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物质资料占..
信息时代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
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
)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
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
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所谓信息化,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以物质与能源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
信息化代表了一种信息技术被高度应用,信息资源被高度共享,从而使得人的智能潜力以及社会物质资源潜力被充分发挥,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理想状态。
同时信息化也是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的,不断运用IT改造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从而通往如前所述的理想状态的一个持续的过程。
信息化时代人类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进入2 1世纪后,信息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同时将构成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技术物质基础。
工业社会的庞大结构将解体,然后将集中进行调控,分散在各个销售市场进行生产,这就是当前进展最快、影响重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并在该趋势推动下出现难以估量的跨国企业。
这一切,都将依赖一种极其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
因此,各国朝野、企业家、科学家等有识之士无不在追求拥有一个理想的信息资源库。
如今,各国大建信息高速公路,电脑广泛普及,这就给形成全球性的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奠定了可靠和重要的技术物质基础,这个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就是全球互联网。
互联网作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潜力巨大的信息库和信息交换中心,当前,最关心它的莫过于商界。
据统计,自1995年以来,北美、西欧和日本加入互联网的企业以每月翻一番的速度增加。
历史中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
历史中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当我们回首人类的历史长河,科技进步犹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
从古老的石器时代到如今的信息时代,每一次科技的重大突破都如同一场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社会结构。
在远古时期,人类学会了使用石器工具,这一简单却关键的科技进步让他们能够更有效地狩猎、采集食物,从而提高了生存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的发现和使用成为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火不仅提供了温暖和光明,还让人类能够烹饪食物,使其更易于消化和吸收,为大脑的发育和进化提供了必要的营养支持。
这一时期的科技进步虽然缓慢,但每一项新的发现和发明都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奠定了基础。
进入农业时代,科技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
人们开始驯化动植物,发展农业生产,这使得人类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定居。
灌溉技术的出现,让农田能够得到更充足的水源,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金属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如青铜器和铁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
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从而催生了贸易和城市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爆发,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大的科技变革之一。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生产方式,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
火车和轮船的出现,让货物和人员的运输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市场规模。
电力的应用更是让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电灯、电话、电动机等电器的发明,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还引发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工人阶级逐渐壮大,城市化进程加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20 世纪以来,科技进步的速度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普及,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的传递和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人们可以在瞬间获取世界各地的资讯,进行远程交流和合作。
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
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从原始社会逐步发展并形成了今天的现代社会。
本文将从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四个阶段,探讨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
一、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的起源阶段,人类生活在原始社会中。
原始社会是一个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人们主要通过采集、狩猎和渔猎来获取食物,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组织非常简单。
原始社会的人们生活在小群体中,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随着资源的减少,他们会迁徙到新的地方。
二、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二个演变阶段,它出现在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农耕社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从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转向农业生产。
人们开始耕种土地,养殖家畜,由于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剩余物质的产生,人们逐渐形成了家族、部落等更为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
农耕社会也促进了技术的发展,首先是农具的创新,如耕牛、犁等工具的出现,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三、工业社会工业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三个演变阶段,它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向工业化的转变,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机械化时代。
蒸汽机、纺织机械等发明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
工业化带来了大规模的城市化,人们开始从农村迁往城市,形成了现代城市社会。
同时,交通工具的发展也进一步加速了社会的进程。
四、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当前演变阶段,它始于20世纪的信息革命。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递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社交媒体和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各种信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信息社会注重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总结起来,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经历了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代表着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
在未来,人类社会可能会继续演变,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
信息化知识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0。
5分,计20分)每组8道题第一组1、( )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A、信息化战争B、心理战C、网络化战争D、一体化2、社会的( )是战争形态的母体。
A、政治形态B、经济形态C、物质形态D、军事形态3、在冷兵器时代,( )的大小决定了冷兵器作用力的大小.A、技能B、体能C、热能D、化学能4、信息化战争,是以争夺战场”( )"为主要行动的战争,信息是核心资源,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A、制空权B、制电磁权C、制海权D、制信息权5、“网络中心战”的概念是美国防部于()提出的。
、A、1999年1月B、2000年7月C、2001年7月D、2003年1月6、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只占百分之八,科索沃战争中上升为百分之三十五,阿富汗战争中则高达百分之六十,伊拉克战争则达到了百分之()。
A、九十B、七十C、八十D、八十五7、中央军委从国家利益出发,适时调整和完善了我军军事战略方针,根据我国的国情,必须坚持和发展()战略指导思想,这是我国信息化战争的核心指导思想。
A、“积极防御”B、“防御和进攻”C、“积极进攻”D、“防御为主,进攻为辅”、8、驾驭信息化战争()是关键。
A、装备B、信息C、网络D、人才答案:1、A;2、B;3、B;4、D;5、C;6、B;7、A;8、D;第二组1、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埃及和叙利亚与()之间的一场战争。
A、美国B、伊郞C、伊拉克D、以色列2、()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过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A、海湾战争B、科索沃战争C、阿富汗战争D、马岛战争3、()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了阿富汗战争.A、2001年10月B、2000年12月C、2001年1月D、2003年3月4、未来战争的(),将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焦点.A、制信息权B、制空权C、主动权D、制海权5、()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是引起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的根本原因.A、信息技术B、指挥技术C、导航技术D、科学技术6、()是采用信息保密、信息防护等方法,保护己方的信息、信息系统、信息作战能力不受敌方信息进攻的影响,或将其影响降到最小.A、信息进攻战B、信息防御战C、信息攻防战D、信息防护战7、太空战是以()和电磁干扰压制为主要手段,以敌方太空武器装备为主要攻击目标,主要在外层空间进行的作战行动,其目的是夺取制太空权。
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概述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深远且复杂的议题。
科技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引擎,不断推动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丰富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反之,社会的发展也反过来为科技的创新提供了土壤和动力。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改变了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电力,到信息时代的计算机、互联网,再到现今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科技的不断进步都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如医疗技术的进步延长了人类寿命,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获取和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也对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生产效率、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就促使科技不断创新以满足这些需求。
同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例如,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市场的激励机制、以及文化的开放包容等,都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科技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又反过来促进科技的发展。
理解这种关系对于我们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引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随着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日益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科技塑造的世界里,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国际竞争,几乎无处不体现着科技的力量。
那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
从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电力和内燃机,到信息时代的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计算机文化及影响探析
计算机文化及影响探析摘要: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人们意识到这种影响已超越了纯技术的层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一种文化价值属性。
计算机文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到现代出现的新文化形态,包括物质、精神、语言符号和制度等要素,对文化、技术、生活方式和人类认知等方面产生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文化要素;影响计算机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计算机文化的发展,象征人类的智力水平、创新能力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信息时代,我们不能再将计算机仅仅看为一种工具或者一种技术,应把它看做一种文化,是21世纪人类的生存方式[1]。
一、计算机文化的提出计算机文化的产生同其他任何的文化的产生一样,是在不断地适应社会需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过程。
若要追究其形成源头,恐怕要追溯到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但是,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只是一个开端。
计算机文化的真正发展是1975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向广大群众大范围普及以后,在许多方面产生影响。
在我看来,在计算机产生之初只能视为一种文化的个别现象,当其普及以后,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才可以称其为一种文化系统。
国际上有关“计算机文化”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81年第三次计算机教育会议上前伊尔肖夫首次提出了程序设计语言为第二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文化的理解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本文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计算机文化。
计算机文化是以虚拟空间为存在形式,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深刻变革,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现象。
从工具性的意义上看,计算机文化拓宽了人类改造世界的领域和空间,推进了技术进步。
在哲学的实践观中,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文化凸显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
计算机文化的技术特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人类是如何进化成现代人的?
人类是如何进化成现代人的?人类是地球上智慧生物的代表,历史上也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何时、怎样发生的?答案潜藏在我们的基因中。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路程已经走过了至少250万年,经历了十几次进化,且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产生了无数的生理、心理和文化变化。
本文将以进化论为基础,介绍人类进化成现代人的历程。
一、从原始人到直立行走者人类在进化的早期阶段,起源于非洲的热带森林,当时栖息在树上的猿猴族群逐渐发生了变异。
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人的祖先掌握了直立行走的技能,从而将双手从行走中解放出来。
这个改变在人类进化历程中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它意味着人类可以开始进行更复杂的工作,例如制造工具和掌握语言等。
二、从狩猎采集到农业革命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开始向新的领域迁移。
约65000年前,他们从非洲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逐渐形成了世界各地的人类族群。
在此期间,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从狩猎采集为主的生活方式进入农业革命的时代,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城市和国家。
这一过程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农业生产工具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制造技术,实现了对自然的工具化。
三、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技术手段是推动进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技术的进步下,人类进入了石器时代,从石制工具到农业生产工具,逐渐实现了对自然的工具化。
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实现了从采集社会到农业文明的转变。
在生产和交换的基础上,青铜时代的到来,社会更趋于繁荣和稳定,技术进步也再次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四、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机器革命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
这一时代,人们实现了从手工业到机器制造的转变,科技进步也为生产方式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效率。
现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从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的新阶段,人类不再只是简单地生产、交换和共同生存,也在文化、社会、经济和科技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自我变革和升级。
五、从生物进化到文化进化作为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人类的进化不仅包括物质和生命的进化,还包括文化和精神的进化。
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进步动力
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进步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进步动力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几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从那个时候,人类就开始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灿烂的史诗,充满了激情、荣耀和挑战,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人类不断进步,走向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进步动力。
一、从狩猎时代到农业时代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狩猎时代和农业时代是两个关键的时期。
在狩猎时代,人类是以狩猎为生,生活在野外。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人类逐渐形成了小型社会,这些社会基本依靠亲缘关系和部落联盟来维持。
在农业时代,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并饲养家畜。
这一时期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阶段进入了灌溉农业时期。
这种社会的变化使人类不再是单纯的狩猎社会,而是进入了稳定的农业社会,产生了城市和现代化社会的基础。
二、从工业化时代到信息时代在经过数千年的农业社会后,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这一时期的发展主要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革命。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人们开始使用机器和工具。
工业化时代的发展引起了巨大的变革,也引起了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这种变革和进步,形成了现代科技和工业社会,从而推动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的第四次革命,它不仅在物质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还在社会、文化和心理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进步动力的分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进步动力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主要动力。
进步动力可以分为经济、技术、文化、政治和社会等几个方面。
经济进步动力经济发展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基础。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经济进步源于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产能的巨大提升。
经济进步促进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技术进步动力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
新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物质资料占有形式变化及总趋势解读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物质资料占有形式变化及总趋势物质资料是由人类劳动创造的有用的物质客体。
按照基本用途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
人类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包括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
物质资料占有的形式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一、工业时代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变化自原始公社解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物质资料占有形式一直表现为单一的私人所有,即全部物质资料,无论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都被私人所占有。
这种物质资料占有形式是与农业时代孤立、分散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相适应的。
十八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工业时代的到来。
在工业时代,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日益社会化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和这种社会化大生产不再相适应;另一方面在生活领域最初却并没有显示出社会化的迹象,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和当时主要表现为个人消费的依然孤立、分散的生活状况仍旧是相适应的。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马克思理所当然地提出要消除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但并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消除生活资料私人占有的问题,所以他最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即“自由人联合体”只实行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并不实行生活资料的公共占有。
他设想“自由人联合体”的成员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
……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
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
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
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
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5页。
),即分配给他们个人,由个人占有和支配。
显然,以马克思看来,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物质资料占有形式将表现为公共和个人双重所有:生产资料属于社会公共所有,而生活资料则属于个人所有。
马克思把这种物质资料的双重占有形式理解为“否定的否定”,指出:“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国开电大2023春季《思想道德与法治》大作业-试卷:请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新时代青年应如何以神州十四号
国开电大2023春季《思想道德与法治》大作业•试卷3:请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新时代青年应如何以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思想道德与法治试卷3一、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80分,共80分。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驾乘飞船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在轨驻留6个月,先后进行3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于2022年12月4日安全返回。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在轨建造以来情况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航天员乘组工作量最大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两组航天员在轨轮换,创造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世界纪录、单次载人飞行任务3次出舱全新中国纪录,为空间站后续建造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实现新突破,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阵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为褒奖他们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著功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陈冬、刘洋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蔡旭哲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请理论联系实际分析,新时代青年应如何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三位航天员为榜样,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答:“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50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力攻关,取得了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使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
广大航天人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浙大远程网络经济概论在线作业答案
单选题1.【第1章】在一般情况下,是什么导致了数字产品的价格会大于它的边际成本?• A 消费者对数字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B 生产者控制对数字产品的供给• C 数字产品特殊的成本结构• D 消费者对数字产品的偏好•单选题2.【第1章】谁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用较大的篇幅和力度着重介绍了“后工业经济”,并把它描绘成“超工业社会”,提出人类社会出现了一种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经济?• A 罗斯福• B 科斯• C 托夫勒• D 布热津斯基•单选题3.【第1章】与上述的“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等相比,“()”一词所揭示的,并不是新经济中的本质特征.• A 信息经济• B 后工业经济• C 注意力经济• D 网络经济•单选题4.【第1章】实际上版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问题,而且在数字产品蓬勃发展的时代,版权问题在经济上还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A 伦理上• B 道德上• C 经济学• D 法律•单选题5.【第1章】数字产品生产的固定成本绝大部分是()。
• A 边际成本• B 沉没成本• C 短期成本• D 长期成本•单选题6.【第1章】下列属于Internet基础结构层(the Internet InfrastructureLayer)的是哪些?• A 光纤制造商(如Corning)• B 多媒体软件商(如RealNetworks、Macromedia等)• C 在线经纪(如嘉信理财、E*trade)• D 订购公司(如WSJ、com)•单选题7.【第1章】在数字化时代,()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网络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
• A 成本• B 利润• C 销售• D 版权•8.【第1章】()突出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即网络化特征(Networks)。
• A 网络经济• B 工业经济• C 农业经济• D 后工业经济•判断题9.【第1章】版权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垄断剥削和市场效率的下降。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次转型
补充阅读:《人类社会发展的三次转型》资料来源:《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作者:文军、童星内容:一长期以来,对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认识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不同领域的学者曾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和界定人类已经走过或即将要走的历程。
比较有代表性如:1877年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其《古代社会》中,以人类文明程度的发展为标志,将人类史前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三个主要时代。
尔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依据社会发展规律及其社会阶级属性的不同,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又系统地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类型。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引起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于是,人们又以产业为标志,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此外,还有经济学家依据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在地球空间运动进程的规律,从经济学角度将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划分为江河经济时代、海岸经济时代和陆桥经济时代。
而对于人类社会在新千年即将面对的新时代的概括与预测,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比较有代表性如马克卢普的“知识生产社会”论、贝尔的“后工业社会”论、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论、奈斯比特的“信息社会”论、德鲁克的“知识社会”论、卡斯泰尔的“网络社会”论等等,这些新概念或理论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试图解读这个新时代和自我解惑的某种努力。
人类历史的发展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我们对人类社会的历程作出怎样的概括,实际上都是无法追记历史的每一个脚印的,但人类历史的发展又总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我们便无法认识过去。
因此,在此我们也不妨用社会学的眼光,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简单地回顾和概括一下人类社会所走过的艰苦历程,这一历程集中体现在“四次革命、三个时代、二次现代化、一个中心”上,即在人类社会200多万年历史中,一共发生了四次大革命,造就了三个不同的时代,经历了两次现代化的洗礼,而这些根本性的变迁都是围绕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展开的(见表一)。
工业设计未来展望(3)
工业设计未来展望(3)工业设计未来展望一、工业设计行业的现状工业设计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可以说,近年来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从模式方面来看,第一是政府支持的设计机构模式,比如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等,是专门的从事创意产业发展、承担设计产业政策规划研究、提供企业设计咨询指导和开展交流合作、各项展览会议和专业培训的机构。
第二是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如北京旭启工业设计公司、上海广辰工业设计公司等,云集设计高手,专业提供各类创意设计。
第三是院校和企业设计部门模式,主要从事本部门的科技转化。
从地域方面分析,目前在广东、上海,北京,深圳及浙江地区工业设计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面貌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有向全国各地发展的趋势,从从业人员方面来看,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数为近年从个大高校毕业的,数量每年都在巨增,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人员分布也理所当然的和行业分布呈相辅相成关系,创意设计人才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较发达区域。
总体来说,工业设计行业在我国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这将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促进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我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工业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1.外部环境与市场因素。
任何一个行业的兴起都是和外部的环境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核心技术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业设计的发展,大量的代工生产和仿制也使相当一部分企业逐渐丧失创新设计能力。
引进外资的过程中,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在循环走引进—模仿—生产的道路,并且有好多核心技术都是从国外购买的,设计水平也和有原始技术的厂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尽管大多数产品都仿制的比较相似,但含金量是远远不够的。
2.设计人才的缺乏,培训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从业人员与日俱增,可是真正有较高水平的设计师相当匮乏,当前有相当多的年轻设计师只是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他们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缺乏对材料加工的相关知识,缺乏应用新技术的技巧和知识。
科技变化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远古的火把、石斧,到现在的智能手机、人工智能,科技的力量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我见证了科技的发展,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对科技的变化产生了深深的感悟。
一、科技让生活更便捷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以前,人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而现在,只需要一台手机或者电脑,就能轻松解决。
以下是我对科技便捷生活的几点感悟:1. 智能手机改变了我们的通讯方式。
以前,人们需要用固定电话或者写信来传递信息,而现在,我们只需要打开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与家人、朋友进行语音、视频通话,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
2. 网络购物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全球各地的商品。
以前,我们需要去商场、超市购物,而现在,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将心仪的商品送上门。
3. 智能家居让我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适生活。
通过智能家居系统,我们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的电器设备,实现灯光、空调、电视等设备的智能调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4. 交通工具的革新缩短了人们出行的时间。
高铁、飞机、地铁等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让我们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科技改变了工作方式科技的发展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还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
以下是我对科技改变工作方式的几点感悟:1. 云计算让我们实现了远程办公。
以前,我们需要在办公室才能完成工作任务,而现在,只要有一台电脑和稳定的网络,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工作。
2.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让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可以实现自动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大数据分析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3. 知识共享平台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
以前,我们需要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而现在,只需在互联网上搜索,就能找到我们需要的知识。
4. 线上教育打破了地域限制。
以前,我们需要去学校上课,而现在,通过网络平台,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受地域限制。
军事理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的含义是什么?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从我国的国防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古代国防的兴衰春秋末期时,崇尚武力,图强称霸秦始皇时期,高度集权,固国强边唐王朝时代,扫灭强虏,万国归附元王朝时代,疆域广大,威震欧亚两晋南北朝,战乱四起,山河破碎宋王朝时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明代中后期,长城风化,忧患迭起清王朝后期,政治腐朽,国防孱弱“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
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
关系到执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大事,是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需要,是维护全国人民利益的需要。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国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脊梁。
国防虚弱,人民就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来,就会任人欺凌、任人宰割。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成熟与自信。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国防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不可挡,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3.国防动员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一、武装力量动员二、国民经济动员三、人民防空动员四、交通战备动员五、政治动员第二章: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的定义和特点。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它产生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基础之上,并且受到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
军事思想大体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军事哲学形态,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和关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是军事实践形态,主要内容有指导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与原则等。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题库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讲义一、名词解释:1、系统: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它包含以下四个要义:第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单元;第二,“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第三,“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第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2、拉普拉斯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是与机器的自然图景相联系的、关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
3、系统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4、自组织: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5、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主要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地区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6、技术:技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
7、知识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指生产这种产品所投入的活劳动不只是简单劳动,而更多的则是复杂劳动,因而该产品凝聚着更多的知识量,资源、能源耗费少,研究与开发的投资额大,其产品有少品种、大批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更新换代快等。
8、技术体系:从宏观的角度,从各项技术构成的整体来看,技术体系是各项技术之间根据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社会条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
人类简史人类的进步
人类简史人类的进步人类简史——人类的进步人类简史,是指对人类从远古时代至今的历史发展进行的概括性描述。
从石器时代到现代文明,人类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进化之路。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遭遇挑战,同时也创造出了伟大的文明和科技成就。
本文将探讨人类的进步,以及这些进步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
1.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最重要的进步之一是物质生活的提升。
从最早的狩猎采集时代,到农业文明的出现,再到工业革命和今天的高科技时代,人类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革命使人类能够定居下来,从而实现了食物的稳定供应。
工业革命则带来了机器的发明和工业化的兴起,大大加快了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智能手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产品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交流方式和娱乐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丰富多样。
2.人类社会制度的进步除了物质生活的进步,人类社会制度也在不断进步。
人们从最早的部落社会逐渐发展出城市社会,实现了集中居住和更高级别的组织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政府和法律的概念,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看到了民主政治、言论自由、人权保护等价值观的崛起。
这些进步虽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标志着人类社会向着更为公正、平等和自由的方向发展。
3.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进步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从最早的石器、铜器,到近代的蒸汽机、电力和近年来的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随着科学的不断突破和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医学的进步使得疾病得到了有效防治,人们的寿命大大延长。
交通工具的革新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和快捷。
通信技术的进步让地球变得如同一个村庄,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方便,人们的交流更加紧密。
4.人类文化的进步人类的进步不仅表现在物质和技术层面,还体现在文化的发展上。
语言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社会进化论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发展
参照公务员体检标准
首先,参照公务员体检标准,体检项目包括身体检查、心理健康、传染病和慢性病筛查等内容。
在身体检查方面,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血压、心电图、肺功能等项目。
这些项目的检查
可以全面了解报考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确保其身体符合从事公务员
工作的基本要求。
此外,心理健康也是公务员体检的重要内容,通
过心理测试、心理评估等项目,可以评估报考者的心理素质和心理
健康状况,保证其具备从事公务员工作所需的心理素质。
其次,参照公务员体检标准,传染病和慢性病筛查也是体检的
重要内容。
传染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梅毒等项目,通过相关检
查可以排除传染病携带者,保障公务员队伍的整体健康。
慢性病筛
查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肝功能等项目,及时发现慢性病患者,对
其进行干预和治疗,保证公务员队伍的整体健康水平。
最后,参照公务员体检标准,体检结果应当符合相关要求,对
于不符合体检标准的报考者,应当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理。
体
检结果符合标准的报考者,才能够顺利进入后续的考试和面试环节,最终获得公务员资格。
总之,参照公务员体检标准进行体检,是保证公务员队伍健康素质的重要保障。
严格执行体检标准,可以有效筛选出身体健康、适合从事公务员工作的人才,保障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希望广大报考公务员的人员能够重视体检,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加入公务员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类世”可受掌控吗——对现代化方案的一种思考
“人类世”可受掌控吗——对现代化方案的一种思考
刘颖;刘魁
【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24)1
【摘要】于“人类世”中兴起的生态现代主义代表着一种乐观的现代化模式,相信“人类世”是可受掌控的,人类的掌控能够促成人类繁荣与世界生机勃勃。
罗萨借由“不受掌控”思想,提出了一种以“共鸣”为核心、更具现实性的现代化模式,坚信世界本就是不受掌控的,“全面掌控”会使得世界呈现出更为根本的不受掌控,这恰好印证了生态现代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
但是,这两种现代化模式,既未能妥善回答“人类世”可否受掌控的议题,也未能引领人类走向美好未来。
对此,人类需要基于对现代性的进一步反思,继续探寻“人类世”可否受掌控的谜底,创造出一种适应“人类世”的现代化方案。
【总页数】8页(P13-20)
【作者】刘颖;刘魁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14-05
【相关文献】
1.“富强”语境下中国现代化的三组不等式——一种以19世纪末20世纪为时间段的考察
2.浅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明照亮21世纪"的中国方案
3.从工
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变化及其总趋势──一种面向21世纪的人类社会发展观4.树突细胞前体可受登革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5.“人类世”与“资本世”之争的演变趋向及其现代化审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类历史发展的五种基本形态
人类历史发展的五种基本形态一、狩猎采集时代人类历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狩猎采集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类主要依靠狩猎采集来获取食物和生存所需的资源。
人类的生活方式非常原始简单,居住在洞穴或临时搭建的简易住所中。
他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石头、木棍和兽皮,来狩猎动物和采集植物。
这个时期的人类社会结构相对松散,族群之间主要通过亲属关系进行组织和交流。
二、农业时代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农业时代。
农业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实现了对食物生产的控制和稳定供应。
农业的兴起使人类能够定居下来,建立永久性的定居点,形成了最早的村落和城市。
人类社会开始出现阶级分化,出现了农民、地主、工匠等不同的社会阶层。
这个时期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化,人类开始进行贸易和分工,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工业时代工业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工业革命的爆发使人类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大规模的生产和商品交换成为主流。
工业革命的推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人类开始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工业时代的特征是城市化和劳动者的集中,社会阶级分化加剧,工人阶级的出现对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重要转变。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的生产、传播和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和便捷。
信息时代的特点是信息爆炸和全球化,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信息的自由流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
信息时代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五、可持续发展时代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人类社会迈向了可持续发展时代。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平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物质资料占..物质资料是由人类劳动创造的有用的物质客体。
按照基本用途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
人类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包括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占有。
物质资料占有的形式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一、工业时代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变化自原始公社解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物质资料占有形式一直表现为单一的私人所有,即全部物质资料,无论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都被私人所占有。
这种物质资料占有形式是与农业时代孤立、分散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相适应的。
十八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工业时代的到来。
在工业时代,一方面资本主义的生产日益社会化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和这种社会化大生产不再相适应;另一方面在生活领域最初却并没有显示出社会化的迹象,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和当时主要表现为个人消费的依然孤立、分散的生活状况仍旧是相适应的。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马克思理所当然地提出要消除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但并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消除生活资料私人占有的问题,所以他最初所设想的未来社会即“自由人联合体”只实行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并不实行生活资料的公共占有。
他设想“自由人联合体”的成员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且自觉地把他们许多个人劳动力当作一个社会劳动力来使用。
……这个联合体的总产品是社会的产品。
这些产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产资料。
这一部分依旧是社会的。
而另一部分则作为生活资料由联合体成员消费。
因此,这一部分要在他们之间进行分配”(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5页。
),即分配给他们个人,由个人占有和支配。
显然,以马克思看来,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物质资料占有形式将表现为公共和个人双重所有:生产资料属于社会公共所有,而生活资料则属于个人所有。
马克思把这种物质资料的双重占有形式理解为“否定的否定”,指出:“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32页。
)后来,恩格斯又在《反杜林论》中对马克思的这段话作了进一步说明:“公有制包括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包括产品即消费品。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70页。
)随着工业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共同生活需要的服务行业也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于是资本主义社会不仅生产日益社会化了,而且生活的社会化也日益显露出来;生活资料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生活资料,如饭店、旅馆、公共交通、学校、医院等等;生活也日益成为社会成员共同的活动,如共同到饭店就餐,共同到旅馆住宿,共同到学校学习,等等。
这样一来,不仅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日益尖锐,而且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和生活社会化的矛盾也越来越不可忽视了。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在生产领域实现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变革是不够的,还必须在生活领域实现变革,变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为公共占有。
因此,马克思后来又进一步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生产者用公有的生产资料生产出“社会总产品”以后,应该从中扣除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维持和扩大生产的生产资料(包括“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和“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另一部分是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生活资料(包括“和生产没有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和“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的基金”)。
这两部分被扣除的物质资料仍旧属于社会公共所有。
只有在扣除了这两部分公有的物质资料之后,“才谈得上在集体中的各个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的那部分消费资料”(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9-10页。
),即用来满足生产者个人自身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生活资料,它属于生产者个人所有。
由此可见,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物质资料占有形式表现为公共和个人双重所有:生产资料和部分生活资料属于公共所有,另一部分生活资料属于个人所有。
应该看到,马克思早先所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和他后来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物质资料占有形式是有所区别的:前者的生活资料中不存在公共占有的部分,而后者的生活资料中存在着公共占有的部分。
可见,马克思本人对未来社会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设想也是随着他所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
按照上述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设想,在本世纪上半叶,苏联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
随后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包括中国)也相继按照苏联的物质资料占有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种苏联式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分为公共所有(全民和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两部分,公共所有的部分包括生产资料、部分生活资料(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生活资料,如公共饮食服务、公有住房、城市环境保护、交通、教育、医疗保健等设施);个人所有的部分是另一部分生活资料(满足个人自身生活需要的消费资料,如家具、用品、服装、食物、农民的私有住房等)。
因此,该社会的物质资料占有形式也表现为公共和个人双重所有;生产资料和部分生活资料属于公共所有;另一部分生活资料属于个人所有。
这和马克思当年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物质资料占有形式是一致的。
二、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变化十九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垄断时期,“国家终究不得不承担起对生产的领导。
这种转化为国家财产的必然性首先表现在大规模的交通机构,即邮政、电报和铁路方面”(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35页。
)。
然而当时转化为国家财产的物质资料在资本主义社会全部物质资料中所占的比重极其微小,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资料的单一私人占有形式,因此,恩格斯指出,这部分物质资料转化为国家财产并“没有消除生产力的资本属性”;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仍旧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36页。
)。
二十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其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在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资料单一的私人占有形式开始发生变化。
随着生产和生活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在资本主义社会由国家占有的物质资料也在不断增加,它们在社会全部物质资料中所占的比重相应地不断提高。
当这一比重终于达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时,一定范围内的物质资料公共占有形式便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了。
物质资料公共占有形式的出现,特别是那些在国民经济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公共占有形式的出现,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在一定限度内摆脱了“资本属性”而具有了公共属性,从而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理想的总资本家”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社会的经济管理机构,担负起调控社会经济的职能,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分为个人所有和公共所有两部分,个人所有的部分包括大部分生产资料(如私人企业、私营农场的生产资料,个人以股票形式占有的生产资料的一定份额)、部分生活资料(包括:1.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生活资料,如私营酒吧、私营美发厅、私人出租汽车、私立学校、私立医院等,个人以股票形式占有的服务行业生活资料的一定份额;2.满足个人自身生活需要的消费资料,如私有住房、私人轿车、家具、家用电器、服装和食物等等);公共所有的部分包括小部分生产资料(如采矿、能源、钢铁、汽车和机器制造、大型水利工程、电力、铁路和航运、邮电、高新科技等部门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国家以股票形式占有的生产资料的一定份额)、部分生活资料(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生活资料,如公立医院的医疗设施、公共学校的教育设施、市政建设、园林环保设施、电视广播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等,国家以股票形式占有的服务行业生活资料的一定份额)。
因此,信息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占有形式表现为个人和公共双重所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和一部分生活资料属于个人所有,小部分生产资料和另一部分生活资料属于公共所有。
信息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显著区别在于:后者的全部物质资料都属于私人所有,没有属于公共所有的物质资料;而前者则只有一部分物质资料属于私人所有,另一部分物质资料(小部分生产资料和部分生活资料)已属于公共所有,虽然目前它们在社会全部物质资料中所占的比重还十分有限。
二十世界下半叶,在苏联和绝大多数按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开始发生变化。
我国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变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的。
由于实行经济体制的改革,个体和私营经济产生和发展起来,于是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形式在我国出现了。
生产资料个人占有形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变化及其总趋势: 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仍旧分为公共所有和个人所有两部分,公共所有的部分包括大部分生产资料(作为“主体”的国有和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国家和集体以股票形式占有的生产资料的一定份额)、部分生活资料(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生活资料);个人所有的部分包括小部分生产资料(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个体和私营经济的生产资料,个人以股票形式占有的生产资料的一定份额)、另一部分生活资料(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和个人自身需要的生活资料)。
因此,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资料占有形式仍表现为公共和个人双重所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和一部分生活资料属于公共所有,小部分生产资料和另一部分生活资料属于个人所有。
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和过去苏联式社会主义社会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面:后者的全部生产资料都属于公共所有,要么属于全民所有,要么属于集体所有,没有属于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而前者的生产资料中已有一部分属于个人所有,虽然它们和公有的生产资料相比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
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和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区别也主要表现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面:前者的大部分生产资料都属于公共所有,生产资料的公有部分是主体;后者的大部分生产资料都属于个人所有,生产资料的私有部分是主体。
苏联和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物质资料占有形式的变化是在苏联解体以后开始。
由于推行生产资料私有化,在这些国家,生产资料中属于个人所有的部分不仅从无到有地产生了,而且从小到大地急剧扩张,以致于公共占有的生产资料和个人占有的生产资料相比在数量上已不占什么优势。
目前,就生产资料中属于个人所有和属于公共所有两部分比重的大小来说,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大体上介于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和信息时代资本主义社会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