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这些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并能够正确运用这些概念。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多少概念,掌握多少的相关计算方法。

三、教具准备1.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2.实物:每组学生各五个棒棒糖。

3.工具:小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老师将五个棒棒糖分配给每个小组。

然后,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五个棒棒糖,来回答问题:“谁手中的棒棒糖最多?谁手中的棒棒糖最少?”引出学生对多些、少些的探究兴趣。

2. 探究在学生熟悉了多少、少少的概念后,老师再引出“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探究。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大量的数字,让学生发现规律。

)例如:老师在黑板上写出了一组数字:4、5、6、7、8。

学生可以明显地看出,从4增加1后得到5,增加1得到6,增加1得到7,这样下去,增加1的数量是逐渐增加的,所以可以说从4到8多得很多。

同样的,学生可以发现从8减少1得到7,减少1得到6,减少1得到5,这样下去,减少1的数量是逐渐减少的,所以可以说从8到4少得很多。

3. 归纳在学生掌握了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后,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书本中归纳总结相关知识点。

例如:老师将书本上的相关知识点要点汇总到黑板上,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练习书写字母和数字。

4. 实践在掌握了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关知识后,老师通过棒棒糖和其他实物来帮助学生巩固及应用所学知识。

让学生用棒棒糖来演示“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例如,让学生在手上多放几个棒棒糖,然后再拿到少的小组去比较,以此巩固多少的概念;再让学生根据数字形象地感受增加和减少,来巩固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进行基本的数量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概念。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准确判断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数器、卡片、图片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计数器、小物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游戏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介绍“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提问并解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巩固:通过游戏或竞赛,巩固学生对新学概念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点,使用图表和颜色增加视觉效果。

作业设计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以检验和巩固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此教案旨在为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提供一个全面而详尽的指导,确保教学内容丰富、用词严谨,同时段落之间衔接流畅。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传授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教学过程1. 导入热身活动:开始上课时,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计数游戏来热身。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小物品,如铅笔、橡皮擦等,让学生快速说出物品的数量,并使用“多一些”、“少一些”这样的词汇来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案(教学设计)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目标:1、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会用这些词说一句话。

课前准备:例题情景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呼唤经验。

1、展示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五星。

小猴说:“我做了34个。

”小猫说:“我做了38个。

”提问:听了对话,你能知道什么?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38>34,34<38;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小猴做的比小猫少。

引导:小猫比小猴做的多得多吗?学生可能用口语表达: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得出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些。

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小组交流汇报。

(小猴比小猫做得少些)2、教学“试一试”讲述:小熊和小兔来到了一片果园,他们看到了什么呢?出示小黑板:小熊说:“苹果有50个。

”小兔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提问: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少得多是什么意思?那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书上提供了三个答案,你认为哪一个答案合适就在它下面画“∨”。

先独立思考,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汇报交流。

(18比50少得多,48比50少一些,58比50多一些,所以选“18”个比较合适。

)3、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不但需要比较两面三刀个事物的多少,而且要反映出数量相差的程度时,就可以作“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这些词来描述。

二、综合运用,培养数感1、“想想做做”第1题。

看图,问:“多得多”是什么意思?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在班内交流。

说说选择的理由。

2、“想想做做”第2题。

小黑板出示:在校园里,男孩说:“一班有38人。

”女孩说:“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

”提问:二班可能有多少人?先独立完成,再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完整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完整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授课方案学校:唐滩小学设计人:冀成授课目的:1、结合详尽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可以用这些量间的关系,依照已知量来求出另一个量。

2、培养学生数感及估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过操作活动,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生活的亲近联系,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授课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达。

授课难点:懂得“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词语的差别。

授课过程:一、创立情境,激发兴趣情况一:春天来了(课件显现)师:温暖的春天又抵达了,草也绿了,花也开了,燕子也飞回来了。

森林王国的小动物们可快乐了,小猴、小猫、小熊,小兔也想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游戏,还要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呢?小朋友们高不快乐呢?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智慧星,特地发给那些纪律最好,回答以下问题最积极的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谁得智慧星最多呢?下面请看冀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智慧星。

二、因势利导,合作研究师:同学们好,请看大屏幕。

1、多一些,少一些情境二:谁准备的智慧星多(课件显现)师:老师让小猫准备了38 个智慧星,让小猴准备了34 个智慧星。

师:谁能用以前得知识来解决呢?生: 38 大于 34, 34 小于 38。

生: 38 比 34 多 4,34 比 38 少 4。

师:谁准备得多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呢?(多指几名学生回答)(慢慢引导)生:小猫比小猴多一些。

师:(启示)还可以怎样说呢?生:(引导得出)小猴比小猫少一些。

(多叫几名学生说说)(师相机进行夸耀)(师板书:多一些,少一些)2、多得多,少得多师:听了小猫和小猴的发言,小狗不肯意了,它也拿出了自己准备的智慧星,请看屏幕。

师:观察图,小狗有多少个?小猫有多少个?谁多谁少呢?师: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呢?生:小狗多,小狗有80 个,小猴少,小猴有34 个。

师:还可以怎样说呢?生:小猴比小狗少得多。

苏教版数学一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教案一. 教材分析《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差异。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数和识数。

但在数的大小比较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通过直观的形象和实际操作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差异,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际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数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描述两数之间的差异。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灵活运用这些词语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2.学具:小卡片、小棒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故事情境,如小猴分苹果,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呈现一些例子,如35和25,让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来表达。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小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一个数字。

苏教版数学一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教案(南通公开课)

苏教版数学一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教案(南通公开课)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猜数游戏)二、导入新课小猫小猴和小狗回到了学校,来到了手工坊。

他们开始了折幸运星比赛!瞧!小猫和小猴先比赛了起来。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谁赢了吗?生:小猫。

师:为什么?同桌讨论。

生:可能38〉34师:也就是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反过来(小猴折的比小猫少)师: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多了一点点,我们可以说:小猫做的比小猴做的多一些(板书:多一些)反过来:小猴做的比小猫做的少一些。

(板书:少一些)请同桌互相用“多一些”和“少一些”说一说刚才的两句话。

谁来把刚才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小猫做了多少个?(38)个,小猴呢?(34)个,我们可以说38比34多一些,34比38少一些。

(指黑板)同桌再说一说。

小狗不服气,它要和小猴一比高低。

可是它只做了几个?(10个)师:小狗做的比小猴少一些吗?(不是)少了很多,我们就可以说小狗做的比小猴做的少得多反过来(小猴做的比小狗做的多得多)(板书少得多、多得多。

)刚才知道38比34多一些,34比38少一些。

那么现在你能用数量来说一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齐读。

小猫和小狗呢?你能用刚才学到的词有选择的说一说吗?最后三位小动物都在一起了,我们用刚才的数量再来说一说。

(竖着)那么横着比一比呢?什么是多一些?什么是多得多?就是它们多的程度不同。

什么是少一些?什么是少得多?是它们少得程度不同。

三、练习提升1、小猫得了第一名,它得意洋洋,去鱼缸里钓鱼了。

这里有三缸鱼,你们知道它们中各有几条鱼呢?中间鱼缸里的鱼比右边(少一些)反过来:……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中间鱼缸里的鱼比左边(少得多)反过来:……我们一起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2、动物学校放学了,回家路上看看小熊和小兔说了什么?梨可能有多少个呢?为什么不选38个?为什么不选43个?3、小芳和小明放学后在拍皮球,为什么不选12下?为什么不选52下呢?4、谁来读一下题目?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其实C国就是我们国家CHINA中国,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感到自豪。

小学一年级数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估计意识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同学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多些少些。

谈话:同学们,瞧,这是什么?(智慧星)这些漂亮的智慧星呀,是小猴和小猫比赛时折的,你们想知道比赛结果吗?请看屏幕。

课件呈现例题:小猴和小猫比赛折智慧星。

小猴说:我折了34个。

小猫说:我折了38个。

(教师在黑板上贴动物图片并板书34和38)提问:听了小猴和小猫的对话,你知道了什么?请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回答:小猫赢了比赛,小猴输了;38大于34,34小于38;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小猴折的比小猫少。

引导:你怎么看出小猫赢了?小猫折的比小猴多很多吗?得出:小猫折的比小猴多一些。

(板书多些)提问: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得出:小猴折的比小猫少一些。

(板书少些)[说明:通过创设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便于教学的展开。

]2.多得多少得多。

谈话: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一些小朋友,谁愿意说一说我们班原来有多少名小朋友?(46名)谁能说一说转来多少名小朋友吗?请大家数一数。

学生活动,数出本学期新转入的小朋友的人数。

(分别板书原来和新转入的学生人数)提问:原来小朋友的人数和新来的小朋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可能出现的回答:原来的小朋友人数多,新来的小朋友人数少;原来的小朋友人数比新来的小朋友多,新来的小朋友人数比原来的小朋友少。

引导:原来的小朋友人数比新来的小朋友只多一点吗?(不是)得出:原来的小朋友人数比新来的小朋友多得多,新来的小朋友比原来的小朋友少得多。

请同桌再用多得多和少得多互相说一说。

(板书:多得多少得多)[说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熟悉的事,通过观察、对比、分析,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达和交流的作用,建立数感。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7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7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丨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7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于物品的比较中。

2.学生能够通过数学运算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物品之间的差额,加深对数值概念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以具体的物品为例,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含义,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数学运算符号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通过使用图片、数字、声音、竞赛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演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掌握数学内容。

教学过程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物品中的数量差异,引导学生理解“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含义。

2.利用数字表格的方式,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在使用数学运算符号的基础上,计算出不同物品之间的差值,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

3.带领学生进行比赛,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数值概念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评价1.通过课程反馈、小组互动和个人表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检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

2.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反馈到教学中,以便于更好的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教学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十分喜欢通过图片、声音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思考。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更好的教育目标。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我理解到教育的核心是学生,需要通过指导和引导,让学生通过实践不断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更加注重多样性,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更好的教育质量。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课题
多一些、少一些、多 得多、少得多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7 设计
教 1、进一步感知 100 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 学 之间的大小关系。 目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标
教学重点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序号
个性化教学过程
自我调整
一、 1、 (1) (2) 2、
3、 二、 1、 (1)
(2) (3)
(4) (5) 2、
三、 1、
2、 3、 四、
主体准备,导入新课。 复习:比较大小。 42○24 78○76 10○100 学生用手势判断,集体订正。 说一说:怎样比较 100 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教室里有几位老师?有多少同学呢?你们这么多同学比老师怎 样?(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说出“多得多”,如果没有, 则由教师直接讲授)还可以怎么说?(少得多)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多些、少些”的知识,用它能表达和 多信息和解决和多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教学例 9。 先出示有 48 条金鱼的鱼缸图。 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告诉学生估测的一般方法:先数出 10 条金鱼, 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 10 条。用这样的方法估出鱼缸 中大约有红金鱼 50 条。然后组织学生 5 条 5 条(或 2 条 2 条)的数, 最后数得红金鱼是 48 条。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后两个鱼缸,先估后数。 你能比较 3 种金鱼的数量吗? 预设:大部分学生习惯用符号来表示大小关系教师给予肯定,顺势 引导:我们还可以用语言“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 表达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如果有个别学生在汇报时已出现了语言描 述,则问问他是怎么想的。 教师介绍:当两个数之间相差很大时,用“多得多、少得多”。当 两个数之间相差很少时,用“多一些、少一些”。 四人小组合作:根据金鱼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 多”各说一句话,比一比谁说的对,哪组说的多。 练习:P40 做一做。 第(1)题,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说一句话,汇报时以小组为单位。 第(2)、(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联系生活,巩固提高。 我是数学小法官。 (1)100 比 9 多得多,100 比 99 少一些。 (2)73 比 69 多一些,69 比 73 少一些。 (3)79 比 16 多得多,79 比 80 少-些。 (4)25 比 19 多一些,25 比 100 少得多。 解决生活问题:P43 第 4 题,说说你是怎么知道青蛙可能吃了多少 只害虫?如果变成“我吃得比你少得多”,又该是什么答案呢? 开放练习:P44 第 8 题。 小结。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举例解释:
-难点一:学生容易混淆“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如比较两组物体,一个篮子有20个球,另一个篮子有5个球,应表述为“20比5多得多”;
-难点二:在比较过程中,学生可能无法快速找到关键信息,如两组物体数量相差较大时,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数量级的变化;
-难点三:比较符号的运用,如让学生理解“10>7”和“7<10”是等价的,并能灵活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多得多”和“少得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比如通过数轴或实物展示数量级的变化。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量比较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比较小组内成员的铅笔数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计数珠或积木来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我发现在讲授理论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仍然较难理解,这是未来教学中需要重点突破的地方。
-重点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如比较两个小朋友的糖果数量,能正确表达“小明比小刚多两个糖果”。
2.教学难点
(1)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于实际问题;
(2)在比较两组物体数量时,能快速、准确地找到关键信息,进行大小比较;
(3)运用比较符号进行大小比较,对于符号的运用和转换有一定的难度。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XX出版社《数学》教材第3册第四章第一节“比较大小”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年级数学教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一年级数学教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板书:少得多
教师:人数完全正确,继续出发。
3、教师:课件出示 试一试”的挂图:看,这是什么地方?对了,这是个用 高科技专门栽种反季节水果的果园。
问:有哪些果树?苹果多少个?梨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说出不选
58个,48个的原因,引导说出与 少得多”相对的 多得多”
4、教师:果园里还种植着许多其他水果,这是通过高科技培植的特大水果,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一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16页18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含义上的细微差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所学数学语言描述两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并能运用词语表述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
16页——1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的含义,体会 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词语含义上的细微差 别;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所学数学语言描述两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 养学生的数感;
16
人?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与疑难处茅塞顿开,少得多”的提出不着痕迹, 水到渠成,这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更胜一筹。数学课同样肩负思想教育的任务, 教师的适时一问,教育学生尊敬老人,礼貌待人,思想教育的渗透合情合理。枯 燥的数字形象化,生活化,变得栩栩如生,这样的设计正是学生所喜欢的,富有 人文气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出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激发学 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加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传统教学中小结是教师的拿 手戏,本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进行充分体现自我主体作用的小结,学生真正成为 一堂课的探索者,发现者,体现了教师的学生观。在愉快的音乐声中结束全课, 学生学习了知识,陶冶了情操,课已尽而味无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少)得多、多(少)一些》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少)得多、多(少)一些》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少)得多、多(少)一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少)得多、多(少)一些》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并能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量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数量比较。

但是,对于“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这样的描述,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这些描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

2.让学生能够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数量多少的方法,并能用适当的词语描述。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准确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数量的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如苹果、球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教学课件:制作相应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数量的大小比较。

例如,展示两堆苹果,让学生判断哪一堆多,哪一堆少。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描述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活动,如数数、比较大小等,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多些”和“少些”的概念;2.掌握用数量及其比较表示“多些、少些”;3.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多些”和“少些”的概念;2.用数量及其比较表示“多些、少些”;3.“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量及其比较的组合计数;2.帮助学生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哪盘水果比较多?哪盘水果比较少?”,引导学生对“多些”和“少些”的概念有初步认识。

Step 2 讲解1.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这盘有8个苹果,那盘有6个苹果,哪盘水果多些?”,帮助学生用数量及其比较表示“多些”和“少些”;2.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这盘有8个苹果,那盘有4个苹果,哪盘水果多得多?哪盘水果少得多?”,帮助学生理解“多得多”和“少得多”的概念。

Step 3 训练1.出示数字组合,要求学生用“多些、少些”表示出来;2.出示数字组合,要求学生用“多得多、少得多”表示出来。

Step 4 总结1.回顾本课内容,帮助学生总结“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和应用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再次进行综合练习。

课堂练习1.甲组同学按照老师的指示,列出“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数字组合,并用适当的语言表示出来;2.乙组同学听完甲组同学演示后,进行口算,并在五秒钟内用正确的语言表示出来;3.班级所有学生共同进行合作练习,对难点进行梳理归纳,并在课后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小学生对于数量及其比较的概念理解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多给予反复、深入的讲解和引导。

应该要在营造轻松、愉悦和互动的教学氛围的同时,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从而能掌握用数量及其比较表示“多些、少些”以及用“多得多、少得多”表示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案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案教学目标:1.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叠书,一筐苹果,一筐草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呈现问题情境。

新年快到了,小动物们正忙着做星星来打扮它们的家呢!(多媒体出示画面:三个小动物围坐桌前,每个动物面前一堆星星)有哪些小动物呢?(小猴、小猪、小猫)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小动物的头像。

2.尝试猜数。

谈话:这是小猪做的星星,它做了10个。

(在黑板上贴出星星并标上10个)提问:小猴做了儿个呢?提示可以先和小猪做的比一比,再猜猜它做了几个。

(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11、12、13等)小猫做了几个呢?用刚才的方法猜猜看。

(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30、35、40等)3.初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

启发:看来,小猴、小猫都比小猪做的多。

同样都比小猪做的多,为什么大家猜小猴只做了十几个,而小猫却做了三十几个、四十几个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汇报交流。

归纳:小猴只比小猪做的多了一点点儿,小猫比小猪做的多了很多。

我们可以说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板书: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

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评析:教师创设了三个小动物做星星的有趣情景,让学生把小猴、小猫做的星星都和小猪做的10个进行比较,并尝试猜一猜它们做的个数。

通过比较、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初步体会了多一些和多得多的含义。

]4.练习反馈。

让我们再来比比小动物做的纸花吧!(多媒体呈现)提出要求:先比一比,再说一说谁比谁做的纸花多一些、谁比谁做的纸花多得多。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点。

5.体会少一些、少得多。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一. 教材分析《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来区分这些概念,并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表示这些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问题的答案。

但是对于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表示。

2.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区分这些概念。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玩具、水果等,用于实际操作和展示。

2.学具准备:准备一些卡片或者纸张,让学生画图或者写下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多哪个少。

例如,出示5个苹果和3个苹果,让学生说出哪个多哪个少。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卡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哪个多得多哪个少得多。

例如,出示7个苹果和3个苹果,让学生说出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再出示10个苹果和3个苹果,让学生说出哪个多得多哪个少得多。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出示一些卡片或者实物,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例如,出示8个苹果和5个苹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再出示12个苹果和3个苹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哪个多得多哪个少得多。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加”和“减”的基本概念。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 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教学内容还包括通过观察和比较,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 教学内容还包括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加”和“减”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加”和“减”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卡片、教学视频。

2. 学具:计数器、小石子、小木棍。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多,哪个少。

2. 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展示“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第二阶段:讲解与示范1. 教师通过教学卡片,讲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如何通过观察和比较,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三阶段:学生操作1. 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加”和“减”的基本概念。

第四阶段:小组讨论1.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63页至第65页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比较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还是少,以及多得多少或少得多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少得多少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能够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比较方法,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还是少。

难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少得多少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卡片、小猪佩奇家族成员玩偶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小猪佩奇家族成员玩偶,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每个玩偶的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让学生尝试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回答问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讲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少得多少的含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每个玩偶的数量差异。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拿出练习本,完成教材第63页的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如何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猪佩奇有9个糖果,乔治有7个糖果,请问小猪佩奇比乔治多几个糖果?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少得多少七、作业设计:1. 教材第64页的练习题2. 请学生用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观察自己身边的物品,找出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少得多少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学习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比较数量的多少。

在前面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数数的方法,因此本节课相对较为简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重点强调多和少的概念,以及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比较两组数量的多少;2.能够正确描述两组数量之间的关系;3.能够运用比较多少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回顾在开始本课的教学内容之前,我们会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再适当提出一些问题,直到学生都能够熟练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数数方法。

2. 比较多少在学生回顾完上一节课的内容后,我们将开始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比较多少。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多”和“少”的含义,以及如何通过数数方法来比较两个集合之间的大小。

3. 实践体会多一些和少一些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多一些和少一些的概念,我们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地,我们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数数,并比较两组数量之间的大小和关系。

4. 运用比较多少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当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比较多少的知识之后,我们将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

这些计算包括加法和减法,需要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

5. 课堂总结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我们会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

并鼓励学生在回家后继续加强对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等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授课法: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实践法:通过实际分组操作,引导学生学习多一些、少一些的概念;3.比较法:让学生比较两组集合的大小关系;4.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5.个性化教学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

1.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1.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

教案:1.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一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概念的引入。

2. 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关系。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判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关系。

4.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判断。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1.7.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2. 定义: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3. 实例: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量关系4. 练习:分组练习,描述数量关系5.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判断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填空,描述数量关系。

2. 判断题:判断两个数量之间是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关系。

3. 应用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进行判断。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2. 学生在描述数量关系时,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少得多。

3. 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多、少的概念;2.运用多、少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比较;3.运用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多、少的概念以及运用多、少进行比较的方法。

2. 引入新知1.通过观察图片,引入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例如: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另一个篮子里有8个苹果,哪个篮子里的苹果多?2.掌握多得多、少得多的比较方法。

3. 实践演练1.思考问题:在八个星期里,小明每个星期剪3次头发,小华每个星期剪4次头发,哪个孩子剪的头发次数多?2.发挥想象,编排问题:小明剪了12次头发,小华剪了16次头发,哪个孩子剪的头发次数多?三、教学重点1.确认并理解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2.使用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比较。

四、教学过程1. 活动设计1.教师出示两个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苹果的个数不同,并问哪个篮子里的苹果多一些。

2.教师出示小明和小华剪头发的图片,并问哪个孩子剪的头发更多。

3.分别用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引入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例如:书包里装的书、垃圾桶里的纸屑等。

4.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完成练习题的练习。

2. 练习题1.每个篮子里有6个橘子,你选了2个橘子,那么还剩几个橘子?2.请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3个苹果、6个桃子、1个香蕉、4个西瓜。

3.每天时间有24小时,小明每天睡觉9小时,吃饭3小时,上学7小时,那么他还有多少小时时间可以玩?五、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实践演练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

六、教学反思1.学生普遍理解多得多、少得多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2.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例如:购物时比较物品的数量等;3.整堂课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教案
1.会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词语形象地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发展估计意识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叠书,一筐苹果,一筐草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呈现问题情境。

新年快到了,小动物们正忙着做星星来打扮它们的家
呢!(多媒体出示画面:三个小动物围坐桌前,每个动物面前一堆星星)有哪些小动物呢?(小猴、小猪、小猫)在黑板上贴出三个小动物的头像。

2.尝试猜数。

谈话:这是小猪做的星星,它做了10个。

(在黑板上贴出星星并标上10个)
提问:小猴做了儿个呢?提示可以先和小猪做的比一比,再猜猜它做了几个。

(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11、12、13等)小猫做了几个呢?用刚才的方法猜猜看。

(板书学生猜的个数如30、35、40等)
3.初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

启发:看来,小猴、小猫都比小猪做的多。

同样都比小猪做的多,为什么大家猜小猴只做了十几个,而小猫却做了三十几个、四十几个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汇报交流。

归纳:小猴只比小猪做的多了一点点儿,小猫比小猪做的多了很多。

我们可以说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板书:小猴比小猪做的多一些。

小猫比小猪做的多得多。

[评析:教师创设了三个小动物做星星的风趣情景,让学生把小猴、小猫做的星星都和小猪做的10个进行比较,并尝试猜一猜它们做的个数。

通过比较、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初步体会了多一些和多得多的含义。

]
4.练习反馈。

让我们再来比比小动物做的纸花吧!(多媒体呈现)
提出要求:先比一比,再说一说谁比谁做的纸花多一些、谁比谁做的纸花多得多。

学生解放发言,师生共同评点。

5.体会少一些、少得多。

(1)谈话:我们知道小猴做的星星比小猪多一些,那么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小猪做的星星比小猫怎么样?
⑵板书:小猪比小猴做的少一些。

小猪比小猫做的少得多。

(3)用这样的说法再来比一比小动物做的纸花的朵数。

[评析:在学生初步掌握多一些、多得多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过来想,运用类比的方法去探究少一些和少得多的含义,自然通顺。

]
6.比较选择。

(1)下面,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到果园里去看一看!(多媒体呈现)苹果树上的苹果真多呀!小熊数了一数,说:苹果有50个。

小兔秘密地说:梨的个数比苹果少得多。

小朋友,梨可能有多少个?在你认为适合的答案下面画v。

学生在书上选择后,指名说一说理由。

(2)小朋友们真棒!幼儿园的明明和红红也有一道题想请教大家。

明明说:小班共有38人。

红红说:大班人数比小班少一些。

小朋友,大班可能有多少个人呢?先让学生独立选择答案,然后再相互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拓展内化,巩固提高
1.延伸拓展。

(1)刚才,小朋友们学会了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来比较两个数的多少。

除了比多少,我们还学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等。

你能用刚才的说法来比一比老师与壬军军(班内一男生)、李援援(班内一女生)的高矮吗?
(2)小朋友说得真好!老师一次到商店买文具,售货员阿姨说:钢笔的价钱比练习本贵多啦!你知道贵多啦是什么意思吗?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评析:描述两数大小关系除了多(少)一些、多(少)得多外,还有许多类似的术语,如大多啦,贵多啦等,教师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合适拓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
2.比一比,说一说。

(想想做做第3题)下面,我们来玩个比较数的大小的游戏。

怎么玩呢?两人一组,分别说一个数,再分别说一句
话,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小组内其他同学做裁判,看看他们谁说得好。

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

3.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拿出两堆本子。

说明矮的一堆有20本。

要求猜一猜高的一堆有多少本。

(高堆的本数大约是矮堆的2倍)先分小组讨论,再交流汇报。

重点让学生说说估计的理由。

教师再拿出一堆本子(比40本略少),估计一下这一堆大约有多少本。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刚才估计时,小朋友们眼力可以,这道题也是考验大家的眼力。

这回有没有信心?学生独立选择后,再作出评价。

(3)猜对了草毒的个数,兰兰想请小朋友猜一猜她爷爷的岁数。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画面)兰兰说:爷爷的岁数比65大,比70小。

爷爷可能是多少岁?有哪些可能,你怎样想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评析:练习设计,内容充实,形式开朗多样,比一比、说一说、估一估、猜一猜、选一选等蕴含了丰盛的数学推理,可以有用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简单的推理能力,丰盛学生的数感。

]三、猜数游戏,结束全课
谈话:小朋友今天学会了用例外说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最后,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好不好?
介绍游戏方法:甲想好一个两位数,让乙猜。

乙每猜一次,甲都要作出评价,如太大了、再小一些等,直至猜对。

想一想,怎样用较少的次数猜对。

多媒体示范游戏。

学生解放分组游戏。

总评:
这节课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例题时,把原教材两个量的比较改编为三个量的比较,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重点放在多一些与多得多这两个概念的比较与区别中,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了比一比、说一说、猜一猜、估一估等多种学习活动,并融游戏于知识学习之中,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思维积极,气氛热闹。

学生的数感、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