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诗词十首》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诗词十首》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诗词十首》教案学习《江南春绝句》《游园不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钱塘湖春行》《鹧鸪天代人赋》《初春》六首诗词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这个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的无穷的魅力。

对于春天,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下面请同学们倾听一段音乐,听完请大家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放音乐柴可夫斯基钢琴曲《四季》中的《春》片段或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片段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2、春的美是多样的,在《春》这一课中,作者朱自清对春天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倾吐了深情的赞颂。

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我们都预习了诗词十首,请同学们看看在这十首诗词中,哪几首的情调与朱自清的《春》相似,充满对春天的赞颂?(说明:本问题是课后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的第一问。

设问的目的不是一定要有个固定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引起注意,初步思考十首诗词的内容。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引出教学内容:从集中表达对春天的赞美来看,主要有《江南春绝句》《游园不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钱塘湖春行》《鹧鸪天代人赋》《初春》六首诗词。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本课的这六首诗词。

二、朗读六首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学生纠正自己读错或不准确的读音,在课本上注音。

2、学生自由质疑,针对不能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加以解决。

(学情预测:这六首诗词都比较浅显,略难理解的词语在课本上都已经加以注释,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注释。

)三、学生品读课文,对比、探讨各首诗词表现春天的特点、方法。

1、学生默读六首诗词,思考并且分学习小组讨论它们写的是春天的哪个时候,在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2、组织讨论,自由发言。

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并且说明理由。

可以用我最喜欢句,因为它 . 的句式来说。

(说明:这是本课的中心内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倾听,理解各首诗词的内容,体会其情感,揣摩其不同的选材、表达特点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生命的奥秘
第一课人生的旅程
教学目标
-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人生的意义
-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 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形象,领悟其人生境遇
- 运用描写技巧,探究描写效果
- 研究重点词语,了解其基本含义
教学难点
- 如何准确理解课文人物
- 如何把握课文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 课前:以导读形式,引起学生兴趣,抛出问题
- 课中:讲评、讨论、思考、练的方式相结合,不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 课后:布置阅读任务或小作文,巩固知识点和提高写作能力第二课我国的第一大河
教学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的地理环境和重要性
- 了解黄河文明的遗产和传统文化
- 掌握谈论图片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
- 把握并理解图片,激发学生的视觉感受和观察力
- 研究重点词汇和常用表达法
教学难点
- 如何全面了解黄河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 如何活用图片进行视觉化及空间化的思维
教学方法
- 课前: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收集相关图片、资料等预课文
- 课中:讲评图片、思考、讨论、练的方式相结合,注重学生实际的体验和情感的沟通
- 课后:布置相关任务或小作文,巩固知识点和提高写作能力第二单元:古诗文欣赏
(后文省略)。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邓稼先的爱国精神、科学态度和奉献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概括文章中心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邓稼先的人物形象,感悟其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邓稼先的敬仰之情。

2.学生分享对邓稼先的初步了解,引导进入课文学习。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根据课后题,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并做好批注。

三、课堂讨论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关键语句,并阐述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如:爱国、敬业、奉献等。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邓稼先人物形象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深入理解邓稼先的内心世界。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如:邓稼先在工作中的严谨态度、生活中的简朴等。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三、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与邓稼先相关的其他事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邓稼先的伟大成就。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向邓稼先学习,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读后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邓稼先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敬仰之情。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三、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我心中的邓稼先”为题,写一篇作文。

北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北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详细描述: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 的观点和看法,促进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
课堂活动与互动
01 02 03 04
总结词:实践活动
详细描述:组织学生进行与课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朗诵 、写作等,提高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
总结词:小组合作
详细描述: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 ,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个性化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 困惑。
情境模拟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 ,通过模拟情境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场景再现
利用道具、音乐等手段再 现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学 生的感官体验。
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表达课文中人物 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 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提 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
02
教学内容
课文精讲
总结词:深入解析
详细描述:对每篇课文进行深入的解析,包括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特点、修源自辞手法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
重点词汇与句型
总结词:系统梳理
详细描述: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型进行系统梳理,通过例句、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
分组讨论与合作
分组原则
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 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组
学生能够互补互助。
任务分配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文内容, 合理分配讨论任务,让每个学生都 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成果分享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分享自己的 观点和收获,促进知识共享和共同 进步。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01
总结词:激发兴趣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堂课、梅岭三章、示儿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堂课、梅岭三章、示儿教案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堂课》《梅岭三章》《示儿》(比较·探究 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比较探究《第一堂课》与《最后一刻》,《梅岭三章》与《示儿》。

3.通过文本语言体会作者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第1课时《第一堂课》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悲痛情绪和爱国精神。

3.比较本课与《最后一课》的异同。

一、预习展示1.导入:多媒体出示关于某某大屠杀的悲惨图片,然后跳入有关日本在北平实施奴化教育的图片。

教师解说:当年日本侵略者占领某某,三十四万生命,无论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还是在母亲怀中待哺的婴儿,无一幸免。

当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后,他们充分认识到了“征服中国人的心”是比屠杀更重要的。

从精神上强制扼杀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从行动上培养灌输中国人民屈从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奴隶性,使之服服帖帖做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顺民。

在引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探究欲望的时候,顺势导入新课。

2.展示成果:以组为单位选代表,在班内交流预习成果(包括作者、字词、疑问和学生可能体会出来的其他点),学生展示,教师及时明确重点,指出难点,引导疑点,将学生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留作师生共同解决。

(1)积累字词管辖(xiá )门坎(kǎn)堵塞(sè)眼眶(kuàng)绊了一跤(bàn)(jiāo)(用PPT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检查学生,然后教师出示答案明确)(2)走近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人,满族。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

抗战爆发后,以主要精力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坚持创作,写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

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等职,并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诗歌作品。

1951年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优秀4篇)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

2、了解人类太空探索的相关知识,了解“挑战者”号及相关宇航员的知识。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1、掌握朗读技巧,通过诵读,体会演讲者丰富强烈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2、理解文中重点句段,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德育目标理解美国精神的内涵,学习航天英雄们在探索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体会演讲者的情感变化。

2、对航天英雄的形象分析和对美国精神内涵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茫茫宇宙,浩瀚太空,深邃而美丽,总是吸引着人们向往的目光。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对地外空间的探索,在人类为了自己的成就而欣喜万分时,痛苦和不幸往往也会不期而至。

1986年1月28日上午成千上万名观众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第十次腾飞的壮观景象,11时38 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苍穹,突然,在升空72秒后,伴随一声巨响,航天飞机瞬间变成了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火焰和黄白色的浓烟坠入大西洋,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美国全国上下顿时陷入沉痛的悲哀之中,纷纷以各种形式表示哀悼,世界其他国家元首也纷纷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

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发表电视讲话,对遇难的英雄表示哀悼,三天后在休斯顿航天中心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他的演讲词。

首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文中提到了哪些遇难英雄,找到具体段落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概括一下他(她)给你留下的印象。

(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进英雄,认识英雄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

迪克:为探索太空不惧危险;迈克:为祖国屡建战功;朱蒂丝:笑对工作、享受人生;埃里森:有梦想并为之奋斗;罗纳德:有梦想、性格坚毅;格里高利:懂得感恩;科里斯塔:富有勇气和探索精神。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条大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条大河》教学设计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持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为教学实 践提供有力支撑。
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参
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价值和文化内涵 。
积极参加培训和研讨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区县等各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分享成 果,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讲解、示范、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手段
本课运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通过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力和合作精神。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作业布置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
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 背诵诗歌、完成练习册等,巩固学生 的学习成果。
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价 值观,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一条大河》
$number {01} 汇报人:
2024-01-14
教学设计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开发 •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01课程ຫໍສະໝຸດ 景与目标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202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打印版)

202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打印版)

2023新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
案(打印版)
第一课:《红岩》
教学目标
- 了解红岩革命烈士的事迹和精神
- 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
- 教材:《红岩》课文
- 教案:PPT幻灯片、教学活动手册
- 资源:红色革命烈士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红色革命烈士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红岩的探索欲望。

2. 介绍红岩:向学生讲述红岩的背景、红岩烈士的事迹和精神,让学生对红岩有全面的认识。

3. 进一步分析红岩中的感情表达:通过PPT幻灯片展示红岩中的几个重要段落,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

4. 阅读训练:安排学生阅读《红岩》课文,并提出相关问题,
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

5. 写作训练: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红岩烈士,以写人的方式,自
由发挥想象,写一篇关于该烈士的短文。

并在短文中运用适当的修
辞手法。

6. 小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第二课:...
(继续按照此格式编写后续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3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3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3篇北师大版七班级语文下册的教学方案1一、指导思想依据《义务训练课程标准》以及七班级语文《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特制定本学期教学方案。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班级为7级3班和4班,共有58名同学。

同学学习基础一般,行为习惯差,表现在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是很主动;阅读力气较差;作文兴趣不是很浓,语文综合素养不强。

三、本学期教材分析1、教材格局本套教材的单元布局转变了鄂教版按文体支配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学问的要求,更加留意同学的人文体验。

以下是单元支配:第一单元:人与自我之一:生命体验其次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理想信念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之一:自然美景第四单元:人与自然之二:科学世界第五单元:人与社会之一:家庭亲情第六单元:人与社会之二:想象世界这本教材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

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

接受应用这种编排体系,留意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削减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育与共性进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2、致力于全面提高同学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中兼顾学问和力气、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同学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力气,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同学的人文素养,培育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3、主动领先提议和培育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留意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和设计上留意激发同学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同学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同学供应各自的进展空间。

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敬重同学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觉、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舞同学对阅读内容做出有共性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教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陈元方及其作品《卖油翁》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

(3)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

(2)通过课文学习,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导入方式: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陈元方及其作品《卖油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寓意。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卖油翁》。

2. 辅助材料:相关作者陈元方的介绍资料,古典文学鉴赏方法指导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境教学:教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春》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春》教案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初一下):《春》教案导读: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

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板书课题、作者)二、题目解说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

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计划(3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计划(3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七(5)班学生情况分析:七(6)班学生情况分析:二、教学目标(一)培养习惯,夯实基础知识1、学习习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3、识字写字。

(1)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2)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生字。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二)明确学习目标,坚持执行规划本学期学习目标:1、练出一手好字;3、读几本名著;本学期教学设想:1、美文积累,间日在课堂上进行美文背、听、写;2、国学积累,每周背诵一首古诗,阅读一篇短小简易的文言故事;4、每周一到周五中午坚持练字____分钟。

字写得不好的,练习正楷,正楷写好的,练习行楷或行书。

三、本学期教学落实措施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把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认真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学。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学得有趣。

5、对差生耐心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6、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精心设计练习题,不搞题海战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并学会运用2、阅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重难点学习__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一、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小说文体简介: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七年级语文下册 3《》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3《》教案 北师大版

《春》◆教材分析《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词、优美的句子;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通过欣赏结构美,展开联想,体会文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勤奋学习,健康成长。

1、关于作者及写作风格;2、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新课:描写春的古诗导课。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

(见课件)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朗读课文:A、初读课文,把你认为值得关注的字和词画出来。

B、小组交流解决画出的字词。

C、听课文朗读。

D、自由朗读。

2、字词积累。

(见课件)三、梳理结构1、课文对春天的描写分几个步骤?2、描绘了几幅图画?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一)赏析盼春1、齐读第一部分。

2、思考:这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什么情感?(二)绘春1、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第2自然段与3-7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总分)3、作者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美景,分别给这些景加上小标题。

(三)赏析五幅图画1、春草图。

(1)文中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2)划出间接写人在草地上的感受的句子,圈出用得很有表现力的词,并体会其作用。

(3)春草图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4)本段是怎样写景抒情的?(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2、春花图。

(1)分几层来写春花的?(2)本段作者是抓住了春花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3)作者写蝴蝶、蜜蜂有什么作用?(4)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你能说一说这样写得好处吗?(5)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写春花?(6)小结:这一段,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高与低结合,勾连映衬,烘托渲染,画面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2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2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期任教七年级174班语文,这个班共有学生____人,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能按时完成作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写作水平低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发言不是很积极;综合以上情况来看,初中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我一定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

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是写斯科特在挑战南极过程中的悲壮覆灭,《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节选了鲁滨孙初涉荒岛的一段,表现一个人在身陷绝境时内心痛苦的挣扎和人的精神的强大,《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再现了____年代中国登山运动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最后一段路程。

《真正的英雄》(里根)是美国前任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中牺牲的七位宇航员而发表的演讲。

《夸父追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的不懈的探索精神。

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

《珍珠鸟》(冯骥才)写人与鸟之间是如何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的,《斑羚飞渡》(沈石溪)写一群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威胁时所做出的出人意料的举动,《华南虎》(牛汉)以虎喻人,讴歌了一个虽身陷囹圄却有着桀骜精神的灵魂,《马》(布封)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家用饱蘸关爱的笔把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写得动人心弦,《狼》(蒲松龄)写人与狼之间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比拼,虽简单明了,却也扣人心弦。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计划模板(三篇)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计划模板(三篇)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计划模板一、备课,做好上课准备每天我们都要进行授课,对学生进行指导,作为语文老师我也有教材,我们的一切教授要点都是围绕着教材来进行的,因此在上课前我作为老师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1、提前把课本的内容全面了解熟悉。

2、提炼课本中的重点知识词汇。

3、把这些内容做成PPT课件,或者是把他们梳理然后在课堂中提问题。

4、把一些课后答案预先做好解答,好回答学生的提问。

做好这些是为了能够把一节课短暂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不浪费课堂的每分每秒,如果老师在课堂中去温习课程只会浪费时间,并且作为老师如果都不清楚课本知识,就使得学生们学的稀里糊涂的,没头没脑的教育只会让那个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所以在上课之前必须要把一堂课要讲的重点预先做好安排,做好准备,才能够清楚的传授学生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点,从而使得一堂课获得圆满成功。

二、趣味教学枯燥的教学方式是每个学生都非常讨厌的,很逗时候如果没有进行准备,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

对着课本念,那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老师都是这样的根本就不需要老师教育了直接回家自己看课本去,不就行了吗?所以作为老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么是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是关键,把课本里的知识通过一些技巧让学生学习才能够达到学习的目的。

我的趣味教学方法主要是有以下几点:1、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如果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很容易走神的,在课堂中提问,让学生有哪些不认真的学生专注,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来这样就使他们认真学习了。

3、每隔一段时间安排学生们自己来上台讲课,让他们把知识温习吃透将给学生们听,从他们的视角去出发,也可以看到很多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

三、合理安排作业学生每天上完课布置作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作业既可以锻炼学生们的熟练度,还能够加强记忆,有利于巩固学习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千古涛声第一课长江郭风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郭风及其作品。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法。

3.领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品味学习本文的语言。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难点:通过本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祖国对时代的赞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长江的挂图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此时社会主义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祖国的建设蒸蒸日上,作者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个时期也是新中国面临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作者希望全国人民能够团结一心战胜困难,看到祖国美好的明天。

3.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7年出生。

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他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其《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

”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4.学习生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玫瑰()曙天()吹拂()哺育()舢板()驳船()堆栈() 5.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自主、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本文界通过描写赞美长江,赞美祖国的富饶,歌唱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与欣欣向荣。

2)互动学习:互动1:作者描写长江问什么选取长江的黎明,这里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长江的黎明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吗?明确:这里作者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这里的黎明象征的是祖国的新气象,象征的是祖国美好的明天。

这里的黎明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了。

互动2:本文的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描写长江的?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或词语吗?明确:见课本互动3:作者的心情是“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这一点作者在文中反复说到,为什么作者又一再强调长江是“古老的”,这和“青春”不矛盾吗?明确:千百年来长江奔流不息,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它是“古老的”。

古老的长江在经历的岁月的洗礼后,如今在新时代光辉的照耀下,看到了祖国的蓬勃发展,所以心情才“书场”“欢愉”,强调长江是“古老的”也是为了说明长江“旧貌换新颜”祖国“旧貌换新颜”。

互动4:自己动手式着给课文分分段,看看课文都用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明确:见课本。

补充: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等。

记叙明确过程,描写突出形象,议论、抒情点明主旨。

抒情有直抒胸臆,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常表现为托物寓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与景。

互动5:根据表达方式的学习归纳一下本文的写作方法。

明确:1)借景抒情的写法。

借描写长江来赞美祖国,抒发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

2)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见课本。

研读与赏析:1.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和词语重复出现,又无��嗦之感?试动手删一删,看看删后的效果如何?明确:无��嗦之感。

这里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补充:反复,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组。

反复有接连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2.辨析带点词语的细微差别你这样的容光焕发,你的笑容是多么的甜美。

你的心好像黎明一般的舒畅,青春一般的欢愉。

辨析:“容光焕发”“甜美”不仅写出了形貌,而且写出了心理情状,而“舒畅”“欢愉”主要写的是心情。

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

2.了解有关长江的指示。

板书:略第二课《筏子》袁鹰教学目的: 4、了解作者,熟悉生字、词。

5、了解黄河的常识,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

6、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语句、词语分析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导语)黄河文化的兴起与内涵源远流长,物华天宝。

奔腾万里的黄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灵,创造出一段段历史的辉煌。

以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二.简介作者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

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等。

他的散文作品善于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比、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三.读课文,解决字词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赞美了什么?本文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也赞美了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

五.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分析课文 1.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1)大水车羊皮筏子(2)人的心情 2.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所有的篇幅奉献给了兰州的一种原始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这是为什么?(1)地域的特点,富有人文精神和趣味(2)引出艄公,用筏子的小、险体现人物的精神 3.艄公这一形象是怎样的?----------他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之上,如履平地,是黄河的主人(勇敢、智慧、镇静、机智)(抒情) 4.黄河的险险在何处?夷、平地又是怎样的?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中看出的? 5.作者说艄公是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只凭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胆冲劲是不行的,要战胜凶险、征服自然还得沉着、细心、机智和毅力。

(议论)三.本文除了衬托以外,还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衬托:正衬:大水车 ----黄河的大反衬:岸上人提心吊胆-----乘客从容笑谈筏子之小---------------水车之大黄河之凶险-------------筏子之渺小正衬、正衬错杂:小小浪头吞噬筏子,既正衬了黄河的凶险,又反衬了征服自然的人总体构思的衬托:黄河衬托出筏子,由筏子衬托“黄河的主人” 总之,这一连串的衬托、对比使全文结构紧密,文脉贯连。

四.讨论 1.文中哪句话最深刻?从全文看这句话仅仅是对艄公的赞美吗? 2.本文导课时老师讲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有关黄河的文章,学完本文了,你觉得此文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与黄河有没有关系?五.作业 1.文段中有两组对比,请你说说哪两处运用了对比参考答案:羊皮筏子体积小与承载的人多物重形成对比;岸上看的人提心吊胆与皮筏上的乘客从容谈笑形成对比。

2.这两组对比为了突出什么?对艄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突出羊皮筏子在“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黄河上航行是十分凶险的;如此凶险的航行,却让羊皮筏子上的乘客“如同坐在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那样心闲气定,这全是艄公的功劳,越是凶险越能反衬出艄公的英雄本色。

3.对比往往会使人、物的特点更鲜明,请你用对比写一个片段,表现家人、同学、事物的不同特点。

比较•探究《诗歌三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背诵这4首诗歌。

2. 再次领会长江黄河在诗中的形象以及他所赋予的民族精神。

3. 本单元的四首诗歌以及《长江》各自表达了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

4. 有感情的朗诵这几首诗歌。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领会作者的情感,感受长江的形象。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当我死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

可以放歌进入主题,比如《长江之歌》《黄河颂》《一条大河》。

二.作者简介: 1. 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永春人。

1948年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

1950年随家人到台湾,195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

1958年赴美,获艺术硕士学位。

1959年返台开始任教讲学,一边继续诗歌创作。

1997年当选为台湾笔会会长。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莲的联想》<《白与苦瓜》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听听那冷雨》《日不落家》等。

他的诗题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从现代古典到民歌,从政治抒情诗新古典诗咏史诗到乡愁诗,走出了一条富有独创性的艺术道路。

2.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

20世纪30年代投身文艺运动。

1935年发表抗日爱国歌词《五月的花海》,广为流传。

1939年创作著名的《黄河大合唱》歌词,由冼星海谱曲,是有国际影响的杰作。

著有诗集《五月花》《惜春时》。

三.诗歌朗诵训练: 1.小组讨论这几首诗应采取的朗读节奏语调,应持有的情感。

2.个人试读,小组试读片断。

3.推荐小组优秀同学班级朗读。

同学评价。

4.教师示范朗读。

四.布置作业:背诵第一首诗。

第二课时一.复习作者介绍,进入本课。

二.齐诵《当我死时》。

赏析这首诗。

1. 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条件是安葬的地方要在“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活着的时候不能回乡,只指望死后的安葬。

这种美感,是由长江黄河衍生出来的意向表现出来的。

先把长江黄河之间的大陆转化为“最宽阔的床”,死也自然转化为“睡”。

再是把黄河长江的涛声转化为音乐(安魂曲),这样的美不但是意向的美,而且是想象的美。

2. 为什么要对现实的躯体听觉作如此夸张的想象?表达了诗人痛切的思念之苦,希望彻底的拥有祖国,全身心的融入祖国的情感。

3.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思念,表达了思念之苦。

三.指定学生诵读这首诗。

四.赏析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 1.《黄河大合唱》内容简介:共分八个乐章。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依次是: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2.黄河的形象:既是自然景象,又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它具有英雄的气魄。

3. 研讨:为什么用黄河而不是长江代表我们的民族的英雄主义精神传统? 4. 如何展示黄河合格者的形象?总结主题。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颂歌,歌颂了伟大坚强的民族英雄主义气概。

黄河的英雄气概: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气势。

(表象)蕴含的民族精神:不气不挠、坚韧、执着、无私奉献的韧性。

五.布置作业:1.继续背诵。

2. 完成《中华一题》课内部分。

第三、四课时一.组织教学。

二.作者简介。

并解决生字词。

埋葬头颅�t 望未餍饕餮鹧鸪巅峰澎湃狂澜劈成屏障哺育荡涤磅礴简陋铆牢角逐偌大惬意戛然蓦地矜持踊上清泠泠荡漾缠绵艄公揉出摇曳颤颤巍巍步履颠簸潸然浸淫饱蘸三.组织学生预习,布置预习思考: 1、文章开头写在大院里看电影有无必要?有,为后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及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的怀念作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