岛”所造成的,但是这个因素却是被企业普遍忽视的。

企业管理者在分析为什么员工的执行力不够时,很少会承认是因为自已没有把“应该怎样做事情”讲清楚。

有一家很著名的企业,其多年来所制定管理制度有七八百本之多,最后导致具体执行时员工都不知看哪本制度为好。

其采购员曾抱怨说,“哪道我下采购订单时需要先看一下全面风险管理小组给我的<<内控手册>>,然后再看一下质量团队给我的ISO9001的<<程序文件>>,之后再看一下平衡计分卡项目组发的<<行动计划>>,接着再看一下ERP项目组写得 << 采购流程操作手册>>,最后再下采购订单?”。

那么,这位采购员下采购订单时究竟是遵循什么流程呢?其答案是:“按ERP规定的流程来做”。

为什么呢?“因为ERP规定的流程都是固化的IT系统中的,绕不开!”。

那么,其它管理体系的要求是否被执行呢?这位采购员的回答是:“你只管做了,有问题他们自然会来找你,不来找你自然就说明没有问题。

”问题三:文件形式发布的制度和流程很难进行全面、高效的合规管理。

让员工不折不扣地按既定制度和流程开展工作,这本身就是一个企业执行力的体现。

目前,制度和流程落地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种是实施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将其固化在IT系统中,让员工不得不按既定的制度和流程办事。

第二种是建立制度和流程合规管理体系。

第三种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自觉树立按流程办事的观念和流程管理的思想。

所谓的制度和流程合规管理体系,就是一套“人查人”的制度,也就是所谓的“四眼原理”,即一个人工作,另一个人来检查。

建立这样的合规管理体系,企业应标识出需要进行检查的管控点,并定义相应的检查手段、人员、频率和标准。

然后,按预案以一定频率和周期不断地对制度和流程中关键的节点进行合规检查,并出具合规检查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