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第3课时)教案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1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四页。
2.4 辨别物质(wùzhì)的元素组成
知识点2 物质的简单(jiǎndān)分类
3.下列各组物质(wùzhì)中,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D ) A.蒸馏水 氮气 B.石油 氧气 C.大理石 空气 D.二氧化碳 氢气
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 认识(rèn shi)元素周期表
1.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均包含一种(yī zhǒnɡ)元素的原子序数、 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如图2-4-1所示:
第四页,共二十四页。
2.4 辨别物质(wùzhì)的元素组成
2.每一横行(周期(zhōuqī)):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 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每一纵行(族):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 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有16个族。
(左上方数字);②元素符号(右上方符号);③元素名称(正中间汉字);④相对原 子质量(正下方数字)。
第十页,共二十四页。
2.4 辨别物质(wùzhì)的元素组成
知识点二 单质(dānzhì)和化合物有何不同
1.单质:由____同_种__元__素___组成(zǔ chénɡ)的__纯__净_物______________。如O2、 Fe、Ar等。 2.化合物:由____不_同__种_元__素__组成的________纯__净_物___。如CO2、NH3、 H2SO4等。 3.氧化物:仅由_____两_种____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_______氧_元_的素化合 物。如H2O、CO2、CuO等。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四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
初中化学教学、学习资料1空气的成分课题 空气的成分目标 导学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学会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阅读自 主 学 习1、如何“捕捉”1集气瓶教室里的空气?2、最早通过实验测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3、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 分数大约是:氮气(N 2) ,氧气(O 2)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CO 2) ,其他气体和杂质 。
独学完成 课前展示 在黑板上 问题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 实验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密闭容器中,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 反应原理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3.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4. 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讨论怎么检查?)(2)向集气瓶中装入适量水,然后将集气瓶的剩余容积分成五等份,并标记好。
(装水的目的是什么?)(3)先往导管中充满水,关闭止水夹,然后在燃烧匙中装入足量的红磷。
(4)用酒精灯点燃红磷,将燃着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立即塞紧橡胶塞。
(为什么要迅速放入集气瓶?)(5)待红磷燃烧停止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
(6)记录集气瓶中液面变化。
(7)拆除装置,清洗仪器,整理器材。
5. 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剩余容积的___。
6. 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 __。
7. 误差分析: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原因误差红磷不足,氧气不能耗尽 测量结果______装置漏气会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过早打开止水夹会使装置内气体温度偏高,压强偏大,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止水夹不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受热气体顺着导管逸出测量结果______伸入过慢会使装置内的气体受热逸出,导致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反馈 提升1、红磷的替代品应满足的条件:(1)能够在空气中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1 空气的成分(第3课时)教案 (新版)粤教版
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途径及其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
空气污染物及危害
难点
空气污染物及危害
教法学法
指导
自主学习,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空气污染物
主要来源
突出的危害
含硫燃料的燃烧
引发呼吸道疾病、严重者死 亡;造成酸雨,破坏地面设施
氮氧化物
汽车、飞机等尾气
引发眼睛、呼吸系统炎症;造成酸雨;破坏高空臭氧层等
一氧化碳
汽车尾气、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
破坏人体血液输氧功能,使人死亡等
氟氯烃
空调机
破坏高空臭氧层
可吸入颗粒物(粉尘、铅、碳颗粒等 )
汽车尾气、建筑、生 活等城市垃圾扩散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空气的Fra bibliotek分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学生对空气污染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实例和学生的自学,学生对空气污染物的分类,使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会更进一步,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及污染物质的来源和危害。
引发咳嗽、喉病、“尘肺”;导致云雾增多,使能见度降低
2、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定为、、等。空气质量级别划分为级。
2、对学生 的所作内容进行评价,分析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_29
3.4物质构成的表示式教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学重点:利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物质的组成。
教学难点: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⑴相对原子质量⑵原子的大小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那么分子的质量的大小怎么表示呢?二、课前预习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叫做 .2、计算组成化合物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式明确的表示出物质所含的种类,以及组成化合物各元素的最简比,因而能够通过化学式计算形成化合物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式,能够通过相对分子质量和某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去计算化合物中该元素的,即该元素的质量与形成化合物的各元素。
二、课堂练习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例如:计算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个人秀】请同学们举出两个你熟悉的化学式,并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合作秀】小组交流总结,归纳方法或解题规律。
2、计算组成化合物各元素的质量比例如:计算NH4N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个人秀】请同学们举出两个你熟悉的化学式,并计算组成它们各元素之间的质量比。
【合作秀】小组交流总结,归纳方法或解题规律。
3、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例如:计算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个人秀】请同学们举出两个你熟悉的化学式,并计算它们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合作秀】小组交流总结,归纳方法或解题规律。
四、课堂检测1、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
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
下列叙述中准确的是()A.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B.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6%。
C.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D.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2、2008年9月份曝光的引起国人共愤的“结石宝宝”事件,与婴幼儿服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相关。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教案 粤教版
6.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教学
难点及其原因
1.用分子观点解释某些现象。学生微观想象能力尚未形成,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法
交流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等
知识结构
空气的成分――空气污染
分子――原子――原子构成――核外电子运动――相对原子质量――离子
教学
目标
1.说出空气的成分2.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3.了解空气污染4.知道什么是分子,分子的特性
5.知道什么是原子,懂得相对原子质量的表示
6.知道离子是怎么形成的7.认识元素是什么
8.区分单质和化合物9.认识氧化物
教学
重点及其原因
1.分子的特性
2.原子的定义及原子构成
3.相对原子质量
4.离子与原子的比较,应用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单元题目
本章教学地位
本章是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开始,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本章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开始,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教材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引出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在学生探究空气成分的活动中,接触一些化学现象。通过探究空气中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介绍了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使学生及时地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确认自然界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并能从本质上认识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使学生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材还编入了“空气组成的发现史”、“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分子有多大”、“原子-分子论是怎样提出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大气污染的危害”等内容,供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化学发展史,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课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3)固体难压缩,误认为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隔。其实分子 间都有一定的间隔,只是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小,难压 缩。
(4)误认为静止的物质中含有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其实 分子总在不断运动。
意义。 其实分子间都有一定的间隔,只是固体分子间的间隔小,难压缩。
三、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比较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肉眼无法看到,但不能把平时看到的较小固体物质的运动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如尘
土(1)飞在扬同等一。周期如中,:各元H素表原子示的电氢子层元数相素同,、最外1层个电子氢数从原左至子右依。次增2加H。 表示2个氢原子。Cu
【易错提示】
元素只有种类,没有个数的意义。如果元素符号前
如:H表示氢元素、1个氢原子。
加上阿拉伯数字,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 三、元素、分子、原子、离子间的比较
每一纵行叫作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共16个族。 (2)在同一族中,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l气体>l液体>l固体 物质的热胀冷缩、三态变化、1 L水和1 L酒精混合后 体积小于2 L,都是因为粒子之间有间隔。
拓展 (1)物理变化中,温度改变,物质的体积发生变化,是因
为分子间的间隔改变,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数目不变。( 例如水银温度计示数上升)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的体积、质量都很小,肉眼 无法看到,但不能把平时看到的较小固体物质的运动 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如尘土飞扬等。
2.分子质量小、体积小。 除第一周期以外,每一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始,逐渐过渡到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但绝不可能是化合物。 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Cu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金属铜。 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为混合物,但绝不可能是化合物。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说课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元素概念和各种元素在地壳里的分布。
通过资料部分介绍了生物细胞中元素的分布,旨在使学生形成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余种元素组成的概念。
然后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第二部分介绍元素符号及其意义。
这部分内容要使学生知道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一种符号,不同的元素用不同的元素符号来表示。
第三部分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
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我们若能掌握其规律性,学习一些元素的性质就变得相当容易。
本节内容较难较抽象,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在实际应用中还容易跟原子相混淆。
学生搞不清在分析物质宏观组成时用“元素”,在研究物质微观结构时用“原子”,所以在本节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个对难点进行突破。
1.注意和前面有关原子的知识进行区别和对比。
2.组织好本课题有关的活动与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组织好本课题的课堂讨论。
4. 使学生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新版)粤教版
1.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
2. 通过实验、实例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其交流与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他们在理解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反应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1. 知识层次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原子、分子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其性质和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他们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的理解也还不够完善。此外,学生对化学反应与物质元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还较为模糊。
6. 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用到的网络资源,如在线化学知识库、教育视频网站等,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7. 教学反馈工具:准备一些教学反馈工具,如问卷调查、答题卡等,以便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8. 教学指导用书: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指导用书,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参考和指导学生。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新版)粤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中的2.4节《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目录(上下册)
九年级化学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目录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身边的化学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
1.3 物质的变化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2.1 空气的成分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3.2 制取氧气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3.4 物质构成的表示式
第四章生命之源——水
4.1 我们的水资源
4.2 水的组成
4.3 质量守恒定律
4.4 化学方程式
第五章燃料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5.3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
5.4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目录
第六章金属
6.1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6.3 金属矿物与冶炼
6.4 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
第七章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
7.2 物质溶解的量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
7.4 结晶现象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8.1 溶液的酸碱性
8.2 常见的酸和碱
8.3 酸和碱的反应
8.4 常用的盐
8.5 化学肥料
第九章现代生活与化学
9.1 有机物的常识
9.2 化学合成材料
9.3 化学能的利用
9.4 化学物质与健康。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_31
复习化学用语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化学专业术语,它具有简明、精炼、贴切、概括力强的学科特色,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解化学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科学家实行研究和交流的最简便最科学的语言。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的灵魂。
所以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是学生形成“宏观——符号——微观”三重表征思维水平的桥梁和载体。
所以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非常的重要。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九年级化学所有新课的基础上所上的复习课。
历年来福州市的九年级化学统考非常注重化学用语的考查,中考尤其如此。
作者对刚刚过去的2019年福州市九年级化学质量检查考试试卷实行了粗略的研究,发现此份试卷中关于化学用语考查的分数大约有36分,本试卷满分75分,接近试卷分数的50%,而本校学生在化学用语这个块的平均得分估计非常的低。
所以,在复习时增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强化学生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非常有必要。
问题是化学用语的复习非常的枯燥无味,所牵涉到的元素的化合价,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又是我们学生肉眼无法直接看得见的,非常抽象,它们的表示方法让我们的学生一直很头疼。
头疼倒是其次,关键是我们的学生一看见这些东西,觉得这些知识点太熟悉太基础,理所当然的觉得这些知识他们应该是会的,没什么好复习的。
所以在上化学用语的复习课时,绝大部分同学想当然的认为没有什么好听的,也提不起听课的兴趣。
这也是我们所有老师上复习课所遭遇到的共同难题。
稍有不慎就会掉入复习课“炒剩饭”,“炒冷饭”的大坑中。
所以,在复习课时,课堂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设计思路与理念本节课从复习物质的分类入手,让学生按照物质的类别练习书写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微粒的符号表达式,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书写结果实行诊断纠错,然后交流讨论,分析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使学生构建“宏观——符号——微观”三重表征思维的初步模型,从本质上提升学生化学式的书写水平。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_19
课后作业:
学案:四、达标检测,拓展延伸
学生练习、反馈。
对当堂的知识实行反馈,落实基础,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
2.某元素符号的意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上课前播放歌曲《万物生》
倾听歌曲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歌声中感知世界是由万物组成的
提出问题
1、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2、正如整首歌的名字那样,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世界上正是由“万物”来组成的。那么有谁知道这世间万物又是有什么来组成的呢?
3、下面我们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来了解什么叫元素?(板书:课题3元素)
的质子数都相同
层层递进发问,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元素的特点
(问)元素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一个宏观概念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学生思考并回答
元素描述的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观概念,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水平、让学生感悟元素的特点。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学生观察并记忆。
培养学生的记忆方法及水平。
元素符号的写法
提问
国际上采用什么来表示元素符号?(拉丁文)
如何准确书写元素符号?
教师总结:
元素符号书写:一大二小
阅读课本并回答: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总结问题的水平
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第二章 空气、物质的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
2.4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
称与符号;
2、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以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与书写。
教学过程备注复习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教师讲解
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
8,称为氧元素。
自然界的原子,根据其核电荷数可以归为一百多种。
每一种我们称为一种元素。
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小结归纳总结
阅读教材交流学习
交流总结
空气污染防治:
废气达标排放;煤炭综合利用;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无铅汽
油;增加绿化面积。
教学后记。
科粤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二章空气、物质构成2.4辨别物质元素组成》3
初中化学粤教版《2.4鉴别物质的元素构成》第一课时开场白:各位老师好,我是清丰县马村乡初级中学教师郝长江,今日我讲课题目是——《2.4鉴别物质的元素构成》,下边开始我的讲课,依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如何教,为何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的,教课重难点等几个方面推行说明,第一说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2.4鉴别物质的元素构成》是粤教版教材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课题4。
本节课分为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个部分。
本节课是化学的“工具性”课程,是“双基”的重要构成部分,关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是此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和工具。
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造,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延长和后续,并且是此后学习化学式和化合价的重要基础。
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理解,下边说一下本班学生的状况。
二、说学情关于初中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想水平易归纳归纳水平已经初步形成,在课堂上不喜爱老师的纯真灌注解说,希望老师创立他们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展现自己的创造性和才能。
本节课中我多半设置议论、看图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自主研究的学习。
过渡:联合教材剖析和学情剖析,我拟订了以下教课目的:三、说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理解氢、碳、氧、氮等与人类亲密的元素;记着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元素的名称和符号;2.初步理解元素周期表,能依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1.经过元素观点的建构,学会从一类事物中抽象出共同特点,进而获得观点的水平;经过元素与原子的差别,学会使用对照的方法剖析问题,理解事物。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元素符号的学习,初步形成“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化学思想方式。
过渡:下边我再说一下本节课的教课重难点。
四、说教课重难点【要点】元素的观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点】元素观点的理解和元素符号的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教学设计
课标
要求
1、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2、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教
材
及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物质可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而对于纯净物的种类还没有了解,通过元素组成物质的学习,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和组成,得出单质和化合物元素组成的不同,进而再分析化合物中元素组成不同从而学会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课
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运用元素的概念对物质进行分类
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两组物质元素组成的对比,形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用类比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初步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重点
重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难点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教法学
法
指导
对比法、自学法、讲授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1.什么是元素?
2.写出下列元素符号
钡锌氧
钠铝氢
钙汞
3.氧化汞由构
成,由组成,
氧化汞分子由构
成。
4.H表示的意义是:
2H表示:
回顾前节课的内
容
教学过程根据ppt的题目,观察两物
物质的元素组成,得出单
质、化合物的概念
完成ppt中的练习
分析讨论:下列物质哪些是纯净物哪些是
混合物
氧气二氧化碳铜空气氧化汞
氩气氮气氧化铜铁水
试将上面的物质中的纯净物按其元素组
成种数的不同不同分为两类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形成单质和化
合物的概念
练习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