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水处理监测记录完整版
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监测SOP
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监测SOP文件编号:持有部门: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血透室微生物室修订时间:年月执行日期:年月日具体内容:一、透析用水、透析液等进行细菌学监测和内毒素检测1.受检材料:透析用水:普通自来水经过滤、软化、活性碳吸附及反渗处理形成反渗水(透析用水);透析液浓缩溶液:A 液含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镁及葡萄糖等成分;B 液主要是碳酸氢钠;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浓缩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即成透析液。
透析用水是用自来水作水源,经过反渗透装置产生反渗水(透析用水),透析液由(A液+B液)与透析用水按1:3 4比例混合制成,A液主要是含各种电解质的高渗液,B液主要是碳酸氢钠溶液。
2.检测方法1: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上述样品各1 m1到90mm无菌平皿中,加入已熔化的察45℃一48℃营养琼脂1 5ml一1 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放于3 5℃培养箱内48小时后计数,并鉴定致病菌。
检测方法2:采样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 ml 样品,加入无菌试管,吸取0. 2 ml 标本加入血琼脂平皿中均匀涂布,置36 ℃孵育箱培养48 h ,鉴定细菌及计算每毫升标本中的细菌菌落数(CFU/ ml) 。
计算公式为CFU/ ml = 平皿上的细菌菌落数×5 。
3.评价标准:透析用水细菌数<2 0 0 c fu/m1,透析液细菌数<2 000 c 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A液和B液应无菌生长。
4.内毒素检测:使用动态凝胶法内毒素快速检测试剂盒Pyrosate检测。
具体方法根据各个公司产品使用说明。
二、可复用血液透析器使用前检测1.外观检查:标签字迹清楚;血液透析器无结构损坏和堵塞;血液透析器端口封闭良好、充满消毒液(由血液透析器颜色、用试纸或化学试剂确认该血液透析器已经过有效浓度消毒液的消毒和处理)、无泄漏;存储时间在规定期限内;血液透析器外观正常。
2.核对患者资料:确保血液透析器上的姓名和患者记录中身份信息一致,血液透析器上的标签和患者的治疗记录也应确保无误。
透析用水与透析液的监测 - 副本
细菌培养基
细菌培养时间
应选用 胰化蛋白胨葡萄糖(TGEA) 168小时/7天 或R2A营养琼脂
细菌培养温度 17 – 23°C
不选用 血琼脂和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 YY0572-2015《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
透析用水中浮游细菌控制的措施与风险
措施
风险
• 消毒与重新检测 超过高限值 • 每周进行细菌监测,直到
前处理系统维护监测
4、如果活性炭颗粒被污物包裹、结块、破损、缺失等导致与水的有效接触 面积及接触时间减少,将导致清除总氯能力下降(此时检测活性炭罐出水总 氯含量>0.07mg/L)。此时可对活性碳罐进行反冲、维护等处理,如果仍不 能达标,在排除其他原因时,必须更换活性炭滤料。 5、钠型阳离子树脂颗粒破损、结块、缺失、失效、再生不良等,导致清除 钙、镁离子能力下降,经有效再生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如不能满足1天透析 用水),并排除其他原因,必须更换树脂。
JSDT日本2008 YY0572-2015中国
超纯透析(AAMI & ISO) 超纯透析(日本)
<100 <100 <100 <100 <0.1 <0.1
内毒素(EU/ml) <0.25 <0.25 <0.25 <0.05 <0.25 <0.03 <0.001
透析用水的生物污染物监测
根椐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YY 0572—2015 1、监测频率:细菌培养至少每月1次;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 2、合格标准:检测结果必须符合并达到上述国家行业标准《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 水》(YY0572-2015)的要求。 3、监测方法:取样点至少应包括供水回路的末端。样本取样口应保持开启并放水至少 60 秒后,对样本取样口进行消毒,可使用 75%乙醇消毒擦拭出水口外表面 3 次,待 乙醇完全挥发后方可采样。不能使用其他消毒剂。 4、透析用水生物污染物超标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1)未进行有效消毒:检测透析用水细菌数>50 CFU/mL,或内毒素> 0.125 EU/mL 时,应进行水处理系统完整消毒。 (2)反渗透膜密封件泄漏:检查更换密封件。 (3)反渗透膜破损:更换反渗透膜。
血透室基本操作常规
血透室基本操作常规一、物体和环境表面监测1、时间:每月1次。
2、方法:消毒处理后采样,用棉签在治疗室桌面上横竖涂擦5次,将手接触部位剪去,将棉签投入试管内送检。
3、正常值:细菌数≤10cfu/c㎡。
二、手卫生监测1、时间:每月1次。
2、方法:洗手后,用棉签从指屈面的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签投入试管内送检。
3、正常值:细菌数≤10cfu/c㎡。
三、空气培养1、时间:每月1次。
2、方法:在消毒后,无人走动情况下,关闭门窗,静止10分钟后采样。
透析大厅采用5点采样法,四角及中央。
四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治疗室采用3点法: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
把培养皿打开5分钟,盖好送检。
3、正常值:细菌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四、处理水监测1、时间:每月1次。
2、方法:在输水管路末端先放净管路内水(3000ml),用5ml无菌注射器取水样3—5ml送检,取水样时注意避免注射器的触及管口,以免污染。
3、正常值:细菌数<200cfu/ml。
五、透析机透析液监测(细菌)1、时间:每月1次。
2、方法:在机器正常运行中,消毒采样口2遍,用无菌5ml注射器在采样口采样3—5ml,采后及时送检,避免污染。
3、正常值:细菌数<200cfu/ml,未查出致病菌。
六、内毒素监测1、时间:每3个月1次。
2、方法:透析用水和透析机透析液内毒素采样方法同细菌检测采样方法相同。
3、正常值:内毒素<2Eu/ml。
七、水质监测1、时间:每年1次。
2、方法:在输水管路末端,先放出3000ml后,取水1000ml,分装在两个容器内送检。
3、正常值:符合国家标准。
八、紫外线灯监测1、时间:每半年1次,每周酒精擦拭1次。
2、开紫外线灯5min后,把指示卡垂直照射,距离灯1米,照射1分钟。
3、正常值:强度≥70UW/c㎡为合格。
九、水处理机监测1、机器监测(1)时间:每日监测Ⅰ级、Ⅱ级导电和透析机电导度并记录。
血液净化室透析用水设备的管理及水质监测
血液净化室透析用水设备的管理及水质监测(总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血液净化室透析用水设备的管理及水质监测【关键词】血液净化室;透析用水;设备;管理;水质监测doi:文章编号:2400-01根据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明确要求,加强水处理设备的管理,做好透析用水的质量检测,是血液透析质量的重要方面,如何确保透析质量长期安全有效是所有透析中心研究的课题,而这其中被称为“透析处方药”的透析用水则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1血液净化的水处理设备的功能[1]预处理系统由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树脂软化器→精密过滤器组成,自来水经过初级过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及精密过滤环节,去除自来水中的颗粒杂质、有机物、胶质物、余氯及细菌、软化器主要是置换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等,为下一步反渗膜做准备。
反渗透系统此系统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反渗透膜只对水分子能通过的选择性,达到将水和有机物、无机物分离的目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水中的离子及细菌、热源等,经过此系统达到离子脱除率98-99%,细菌、热原去除率%。
自动控制系统为自动控制及自动保护装置,可以在无人操作时自动运行。
其他辅助装置电导率仪、水压表、纱芯滤过、去离子树脂等。
2透析用水质量不达标的弊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与透析用水之间通过透析半透膜大量接触,若透析用水中化学污染物、微生物含量超标,则有机会通过透析膜进入血液,导致菌血症和败血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形成内毒素血症,长期的内毒素刺激则形成慢性并发症过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2]。
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早期有铝中毒导致小细胞性贫血、脑病、痴呆、骨病;钙、镁硬水离子可以导致恶心、呕吐、头痛、高血压;现今出现异常的都是氯胺中毒,导致溶血、贫血、以及比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和心脏异常表现;溶于水的无机或有机物质,以及细菌产物通过透析膜进入患者体内,引起中毒症状。
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一、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 衰竭患者完全或部分恢复肾功能创造了条件。
外,血液在透析器中与透析液进行物质交换, 多余的水分和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目的。
近年来,也是中毒等急危重症抢救 的重要手段。
二、 设立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部,主要对全省血液透析诊疗活动进行全面质量控 制,并受省卫生厅委托检查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工作开展情况。
开展技术培训,进行相关技术考评和考核。
三、开展血液透析技术的医疗机构应配备至少 4台以上的透析机,并经省卫生行 厅进行技术及人员准入。
四、 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技术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建立健全质控制度,并严格 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规定,防止由此引发的医源性感染;透析器的重复 使用应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执行,确保患者安全。
五、 从事血液透析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应接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章 医院资质基本要求一、内科工作基础 具备较好的内科工作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具有独立处理内科常见 疾病的能力。
二、设置独立的肾脏内科(或者内科肾脏病组) 具备较好的肾脏内科工作基础,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
肾脏内科病房(或者内科病房内设置肾脏病病床):有肾脏内科专科医师队伍, 具有独立处理肾脏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三、血液透析室(中心) 血液透析室(中心)(简称血透室)应具备透析区、水处理区、治疗室、候诊室 等基本功能区域;应有符合规定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及抢救的基本设备; 建立 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及水处理设备的质量检测制度、技术操 作规范、设备检查及维修制度;有完备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包括透析治疗患者 知情同意书、首次病程记录、透析治疗记录单、化验单等。
建立健全透析病人登 记册,普通病人、隔离病人及急诊病人分别登记。
也为急性肾 血液透析时需要将患者血液引出体 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四、急、慢性透析并发症处理及综合抢救能力 具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放射科、检验科及大内科等的医疗技术支持。
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1. 每月由护士长负责自行采样送检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对各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向科室医务人员及医院感控科反馈。
对监测不合格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有效整改措施,跟踪复查结果。
2. 每月进行一次透析用水的细菌培养,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
并在透析液入口处采样做细菌培养,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3. 每周进行软水硬度及游离氯的测定。
4. 每三个月由药剂科协助采样,进行透析用水、透析液的内毒素的检测。
透析用水的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每三个月对水路进行一次消毒,残余浓度检测应合格。
5. 对化学污染物情况应由市疾控中心进行采样与测定,每年至少测定一次。
血透水处理
主管路的设计
• 直接供水至主管路及血透机 • 主管路形成环路,无死腔即使是紧急切换阀
次级管路的设计——传统方法
正确取样点, 但无取样口
错误取样口
在环路的进出口采样并不能代表实际水质, 就像它能流至血透机但并不充分
在血透机和主环路之间 有大量静止的液体
• 导致细菌污染
次级管路的设计——优化方法
正确采样点
• 无死腔结构设计 • 脉动反冲技术 • 双级反渗
无死腔结构设计——传统的反渗膜单元
• RO 设备中存在大量死腔, 例如:反渗膜的外侧与压 力容器的内侧之间
• 细菌大量生长 • 生物膜不能被彻底的 清
除 • 残留的消毒液析出污染透
析用水
无死腔结构设计
• 无死腔 • 避免细菌生长 • 有效的消毒能到
0.0002
2mg/l 0.0001
硝酸盐 硫酸盐 铜、钡、锌 砷、铅、银 重金属
2mg/l 100mg/l 0.1mg/l 0.005mg/l
2mg/l 50mg/l
0.1mg/l
AAMI/ASAIO与Europe Pharmacopoe’ia的比较
微生物污染物
AAMI/ASAIO
Europe Pharmacopoe’ia
污染物
AAMI/ASAIO
Europe Pharmacopoe’ia
0.01mg/l
0.01mg/l
氟化物
0.2mg/l
0.2mg/l
2mg/l
2mg/l
氯化物
50mg/l
4mg/l
2mg/l
氯胺
0.1mg/l
70mg/l
50mg/l
氯
0.5mg/l
透析用水质量监测!这种余氯检测方法本身就是错的!
透析用水质量监测!这种余氯检测方法本身就是错的!在开始今天的话题前,先请各位老师思考一个事情:什么叫“透析用水”、“血液透析用水”?下面言归正传,最近这段时间走了不少地方,也接触了很多很多医生护士。
大家都很勤奋,也有学习的压力与动力,可大多数县级单位医生护士基本上是被自己刚到医院时的师父带着做诊疗,老师父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能学到“一板一眼、不走样”就已经很出色了。
学习更新很少。
反思我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
虽说血透室医学工程方面的事情,不是一个医生该操心的事,可无意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果不说道说道,也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如果说的不对,真诚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要说透析用水“余氯”监测,一定是大家每天必须做的事情,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还认真地做了记录。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检测,从基本原理上讲,就有可能是错误的呢?并不是危言耸听。
下面这两张照片,是我们最常使用的测余氯的试纸条。
氯加在水中用来防止细菌繁殖,换言之:余氯是指水与氯族消毒剂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余氯的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也可防止水受到再污染,余氯的存在是有其正面作用的。
而在我们亲爱的血透室,活性炭(炭罐)用来去除反渗膜无法阻挡的氯和氯胺,因为氯可以和水中的有机物结合形成致癌物质,所以有些自来水厂家使用氯胺代替氯作为自来水的消毒剂,氯和氯胺对反渗膜的损伤是无法修复的,更重要的是,氯胺进入血液可以导致患者发生溶血性贫血。
为此,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迫切需要消除氯和氯胺及相关化合物,一般情况下预处理系统设置了两级炭罐串联使用,当第一级炭罐耗竭时,还有第二级炭罐做最后的“生命防线”。
了解了以上内容,再看看下面两张图片,这是我们平时用来监测余氯的装备。
图中的英文为“Appearance of any pink/purple/gray color indicates a residual chlorine concentration of 0.5 ppm or more.”,这句话的意思是“余氯浓度达到或超过0.5ppm时,试纸条会显示粉红/紫色/灰色任一颜色”。
血透室护理质量检查表完整版本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血透室护理质量检查标准(100分)
科室:考核人:考核时间:合格率:\ =%
评价要点
考核方法
考核结果
√/×/无
现场查看
2.病床单元整洁,病人卧位及透析侧肢体舒适安全
现场查看
3.有紧急意外情况(停电、停水、火灾、地震等)和常见并发症(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恶心和呕吐、头痛、胸痛和背痛、皮肤瘙痒、失衡综合征、透析器反应、心律失常、溶血、空气栓塞、发热、透析器破膜、体外循环凝血)的紧急处理预案。护士熟练掌握,有培训记录。
查阅资料并考核一名护士
4.有完整的意外情况及并发症登记,定期总结分析,有改进措施。
现场查看
5.有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与执行的流程,有完整的水质量监测记录。
现场查看
6.透析液配制有操作常规,透析液配制符合要求。
现场查看
7.有设备的操作规范与设备维护制度,设备使用与维护有记录。
现场查看
8.掌握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品的应用和管理
人员
管理
1.有透析室相关制度、岗位职责、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护士熟悉并执行
考核一名护士
2.护士长有年工作计划,月工作重点,目标明确,安排合理,并按时落实各项工作。
查看资料
3.有年度护理人员培训计划,有培训、考核记录。有培训效果的追踪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培训工作。
查看资料
4.科室有绩效考核方案,并有效实施。
现场查看
2.有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与具体措施,并落实到位。隔离透析治疗间应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
血透室院感质量监测表
血透室院感质量监测表一、监测项目概览二、每日监测细节1. 环境清洁度监测- 无尘、无异味:通过目视和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检测,确保血透室内空气质量符合标准。
- 温度适宜:使用温度计监测血透室内温度,要求保持在20°C-25°C之间。
- 湿度适宜:使用湿度计监测血透室内湿度,要求保持在40%-60%之间。
2. 消毒物品监测- 消毒剂有效:定期抽样检测消毒液中活性成分的含量,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性。
- 消毒器具完好:检查消毒器具的状况,如消毒手套、面罩等,确保其完好无损,具备正常的消毒功能。
3. 洗手间清洁监测- 洗手间卫生:定期检查洗手间的清洁程度,包括地面、洗手池、马桶等,保持洗手间整洁干净。
- 手纸充足:检查洗手间内手纸的存量,及时补充充足的手纸供患者和医护人员使用。
4. 用餐区卫生监测- 用餐区整洁:定期检查用餐区域,包括餐桌、椅子和地面等,确保其整洁无杂物。
- 餐具清洁:检查餐具的清洁程度,包括碗、筷子、盘子等,确保餐具干净卫生。
5. 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 医护人员手卫生达标:定期抽查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包括使用洗手液和手消毒剂等进行手部清洁与消毒。
- 手消毒设备完好:检查医护人员使用的手消毒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保证消毒效果。
6. 患者血透操作安全监测- 患者操作规范:观察监测患者在血透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包括穿刺点选择、导管连接等,保证操作符合规定的标准。
- 操作间隔合理:记录患者的血透操作间隔时间,确保患者的血透操作时间合理,避免操作过于频繁对患者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内容为血透室院感质量监测表的概览和每日监测细节说明,为确保血透室的院感质量,监测细节和标准应严格执行,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改进,以提升血透室的院感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血透室质量管理的检查记录
5、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制度与流程,有监管及持续改进记录
6、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有知情同意的记录;乙肝、丙肝等患者隔离透析,有监管和持续改进记录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要求:
整改结果反馈:
科主任/护士长签名执行者签名:
检查日期:年月日
血透室质量管理及岗位职责定期检查表
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标准
存在的缺陷
1、检查资料保管完好,各种登记齐全;每月自查质量,建立质控持续改进记录本,有自查结果、改进措施、改进效果、对质量责任人的奖惩
2、分区与布局适当,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合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部要求;有监管和持续改进记录
3、有质量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有透析诊疗指南与流程,有监管和持续改进记录
血透室透析水细菌培养监测超标的分析及体会
血透室透析水细菌培养监测超标的分析及体会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污染状况,制定相对应的整改措施。
方法选取2013年7月~9月83份与10月~12月82份透析室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菌培养方法检测血液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细菌污染情况及细菌种类,比较其平均菌落数、合格率。
结果165份透析血液样本,合格150份,合格率90.91%。
10月~12月月平均菌落数(192±93)cfu/ml明显低于7月~9月,合格率97.56%明显高于7月~9月。
结论血液透析室污染影响因素很多,加强整改措施可以有效防控血液透析室污染,提高监测水平。
标签:血液透析;监测超标;合格率血液透析室污染因素很多,细菌监测是检测透析室污染程度的唯一标准[1]。
2013年10月份,我们对7月~9月份检测血水标本进行分析,并制定加强医院血液透析室管理的整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12月采集的165份透析室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合格150份,合格率90.91%。
1.2 方法操作前必须带口罩、帽子,严格按无菌操作规范操作采样,打开透析水出水口处的龙头冲洗1~2min然后关掉,用碘伏消毒取样口周围一次并停留时间5min左右,4、打开透析水出水口处的龙头冲洗1~2min然后关掉,用碘伏再次消毒取样口周围一次并停留时间5min左右,打开透析水出水口处的龙头冲洗1~2min然后关掉,用75%的酒精灯在取样口周围加热消毒并在此环境下用无菌空针进行采样。
1.3 评价标准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定》[2],反渗入、进口液、管口细菌总数≤200cfu/ml,出口细菌总数≤2000cfu/ml。
2结果2013年7月~12月,采集165份透析血液样本,合格150份,合格率90.91%。
其中7月~9月采集83份,平均菌落数(214±88)cfu/ml,合格70份合格率84.34%;10月~12月月采集82份,平均菌落数(192±93)cfu/ml,合格80份,合格率97.56%。
医疗污水处理考核记录
医疗污水处理考核记录引言概述:医疗污水处理是医院环境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确保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和保护环境,对医疗污水处理进行考核十分必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医疗污水处理的考核记录。
一、设备运行情况考核1.1 污水处理设备使用率医疗机构应定期记录污水处理设备的使用率,包括设备的运行时间、停机维修时间等。
通过记录设备使用率,可以评估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和维护保养情况。
1.2 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效果对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进行考核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监测出水水质,包括悬浮物、COD、氨氮等指标,可以评估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效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3 设备维护保养情况医疗机构应记录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包括定期维护、设备故障处理、备品备件的更新等。
这些记录可以反映医疗机构对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管理情况。
二、操作规范执行考核2.1 操作规范的制定与培训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规范的正确执行。
考核记录应包括操作规范的制定情况和培训的实施情况。
2.2 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对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包括操作人员的操作流程是否符合规范、操作是否规范等。
通过记录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可以评估医疗机构对污水处理操作的管理水平。
2.3 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医疗机构应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考核,包括操作人员的培训记录、技术能力评估等。
这些记录可以反映医疗机构对操作人员技术能力的重视程度。
三、污水排放监测考核3.1 污水排放监测频率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污水排放监测,记录监测的频率。
通过记录监测频率,可以评估医疗机构对污水排放的监控程度。
3.2 污水排放监测结果对污水排放监测结果进行考核,包括监测指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监测结果是否真实可靠等。
通过记录监测结果,可以评估医疗机构对污水排放的控制效果。
3.3 污水排放监测记录的保存医疗机构应保存污水排放监测记录,包括监测数据、监测时间、监测人员等。
医疗污水处理考核记录
医疗污水处理考核记录
引言概述
医疗污水处理是医院环境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处理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因此,对医疗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定期的考核记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医疗污水处理考核记录的重要性、考核内容、考核频率、考核方法和考核结果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医疗污水处理考核记录的重要性
1.1 确保医疗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1.2 防止医疗污水处理设施出现故障或漏水情况
1.3 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和患者健康安全
二、医疗污水处理考核记录的内容
2.1 设施运行情况的记录
2.2 设施维护保养情况的记录
2.3 设施处理效果的记录
三、医疗污水处理考核记录的频率
3.1 定期考核:每月一次对医疗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3.2 不定期考核:根据实际情况对设施进行随机抽查
3.3 突发事件考核:发生污水处理设施故障或漏水情况时进行紧急考核
四、医疗污水处理考核记录的方法
4.1 目视检查:检查设施是否有明显损坏或漏水情况
4.2 检测仪器:使用专业仪器对医疗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水质检测
4.3 数据记录:将考核结果详细记录,包括问题及时整改情况
五、医疗污水处理考核记录的结果
5.1 优秀:设施运行正常,处理效果良好,无漏水情况
5.2 合格:设施存在一些小问题,但能及时整改
5.3 不合格:设施存在严重问题,需要立即停用并进行维修处理
结语
医疗污水处理考核记录是医院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定期进行考核记
录并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才能保障医院环境卫生和患者健康安全。
希望各医院能够高度重视医疗污水处理考核记录,确保医疗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