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各地区按城乡分的年末就业人员数(2007年)

合集下载

2007年齐齐哈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齐齐哈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齐齐哈尔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黑龙江省统计公报2008-07-20 10:28:52 阅读2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齐齐哈尔市统计局2008年3月25日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鹤城,按照“全党抓企业,全民搞招商,全力推改革,全面建小康”的发展思路,以建设“生态市园林城、绿色食品之都、装备工业基地、生态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1 综合国民经济在较高平台上运行。

初步核算,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5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

三次产业除一产受旱灾影响略有下降外,二、三产业均呈高速增长的态势。

第一产业增加值122.5亿元,下降0.1%;第二产业增加值186.2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增加值260.5亿元,增长14.8%。

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0.2%、53.6%和46.6%。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471元,增长14.3%。

市场物价总水平攀升。

今年以来,受国内涨价风影响,我市消费价格水平持续走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8,比上年上涨4.8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4.6,比上年上涨4.6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取得进展。

预计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67.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91.1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76.0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9万人。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5.9,提高36.1点。

实现利税总额52.14亿元,增长72.0%。

2农业农村经济总量略有下降,但随着国家“两免四补”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我市进一步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了81万亩。

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四个换位”战略推动我市向效益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使全市粮食生产在伏旱严重的形势下仍喜获丰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 0 0 7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 1 1.5%,四季度增长1 1.2%。

央、。

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囝1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力指导,深●_固圆内牛产总值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比卜年增K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 萨。

|丽'21087咱1}嘲囹新的成就。

擒一姗㈣㈣i |表1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o ∞∞∞吣∞ot ¨枷¨Ⅲ¨㈣蚧=:一、综合 00Z0∞单位:%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 指 杯仝 圊城 市 农 村2466l 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分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 2.3%。

商品零售价 届民诮绮价格夤品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l 0亿元, 格上涨3.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其中:锒食I 盘I 禽震碡增长3。

7%;第二产业增加值1 2I 38】亿 3.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 油船杆蛋元.增长1 3.4%;第三产业增加值 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鲜果 0 0 96328亿元,增长1 1.4%。

第一产业增 价格上涨2.8%。

原材料、燃料.动力 缃洒段I|J 品在精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 购进价格上涨4.4%。

农产品生产价格 家庭吐*用曲Z 扳务 医疗但健膻个人川脚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上j ;l }18,5%。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 空J 西和庙e 烈取孰白支化川品四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韭 格上涨7.6%.莫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 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 上年末增加3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 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 1.1%. 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农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长15.2%。

图1 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9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8%;渝东北翼完成686.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16.7%;渝东南翼完成225.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5.5%。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

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49.8%、油脂上涨32.3%、禽类上涨34.3%、蛋类上涨20.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

图2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单位:%表1 2007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20.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53.67万人,比上年减少3.0%;第二产业就业325.99万人,增长5.8%;第三产业就业541.20万人,增长3.9%。

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51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1.70万人,16.7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状况分析

江苏省单位就业人员状况分析
27 8 8万 人 , 2 0 0 . 3 比 0 4年 增 加 8 92 人 . 幅 达 4 . % 1- 3万 增 36 3
州 、 通 等地 . 南 四地 所接 纳 就业 人 员 所 占比重 之和 超过 了

半 中 . 其 苏州 所 占比重 最高 ,0 8年南 京 的就业人员 所 20
分 别 达 到 3 . % 、6 3 、3 2 2 . %、1 2 、8 7 ; 1 0 2 . % 1A %,2 2 2 . % 2 。 % 其 7 8 4 5 1
0 8年底 的 1 03 65 6 中高级职称人员 比例 明显 . :. :. . 0 6 2 1 历结 构呈 优 化趋 势 单 位就 业 人 员 的学历 结 构 提高为 2 0 .学 有 了显著改善 . 大学 专科 及 以上 学历 占整 个单 位 就业 人员
称 的单位 就业 人 员优 势 明显 。 州 、 苏 无锡 等 地也较 为 占优 ,
除宿 迁市 处于 弱势 外 . 他 地 区所 拥 有 的具有技 术职称 的 其
单位 就业 人员 比例相 差并 不 明显 。
( ) 业人 才 队伍 整体 素 质显 著提 高 。江苏 省全部 工 3企 业企 业 中 . 事科 技 活动 的人员 总量 逐年 增加 . 2 0 从 由 0 4年 底 的 2 77 0人增 加 到 2 0 2 7 0 8年 的 3 52 2人 : 9 5 每万名 单位 的2 2人 上升 为 2 0 0 8年 底 的 7 2人 , 上升趋 势 明显 。专业技 f) 4 专业 技术 人 才对 经济 发展 的 贡献 加大 专业 技术
& 由 0 4年底 来看 ,信息 传输 、计算 机服 务和 软件业 ,租赁 和商务 服务 就业 人员 中 R D科 学工 程 师数 亦逐 年 上升 . 2 0 “

4-5 按行业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4-5 按行业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613.9 612.7 623.1 627.3 634.4 631.1 662.8 667.5 846.2 861.4 854.4 849.5 843.9 819.0 815.5
181.2 183.9 185.8 193.2 202.1 209.2 242.7 265.1 304.4 289.3 276.1 269.7 265.9 269.8 265.2
37.0
10.4
13.6
21.1
3.5
5.2
30.0
5.5
8.3
19.9
2.9
4.7
20.7
5.7
18.8
32.9
10.4
16.3
11.2
3.5
10.7
2.3
5.6
17.5
6.1
1.4
8.8
23.4
5.8
99.0
50.4
29.9
41.8
37.9
30.1
60.5
48.3
19.2
11.3
3.7
87.6
51.3
18.3
10.6
8.3
2.2
69.5
35.6
19.9
7.9
6.9
3.5
60.7
25.8
7.3
6.4
5.1
0.9
60.1
28.0
22.9
18.2
17.8
3.3
121.4
70.6
26.4
17.6
13.6
2.7
121.5
66.1
17.7
17.0
11.8
2.5
70.6
41.7

中国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2012年年底数)

中国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2012年年底数)

湖 广 广 海
南 东 西 南
551.4 1238.2 341.6 85.1
5.4 8.2 10.8 11.8
15.3 3.2 4.7 1.0
129.0 519.0 67.8 8.4
14.3 19.9 9.2 2.0
重 四 贵 云 西
庆 川 州 南 藏
337.2 614.0 241.0 350.1 23.3
4-5
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单位: 万人 年 份 合 地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区 10969.7 11098.9 11404.0 11713.2 12024.4 12192.5 12573.0 13051.5 14413.3 484.5 466.1 446.3 435.2 426.3 410.1 373.7 375.7 359.5 488.3 500.7 509.2 529.7 535.0 540.4 553.7 562.0 611.6 2980.5 3050.8 3210.9 3351.6 3465.4 3434.3 3491.9 3637.2 4088.3 计 农、林、 牧、渔业 采 矿 业 制 造 业 电力、燃气 及水的生产 和供应业 297.6 300.6 299.9 302.5 303.4 306.5 307.7 310.5 334.7
北 天 河 山
京 津 北 西
685.9 268.2 555.4 409.7 262.4
2.4 0.6 5.7 3.2 26.2
6.7 10.4 28.4 85.7 20.5
107.8 112.7 130.6 70.2 40.0
9.0 4.2 20.2 10.3 11.1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就业工作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基础建设,各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劳动就业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917万人,占32.4%。

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040万人。

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

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图1 2003-2007年全国就业和城镇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2 2003-2007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单位:%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04万人,有515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5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全国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

年末全国已有86.9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占零就业家庭总数的99.9%。

图3 2003-2007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4 2003-2007年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单位:万人图5 2003-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单位:万人,%年末全国共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37897所,比上年末增加447所,其中公共职业介绍机构24806所。

全年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成功19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4%。

年末全国共有技工学校2995所,在校学生3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万人。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统计年鉴中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数据。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根据最新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就业人员数量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

然而,各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则持续上升。

这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农业和工业。

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三、中国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中国就业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将继续超过农业和工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同时,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服务业的业态也将更加多元化,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市场将逐步崛起。

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将逐步加快,从而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结论中国的就业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实现更加均衡的经济发展。

我们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中国政府按照三次产业划分,对各地区的就业人员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现状和特点。

2007年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统计局2007年,我省劳动保障事业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主题,突出改善民生,实施惠民行动,完善制度,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强化社会保险征缴扩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险参保人员待遇水平,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取得显著成绩。

一、劳动就业年末全省城乡劳动力资源达到61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万人。

年末城乡就业人员473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1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298.4万人,增加35.7万人;乡村就业3432.7万人,减少19.6万人。

城乡就业构成比由上年的0.268:0.732变为0.274:0.726。

按就业产业划分,第一产业2266.2万人,减少40.7万人;第二产业974.6万人,增加28.6万人;第三产业1490.3万人,增加28.2万人。

三次产业就业比例由上年的48.9%、20.1%、31.0%变为47.9%、20.6%、31.5%。

城镇就业人员中,企业577.4万人,增加49.2万人。

其中国有企业119.2万人,增加5.8万人;城镇集体企业33.8万人,减少1万人;私营企业250.0万人,增加32.0 万人;外资、港澳台投资及其他内资企业174.4万人,增加12.3万人。

事业单位151.0万人,增加1.0万人;机关61.0万人,增加0.8万人;城镇个体就业人员324.4万人,增加28.0万人;灵活就业184.6万人,减少43.1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9万人,比上年增加2.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3.0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

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7万人,增加0.5万人。

全年共帮助0.7万户“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再就业,零就业家庭户数基本实现动态消除。

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资料分析(118)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资料分析(118)

2021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资料分析(118)1.>2007>年农产品价格增长最快的是()月。

A.10B.9C.8D.72.1.苏南地区的农村常住劳动力资源总量比苏北地区少()。

A.21.45%B.24.88%C.25.45%D.56.42%2.2.2007年该省农村常住劳动力人口男性比女性少()万人。

A.78.21B.79.05C.79.44D.79.572.3.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中农村常住劳动力文盲最多的区域占该省农村常住劳动力文盲的()。

A.45.32%B.53.64%C.62.45%D.70.12%2.4.苏南地区21~40岁农村常住劳动力人口比苏中地区多()万人。

A.127.32B.152.2C.180.022.5.根据表格,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农村常住劳动力人口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最多的是苏南地区B.31~40岁农村常住劳动力人口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比重为最高C.根据该表可以准确得知10年后该省农村常住劳动力年龄构成情况D.苏南地区的农村常住劳动力人口其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多于苏北地区根据所给图表、文字资料回答问题。

某市2010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4.3亿元,比上年下降1.6%。

粮食播种面积22.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3万公顷;粮食产量115.7万吨,比上年下降7.3%。

全市农业观光园1303个,比上年增加9个;观光园总收入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7979户,比上年减少726户;民俗旅游总收入7.3亿元,增长20.7%。

种业收入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设施农业总面积18323公顷,比上年下降2.3%;实现收入40.7亿元,增长20.1%。

3.1.该市2009年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约()。

A.124亿元B.126亿元C.129亿元D.132亿元3.2.该市2010年粮食平均产量约为每公顷()。

A.4.6吨B.5.2吨C.5.8吨3.3.该市主要农副产品与上年相比,产量变化绝对值最小的是()。

【推荐下载】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之柱状图问题典型例题精讲(18)

【推荐下载】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之柱状图问题典型例题精讲(18)

[键入文字]
资料分析答题技巧之柱状图问题典型例题精讲(18)
200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90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144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40.8%;第二产业20629万人,占26.8%;第三产业24917万人,占32.4%。

年末城镇就业人员29350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040万人。

其中,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2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11万人;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78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24万人。

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在岗职工11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

1、2007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第二产业约多多少万人?()
A、1600
B、4100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