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7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2-第18课三国鼎立9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____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况;2、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自主学习两次战争中都有一个共同人物,你能找出来吗?他在两次战争中得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在戏剧舞台上,曹操一般以白脸奸臣的形象出现。
我们来认识下历史上真正的曹操曹操(155—220),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192年(初平三年),占据兖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打败青州黄巾军,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
196年(建安元年),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昌布等割据势力。
200年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以后,逐步统一黄河流域。
208年(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败。
216年封魏玉。
他在北方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用人唯才,整饬吏治,抑制豪强兼并。
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写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今尚存有乐府诗二十余篇。
他用诗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统一全国的抱负,对当时军阀割据混战,加以揭露批判,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了《龟虽寿》一诗。
诗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传说中的神龟,可以活3000年,但终有死亡的一天;能够腾云驾雾的蛇,也免不了化为尘土。
伏在马棚里的老骥,志在千里;年迈的战士,壮志不减当年)。
表现出为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子曹丕称帝后,被追尊为武帝。
课堂小结①一种局面:②两大战役:③三分天下:④四个人物:⑤五个时间:达标检测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A.211年B.222年C. 220年D. 263年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 曹操C.诸葛亮D.孙权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 诸葛亮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A.台湾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A.江苏省境内B.湖北省境内C. 江西省境内D.安徽省境内课后拓展自己动手设计一个表格,统计我们学过去的历史中以少胜多的战役。
[新人教初一上册历史三国鼎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
[新人教初一上册历史三国鼎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一、选择题1.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A.建立西汉B.巩固蜀汉政权C.建立西晋D.建立东汉2诸葛亮的超凡智慧和军事谋略在下列哪场战役中得以施展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
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⑤4.“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这次战争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5.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6.《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7.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二、非选择题8.自从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在中央十套《百家讲坛》品三国的历史,小敏很喜欢看,时不时在课后“品”起三国。
小敏说,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在赤壁打败孙刘联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以上说法有一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一、BCCDBCA二、8.错误:曹操在赤壁打败孙刘联军。
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18课三国鼎立命题人:赵彦波审题人:刘维学命题单位:长春岭一中一、单项选择题1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以下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方法的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B修建水利工程C进展造船业增进海上贸易D进展丝织业,蜀锦行销三国3唐朝诗人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诗句称赞的是三国时期的哪一历史人物()A袁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4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动汉帝到许“挟天子以令永无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终止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成立5按时刻前后顺序排列下面与曹操有关的事件正确的选项是()①挟持汉献帝到许②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击败③在官渡取胜袁绍④统一中国北方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6以下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判,符合历史进展趋势的一项为哪一项()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重了国家的割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无益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制造了条件二列举题列举三国时期三国的国名、成立者及都城三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官渡之战后,他写下了千古诗篇《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老年,壮心不已。
(1)此文的作者是谁?他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诗歌表达了他如何的境遇?(2)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什么缘故他能有此作为?七年级上册历史《三国鼎立》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第18课三国鼎立命题人:赵彦波审题人:刘维学命题单位:长春岭一中一、单项选择题1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以下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方法的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B修建水利工程C进展造船业增进海上贸易D进展丝织业,蜀锦行销三国3唐朝诗人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的诗句称赞的是三国时期的哪一历史人物()A袁绍B刘备C孙权D诸葛亮4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动汉帝到许“挟天子以令永无诸侯B 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终止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成立5按时刻前后顺序排列下面与曹操有关的事件正确的选项是()①挟持汉献帝到许②在赤壁被孙刘联军击败③在官渡取胜袁绍④统一中国北方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①④D①④③②6以下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判,符合历史进展趋势的一项为哪一项()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重了国家的割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无益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制造了条件二列举题列举三国时期三国的国名、成立者及都城三材料分析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三国鼎立》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下列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的是()A. 城濮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2.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A. 匈奴大军B. 孙刘联军C. 前秦军队D. 东晋军队3.《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A. 魏、蜀、西晋B. 魏、蜀、吴C. 吴、东晋、梁D. 宋、齐、梁4.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如图反映的是()A. 战国兼并图B. 赤壁之战图C. 人口南迁图D. 三国鼎立图5.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之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①巨鹿之战②淝水之战③官渡之战④赤壁之战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王老师在讲授某一历史事件时,展示了下图的幻灯片,王老师讲述的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长平之战D. 淝水之战7.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向”是()A. 统一全国B. 消灭袁绍C. 废汉献帝D. 建立魏国8.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标志是()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D.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9.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A. B. C. D.10.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下列事件不是曹操所为的有()A. 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B.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C. 与孙权、刘备联军战于赤壁D. 220年,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11.“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试卷及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试卷及答案人教版我们七年级历史考试前,先下手为强地提前复习,这样才会巩固所学。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试卷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试卷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 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功能是( )A.制陶B.耕地C.造房D.捕鱼2. 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采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3.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是我国的( )A.山顶洞人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4. 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房屋B.自然环境的变化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D.掘井饮水方便5.下列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描述不相同的是(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B.都能制造陶器,饲养家畜C.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种植粟和蔬菜6. 在长江流域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是( )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大汶口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7. 世界上最早种粟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大汶口原始居民8. 半坡原始农耕村落遗址距今约( )A.三四千年B.四五千年C.五六千年D.七八千年二、问答题:1. 比较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想一想,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他们是怎样考虑的?读图分析后讨论再回答。
2. 在原始农耕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反映?大家讨论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应受到什么教育?自设创造: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试卷人教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B2.A3.C4.C5. D6. A7. B8. C二、问答题1.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穴居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
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
干栏式的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较普遍流行的居住的形式,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
七年级上册历史同步练习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基础达标选择题1、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孙权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2. 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
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A消灭袁绍的势力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C南下统一全国D废掉汉献帝3.右图中的故事发生在()A官渡之战前B赤壁之战前C蜀汉政权建立后D西晋建立时4.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5.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A曹操B诸葛亮C周瑜D孙权6.三国时期,夷洲是指()A吴国B台湾C海南岛D辽东半岛填空题1.年,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官渡。
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草船借箭、火烧连营”这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出自赤壁之战中,这次战役发生在年,交战的双方是和联军。
结果是曹操战败,奠定了的基础。
3.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东汉结束。
第二年,刘备在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国的丝织业兴旺,行销三国。
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船队曾到达,加强了内地和区的联系。
能力提升选择题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A.袁绍B.曹操C.刘备D.孙权2.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指挥是()A.鲁肃B.周瑜C.诸葛亮D.黄盖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A.200年B.208年C.220年D.222年4.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评价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5.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6.东汉灭亡于()A.220年B.208年C.221年D.222年7.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8.下列关于三国经济特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甘薯在魏国大面积种植B.魏国兴修许多水利工程C.蜀国的丝织业兴旺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材料解析题赤壁破曹成鼎足。
七上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习题及答案
七上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习题及答案七上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打下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就是(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牧野之战2.祖国大陆抵达夷洲的第一支船队就是( )a.吴国船队b.魏国船队c.蜀国船队d.东汉船队二、填空题年,_______代汉自立,国号魏,定都_______,东汉结束;_______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_______,史称蜀;年,孙权称_______,国号吴,后定都_______。
三、连线题(把以下存有隶属于关系的三组人物用线连出来)曹操诸葛亮刘备周瑜孙权许攸四、简答题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五、写作Arracourt题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时庄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回,遗恨失吞吴。
”(1)右图中人物是谁?(2)材料中“挑西蜀”“东和北欲”“水面偏能用攻城”分别指什么?(3)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4)恳请列出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一、选择题1.b2.a二、填空题曹丕洛阳汉王建业三、连线题四、简答题①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曹操和袁绍逐渐成为两个对立的强大军事集团;②年,曹操打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后,曹操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③年,曹军与孙刘联军决战于赤壁,曹军大败,退守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四川,并取得湖南、湖北大片地区;④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年,孙权称王,国号吴。
至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五、写作Arracourt题(1)诸葛亮。
(2)“挑西蜀”就是指赤壁之战后,帮助刘备攻占四川;“东和北欲”就是指确认联孙抗曹的战略;“水面偏能用攻城”就是指赤壁之战,火烧敌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交战双方
结果
意义
200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
①
曹操和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获胜
年
础
赤 壁 之 208
战
年
曹操和孙刘联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获
②
军
胜
A. ①官渡之战②全国趋向统一 B. ①巨鹿之战②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C. ①巨鹿之战②全国趋向统一 D. ①官渡之战②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10.请给如图命制一个恰当的名字,应该是
4
12.(1)赤壁之战;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 (2)魏、蜀(或蜀汉)、吴; (3)是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发展过程;三国鼎立 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国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发展经济,促进生产;因此,这 一时期的历史是在进步。(答出一点意思相近也可。)
5
1.B2.A3.A4.C5.B6.C7.D8.D9.D10.C 11.(1)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2)官渡之战;统一全国,免除战乱;没有;赤壁之战战败,没有完成统一。赤壁之战后, 三国鼎立逐步形成,纷争不已。 (3)①;曹丕 (4)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言之有理即可)
1
A.
B.
பைடு நூலகம்C.
D.
8.“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
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 刘备 B. 孙权 C. 诸葛亮 D. 曹操
9.运用表格归纳整理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常用的学习方法。阅读下表中的相关史实,你认
为空缺处应该填写的是
战役名 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 16 课《三国鼎立》同步复习含答 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 三国鼎立
“挟天子以令诸侯” 招揽各种人才 实行屯田
策略得当
官渡之战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 了豪情满怀的诗句——
官渡之战
当时已经53岁的曹操,他的“壮心” 到底是什么呢?他将遇到的对手会是何许 人也?
第16课 三国鼎立
唇齿之盟
赤壁之战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官渡之战
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 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三 国
赤壁之战
背景 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孙刘联军
鼎
结果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立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
三国经济发展 蜀 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单元三国两 晋南北朝时期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孙权(182年-252年)
官渡之战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
富阳)人。三国周时代东吴的建立者鲁。据 说是孙武的后瑜裔。幼年跟随兄长肃孙策
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 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 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割据江东的孙权
参战方兵力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16课 三国鼎立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
吴国造船业发达, 船队曾到达夷洲
3、三国的经济
• 魏:兴修水利 • 蜀: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三国 • 吴: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
小 结
一种局面 两次战争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魏 蜀 吴 袁绍 200 曹操 208 孙权 220 诸葛亮 222 221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四个人物 五个时间
两个人物 曹操 诸葛亮 两个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魏 蜀 吴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曹操我国古代杰
出的政治家,军 事家和诗人。
袁 绍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十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渡
三 · 四 万人
曹
操
以少胜多
官 渡 之 战ຫໍສະໝຸດ 时间公元200年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第18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曹操和袁绍是北方的两大军阀 2、官渡之战 时间:200年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原因: (1)政治上: 招纳贤士,唯才是举。 (2)经济上:实行屯田。 (3)军事上: 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
(可以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为什么 呢?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性。 (2)曹操骄傲轻敌。 (3)孙、刘联军出奇制胜,采用火攻。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 曹操
赤壁之战 曹操
第四单元第18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八课三国鼎立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樊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袁绍B.诸葛亮C.孙权D.曹操答案:B知识点:三国鼎立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诸葛亮的史实,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2.三国时期称帝的是()A.曹操、刘备、孙权B.曹操、诸葛亮、孙策C.曹丕、刘备、孙权D.曹丕、诸葛亮、孙权答案:C知识点:三国鼎立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的起止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3.下列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①赤壁之战②刘备称帝③西晋建立④孙权称王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答案:C知识点:三国鼎立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4.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播放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问:历史上最早进入三国的时间是()A.220年B.221年C.222年D.229年答案:A知识点:三国鼎立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的开始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5.右边的示意图反映的战役是()A.马陵之战B.官渡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D知识点:三国鼎立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赤壁之战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试图能力,应加强训练。
6.“东望夏口,西望武昌……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这是宋朝散文家苏轼对下列哪次战役的感叹()A. 巨鹿之战B. 长平之战C. 官渡之战D. 赤壁之战答案:D知识点:三国鼎立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赤壁之战,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7.近来,曹操高陵1号墓考古发掘受到各方关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目录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华夏之祖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第18课三国鼎立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发现于()A.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 B.云南元谋县C.浙江余姚市D.山东大汶口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是否()A.会制造工具 B.会使用工具 C.会使用天然火 D.会人工取火3. 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A.一百七十万年 B.八十万年 C.七十万至二十万年D.一万八千年4.下列内容符合北京人的是()①直立行走②制造石器和木棒③使用天然火④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5.位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遗址是()A.北京人 B.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蓝田人二、填空题1.人类是由进化而来的,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2.我国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约年, 是我国最早的居民。
3. 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发现了人,后来又在其顶部的洞穴里发现了人。
4. 北京人过着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5.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国。
能力提升1.《韩非子》上载:“上古之世……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习题 16.单选题:三国鼎立
单选题:三国鼎立
单项选择题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实力不断增强,一心想统一北方,他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
A.刘表
B.孙权
C.刘备
D.袁绍
2.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3.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4.著名的典故“三顾茅庐”出自于东汉末年,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5.“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林俊杰的歌曲《曹操》深受大家喜爱。
那么,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发生在()A.秦朝
B.西汉
C.东吴(三国时期)
D.隋朝
参考答案1.D
2.A
3.B
4.D
5.B
6.C。
《三国鼎立》同步练习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三国鼎立习题精选例题解析: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候”。
B.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势力不断增强。
C.奖励农耕,得到劳动人民的支持。
D.官渡之战,打败强敌袁绍。
解析:本题属因果选择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全面理解能力。
试题要求分析“曹操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题中四个选项都是曹操在军事割据混战中的所作所为,而且也为曹操实力的增强奠定了基础。
但题干中考查的是取得政治优势的原因,B项是经济上取得优势的原因,C项不足以说明这一点,D项是其军事上的优势,虽然,B、C、D三项与其取得政治优势有一定的联系,但A项最能说明在封建社会中,忠君思想在人们特别是封建割据势力中的影响,也是曹操取得政治优势的主要原因。
答案:A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A.袁绍和曹操B.曹操和孙权C.曹操和刘备D.刘备和孙权2.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3.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4.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A.兵精粮足B.战术得当C.政治优势D.取得民心5.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的分裂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6.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7.刘邦之所以打败项羽,曹操之所以能够战胜强敌统一北方,其共同原因是:()A.据有关中B.废除苛法C.重视人才D.释放奴婢8.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A.挟持汉献帝B.在官渡大败袁绍C.在赤壁被打败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9.赤壁之战曹操主要败在:()A.远道而来B.战争的非正义性C.指挥不当D.不习水性10.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三国鼎立同步练习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三国鼎立同步练习1. 给班里同学讲讲你所知道的三国故事,举出3个以上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歇后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 阅读下列材料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今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请回答:(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你能指出“操克绍”的著名战役是什么吗?发生在哪一年?这次战役有何作用?(2)“挟天子以令诸侯”中的“天子”指的是谁?曹操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3)此段话是诸葛亮对谁说的话,你能简要概括一下材料的内容吗?(4)后来哪一个战役的胜利证明了诸葛亮这种看法的正确性?这次战役又有何作用?3. 阅读下列材料: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以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荆州,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国志》四《蜀书诸葛亮传》请回答:(1)这是诸葛亮在哪场战役之前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分析?他对当时各派政治势力的实力作了怎样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向刘备提出了什么具体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后来政治形势的发展是否如诸葛亮所预料的?说明理由。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练习1 新人教版
第18课三国鼎立一、基础知识(一)官渡之战1.东汉末年,形成了军阀混战的局面,著名的军阀有袁绍,曹操等。
2.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曹操亲自率精兵偷袭乌巢把袁绍的粮草烧的一干二净曹操打败了袁绍。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二)赤壁之战1.208年,曹操以汉王朝丞相的身份南下,企图统一全国,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打败曹军。
2.赤壁之战后,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220年,曹丕建立魏国,都城是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汉,又称蜀汉或者蜀。
都城是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城是建业(今江苏南京)。
魏,蜀,吴的建立,标志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2.三国鼎立局面得以维持主要是蜀国和吴国的联盟,使魏国不敢南下。
3.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二、重难点分析例题精析1.重点(1)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
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
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
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
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
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三国鼎立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中势力最强的有()
①袁绍②刘备③曹操④孙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 曹操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在《龟虽寿》一诗中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
”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
结合史实你认为他的壮志是()
A消灭袁绍的势力B统一北方黄河流域C南下统一全国D废掉汉献帝
3.右图中的故事发生在()
A官渡之战前
B赤壁之战前
C蜀汉政权建立后
D西晋建立时
4.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A官渡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5.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A曹操B诸葛亮C周瑜D孙权
6.三国时期,夷洲是指()
A吴国B台湾C海南岛D辽东半岛
二、填空题
1.年,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官渡。
采纳谋士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
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2.“草船借箭、火烧连营”这些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出自赤壁之战中,这次战役发生在年,交战的双方是和联军。
结果是曹操战败,奠定了的基础。
3.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东汉结束。
第二年,刘备在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国的丝织业兴旺,行销三国。
国的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吴国船队曾到达,加强了内地和区的联系。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
A.袁绍B.曹操C.刘备D.孙权
2.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指挥是()
A.鲁肃B.周瑜C.诸葛亮D.黄盖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A.200年B.208年C.220年D.222年
4.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评价的是()
A.刘备B.孙权C.曹操D.诸葛亮
5.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①官渡之战②卫温到达夷洲③赤壁之战④孙权称王
A.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③
6.东汉灭亡于()
A.220年B.208年C.221年D.222年
7.有人为曹操翻案时说:“如果说曹操篡汉是为汉贼,岂不是儿子产生老子?”这里“儿子产生老子”的含义是()
A.曹丕废汉自立使曹操背受骂名
B.曹丕废汉自立是从曹操开始的
C.曹操废汉自立是从曹丕开始的
D.曹操废汉自立使曹丕背受骂名
8.下列关于三国经济特点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甘薯在魏国大面积种植B.魏国兴修许多水利工程
C.蜀国的丝织业兴旺D.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二、材料解析题
赤壁破曹成鼎足。
刘备成都建汉业,曹丕洛阳建魏都。
孙权建业称大帝,三国最长是东吴。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笔谈中。
”
——《三国演义》
材料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古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1)三国时期,英雄倍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请你用图示表示出这三国的地理方位,并标明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请说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及战役的结果。
(4)材料二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这场战役的还有哪一位?
(5)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6)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
(写出两点即可)
拓展探究
《反分裂国家法》第二条规定: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1)请运用本课的知识说明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一部分”。
(2)当前“台独分子”鼓吹台湾与大陆是“远亲近邻”的关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对台独分子的看法。
知识链接
曹操、刘备、引、权都非常重视人才,曹操曾多次发出《求贤令》,强调“唯才是举”,周围聚拢了大批人才;刘备为请诸葛亮“三顾茅庐”,他手上还有一批能征善战的武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孙权也非常注意招揽人才,周瑜、陆逊、鲁肃等都是他的得力将领大臣。
其中鲁肃的任用,遭到许多人的反对,但孙权依然信任和重用他。
因此,有一位史学家总结说:“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
”
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你是怎样看待人才的重要性的?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二、** 2.C 3.B 4.D 5.B 6.B
填空题
1.200 袁绍曹操北方
2.208 曹操孙刘三国鼎立
3.220 洛阳成都建业
4.魏蜀蜀锦吴夷洲台湾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 2.B 3.D 4.D 5.D 6.A 7.A 8.A
二、材料解析题
(1)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魏蜀吴。
图略
(3)赤壁之战。
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4)周瑜。
诸葛亮。
(5)官渡之战。
(6)在战争中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在孙刘联军的火攻下最后大败。
拓展探究
(1)230年吴国卫温车船队到达灾洲(今天的台湾)。
这说明了早在三国时期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密切,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2)不同意。
提示:“台独分子”鼓吹台湾与大陆是“远亲近邻”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分裂祖国的行为,是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意愿的。
注定是要失败的。
知识链接
这种说法有道理。
“黄金累千,不如一览”,“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古今中外事业的成败,往往以人才得失为转移。
当前,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是关键,因此,我们必须大兴重视人才之风,多途径培养人才,选拔重用人才。
(言之有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