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一部让我哭着看完的荒诞喜剧
驴得水读后感
驴得水读后感《驴得水》读后感前段时间看了《驴得水》这部电影,心里就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堵得慌,却又理不出个头绪来。
这几天,那一幕幕场景总是在我脑海里不断地闪现,让我忍不住想要说道说道。
故事发生在一所偏远学校里,几个怀揣着教育梦想的老师,为了多领一点补贴,把一头驴虚报成了老师“吕得水”。
本来这只是个小把戏,可没想到上头的特派员要来视察。
为了圆这个谎,他们找来了铜匠冒充“吕得水”老师。
从这一刻起,事情就像脱缰的野马,完全失控了。
先来说说张一曼这个角色吧。
她在电影里是那么的独特,一头卷卷的短发,穿着旗袍,风情万种却又不失天真。
她活得自在,不被传统的观念束缚,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记得有个场景,她坐在炕上,一边剥着蒜,一边哼着歌,蒜皮像雪花一样飘落。
那画面美得让人心醉,可又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凄凉。
她以为自己可以在这个小天地里随心所欲,却不曾想,世俗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最终把她逼到了绝境。
还有那个铜匠,一开始他是那么的淳朴,啥也不懂。
可当他被“教育”了之后,心中的恶被一点点地激发出来。
他穿着貂皮,耀武扬威的样子,让人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他的转变,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可怕。
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坚守本心,可在外界的诱惑和压力下,不知不觉就迷失了方向。
再说说校长吧,他一心想要搞好学校,出发点是好的,可却一次次地妥协,一次次地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
他就像我们生活中那些好心办坏事的人,让人又同情又无奈。
还有周铁男,那个一开始硬气十足的小伙子,在经历了生死之后,变得唯唯诺诺,让人看了心里真不是滋味。
电影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触颇深。
比如那场铜匠和张一曼的“决裂”戏,铜匠逼着大家辱骂张一曼,那一句句恶毒的话,就像一把把刀子,刺在张一曼的心上,也刺在我的心上。
还有特派员那副贪婪、虚伪的嘴脸,让人看了就想上去给他两巴掌。
整个故事就像是一场闹剧,可在这闹剧的背后,却是深深的悲哀。
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无奈,看到了梦想在现实面前的脆弱。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驴得水》是一部别具一格的黑色喜剧,它以荒诞不经的故事和深刻的人性洞察,给观众带来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观影体验。
与开心麻花的第一部大电影《夏洛特烦恼》不同,《驴得水》对自身的定位更加明确,那就是黑色喜剧。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所架空的三民小学,这里的校长父女外加三个教员,在偏远地区经营着惨淡的教育事业。
唯一的牲口是头驴,却被谎报成“吕得水”老师,以换取教育部的经费来维持学校的生计。
然而,尽管生活艰苦,他们却依然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着乐趣。
在那个看似干枯的世界里,他们扯布做衣服,架灯泡放留声机,跳舞欢笑,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然而,人性的弱点和贪婪却在这个小世界中逐渐显现。
所有问题的源头,便是那个谁也未曾料想竟会一发不可收拾的群体谎言。
从人性当中裂出的黑色质地,在这个贪念中逐渐显现。
身为教书育人的教职人员,不端品行的行为更加触目惊心。
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小世界里,所有人都得以逃离一种所谓大众道德的裁判。
他们在这个看似无人监管的地方,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欲望和本性。
随着吕姓英语老师虚构身份的曝光,一个又一个谎言不断叠加,相关人员被裹挟其中,无法脱身。
事情的拐点出现在张一曼的身上,她在校长和周铁男的默许下“睡服”了铜匠,这让裴魁山恼羞成怒,也让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在特派员的任意妄为、校长的妥协、周铁男的怂以及铜匠的过度报复下,最终导致了张一曼失去心智的开枪行为。
这一枪不仅击中了一条年轻的生命,也穿透了这一团和气之下的人性之丑,将贪婪、狂妄、暴戾、虚伪、无节操、无底线等人性的黑暗面暴露无遗。
在这黑色的氛围中,观众会猛然惊醒,原来所谓的“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并非一句空话。
该哭的不仅是张一曼的悲剧,还有所有角色的惨淡收场,更是原来信以为真的良知与人性,竟如此脆弱,让人无可适从。
作为一部黑色喜剧,《驴得水》有着自己独特的道义。
它在前半段苦心经营了半段笑点频仍的喜剧,让观众在欢笑中暂时忘却了生活的烦恼。
然而,随着时间线的跳跃,情势急转直下,将观众带入了一个黑暗的世界。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这电影,名字挺怪,看完之后感觉更怪。
说起来像一出闹剧,笑着笑着又觉得心里发堵。
这《驴得水》,讲的是民国时期,几个知识分子在偏远山区办学校的故事。
导演周申、刘露,主演任素汐、大力、裴魁山等等,都演得特到位,感觉就像活生生从那个年代走出来似的。
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多领一份薪水,他们虚报了一头驴当老师,结果上面来人检查,事情就闹大了。
这驴,一开始只是个幌子,后来却成了导火索,把人性里那些藏着掖着的玩意儿都炸出来了。
先说说张一曼,她追求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
她像一朵野花,开得灿烂又热烈,却最终被现实的狂风骤雨摧残得凋零。
她那句“我来睡服你”,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又好笑又心酸。
接着是孙校长,他理想主义,一心想把学校办好,可是在现实面前,他的理想就像肥皂泡,一戳就破。
还有裴魁山,开始还挺正直的一个人,后来被铜臭味熏得变了味,简直判若两人。
这几个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这电影的主题,我觉得是讽刺,讽刺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讽刺那个荒诞的时代。
就像一口老井,看着平静无波,底下却暗流涌动。
影片的画面很朴素,没有华丽的特效,却恰好衬托出了故事的真实感。
音效也很棒,尤其是那首《我要你》,听得人心里直发毛。
这电影的节奏有点慢,有些情节感觉有点拖沓。
而且,有些角色的转变有点突兀,让人不太能接受。
但瑕不掩瑜,这依然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我印象最深的是结尾,张一曼疯了,孙校长妥协了,一切都变了。
就像做了一场梦,梦醒了,却发现现实比梦境更荒诞。
这电影就像一颗苦涩的糖,初尝是甜的,回味却是苦的。
它让你笑,也让你思考。
如果你喜欢黑色幽默,喜欢反思人性,那这部电影绝对不容错过。
它就像一剂良药,能让你看清自己,也看清这个世界。
这么说吧,这电影就像一坛陈年老酒,值得细细品味。
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它留给你的,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思考。
浅谈荒诞喜剧电影《驴得水》的人物形象
浅谈荒诞喜剧电影《驴得水》的人物形象《驴得水》是一部以荒诞喜剧为特色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犯罪与生存的故事。
该电影以其荒谬离奇的情节和讽刺幽默的表现手法在中国电影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既丰富多彩又不失深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来谈谈电影《驴得水》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角罗牛、小妞、小津以及其他配角人物。
让我们来谈谈电影中的主角罗牛。
罗牛是一位性格古怪、乖僻又诙谐的中年男子,他是一名私人侦探,但并不以此为荣。
罗牛的形象给人印象深刻,因为他的举止和言谈常常出人意料,充满了荒诞和不羁之气。
在电影中,罗牛被命运捉弄,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最终陷入了一连串荒谬的困境中。
他的心思颇为古怪,喜欢冒险而又不是个聪明人,在追逐复杂而又狡诈的真相的道路上时常会闯下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
罗牛的形象展现了荒诞喜剧的特点,既有丰富的幽默感又有着深刻的内在动力。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电影中的另一位角色——小妞。
小妞是一个性感美丽、机智狡诈的女性角色,在整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她的形象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趣味和悬念,她总是能够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在罗牛的面前,让他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
小妞是一个古灵精怪、玲珑有致的角色,她的形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诱人的感觉,为电影增添了许多精彩和风趣的色彩。
小妞在电影中的表现精彩动人,既有着女性的柔美和灵动,又有着毫不畏惧的豪放和果敢。
她的出现为电影增添了许多趣味,也为罗牛的探险之旅增添了不少戏剧性的曲折。
小妞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成为了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亮点。
除了罗牛和小妞,电影中还有一个备受观众喜爱的角色——小津。
小津是一个极具喜剧色彩的人物,他的形象给整部电影增添了不少趣味和幽默感。
小津是一个拥有疯狂创意和诙谐幽默感的角色,他的出现总是能够让观众捧腹大笑。
在电影中,小津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帮助罗牛和小妞摆脱了一个又一个的危机,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意外的惊喜。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导语:《驴得水》是周申、刘露编剧导演的喜剧电影,由任素汐、大力、刘帅良等主演,于XX年10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改编自周申、刘露的同名话剧作品,讲述了民国时期一所偏远学校中,教师们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冒领薪水而引发的故事。
《驴得水》观后感今天看了开心麻花出品的《驴得水》,本来以为是一部喜剧,结果发现是一部悲喜剧,甚至是荒诞剧,背后的意义深的让我看不到底,看完后觉得心情很沉重。
我第一次看到一部电影主角配角少到这样的程度,别的电影人再少也会有很多人的背景板,可这个发生在山区小学,还是1942年的三民小学中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真是让人觉得有笑有泪,却又让人觉得哭不出来。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三民小学,这所小学是在山沟沟里的一所贫困小学,这个学校包括校长一共只有四名教师,但在民国的教育部中却记载有第五名教师,第五名教师是谁呢?为了能更好的建设学校,也有学校几名教师的私心在内,他们让一头黑驴“得水”当了第五名教师,吃了空饷。
这头勤勤恳恳为他们拉水的黑驴就成了学校的第五位教师“吕得水”,教育部的官员下来检查,他们就说吕得水老师去给学生补课了,直到电影开头说的教育部的第三次检查,一定要找到吕得水老师,使他们不得不挖空心思找人代替,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悲喜交加的故事。
记得高中语文老师曾给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喜剧是把无用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而悲剧则是把有用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以前我不懂,今天看了《驴得水》后,我却仿佛理解了些许,这样沉重的东西,如果不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告诉人们,那又该用什么方法呢?总之,语言匮乏的我,无法表达出我此时的心情,但有一点,推荐大家去看一看这部电影,也许,你能把我想说的话告诉我。
《驴得水》观后感电影《驴得水》正在全国热映,影片以过硬的品质、超强的口碑,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很多观众为这部电影的品质“震惊”。
今日片方再曝一支特辑,导演周申、刘露现身讲述幕后故事。
从特辑看出,《驴得水》收获超强口碑并不是偶然,导演、主演与所有主创的坚持造就了这部年度佳片的轰动。
浅谈荒诞喜剧电影《驴得水》的人物形象
浅谈荒诞喜剧电影《驴得水》的人物形象
《驴得水》是一部典型的荒诞喜剧电影,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赢得了广泛的观众喜爱。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
首先,影片的主人公余则成是一个典型的逍遥自在、任性放纵的“奔放”型年轻人,他对生活不抱希望,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任何规划。
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让他的父母十分担忧。
然而,在接连发生的意外中,他逐渐成为敢于负责、善良体贴的男人,为乡亲们挑水送菜,为被困乘客们解决麻烦,最终顽强地攻克了生活的难关。
这样的人物塑造,展示了一个年轻人在经历困难后逐渐成长的过程,深受观众的喜爱。
其次,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特点,为影片的故事线做出了贡献。
比如,余的随从小威,他年轻无知,阴差阳错地陷入种种麻烦之中,但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能力不足而心有余力地努力解决,保持着积极的生活态度。
还有片中的其他人物,如石鸣,局长等等,都是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有许多卡司的现实人物也让人捧腹大笑。
他们的出现充实了影片情节,丰富了影片的主题。
此外,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是以荒诞闹剧表现的,又富于戏剧性和幽默感。
比如,余和小威所遭遇的种种奇葩又不失真实的情况,使得影片成为人话和社会现实的折射,引人深思。
影片的许多情节,话语,行为和笑话都极尽滑稽,充满了观影的乐趣。
但是,观众也看到了许多现实问题,如劳动力流失、土地流失以及乡村的医疗教育等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在影片中通过荒诞闹剧的手法展现出来使影片更具理性。
综观整部影片,《驴得水》在人物形象的设置方面做到了别具风格,他们性格各异,个性鲜明,并且每一个人物形象都为故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影片的成就也因此显著。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和深刻的社会讽刺,让人在笑声中不禁深思。
它不仅仅是一部喜剧,更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作品。
电影通过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折射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一个偏远乡村,一所破败的学校因为经费紧张而面临关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校长和老师们想出了一个荒谬的计划:虚构一个“驴得水”的教师,以此骗取教育部的补贴。
然而,随着教育部特派员的到来,这个谎言逐渐变得难以为继,最终引发了一连串的混乱和冲突。
电影的幽默元素贯穿始终,但这种幽默并非简单的笑料堆砌,而是通过对荒诞情境的夸张表现,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一种荒谬和无奈。
这种荒诞性不仅体现在故事的设定上,更体现在人物的行为和对话中。
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矛盾,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不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电影中的社会讽刺意味深长。
通过虚构的“驴得水”教师,电影讽刺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特派员的到来,更是将这种讽刺推向了高潮。
他对于“驴得水”教师的考察,变成了一场荒诞的闹剧,而这场闹剧的背后,却是对当时教育现状的深刻揭露。
电影对人性的剖析同样深刻。
在这场荒诞的游戏中,每个角色都面临着道德和利益的抉择。
校长为了学校的生存,不惜撒谎;老师们为了保住工作,也选择了沉默。
而当谎言被揭穿,他们又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良心和责任。
这种对人性的探讨,让电影具有了更深的思考价值。
电影的结尾,虽然以一种开放的方式结束,留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但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悲哀。
在这场荒诞的游戏中,没有真正的赢家,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让人在笑声之后,不禁感到一种沉重。
《驴得水》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功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荒诞而又真实的世界。
它让我们在笑声中看到了社会的矛盾,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
这部电影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艺术创作,更是一次对社会的深刻反思。
它告诉我们,面对现实,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良知。
驴得水 影评
驴得水影评
《驴得水》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周申执导的喜剧电影,讲述了一
对夫妇在旅行中发生的一系列荒诞有趣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带给
观众无尽的笑声,更深刻地触及了人性的柔软之处。
首先,电影中的角色塑造非常生动。
男主角驴哥是一个憨厚老
实的乡下人,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善意和真诚。
而女主角驴妹则
是一个性格活泼、机智幽默的女性,两人在一起产生了很多有趣的
化学反应。
他们之间的互动让人忍俊不禁,也让人感受到了真挚的
友情和爱情。
其次,电影中的情节设计非常巧妙。
从一开始的迷路到后来的
被骗,再到最后的意外收获,每一个情节都让观众捧腹大笑。
同时,这些情节也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多变,让人在笑声中思考人
生的意义。
最后,电影中的画面和音乐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
的美丽风景和悠扬的音乐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
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总的来说,电影《驴得水》是一部充满温情和幽默的佳作,它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让人深刻地思考了生活的意义。
这部电影不仅让人笑出了眼泪,更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和真诚。
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轻松愉快的观影体验的观众。
浅谈荒诞喜剧电影《驴得水》的人物形象
浅谈荒诞喜剧电影《驴得水》的人物形象【摘要】电影《驴得水》是一部典型的荒诞喜剧,以荒诞搞笑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吸引观众。
主人公马进是一个善良天真的村民,在追求自己幸福的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离奇事件。
他的好友程勇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性格,为马进提供了很多帮助。
马进的前女友小丽是一个富有热情和活力的女孩,与马进之间的感情纠葛充满笑料。
除了这些主要角色外,其他支持性角色的形象也很丰富多彩,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趣味。
人物形象在电影情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角色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荒诞喜剧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无厘头的笑料和离奇的情节,让观众在欢乐中感受到生活的无限可能性。
《驴得水》通过人物形象的精彩刻画和情节的匪夷所思,展现了荒诞喜剧电影的魅力与魅力。
【关键词】关键词:《驴得水》、荒诞喜剧、人物形象、主人公马进、好友程勇、前女友小丽、支持性角色、电影情节、独特魅力。
1. 引言1.1 介绍电影《驴得水》荒诞喜剧电影《驴得水》由中国导演周申执导,2016年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男子马进,在面临生活困境和婚姻破裂的情况下,决定跟着好友程勇去云南寻找传说中的驴得水,展开了一段荒诞的旅程。
这部电影以其离奇荒诞的情节和幽默搞笑的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口碑。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鲜活生动,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给影片增添了趣味和魅力。
主人公马进是一个平凡中带着些许怪癖的男子,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却又不失乐观和幽默;他的好友程勇则是一个乐天派,性格豁达,总能在困境中找到乐趣;而马进的前女友小丽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既温柔体贴又神经质多疑。
影片中还有诸多支持性角色,如马进的饥渴同事、神秘藏族女子等,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不少笑点和戏剧性。
《驴得水》以其荒诞喜剧的独特气质和精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幽默风格,带给观众无尽的欢乐。
人物形象在影片情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更让观众对角色的命运产生共鸣。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这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编剧的才华令人赞叹,人物性格和结局的塑造精妙绝伦。
这不仅是一部闹剧,更在荒诞中透露出真实。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点。
校长一心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却在不经意间引发了这场闹剧,最终还是以保住学校为结局。
裴魁山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贪婪自私的人,从他拒绝校长提出的老师自愿出资鼓励学生上学,到他向张一曼表白,认为在这穷乡僻壤张一曼必定会属于他,再到张一曼念出资金的去向,他用笔记录,以及后来在众人面前辱骂张一曼,还有为了三千块钱放弃投资建校舍、放弃大家的团聚,最后在混乱的婚礼现场抢夺一万块,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自私。
至于他的结局,或许是没有了念想,只能老老实实地教书了。
周铁男是一个正直的男子汉,但即使再讲义气,也敌不过现实的枪眼。
在枪口下,他眼睁睁地看着张一曼被强奸(未遂),却无动于衷;在枪口下,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佳佳与铜匠结婚(未果),这是多么悲剧,又是多么可笑,但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会做出的选择。
张一曼生性自由,单纯可爱,然而,正是这份自由害了她。
她追求自由,来到这穷乡僻壤(是校长收留了她),追求自由而拒绝了裴魁山的告白,却不知裴魁山因此当众侮辱她。
为了让铜匠能和自己的老婆回去,她违心编造谎言,却招惹铜匠的羞辱(铜匠、裴魁山都喜欢张一曼,被拒后都选择了报复,唉),最终精神失常并自杀。
铜匠是一个容易得意忘形的人,以为学点知识就真的能变成吕得水了,其实他的行为举止依然是个铜匠(有个细节,一开始铜匠拒绝拍照,说拍照会死人,后来却被张一曼说服,甚至还扮起了假死)。
佳佳也是一个骨子里充满正义感的人,但最终却败给了自己的父亲。
为了父亲,她做出了无奈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校长的软肋是担心孩子们无法获得知识;裴魁山的软肋是工资;周铁男的软肋是怕死;张一曼的软肋是她所追求的自由;佳佳的软肋则是她的父亲。
正如编剧周申所说:“不能为了一个美好的目的而去做错误的事,不能将美好的愿望作为突破自己底线的借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确并坚守自己的底线。
《驴得水》电影观后感
《驴得水》电影观后感电影的宣传语“讲个笑话,你可别哭”,为影片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对故事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然而,当我真正走进影院时,却发现这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喜剧。
故事发生在一个偏远的乡村学校,为了多领一份教师工资,校长将一头驴虚报成教师,并引发了一系列荒诞不经的故事。
随着剧情的推进,我逐渐感受到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他们在利益和道德之间的挣扎。
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
每个角色都鲜明而立体,充满了复杂性和矛盾性。
校长的虚伪、铜匠的转变、裴魁山的自私等,都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们的行为和言语,让我在欢笑之余,也感受到了人性的丑恶和无奈。
同时,电影也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比如佳佳的坚持、张一曼的纯真等,这些美好的品质在黑暗的现实中显得尤为珍贵。
电影的叙事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展开,通过回忆和插叙,逐渐揭示出故事的真相。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趣味性,也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电影中的音乐和音效也为其增色不少,它们巧妙地烘托了气氛,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然而,电影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人物的背景和动机不够清晰,导致一些人物的行为和决策让人难以理解。
电影的节奏有些过快,一些情节的发展显得过于仓促,影响了观众的情感投入。
此外,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和对话也有些过于荒诞和夸张,缺乏一定的可信度。
《驴得水》是一部有思想、有深度的电影。
它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社会的现实,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痛苦和无奈。
同时,电影也让我对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虽然电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的优点依然足以让我对其给予高度评价。
我相信,这部电影会让观众在欢笑和泪水中,对人性和社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驴得水》观后感
电影名:《驴得水》观后感《驴得水》啊,这电影看完,心里真跟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
说起来像一出闹剧,荒诞得让人想笑,可笑着笑着,又觉得喉咙里堵得慌。
这故事发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一群老师为了多领一份“驴得水”的工资,愣是把一头驴虚报成英语老师。
这招儿一开始还挺灵,可后来特派员要来视察,这谎言就像吹大的气球,眼瞅着就要爆了。
这几个老师,性格真是一个比一个鲜明。
校长,一心想把学校办好,算是个理想主义者,可为了理想,他也开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惜编造更大的谎言。
张一曼,追求自由,渴望爱情,她活得热烈奔放,却也最容易被现实的石头绊倒。
周铁男,开始挺有血性,敢跟特派员叫板,可后来怂得比谁都快,真是印证了那句话,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还有裴魁山,开始看着挺老实巴交的,结果被铜臭味一熏,立马就变了个人。
这电影的主题,我觉得是讽刺,讽刺人性的弱点,讽刺那个荒诞的时代。
为了点钱,为了点名,就能把良心扔到一边,这得多讽刺啊!就像电影里那句台词:“过去的如果都算数,那我们算什么?”过去犯的错,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把自己都埋了进去。
画面不算华丽,但很真实,黄土高原的苍凉感扑面而来。
音效也挺到位,尤其是那首《我要你》,听得人心里酸酸的。
剪辑也很流畅,故事讲得明明白白,没有故弄玄虚。
这电影也有点小毛病。
有些情节,感觉有点刻意,为了制造冲突而冲突。
还有结尾,处理得有点仓促,感觉好多事情还没交代清楚就结束了。
看完这电影,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其中的一个角色,我会怎么做?说实话,我也不知道。
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吧,它让你思考,让你反思,让你看到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我觉得《驴得水》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它不只是一部喜剧,更是一部悲剧,一部让人笑中带泪,看完之后回味无穷的电影。
如果你喜欢黑色幽默,喜欢思考人生,那就去看吧,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驴得水,这样一个荒诞至极的故事
驴得水,这样一个荒诞至极的故事《驴得水》中任素汐的表演堪称精湛。
她饰演天真率性风情万种的女教师张一曼——渴望爱情,用坚强来掩饰内心的脆弱,最关键的时刻为所有人抗下罪责。
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角色在任素汐的演绎下让人见而生怜。
另外,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任素汐在极尽羞辱之后会自己连抽自己好几个嘴巴,然后万念俱灰地坐在角落里翻绳儿的场景。
这几巴掌打在台上和台下所有人的脸上。
虽然她也说过:“我真的一点都不疼,这是有技术的。
”但是她勇敢真诚的表演,让人着实揪心。
《驴得水》背后的故事就这样,时间到了2011年末的某天早上,周申被一个朋友的来电吵醒:“老周,你跟我说的那个驴得水的故事,已经被拍了,网上能查到,你快看看吧。
”瞬间清醒的周申发现,那个由午马主演的微电影《驴得水》,内容跟他电影大纲《驴得水》的前1/4部分完全雷同。
“我决定较真一次。
”周申和刘露决定打官司来维权。
通过律师他也意识到,空喊维权是没有意义的,“我必须马上把真正的《驴得水》立起来,才能起诉那些剽窃者。
而相比较拍电影,排一个话剧显然要快得多。
”这时,周申想起了至乐汇孙恒海此前将《驴得水》排成戏剧的邀约。
“当天下午,我和海哥用15分钟签了个合同,演出时间定在次年6月,《驴得水》这个项目便算是立起来了。
”当然,排话剧和拍电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从电影到话剧,需要很多改动。
周申和刘露经过两周时间的讨论,新鲜出炉了一个全新话剧版的大纲。
“新的故事,其实比之前的故事要好得多。
它的主旨,从探讨教育和体制,升华为探讨知识分子命运、探讨人性、探讨我们每个人的底线;或者说,我们是在探讨:我们到底有没有底线?我们是何时、如何就不再有底线了?我们曾经有过底线么?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曾经有过任何共同坚守的底线么?虽然我们把故事背景放在了民国,但是它依然可以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
”。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驴得水》这部电影,初看时以为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喜剧片,没想到看到我却开始怀疑人生,心里也忍不住暗自思忖自己是否是个男人。
偶然看到“一曼有喜欢过魁山或者铜匠吗?”这个问题以及相关的回答,发现很多人对角色和电影的理解都过于表象,于是我决定写下这篇文章(内含剧透)。
需要说明的是,影片中充满了大量的性隐喻,这些隐喻不仅是为了表现角色的人格,更是对男人的一种嘲讽。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只是表象,而真正的本质可能隐藏在更深层次。
同样,在影片中,很多情节和台词的表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残酷的真实。
这些残酷的真实,最终导致了一曼的死亡对现实的绝望,尤其是对男人的绝望!一曼的放荡,是一种表象。
她用这种方式来掩饰自己内心对爱情的渴求,以及对男人的失望。
一曼是一个真实的女人,她渴望爱情,甚至可以说是忠贞不渝。
在影片中,一曼唱情歌的那段情节,她的微笑、表情、动作、眼神和声音,都表现出了一个女人对爱情和婚姻的向往。
这才是她的真实,她的本相一个渴望爱情的女人!然而,由于她所见的男人都是“牲口”,都是懦弱、暴虐、自私自利、道貌岸然、奴性十足且猖狂的人,所以她对爱情的渴望最终变成了绝望。
因此,她只能用放荡的行为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同时也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
片中的男角色,没有一个是值得一曼喜欢的。
魁山是个一到关键时刻就“软”的男人,一曼反复嘲讽他性无能,其实更是在隐喻他的人品怂。
他不仅性无能,而且人也无能,遇事就拉肚子,掉链子。
一曼从内心深处瞧不起这个男人,所以才会如此对待他。
铜匠也是一个软蛋,他是一个从心理和生理上都被老婆压在身下的男人,一个奴性十足的人。
他表面上淳朴,实际上却有着强烈的奴性和报复心。
他变本加厉地羞辱一曼,更是证明了他的本质。
面对特派员的武力,他变成了一条走狗,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一曼说他是牲口,可谓是一语成谶。
铁男在电影中,一开始表现出了暴戾和猖狂,但在面对危险时,他却变成了一个软蛋。
驴得水读后感
驴得水读后感《驴得水》读后感《驴得水》这部电影,初看时只觉荒诞不经,再看却品出了无尽的悲哀。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民国时期一所偏远学校中。
几位怀揣教育梦想的老师,为了多领一些薪水,将一头驴虚报成老师,取名“吕得水”。
这看似荒诞的开头,却为后面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像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人的缩影,带着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无奈。
校长孙恒海,一心想搞好农村教育,却在面对利益和压力时不断妥协,甚至失去了原则;裴魁山原本有着知识分子的清高,却在爱情受挫后变得自私狭隘、唯利是图;周铁男,一开始正义凛然、血气方刚,可在经历了生死的威胁后,变得胆小懦弱,成为了权力的附庸;张一曼,她追求自由,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却最终成为了众人攻击和伤害的对象。
在这些人物中,张一曼这个角色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她穿着旗袍,身姿曼妙,在蒜皮如雪的场景中翩翩起舞,那画面美得让人陶醉。
她看似放荡不羁,其实内心善良而单纯。
她只是想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
然而,周围的人却无法理解和接受她,对她进行了无情的指责和谩骂。
尤其是裴魁山对她的辱骂,那一句句恶毒的话语,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刺向她的内心。
看着她逐渐崩溃的样子,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还有那场铜匠的“复仇”,更是将人性的丑陋展现得淋漓尽致。
铜匠,原本是个朴实憨厚的人,在与张一曼的短暂相处中,被点燃了内心深处的欲望。
当他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便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他要求众人辱骂张一曼,看着张一曼被剪去那一头美丽的卷发,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痛心。
曾经的美好在瞬间破碎,人性的黑暗让人不寒而栗。
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比如,那破旧的教室,简陋的宿舍,还有那总是出问题的打水设备,都让我感受到了这所学校的艰苦条件。
而老师们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绞尽脑汁地编造谎言,那种紧张和慌乱的气氛,也渲染得十分到位。
再说说那场特派员的饭局,表面上是一团和气,实际上却是各怀鬼胎。
电影喜剧驴得水观后感
电影喜剧《驴得水》观后感电影喜剧《驴得水》观后感一:今天看了高兴麻花出品的《驴得水》,本来以为是一部喜剧,结果发觉是一部悲喜剧,乃至是怪诞剧,背后的意义深的让我看不到底,看完后感觉心情很繁重。
我第一次看到一部电影主角配角少到如此的程度,别的电影人再少也会有很多人的背景板,可那个发生在山区小学,仍是1942年的三民小学中发生的一系列的情形,真是让人感觉有笑有泪,却又让人感觉哭不出来。
故事发生在1942年的三民小学,这所小学是在山沟沟里的一所贫困小学,那个学校包括校长一共只有四名教师,但在民国的教育部中却记载有第五名教师,第五名教师是谁呢?为了能更好的建设学校,也有学校几名教师的私心在内,他们让一头黑驴“得水”当了第五名教师,吃了空饷。
这头勤勤恳恳为他们拉水的黑驴就成了学校的第五位教师“吕得水”,教育部的官员下来检查,他们就说吕得水教师去给学生补课了,直到电影开头说的教育部的第三次检查,必然要找到吕得水教师,使他们不能不绞尽脑汁找人代替,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悲喜交加的故事。
记得高中语文教师曾给咱们说过如此一句话:“喜剧是把无用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而悲剧那么是把有效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以前我不懂,今天看了《驴得水》后,我却恍如明白得了些许,如此繁重的东西,若是不能以如此一种方式告知人们,那又该用什么方式呢?总之,语言匮乏的我,无法表达出我现在的心情,但有一点,推荐大伙儿去看一看这部电影,或许,你能把我想说的话告知我。
电影喜剧《驴得水》观后感二:作为高兴麻花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靠着口碑又一次抢占了话题热榜。
这次除喜剧的卖点之外,又看到很多不一样的评论,“这片子能过审,真是不容易”、“看到最后哭了”。
本着有可能过不了审的片子可不能太差的原那么,梦仔麻利地买了票,先来个实地考察,毕竟也是好久没有看“不一样的东西”了。
影片是由剧本先排演成话剧,取得良好的反向以后,又改编成电影的,因此在看电影之前梦仔已经做好预备接纳话剧般的高嗓门儿和夸张成份。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电影《驴得水》以幽默荒诞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农村教育和两性关系的故事。
影片通过校长老孙、裴魁山、周铁男和铜匠四个人的经历,展现了中国老一辈直男癌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对女性的伤害。
铜匠是典型的无产阶级直男癌。
他一无所有,纯真脆弱,短暂拥有对女人和财产的占有欲后,便彻底颠覆了自己的纯真,甚至变本加厉。
周铁男是青春年少的直男癌,他追求的是对青春的留恋,血气方刚却屈服于强势者,骨子里仍是一个投机主义者。
裴魁山是中产阶级直男癌,他开始转向于占有,希望张一曼成为他的妻子,把女人变成自己的财产。
孙校长是老男人直男癌,他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但在牺牲女人时毫不犹豫,认为这是小节。
此外,影片中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直男癌。
比如想强奸张一曼的卫队长,是流氓直男癌;特派员是官僚主义直男癌,他只关心保住自己的位子;美国发奖金的美国人则是国际主义直男癌,认为有人需要救助,就大把撒钱,却无法改变当地的环境。
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直男癌的种种表现,也让我们思考了直男癌产生的根源和危害。
直男癌的根源在于男性对女性的权力和控制欲,他们认为女性是自己的财产,应该服从自己的意愿。
这种观念不仅伤害了女性,也破坏了两性关系的平等和和谐。
直男癌的危害是巨大的。
它不仅导致了女性的不平等和受压迫,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一个直男癌主导的社会中,女性的声音和需求往往被忽视,女性的发展和进步受到限制。
同时,直男癌也容易导致男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因此,我们应该反对直男癌,倡导男女平等的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平等、进步的社会。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电影中吸取教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念,努力成为一个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人。
《驴得水》观后感
《驴得水》观后感《驴得水》是由同名话剧改编的喜剧电影,以“讲个笑话,你可别哭”的口号和荒诞讽刺的情节赢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大获全胜,影片对于各个人物的刻画和社会现实的讽刺一针见血,不同于一般喜剧只是观影过程中的开怀大笑,《驴得水》更让观众能在大笑中感受到社会现实的黑暗,感受到每个人物的喜怒哀乐。
《驴得水》凭什么做到这样?我们可以分别在内容和拍摄手法上做一个分析。
从内容上看,《驴得水》讲述的是民国时期一所偏远的学校中,校长和几位老师虚报一头驴为老师冒领薪水以便解决学校各项支出,之后为了圆这个谎话而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中人物不多,主要人物有校长、特派员、铜匠、张一曼、铁男、裴魁山、校长女儿佳佳、美国慈善家罗斯先生、铜匠老婆等。
校长是一个一心为实现自己农村教育事业梦想而可以舍弃一切、不顾一切的人,为了掩饰吕得水老师的谎言和维持这个学校,设计铜匠变老师的闹剧、舍弃了张一曼、甚至舍弃了女儿佳佳,他是个固执倔强、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意见的梦想家;特派员是腐败的国民政府的一个缩影,克扣美国慈善家罗斯先生的善款,他恃强凌弱、仗势欺人而目不识丁;铜匠是个可怜又可恨的人,影片中甚至未曾出现他的姓名,仅仅以铜匠替代,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底层人物,愚昧而麻木。
他原本本着善良的心意帮校长假扮吕得水老师,又在张一曼的“睡服”下维持着这个谎言,在老婆的闹事和张一曼的绝情下对张一曼产生了极大的恨意,他决心报复开始了真正悲剧的开始;张一曼是个潇洒多情的女子,她与裴魁山有着恋人之实而又拒绝恋人之名,为了维持校长的谎言“睡服”了铜匠,为了学校又绝情的奚落了铜匠,最后却被校长剪了头发而神志不清,成了影片最大的悲剧;铁男是个热血青年而又攀附权贵,初期他是校长的坚定支持者,对其唯命是从,之后被特派员的枪吓成了一个胆小鬼,转而依附特派员。
他像一颗墙头草,看似满腔热血刚正不阿,实则擅长依附权贵,打压弱小;裴魁山是一个有思想但是懦弱而自私的人,被张一曼伤透心之后转而和铜匠一起报复,他在几个老师中学识最渊博,但也最自私,他是当时社会许多文人的代表;校长女儿佳佳,是一个善良而幼稚的人,她悉心照顾着那头驴,她对于社会有很多的幻想却没有认清现实,她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在一幕又一幕闹剧下伤透了心决定离开;美国慈善家罗斯先生,对于中国社会没有足够的认识,是个不够聪明的慈善家;铜匠老婆,一个泼辣的妇女。
浅谈荒诞喜剧电影《驴得水》的人物形象
浅谈荒诞喜剧电影《驴得水》的人物形象
电影《驴得水》是一部荒诞喜剧,讲述了一个城市小伙子和一个农村老板娘在旅途中
发生的一系列荒诞有趣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中,每个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
魅力。
首先,电影中的主人公——城市小伙子牛耳,是个自命不凡、自视甚高的年轻人。
他
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但往往过于自信而导致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发生。
此外,他还很自私,
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其他人的需求漠不关心。
尽管如此,他的爱好和梦想却
很有趣,这也让他变得有趣起来。
其次,老板娘——驴贰妮,是个和牛耳截然不同的人。
她是一个坚强、勤劳、善良的人,为了生计,她不停地奔波劳累。
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驴贰妮从不气馁,而是
乐观面对,这种精神也让她得到了电影中其他人的尊重和关注。
此外,在电影中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人物形象,例如驴、奔四的乌龟、追求驴贰妮的
警察等。
这些角色各有特点,有些幽默滑稽,有些为正义而奋斗,还有些表现出深情厚爱。
总之,在这部电影中,每个人物形象都具有独特的性格和特点,这也是电影成功吸引
观众的一个原因。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各种不同面,感受到了不同人物
带来的不同感受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驴得水》一部让我哭着看完的荒诞喜剧
故事的情节其实可以压缩成一句话“民国时期乡村老师和政府官员不惜一切代价骗取教育经费”。
这期间老师们开始为了实现“改变农村未受教育愚昧状态”的理想,到后来变相转变为“为了自己的利益”的现实,政府特派员从始至终的中饱私囊,这期间有了太多的牺牲、付出了太多的代价,比如一曼的出卖身体和后来对铁匠的刺伤,铁男的告密,大家对一曼和校长的批斗,佳佳的假扮驴得水妻子,甚至还有驴子的被宰杀。
就像佳佳说的,“你们口口声声说为了你们的理想,为了学生,为了更好的教学条件,可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还怎么去教学生?”“XXX压倒一切”,不计一切代价实现某种事业,这样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无论它是被冠以怎样的美名,比如理想、梦想、金钱、稳定、和谐、国家利益、连续生产、客户、股东等等。
当听到这样的字眼时,要警惕那些名词是否被滥用,代表谁的利益,然后实践中会付出怎样的代价,付出的代价是不是让最初的“XXX压倒一切”还有意义。
剧中当学校老师们希望大家都把自己的奖金捐出来给学校盖校舍、修操场的时候,魁山不同意,反驳铁男“不要用你们的道德绑架我的利益”。
其实大部分的冲突都和利益分配紧密相关,这时候要分辨是谁的何种道德绑架了谁的何种利益,这往往反映出价值观的冲突,尤其在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
剧中铁男(和其他老师们)认为学校的条件(教育理想)要比魁山的貂皮大衣(个人享受)更重要,可魁山并不这样认为。
在多元化的社会,不同人群的价值取向不同,是正常的现象。
家人之间能不能做到包容和妥协,能不能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家人,都是决定家庭能否和睦幸福的重要条件。
工作上,对于不同公司文化,可能最大化客户或股东或员工的利益,部门间能不能平衡好各自的利益诉求就是关键。
这部剧最精彩的戏剧冲突实际上是各个人物底线的一步步沦陷。
每个人都有底线,在底线之前,有理想有道德有人性,但当现实的环境步步紧逼,每个人的承受力不同,下面列出了主要人物的这一变化过程。
魁山,开始是一曼的爱慕者和追求者,甚至不顾及一曼交际花的过去,向她求婚。
但是后来为了挽留铁匠假扮驴得水老师应付特派员检查,在校长和铁男的默许下,一曼色诱铁匠。
当魁山得知此事,深受刺激,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后来沉迷于物质享受中,也成为主要的迫害者。
- > 底线:尊严(一曼的背叛)
一曼,开始是随性的,有时候刷点小性子,对性的态度随意,色诱铁匠也有些自娱在里面。
但当铁匠对她陷入深深的迷恋中,铁匠媳妇不满到学校闹事追查真相时,她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不能说明真相,因为在封建思想浓厚的农村,“搞破鞋”的名声足以让铁匠的后半生在相亲的口水中抬不起头。
但是校长、铁男为了保证学校的教育经费,强迫一曼说出真相。
后来铁匠报复,在特派员的面前,要挟学校老师们批斗一曼,她精神崩溃,发疯了。
- > 底线:友情(其他老师的想法)
铁匠,开始是朴实愚钝的农民,但天资很高,后来受到学校老师(校长)和书本的影响,思想有启蒙,渴望进步,迷恋一曼。
当受到一曼刻薄的侮辱后(一夜情对她来讲什么都不是),恼怒,转变成后来的压迫者和特派员的帮凶。
- > 底线:人格和尊严(一曼的伤害)铁男,正直、侠骨柔肠,开始是校长教育理想的坚定支持者,爱恋佳佳。
在特派员要求宰杀驴子(驴得水),佳佳痛哭夺门而出时,努力维护佳佳,遭遇特派员的枪击,差点丧命,后来所幸子弹打偏,无碍。
在死亡面前,他崩溃了,成为特派员的密探和代言人,掌控学校。
- > 底线:生命(特派员的子弹)
校长,充满教育理想,世故,是学校种种纠纷的调解者和润滑剂。
为自己的理想蒙蔽,可以不惜代价的执行特派员的懿旨,任由同事间的伤害发生(魁山、一曼、铁男、铁匠),甚至不惜央求自己的女儿佳佳假扮驴得水老师的妻子以蒙骗美国慈善家。
后来,在佳佳被迫要嫁给驴得水老师时,不能再妥协,试图说出真相,但被众人批斗游街。
- > 底线:亲情(救女儿)
佳佳,纯真的少女,照顾驴得水,帮学校打水。
看到众人为了骗取教育经费不惜背叛伤害,试图唤醒众人,不肯向现实妥协。
直到后来父亲的央求,才勉强答应假扮驴得水老师妻子,后来为了救被批斗游街的父亲,答应嫁给铁匠。
- > 底线:亲情(救父亲)最后想谈一谈在扭曲现实环境中的女性角色。
感性而敏感的女性,在残酷的现实环境中,在男人们为了理想、权力、金钱、荣誉、主义而战的世界中,往往会有极端的行为,或者像一曼之前在城市中随心所欲的玩弄男人感情与股掌之间,乱世时代的大都市交际花并不在少数,她们抛弃世俗的道德标准,随性的活。
或者像佳佳保持自己的善良、纯真本色,凭本能尊重人性,有所不为,不妥协,甚至最后一曼饮弹自尽,也是她的不妥协。
或者也有“入世者”,像《色戒》中的王佳芝和一些战争中的女间谍,她们游刃有余的出色完成自己的任务和使命,但往往初衷却是爱情(爱人的"主义")或亲情(亲人的安危)。
权力、金钱、荣誉、主义,不是女性乐享其中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