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默 两种制度的传说 观后感 思考
《西方误判中国的两个迷思》读后感

《西方误判中国的两个迷思》读后感自1989年以来,西方世界关于中国的主流观点可大致归纳为两种理论流派,它们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建立一个必须包含中国在内的普世性世界秩序,然而却推崇截然相反的对华政策导向。
第一个流派是预测中国将全盘崩溃的“崩溃临近派”,其中坚力量是“冷战勇士”们。
他们认为,在中国由贫穷的农耕国家向工业化、城市化国家充满阵痛的转型过程中,一党领导的政治体制根本无法管理剧烈的社会和经济冲突。
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他们主张西方联盟遏制中国,加速这个他们视为由非法性政权统治的威胁性大国的崩塌。
另一个流派是由“拥抱熊猫”的普世主义者组成的“和平演变派”。
他们预测“中国终将变得和我们一样”,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接受资本主义,中国政治体制将不可避免地走向选举民主。
他们主张西方应增加与中国的接触,以催化这一演变。
然而,数十年来中国的发展证明他们的语言被一次次推迟。
他们到底错在哪里?事实是,中国共产党不但没有压抑或抵抗现代化,反而是中国现代化的主导力量。
通常被政治学者和评论家们视为专属于民主体制的自我纠错能力,竟成了中共治国的特色。
在共产党治理中国这个世界规模最大、变化最快的国家的数十年中,其政策调整范围之广、改进力度之大,现代历史上无出其右者。
中共最近取得的成就,是引领中国完成了由中央计划型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复杂转型,而很多其他发展中国家却在此失败了。
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了巨大提升,其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
中国没有选择这两条路,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
在中国共产党大刀阔斧地开启改革时,中国已具有高度的民族独立和政治自主权,而这种独立性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无法企及的。
中国牢牢地掌握着自己的命运,以自己的方式加入全球化大潮。
一党领导制在中国不但依旧稳如磐石,而且中共的体制更加成熟,实力更加雄厚了。
中共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整合过程中在最大程度上为本国人民谋取利益。
李世默两种制度的传说

李世默两种制度的传说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说的是李世默曾经创立了两种制度,分别是“仁政”和“法治”。
李世默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贤明的皇帝,他一直秉持着仁政理念来治理国家。
他深信只有用仁爱的心对待百姓,才能获得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从而建立一个安定繁荣的国家。
因此,他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福祉。
他宣布废除重税,减轻百姓的负担,让人民有更多的钱财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
他还开办了许多免费的学校,为穷苦百姓提供免费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就业能力。
李世默还非常重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他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和惩罚措施,以惩罚那些作恶多端的人。
他设立了合法的审判机构,让人民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样的一种法治制度,为整个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法律秩序,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然而,尽管李世默的“仁政”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他发现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单纯依靠仁政的方法往往无法解决问题。
有一次,国家发生了一起特大的灾难,许多人失去了家园,陷入困境。
李世默发现,仁政制度无法迅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国家的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他意识到,只有建立一套能够公平分配资源的法治制度,才能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于是,李世默决定在“仁政”制度之外,再制定一套“法治”制度。
他设立了资源分配机构,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待遇和帮助。
他坚持用法律的力量来约束那些贪污腐败、懒惰无能的官员,保证国家的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用于救灾和民生建设。
这两种制度的传说在中国的文学中被广泛传扬。
人们赞颂李世默的智慧和善良,他既有信念而又善于变通,既关心百姓的福祉又注重法治的实施。
这两种制度相辅相成,使国家得以繁荣昌盛。
这个传说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启示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手段,以实现更大的利益和进步。
从李世默《两种制度的传说》说起

从《两种制度的传说》说起一个人类社会,两种线性的发展规律,最终指向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
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究竟哪个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是否一个必然是另外一个的终点?两大阵营的人都在宣扬着自己的理念和观点。
李世默先生关于“两种制度的传说”的演讲以此问题为起点,面向一群熟悉资本主义民主形式的西方人士介绍了一些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最后对人类社会发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世界上不只有一种政治模式,所有社会也不只有一种归宿,一个时代的精彩在于多元化,而非普世化,我们应该以宽广的胸怀去接受不同世界的精彩。
古人有云:因材施教。
意为要根据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要进行不同的教育,切不可模式化地一刀切。
对于一个国家也当是如此。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治理制度、政治模式、管理办法等都需要根据这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民风民俗和文化氛围进行选择。
而最终能够作为判断标准的唯有实践。
一切没有经过实践考验的拿来主义、照抄照搬都是不可长久的。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也曾走过资本主义道路,结果失败了;新中国成立后照搬苏联工业发展模式也没能使人民生活带来新的转机。
经过历史实践和时间检验,社会主义制度适合中国的发展,一党专政、多党协商的管理模式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可以吸取他国制度之所长,没有必要因别国之推销而不符实际地改变自己的路线方针。
邯郸学步,不得要领,反失故步;东施效颦,不知其美,反遭讥讽。
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有其立根生存之土壤,恰如鱼之于海河、鸟之于天空。
每种制度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有其优越性立根,亦有其不足作蛀虫。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
一个国家选择哪种制度,不是要看别人的选择,要看的是哪种制度更能够带来较多的幸福与和平。
宇宙之美在于它的包容与丰富多彩,普世同一是种臆想,强势灌输是种愚昧,走一条顺其自然的和谐之路,方能创福祉于众生。
李世默--两种制度的传说

李世默--两种制度的传说第一篇:李世默--两种制度的传说Good morning, and my name is Eric Li, and I was born here.No, I wasn’t born there;this was whereI was born.Shanghai, at the height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My grandmother tells me that she heard the sound of gunfire along with my first cries.When I was growing up, I was told a story that explained all I ever needed to know about humanity.It went like this.All human society develop in linear progression, beginning with primitive society, then slave society, feudalism,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finally, guess where we end up? Communism!Sooner or later, all of humanity, regardless of the culture, language, nationality, will arrive at this final stage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The entire world’s people will be unified in this paradise on earth and live happily ever after.But before we get there, we’re engaged in a struggle between good and evil, the good of socialism against the evil of capitalism, and the good shall triumph.That of course, was the meta-narrative distilled from the theories of Karl Marx.And the Chinese bought it.We were taught the grand story day in and day out.It became part of us, and we believed in it.The story was a bestseller.About one third of the entire world’s population lived under that meta-narrative.Then the world changed overnight.As for me, disillusioned by the failed religion of my youth, I went to America and became a Berkeley hippie.Now, as I was coming of age, something else happened.As if one big story wasn’t enough, I was told another one.This one was just as grand.It also claims that all human societies develop in a linear progression towards a singular end.This one went as follows: all societies, regardless of culture,be a Christian, Muslim, Confucian, must progress from traditional societies in which groups are the basic units to modern societies in which atomized individuals are the sovereign units, and all these individuals are, by definition, rational, and they all want one thing: the vote.Because they are all rational, once given the vote, they produce the good government and live happily ever after.Paradise on earth,again.Sooner or later, electoral democracy will be the only political system for all countries and all peoples, with a free market to make them all rich.But before we get there, we’re engaged in a struggle between good and evil.The good belongs to those who are democracies and charged with a mission of spreading it around the globe, sometimes by force, against the evil of those who do not hold elections.This story also became a bestseller.According to the Freedom House, the number of democracies went from 45 in 1970 to 115 in 2010.In the last 20 years, Western elites tirelessly trotted around the globe selling this prospectus: multiple parties fight for political power and everyone voting on then is the only path to salvation to the long-suffering developing world.Those who buy the prospectus are destined for success.Those who do not are doomed to fail.But this time, the Chinese did not buy it.Fool me once, the rest is history.In just 30 years, China went from one of the poorest agricultura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 a second-largest economy.650 million people were lifted out of poverty.80% of th e entire world’s poverty alleviation during that period happened in China.In other words, all the new and old democracies put together amounted to a mere fraction of what a single, one-party state did without voting.See, I grew up on this stuff: food stamps.Meat was rationed to a few hundred grams per person per month at one point.Needless to say, I ate all mygrandmother’s portions.So I ask myself, what is wrong with this picture? Here I am in my hometown, my business growing leaps and bound.Entrepreneurs are starting companies every day.Middle class is expending in speed and scale unprecedented in human history.Yet, according to the grand story, none of this should be happening.So I went and did the only thing I could.I studied it.Yes, China is a one party state run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Party, and they don’t hold elections.Three assumptions are made by the dominant political theories of our time.Such a system is operationally rigid, politically closed, and morally illegitimate.Well, the assumptions are wrong.The opposites are true.Adaptability, meritocracy, and legitimacy are the three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one-party system.Now most political scientists will tell us that a one-party system is inherently incapable of self-correcti on.It won’t last long because it cannot adapt.Now here is the facts.In 64 years of running the large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range of the party’s policies has been wider than another country in the recent memory, from radical land collectivization to the Great Leap Forward, then the privatization of farmland, the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n Deng Xiaoping’s market reform, then successor Jiang Zemin took the giant political step of opening up party membership to private businesspeople, something unimag inable during Mao’s rule.So the party self-corrects in rather dramatic fashions.Institutionally, new rules get enacted to correct previous dysfunctions.For example, term limits.Political leaders used to retain their positions for life, and they used that to accumulate power and perpetuate their rules.Mao was the father of modern China, yet his prolonged rule les to disastrous mistakes.So the party instituted term limits with mandatoryretirement age of 68 to 70.One thing we often hear is political reforms have lagged far behind economic reforms and China is in dire need of political reform.But this claim is a rhetorical trap hidden behind a political bias.See, some have decide a priori what kinds of change they want to see, and only such changes can be called political reform.The truth is political reform have never pared with 30 years ago, 20 years ago, even 10years ago, every aspect of Chinese society how the country is governed, from the most local level to the highest center, are unrecognizable today.Now such changes are simply not possible without political reforms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kind.Now I would venture to suggest the Party is the world’s leading expert in political reform.The second assumption is that in a one-party state, power gets concentrated in the hand of the few, and bad governance and corruption follow.Indeed, corruption is a big problem.But let’s first look at the larger context.Now this may be counterintuitive to you.The party happens to be one of the most meritocratic polit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 today.China’s highest ruling body, the Politburo, has 25 members.In the most recent one, only five of them came from a background of privilege, so-called princelings.The other 20, including the President and the Premier, came from entirely ordinary backgrounds.In the larger central committee of 300 or more, the percentage of those who were born into power and wealth was even smaller.The vast majority of senior Chinese leaders worked and competed their way to the pare that with the ruling elites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 think you will find the Party being near the top in upward mobility.The question then is, how could that be possible in a system run by one party? Now we come to a powerful politicalinstitution, little-known to Westerners: the Party’s Organization Department.The Department functions like a giant human resource engine that would be the envy of even som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corporations.It operates a rotating pyramid made up of three components: civil servic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like university or community program.They form separate yet integrated career paths for Chinese officials.They recruit college grads into entry-level positions in all three tracks, and they start from the bottom, called keyuan.Then they could get promoted through four increasingly elite ranks: fuke, ke, fuchu, and chu.Now these are not moves from karate kids, okay? It’s serious business.The range of position is wide, from running health care in a village to foreign investment in a city distract to manger in a company.Once a year, the department reviews their performance.They interview their superiors, their peers, their subordinates.They vet their personal conduct.They conduct public opinion surveys.Then they promote the winners.Throughout their careers, these cadres can move through and out of all three tracks.Over time, the good ones move beyond the four base levels to the fuju, and ju levels.There, they enter high officialdom.By that point, a typical assignment will be to manage a distract with population in the millions or a company with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millions of dollars in revenue.Just show you how competitive the system is, in 2012, there were 900,000 fuke and ke levels, 600,000 fuchu and chu levels, and onlu 40,000 fuju and ju levels.Afer the ju levels, the best few move further up several more ranks, and eventually make it to the Central Committee.The process takes a two to three decades.Does patronage play a role? Yes, of course.But merit remains the fundamental driver.In essence, theOrganization Department runs a modernized version of China’s centuries-old mandarin system.China’s new president, Xi Jinping, is a son of a former leader, which is very unusual, first of his kind to make the top job.Even for him, the career tool a 30 years.He started as a village manager, and by the time he entered the Politburo, he had managed areas with total population of 150 million people and combined GDPs of 1.5 trillion US dollars.Now, please don’t get me wrong, okay? This is not a putdown of anyone, it is just a statement of fact.George W.Bush, remember him? This is not a putdown.Before becoming Governor of Texas, or Barack Obama before running for President, could not make even a small county manager in China’s system.Winston Churchill once said that democracy is a terrible system except for all the rest.Well, apparently he hadn’t heard of the Organization Department.Now, westerners always assume that multi-party election with universal suffrage is the only source of political legitimacy.I was asked once, “the party wasn’t voted in by election.Where is the source of legitimacy?”Isaid, “how about competency?” we all know the facts.In 1949, when the party took power, China was mired in civil wars, dismembered by foreign aggression,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at that time, 41 years old.Today it is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an industrial powerhouse, and its people live in increasing prosperity.Pew research polls Chinese public attitudes and here are the numbers in recent years.Satisfaction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country: 85 percent.Those who think they’re better off than five years ago: 70%.Those who expect the future to be better a whopping 82%.Financial Times polls global youth attitudes, and these numbers, brand new, just came from last week.93% of China’s Generation Y are optimistic about their country’sfuture.Now if this is not legitimacy, I’m not sure what is.In contrast, most electoral democrac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suffering from dismal performance.Idon’t need to elaborate this audience how dysfunctional it is from Washington to European capitals.With a few exceptions, the vast number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have adopted electoral regimes are still suffering from poverty and civil ernments get elected, and then they fall below 50 percent approval in a few months and stay there and get worse until the next election.Democracy is becoming a perpetual cycle of elect and regret.At this rate, I’m afraid it is democracy, not China’s one-party system, that is in danger of losing legitimacy.Now I don’t want to create the misimpression that China’s hunky-dory on the way to some kind of superpowerdom.The country faces enormous challenges.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that come with wrenching change like this are mind-boggling.Pollution is one, food safety, population issues.On the political front, the worst problem is corruption.Corruption is widespread and undermines the system and its legitimacy.But most analystmis-diagnose the disease.They say the corruption is the result of the one-party system, and therefore in order to cure it you have to do away with the entire system.But more careful look would tell us otherwise.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ranks China between 70 and 80 in recent years among 170 countries, and it’s still moving up.India, the largest democracy in the world, is 94 and dropping.For the hundreds or so countries that are ranked below China, more than half of them are electoral democracies.So if election is the panacea for corruption, how come these countries cannot fix it? Now, I’m a venture capitalist.I make bets.It wouldn’t be fair to end this talk without putting myself on theline and making some predictions.So here they are.In the next 10 years, China will surpass the US and become the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income per capital will be near the top of all developing countries.Corruption will be curbed, not eliminated and China will move up 10-20 notches to above 60 in TI ranking.Economic reform will accelerate, political reform will continue, and the one-party system will be holding firm.We live in the dust of an era.Meta-narratives that make universal claims failed us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are failing us in the 21st.meta-narrative is the cancer that is killing democracy from the inside.Now I want to clarify something.I’m not here to make an indictment of democracy.On the contrary, I think democracy contributed to the rise of the wes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modern world.It is the universal claim that many western elites are making about their political system, the hubris, that is the heart of the West’s current ills.If they would spend just a little less time on trying to force their way onto others, and a little bit more on political reform at home, they might give their democracy a better chance.China’s political model will never supplant electoral democracy, because unlike the latter, it doesn’t pretend to be universal.It cannot be exported.But that is the point precisely.The significa nce of China’s example is not that it provides and alternative but the demonstration that alternatives exist.Let us draw to a close this era of munism and democracy may both be laudable ideals, but the era of their dogmatic universalism is over.Let us stop telling people and our children there is only one way to govern ourselves and a singular future towards which all societies must evolve.It is wrong and it is irresponsible and worst of all, it is boring.Let universality make way for plurality.Perhaps a moreinteresting age is upon us.Are we brave enough to welcome it? Thank you.第二篇:李世默演讲观后感如果他们在台下——李世默演讲观后感白荷菲 201355003笔者总结李世默的演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元叙事危害着社会的正常发展。
【美联英语】李世默-李世默TED演讲稿:两种制度的传说1

两分钟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英语水平/test/quwen.aspx?tid=16-73675-0李:早上好!我叫(Eric Li)李世默,我出生在这里(图示: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上星光灿烂的上海),喔,不,不是这里,是这里,我出生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时的上海(图示:文革期间红卫兵游行的场面)。
外婆后来告诉我,她当时抱着襁褓之中啼哭不止的我,心惊胆战地听着“武斗”的枪声。
Good morning. My name is Eric Li, and I was born here. But no, I wasn’t born there. This was where I was born: Shanghai, at the height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My grandmother tells me that she heard the sound of gunfire along with my first cries. 在我少年时,我被灌输了一个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故事,这个“元叙事”是这样说的:When I was growing up, I was told a story that explained all I ever needed to know that humanity. It went like this.所有的人类社会都遵循一条线性的目标明确的发展规律,即从原始社会开始,经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过渡到(我们猜猜这个终点是什么?)共产主义社会。
All human societies develop in linear progression, beginning with primitive society, then slave society, feudalism,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finally, (guess where we end up?) Communism!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政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所有的人类社会,不管民族、文化、语言有何异同,或早或晚都将演绎到这一阶段。
读《李世默:中国的崛起》有感

读《李世默:中国崛起与“元叙事”的终结》有感在当今的社会中,既有生活在和谐社会的幸福的人民,又有在战争,贫穷中苦苦挣扎的苦难者。
对于一个国家,到底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好还是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好呢?从上世纪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未来,各个社会制度会如何发展,各个国家会如何发展,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预知的。
在李世默的演讲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两种制度的兴衰。
我们中华名族为什么在当今时代可以崛起。
第一个“元叙事”:人类社会会以这样一个线性规律发展,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直至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曾几何时,这个“元叙事”征服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当然中国也不例外。
然而,一夕之间,苏联的崩溃导致了该“元叙事”的终结。
第二个“元叙事”,追求的是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个人的自由民主是最高的追求。
但在普世化的传播下,制度并不适应所有的国家。
在上世纪末,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阵营崩溃;然而在今天资本主义出行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动乱时常会发生。
在20世纪,我们见证了共产主义因极端教条而失败;到21世纪,选举民主制正重蹈同样的覆辙。
但是,这些在中国并没有发生。
回顾历史,在历史的长河中就会发现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会经久不衰。
看看现在的中国,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
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更不用说,中国早就成为世界第一大服装生产国,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国,第一大鞋类出口国,第一大家具出口国,第一大食品生产国。
不仅如此,中国还是世界第一互联网大国和世界第一科技人力资源大国。
201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了美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
2012年,中国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位。
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带来的巨大的效益。
在6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是不断改革创新的,不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都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走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新时代,在新的改革背景下,我坚信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读《李世默:中国崛起与“元叙事”的终结》后感

读《李世默:中国崛起与“元叙事”的终结》后感作者:王涵隆杨振东来源:《资治文摘》2017年第03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崛起与“元叙事”终结的深刻理解,阐述了社会多元化正在取代普世化。
中国社会正迎来一个更精彩和谐的时代的到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当代的中国崛起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崛起;中国模式;元叙事;一党制;多党合作;选贤任能;中国梦看到这篇文章,有一种蓦然回首的感觉,这种熟悉的感觉让我沉思了很久,后来发现:原来我曾经在英语视频App TED上看过他的演讲版视频,现实的震撼和当时的震撼累加到一起,接踵而至,我不禁思索起来。
首先,文章的开头引用了作者的亲身经历。
出生在文革这一特殊年代,从小被灌输的世界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需由原始社会开始,经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共产主义社会让他深信不疑;但是在他成年赴美留学之后,又被宣扬了另一种宏大的世界观,人类发展的最终阶段是民主制的国家。
冲击之下,似乎从小接受的世界观崩塌了,作者从历史的发展结果中寻找着答案。
仅仅30多年间,我们中国就从世界上最贫苦的农业国之一,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实现6个多亿人脱贫,如果按照西方社会发展的学说,这绝对是不可能办到的。
诚然,中国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国家,在很多西方学者的眼里,这是封闭的僵化的不具有合法合理性的。
但是我们一党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和优越性,就是中国的一党制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和选贤任能的体制,深植于民心的政权合法性,这些都是保证其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
在笔者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中,思维价值观的确也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冲击,社会上也有个别人在抱怨着国内的选举权没有落实到每一个人,宣泄着自己的怨气不满,随后以一些发达国家为示例,抨击我们现有的体制,顺便列举一些中国现在仍面临的矛盾问题,然后让自己觉得现在的困境都是由不合时宜的社会体制决定的,然后心安理得的做一个只知自怨自艾的人。
“一个国家_两种制度”读书报告

“一个国家_两种制度”读书报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读后感中学的政治与历史书中都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内容,但当时我对此没什么太多想法,只是觉得,这个政策虽然解决了香港与澳门问题,但是台湾问题却迟迟不能解决,觉得也没啥,不能够真正理解它的内涵。
现在,我读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之后,我觉得一国两制最主要的恰恰就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可是香港、澳门分别还在英国和葡萄牙手中,台湾也在国民党手中,香港、澳门和台湾仍处于分离状态,所以因为这个,我们共产党有了一份历史责任,有了这份历史责任,我们共产党自然要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努力。
从这一点上来看,我觉得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经典的场景都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从这本书上看到,其实我们党早在50年代就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台湾的主张,后来周总理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解决台湾问题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
”到了60年代初,毛主席又指出,台湾只要回归祖国,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大权均由台湾当局掌握,所有军政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双方互约,不派人员做破坏对方的事情。
毛泽东、周恩来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主张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提供了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
以前我一直认为这个政策只是邓小平一个人想出来的,原来这个想法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被提出了,只是没有进行成功地运用。
后来,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我认为主要有以下的三方面。
第一,1972年美国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了《上海公报》,从中看出美国开始承认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接受了中国政府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
中美建交就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这一历史性建交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推动了一大步。
两种文化读后感

科学理论与人文主义的碰撞——《两种文化》读后感之所以要把题目名字取成科学理论与人文主义的碰撞,我想很大程度上这不就是斯诺在这篇演讲稿中想要说的主题么。
所谓两种文化我想指的就是科学理论与人文主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科方向。
正如斯诺所说,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文化之间存在着一个鸿沟,而这个鸿沟随着一代又一代越发出色的专业人才的出现变得越来越大,文人与科学家彼此猜忌甚至于荒谬的歪想。
斯诺提到,人文主义者往往对先人前辈怀着敬畏的心理,习惯于用克制压抑的语气讲话,而鄙视那些总是一副狂妄姿态的科学家们,科学家更习惯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若是能推翻前人的理论,便是求之不得的大新闻,同时看不惯那些无病呻吟的家伙。
并且这种相互之间的不理解正在变得严重,斯诺说到:事实上,科学家与非科学家之间的分裂在现代年轻人中间比30年前更难沟通。
30年前,两种文化之间虽然长期未进行对话,但是至少双方还没法跨越鸿沟强作某种笑颜。
现在已顾不得这些礼貌,公然板起面孔来。
但是真的没有解决办法了吗?斯诺在最后写道:打开这个局面的出路只有一条:重新考虑我们的教育。
说到当下的教育,至少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我国高中教育的文理分班制度,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理念,但从斯诺提出的两种文化的矛盾问题上来说,这无疑是火上浇油的。
文科生和理科生相互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背景似乎加剧了两种文化的对立。
正如我们高中时代在讨论文科理科谁更累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各执其词,相互不理解,难免有一些狂妄自大之嫌,然而随着世界科学的飞速发展,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也就增长了理科同学们“骄傲”的气焰。
但是话说回来,对传统文化软实力的继承,社会文明遗产的发扬光大,在当今总体和平的年代又显得非常重要。
所以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又开始盛行,比如我国,一直努力通过改变教育制度,从文理分科改为大综合,开始实行综合考试的制度,来改变现在的社会现象。
总之,科学理论和人文主义都代表着各自的一种社会知识形态,他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形式是为人类的思维活动以及歪曲的意识形态所造成的,两者之间的分裂对整个国际社会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如何协调发展,不光是中国,全世界都在行动着。
最新-6月思想汇报对两种制度的一些感想 精品

6月思想汇报:对两种制度的一些感想敬爱的党组织:以前很羡慕资本主义的生活,羡慕他们的舒适的生活,优美的环境,轻松的工作,无限憧憬自己也出生在发达国家。
但今天晚上浏览页时,无意看到了一则旧新闻—法国工人大罢工。
法国工人大罢工透露出一个信号:资本主义制度已开始出现危机。
以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区别有多大,因为社会主义也在大搞市场,资本主义也在建立规范的秩序,保障人权,但是通过此次工人罢工,对二者有了新的认识。
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核心,如果资本和其他因素产生矛盾,就要向着有利“资本”方向推动,比如,“宁可牛奶酸了倒掉,也不会廉价出售给穷人”,因为降价就可能导致利润空间的下滑,对资本不利。
再比如,经济危机,企业效益下降,大幅度裁员是必然的,这本是无可厚非,因为企业是私人企业,企业主在企业利益受损期间,就要以牺牲工人利益为代价,来保证企业利益和资本利益。
但是,当大批工人失去生产资料,生活水平极具下降,一方面会因买不起东西,而导致经济危机加重,另一方面,当人的生存出现问题就会引发社会危机。
从这里,再看“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是为了“每个人都能够得到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当发展中,出现矛盾,一切工作出发点,是保证人的利益。
所以,在前几年的时间,美国打下伊拉克,促使全球石油价格上涨,打压他国经济时。
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公司,能够做出高价买国际油,炼制成品油后,赔钱投放市场,以保证国内市场的稳定的决定。
在他国看来,非常不可思议,但是,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以大局为重,以人民为重,这中做法就是无可厚非的。
再回到法国资本主义体制下,设想一下,如果法国的工人、农民利益极度受损,他们有没有可能成立工农联盟呢,如果生存都成了问题,有没有可能推动新一轮革命呢?如果推动革命胜利了,可能把政权拱手让给现在的社会上层吗?。
一国两制 读后感

一国两制读后感《一国两制》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讨,深入剖析了一国两制的实践和发展。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一国两制的理解更加深入,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书中详细介绍了一国两制的背景和起源。
它是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制度安排,旨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长期繁荣稳定。
通过对历史背景的回顾,我了解到一国两制的提出是基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福祉的高度责任感。
其次,书中详细解析了一国两制的实践和成果。
通过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回顾,我了解到一国两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香港、澳门回归后,依托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这两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书中举例说明了一国两制的优势和成果,让我对这一制度安排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书中也对一国两制的挑战和困惑进行了客观的分析。
一国两制实践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国两制制度本身有问题。
书中指出,一国两制的实践需要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和作用。
这一点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国两制是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适应和调整。
最后,书中还探讨了一国两制的未来发展。
作者认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书中指出,未来的一国两制需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法治建设,加强对社会各界的教育和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一国两制的认同和支持。
这对于确保一国两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一国两制》,我对一国两制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这本书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客观地分析了一国两制的实践和发展,让我对这一制度安排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中,一国两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的统一和长期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唐朝的世界主义读后感

唐朝的世界主义读后感
读《唐朝的世界主义》有感,此书分两卷,第一卷“大唐开国卷”,第二卷“太宗当政卷”。
俺买了第二卷。
太宗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此人风气名誉不大好,这皇位竟然是杀亲逼父得来的,无毒不丈夫!让俺好纠结。
不过这皇帝挺英明果断的!这本书中,看李世民的治国之道:北征突厥、进兵西域、贞观盛世、天可汗威名远播……但是,那终其一生不能摆脱的玄武门阴影,最后导致李世民的覆灭。
所以说,皇位不能抢啊!年轻时的李世民那个猛,可是中年、老年,他一日不如一日,迅速衰老。
当他驾崩之日,李治登皇之时,谁最高兴?长孙无忌。
他是皇帝的亲舅舅,现在又可以威风一时了。
大唐,能否就此延续下去呢?自己去寻找答案吧!
我不得不提书中的几件事:
一、天可汗威名远播。
啥呢?就是说李世民封上天可汗时,一些西域国家开始巴结唐朝,而李世民却明智地运用这一次机会杀死了仇敌。
二、玄奘西行求法。
玄奘就是唐僧,他真正西行没有孙猴子、猪八戒等人保护,二是凭着毅力走完的。
他伟大,他平凡,他一生都效力于佛教。
勇往直前并不是一味地前进,适当的弯曲会使自己生存得更好。
常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提醒自己:自私会使人众叛亲离。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读后感范文_作文3000字_读后感作文_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读后感范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早在五十年代,政府就曾设想以和平方式解中国台湾的问题。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读后感范文一】1984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解决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的问题是一种新思维,“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
”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现在“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就是强有力的证明。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10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中国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
”“我们采劝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是从实际出发的,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
”这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照顾港台利益解决问题,同时也是符合我们国家实现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
“香港人也是有这种民族自豪感的。
香港人是能治好香港的,要有这个自信心。
”港人治港,“我们还多次讲过,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这也是不会改变的。
我们派军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
”港人高度自治,这体现了我们国家充分考虑香港人民利益,香港人可以享受自己的生活方式,建立自己的司法法制,决定自己的民主自由。
2019年06月2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改两决议通过,中央政府乐见其成,这一结果符合香港公众的普遍愿望,推进香港政制的民主发展,与香港各界人士特区政府一道,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为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而共同努力,这是我国政府坚定不移的立场。
这就是港人治港高度体现,香港人民有权决定自己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现在香港,澳门早已解决,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并没有如回归前外国人说的那样:香港的经济会垮掉,正好相反,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在回归后更加繁荣发展,香港成了珠三角地区的龙头,甚至覆盖整个西南地区,引领中国经济的腾飞。
李世默 两种制度的传说 观后感 思考

两种制度的看法李世默将演讲的题目定为两种制度的传说,主要论述的就是两种社会制度,一党专政下的社会主义和讲民主选举制的资本主义,典型的国家就是中国和美国。
首先梳理一下他的讲演思路。
两个三十年的元叙事灌输了不同的故事: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演变,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一方面它本身要求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进行一场正义和邪恶的较量,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典型代表,中国现存的一党制与西方讲求的民主水火不容。
但按照现在中国呈现出来的发展形势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而这些在西方政治制度逻辑中是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于是从中国社会的繁荣景象对西方民主政治唯一论提出质疑。
那么如何指出西方民主选举制唯一性和普适性的荒谬呢,抑或说如何反驳这种民主选举不适合中国发展?李顺着民主选举制指出一党制的“弊病”:僵化、封闭、不具合法性,然后从国家制度改革、组织部任命、民意满意度调查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的一党制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选贤任能的体制、深植于民心的政权合法性。
在指出世界大多是选举民主制国家“惨淡经营”后,又明确地表示不存在中国威胁论,腐败现象跟一党制没有根本关系。
最后大胆做出预测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两种制度的传说落脚到都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不存在某种普适的政治模式。
其实从社会最终形态上讲,民主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不矛盾,只是有深有浅。
但是资本主义推行的民主政治是将人都定位为理性的个体,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然后选举出来最好的政府,实行最好的制度,可以事实上人还不都是理性的个体,没有那么完美绝对的认识水平,因此选举产生的政党都不可能脱离阶级局限性和个体狭隘性,同样被选举政要也难免带有自身狭隘性,不可能完全的公平公正民主,相反不断的选举变换执政党,对社会各方面发展都有严重影响,因此这方面它相对于一党制没有明显的优势。
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是将人性至善之美作为终极目标,即是说要实现共产主义首先消灭私有制,人不能有私心,天下大同,这是对人性一个很高的要求,它必须建立在丰厚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就是必须有先进的生产力创造足够的财富为基础,在向共产主义演化的过程中,消灭阶级差别,消灭私有制。
两个制度的故事观后感

两个制度的故事观后感《两个制度的故事》是一部让我深入思考的纪录片。
该片通过对比两个国家的制度差异,展现了不同制度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思想和命运。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制度对人们的影响和制度背后的深层因素。
纪录片开始时,我被片中的故事所吸引。
两个国家分别是发达国家A和发展中国家B,A国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和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而B国则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较滞后。
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制度差异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程度。
首先,从城市建设与管理角度来看,A国拥有完善的城市规划和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城市里的道路宽敞整洁,绿化带和公园遍布,市民可以享受到良好的居住环境。
而B国的城市则存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由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市民的生活质量较差。
其次,从教育和医疗方面来看,A国的教育和医疗体系更加完善。
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使得A国的人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医疗保障。
相比之下,B国的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
然而,通过观看纪录片,我也发现了不同制度背后的深层因素。
A 国之所以能够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和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是因为其制度体系健全,政府有效管理并规划资源。
而B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滞后,部分原因是制度相对落后,政府管理不及时、不高效。
与此同时,我还了解到,不同制度下的人们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存在差异。
A国市民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他们对生活品质和个人权益的追求更强烈。
而B国的人们更加注重集体利益,对个人的追求相对较少。
这种差异不仅源于制度的不同,也与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有关。
通过观看《两个制度的故事》,我深刻认识到制度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制度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走向。
一个健全的制度体系能够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使人民受益;而一个落后的制度体系则会导致不公平、不平等的现象。
同时,我也认识到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走向活的制度史读后感

走向活的制度史读后感1. 引言《走向活的制度史》是一部由何镜堂所著的力作,通过对历史上各种制度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探讨了活的制度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对制度的重要性和活的制度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本书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2. 制度:现实与理想2.1 现实中的制度当前社会中,制度无处不在。
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等,构成了社会运转的基础。
然而,大部分制度都呈现出一种僵化的状态,缺乏活力。
这种制度虽然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但往往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
2.2 活的制度的概念活的制度,与之相对应,是指那些能够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制度。
活的制度具有弹性和适应性,能够不断创新和进步,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
活的制度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注重个体与集体的平衡。
3. 活的制度的源头3.1 文化的力量文化是活的制度的源头之一。
不同的文化拥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些准则会在社会中形成一套约束和规范。
而活的制度就是要充分借鉴和利用文化的力量,使其在制度建设中发挥作用。
3.2 制度的创新和变革活的制度的源头也来自于制度本身的创新和变革。
历史上,一些伟大的制度改革和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这些制度改革往往是对现有制度的挑战和超越,使制度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和期望。
3.3 个体的参与和价值个体的参与和价值也是活的制度的源头之一。
活的制度强调的是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每个人都被赋予了权利和责任,能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和改革中。
正是通过个体的参与和付出,才能够创造出活的制度。
4. 活的制度的特点和作用4.1 弹性和适应性活的制度具有弹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变化。
在社会变革的现实面前,活的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至于僵化和失效。
4.2 创新和进步活的制度充分借鉴和利用人的创造力和智慧,鼓励创新和进步。
两种思想,一种见解作文

两种思想,一种见解作文两种思想,一种见解作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两种思想,一种见解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读两本书,品两种思想,感悟两路人生,做理想的自己,做本真的自己。
一、“忍”与“狠”李宗吾曾在《厚黑学》一书中提到人要脸皮厚,心黑,而最终境界为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其以“厚”举例:刘备,脸皮厚,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恬不知耻,且平生善哭。
而我不以为然,李宗吾之“厚”实为中华文化之“忍”。
而刘备最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知忍,会忍,善忍。
忍,是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舍弃面子,保住尊严。
忍,是放下自己的身价,降低自己的标准。
忍,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如水的态度,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
水无论是在干净还是污浊的环境中,都能任意流动,无孔不入。
水往低处流,会忍的人如水一样,他们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他们甘愿在低处生活,因为只有在低处,他们才能见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了解世间百态,水只有注满了,才能到达高处,人只有忍够了,才能到达理想的高度,才能成功,这个成功,这个高度,这个位置是任何人都动摇不了的,因为这是用忍的经历来堆砌的,用忍的心性来维护的,用忍的收获来升华的。
有人说,忍会失去尊严。
错了,正如上段所说,忍所丢失的是面子,尊严恰恰是忍所保护的。
会忍的人在忍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
刘备的经历和成功正是“忍”之最好诠释,他胸怀大志,却苦于实力薄弱,故寄人篱下,但在此过程中他明白了很多,依袁绍:他明白了要重用贤才;依刘表,他明白了做事要果断;依曹操,他坚定了匡扶汉室的理想;依吕布,他明白了远离女色。
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忍耐,他从所依靠之人的成功和败笔中学习,领悟。
14年的忍,让刘备最终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刘备的经历印证了鲁迅先生那句话: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会忍的人是头低志高的人;是开始被人唾弃,最终被人敬仰的人;是屡屡失败,最终成功的人。
中外电影史李少白读后感

中外电影史李少白读后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税收的名言名句:
1.“为人之道,莫若守法纳税。
“ - 孔子
2.“税收是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 - 约瑟夫·斯图尔特·穆瑟
3.“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公平,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 -
未知
4.“税收是财政的命脉,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 - 未知
5.“纳税是公民为社会福祉贡献力量的方式之一。
“ - 未知
6.“纳税是国家繁荣和进步的关键所在。
“ - 未知
7.“合理的税收制度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 - 未知
8.“纳税是国家建设的基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 - 未知
9.“纳税是一个国家和公民共同成就的事业。
“ - 未知
10.“纳税是一个成熟社会的标志,也是公民尽责的表现。
“ -
未知
这些名言名句强调了纳税的重要性和义务,将纳税视为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以及税收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它们鼓励公民履行纳税义务,认识到税收对国家财政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澳门读后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读后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同志在一九八四年发表的一篇重要谈话。
今日再次读起这篇谈话,依然感慨万千,不禁赞叹当时伟人们的思想与远见。
再看看今天这一国两制的成果,倍感中国领导人的睿智。
时至今日,这一思想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
“一国”是“两制”前提。
认同“一国两制”首先必须认同“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国家的主体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的开篇,邓小平同志一连讲了好几个“不变”,充分的来论证了“中国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方针、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之后,邓小平同志又这样说到:“我们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我们说这个话是算数的。
”并且他还说过“50年后更没有变的必要”,特别是这后一句话的意思,身为后辈的我们现在看来,这正是智者的眼光。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又提到了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的出路,既不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也不是“‘三民主义’吞掉大陆”,邓小平同志给出的答案是:“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改变了形象。
而香港过去的繁荣,也主要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做出来的。
因此采取“港人治港”,就是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
所谓的爱国者,就是能够尊重自己民族,诚心诚意拥护祖国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不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只要具备这些条件,就是爱国者,我们深信他们能够维持乃至超越香港如今的繁荣。
现在香港、澳门早已解决。
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并没有如回归前外国人说的那样:香港的经济会垮掉。
恰恰相反,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在回归后更加繁荣发展,香港成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中心,甚至覆盖整个西南地区,引领中国经济的腾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种制度的看法
李世默将演讲的题目定为两种制度的传说,主要论述的就是两种社会制度,一党专政下的社会主义和讲民主选举制的资本主义,典型的国家就是中国和美国。
首先梳理一下他的讲演思路。
两个三十年的元叙事灌输了不同的故事:一个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制度演变,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一方面它本身要求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进行一场正义和邪恶的较量,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典型代表,中国现存的一党制与西方讲求的民主水火不容。
但按照现在中国呈现出来的发展形势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而这些在西方政治制度逻辑中是不可能出现在中国的,于是从中国社会的繁荣景象对西方民主政治唯一论提出质疑。
那么如何指出西方民主选举制唯一性和普适性的荒谬呢,抑或说如何反驳这种民主选举不适合中国发展?李顺着民主选举制指出一党制的“弊病”:僵化、封闭、不具合法性,然后从国家制度改革、组织部任命、民意满意度调查三个角度阐述了中国的一党制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选贤任能的体制、深植于民心的政权合法性。
在指出世界大多是选举民主制国家“惨淡经营”后,又明确地表示不存在中国威胁论,腐败现象跟一党制没有根本关系。
最后大胆做出预测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两种制度的传说落脚到都是人类最美好的追求,不存在某种普适的政治模式。
其实从社会最终形态上讲,民主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不矛盾,只是有深有浅。
但是资本主义推行的民主政治是将人都定位为理性的个体,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然后选举出来最好的政府,实行最好的制度,可以事实上人还不都是理性的个体,没有那么完美绝对的认识水平,因此选举产生的政党都不可能脱离阶级局限性和个体狭隘性,同样被选举政要也难免带有自身狭隘性,不可能完全的公平公正民主,相反不断的选举变换执政党,对社会各方面发展都有严重影响,因此这方面它相对于一党制没有明显的优势。
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是将人性至善之美作为终极目标,即是说要实现共产主义首先消灭私有制,人不能有私心,天下大同,这是对人性一个很高的要求,它必须建立在丰厚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就是必须有先进的生产力创造足够的财富为基础,在向共产主义演化的过程中,消灭阶级差别,消灭私有制。
但这种把理性个体作为终极目标是实现是合情合理的,相反若要把每个个体(都有选举权)考虑为理性个体,然后再一次得出所谓的民主,以及民主选举制带来的优越性,我认为是有待考量的。
在坚持改革上,要消除一党制僵化的弊病,必须要不断深化改革,提升自我纠错能力。
古语云“变则通,通则达”,首先得改变,即改革才能带来发展,发展必然带来选择,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去面对选择。
过去的“吃大锅饭”就是对共产主义的一种误解,认为把生产资料计划分配就是共产主义;虽然现在还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实行计划经济,但它已经不足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使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实施了很多改革,在演讲中也有提到,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
选贤任能是打破一党制封闭性的必然要求。
大体上国家实行全国政治协商制度,公民有参政议政权利;从李给出的材料证明在高层领导的任命上是相当严格的,个人履历等方面也是精益求精。
似乎腐败是目前很多国家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它带有人性本身的弱点,由于目前还存在一些制度不够完善,所以一些职能部门领导行使公职还有不合理的地方。
一党制是不同于民主选举制的另一种政治模式,是凸显社会多元化的一个例子,在中国
存在有它自身的优越性。
假使我国也推行西方的民主选举制,选举产生多个政治执政,在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信仰各异的国界里,东西方贫富差距很大的情况下,各个执政党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呢?幸好我们的一党制是很成功的,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社会面貌物质生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一党制在中国是成功的。
整个李的演说回归到了一个观点:社会制度没有一个普世通用的模式。
我现在不太会去谴责美国的强行推广自己所为的“民主”,有时是牺牲别国人民幸福生活;但是社会制度绝不像人类价值观那样,总有一些是普适的价值观,比如真善美,社会制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更应该因地制宜的去接受和发展多元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