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合集下载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通常指的是H-O理论。

H-O理论(Heckscher-Ohlin理论)基于因素的分布,强调了每个国家和地区贸易中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功能的决定性作用。

要素合作外商直接投资是该理论的延伸,其基本原理是转移可流动和不可流动因素的组合,以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

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两个生产要素的相对比率。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它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无关。

要素禀赋理论基于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包括以下九个方面:1.假设只有两个国家,两个商品和两个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该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平面图方便地解释该理论。

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也就是说,同一产品的生产功能是相同的。

该假设主要是为了便于调查要素禀赋,因此有利于要素价格在确定两国相对商品价格中的作用。

3.假设产品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设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相同的规模经济。

也就是说,增加对商品的资本和劳动力的使用将以相同的比例增加产品的产量,这意味着单位生产成本不会随着生产的增加或减少而改变,因此没有规模经济效益。

5.假定两国不是完全专业化的生产国,即尽管有自由贸易,但两国仍继续生产两种产品,即没有一个国家是一个小国。

6.假设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如果由社会差异曲线反映出来,那么两国社会差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是相同的。

7.在两种商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两个市场中,竞争已经完成。

这意味着市场上没有人可以买卖大量影响市场价格的商品或生产要素。

这也意味着买卖双方都拥有平等的交易信息。

8.假定生产要素可以在国家内部自由转移,但是生产要素不能在国家之间自由转移。

这意味着在一个国家内,劳动力和资本可以从某些低收入地区和产业自由地流向高收入地区和产业。

直到所有地区和行业的相同要素收益都相同,这种流动才会停止。

但是在国际上,缺乏这种机动性。

因此,当没有贸易时,国际因素奖励的差异总是存在的。

要素禀赋理论图解

要素禀赋理论图解

附录一要素禀赋理论:图解一、模型假设(1)生产要素禀赋为两种生产要素——土地与劳动力,并且总量不变;(2)两种产品——棉布与粮食,生产需要土地与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可以互相替代,并且其生产函数都就是线性齐次的;(3)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即不存在“一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在某些要素价格下大于另一种产品,但在另一些要素价格下又小于另一种产品”的情况;(4)在一国市场范围内产品与要素市场都就是完全竞争的;(5)生产要素充分就业,并且经济总量处于均衡状态;产品:棉布(以码为单位)与粮食(以卡路里为单位);要素:劳动(以小时计)与土地(以英亩计);定义以下表达式:a: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土地TCa:生产每码棉布所需要投入的劳动LCa: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土地TFa:生产每卡路里粮食所需要投入的劳动LFL;一国的劳动总供给T;一国的土地总供给二、要素价格与投入选择图2、1 粮食生产的投入组合图2、2 最佳投入选择生产1卡路里粮食的成本:C=w LF a +r TF a ,变形为等成本线:TF a =C/r-(w/r )LF a 。

图2、3 工资-租金比率(w/r )与要素投入比率(TF a /LF a )FFCC(w/r )1(w/r )2图2、4 工资-租金比率(w/r )与两种产品的要素投入比率(TF a /LF a )补充:要素密集度逆转例子土地投入 劳动投入三、商品价格比率与要素价格比率图2、5 工资-租金比率(w/r )的确定等产量线CC 与FF 分别表示了生产1元价值的棉布与粮食所需要的要素投入组合,所以也称为单位价值等产量线。

P上升与要素价格比例图2、6 棉布价格C注:两种商品价格的等比例变化不会影响要素价格比例图2、7 商品价格比与要素价格比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会导致其密集使用要素相对价格的提高。

(w/r )2 工资-租金比率(w/r )CCFFFC P P / 土地-劳动比F C P P /2 F C P P /1 SS T/L (w/r )1O图2、8 商品价格比与要素投入比四、要素禀赋与商品价格范围图2、9 要素禀赋与商品价格比、要素价格比的范围 注:必然有C C L T /<T/L <F F L T /。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解释了不同国家之间贸易的原因以及贸易相对优势的形成。

该理论源于对生产要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这三个要素。

要素禀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特化是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

生产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的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相对量。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要素禀赋,导致了贸易相对优势的产生。

劳动力是一个核心的生产要素,不同国家之间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人口多、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

例如,中国以其劳动力成本低廉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资源而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力。

资本是另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指的是机器设备、厂房等生产工具,人力资本则指的是教育、技能等人的知识和能力。

一般来说,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具有相对优势。

例如,德国以其先进的工业设备和高度教育的劳动力而在制造业和技术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土地是第三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尤其在农业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不同国家的土地禀赋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农产品价格和供给。

例如,俄罗斯因其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在粮食生产上具有竞争力。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生产要素禀赋,这种差异性导致了贸易的发生。

国际贸易的核心就是通过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和特化生产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理论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解释了贸易相对优势的产生。

贸易相对优势指的是一个国家在相对比较成本下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

这种相对优势是由于国家具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禀赋。

其次,要素禀赋理论指导了国家的贸易政策。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推动其相对优势的产业发展。

例如,资本丰富的国家可以通过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来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ppt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ppt

机器 0.25 0.75 40日元 200日元 160日元
美国 纺织品 0.75 0.25 1美元 1美元 机器 0.25 0.75 1美元 1美元
1美元 1美元
日本的纺织品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劳动, 而美国的机器较多地使用了便宜的生产要素,即资本
日本纺织品 的相对价格 是1/2,美 国纺织品 的相对价格 是1
在只有两种商品(X和Y)、两种要素(劳动和资 本)的情况下,如果Y商品生产中使用的资本 和劳动的比例大于X商品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 的比例,则称Y商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称 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要素丰缺的判断方法
以各国所拥有的两种要素(K、L)比例的 比较来解释要素的丰缺程度
K K L 1 L 2
国家1的资本相对丰裕,国家2的劳动相对丰裕。
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充裕 度决定的,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密集其 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 缺要素的产品。
推导:
• 商品的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利益驱动力。
•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商品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生产 同种产品时的成本差别造成的。
• 俄林(Bertil GOhlin,1899-1979)
• 赫克歇尔的学生, 1933年出版《区间贸 易与国际贸易论》完 善了赫克歇尔的要素 禀赋理论。
• 代表作:《区间贸易 与国际贸易论》
二、模型基本假设及内容(2*2*2)
1、基本假设 • 两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
(劳动和资本); • 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 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在一国内能
• 各国生产产品时的成本不同,是由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造 成的。

要素禀赋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要素禀赋学说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它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群经济学家提出的,主要包括威廉·斯坦利·杰文斯、弗兰西斯·阿蒙德·瓦尔克、欧文·费雪等人。

要素禀赋学说认为,生产要素的禀赋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自然资源。

要素禀赋学说认为,不同国家在这些生产要素的禀赋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

例如,某个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那么它在自然资源开发方面将具有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则可能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本,那么它在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方面将具有优势。

要素禀赋学说认为,生产要素的禀赋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在某些生产领域比其他国家更具有竞争优势。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那么它在石油生产方面将比其他国家更具有竞争优势。

这种比较优势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因为各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来充分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要素禀赋学说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生产要素的禀赋是可以改变的。

例如,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投资于教育和技术创新来提高人力资本的禀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同样地,一个国家可以通过改善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来提高自然资源的禀赋,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要素禀赋学说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和趋势,也可以用来研究各国经济发展的路径和趋势。

例如,要素禀赋学说可以解释为什么发达国家通常在高技术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则在低技术产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此外,要素禀赋学说还可以用来指导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

然而,要素禀赋学说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理论。

它忽略了其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政治、文化和制度等因素。

此外,要素禀赋学说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停滞或倒退的情况。

生产要素禀赋论的观点

生产要素禀赋论的观点

生产要素禀赋论的观点
生产要素禀赋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其主要观点如下:
1.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这些要素的相对充裕程度决定了该国或地区在生产特定商品方面的比较优势。

2. 各个国家和地区应该分工生产并出口那些使用其充裕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那些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通过这种分工和贸易,各国可以充分利用其生产要素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3. 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同,导致了商品的相对成本差异。

这种成本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各国通过贸易可以获得比较利益。

4. 生产要素禀赋的变化会影响国际贸易格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的生产要素禀赋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比较优势的改变。

这种变化可能会促使各国调整其产业结构和贸易政策,以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

生产要素禀赋论强调了各国生产要素的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认为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各国经济的发展。

这一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理解国际贸易模式和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2-2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小结:


在新的生产贸易下,各国的社会福利水平 提高。贸易所得来自于产品的消费和生产 两个方面的有效配置。通过贸易,一国可 以消费超出其生产能力的产品。 比较优势的来源为由于两国技术水平的差 异引起的相对成本的差异
小结:

要素禀赋: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是不 同的。有的国家资本雄厚,被称为“资本 充裕”国家;有的国家人口众多,“劳动 充裕”。“充裕”是一个相对概念,用资 本/劳动的比率(人均资本)来衡量。如果 美国的人均资本高于中国,美国就是资本 充裕的国家,中国则是劳动充裕的国家。 但如果中国与柬埔寨或孟加拉等过相比, 中国也许又该算成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小结:


任何国家之间都存在贸易的基础 交换得益:发生贸易后各国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 产品,进口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造成具有比较 优势产品(出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没 有比较优势的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 配置得益:相对价格的变化促进各国实行专业分 工,专门从事本国具有比较优势之产品的生产, 不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四、里昂惕夫之谜
项目
出口商品
进口商品
进口与出口 1.21
0.93 1.30
资本 2,550,780 3,091,339 (美元1947)
170.004 18,184 资本/劳动 (千美元) 13,99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劳动(人/年) 182.313
里昂惕夫悖论的解释 劳动熟练说

人力资本说
小结:
贸易基础: 贸易为什么会发生?在何种情况下发生? 贸易模式: 谁把什么卖给谁?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
二、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可 利用的经济资源总供给量,这些资源包括自然 资源和社会资源,如土地,矿产,资本,劳动, 技术,信息,管理。 几个假设: 各种商品在要素需求量上是不同的,商品可以 按要素的密集度来排列,并且这种要素密集度 不可逆转 各国在要素禀赋上是不同的,国家可以按要素 的丰裕度来排列 2×2×2模型,要素在国际间不可自由流动等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人们有时又把该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要素禀赋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配置不一样.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为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接受,较长时期以来一直是国际贸易理论的主流学说.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要素禀赋理论的两点不足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它的一些假定与国际贸易的现实不符;二是它基本上采用的是静态分析方法.要克服这两点不足,就需要在研究上有所突破.赫-俄原理要点如下:1、每个区域或国家用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用相对稀少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

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体系中应生产和输出丰富的商品,输入稀少的商品。

2、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区域贸易或国际贸易的价格差别,是成本的国际绝对差;比较成本差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条件,两国国内各种商品的成本比例不同;不同国家不同的成本比例,源于各国国内生产要素的不同价格比例,而不同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生产要素价格的不同之比,是因为两国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存在着不同之比。

各国生产要素供给的不同,是因为各国所赋有的各种要素的数量、种类和质量的不同,国际贸易就是建立在各国各种生产要素不同和价格不同的基础之上的。

即使生产要素的供给比例是相同的,由于各国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也会出现生产要素不同的价格比例,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条件。

3、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

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的利益是各国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

要素禀赋论名词解释

要素禀赋论名词解释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性要素禀赋论是指对各国(地区)间生产要素相对存量与相对价格差异进行解释的一种理论。

H-O模型(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强调生产要素供给和需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认为一个国家(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产业配置是由其自然禀赋所决定的。

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产业配置是由其自然禀赋所决定的。

自然禀赋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技术等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中分布不均,因此导致了不同国家(地区)间生产要素相对存量和相对价格的差异。

要素禀赋论的核心是相对优势原则,即一个国家(地区)应该出口那些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进口那些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这样可以获得比较优势,实现贸易的利益最大化。

要素禀赋论在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各国(地区)间的贸易和产业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但是,要素禀赋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忽略了技术、信息、文化等因素对贸易和产业的影响,同时也无法解释一些非传统贸易现象,如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

忽略了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除了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外,国际贸易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需求、政策法规、文化差异、技术水平等。

要素禀赋论过于简化了这些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无法解释一些国际贸易现象:要素禀赋论无法解释一些常见的国际贸易现象,例如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等。

这些现象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不大,更多地与技术、市场结构、政策等因素相关。

忽略了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要素禀赋论将生产要素视为同质化的,但实际上不同国家(地区)的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贸易结构和产业配置。

理论假设的局限性:要素禀赋论建立在一些理论假设基础上,例如完全竞争市场、不存在规模效应等。

这些假设在现实中并不总是成立的,因此要素禀赋论在解释实际经济现象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经济学]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经济学]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生产要素禀赋 理论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田东霞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假设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关概念 生产要素:通常是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 若再加上企业家才能,即为生产四要素,也有人把技 术知识、经济信息作为生产要素。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 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 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 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 的国家。
国家1的资本相对丰裕,国家2的劳动相对丰裕。
kx=Kx/Lx ky=Ky/Ly
kx>ky
X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
图 3-2
要素稀缺(factor scarce)。这是与要素 丰裕相反的概念,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某 种生产要素的供给量相对于另一国或另一 地区较少。 要素比例(factor proportion)。这一概 念指的是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 之间的比例。 要素价格(factor price)即生产要素的使 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 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等。
图3-1中,EA、EB分 别表示A、B两国的 要素总量组合ρA>ρB , 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 国家,B国则为劳动 丰富的国家。
图 3-1
表3-1: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国家或地区 瑞 士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73,459
德 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 本 法 国 美 国 意大利
第二节
H-O理论的分析思路与内容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第三节 生产要素禀赋论

第三节  生产要素禀赋论

2、1956年里昂惕夫又一次对美国1951年的进出口产品做了 分析。 每百万美元商品要素投入量 项目 资本(1951年价格)
出口商品
2256800
进口商品
2303400
出口/进口
劳动(年劳动人68 13726
0.945
结果: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 型产品。
返回
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 当代瑞典著名的经济学家,当代国际 贸易学说的开拓者,1977年获得诺贝 尔经济学奖。曾任哥本哈根大学经济 学教授、斯德哥尔摩大学经济学教授 等。他的主要著作有:《贸易学说》 (1924)、《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 (1925)、《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与 现象》(1931)、《地区间贸易和国 际贸易》(1933)、《国际经济再建》 (1936)、《就业的均衡问题》 (1949)、《经济活动的国际分布》 (1977)等。
2、局限性 ①假定过于严格。 ②很难解释生产要素禀赋相近国家间的贸 易。如:同类型国家、发达与发达、发展 中与发展中 ③只解释了产业间贸易而没有解释产业内 贸易 ④引进了价格或货币因素,增加了问题的 复杂性。
二、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
(一)斯托尔伯—萨谬尔森定理(S—S) 1、基本内容: 某一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将导致该 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上升, 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收入下降。
2.主要观点 (1)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 品密集使用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 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即斯托 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 (2)国际贸易使两国同种商品相对价格的差 异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 两国丰富要素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价格不断 下降,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

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

由于各种产品生产所要求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不同,一国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较低,而生产密集使用别国比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时,成本就比较高,从而形成各国生产和交换产品的价格优势。

进而形成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此时本国专门生产自己有成本优势的产品,而换得外国有成本优势的产品。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这种理论观点也被称为狭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

广义的生产要素禀赋论指出,当国际贸易使参加贸易的国家在商品的市场价格、生产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的情况下,以及在生产要素价格均等的前提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等(或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密集度相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决定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各国的生产结构表现为,每个国家专门生产密集使用本国比较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

生产要素禀赋论假定,生产要素在各部门转移时,增加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保持不变。

要素禀赋论是瑞典的两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提出的,奥林在他的老师赫克歇尔提出观点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要素禀赋理论。

这一理论突破了单纯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的局限,而是从比较接近现实的要素禀赋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

技术差异论和要素禀赋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以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或成本差别作为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动力的。

因此尽管两种理论在产生的时间上相距约150年的时间,但是其理论渊源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

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

简述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要素禀赋理论是一种经济理论,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收入分配的来源、原因和结果。

它认为,收入分配不是社会随意分配,而是由投资、产出、雇佣和生产率决定的,也就是说,社会收入分配的构成要素一定要符合经济学家推导出的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是,收入分配是投资、产出、雇佣和生产率的结果。

投资是收入分配的基础,它决定了各种要素能够参与分配的数量,产出决定了这些要素将如何被分配。

雇佣和生产率则决定了具体被分配的要素权益多寡。

因此,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是:收入分配的组成要素是投资、产出、雇佣和生产率的结果。

要素禀赋理论所确立的经济知识极为重要,它为影响社会收入分配的因素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

一般来说,投资的大小、产出的总量、每个要素的雇佣数量以及每小时的生产率,都是直接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如果要改变社会收入分配,就必须先调整这些要素中的任何一个,从而改变收入分配的结果。

但要素禀赋理论不是完美的,它存在一些缺陷。

虽然它提供了改变收入分配的基础,但是它无法解释为什么投资、产出、雇佣和生产率会发生变化。

此外,它也无法描述政府政策对社会收入分配的影响。

因此,要素禀赋理论尚不能完全解释社会收入分配的变化,仍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结论是:收入分配的组成要素是投资、产出、雇佣和生产率的结果,而这些要素的变化将对收入分配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影响社会收入分配。

如果要改变社会收入分配,就必须调整投资、产出、雇佣和生产率这些问题。

此外,要素禀赋理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它无法解释为什么投资、产出、雇佣和生产率会发生变化,也无法描述政府政策对社会收入分配的影响。

因此,还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以进一步改善要素禀赋理论,使它能够更彻底地解释社会收入分配的各种变化。

总之,要素禀赋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理论,它对于更加深入了解收入分配的来源、原因和结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基本假设条件: 1.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2.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是固定的,且生产要素是同质的。在 各个区域或国家内部,生产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但在 区域和国家之间,它们是不能流动的。 3.货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也即是两国之间没有运 输成本、关税、非关税壁垒等贸易障碍,且两国的相互进 出额相等。 4.两国的生产技术相同,即劳动生产率没有差距。 5.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在自由贸易下,仍继续生产 两种产品。 6.在两种产品生产上规模经济不变,即生产要素是完全可以 分割的,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生产成本的增减而变化。 7.对两种产品的需求偏好相同。 8.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
4.要素供给不同决定要素价格的比例不同。在要素需求一定
的情况下,由于各国的要素禀赋不同,导致要素价格不同, 在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下,丰富的生产要素价格便宜, 稀缺的生产要素价格昂贵。 由此俄林得出结论,一个国家在生产 和出口本国丰富要素 的产品,进口由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这样,国家才 能在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这就是生产 要素供给比例学说。 (二)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生产要素供给比例理论解决了两个原来不相关的国家发 生贸易关系的原因,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进一步说明在贸 易发生后,两国的自愿禀赋会发生什么变化。 俄林认为,商品的而移动 和生产要素的移动可以相同代 替,或者说一中移动可以引起另一种移动。所以,各种要 素的价格会因为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移动而不断变化,最终 都趋向相等。
• 主要内容
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是指生产要素禀赋学说,用不同国家生产要 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进出口贸易类型。 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除了生产要素比例学说之外,还有要素价格均 等化学说。 (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学说 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直接导致 了国际贸易的产生。商品价格 的国际绝对差异就是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用同一货币表示的价格差异。 如果两国间的价格差比运输商品的费用还大,那么,商品就会从商品 价格的国家流向价格高的国家,贸易双方都能从交换中获利,得到比 自己生产更多的商品。 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尝试的必要条件。俄林指出,商 品交换存在国际价格差异额只是发生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产生国际 贸易还必须要求交换的两种商品其国内价格交换比例是不同的,就是 说商品在两国间具有不同的比例利益优势。 3.国内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商品价格比例不同。要素价格比例是指 生产要素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价格比例。俄林假设各国生产的物质 条件或生产函数是相同的,因为商品价格等于生产要素乘以生产函数, 故他得出结论:商品价格比是由要素价格决定的。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论

(三)H-O模型的基本命题分析
H-O模型由三个(或四个)基本论点:
第一,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 从事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 比较有利的地位;相反,如果以自己相对稀缺 的生产要素从事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 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国际贸易体系 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裕的要 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 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 论
End 16
H—O模型的 基本内容(二)
(3)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不同,是 由要素价格差异决定的;
(4)要素价格绝对差是由要素存量比率不 同造成的;要素存量比率差异是由要素供求决 定的;
(5)要素的供给则是由要素禀赋决定的。 因此,要素禀赋不同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产生。
在图4-2中,A、B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 价格由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相切 决定。在封闭条件下,A国的均衡点为EA,B 国 的均衡点为EB。因为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所 以图中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 论
End 19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说明)
通过EA点的相对价格线PA为A国的均衡价 格,通过EB点的相对价格线PB为B国的均 衡价格,不难发现,PA<PB,这表示A国 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Y商 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资本丰裕的国家在 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劳动 丰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 优势。
《国际经济学第四章》要素禀赋理 论
End 6
要素密集度(三)
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可借助于等产量曲线来说明。
微观经济中等产量曲线:所谓等产量线是指,在生 产一定量(如1个单位)产品时,两种生产要素各种组 合点的连线。等产量线有两层意义: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论指狭义的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Heckscher-Ohiln theory),又称要素比例学说(factor proportions theory)。

该学说由赫克歇尔首先提出基本论点,由俄林系统创立。

它主要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

简言之,劳动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相反,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又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

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要素禀赋论基于一系列简单的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1、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这一假设目的是为了便于用平面图说明理论。

2、假定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即同种产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这一假设主要是为了便于考察要素禀赋,从而考察要素价格在两国相对商品价格决定中的作用。

3、假定X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假定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规模经济利益不变。

即增加某商品的资本和劳动使用量,将会使该产品产量以相同比例增加,意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利益。

5、假定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即尽管是自由贸易,两国仍然继续生产两种产品,亦即无一国是小国。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要素禀赋理论

2256880
2303400 168
12970
13711
1.06
1876000 131 14320
2132000 119 17916 1.25
“美国之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
密集型生产专业化的基础上,而不是 建立在资本密集型生产专业化基础上。 换言之,这个国家是利用对外贸易来 节约资本和安排剩余劳动力,而不是 相反。”这一结论与H-O定理恰恰相 反,故被称之为里昂惕夫悖论(The Leontief Paradox)。

贸易三角ΔQAOACA 和ΔQBOBCB
四、H-O定理的 一般均衡框架
商品相对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
最终产品需求
技术
要素供给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

1.商品的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利益驱动 力。 2.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下,商品价格的绝对 差异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差别造成的。 3.各国生产产品时的成本不同,是由生产要素 的价格不同造成的。 4.生产要素的价格差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供给 差异造成的。 5.两国生产要素供给的差异是由两国的要素禀 赋差异决定的。
进口竞争商
进口/出口
资本(美元)
劳动(年劳动人数) 资本/劳动(美元/ 人) 1951年 资本(美元) 劳动(年劳动人数) 174 资本/劳动(美元/ 人) 1958年 资本(美元) 劳动(年劳动人数) 资本/劳动(美元/ 人)
2550780
182 14015
3091339
170 18184 1.30
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与补充
一、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统计项”( Leontief Statistic): (KX/LX)/(Km/Lm)> 1: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KX/LX)/(Km/Lm)<1: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资料-要素禀赋理论

资料-要素禀赋理论

1.1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简称H—O模型),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

1919年赫克歇尔发表题为“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文中运用不同于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方法,第一次用生产要素密集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

但是,这在当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

1933年俄林出版《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才使该理论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就是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该理论模型对于古典模型,尤其是李嘉图单一要素模型做出了修正和完善,从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有关概念1.要素禀赋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活动必须具备的主要因素或在生产中必须投入的或使用的主要手段,通常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如果加上企业家才能则称之为四要素。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状况。

在新古典经济中,对生产有重要影响的生产资源为土地、劳动和资本。

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并不是指生产要素的绝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而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量在两个国家不同。

假设有两个国家A、B,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计量一个国家的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

一种方法是物理量定义法(Physical Definition),如果两国资本-劳动的禀赋比例分别为K A/L A和K B/L B,而且有K B/L B> K A/L A,就可以认为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k-abundant),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力丰裕型国家(l-abundant)即A国劳动力丰裕而资本稀缺,B国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

在E A点:A国拥有资本总量为K A、劳动总量为L A,相对量为K A/L A。

在E B点:B国拥有资本总量为K B、劳动总量为L B,相对量为K B/L B。

由于假设有K B/L B> K A/L A所以图示中OE B斜率大于OE A斜率OE B斜率与OE A斜率值分别为A、B两国的要素禀赋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生产要素禀赋 理论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田东霞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假设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关概念 生产要素:通常是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 生产要素:通常是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 若再加上企业家才能,即为生产四要素 即为生产四要素,也有人把技 若再加上企业家才能 即为生产四要素 也有人把技 术知识、经济信息作为生产要素。 术知识、经济信息作为生产要素。 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 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 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 )大于他国, 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 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 的国家;反过来, 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 的国家。 的国家。
(三)H-O定理的简单数字例证 定理的简单数字例证
假设生产布需要2个单位的资本和5个单位的劳动力, 在技术上美国和中国是相同的。(布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 中国:每单位资本的价格是6美元,每单位劳动力 的价格是1美元。 美国:每单位资本的价格是3美元,每单位劳动力的 价格是4美元。 每单位部的价格:中国:2×6+5×1=17美元 美国:2×3+5×4=26美元 结果:中国17美元<美国26美元,中国布的生产有价格优势
国家1的资本相对丰裕,国家2的劳动相对丰裕。
kx=Kx/Lx ky=Ky/Ly kx>ky
X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
图 3-2
要素稀缺( scarce) 要素稀缺(factor scarce)。这是与要素 丰裕相反的概念, 丰裕相反的概念,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某 种生产要素的供给量相对于另一国或另一 地区较少。 地区较少。 要素比例(factor proportion) 要素比例 factor proportion)。这一概 念指的是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 之间的比例。 之间的比例。 要素价格( price)即生产要素的使 要素价格(factor price)即生产要素的使 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 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 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等。 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等。
要素丰缺的判断方法
实物法 以各国所拥有的两种要素( 以各国所拥有的两种要素(K、L)的 实物数量的方式来解释要素的丰缺程 度
K K 〉 L 1 L 2
国家1的资本相对丰裕,国家2的劳动相对丰裕。
价格法 用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来决定两个 国家的要素丰缺程度
r r 〈 w 1 w 2
第二节
H-O理论的分析思路与内容 理论的分析思路与内容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图 3-3
图 3-4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如果A国劳动丰裕且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B 国资本丰裕且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A 国生产可能性曲线AA将相对偏向X轴,B国 生产可能性曲线BB将相对偏向Y轴。
图 3-5
三、H-O定理 定理
开放后,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 因此,A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国X的相对 价格将下降,最终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 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Pw。 国际均衡价格Pw由A、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 决定。
贸易三角∆QAOACA 和∆QBOBCB
图 3-7
H-O定理的结论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将生产 定理的结论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 和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 和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 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换言之,劳动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换言之,劳动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 优势的原因中, 优势的原因中,H-O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 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 度即要素禀赋( 度即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国际贸易中 ) 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正是这 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个原因,H-O定理又常被称为要素禀赋理论。 个原因, 定理又常被称为要素禀赋理论。 定理又常被称为要素禀赋理论
图3-1中,EA、EB分 别表示A、B两国的 要素总量组合ρA>ρB , 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 国家,B国则为劳动 丰富的国家。
图 3-1
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年人均资本存量( 年国际价格计算) 表3-1:部分国家 部分国家 年人均资本存量 年国际价格计算
国家或地区 瑞 士 德 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 本 法 国 美 国 意大利 台湾地区 英 国 韩 国 墨西哥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 人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73,459 50,116 42,745 37,854 36,480 35,600 34,705 31,640 25,722 21,453 17,995 12,900
资料来源:Summers and Heston(1995), Penn World Tables 5.6;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1994.
要素密集度( ):指生产某种产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 ): 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如果某 种要素投入比例大,则称为该要素密集度高。 种要素投入比例大,则称为该要素密集度高。按 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对产品进行分类, 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对产品进行分类,可分为 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 产品等。 产品等。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是指一国拥有经 要素丰裕度 是指一国拥有经 济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有两种衡量方法:一是实 济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有两种衡量方法 一是实 物单位衡量法,即以各国可利用的资本数量总和与 物单位衡量法 即以各国可利用的资本数量总和与 劳动数量总和之比的大小来衡量。 劳动数量总和之比的大小来衡量。二是相对要素 价格衡量法,即以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高低作为衡 价格衡量法 即以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高低作为衡 量一国资源禀赋的标准。 量一国资源禀赋的标准。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pA<pB,即A国在 商品上 国在X商品上 国在 具有比较优势, 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 国则在 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 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 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H-O定理的思想逻辑 定理的思想逻辑
国际贸易 生产成本差异 同种要素在两国 供给状况不同 国际产品价格差异 要素价格差异 两国两种要素 禀赋不同
(二)H-O理论模型的分析思路: 理论模型的分析思路: 理论模型的分析思路 该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推理过程: 该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推理过程: 1. 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其价格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 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商品的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 的驱动力。 2. 这种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产 品差别造成的。 3. 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不同,是由于生产要素 的价格不同造成的。 4. 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差是由他们生产要素的相对丰 裕程度不同造成的。 5. 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同丰裕度不同和各种产品所需的 要素比例的不同,是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分别 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
二、赫克歇尔—俄林简介 赫克歇尔 俄林简介
赫克歇尔和俄林是师生关系。 赫克歇尔和俄林是师生关系。 赫克歇尔1919年发表了《 1919年发表了 赫克歇尔1919年发表了《国际贸易对收入分 配的影响》一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配的影响》一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其 核心思想是要素禀赋存在差异是比较优势的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俄林于1933年出版其代表作《 1933年出版其代表作 俄林于1933年出版其代表作《域(区)际贸 易和国际贸易》 易和国际贸易》,更进一步地解释了赫克歇 尔的理论,最终形成了要素禀赋理论。 尔的理论,最终形成了要素禀赋理论。
四、 H-O定理的思想基础和结论 定理的思想基础和结论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国与国之 间互利贸易的基础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由 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国要素禀赋中某些要 素丰裕,另一些要素稀缺;国际贸易中一国 出口的应当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 产出来的商品,进口的则应是那些较多使用 本国稀缺要素的商品。
生产要素禀赋论
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技术差异论从各国生 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角度, 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动力,然而国 际贸易不仅仅是技术差异造成的。20世纪20 年代,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提出了生 产要素禀赋理论,其学生伯蒂尔·俄林将该理 论加以完善,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另一个 重要方面——生产要素禀赋论(H—O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四)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商品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
商品的最终需求
技术
要素供给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的分配
图3-8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从封闭到开放 (五)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的从封闭到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