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统一措施

合集下载

杭萧钢构统一技术措施

杭萧钢构统一技术措施

杭萧钢构统一技术措施
《杭萧钢构统一技术措施》
嘿,大家知道不,杭萧钢构那可是相当厉害的呀!就说有一次我去参观他们的一个施工现场吧。

我一到那地方,哇塞,那场面,各种钢材啊、构件啊摆得那叫一个整齐。

我就看着那些工人们,一个个可专业了,按照统一的技术措施在那有条不紊地干活呢。

有个师傅在焊接钢梁,那火花四溅的,就跟放烟花似的,可他一点都不慌,手法娴熟得很嘞。

他戴着那副护目镜,认真专注的样子,就好像在雕琢一件艺术品似的。

旁边还有几个工人在装配构件,他们拿着工具,这儿拧拧那儿敲敲,每一个步骤都做得特别精细。

我就在那看呀看呀,越看越觉得杭萧钢构的这些统一技术措施真的太重要了。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规范,大家干活才有了方向,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呀。

你想想,如果没有这些统一的技术措施,那还不得乱套呀,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来,那最后出来的东西能靠谱吗?肯定不行呀!所以说呀,杭萧钢构的统一技术措施真的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之一呢。

哎呀,反正那次参观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统一技术措施的魅力和重要性。

我相信,有了这些措施,杭萧钢构肯定会越来越好,创造出更多让人惊叹的建筑奇迹呢!这就是我对杭萧钢构统一技术措施的一点小感受啦,嘿嘿!。

道路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道路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道路设计统一技术措施道路设计统一技术措施1 总则1.1 道路工程制图常用标准做法详见《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制图首先应满足国家有关制图标准及道路施工图设计深度的要求。

1.2 内容包括封面、设计图纸目录、设计说明、总平面图(四至图)、平面设计图、纵断面设计图、横断面设计图和必要的道路大样,如无障碍通道、侧石、围栏等。

1.3 标明图纸要素:图名、图签、指北针、比例尺、图例等。

2 道路设计总说明2.1 设计依据:包括委托书、合同书、任务书、各阶段设计批复文件、道路规划文件等。

2.2 设计标准和工程验收标准2.2.1 采用的规程、规范。

2.2.2 道路类别、等级、立交形式、计算行车速度、路面类型、设计年限等。

2.2.3 工程验收标准2.3 工程概括2.3.1 道路性质、规划宽度、路副、道路地理位置、工程范围、总长度,沿线立交和桥梁、交叉口概况。

2.3.2 主要设计内容。

2.4 调查资料2.4.1 道路必要的现场调查资料(如有旧路,其路面结构、路况等)。

2.4.2 交通调查预测资料。

2.4.3地质勘察、试验资料。

2.5 道路平、纵、横设计技术指标和技术要点。

2.6 路基设计技术要点。

如:软基处理措施及要求、杂填土处理措施及要求等。

2.7 路面结构设计:包括组合形式、路面材料和设计技术指标,采用的技术措施(含主、辅路、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2.8 纳入本道路工程内容的附属工程的技术要点,如挡土墙、雨水设施改造等。

2.9 施工注意事项2.9.1 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拆迁、征地、迁移障碍物等。

2.9.2 管线升降、挪移、加固、预埋及与其他市政管线的协调配合。

2.9.3 新技术、新材料等的施工方法及特殊路段或构筑物的做法和要求。

2.9.4 重要或危险性的现状地下管线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

2.9.5 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2.10 主要工程量的统计:应以便于概预算编制使用为原则。

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如土方量、破除旧路面、杂填土处理量等的计算)。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07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07

五、构造及配筋要求:(红色字体处为易出错条款)1、配筋原则:除非有特殊理由且征得专业负责人同意,构件实际配筋时不得放大,严格按计算值配置;梁配筋时最多增加10%以内。

2、箍筋优先使用三级钢ф8,三级钢ф10,三级钢ф12。

3、楼(屋)面板:3.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以不设次梁(需要梁形成高差者除外),但应设板底加强筋(在“结构总说明”中表示)。

电算时该墙作为板上恒载输入(将该墙重量平摊做为均布面恒载q)。

3.2 板厚及配筋建筑凹口连接板板厚为12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连接墙体方向)/ф8@200或计算结果的大值;框筒结构核心筒区域板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住宅部分楼电梯筒板厚11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转换层板厚最小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12@150;.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板厚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最小ф10@150(人防部分除外);裙房商业大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地上)、ф12@150(±0.000m);电梯机房板厚为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电梯底坑板厚300mm,双层双向钢筋ф14@150;扶梯底坑板厚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人防区板厚250mm;商业部分楼板板厚110mm(井字梁);办公、酒店标准层板厚120mm;住宅部分楼板最小厚度100mm;所有结构单体屋面板厚为120mm。

带角窗房间板厚130mm。

3.3 住宅项目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办公和商业项目楼板跨度≥4200的一般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读后感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读后感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读后感
一、初读之感。

1.2 刚开始读的时候,就像是在雾里看花。

各种专业术语、规定标准,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宫。

但是我知道,这都是结构设计这个大工程里的一块块“拼图”,缺了哪块都不行。

就像俗语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得耐着性子慢慢看。

二、深入研读。

2.1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兴奋。

这里面的技术措施真的是太细致了。

从基础设计到上部结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

比如说基础部分,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该怎么处理,书里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娓娓道来。

我就想啊,这要是在实际项目里运用好了,那可就是“如虎添翼”。

2.2 在梁柱设计这块,那些关于配筋的要求、尺寸的规定等内容,虽然很复杂,但是却条理清晰。

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一个严谨的工匠学习手艺,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部分内容就像是大厦的骨架,是整个结构设计的关键支撑,只有把这些搞清楚了,才能让建筑稳稳当当的。

2.3 对于抗震设计的部分,那更是重中之重。

书中强调的抗震措施就如同给建筑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

在地震这种大自然的“脾气发作”时,能够保护建筑里的人和物。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结构设计可不是简单的画图算数,那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大事,必须得一丝不苟。

三、收获与感悟。

3.1 读完这本书后,我收获满满。

就像是一个武林高手得到了一本绝世秘籍一样。

我不仅对结构设计的规范和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还明白了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以前在设计中遇到的一些困惑,现在都像拨云见日一样清晰了。

扬州宝应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1)

扬州宝应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1)

扬州宝应项目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措施一、场地类别、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及其他参数(一)场地类别: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特征周期为0.65s,抗震不利地段。

(二)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三)抗震等级1)综合楼:(框架、异形柱框架)四级2)住宅: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80m四级,房屋高度>80m三级。

3)地下车库:地下一层主楼相关范围同主楼,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逐层降低(四)其它参数: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多遇地震:0.04罕遇地震:0.282)最小剪力系数:0.008二、荷载(一)水平荷载1)地震荷载: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考虑场地处于抗震不利地段,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乘以增大系数1.1。

2)风荷载:基本风压:0.40KN/m2,高层建筑一般大于60m时,承载力设计时按基本风压1.1倍采用,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3)雪荷载:基本雪压:0.35KN/m2 ;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Ⅲ区。

(二)楼面附加恒荷载:(详荷载表,楼面保温非地暖做法,注意核对建筑面层做法)。

(三)墙体线荷载:(详荷载表,冬冷夏热做法;墙体材料为蒸压加气砼砌块B07,厨房、卫生间100厚内隔墙采用实心灰砂砖)。

2三、混凝土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钢筋搭结、锚固长度(一)混凝土强度等级1)柱、墙:根据计算需要,±0.000以下不低于C302)梁、板:±0.000以上C25,其余C30,楼梯砼强度等级与楼层相同。

3)基础、承台、承台梁:C30,高层筏板可适当调整4)地下室外墙:C30(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注:C30及以上,上表梁、板、柱厚度应可减小5mm(三)钢筋规格型号选用,钢筋锚固:1)、规格、型号选用HRB400(): 6、8、10、12、14、16、18、20、22、25HPB300( ): 62)钢筋锚固搭结长度:四、框架配筋统一措施及建议本工程框架制图规则和构造均应按《16G101-1图集》执行。

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

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

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1. 引言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是一种用于规范和统一不同技术措施的文档。

它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旨在确保不同技术措施之间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本文档将介绍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的相关概念、应用场景、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步骤。

2. 概念2.1 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是一套规范和准则,用于指导不同技术措施的设计、开发和实施。

它包括统一的技术规范、接口定义和数据格式,以确保不同技术措施能够互相配合和协同工作。

2.2 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指一种具体的技术手段或方法,用于解决特定的问题或实现特定的功能。

技术措施可以包括软件、硬件、网络设备等。

2.3 互操作性互操作性是指不同系统、软件或设备能够相互协同工作和交换信息的能力。

通过遵循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不同技术措施可以实现互操作性,从而能够共享数据和资源,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

3. 应用场景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技术领域和应用场景。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3.1 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通过提供统一的接口和服务,实现不同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互联互通。

通过遵循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用户可以轻松地在不同的云平台上部署和管理应用程序。

3.2 物联网物联网是一种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的技术。

通过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不同物联网设备可以互相通信和交互,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

3.3 数据集成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集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可以被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数据模型中,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和应用开发。

4. 设计原则统一技术措施之标准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4.1 开放性标准应该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发展过程。

通过开放的标准制定过程,可以吸纳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标准的质量和适用性。

4.2 可扩展性标准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和需求。

标准的设计应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和新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扩展机制。

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专业统一技术措施工程编排:一、文件管理、分门别类,文件夹:1、2014——项目名称——收甲方、发甲方、方案、施工图2、收甲方——几月几号,甲方发的什么文件(例:06.30-会议纪要或06.30-电梯样本)——收到文件(如若是纸质文件,要自己保存好,能扫描的扫面成图像保存)3、发甲方——几月几号,发甲方内容(例:06.30-1-8#楼面积或06.30-车库方案)——发送文件4、方案——第几次汇报——cad、su、ps、jpg——几月几号,修改内容——文件(例:06.30-8#或06.30-车库)5、施工图——几号楼——几月几号,修改内容——cad文件(例:06.30-08#或06.30-车库)6、施工图——收其他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条件)——cad文件7、施工图——发他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过图)——cad文件绘图标准一、图层绘图时,图层颜色、线性及线宽设置详见下表,附cad。

(绘图时所用颜色不可以是暗色系)1、平面:绘图内容图层名称图层色号线宽线型填充备注轴线DOTE 1(红)0.09 点划线(DOTE)墙WALL 2(黄)0.4 直线(Continuous)结构柱COLUMN 9(灰)0.4 直线(Continuous)墙体保温及装修线SURFACE 6 0.13 直线(Continuous)平面图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斜线(ANST31)填充比例1:60单元详图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1:40墙身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1:20门窗WINDOW 4 0.13楼梯STAIR 4 0.13洁具、风道、排气道、楼板开洞、空调、空调洞LVTRY 161 0.05家具FURN 33 0.05 除打印单元打样时均隐藏栏杆栏杆69 0.09建筑轮廓线(面积计算)AREA 231 60 直线(Continuous)图层设置打印隐藏散水、屋面排排水 4 0.13水、雨水管道路中线道路红线2、立面:绘图内容图层名称图层色号线宽线型填充备注外轮廓线外轮廓线43 70 直线(Continuous) 立面线宽用加粗曲线设置最突出线立面线1 150 50 直线(Continuous)次突出线立面线2 61 30 直线(Continuous)立面可见线立面线3 62 0 直线(Continuous)注:除特殊注明外所有线宽度均按颜色打印,在打印样式设置线宽。

多层、高层框架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多层、高层框架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多层、⾼层框架结构设计统⼀技术措施多层、⾼层框架结构设计统⼀技术措施⼀、板厚(跨度及荷载较⼤的板尚应满⾜设计要求)1、楼⾯板卧室、厨、卫、阳台100开间≥3.9m卧室110开⾓窗卧室1/22板跨且不⼩于150客厅(短向板跨)3.9~4m单向板(或接近单向板)1204.2m单向板(或接近单向板)1304.2m双向板1204.3~4.5m双向板130电梯机房1502、屋⾯板:110(10层或28.000m以下) 150(18层以上) 120(11层或28.00m以上~18层),但跨度较⼤的板,尚应满⾜设计要求,坡屋⾯厚度应加⼤100。

3、楼电梯间屋⾯1104、电梯间及开较⼤洞⼝周边楼板120(板筋双层双向通长)5、楼梯梯板厚度:⼀般楼梯厚度取楼梯跨度的1/28,消防楼梯取楼梯跨度的1/26。

楼梯梯板厚度表(⼀)⼀般楼梯⼀般楼梯配筋表(板厚取楼梯跨度的1/28) (砼C25、HRB335)消防楼梯⼆、计算输⼊荷载恒载表(仅适⽤于住宅做⼀般装修,当装修要求⾼或需吊顶时要相应加⼤)卫⽣间按回填400计算客厅、餐厅、商铺楼⾯:板厚x26+1.7屋⾯板板厚x26+3.5楼梯8.0 (⽤于梯板厚⼩于150和跨度较⼩板,否则应相应增加)需回填的卫⽣间回填厚x20+板厚x26+1.41、活载阳台 2.5连通阳台 3.5上⼈屋⾯ 2.0不上⼈屋⾯0.5消防疏散楼梯间 3.5带浴缸卫⽣间 4.0电梯机房7.0办公室、教室、餐厅、医院门诊部的⾛廊、门庭、楼梯 2.5其余区域 2.0商铺 3.5消防通道16(分项系数1.0,单向板楼盖和⽆梁楼盖)或12(双向板楼盖)2、砌体填充墙线荷载(3m层⾼),采⽤容重不⼤于7KN/m3的加⽓混凝⼟砌块250厚7.3(外)200厚 6.3(外) 6.0(内)150厚 5.0有凸窗处:视同实体墙外墙开⼤窗处:根据开窗⽐例按实体墙折减0.5~0.8阳台栏杆 3.0三、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应符合GB50011-2001表6.1.2)四、结构布置建筑、结构标⾼在武汉地区相同,其他地区按要求1、墙厚度为200时,普通剪⼒墙墙长≥1700,短肢剪⼒墙墙长⼀般为1000。

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专业混凝土结构统一技术措施2012.03.27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设计遵循的有关规范及设计依据(根据工程不同增减内容)《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地质勘查报告》中间资料二、主要参数取值、工程概况、超长处理措施:1.工程项目所在地:城阳区2.此项目没有安评报告。

3.工程总体信息: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4.《抗震规范》抗震设防烈度: 6 地震加速度: 0.05g 分组:第三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多遇0.04 罕遇0.28 Tg=0.45 (场地土类别:二类)5.风荷载: 0.6 KN/m2 体型系数:1.4(高层);地面粗糙度: B类,高层:建筑高度不大于57米时风荷载W0按50年考虑;建筑高度大于57米时位移等整体指标计算风荷载按0.6 KN/m2计算,承载力配筋计算按1.1W O计算。

5. 雪荷载:0.20 KN/m2。

基本雪压按n=50年考虑。

6.特殊部位恒荷载和活荷载:注意屋顶水箱间/网点楼梯等荷载取值。

7.建筑场地简单描述:场地土为Ⅱ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8.各单体概况:11.结构超长处理措施:单体建筑超长处理措施:1)加厚屋面保温层厚度,加厚幅度为原建筑设计计算厚度的1.5倍。

2)设置施工后浇带,间隔30米左右。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读后感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读后感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读后感一、初读之感。

1.2 书中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的气息。

这种严谨可不是那种死板的、让人透不过气的感觉,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精心雕琢一件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那些关于结构设计的规定、参数,就像是艺术创作中的基本元素,组合在一起才能构建出稳固又美观的建筑结构。

二、深入研读。

2.1 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的实用性那是没得说。

它就像一个贴心的助手,在结构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给你指条明路。

比如说在荷载取值方面,详细地列出了各种情况下的取值标准,这就避免了我们在实际设计中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少走了很多弯路。

这真可谓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建筑类型、不同的使用功能都有相应的应对之策。

2.2 再看看关于抗震设计的部分。

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里那可是重中之重,就像人的脊梁骨一样重要。

书里对抗震的要求、构造措施等讲解得十分透彻。

这让我想到在实际工程中,如果抗震设计没做好,一旦遇到地震,那建筑就可能像纸糊的一样不堪一击。

而这本书就像是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让我们在面对抗震设计时心里有底,有章可循。

2.3 书中的图表也很有特色。

这些图表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像一个个生动的讲解员。

它们把那些复杂的结构关系、数据变化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有时候文字可能说得云里雾里,但是一看图表就恍然大悟,真可谓是“一图胜千言”。

这对于我们这些搞结构设计的人来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总体收获。

3.1 读完这本书,我的收获那是满满当当的。

它让我的结构设计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了。

以前一些模棱两可的概念现在变得清晰无比,就像雾散云开见到了晴天。

这对我以后的设计工作有着极大的帮助,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又学会了几门绝世武功,在结构设计的江湖里更加游刃有余了。

3.2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存在就像是一盏明灯。

它为众多结构设计师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参考,避免了因为个人理解的差异而产生五花八门的设计结果。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住宅类)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住宅类)

XX项目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浙江住宅类)一、工程概况·地区:浙江·1#高层住宅: 地上13层,地下一层2#高层住宅: 地上18层,地下一层3#高层住宅: 地上26层,地下一层集中商业:地上2 层,地下1层;售楼处:地上2 层地下车库:地下1层,带人防(常六核六)。

二、设计参数,荷载,材料1.自然条件注:高度大于60米的高层,承载力设计时风载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2.抗震设计基本参数注:嵌固端基础顶,车库在各单体周边相关范围的抗震等级四级。

3.荷载3.1楼板恒载3.2填充墙线荷载(1)外墙采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取8kN/m3200厚墙每米高(含双面抹灰):8×0.20+20×0.02×2=2.4 kN/m2(2)内墙采用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容重取8kN/m3200厚墙每米高(含双面抹灰):8×0.20+20×0.02×2=2.4 kN/m100厚墙每米高(含双面抹灰):8×0.10+20×0.02×2=1.6kN/m2(3)卫生间、厨房墙:200厚墙(含双面抹灰):7×0.20+20×0.02×2+0.3(瓷砖贴面)=2.5 kN/m 100厚墙(含双面抹灰):7×0.10+20×0.02×2+0.3(瓷砖贴面)=1.8kN/m (4)梁或墙上荷载按《填充墙荷载计算表》计算值选取。

3.3活荷载取用应不低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第4章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构》第2章规定;并不小于实际使用统计荷载3.4主要材料三、计算软件及计算参数1.计算软件采用YJK。

2.整体计算参数假定取值:高层住宅:嵌固端为基础顶集中商业:嵌固部位为一层楼面。

独立售楼处:嵌固端为基础顶。

2.1 YJK有关参数定义2.1.1 、模型荷载输入(2)必要参数:混凝土容重26梁、柱保护层厚度:20。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民用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证民用建筑的舒适度和节能性,需要采取一些统一的技术措施。

要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暖通空调系统。

一般来说,中央空调系统适用于大型商业建筑和高档住宅,分体式空调适用于小型商业建筑和普通住宅。

同时,还要考虑到建筑的朝向、采光、隔热等因素,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制冷量和制热量。

要合理设计空调系统的管道布局和风口位置。

管道的布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过长过曲,以减少管道阻力和能耗。

风口的位置应该考虑到空气流通的方向和速度,避免直接吹向人体,同时也要考虑到空气的均匀分布,以保证整个房间的舒适度。

还要注意空调系统的维护和保养。

定期清洗空调过滤网和换气扇,保持空气流通畅通,避免细菌和灰尘的滋生。

同时,还要定期检查空调系统的压力、温度、电流等参数,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要加强对于暖通空调系统的管理和监控。

通过安装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于空调系统的远程监控和调节,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性。

同时,还要加强对于使用者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统一技术措施,以保证系统的舒适度和节能性。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设计、维护和管理下,才能实现民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的优化。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引言:在现代化的建筑和工程领域中,结构的统一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措施。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可以确保建筑物和工程的稳定性、强度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概念结构统一技术措施是指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采用一致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以确保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的统一:通过统一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确保结构设计的一致性和合理性,避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2. 施工方法的统一:采用统一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协调和配合,减少工期延误和施工失败的风险。

3. 材料的统一:采用统一的材料标准和质量要求,确保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一致的标准,避免由于材料差异引起的结构问题。

二、原理结构统一技术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建筑物和工程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强度和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建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设计的一致性:采用统一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可以确保结构设计的一致性,避免出现设计不合理或不协调的情况。

通过统一的设计方法,可以使建筑物和工程的结构更为稳定和安全。

2. 施工过程的协调性:采用统一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可以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协调和配合。

通过统一施工过程,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矛盾,提高施工效率。

3. 材料的一致性:采用统一的材料标准和质量要求,可以确保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一致的标准。

通过统一的材料使用,可以减少由于材料差异引起的结构问题。

三、应用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案例:1. 建筑物设计中的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在建筑物设计过程中,采用统一的设计标准和规范,确保建筑物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通过采用统一的设计方法,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桥梁工程中的结构统一技术措施:在桥梁工程施工中,采用统一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确保桥梁的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为了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规范的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十分必要。

这一规范涵盖了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为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一、建筑施工的全面安全管理建筑施工安全规范的核心是全面安全管理,即在施工全过程中对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

首先,建立健全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并得到有效落实;其次,制定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紧急处理方案等,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安全操作得到规范和执行;最后,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主动遵守安全要求并正确处理各类安全风险。

二、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建筑施工现场是安全事故最容易发生的地方,因此在现场的安全措施是建筑施工安全规范中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划分和设置。

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和性质,将施工现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和隔离设施,确保不同岗位的施工人员能够清楚地辨认出各自的工作区域和安全范围;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安全通行规则和交通管理方案。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车辆和人员的行驶路线和时间,明确通行的优先级和安全要求;最后,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器材,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确保施工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三、建筑施工中的高空作业安全建筑施工中的高空作业是一项风险较高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安全规范。

首先,建立高空作业前的安全检查制度,确保高空作业前的设备和安全措施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其次,要配备专门从事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同时要加强对高空作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最后,要制定高空作业的安全操作规范,明确各项操作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高空作业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四、建筑施工中的机械设备安全建筑施工中经常使用各类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如果使用不当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oc 38页)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oc 38页)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oc 38页)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22DB22/JT 154―2016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Unified technical measures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of civil buildings2016-07-26发布2016-08-10实施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6年08月10日前言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设[2016]00号)要求,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总结我省建筑设计和建筑火灾经验教训,由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公安消防总队会同有关单位,在《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B22/T1888-2013(2014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本措施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语,3 建筑高度及坡地建筑,4 总平面布置,5 平面布置和安全疏散,6 防火构造,7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8 防烟与排烟,9 电气。

与《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B22/T1888-2013(2014年版)相比,本措施有以下变化:1.取消了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重复的内容。

2.取消了亚安全区的术语和亚安全区的防火要求。

3.增加了隐形消防车道和隐形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及裙楼的术语。

4.增加了隐形消防车道和隐形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内容。

5.增加了裙房内设置消防电梯的条件。

6.修改了商业服务网点和小型商铺的防火要求。

7.修改了电影院影厅区公共走道的防火要求。

8.增加了多层公共建筑中设于首层、二层或三层独立使用的房间的防火要求。

9.修改了跃层式住宅的防火要求。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书一、总则(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网安全规则》、《消防法》、《消防安全法》、《建筑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建立和完善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二)本统一技术措施贯彻“防范、管理、检查、合格”的要求,尊重设计单位设计自由,实行指定、自费、兼审模式,全面推进技术进步,强化建筑电气设计审查,促进有关部门及单位建设高质量、安全、经济的节能型建筑。

二、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内容1、编制规划性技术经济分析报告;2、编制建筑电气设计方案;3、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图纸及相关说明;4、技术文件、节能计算书;5、建筑电气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6、参选设备技术性能及经济性分析报告;7、投资分项分析统计表;8、相关建筑电气设计说明书、检测验收报告等。

(二)设计要求1、完善的技术文档,贯彻实施节能减排政策。

2、建筑电气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完整性,抗干扰性,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3、参选设备以最新技术、最新标准和高效的能量利用率为基础,并考虑设备的经济性、可用性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4、设计质量遵循《建筑设计质量验收标准》、《建筑智能化层次技术标准》等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质量检查指标,确保建筑电气设计施工质量。

三、设计确认(一)设计单位在设计任务书及本统一技术措施指导下,按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建筑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节能设计规范及行业标准审查、设计、审核、签收、现场校审建筑电气设计,并根据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编制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图、节能计算书、技术文件等设计资料,确认设计合格。

(二)设计单位应届时提交有关设计资料,包括:规划性技术经济分析报告、建筑电气设计方案、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图、技术文件、参选设备技术性能及经济性分析报告、投资分项分析统计表、建筑电气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及建筑电气设计检测验收报告等,并且提供给技术服务单位和消防安全相关主管部门审查、现场检查和检测。

施工图统一技术措施

施工图统一技术措施

某项目建筑结构施工图统一技术措施一、设防烈度、抗震等级丙类建筑,A 级高度,6度抗震(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

剪力墙结构:1、2、3、4、5、6、7、8座为31层>80m ,框架、剪力墙均为三级;框支剪力墙结构:UP 青年公寓,为15层≤80m ,剪力墙一般部位为四级,加强部位为三级,框支框架为二级。

框架:售楼部,商铺,为2层≤24m ,框架为四级。

地下室框架:三级。

二、材料强度等级三、混凝土强度等级:承台、底板、侧壁为C30。

售楼部,商铺 混凝土强度等级表1、2、3、4、5、6、7、8座混凝土强度等级表四、钢筋:梁纵向钢筋(腰筋除外)用HRB400,其余用HPB235、HRB335。

五、楼面荷载取值1. 活荷载:2. 面层恒荷载:天面按3.5 k N/m ,有覆土处0.5 k N/m ,其余按1.5 k N/m 。

3. 墙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9 kN/m 3),外墙2.6 kN/m 2,内墙1.7kN/m 2;用于大小户型分隔的砖墙(9kN/m 3)(即实际不存在的),外墙180为2.6 kN/m 2,100墙为1.7 kN/m 2。

4. 基本风压:售楼部,商铺为0.55 kN/m 2,1、2、3、4、5、6、7、8座为0.6 kN/m 2,地面粗糙度B 类,风荷载体形系数 s = 1.40;。

5. 计算时统一输入底板层,该层梁截面均为100×100,面层荷载为3.5kN/m 2,活荷载为4kN/m 2,底板厚度按实算。

6. 首层无覆土部分应考虑施工荷载(活载)取值为10/1.25=8 kN/m 27. a.板上的固定砖墙荷载平均摊在板上参与计算,不设虚梁导荷;b.对于真假户型的假隔墙的自重可取每延米长墙重(kN/m )的1/3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 2)计入,附加值不小于1.0 kN/m 2, 200墙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为2.5,100墙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为1.6。

六、剪力墙构造要求:1、2、3、4、5、6、7、8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为负二层~三层,约束边缘构件范围为负二层~四层UP 青年公寓:底部加强部位为负二层~转换层以上两层,约束边缘构件范围为负一层~转换层以上三层。

暖通统一技术措施

暖通统一技术措施

暖通统一技术措施摘要:暖通统一技术措施是在建筑设计中提出的一种综合性技术方法,旨在通过有效的暖通工程措施,实现建筑内部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的控制与调节。

本文将介绍暖通统一技术措施的定义、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应用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引言暖通系统是建筑物内部的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总称,它在保持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供暖、通风和空调往往被视为独立的问题进行解决,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低效利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暖通统一技术措施应运而生。

二、暖通统一技术措施的定义暖通统一技术措施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将供暖、通风和空调三个系统进行整合,通过统一的技术措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优化。

这一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分散式设计思维,将各个系统有机地相互配合,达到整体协同的效果。

三、暖通统一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1. 建筑外观设计:在建筑设计阶段,要考虑建筑的朝向和形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减少对人工光源和机械通风的依赖。

2. 热负荷计算:通过科学的热负荷计算方法,合理估算建筑的供暖和制冷需求,为系统的选型和设计提供依据。

3. 能源回收利用:通过采用换热设备,将室内废弃的热能回收并利用于供暖和热水系统,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浪费。

4. 分区控制:将建筑内部按照不同的活动区域进行划分,并对每个区域进行单独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5. 智能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对建筑内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舒适性。

四、暖通统一技术措施的实施方法1. 综合设计团队:建立一个综合的设计团队,包括建筑师、暖通工程师和环境工程师,共同协商和推进暖通统一技术措施的实施。

2. 系统集成:在设计阶段,将暖通系统与建筑结构和设备进行集成,确保各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性。

3.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通过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暖通统一技术措施经验,吸取其中的优点,为自己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建筑电气设计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建筑物内部的电力系统、照明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

为了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建筑电气设计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例如,国家电气安全标准、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对建筑电气设计的各个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包括电气设备的选型、电线电缆的敷设、接地保护等。

遵循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建筑电气设计需要进行全面的电气负荷计算。

电气负荷计算是建筑电气设计的基础,它可以确定建筑物所需的电力容量和电气设备的数量。

在进行电气负荷计算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用途、面积、人口密度等因素,以及各种电气设备的功率、数量等因素。

只有进行全面的电气负荷计算,才能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建筑电气设计还需要进行电气安全评估。

电气安全评估是对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电气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在进行电气安全评估时,需要考虑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电气系统的接地保护、漏电保护等因素。

只有进行电气安全评估,才能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筑电气设计还需要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

现场检查和验收是对建筑电气设计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建筑电气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在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时,需要检查电气设备的安装质量、电线电缆的敷设质量、接地保护等方面。

只有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才能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的实际执行情况符合要求。

建筑电气设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包括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全面的电气负荷计算、进行电气安全评估、进行现场检查和验收等。

只有采取这些技术措施,才能保证建筑电气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是为了在保证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的基础上,节约能源,提高舒适性,保障人类健康而进行的技术措施。

1. 设计原则:按照国家和地方各项规范、标准与技术要求进行
设计。

在确保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适量增加节能措施,提高使用效率。

2. 空调系统的选择:细致分析建筑物的用途、使用人数、建筑
构造、周围环境等条件,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包括中央空调、分体
式空调、多联机空调等。

3. 设计方案的优化:合理确定空调区域,采用“冷热分期、冷
水分期”等措施合理设置风量和制冷量。

为避免噪声污染,要安排离心、轴流风机等低噪音设备。

4. 设计流程中的考虑因素:选择合适的空调设备、管线、附件
和材料。

设计合理通风系统、排烟系统和除湿系统。

关注电器控制系
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夏季用电量的监测与管理。

5. 设计方案的实施:项目验收验收前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设计
方案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要注重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进行定
期检测和维修,开展培训活动,增加使用人员的维护意识和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应该按规范、标准和技术要求
进行设计,采用节能、节料、节水和环保的技术措施,提供更加舒适
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统一措施一. 制图要求1. 制图依据:《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我院的总师办2008. 5发文的《建筑结构专业技术文件汇编》及《混凝土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共5分册)。

2. 图层设置按院统一要求,图层名称采用中文,字体采用tssd字体。

3. 图名要规范统一,图纸目录单上应列出套用的国标、省标清单(注明自购)。

二. 工程基本计算参数:1. 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根据新耐久性规范,环境等级为Ⅰ-A类。

2. 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3. 本工程地下室部分及屋顶水箱防水等级为二级。

4.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桩基安全等级为甲级。

5. 基本风压:0.45kN/m2(大于60米0.50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 B类;基本雪压:0.45kN/m2。

三. 荷载取值1. 主要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住宅: 2.0 KN/m2走廊、门厅、楼梯:3.5 KN/m2厨房、卫生间: 2.0 KN/m2带浴缸的卫生间: 4.0 KN/m2阳台: 2.5 KN/m2商铺: 3.5 KN/m2机房:7.0 KN/m2上人屋面: 2.0 KN/m2不上人屋面:0.5 KN/m2消防通道及消防登高面:16.0 KN/m2(梁柱计算)/ 20.0 KN/m2(顶板板配筋计算)室内地下室顶板考虑施工荷载:5.0 KN/m22. 楼屋面恒载(结构砼板自重由程序自动计算)A. 普通楼面(卧室、书房)面荷载计算:30mm厚面层+15mm厚板底粉刷+二次装修0.2KN/m2: 0.03X20+0.015X20+0.2=1.1 KN/m2B. 卫生间、厨房、阳台面荷载计算:30mm厚面层+15mm厚板底粉刷+二次装修0.8KN/m2: 0.03X20+0.015X20+0.8=1.7 KN/m2C. 客厅、餐厅面荷载计算:30mm厚面层+15mm厚板底粉刷+二次装修0.8KN/m2:0.8KN/m2: 0.03X20+0.015X20+0.8=1.7 KN/m2D. 平屋面(露台)面荷载计算: 40mm厚细石砼+隔离层防水涂料+30mm厚细石砼+120mm厚苯板保温+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层+煤渣砼找坡(取80mm厚)+15mm厚板底粉刷: 0.04X25+0.2+0.03X20+0.12X0.25+0.02X20+16X0.08+0.015X20=3.8 KN/m23. 填充墙体荷载: 采用页岩多孔砖,容重为1400kg/m3;墙厚为240和120四. 主要建筑材料1. 砼。

A. 楼面砼强度等级取为C30(多层建筑采用C25), 竖向构件混凝土等级和水平构件相差不超过二级;B. 二次浇筑楼层线角及栏板等结构构件砼强度等级为C25;构造柱.过梁.圈梁砼强度等级C20, 砼垫层强度等级C15。

C. 大底盘地下室砼强度等级为C35;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2. 钢筋。

受力主筋采用HRB335级( II级, fy=300MPa), 梁、柱、板、剪力墙箍筋和剪力墙分布筋及线条大样的钢筋采用HPB235级(I级, fy=210MPa)。

计算值较大者箍筋采用HRB335级( II 级, fy=300Mpa,可直接按计算结果乘0.7) 。

五. 统一技术措施:1. 框架柱中如出现短柱,技术措施要到位;框架梁高尽量大于400,不满足时,箍筋加密间距要满足h/4的要求;2. 标准层楼板配筋中底筋量在计算基础上要加大,钢筋直径要满足最小直径及板中最少含钢量的要求,受力筋直径≥8mm(110厚板中),现浇板长度接近或超过规范要求时,楼板配筋上下拉通,配筋差异很大时,可分段拉通。

较短结构单元板筋上部可用φ8@200拉通,支座处配筋不足另加附加支座筋。

阳角(外墙转角处)应设置φ6@100放射形钢筋,范围为板跨的1/4。

另外可参总师办2002年6月10日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设计的统一规定》。

3. 地下室中掺8%HEA膨胀剂。

4. 楼面标高在建筑标高基础上降0.030,建筑有特殊要求除外,屋面层不降。

5. 楼板板跨4.2m以内取110厚(以利埋设电线管),小开间的厨房、卫生间可取90厚,4.2m以上双向板按1/35~1/40 l取值,单向板按1/30 l取值。

地下室顶板及屋盖板厚加厚:地下室如有人防顶板取250厚,全埋地下室顶板180厚,有覆土处取200mm,板加厚处板筋双层双向拉通,满足受力及构造要求。

屋盖取130厚(高层)。

6. 较长单元不设伸缩缝处:地下室底板较长可设膨胀带;顶板及以上结构设施工后浇带,60天后用高出原砼强度等级一级的微膨胀砼浇砼,在单元纵向增加拉通的梁板配筋,在后浇带(膨胀带)处另加20%的钢筋,并加强屋面的保温措施。

7. 对于超长结构单元的地下室底板及顶板,采取无缝施工技术(膨胀带)或后浇带处理并掺微膨胀剂的,板中配筋应≥0.4%。

8. 悬挑板离地30m以上且≥1200mm或≥1500mm均需配置下皮筋φ8@200。

9. 现浇悬臂挑檐板或天沟板伸缩缝间距不应大于15m,缝宽30mm,且分布筋加大。

10. 当梁柱(剪力墙)同宽时,梁中每排钢筋数量要注意因砼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相应减少。

11. 注意框架梁(连梁)的箍筋配筋率要求满足ρsv≥0.24fc/fyv,抗震设计时,其系数一,二,三,四级相应为0.30,0.28,0.26,0.26。

12. 关于地下室的抗浮及浮力计算问题,参考总师办2003年6月2日颁发的《关于结构设计中的通病、常见病实例》(二)中第二大点中相关要求。

13.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的表达方式按03G101-1图集执行;混凝土结构剪力墙边缘构件和框架柱构造钢筋选用按04SG330执行。

14. 地下室底板板厚取400~450, 双层双向配筋采用HRB335级( II级),底筋配筋计算按0.2mm裂缝控制;15. 由于楼.电梯间处楼板开洞口较多,应在适当位置加大板厚取130~150, 双层双向加强配筋。

六. 结构体系1. 高层部分: 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60米以内: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剪力墙为三级;高度大于60米: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为三级。

剪力墙配筋:竖向及水平分布钢筋用φ8@150,纵向主筋用φ12, 纵向钢筋间距宜<200mm (对于剪力墙的小翼墙,当有较大框架梁作用时,纵筋应加强);箍筋应满足《高规》7.2.17条第4款的规定。

(底部加强部位C40:8@100; 上部C30:8@125或φ10@200;应自行复核)。

少量短肢剪力墙配筋应加强,但其配筋可比规范要求少0.2%框架梁配筋:四级抗震时箍筋用φ6,但应满足面积配箍率的要求,2. 多层部分: 采用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3. 商铺处变形缝宽度:70mm。

七. 基础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八. SATWE计算参数a) 砼容重 27kN/m3b) 地下室层数1,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刚度比3c) 施工模拟3d) 双向地震,考虑耦联,考虑偶然偏心选项都选中。

验算偶然偏心下的位移比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时采用单向地震。

e) 墙元侧向节点采用内部节点。

f) 刚性楼板假定i. 计算周期比、位移角、位移比、刚度比等内容时必须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ii. 计算配筋采用强制刚性楼板假定。

g)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0.45或0.5 kN/m2,地面粗糙度B。

h) 风载计算时的结构基本周期,将程序算出的基本周期回填计算。

i) 考虑风振系数:是。

荷载规范GB50009局部修订规定,对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秒的工程结构如大跨度屋盖、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对高度大于30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的影响。

j) 振型组合方法:CQC法k) 振型数15,如有效质量系数小于90%须增加振型数。

多塔时为9Xn(n为塔数) l) 周期折减系数:框架--剪力墙为0.8。

m) 考虑活载不利布置的层数:全部楼层。

n) 活荷载折减系数:本工程可采用程序缺省值。

柱墙基础均折减。

o) 中梁刚度放大系数:采用程序缺省值2.0。

p)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采用程序缺省值0.85。

q)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采用程序缺省值0.7。

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受力类似框架梁(竖向荷载比水平荷载作用效应明显),宜按框架梁设计,不考虑刚度折减,特殊构件中注意检查这种梁如程序自动设定为连梁应取消。

r)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用于当剪重比小于规范时,用此系数调整。

本工程要求剪重比满足规范要求,不考虑此系数。

s) 0.2Q0调整:用于调整框架剪力墙剪力。

t) 是否按抗规5.2.5条调整楼层地震力:是。

这条是允许程序调整剪重比以满足规范要求。

在程序调整前,本工程剪重比应基本符合规范要求。

地下室顶板层剪重比可不考虑。

u)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起算层号:地下室加强区取作为嵌固层以下一层算起的至顶板间的各层。

v) 梁柱重叠部分是否作为刚域:否。

梁柱重叠部分作为刚域,常用于异型柱(因柱肢较长);不作为刚域常用于一般矩形柱。

w) 是否考虑P-△效应:否。

查计算总信息,刚重比小于2.7时,须考虑P-△效应。

(高规强制性条文,刚重比应不小于1.4)。

x) 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本工程地下室顶板按嵌固设计,底部加强区高度应从地下一层的顶板向上算起。

y) 是否双偏压计算:否。

一般说来,应先以单偏压计算,实配钢筋后以双偏压验算。

z) 是否按砼规范(7.3.11-3)计算砼柱计算长度系数:是。

aa) 活荷载组合系数:取缺省值0.7 。

(藏书、档案、库房取0.9)bb) 活荷重力代表值系数:取缺省值0.5 。

(藏书、档案、库房取0.8)(高规3.3.6条)cc) 总刚模型/侧刚模型:采用总刚模型。

层刚度比计算:按剪切刚度计算。

九. 程序计算控制目标1. 周期比。

(高规4.3.5条)( SATWE周期文件输出)1) 扭转第一周期/平动第一周期不大于0.9。

2) 周期是针对高层建筑整体振动,为避免局部振动,应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

多塔应分别计算。

2. 振型有效质量系数。

( SATWE周期文件输出)1) 不小于90%,否则须增加振型数以充分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

3. 剪重比。

(高规3.3.13条强制性条文,抗规5.2.5条) ( SATWE周期文件输出)1) 剪重比即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本工程在振型有效质量系数不小于90%时剪重比控制在不小于1.6%。

2) 剪重比在总刚模型下计算。

多塔应分别计算。

3) 剪重比稍少于规范时,由程序通过自动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