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ppt课件
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儿科常见病推治
【感冒】
(一)风寒感冒 主要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体痛,流涕,喷嚏
,咳嗽,喉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原则:疏凤.解表,散寒。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风池,黄蜂入洞,
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 板门。
儿科常见病推治
【小儿腹泻】
(二)寒湿泻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口不
渴,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濡,指纹色 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 尾。
欲不振,大便挟有不消化奶块及食物残渣,或食后即泻。舌 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处方: 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捏脊。
儿科常见病推治
【疳积】
(一)积滞伤脾: 主要症状: 形体消瘦,腹部胀满,纳呆,精神不振,夜
寐不安,大便不调且常有恶臭。舌苔厚腻,脉滑,指纹色淡 略紫。
儿科常见病推治
【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患儿头部向一侧倾斜或前倾,颜面旋向 另一侧的疾病。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消肿。
处方:按揉天窗、天容、耳后高骨、风府、大椎、风门、
肩井、患侧桥弓穴、翳风、风池以及肿块周围。
Thanks!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于坤萍 15698156788
【小儿腹泻】
儿科常见病推治
教材图文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_PPT课件
咳。
图1-4-18 按揉乳根
胸腹部穴位
4、膻中
【位置】在胸骨上,平第四肋 间隙处,相当于两乳头连线 之中点,属任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揉, 称揉膻中;两手拇指自穴中 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 膻中;用示指、中指自胸骨 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 中。
胸腹部穴位
﹡ 1、天突 【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 【操作】①按揉天突,用中指指端按或
揉,称按天突或揉天突,或先按继而 揉之称按揉天突。②点天突,以示指 或中指指端微屈,向下用力点之。③ 捏挤天突,用两手拇、示指捏挤天突 穴。 【次数】按揉30次;点3〜5次;捏挤至 皮下瘀血呈红紫色为止。 【功用】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止咳平 喘。
图1-4-16 按揉天突
胸腹部穴位
﹡ 2、乳旁 【位置】乳头外侧旁开0.2寸。 【操作】医者以两手四指扶患
儿之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 位上揉之,称为揉乳旁。 【次数】揉50~1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图1-4-17 按揉乳旁
胸腹部穴位
﹡ 3、乳根 【位置】乳头直下0.2寸,平
第五肋间隙。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指或
梢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头 阴阳。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 止头痛。
图1-4-6 推坎宫
头面部穴位
3、太阳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 后约1寸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 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或 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 方向揉运为补,向耳方向揉运 为泻。
﹡5、山根
【位置】印堂之下,两目内 眦之间。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 掐山根。
小儿推拿培训课件PPT(精品版)38页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平肝,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等 临床:肝穴只清不补
5、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贫血、小便短赤等 临床:常平肝清心同用。
32、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33、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35、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27、天河水
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由腕横纹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反之为取天河水 功效:清热解表 主治:清天河水主治恶寒发热,流清涕;取天河水主治阴虚、高热 等一切热症
28、总筋
部位:腕横纹中点处 操作:揉 功效:清热散结 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
29、神门
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 操作:揉法 功效:安神镇惊 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
23、小肠
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直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 功效:利尿(清小肠);止遗(固膀胱) 主治:清法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补法用于遗尿、便秘
24、天门入虎口
部位:拇指内侧,由指端至虎口。操作:运、推 功效:顺气活血、行痰化结 主治:咽痛、痰喘(此二病效佳)、汗不出、口噤不开(此二病效差)虎口入天门 部位:拇指内侧,由虎口至拇指端; 操作:直推法 功效:固表止汗; 主治:汗出,主用于盗汗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演示精品PPT课件
攒竹(天门)
❖ 【位置】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推法:以两手拇指自两眉中点 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称推攒竹,又称开 天门。
❖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镇静安神, 醒脑开窍。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精神不振,烦躁 哭闹等。
眉弓(坎宫)
大椎
❖ 【位置】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
大椎。 2.捏挤法:用双手拇、食指同时捏拿起穴位处
皮肉,用力向里捏挤,称捏挤大椎。 【次数】按揉法:20~30次。捏挤法:3~5次。 【功用】清热利咽,解表发汗。
பைடு நூலகம்
脊柱
❖ 【位置】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 【操作方法】
1~2分钟。
【功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主治】腹胀,腹泻,腹痛,便秘,食积
丹田
❖ 【位置】脐下2.5寸。 ❖ 【操作方法】
1.揉法:用手掌根或中指或拇指面揉本穴,称 揉丹田。 ❖ 2. 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本穴,称摩丹田。
3.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面或偏峰一指禅推本穴, 称一指禅推丹田。 【次数】揉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一 指禅推法:2~3分钟
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摩 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天枢
❖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
称按揉天枢。
❖
2.一指禅推法:用拇、食指分别按在两侧
穴位上作一指禅推动作。
【次数】按揉法:100~300次;一指禅推法:
七节骨
2024版小儿推拿完整PPT课件
2024/1/29
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肝炎等禁止推拿。 恶性肿瘤局部禁止推拿。
8
02
小儿推拿基础理论
2024/1/29
9
中医经络学说
03
经络定义及功能
阐述经络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解 释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 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与脏腑关系
分析经络与脏腑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经 络在调节脏腑功能、维持人体内外环境平 衡中的重要作用。
经络在小儿推拿中的应用
探讨经络学说在小儿推拿中的指导意义,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经络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4/1/29
10
脏腑辨证施治原则
脏腑功能特点
概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之间 的关系,阐述脏腑功能失调是导致疾 病发生的内在原因。
脏腑施治原则
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不同表现,提出 相应的治疗原则和选穴方法,如补虚 泻实、调整阴阳等。
脏腑辨证方法
介绍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 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八 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具体内容。
2024/1/29
11
五行养生法在小儿推拿中应用
1 2
五行养生法基本原理 解释五行养生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五行相 生相克关系及在人体健康中的应用。
21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小儿处于舒适、放松的 状态,避免其哭闹或挣扎。
推拿师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和 呼吸,避免自身疲劳。
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保护 小儿的皮肤和骨骼,避免过
度牵拉或压迫。
避免在小儿过饱或过饿的状 态下进行推拿。
0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ppt)
(二)坎宫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线状) 操作:推坎宫,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
分推,推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坎 宫
(三)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揉耳后高骨,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揉30—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四)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
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可灵活掌 握。
常用手法
(一)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
位上作直线推动。分直推、旋推、分推。 (二)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
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揉动。分鱼际揉、掌根揉、指揉。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
丹 田
肚 角
常用穴位
二.腰背部穴位
(一)脊柱: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推脊,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
推,推100—300次;捏脊,用三指捏或二 指捏,自下而上,捏3—5遍。
主治: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发热、 呕吐、疳积、厌食等
脊 柱
(二)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推上七节骨,用食中二指或拇
大 肠
(四)小肠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补小肠,自指尖直推向指根;清小肠,自
指根直推向指尖。补清均为100—300次。 主治:本穴多用清法,主治小便赤涩、水泻、遗
尿、尿闭。 (五)肾顶
定位:小指顶端。 操作:揉肾顶,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揉100— 500次。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脑积水)。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 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
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常用穴位第一部分ppt课件
【作用】 祛风散寒,醒脑明目,止头痛。
• 【主治】 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肿 痛。
• 【临床运用】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 推攒竹,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 肿痛,多和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 水等合用。亦作为头部常例穴之一。
3、太阳
【位置】眉梢与眼外角中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为 奇穴。
下儿 有小经经 推
• (1)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不仅有如孔 穴点状的特点,还有线状(如三关, 六腑)和面状(如腹,五指节)等。
• (2)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大多数分布 在头面和四肢(双手居多),方便了 取穴和手法操作的治疗。
• (3)小儿特定穴位不象十四经穴那 样有线路相连成经络系统。
头面部穴位
• 1、攒竹:(天门)
开璇玑
• 【位置】 • 在天突下1寸 • 【操作】 • 分推肋间 • 直推鸠尾至肚脐 • 摩挪肚脐至大横 • 直推肚脐至中极
• 【作用】
• 宽胸理气,降逆止呕
• 【主治】
• 胸闷痰喘,积食不化,呕吐,泄泻等症
• 【临床应用】
• 开者开通、宣通之意,故有宣肺气,降胃 气之功,临床上对于痰邪壅塞,食积不化 引起的胸闷气促,咳痰不畅,伤食腹痛, 呕吐泄泻等实证均可运用。
五、揉法
• 用拇指或食指或食、中、无名指指腹紧紧 附着于穴位上作缓和回旋的揉动。
• 【动作要领】 • 1、腕关节放松,连动前臂作回旋运用; • 2、柔和均匀,带动皮下组织; • 3、速度宜快,不能在皮肤上摩擦,频率约
每分钟200次左右。
• 【临床运用】 • 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
身各部位,是小儿推拿的主要手法。
• 【动作要领】 • 1.肘关节微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 • 2.指掌着力要随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盘旋活动,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
《小儿推拿》PPT课件(完整版)contents •小儿推拿概述•常用手法介绍•常见病症治疗•操作注意事项•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推广普及与教育培训建议目录小儿推拿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原理及作用机制原理作用机制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小儿推拿适用于多种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如感冒、咳嗽、哮喘、腹泻、便秘、遗尿、夜啼、惊风、疳积等。
同时,对于小儿保健和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禁忌症虽然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有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
如小儿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或患有恶性肿瘤、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时,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此外,对于局部皮肤破损、炎症等病变部位也应避免推拿刺激。
常用手法介绍分类定义根据着力部位和推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和肘推法。
作用定义分类作用030201定义分类作用摩法定义用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分类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摩法和指摩法。
作用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等作用。
常见病症治疗推拿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按揉迎香穴等。
症状表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
注意事项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保暖,多饮水。
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1 2 3症状表现推拿手法注意事项症状表现01推拿手法02注意事项03操作注意事项手法力度掌握轻柔为主小儿推拿手法应以轻柔为主,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宝宝不适。
力度适中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力度进行推拿,以达到舒适的效果。
均匀施力在推拿过程中,要保持手法的稳定性和均匀性,避免出现突兀的用力。
穴位选择准确性熟悉穴位定位准确避免误伤避免误操作风险专业培训注意观察避免禁忌症实践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成功案例展示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分析推拿治疗小儿咳嗽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诊断不准确、手法不熟练或穴位选择不当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肚角,用指端按。
主治:腹痛、腹泻。
完整版课件
24
丹 田
完整版课件
肚 角 25
常用穴位
二.腰背部穴位
完整版课件
26
(一)脊柱:
定位: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推脊,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
推,推100—300次;捏脊,用三指捏或二
指捏,自下而上,捏3—5遍。
主治: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发热、
呕吐、疳积、厌食等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完整版课件
3
小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拿
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律性,用力轻重 得当,速度均匀。
柔和——手法用力要灵活,缓和、中病即 止。
平稳——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完整版课件
4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时要配合适当介质,以适应 小儿肌肤柔弱。
滑石粉、麻油、冬青油——四时皆可取用
完整版课件
5
小儿推拿操作的一般顺序:
完整版课件
7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
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
(四)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
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
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五)掐法
用指甲重刺穴位。
完整版课件
8
(六)捏法 1.三指捏: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
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 交替捻动向前。
2.二指捏: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 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同时用力提拿 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 (七)运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 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
完整版课件
9
常用穴位
一.头面部穴位
Point on the Head and Face
完整版课件
10
(一)攒竹(天门) 定位: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线状) 。
操作:推攒竹,两拇指自下向上交替
直推,推30—50次。
主治:发热、头痛、感冒、精神不振、
惊惕不安。
完整版课件
11
天 门
完整版课件
12
(二)坎宫 定位: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线状) 操作:推坎宫,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
分推,推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完整版课件
13
坎 宫
完整版课件
14
(三)耳后高骨
定位: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揉耳后高骨,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揉30—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四)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
穴。
操作:拿风池,用拇、食指拿。拿5—10次。
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颈项强痛
完整版课件
15
风池
完整版课件
主治:腹胀、腹痛、食积、便秘、呕 吐、腹泻
完整版课件
22
脐
完整版课件
23
(三)丹田:(面状)
定位:小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
操作:用全掌或四指摩或揉,揉50—100次,
摩5分钟。
主治:腹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尿
潴留。
(四)肚角
定位: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
操作:拿肚角,用拇、食、中三指拿之;按
16
(五)天柱骨(线状)
定位: 项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
称为“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水自上而 下
刮。推100~500次,或刮至皮下轻度瘀血为
止。
主治: 呕吐,恶心,项强,发热,咽痛,惊风。
完整版课件
17
天 柱 骨
完整版课件
18
常用穴位
二.胸腹部穴位
30
(三)龟尾 定位:尾椎骨端 操作: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端揉
之,揉100—300次。 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
完整版课件
31
完整版课件
龟 尾
32
常用穴位
二.上肢部穴位
完整版课件
33
(一)五经
定位:手指末节罗纹面,从大拇指至
小指分别为脾、肝、心、肺、肾经。
操作:补法,旋推为补,其中肾经的补
小儿推拿
Baby massage
完整版课件
1
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的穴位不仅有经穴、经外奇穴、 经验穴、阿是穴等,还有其特有的特定穴。
特定穴的形状有呈点、面和线状分布, 是一般针灸书籍中未载入的。特定穴大多分布 双肘以下,其次为头面、胸腹背,下肢较少。
完整版课件
2
小儿推拿手法
手法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平 稳,从而达到深透。
法为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泻(清)
法,用拇指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泻。
补或泻100—500次。
主治:主治本脏所主疾病。
完整版课件
34
五经
完整版课件
35
(二)胃经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补胃经,旋推为补;清(泻)
胃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补、清均 为100—500次。
主治:食欲不振、呕恶、嗳气、烦渴 善饥、吐血衄血。
操作:补小肠,自指尖直推向指根;清小肠,自
指根直推向指尖。补清均为100—300次。
主治:本穴多用清法,主治小便赤涩、水泻、遗
尿、尿闭。
(五)肾顶
定位:小指顶端。
操作:揉肾顶,以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揉100—
500次。
主治:自汗、盗汗、解颅(脑积水)。
完整版课件
19
(一)腹:
定位:腹部。(面状)
操作:摩腹,用全掌或四指轻摩之;
分推腹阴阳,用两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
脘至脐部向两旁分推。摩5分钟,分推
100—200次。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
吐。
完整版课件
20
腹
完整版课件
21
(二)脐 定位:肚脐。 操作:揉脐,用中指端或掌根揉;摩
脐,用四指或全掌轻摩揉100—300次,摩5 分钟。
完整版课件
36
胃 经
完整版课件
37
(三)大肠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
一直线。 操作:补大肠,从食指尖直推至虎口;
清大肠,从虎口直推至食指尖。补清均为 100—300次。
主治:补大肠主治腹泻、脱肛;清大肠 主治便秘、食积、身热下痢。
完整版课件
38
大 肠
完整版课件
39
(四)小肠
定位: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 最后是下肢。
当然,依患儿病情的不同,可灵活掌 握。
完整版课件
6
常用手法
(一)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
位上作直线推动。分直推、旋推、分推。 (二)揉法 以中指或拇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
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揉动。分鱼际揉、掌根揉、指揉。
完整版课件
27
脊 柱
完整版课件
28
(二)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推上七节骨,用食中二指或拇
指桡侧面由下向上直推;推下七节骨,自 上向上直推 。推 100—300次。
主治: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主治泄 泻;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主治肠热便 秘。
完整版课件
29
七 节 骨
完整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