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呕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比较全面)ppt课件
学术研究
鼓励和支持学者和专家 开展小儿推拿的学术研 究和临床试验,为其在 医学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提供科学依据。
合作推广
与医疗机构、教育机构 等合作,共同推广小儿 推拿的知识和技术,扩 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和应用范围。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创新发展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知识,对小儿推 拿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舒适度。
标准化建设
制定小儿推拿的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服务流程,推动行业标准化发 展,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国际化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与世界各国的医学专家和 推拿师共同探讨小儿推拿的理论和实践,推动国际学术交 流与合作。
衡的恢复。
05
家长如何学习和掌握小儿 推拿技能
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
01
了解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中医基本概念,为理解小儿推拿原
理打下基础。
掌握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02
熟悉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了解小儿常见病的发病机理,以便
更好地运用推拿手法。
了解推拿治疗原则
03
学习小儿推拿的治疗原则,如调整阴阳、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03
小儿推拿操作技巧与注意 事项
操作前准备
了解病情
详细询问病史,明确推 拿治疗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环境
确保推拿室内环境安静 、舒适、温暖,避免风
寒侵袭。
准备物品
准备好推拿所需的介质 ,如滑石粉、葱姜水等
。
沟通解释
向家长解释推拿的目的 、方法和可能出现的反 应,取得家长的配合。
操作过程规范
01
小儿推拿(大全)PPT课件
28天,称为新生儿期。 生理:
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阴道出血、乳 房肿大·······
病理: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围产期:孕28周~7天
-
42
❖ 三、婴儿期 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生理:生长最快······ 病理:脾胃——外感 合理喂养(断奶-添加辅食)
-
43
❖ 四、幼儿期 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生理:心智发育快-- 病理:外感—— 脾胃- 合理喂养(营养)
—
摇斗肘、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水底捞月、飞经走
气、按弦搓摩、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猿猴摘果、擦
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赤凤点头、凤凰展翅、按肩井
等。
-
11
3、 张汉臣推拿流派 该流派选用的穴位有70多个,但常用的仅10
余个。手法有推、揉、运、分、捏等。在辨证 上该流派注重扶正,祛邪亦不忘扶正,认为小 儿“稚阴稚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主要表现 ❖脾常不足 ❖肺常不足 ❖肾常虚
-
29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稚阴稚阳”学说: “阴”指机体的精、 血、津液、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
肤等有形之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
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学说,高度概括了
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
面,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年龄越小这一
特点越明显。
载了捏脊治疗小儿腹痛、厌食等疾病,1000
多年前唐朝医学著作《千金要方》记载:
“小儿虽无病,早期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
甚辟风寒。”治疗小儿鼻塞流涕、腹痛等疾
病。
-
3
❖ 按摩学盛于隋唐,儿科学盛于宋。正是按 摩学和儿科学的成熟,为明代小儿推拿学 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阴道出血、乳 房肿大·······
病理: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围产期:孕28周~7天
-
42
❖ 三、婴儿期 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 生理:生长最快······ 病理:脾胃——外感 合理喂养(断奶-添加辅食)
-
43
❖ 四、幼儿期 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生理:心智发育快-- 病理:外感—— 脾胃- 合理喂养(营养)
—
摇斗肘、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水底捞月、飞经走
气、按弦搓摩、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猿猴摘果、擦
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赤凤点头、凤凰展翅、按肩井
等。
-
11
3、 张汉臣推拿流派 该流派选用的穴位有70多个,但常用的仅10
余个。手法有推、揉、运、分、捏等。在辨证 上该流派注重扶正,祛邪亦不忘扶正,认为小 儿“稚阴稚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主要表现 ❖脾常不足 ❖肺常不足 ❖肾常虚
-
29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稚阴稚阳”学说: “阴”指机体的精、 血、津液、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
肤等有形之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
种生理功能。稚阴稚阳学说,高度概括了
小儿时期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方
面,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年龄越小这一
特点越明显。
载了捏脊治疗小儿腹痛、厌食等疾病,1000
多年前唐朝医学著作《千金要方》记载:
“小儿虽无病,早期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
甚辟风寒。”治疗小儿鼻塞流涕、腹痛等疾
病。
-
3
❖ 按摩学盛于隋唐,儿科学盛于宋。正是按 摩学和儿科学的成熟,为明代小儿推拿学 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PPT(精品版)38页
4、肝穴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32、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3、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5、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 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23、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盗汗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32、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3、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5、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 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23、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盗汗
《小儿推拿》ppt课件共67页文档
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 薄白,脉浮。
治则:疏散风寒,辛温解表。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 高骨,黄蜂入洞,揉风池,揉一窝风,揉外劳 宫,推三关,清天河水。
64
我之心 送的是医道之关怀 我之手 去的是病魔之执拗
--与君共勉
65
谢谢大家
66
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
12
五脏六腑气血闭,运动五经开其塞
五经穴 肝经 心经 脾经 肺经 肾经
【位置】
食指掌面末节
中指掌面末节
拇指桡侧缘偏掌面
无名指掌面末节
小指掌面,稍偏尺侧, 至腕横纹尺侧端
13
小儿脾肾常 不足
一般不用泻 法
若要泻肾 以后溪代之
脾心 肾肝 不有 足余
肺经可补可清
拿肚角
39
口出臭气心经热,只要天河水清沏 上入洪池下入掌,一切热病都去得 若是遍身热不退,外劳宫掐揉多些 不问大热或小热,可向水底捞明月
40
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正面,总筋至肘窝 一道直线 【操作】以左手持患儿手,使掌心 向上,托患儿手臂,以右手食、中 指正面自总筋向上推至肘窝。 【次数】100-200次
41
外劳宫
【位置】在手背,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以左手拇、食指捏患儿中 指,轻轻屈之,以右手食、中二指 固定患儿腕部,以拇指甲掐之,继 而揉
【次数】掐5次,揉100-300次
42
水底捞明月
【位置】小指掌面至手心处
【操作】以左手持患儿四指,食、 中二指固定患儿拇指,以右手拇指 自患儿小指尖推至小天心,再转入 内劳宫,为一遍
新津县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王美玉
医生简介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 具有国家三级推拿师证 2019年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进 修小儿推拿 长期从事小儿推拿工作,对小儿推 拿常见病症有独特见解
治则:疏散风寒,辛温解表。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 高骨,黄蜂入洞,揉风池,揉一窝风,揉外劳 宫,推三关,清天河水。
64
我之心 送的是医道之关怀 我之手 去的是病魔之执拗
--与君共勉
65
谢谢大家
66
如:揉太阳100次、捏脊10遍、摩腹2分钟
12
五脏六腑气血闭,运动五经开其塞
五经穴 肝经 心经 脾经 肺经 肾经
【位置】
食指掌面末节
中指掌面末节
拇指桡侧缘偏掌面
无名指掌面末节
小指掌面,稍偏尺侧, 至腕横纹尺侧端
13
小儿脾肾常 不足
一般不用泻 法
若要泻肾 以后溪代之
脾心 肾肝 不有 足余
肺经可补可清
拿肚角
39
口出臭气心经热,只要天河水清沏 上入洪池下入掌,一切热病都去得 若是遍身热不退,外劳宫掐揉多些 不问大热或小热,可向水底捞明月
40
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正面,总筋至肘窝 一道直线 【操作】以左手持患儿手,使掌心 向上,托患儿手臂,以右手食、中 指正面自总筋向上推至肘窝。 【次数】100-200次
41
外劳宫
【位置】在手背,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以左手拇、食指捏患儿中 指,轻轻屈之,以右手食、中二指 固定患儿腕部,以拇指甲掐之,继 而揉
【次数】掐5次,揉100-300次
42
水底捞明月
【位置】小指掌面至手心处
【操作】以左手持患儿四指,食、 中二指固定患儿拇指,以右手拇指 自患儿小指尖推至小天心,再转入 内劳宫,为一遍
新津县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王美玉
医生简介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中医学专业 具有国家三级推拿师证 2019年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进 修小儿推拿 长期从事小儿推拿工作,对小儿推 拿常见病症有独特见解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
24
四肢部穴位
21.萁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
推萁门。 应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可用按法或拿法,分别称按百虫、拿百虫。 应用: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
30—50次。 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 4. 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
(2)本法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 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
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推100—500次。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 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 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 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 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7
便秘
一,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 味,肠胃积热,气滞不行。 (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
四肢部穴位
21.萁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
推萁门。 应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可用按法或拿法,分别称按百虫、拿百虫。 应用: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
30—50次。 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 4. 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
(2)本法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 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
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推100—500次。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 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 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 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 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7
便秘
一,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 味,肠胃积热,气滞不行。 (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
小儿推拿ppt课件(1)
二、望诊
• 望诊,是观察病儿的形态变化的一种诊法。人体内外是紧密联系的,即“有诸内,必形诸外”。人 人本内部发生病变,必然会反映到体表,使神色或形态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根据 体表与内脏相关的整体观念,针对病儿的神色、形态等各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对病情 全面了解,然后施治,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望形体 根据体质形态可以辨别虚实,主要从小儿的精神、表情、态度来综合观察。如寒则神静 ,热则神妄,虚则神疲,实则神旺。再如肌肉丰满,皮毛致密,肤色润泽,筋骨壮实,精神活泼的 ,为体弱少病,即或生病亦轻而易愈;反之,若见形体发枯,面色萎黄,精神萎靡,筋骨软弱,颅 囟日久不合,是先天肾气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为体弱多病之相,多易感受疾病;如有疾病,治 疗亦难速效。 2.察面色 临证上望小儿面色,应注意的要点是:赤色主热(初生儿面色红润不是面征):如红赤 为里热炽盛;赤而隐现青色且双目窜视的,为热极生风,必作惊厥等。青色主风、主惊悸:如印堂 青主惊泻;面色青而唇口撮,为脐风等。白色主虚寒:如面色淡白,多滑泄吐利;乍黄乍白,为疳 积;面色惨白,为元阳虚惫等。黄色主脾胃湿滞:如面黄而鲜,多湿热食积;黄而暗晦,为寒湿伤 脾等。黑色多主恶候:承浆青黑主惊风抽搐;环口黧黑,为肾气衰绝的征象等。 3.望唇口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胃相表里,小儿唇色变化,大多反映脾胃疾患。至于口噤、 口角歪斜等,又与足厥阴经有关。在临床上见唇红而吐的是胃热,唇白而吐的是胃虚,唇色正常而 吐的多为伤食。唇焦而干的为脾热,亦为食积,焦而红者预后好,焦而黑者预后不良;唇口色赤而 肿的为热甚,唇口均青黑的为冷极,唇淡口腻为寒湿,唇色淡白为血虚,红而紫者为血瘀等。又如 口中气热多为外感风热,口噤不语的为痉厥,口唇歪斜的为风症。又如小儿口张大开,状如鱼口, 口中气出不返以及环口黧黑的,证多难治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PPT课 件(完整版)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小儿推拿概述 • 常用手法介绍 • 常见病症治疗 • 操作注意事项 • 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 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
2
01
小儿推拿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2024/1/26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小儿体表 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推广成功案例
将成功应用小儿推拿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享,让家长更加 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27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01
制定小儿推拿行业 标准
明确小儿推拿的定义、范围、操 作规范等,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 保障。
0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0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 小儿推拿行业的发展,如提供资 金支持、减免税收等。
案例三
针对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分享如何通过推拿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2024/1/26
22
失败案例剖析
案例一
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 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 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2024/1/26
案例二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消化 不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教训,如未注意调整饮 食、治疗时机不当等。
手法力度掌握
2024/1/26
轻柔为主
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 的效果。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小儿推拿概述 • 常用手法介绍 • 常见病症治疗 • 操作注意事项 • 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 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
2
01
小儿推拿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2024/1/26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小儿体表 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推广成功案例
将成功应用小儿推拿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享,让家长更加 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27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01
制定小儿推拿行业 标准
明确小儿推拿的定义、范围、操 作规范等,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 保障。
0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0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 小儿推拿行业的发展,如提供资 金支持、减免税收等。
案例三
针对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分享如何通过推拿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2024/1/26
22
失败案例剖析
案例一
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 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 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2024/1/26
案例二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消化 不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教训,如未注意调整饮 食、治疗时机不当等。
手法力度掌握
2024/1/26
轻柔为主
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 的效果。
小儿保健推拿PPT课件
三捏一提法
小儿特有的手法是:
运法、捏脊、捣法。
常用复式手法
• 按弦走搓摩 • 水底捞明月 • 打马过天河 • 黄蜂入洞
特定穴 extra points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 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
不仅有点状的,还有线状、面状的
小儿常用穴位以两手居多,故曰“小儿 百脉汇于两掌”。
四大特点
• 疗效确切 • 简便易行 • 毒副作用极小 • 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Child Massage Manipulations And Commonly-used Points
Manipulations 手法特定
Commonly-used Points 穴位特定
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
小儿生理特点
婴幼儿腹泻、便秘 呕吐、疳积、厌食
其他
发热 婴幼儿腹泻 肌性斜颈
发热
• 清天河水 • 高热:退六腑
发热分型
(一)外感发热: (二)肺胃实热: (三)阴虚内热:
(一)外感发热:
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清热——清肺经、清天河水; 疏风解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
(二)肺胃实热: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2.颈项部被动旋转:扶患儿头部,向患侧 旋转。
3.牵拉扳颈: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 一手扶住头顶,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 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 数次。4.推、揉、捏、拿患侧的胸锁来自突肌。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 治疗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 度适宜;
2. 医者态度和蔼,耐心仔细,认真操作,双手洁 净、温暖、干湿适中,指甲修剪圆滑,长短适 宜,以不触痛患儿皮肤为宜;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特有的手法是:
运法、捏脊、捣法。
常用复式手法
• 按弦走搓摩 • 水底捞明月 • 打马过天河 • 黄蜂入洞
特定穴 extra points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除了十四经穴及经外奇 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
不仅有点状的,还有线状、面状的
小儿常用穴位以两手居多,故曰“小儿 百脉汇于两掌”。
四大特点
• 疗效确切 • 简便易行 • 毒副作用极小 • 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
Child Massage Manipulations And Commonly-used Points
Manipulations 手法特定
Commonly-used Points 穴位特定
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
小儿生理特点
婴幼儿腹泻、便秘 呕吐、疳积、厌食
其他
发热 婴幼儿腹泻 肌性斜颈
发热
• 清天河水 • 高热:退六腑
发热分型
(一)外感发热: (二)肺胃实热: (三)阴虚内热:
(一)外感发热:
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清热——清肺经、清天河水; 疏风解表——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
(二)肺胃实热: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2.颈项部被动旋转:扶患儿头部,向患侧 旋转。
3.牵拉扳颈: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 一手扶住头顶,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 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 数次。4.推、揉、捏、拿患侧的胸锁来自突肌。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 治疗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 度适宜;
2. 医者态度和蔼,耐心仔细,认真操作,双手洁 净、温暖、干湿适中,指甲修剪圆滑,长短适 宜,以不触痛患儿皮肤为宜;
•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推拿》PPT课件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掌握小儿推拿的精髓。鼓励学员们在实 际生活中多加练习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同时,也要注意与家长们沟通 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技能。
THANKS
小儿推拿起源于古代中医儿科按摩术,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逐渐形 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分析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 机蓬勃、发育迅速。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用中指端揉尾椎骨端,具 有止泻的作用。
其他常见问题解答
小儿推拿适用年龄范围
0-14岁儿童均可适用,但不同年龄段 推拿手法和力度有所不同。
小儿推拿禁忌症
皮肤破损、骨折、结核、肿瘤等部位 禁止推拿;高热、急性传染病等严重 疾病时应暂停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推拿前需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推拿 方案;推拿时需保持室内温暖,避免 小儿受凉;推拿后需让小儿适当休息 ,避免过度活动。
02 03
学员B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推拿的力度和频率很难掌握,需要多加练习和体 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及时调整 手法和力度。
学员C
通过学习小儿推拿,我不仅掌握了一门实用的技能,还更加深入地了解 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的技能水平。
。
可以参加机构的试听课程或咨询其 他家长的评价,了解机构的教学水
平和口碑。
家长还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状 况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和 学习计划。
THANKS
小儿推拿起源于古代中医儿科按摩术,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逐渐形 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分析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 机蓬勃、发育迅速。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用中指端揉尾椎骨端,具 有止泻的作用。
其他常见问题解答
小儿推拿适用年龄范围
0-14岁儿童均可适用,但不同年龄段 推拿手法和力度有所不同。
小儿推拿禁忌症
皮肤破损、骨折、结核、肿瘤等部位 禁止推拿;高热、急性传染病等严重 疾病时应暂停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推拿前需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推拿 方案;推拿时需保持室内温暖,避免 小儿受凉;推拿后需让小儿适当休息 ,避免过度活动。
02 03
学员B
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推拿的力度和频率很难掌握,需要多加练习和体 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反应,及时调整 手法和力度。
学员C
通过学习小儿推拿,我不仅掌握了一门实用的技能,还更加深入地了解 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我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的技能水平。
。
可以参加机构的试听课程或咨询其 他家长的评价,了解机构的教学水
平和口碑。
家长还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状 况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课程和 学习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Page 4
3、临床表现
伤
呕吐酸馊乳块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秽,不思饮食,
食
腹痛腹胀,吐后胃部舒适,大便量多味酸臭,或溏
吐
或秘;苔厚腻,脉滑实,指纹紫。
有受寒史,病情缓慢,病程较长,食久方吐,吐物不
胃
臭(相对上面)不消化,或吐清稀痰涎,呕吐时发时
寒
止,时轻时重,倦怠无力,面色恍白,四肢欠温,或
恐
神态紧张,睡卧不安,面色青白,山根青,大便色
吐
青,或惊惕哭闹,脉弦数,指纹青紫。
LOGO
Page 6
4、推拿治疗
1)伤食吐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降逆 处方:补脾经、运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 掐揉四横纹、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揉右 端正。 方义:补脾经、揉中脘、揉足三里健脾和胃以助运化; 运板门、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宽胸理气,消食导滞, 分腹阴阳、横纹推向板门、揉右端正以降逆止呕。 。
吐
腹痛绵绵,喜暖喜按,大便稀溏,肠鸣腹痛或完谷不
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青。
LOGO
Page 5
3、临床表现
胃
食入即吐,呕吐酸臭,胃脘疼痛或闷、腹胀不适,
热
身热烦躁,口渴喜饮,唇干面赤,大便气秽或秘
吐
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惊
暴受惊恐或跌仆惊吓之后,呕吐清涎,心神烦乱,
Page 11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LOGO
Page 12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LOGO
Page 9
4、推拿治疗
4)惊恐吐 治法:镇惊止吐 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清肝经、掐心经、分手阴 阳、揉小天心、推膻中、按百会。 方义:分手阴阳、揉小天心宁心安神;补脾经、运内 八卦补益心气。镇静安神;推膻中宽胸理气;按百会, 清肝经、掐心经加强安神镇惊的作用。
LOGO
Page 10
LOGO
LOGO
Page 3
2、病因病机
胃,为水谷之海,主收纳,其气以降为和,与脾相表里,共同完 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呕吐的病因可有以下几种主要因素: 1)乳食积滞 由于小儿喂养不当,乳食过多,或恣食生冷肥腻等不 消化的食物,积滞中脘,,损伤脾胃。以致胃不受纳,,脾失运化, 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 2)胃有积热 由于乳母喜辛辣之品,乳汁蕴热,或较大儿童过食辛 热之品,热积胃中,或感受夏秋湿热之邪,蕴于中焦,皆可致脾胃 升降失司,胃气上逆,而导致呕吐。 3)脾胃虚寒 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易受寒客;或乳母喜食寒 凉生冷之品,乳汁寒薄;或小儿过食瓜果冷食;均可使寒凝胃脘, 中阳不运,胃失和降,寒邪上逆则发为呕吐。 4)跌仆惊恐 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感触,若骤见异物,暴受惊恐, 惊则其乱,恐则气下,以致气机逆乱,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
LOGO
小儿推拿临床治疗学
第五节 呕 吐
呕吐的小儿推拿治疗
呕吐的概念 呕吐的病因病机 呕吐的临床表现 呕吐的推拿治疗
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证候,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 由于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所致。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 声为吐,有声有物为呕吐。
小儿哺乳后,乳汁随口角溢出,称为“溢乳”,一 般不属于病态,改进喂奶方法即可。
LOGO
Page 13
LOGO
Page 7
4、推拿治疗
2)胃寒吐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处方:补脾经、揉外劳、横纹推向板门、推三关、推 天柱骨、揉中脘。 方义: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揉中脘以温阳散寒, 健脾和中;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和胃降逆,驱寒 止呕,善治一切呕吐。
LOGO
Page 8
4、推拿治疗
3)胃热吐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横纹推 向板门、推天柱骨、推下七节骨。 方义:清脾胃配推天柱骨清中焦积热,和胃降逆以止 呕吐;退六腑加强以上清热的作用;运内八卦、横纹 推向板门、推天柱骨理气和胃止呕吐;清大肠、推下 七节骨泄热通便,使胃气得以通降下行。
Page 4
3、临床表现
伤
呕吐酸馊乳块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秽,不思饮食,
食
腹痛腹胀,吐后胃部舒适,大便量多味酸臭,或溏
吐
或秘;苔厚腻,脉滑实,指纹紫。
有受寒史,病情缓慢,病程较长,食久方吐,吐物不
胃
臭(相对上面)不消化,或吐清稀痰涎,呕吐时发时
寒
止,时轻时重,倦怠无力,面色恍白,四肢欠温,或
恐
神态紧张,睡卧不安,面色青白,山根青,大便色
吐
青,或惊惕哭闹,脉弦数,指纹青紫。
LOGO
Page 6
4、推拿治疗
1)伤食吐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降逆 处方:补脾经、运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 掐揉四横纹、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揉右 端正。 方义:补脾经、揉中脘、揉足三里健脾和胃以助运化; 运板门、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宽胸理气,消食导滞, 分腹阴阳、横纹推向板门、揉右端正以降逆止呕。 。
吐
腹痛绵绵,喜暖喜按,大便稀溏,肠鸣腹痛或完谷不
化,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青。
LOGO
Page 5
3、临床表现
胃
食入即吐,呕吐酸臭,胃脘疼痛或闷、腹胀不适,
热
身热烦躁,口渴喜饮,唇干面赤,大便气秽或秘
吐
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惊
暴受惊恐或跌仆惊吓之后,呕吐清涎,心神烦乱,
Page 11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LOGO
Page 12
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
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 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
LOGO
Page 9
4、推拿治疗
4)惊恐吐 治法:镇惊止吐 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清肝经、掐心经、分手阴 阳、揉小天心、推膻中、按百会。 方义:分手阴阳、揉小天心宁心安神;补脾经、运内 八卦补益心气。镇静安神;推膻中宽胸理气;按百会, 清肝经、掐心经加强安神镇惊的作用。
LOGO
Page 10
LOGO
LOGO
Page 3
2、病因病机
胃,为水谷之海,主收纳,其气以降为和,与脾相表里,共同完 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呕吐的病因可有以下几种主要因素: 1)乳食积滞 由于小儿喂养不当,乳食过多,或恣食生冷肥腻等不 消化的食物,积滞中脘,,损伤脾胃。以致胃不受纳,,脾失运化, 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 2)胃有积热 由于乳母喜辛辣之品,乳汁蕴热,或较大儿童过食辛 热之品,热积胃中,或感受夏秋湿热之邪,蕴于中焦,皆可致脾胃 升降失司,胃气上逆,而导致呕吐。 3)脾胃虚寒 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易受寒客;或乳母喜食寒 凉生冷之品,乳汁寒薄;或小儿过食瓜果冷食;均可使寒凝胃脘, 中阳不运,胃失和降,寒邪上逆则发为呕吐。 4)跌仆惊恐 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感触,若骤见异物,暴受惊恐, 惊则其乱,恐则气下,以致气机逆乱,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
LOGO
小儿推拿临床治疗学
第五节 呕 吐
呕吐的小儿推拿治疗
呕吐的概念 呕吐的病因病机 呕吐的临床表现 呕吐的推拿治疗
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证候,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 由于胃失和降,气机上逆所致。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 声为吐,有声有物为呕吐。
小儿哺乳后,乳汁随口角溢出,称为“溢乳”,一 般不属于病态,改进喂奶方法即可。
LOGO
Page 13
LOGO
Page 7
4、推拿治疗
2)胃寒吐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降逆 处方:补脾经、揉外劳、横纹推向板门、推三关、推 天柱骨、揉中脘。 方义: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揉中脘以温阳散寒, 健脾和中;横纹推向板门、推天柱骨和胃降逆,驱寒 止呕,善治一切呕吐。
LOGO
Page 8
4、推拿治疗
3)胃热吐 治法: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横纹推 向板门、推天柱骨、推下七节骨。 方义:清脾胃配推天柱骨清中焦积热,和胃降逆以止 呕吐;退六腑加强以上清热的作用;运内八卦、横纹 推向板门、推天柱骨理气和胃止呕吐;清大肠、推下 七节骨泄热通便,使胃气得以通降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