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位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课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6
二、乳旁
• 【位置】乳外旁开0.2寸。 • 【操作】术者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处揉
30~50次,称揉乳旁。 • 【作用】揉乳旁:宽胸理气,止咳化痰。治疗胸闷、咳嗽、痰鸣、
呕吐等症。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7
三、乳根
• 【位置】乳头直下0.2寸,第五肋间隙。 • 【操作】术者以两手四指扶患儿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位揉30~
• 【操作】用拇指揉。30 ~50次。
• 【主治】头痛、烦躁不 安、惊风。
• 【临床应用】多与推攒 竹、推坎宫、揉太阳等 合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2
七、迎香
• 【位置】鼻翼旁0.5寸, 鼻唇沟中。
• 【操作】术者用食中二 指按揉,揉20~30次, 称揉迎香
• 【作用】揉迎香:宣肺 气、通鼻窍。治疗感冒 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 塞流涕,呼吸不畅,效 果较好,多与清肺经、 拿风池等合用。
• 【作用】 祛风解表,清头明目, 通利官窍。
• 【操作】用拇指揉或用拿法。 揉30~50次,拿3~5次。
• 【主治】头面病:头痛,眩晕, 五官病:目赤肿痛,视物不明, 鼻塞,鼻衄,鼻渊,耳鸣,耳 聋,咽喉肿痛;神志病:失眠, 癫痫;外感病:感冒,热病, 颈项强痛。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0
六、百会
•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 尖连线的交点处。后发际正 中直上7寸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8
四、桥弓
• 【位置】在颈部两侧,沿胸 锁乳突肌成一线。
• 【操作】用拇指自上向下推 抹;用拇、食、中三指拿捏 称拿桥弓 。20~30次
• 【主治】小儿肌性斜颈。 • 【临床应用】抹、推、揉三
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PPT(精品版)38页

4、肝穴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32、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3、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5、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 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23、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盗汗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32、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3、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5、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 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23、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盗汗
小儿推拿主要穴位PPT课件

捏脊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脊柱两侧肌肉,自 下而上捏至大椎穴,有助于改善脾胃 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夜啼穴位治疗
揉百会穴
用中指或拇指轻轻按揉百会穴,有助于缓解夜啼、烦躁等症状。
摩涌泉
用手掌或指腹摩涌泉穴,从足底向小腿方向推,有助于安神、定志,缓解夜啼 等症状。
04 小儿推拿穴位注意事项与 禁忌
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穴位的发展前景
科学研究支持
随着现代医学对小儿推拿穴位研 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 支持其疗效和安全性,这将推动 小儿推拿穴位在临床实践中的应
用。
国际化发展
小儿推拿穴位正逐渐被国际社会 所认识和接受,其在全球范围内
的推广和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
小儿推拿穴位可以与现代医学技 术相结合,如穴位注射、穴位贴 敷等,以提高治疗效果,满足更
0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享
实践操作方法
准备工具
准备适量的滑石粉或爽身粉, 用于减少手部与小儿皮肤的摩 擦力。
力度适中
推拿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或 过轻,以小儿舒适为度。
确定穴位
根据小儿的症状和需要,选择 相应的穴位进行推拿。
推拿手法
采用适当的推拿手法,如揉、 捏、推、按等,对选定的穴位 进行刺激。
时间控制
小儿推拿主要穴位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小儿推拿主要穴位概览 • 常见小儿疾病与穴位治疗 • 小儿推拿穴位注意事项与禁忌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种传统的中医疗法,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达到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小儿推拿适用于0-14岁儿童, 对于一些常见病症如感冒、咳嗽、 腹泻等有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
用。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脊柱两侧肌肉,自 下而上捏至大椎穴,有助于改善脾胃 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夜啼穴位治疗
揉百会穴
用中指或拇指轻轻按揉百会穴,有助于缓解夜啼、烦躁等症状。
摩涌泉
用手掌或指腹摩涌泉穴,从足底向小腿方向推,有助于安神、定志,缓解夜啼 等症状。
04 小儿推拿穴位注意事项与 禁忌
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穴位的发展前景
科学研究支持
随着现代医学对小儿推拿穴位研 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 支持其疗效和安全性,这将推动 小儿推拿穴位在临床实践中的应
用。
国际化发展
小儿推拿穴位正逐渐被国际社会 所认识和接受,其在全球范围内
的推广和应用将进一步扩大。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
小儿推拿穴位可以与现代医学技 术相结合,如穴位注射、穴位贴 敷等,以提高治疗效果,满足更
0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享
实践操作方法
准备工具
准备适量的滑石粉或爽身粉, 用于减少手部与小儿皮肤的摩 擦力。
力度适中
推拿力度要适中,不宜过重或 过轻,以小儿舒适为度。
确定穴位
根据小儿的症状和需要,选择 相应的穴位进行推拿。
推拿手法
采用适当的推拿手法,如揉、 捏、推、按等,对选定的穴位 进行刺激。
时间控制
小儿推拿主要穴位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小儿推拿主要穴位概览 • 常见小儿疾病与穴位治疗 • 小儿推拿穴位注意事项与禁忌 •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种传统的中医疗法,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达到调和气 血、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目的。
小儿推拿适用于0-14岁儿童, 对于一些常见病症如感冒、咳嗽、 腹泻等有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
用。
《小儿推拿》PPT课件(2024)

02
病理特点
01
生理特点
2024/1/30
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 清灵、易趋康复。
6
推拿手法对小儿作用机制
01
调整脏腑功能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相应穴位和 部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 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病养生的
目的。
2024/1/30
02
缓解病痛
推拿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行气 止痛,对于小儿常见的感冒、 咳嗽、腹泻等病症有较好的缓
解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小儿免疫系 统,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疾
病的发生。
7
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
适应症
小儿推拿适用于感冒、咳嗽、哮喘、 腹泻、便秘、遗尿、夜啼等多种常见 病症。
禁忌症
对于有严重器质性病变或局部皮肤破 损、炎症等患儿,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同时,对于高热、抽搐等急症患儿 ,也应谨慎选择推拿治疗。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1/30
小儿推拿将更加普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中医的认可,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 方法,将会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小儿推拿将与现代医学相结合
未来,小儿推拿有望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综合性的治疗体系,为宝宝们提供更加全面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小儿推拿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一起揉动
03
按法
用拇指或中指、食指、无名指 指端或指腹按压穴位,逐渐用
力深压
04
摩法
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或 掌面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 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
动摩擦
10
各类手法操作要领示范
小儿推拿学PPT课件

24
四肢部穴位
21.萁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
推萁门。 应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可用按法或拿法,分别称按百虫、拿百虫。 应用: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
30—50次。 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 4. 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
(2)本法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 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
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推100—500次。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 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 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 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 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7
便秘
一,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 味,肠胃积热,气滞不行。 (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
四肢部穴位
21.萁门 定位: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部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
推萁门。 应用:用于小便赤涩不利,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22.百虫 定位: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可用按法或拿法,分别称按百虫、拿百虫。 应用:多用于下肢瘫痪及痹痛等症。
25
4
头面部穴位
3. 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于穴位上揉之,称揉耳后高骨。按揉
30—50次。 应用:疏风解表,安神除烦。与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合
用称为“四大手法”,专治感冒、头痛等。 4. 天柱骨 定位: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天柱骨。推
(2)本法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 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15
四肢部穴位
4.肺经* 定位: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
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推100—500次。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
小儿推拿学
1
概论
• 早期小儿推拿是随着整个中医推拿一起发展的。晋·葛洪 《肘后备急方》中“治卒腹痛…沾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 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这与小儿捏脊极为相似。
• 小儿推拿形成独特体系是在明清时期。明·陈氏著《小儿按 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小儿推拿著作。
• 治疗特点:1.讲究补泻;2.轻快柔和;3.多为特定穴。这些 穴位不仅有“点状”、“线状”,还有“面状”,并多分 布在头面和两肘以下。
27
便秘
一,病因病机(1)饮食不节,过食辛热厚 味,肠胃积热,气滞不行。 (2)身体虚弱,气血亏虚。
2024版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皮肤破损或炎症部位禁止推拿。 严重心脏病、血液病等患者禁止推拿。
2024/1/29
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禁止推拿。 恶性肿瘤局部禁止推拿。
8
02
小儿推拿基础理论
2024/1/29
9
中医经络学说
03
经络定义及功能
阐述经络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解 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 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与脏腑关系
分析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经 络在调节脏腑功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 衡中的重要作用。
经络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探讨经络学说在小儿推拿中的指导意义,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4/1/29
10
脏腑辨证施治原则
脏腑功能特点
概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之间 的关系,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疾 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脏腑施治原则
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表现,提出 相应的治疗原则和选穴方法,如补虚 泻实、调整阴阳等。
脏腑辨证方法
介绍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 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八 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具体内容。
2024/1/29
11
五行养生法在小儿推拿中应用
1 2
五行养生法基本原理 解释五行养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五行相 生相克关系及在人体健康中的应用。
21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 小儿的皮肤和骨骼,避免过
度牵拉或压迫。
避免在小儿过饱或过饿的状 态下进行推拿。
01
2024/1/29
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禁止推拿。 恶性肿瘤局部禁止推拿。
8
02
小儿推拿基础理论
2024/1/29
9
中医经络学说
03
经络定义及功能
阐述经络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解 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 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与脏腑关系
分析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经 络在调节脏腑功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 衡中的重要作用。
经络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探讨经络学说在小儿推拿中的指导意义,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4/1/29
10
脏腑辨证施治原则
脏腑功能特点
概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之间 的关系,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疾 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脏腑施治原则
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表现,提出 相应的治疗原则和选穴方法,如补虚 泻实、调整阴阳等。
脏腑辨证方法
介绍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 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八 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具体内容。
2024/1/29
11
五行养生法在小儿推拿中应用
1 2
五行养生法基本原理 解释五行养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五行相 生相克关系及在人体健康中的应用。
21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 小儿的皮肤和骨骼,避免过
度牵拉或压迫。
避免在小儿过饱或过饿的状 态下进行推拿。
01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PPT课 件(完整版)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小儿推拿概述 • 常用手法介绍 • 常见病症治疗 • 操作注意事项 • 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 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
2
01
小儿推拿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2024/1/26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小儿体表 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推广成功案例
将成功应用小儿推拿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享,让家长更加 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27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01
制定小儿推拿行业 标准
明确小儿推拿的定义、范围、操 作规范等,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 保障。
0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0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 小儿推拿行业的发展,如提供资 金支持、减免税收等。
案例三
针对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分享如何通过推拿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2024/1/26
22
失败案例剖析
案例一
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 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 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2024/1/26
案例二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消化 不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教训,如未注意调整饮 食、治疗时机不当等。
手法力度掌握
2024/1/26
轻柔为主
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 的效果。
2024/1/26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6
• 小儿推拿概述 • 常用手法介绍 • 常见病症治疗 • 操作注意事项 • 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 • 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
2
01
小儿推拿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发展历程
2024/1/26
定义
小儿推拿是一种以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通过刺激小儿体表 特定穴位或部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法。
推广成功案例
将成功应用小儿推拿的案例进行整理和分享,让家长更加 直观地了解小儿推拿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27
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
01
制定小儿推拿行业 标准
明确小儿推拿的定义、范围、操 作规范等,为行业发展提供基本 保障。
0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0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 小儿推拿行业的发展,如提供资 金支持、减免税收等。
案例三
针对小儿夜啼的推拿治疗,分享如何通过推拿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
2024/1/26
22
失败案例剖析
案例一
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 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 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 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2024/1/26
案例二
探讨推拿治疗小儿消化 不良未达到预期效果的 教训,如未注意调整饮 食、治疗时机不当等。
手法力度掌握
2024/1/26
轻柔为主
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
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 的效果。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PPT课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内八卦
位置:掌中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 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穴即在此圆圈 上
操作:运 次数:100~500次 作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行滞消食。 应用:善理气机。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二扇门
位置:在手背中指本节两旁陷中。 操作:揉二扇门、掐二扇门。 次数:揉100~500次;掐3~5次中。 作用:发汗透表、退热平喘。 应用:伤风、感冒、发热无汗等。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心经
位置:手中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向心推--补心经;离心推--清心经 次数: 100~500次。 作用:清热退心火 应用:高热面赤、神昏烦躁、口舌生疮、小
便短赤、惊风、惊吓
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
经代之,以防扰动心火。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肺经
应用:外感发热、内热、潮热、烦躁不安、口 渴、弄舌、惊风、口舌生疮、咳嗽、痰喘、咽 痛等症。
清天河水清热而不伤阴,善清卫分、气分之热,虚、 实热皆可用。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六腑
位置: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 操作:自肘关节推至掌根--称退六腑。 次数:100~500次。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 应用:高热、烦渴、惊风等一切实热证。
小儿推拿常用穴 位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点
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 特定穴位。
小儿推拿专用 多分布在四肢的肘膝关节以下,以手掌与手背为
多,----“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点、线、面形状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天门
位置:眉中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为“开天
门”。 次数: 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小儿推拿穴位ppt参考课件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2.坎宫
【位置】眉心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 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头阴阳。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 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惊风 ,目赤痛等。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6.迎香
【位置】鼻翼旁0.5寸,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按揉,称揉迎 香。 【功用】揉迎香能宣肺气、通鼻窍。 【主治】鼻塞流涕,口眼歪斜。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7.人中 【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 交界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人 中。 【功用】掐人中能醒神开窍,主 要用于急救,对人事不省、惊厥 、抽搐掐之有效。 【主治】惊风、抽搐、昏厥、唇 动:多与掐十宣、掐山根等合用 。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一)头面部穴位
18.丝竹空
【位置】在眉梢凹陷处。 【操作】以双手拇指分别置于两侧 丝竹空穴上,按揉该穴。 【功用】开窍醒神、明目。 【主治】近视、斜视、眼睑瞤动、 迎风流泪、目赤肿痛、夜盲;口眼 歪斜、面肌痉挛。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真正的绿色疗法--小儿推拿
四、小儿推拿常用特定穴
(三)腰背部穴位
6、脾俞
【位置】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操作】用揉法,称揉脾俞。 【功用】能健脾胃,助运化,祛 水湿 【配伍治病】呕吐,腹泻,疳积 ,食欲不振,黄疽,水肿等:多 与推脾经、按揉足三里穴等合用 。
小儿推拿穴位ppt课件

案例二:腹泻推拿
总结词
腹泻推拿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缓解腹泻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详细描述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推拿穴位治疗腹泻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通过刺激腹部和手 部的穴位,可以缓解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案例三:厌食推拿
总结词
厌食推拿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改善厌食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膻中穴
中脘穴
气海穴
关元穴
位于前正中线,平第4肋 间,主治胸闷、咳嗽等
症。
位于脐中上4寸,主治胃 痛、呕吐、腹胀等症。
位于脐中下1.5寸,主治 下腹部疼痛、月经不调
等症。
位于脐中下3寸,主治小 腹疼痛、小便不利等症
。
腰背部穴位
大椎穴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 治发热、咳嗽、项强等症。
命门穴
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 治腰痛、月经不调等症。
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手法,避免过度刺激和损伤 。同时,家长应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停止。
禁忌症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小儿,如严重感染、骨折、皮肤破损等 ,不宜进行推拿治疗。此外,对于不明原因的病症或病情严 重者,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04
小儿推拿穴位实践操作
推拿手法介绍
推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沿固定穴位,单 方向做直线推动,动作需轻柔、均匀。
肾俞穴
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处,主治腰痛、遗尿、小便不 利等症。
肺俞穴
位于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处,主治咳嗽、气喘等呼吸系
统疾病。
03
小儿推拿穴位应用
日常保健推拿
80%
健脾和胃
完整小儿推拿ppt课件

原理及作用
扶正祛邪
通过增强正气、祛除邪气,提高小儿免疫 力,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原理
小儿推拿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穴位,激发经 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 达到阴阳平衡、扶正祛邪的目的。
平衡阴阳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阴阳平衡,改善小儿 体质。
疏通经络
通过刺激经络上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 缓解局部症状。
操作注意事项
01
推拿前需明确诊断,根 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推拿 手法。
02
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平 稳、着实,避免使用暴 力或过度刺激。
03
注意推拿的禁忌症,如 皮肤破损、骨折、结核 、肿瘤等。
04
推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 患儿的反应,及时调整 手法和力度。
实践经验分享
01
02
03
04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重与患儿 的沟通和交流,消除其恐惧和
05
小儿推拿在家庭保健中应 用
家庭保健意义及作用
促进小儿健康成长
通过推拿手法刺激经络穴位,调 和气血,促进小儿身体发育和健
康成长。
增强小儿免疫力
推拿能够激发小儿自身的免疫功 能,提高抵抗力,减少生病几率
。
缓解小儿常见病症
针对小儿感冒、咳嗽、腹泻、消 化不良等常见病症,推拿可起到
缓解症状、加速康复的作用。
02 推拿手法
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 天河水等。
03
治疗过程
04
首先进行开天门,从患儿两眉中 点处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然后进 行推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 成一横线来回推动,接着揉太阳 ,最后清天河水,从患儿腕横纹 中点推至肘横纹。
疗效评估
经过推拿治疗,患儿感冒症状得 到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推太阳”,“头部手法三”,属常例手法。与开天
门,推坎宫合用,为推拿时的首推穴。用左手或右手的
中指端按压于太阳穴,向耳或眼方向揉按之名“揉运太
阳”。
【功能】推太阳:疏风解表 清热明目止头疼。运太阳:
向眼方向运转为补(双则),向耳方向揉中加按为泻。
男:揉按左太阳发汗,右太阳止汗。女:揉按右太阳发
汗,左太阳止汗。
小儿推拿常用穴部
小儿推拿穴位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 推拿特定穴
小儿推拿特定穴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其穴位表面形态不仅具有点状;还有 线(带)状,以及面状。
第二:其多数分布于双手,其次为头面,胸背 及下肢较少。
第三:有关特定穴的内容比较朴素,尚没有象 十四经那样成为一个理论系统。
小儿推拿穴部与手法、功效往往结合为 一体,形成相对固定形式。
【操作】用大指或中指按揉之,以皮 肤发红为度。
【功能】降逆 止咳 平喘 【主治】咳嗽 气喘
创新
4、肺俞☆
肺俞
【位置】在第三胸椎旁开一横指半处。
【操作】用大指或中指面揉20~30 次,
称揉肺俞自肩胛骨内从上向下呈“介”字,
形推50~100次,称推肺俞;然后用盐粉和
姜汁擦之,以皮肤发红为度,称盐擦“介”
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 部30个。
刘氏小儿推拿重视五经配伍推治,强调开门 关门,并推出推胸法、推腹法、推背法等。
第一节 头面部
第一节 头面部
1、天门☆
天门
【位置】从印堂到神庭穴之间。 【操作】运用大拇指侧面从印堂穴向额上神庭 穴两手交互直推二十次左右。此法为“开天门” 和“头部手法一”,属常例手法。 【功能】疏风解表 开窍醒脑 镇惊安神 【主治】外感内伤诸病证。
【主治】外感发热 头疼 汗证 外感内伤诸病症。
开天门、推坎宫、推揉运太阳比较:
共同——属常例手法、疏风解表。 开天门——侧重开窍醒脑 、 镇惊安神。 推坎宫——侧重醒脑明目、 止头疼。 推、运太阳——侧重清热明目、止头疼、发汗、止汗。
4、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乳突下凹陷处。 【操作】用中指作揉按法。揉5下按一下, 共30~50次。 【功能】 止咳化痰 安神除烦 【主治】 咳嗽 吐痰 惊风
【主治】实热 吐泻 惊风 昏迷
承浆
第二节 胸腹部
第二节 胸腹部
1、膻中☆
【位置】 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操作】 以大指或中指面按而揉之数十下,揉后再 用两手中指横开左右分推数十下。继用食、中、无名 指由上往下直推数十下,最后用中、食指分开按压胸 部各肋间三至五遍。此法名为“推胸法” 。 【功能】 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 【主治】 胸闷 咳嗽 气喘 痰鸣等
肚脐
5、肚脐 ☆ 【位置】肚脐正中。
【操作】以大指面或中指面揉转百余次。
【功能】温阳散寒 补益气血 健脾和胃 消食导滞 【主治】腹痛 腹胀 吐泻 食积 便秘 肠鸣
第三节 肩背腰骶部
第三节 肩背腰骶部
1、大椎 ☆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 【操作】用大指甲掐或指端按后加揉。 【功能】退热解表 【主治】高热 项强 咳嗽等
乳旁
2、乳旁☆
【位置】乳头外侧旁开两分处。 【操作】以大指或中指两边揉 边按数下。 【功能】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 降逆止呕 【主治】胸闷 咳嗽 呕吐
3、乳根☆
【位置】乳头下一肋间处。 【操作】以大指或中指面边揉边按数十下。 【功能】宽胸理气 止咳平喘 【主治】咳嗽 胸闷
乳根
4、中脘☆
中脘
【位置】脐上四寸。 【操作】用中指面作顺时钟方向揉转百数十下,名 为安中调中法;逆时钟方向揉转数十下,名为补中法; 先顺时钟方向揉转百数十下,接着由上往下直推旋转 揉的半数,为消导法;经上三法总称为“推腹法”。 【功能】宽中理气 健脾和胃 消导积滞 【主治】胃痛 胀满 积滞 呕吐 泄泻 食欲不振
百会
印堂
7、印堂
【位置】两眉连线中点。 【操作】用大指甲按后加揉运。 【功能】醒神开窍 疏风解表 【主治】神志昏迷 头疼
人中
8、人中
【位置】在鼻下人中沟上三分之一处。 【操作】用大指甲陷之,掐后加揉或 掐之醒神即止(不要掐破皮肤)。 【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昏迷 牙关紧闭 抽搐不止
9、承浆
【位置】下唇下中央的凹陷中。 【操作】用大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按 【功能】醒神开窍 止吐止泻
耳后高骨
风池
5、风池☆
【位置】风府穴两侧入发际凹陷中。 【操作】用两中指按风池穴3~5下, 按后加揉10~20下。 【功能】 祛风解表 【主治】感冒 头疼 项强
6、百会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叉点。 【操作】用大指端揉按之,也可用灸法。 【功能】镇惊安神 升阳举陷 【主治】惊风 眩晕 昏厥 脱肛 遗尿等
七节
6、推脊☆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沿脊柱由上往下推
数十次,此法为推脊。
【功能】清热
【主治】发热
推脊
8、捏脊☆
【位置】脊柱骨两旁,由肾俞到肺俞之间。
【操作】用两大指和食中指对捏脊柱旁开一二指的
皮肤,由肾俞处从上往下翻捏至肺俞,左右各3~5次,
字,以上诸法总称为推背法。
【功能】清肺平喘 止咳化痰
【主治】发热 咳嗽 气喘 痰鸣
龟尾
5、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 【操作】用大指或中指面揉数十下。 【功能】止泻 通便 【主治】泄泻 便秘
6、七节☆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用中指螺纹面作推法,由上往下推 为推下七节,由下往上推为上七节。 【功能】推上七节具有温阳止泻之功,推下 七节具有泻热通便之功 【主治】肠热便秘 泄泻 脱肛
大椎
肩井
2、肩井☆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 【操作】以拇指与食指二指对称用力提拿, 称拿肩井。作为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用 指端按之,称按肩井。 【功能】宣通气血 发汗解表 【主治】感冒 头项强 肩背痛 惊风治 疗结束后的 半处,有咳嗽者,此处多明显压痛。
坎宫
2、坎宫☆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用大拇指正面从印堂穴处沿眉骨向眉 梢分推十数次。此法名为“推坎官”“头部手法 二”,属常例手法。 【功能】疏风解表 醒脑明目 止头疼 【主治】外感内伤诸病证。
3、太阳☆
太阳
【位置】眉梢外侧一横指之凹陷处。
【操作】由眉梢向耳后处用两大指斜推二十次左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