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标准化法

合集下载

(企业经营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企业经营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企业经营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壹章总则第壹条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第二条对下列需要统壹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壹)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

(二)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

(三)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四)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法和安全要求。

(五)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

重要农产品和其他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条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标准化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四条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第五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壹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壹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市、县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规定的各自的职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第二章标准的制定第六条对需要于全国范围内统壹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于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壹的技术要求,能够制定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且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于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壹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能够制定地方标准。

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且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于公布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第三章标准化法

第三章标准化法
质量认证是由一个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对企 业的质量体系、产品、过程或服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标准规范和有关政府规定的鉴别,并提供文件证明的 活动。(P55)
质量认证的条件和程序
★(一)条件:
商品质量符合我国GB和行业标准要求 商品质量稳定、能正常批量生产 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体系要求
4、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
,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 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标准的分类(P47)
标准按其效力是否强制推行分类 可以分成两类: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1、强制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认证 CQC标志认证通用标志
3、QS标志 :
以“质量安全”的英文名称Quality Safety的缩写 “QS”(见文中图示)表示。
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出厂前必 须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没有食 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
QS推出背景:
3、在我国的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中,降低标准、偷工减料、以次 充好、以假充真等违法活动也比较猖獗。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公平 竞争,适应加入WTO以后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开放的形势 。 实行食品质 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适应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经济运行环境的需要。
由以上三点可知,实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从我国的实际 情况出发,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概述
3C认证是我国新的安全许可制度,符合国际 贸易通行规则,是我国质量认证体制与国际 接轨的重要政策之一,既能从根本上强制企 业提高管理水准和产品质量,又有利于建立 公平、公正的市场准入秩序。

《标准化法》

《标准化法》

《标准化法》
标准化法。

标准化法是指在特定领域内,为了提高产品、服务、流程或管理的质量,通过
制定、实施和执行标准化的规范和程序来达到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标准化法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首先,标准化法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
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减少因为质量问题而带来的损失和成本。

例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从而提
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客户满意度。

其次,标准化法可以降低成本。

通过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以减少重复设计和
测试的工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制定统一的产品尺寸标准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标准化法还可以增强竞争力。

通过遵循国际标准和规范,企业可以提高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加强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例如,ISO14001环境管理
体系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合法合规,降低环境风险,提高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

最后,标准化法可以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

通过遵循国际标准和规范,可以消
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可以促进产品的国际贸易,增加出口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标准化法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促进
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标准化法的制定和执行,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提高标准化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版本:2018年1月1日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版本:2018年1月1日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文章来源:中国人大网更新时间:2017-11-08 09:02(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标准的制定第三章标准的实施第四章监督管理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标准(含标准样品),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国家鼓励采用推荐性标准。

第三条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标准化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标准化工作经费纳入本级预算。

第四条制定标准应当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保证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时效性,提高标准质量。

第五条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化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

第六条国务院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标准化重大改革,研究标准化重大政策,对跨部门跨领域、存在重大争议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协调。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标准化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标准化工作重大事项。

第七条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开展或者参与标准化工作。

第八条国家积极推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开展标准化对外合作与交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结合国情采用国际标准,推进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

标准化法讲座课件ppt

标准化法讲座课件ppt

成员包括欧盟成员国、欧洲自由 贸 易 联 盟 ( E F TA ) 和 部 分 其 他 欧 洲国家。
主要制定和发布欧洲标准 (EN),涉及领域包括机械、 电子、信息技术、食品和建材等。
与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 (CENELEC)一起组成了欧洲 标准化体系(EN体系)。
成立于1918年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 会员单位超过2000个 是美国国内标准最高制定机构
汇报人:
审查:对标准化法的草案进 行审查,包括合法性、合理 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审查
公布:经过审查后,由国务 院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公布标准化法
实施:标准化法公布后,相 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和执 行标准化法规定。
强制执行: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标准,国家强制执行。
推荐执行:对于其他标准,企业可自愿采用并推荐执行。 备案管理:企业应当对所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符合相关标准进行备案 管理。 监督检查:国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统一规范:规范 标准化,提高工 作效率
促进发展:推动 经济发展,提高 产品质量
保障安全:确保 人身安全,提高 安全性
促进贸易:促进 国际贸易,提高 竞争力
Part Three
制定标准前需 要进行科学研
究和论证
标准的内容需 要具有科学性
和合理性
标准的实施需 要符合科学原 理和技术要求
标准的修订和 完善需要不断 进行科学评估
定义
目的
适用范围
强制性原则的利弊
Part Four
定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标准 目的: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必须遵循科学、合理、透明、公平的原则 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应当与国际标准相协调

《标准化法法》课件

《标准化法法》课件

标准化基础 设施
建立健全标准化基 础设施,包括标准 化信息资源、标准 化人才培养等。
标准化工作 的规划
制定标准化工作的 发展目标、策略和 计划,确保标准化 工作的有序进行。
标准的制定、 修订、废止 和公布
明确标准的制定、 修订、废止和公布 程序,保证标准的 科学性和权威性。
四、标准化法法的实施
标准化法法的实施 主体
缺乏具体操作细则,执行力 度不够,缺乏标准化法法绩 效评估机制。
标准化法法的未来 发展趋势
发展智能化标准化工作,加 强国际标准化合作,推动标 准化工作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明确标准化工作的实施主体, 包括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 等。
标准化法法的评估 和监督
建立标准化法法的评估和监 督机制,监督标准化工作的 执行情况。
标准化法法的违法 和处理
规定标准化工作中的违法行 为和处理措施,维护标准化 法法的权威性。
五、标准化法法的意义与影响
标准化法法的意义
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加强产品质量控制。
标准化法法的对企业和产品的影响
提高企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标准化法法的对标准化工作的影响
推动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提高标准化工作效率。பைடு நூலகம்
六、总结与展望
标准化法法的主要 亮点
明确高层次的标准化工作目 标和策略,注重标准化基础 设施建设,加强标准化信息 公开。
标准化法法的不足 之处
二、标准化法法的基本概念
标准
是衡量、评价和比较的依 据,具有统一的技术要求 和规范。
标准化
是通过制定、实施和推广 标准,提高产品、服务和 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标准化工作

(仅供参考)粗率的标准化法

(仅供参考)粗率的标准化法

第三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五、粗率的标准化法(一)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n如果两组个体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变量在两组内的分布存在差异, 则粗死亡率、粗发病率、粗治愈率等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n为消除两组个体其它变量分布不同的影响,需要首先对两组数据作标 准化处理。

例3­5 某医院用A、B两种疗法治疗某病, 对象有普通型和重型两类患 者,病人数和治愈数分别如表3­9所示,试比较这两种疗法的治愈率。

表3-9 A、B两种疗法治疗某病的治愈率比较病 型A疗法 B疗法病人数 治愈数 治愈率(%) 病人数 治愈数 治愈率(%)普通型 300 180 60.0 100 65 65.0 重 型 100 35 35.0 300 125 41.7 合 计 400 215 53.8 400 190 47.5表3­9的资料表明,对于普通型,A=60.0%<B=65.0% 对于重型,A=35.0%<B=41.7% 对于合计,A=53.8%>B=47.5%为什么出现矛盾??关键在于,这两个治疗组病人的病型分布有很大不同,A疗法组的 普通型病人多于重型病人,B疗法组相反,普通型病人少于重型病人, 两个治疗组的粗治愈率无可比性。

这时就必须克服两组治疗对象病型分布不同的困难,办法之一就是 标准化法。

2014­9­3“标准”选择:1)选定两组之一,将其作为“标准”;2)两组合并,作为“标准”;3)在两组之外另选一个群体,如采用全国、全省或全地区的对象, 将其作为“标准”。

(二)标准化率的计算1、直接标准化法1)选定“标准人口” 本例,将A、B两组合并,作为“标准人口”。

2)分别计算“标准人口”的预期治愈人数73)分别计算两种疗法的标准化治愈率 对于A 疗法,标准化治愈率为:对于B 疗法,标准化治愈率为:%5 . 47 % 100 800380 % 100 2 2 1 1 = ´ = ´ + = =¢ N P N P N P 标准人口数预期治愈人数之和 %4 . 53 % 100 800427 % 100 2 2 1 1 = ´ = ´ + = =¢ N P N P N P 标准人口数预期治愈人数之和经标准化后,B疗法治愈率高于A疗法。

第三章标准概述

第三章标准概述

第三章标准概述第三章标准概述第一节标准化基础知识一、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69年决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为世界标准化日。

1.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T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给出“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1)制定标准的出发点“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佳共同效益”。

(2)标准产生的基础1.将科学研究的成就、技术进步的新成果同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相互结合,纳入标准,奠定标准科学性的基础。

2.标准中所反映的不应是局部的片面的经验,也不能仅仅反映局部的利益。

(3)标准化对象的特征制定标准的对象,即“重复性事物”。

这里所说的“重复”,指的是同一事物反复多次出现的性质。

(4)由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5)标准的属性ISO/IEC将其定义为“规范性文件”;WTO将其定义为“非强制性的”、“提供规则、指南和特性的文件”。

企业标准则不同,它不仅是企业的私有资源而且在企业内部是具有强制力的。

2.标准化国家标准GB/T2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化”给出了如下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1)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个活动过程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进而修订标准的过程。

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2)标准化是一项有目的的活动标准化可以有一个或更多特定的目的,以使产品、过程或服务具有适用性。

(3)标准化活动是建立规范的活动标准化活动所建立的规范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利用的特征。

二、标准和标准化的基本特征1.经济性2.科学性3.民主性4.法规性三、标准化的目的1.适用性2.兼容性3.互换性4.品种控制5.安全6.环境保护7.产品保护四、标准化的主要作用1.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2.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3.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4.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5.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持生态平衡6.合理发展产品品种7.保证产品质量8.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进行协调9.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首次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首次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首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一项有关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法律法规。

该法于2017年11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并于同年11月24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出台,是为了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

该法共分为七章,涉及了标准化工作的各个方面,下面我们就来逐一了解。

第一章为总则,明确了本法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强调标准化工作应当以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鼓励各方参与标准化工作。

同时,该章还规定了标准化工作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行为的基本规范。

第二章为标准化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地方标准化机构和单位标准化机构的设立和职责,以及标准化工作的计划和协调等内容。

该章规定了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地方标准化机构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单位标准化机构为企事业单位等。

第三章为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包括标准的制定程序、标准制定单位的责任和标准的修订程序等内容。

该章规定了标准的制定应当符合科学性、公正性、透明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且制定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组织条件。

第四章为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包括标准的发布程序、标准的实施和应用、标准的查询和使用等内容。

该章规定了标准的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完整,标准的实施应当得到相应的支持和推广。

第五章为标准化工作的推广和应用,包括标准化工作的推广和普及、标准化技术的转化和推广、标准化示范工作等内容。

该章规定了标准化工作应当鼓励各方广泛参与,强化标准化建设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并开展标准化示范工作。

第六章为标准化质量监督和评价,包括标准化质量监督、标准化评价和标准化信用管理等内容。

该章规定了标准化质量监督应当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标准化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七章为法律责任,包括对违反本法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等规定。

标准化法释义

标准化法释义

标准化法释义标准化法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管理和操作的法律体系。

它是一种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旨在规范和统一某一领域的行为和操作,以达到统一标准、提高效率、保障质量的目的。

标准化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标准化法在经济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个企业和机构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

标准化法通过制定统一的产品标准、生产流程标准和管理规范,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保障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有利于市场的有序竞争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其次,标准化法在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领域的发展需要依托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科研成果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

标准化法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此外,标准化法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监管和治理,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资源。

标准化法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标准、资源利用规范和排放限值,对于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标准化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标准化法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其作用和意义也将更加凸显。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标准化法的重要性,加强标准化法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标准化法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标准化法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促进各个领域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只有通过标准化法的有效应用,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完善标准化法体系,加强标准化法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社会各界对标准化法的认识和理解,推动标准化法在各个领域的深入应用,为建设现代化法治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标准化法ppt课件

标准化法ppt课件

二、中国标准化法关于政府的规定
《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6条、
(一)我国《标准 7条分别对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
化法》关于政府的规 管部门及职能和国务院有关行政 定,集中体现在第5条。 《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主管部门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
对此进行了细化,建 标准化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立了我国标准化管理 体制。
1
政府标准化职能集中统一行使
2
企业标准化主体市场引导
3
原则规定与例外补充相结合
三、国家标准化战略
制定并推动国家标准化战略实施,是实行
企业主导标准化活动的欧美国家的创造性实
践,并产生了巨大的产业带动效益和企业竞
争优势。
1
2
3
全面战略 程序战略 重点争夺
欧盟
美国
日本
欧美实践说明,政府在标准化活动中,
二、中国标准化法关于企业的规定
中国标准化法关于企业的规定,在《标准化法》 中只有原则性要求,具体规定主要集中在《企业标 准化管理办法》和《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中。
(一)《标准化法》对企业的要求包括: (1)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2)企业对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产品,可 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产品质量认证。 (3)企业改进新产品、研制新产品,应当符合 标准化要求。 (4)法律责任中的重要主体。
既要在自愿标准领域完全放手推动企业为 主体,又要在技术法规的适用上授权标准, 完善合格评定,强化自愿性标准的实施, 更要发挥在企业所不及之处,发挥国家优 势,制定标准化发展战略,提高国家创新 能力和竞争能力。
整体上看,中国标准化战略属于基础
性的调整型战略。如果能够以《标准化法》 的修改为契机完成标准体制和标准管理体 制的改革与调整,那么战略目标的完成时 间就有望得到明显的甚至是大幅的缩短, 在10年内完成15年的任务,为第二个中国 标准化发展战略即“重点争夺战略"的启动 奠定基础。

第三章标准化法

第三章标准化法
可以看作是〝单位的身份证号〞
〔二〕商品条码:是由一组规那么陈列的条 、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表示一定信息的 商品标识。
是全球独一标识的一组数字代码
规范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处分〕
1、违法行为内容:对契合规则的监视反省,消费者、销售者拒绝抽样 检验的,或许拒不提供有关的发票、帐册、凭证、规范、业务函电和 其他有关产质量量的资料的 。
认证标志是«目录»中产品准许其出厂销售、 出口和运用的证明标志。
概述
所谓3C认证,就是〝中国强迫认证〞。
列入«实施强迫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中 的产品包括家用电器、汽车、平安玻璃、 医疗器械、电线电缆、玩具等20大类135 种产品, 没有经过3C认证的,一概不准 出厂或出口,更不得上市销售。
概述
规范的强迫力水平:GB、ZB、DB、Q属 强迫性规范,GB/T、ZB/T、DB/T属国度 引荐性规范、行业引荐性规范和中央引荐 性规范,企业规范无引荐性规范、字母T 是汉语拼音〝推〞的第一个字母。
〔1〕强迫性国度规范的表示: GB ×××—××××

规范发布或
修订〔定〕后的年代号
规范发布的
顺序号
一、什么是规范和规范化?
〔一〕几个基本的概念
1、规范 规范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取得最
正确次第,经协商分歧制定并由公认 机构同意,共同运用的和重复运用的 一种规范性文件。
深刻的讲就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 做的一致规则。
比如:GB 7718-2004 〔 «预包装食 品标签通那么»规则了预包装食品标 签的要求和标注内容。〕

我国的立法体制 法律/«刑法»、«民法»、«中华人民共
和国规范化法»/全国人大、人大常委 会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实施条 例»/国务院 中央性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规范化 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

三、标准化法

三、标准化法

(二)有组织地实施标准
1、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 在国内销售的一切产品( (1)在国内销售的一切产品(包括 配套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配套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不准生产和销售; 不准生产和销售; 专为出口而生产的产品( (2)专为出口而生产的产品(包括 配套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配套设备)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 不准在国内销售; 不准在国内销售; (3)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品 包括配套设备),不准进口。 ),不准进口 (包括配套设备),不准进口。
二、立法宗旨
运用标准化手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 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 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时通过标准化立法,使标准化工作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
第二节 标准化法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了九项制度 二、标准化工作的任务
一、建立了九项制度
(一)实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 四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并存的标准体制。 (二)企业产品标准由企业审批发布。 (三)出口产品的技术要求,依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四)国家鼓励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五)强调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起草和审查标准中的地 位和作用。 (六)实行标准实施监督制度和产品质量认证制度。 (七)明确了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 管理体制。 (八)强化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督职能。 (九)明确规定了对违法行为应追究的法律责任。
(一)实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 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四级标准和强制 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并存的标准体制 1.确立了四级标准制: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2.明确了标准的性质: 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第三章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汇总

第三章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汇总
准化方式来抑制产品的过度膨胀是客观的需 要。
(2)简化的一般原则 ①对客观事物进行简化时,既要对不必要的 多样性加以压缩,又要防止过分压缩。 ② 对简化方案的论证应以确定的时间、空间范 围为前提。
③简化的结果必须保证在既定的时间内满足一般需 要,不能因简化而损害用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④ 对产品的简化要形成系列,其参数组合应尽量符合 标准数值分级规定。
2.统一原理(unifying principles) 统一原理是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和一定
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 特性所确定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 效。
统一性的一般原理是: (1)等效是统一的前提条件,只有统一后的标准 与被统一的对象具有功能上的等效性,才能替代。 (2)统一要先进、科学、合理,也就是说要有度。 (3)统一要适时进行,过早统一,有可能将尚不 完善、不稳定、不成熟的类型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 来,这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优秀的类型出现; 过迟统一,当低效能类型大量出现并形成定局时, 要统一就比较困难,而且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本系列,纵向扩展形成变形系列(优势延伸策略)。
四、通用化
1 定义
是指在相互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 定具有功能互换性和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 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 通用化是以互换性为前提的。所谓互换性, 是指在不同时间、地点制造出来的产品或零 件,在装配、维修时,不必经过修整就能任 意地替换实用的性能。
—— 相对统一:
❖ 4 目的

消除不必要的多样化
❖ 5 原则
❖ —— 适时原则;—— 适度原则;—— 等 效原则;—— 先进原则。
三、系列化
1 定义
将同一品种或同一型式产品的规格,按最佳数列科学排列使产品 的系统结构优化、功能最佳,以最少品种满足最广泛需求(解决制造和批量生 产矛盾)的标准化形式。

三标准化法食品卫生标准.ppt

三标准化法食品卫生标准.ppt
• 氯乙烯、偏氯乙烯:合成氯乙烯聚合物或共聚物 的原料。
• 甲苯二胺:聚氨酯类粘合剂(用于复合包装材料) 中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在蒸煮食品是迁移食品后经 水解生成2,4-甲苯二胺。
• 游离酚:酚醛类树酯原料。 • 甲醛:酚醛、脲醛树酯塑料、涂料重要原料。
2020/3/4
25
• 锑:催化剂、彩料 • 铬:不锈钢、电镀原料 • 镉、铅、砷:颜料、材料等 • 荧光增白剂: • 微生物:
• 营养指标(主见于婴幼儿配方食品)
2020/3/4
21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指标
• 常见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
病原菌
易污染食品
污染来源
沙门氏菌
肉、禽、蛋、鱼、奶类及其熟制品 动物及粪便,被污染水源
葡萄球菌
奶类、糕点、熟肉类
人或动物的化脓性病灶
蜡样芽孢杆菌 剩米饭、奶、肉、豆制品
土壤、空气、尘埃、昆虫
副溶血性弧菌 生食鱼贝类,卤、咸菜
• 真菌毒素能引起致死性的急性疾病, 并且与癌症风险增高有关 。
• 一般加工方式难以去除。
2020/3/4
15
我国卫生标准涉及的真菌毒素
• 黄曲霉毒素B1 • 黄曲霉毒素M1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 赭曲霉素A • 玉米赤霉烯酮 • 展青霉素
2020/3/4
16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2763—2005
•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
• 鲜(冻)畜肉卫生标准(GB2707—2005)
•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716—2005)
• 熟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26—200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30—2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表示:
GB ×××—××××
标准发布或修订(定)后的年代号 标准发布的顺序号 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
GB 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推荐性国家标准的表示:
GB/T ×××—××××
标准发布或修订(定)后的年代号 标准发布的顺序号 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
标准的认证认可(P55)
3、地方标准: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
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 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 方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实施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 废止。
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省、自治区 、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 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
2、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下列标准属强制性标准:
药品、食品卫生、兽药、农药和劳动卫 生标准;
二、我国标准的分级(P47)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地方标准 企业标准
1、国家标准: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
,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 门制定.
2、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
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 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 部门备案。行业标准在相应的国家标准实施后,自行废止。
4、企业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
,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 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标准的分类(P47)
标准按其效力是否强制推行分类 可以分成两类: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1、强制性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
质量认证是由一个公认的第三方权威机构,对企 业的质量体系、产品、过程或服务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标准规范和有关政府规定的鉴别,并提供文件证明的 活动。(P55)
质量认证的条件和程序
★(一)条件:
商品质量符合我国GB和行业标准要求 商品质量稳定、能正常批量生产 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国家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体系要求
大、人大常委会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化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
治区人大
规章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国务院的
下属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什么是标准和标准化?
(一)几个基本的概念
1、标准 标准就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
第三章 标准化法
标准化法的法律体系(P48)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全国人大发布 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实施条例》国务院发布 地方性法规/《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准化管理条例》广西区人大发布 部门规章/《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国家技术监督局
我国的立法体制
法律/《刑法》、《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全国人
产品生产、贮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及劳动 安全标准;
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标准; 环境保护和环境质量方面的标准; 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重要产品标准等。
我国标准的表示方法
级别: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ZB)、 地方标准(DB)、企业标准(Q)。
标准的强制力程度:GB、ZB、DB、Q属强制 性标准,GB/T、ZB/T、DB/T属国家推荐性标 准、行业推荐性标准和地方推荐性标准,企 业标准无推荐性标准、字母T是汉语拼音“推 ”的第一个字母。
商品质量监督的概念和作用: 1、定义:根据国家的商品质量法规和商品质量标准,由国
家指定的商品质量监督机构对生产和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和 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监督的活动。
2、商品质量监督的性质:属于技术监督 3、作用:
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促进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推进国家质量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 有利于国家计划质量目标的实现
标准概念的6项含义:
目的:获得最佳秩序、促进最大社会效益。 本质属性:对标准对象的统一规定。 标准的对象具有重复性。 标准是协商一致的产物。 标准产生的基础是科技和经验的综合成果。 标准有一套规定的格式和制定颁发程序。
为什么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定《标准化法》?
为了运用标准化手段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 济,促进技术进步,改善产品质量,提高 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使标准化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和发展对外贸易的需要,解决经济体 制和政治体制深入改革对标准化工作提出 的新要求,需要通过立法手段来调整各方 面的关系,故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 准化法》。
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 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 种规范性文件。
通俗的讲就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 做的统一规定。
比如:GB 7718-2004 ( 《预包装食品 标签通则》规定了预包装食品标签的 要求和标注内容。)
一、什么是标准和标准化?
(一)几个基本的概念 2、标准化
标准化: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 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 最佳秩序和效益的过程。
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和形式 1)我国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
1、国家质量监督: 2、社会质量监督(社会团体\媒体) 3、用户质量监督:
2) 商品质量监督的形式:
1、抽查型质量监督:判定合格,强制措施 2、评价型质量监督:颁发证书,社会公布信息 3、仲裁型质量监督:质量争议解决
(一)商品质量认证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给现代商品质量认证下的定义是: 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 务符合特定标准或其它技术规范的活动。
★(二)认证的程序
1、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书及附件 2、认证机构审查(书面及实地) 3、商品抽验,提出商品检验报告 4、合格后,向申请企业颁发合格证书和合格标志,并使用许可证 5、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复查、抽查 6、复查不合格,采取必要措施,直至撤销证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