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方向中国戏曲史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大纲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中国戏曲史复重点汇总
1. 戏曲的定义和特点
-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统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戏曲的特点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脸谱化的角色表演等。
2. 中国戏曲的历史发展
- 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经过不断发展演变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 戏曲的发展经历了元曲、明代传奇和清代评剧等不同阶段和流派。
3. 戏曲剧种与代表作品
- 中国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等多种剧种,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代表作品。
- 京剧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白蛇传》等;豫剧的代表作品有《山河恋》、《相思树》等。
4. 戏曲角色与表演风格
- 戏曲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四类,每个角色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表演风格和技巧要求。
- 生角色以阳刚之气为特点,旦角色以阴柔之美为特点,净角色以活泼机智为特点,末角色以稳重幽默为特点。
5. 戏曲音乐与舞台美术
- 戏曲音乐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曲调、唱腔和音乐伴奏等。
不同戏曲剧种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 戏曲舞台美术包括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通过精心设计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效果。
6. 戏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戏曲艺术通过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以上是关于中国戏曲史的复习重点的汇总,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中国戏曲史简要
第一章戏曲的起源与成熟第一节中国戏剧的起源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以歌舞演故事”综合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
超越时空,虚拟手法,程式化,但遵循一个原则:美。
一、中国戏剧的艺术形式,追溯其来源。
一般认为,戏剧源于模仿。
1、仪式拟态:交感巫仪、图腾拟态、傩仪2、人化拟神:雩祭、腊祭、葛天氏之乐、《九歌》祭仪二、先秦歌舞和宫廷演艺,以西周辉煌的《大武》为代表。
巫与优:宗教剧演员与非宗教剧演员1、《九歌》作为楚地的祭祀歌,本身就潜存了许多后来的戏剧因素。
2、“优孟衣冠”(1)优戏之始:“优孟衣冠”。
优戏因“善肖人形容”,因而有了戏曲因素中最终要的“装扮性”,因而被很多古代研究戏曲的人认为是戏曲的重要源头,尤其是战国时期楚国宫廷乐人优孟,被我国古代戏曲研究家认为是我国戏曲表演的“始作俑者”。
后世很多戏班也将优孟视为“戏神”加以供奉。
(2)“优孟衣冠”之于戏曲史的意义。
A扮演之始:演员装扮人物进行化身表演是戏剧的主要特征之一。
优孟扮演楚相孙叔敖,惟妙惟肖,扮演的非常成功,但是,这种扮演并不是戏曲扮演,因为戏曲不仅要演人之形容,更要在规定情景(戏剧情景)中“化身表演”。
但是优孟是用自己的语气在“讽谏”,而非用孙叔敖的语气表演孙叔敖的生活,所以,优孟衣冠不是戏剧之始。
B影响了后世戏曲的功能:后世很多人将“优孟衣冠”作为戏曲的开端,“优孟衣冠”的讽谏精神和政治目的为戏曲所继承,很多戏曲非常注重戏曲的讽世功能,主张戏曲应当起到积极的现实批判和劝诫功能。
第二节自秦汉至五代的戏剧一、秦汉的百戏角抵戏 1、百戏。
“百戏”一次出现在汉代。
参考p13-142、角抵戏。
《东海黄公》:产生于西汉时期,演出时一人扮演黄公,一人扮演老虎,按照预定的情节进行打斗,是角抵戏的代表剧目,也是我国戏剧形成于汉代的重要标志。
《东海黄公》成为中国戏剧史上首次见于记录的一场完整的初级戏剧表演。
《西京赋》,以歌舞表演为主的“总会仙唱”,使各种技艺融汇形成了后来戏曲容唱、念、做、打、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史(简版)(编导艺考学习资料)
第一章元曲概说一、名词解释1、戏曲:它是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来反映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是以演员表演为中心,是文学、音乐、舞蹈、杂技、美术艺术等众体皆备的综合艺术。
2、戏剧:它是一种由演员通过说、唱、歌、舞当众表演故事的艺术形式,包括戏曲、话剧、歌剧、舞剧等,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方面的综合艺术。
3、曲:可以歌唱的乐谱,具体讲是金元时期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词、词余、乐府。
4、散曲:是宋金时期吸收民间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5、小令:原名叶儿,是文学上的一支曲或一首词,具体地说是独立的一支曲。
6、套数:和小令相对,是两组以上(不包括两组),用同一宫调的曲子相邻而成的组曲。
(特点:有尾声,曲子只能在同一宫调中选用)7、带过曲:是由两组曲组成的曲子。
8、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吸收了其他多种表演形式形成的一种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它是一种综合艺术,吸收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等,被称为“第七艺术”。
9、曲词:是在诗、词和民间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新诗体,一般都本色自然而又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一面有严格的韵律,一符合演唱的要求;一面又可以增句或加衬字,有利于比较自由地表情达意。
10、曲调:旧乐府音调的总称。
11、唱词:旦本戏,末本戏。
12、宾白:两人相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宾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
13、科范:是剧本规定的主要表情动作和舞台效果,简称为“科”,如“把盏科”、“做眼泪科”、“调阵子科”、“内作起风科”等。
14、折:既是音乐组织的单元,又是故事情节的自然单位。
15、楔子:是一折戏,放在一本戏的开头叫开场戏,放在中间叫过场戏(用来简单介绍人物和故事情节)。
16、角色:表现不同类型的人类。
由于杂剧以正色为主角,形成“一角众脚”。
正末、正旦就分别成了末本和旦本的角色。
此外,视剧情的需要,还有净、副末、贴旦、搽旦、孤、卜儿、孛老、倈儿等。
在戏曲现代性的探索和实践中——著名戏曲导演张曼君访谈录
陈法玉(以下简称陈):张导好!非常感谢您接受家乡《创作评谭》杂志的专访。
您曾在2007年被《中国戏剧》杂志推举为“新世纪杰出导演”,是六位被推举人中唯一的一位戏曲导演,也是唯一的一位女导演。
您是江西儿女的骄傲。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够让更多家乡人了解您艺术创作的经历和成就,增强江西的文化自信。
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的成长经历,特别是与赣南、与江西的情缘。
张曼君(以下简称张):我的祖籍是江西省上饶市,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
“文革”时期,我在赣南小学毕业,却因为出身问题没能继续上中学,后辗转就读于一家民办中学,并随学校移至当时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校址在赣南的上犹县。
16岁那年,我几经波折成为上犹县采茶剧团的一名演员。
由于我有较好的表演天赋,独唱革命歌曲和样板戏在当地很有名气,在县剧团里成了台柱子,演出很多。
主要节目是样板戏、小歌舞、小话剧、对口词、表演唱、三句半等。
除此之外,我还担任报幕员。
我演的第一个戏是小歌剧《红旗二号》,在戏里演一个有点自私的小女孩儿,也属于“女一号”。
那时候,县剧团有很多下放来改造的所谓“反动权威”,其实他们都是很好的艺术家,是我艺术起步阶段最好的老师。
每到排戏的时候,他们都会要求我写角色自传、剧本分析。
我不会写,他们就一边启发我思考,一边详细讲解。
写出来后,又帮我找出其中的问题,认真加以纠正。
所以,在这方面我比一般的演员基础要好,除却从小比较喜欢阅读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过这样的积累和锻炼。
当时唱戏都用普通话,所以我用普通话唱采茶戏,也用普通话演过评剧《向阳商店》、湖南花鼓戏《送货路上》《打铜锣》等,也用唱歌的方法演过整出的京剧《红灯记》(饰演李铁梅)、《龙江颂》(饰演江水英),本期文艺家:张曼君,江西上饶人,出生于江西赣州。
戏曲导演,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系导师,原天津歌舞剧院副院长。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代表作品有:采茶歌舞剧《山歌情》《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京剧《马前泼水》《水上灯》《钦差林则徐》《青衣》;昆曲《一片桃花红》;越剧《梅龙镇》;评剧《红高粱》《母亲》;河北梆子《晚雪》《孟姜女》;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川剧《欲海狂潮》;湘剧《李贞回乡》《月亮粑粑》;晋剧《大红灯笼》;蒲剧《山村母亲》;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小乔初嫁》;锡剧《二泉映月•随心曲》;秦腔《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等。
中国戏曲史研究的书籍
中国戏曲史研究的书籍中国戏曲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
对中国戏曲史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传承这一独特的艺术遗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几本在中国戏曲史研究领域有重要地位的书籍。
第一本是《中国戏曲通史》。
这本书由著名学者王克敏所著,是中国现代戏曲史研究的经典之作。
该书以清代戏曲为切入点,展现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全貌。
通过对各个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剧种的戏曲进行深入研究,王克敏详细叙述了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此书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文献,还对戏曲形式、演唱技巧、舞台美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戏曲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二本是《中国传统戏曲史》。
这本书由戏曲学家唐之松主编,是对中国传统戏曲进行综合性研究的权威之作。
该书以目前已知的中国传统剧目为基础,系统地呈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与内外部变革。
从戏曲的历史背景、演出形式、剧目类型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引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思考和思想碰撞。
此书既适合学术研究者,也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传统戏曲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三本是《近现代中国戏曲史》。
该书由戏曲学家周有光所著,集合了现代中国戏曲研究的重要成果。
该书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中国戏曲的发展与变革。
作者通过对历史文献、剧目和演出资料的细致梳理,还原了当时戏曲艺术的真实面貌,并对戏曲政策、观众反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此书对于理解中国戏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以上三本书籍,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著作在中国戏曲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比如《中国戏曲史述要》、《戏曲学》、《中国古代剧种史》等。
这些书籍不仅涵盖了不同时期、不同剧种的戏曲发展史,还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学术观点,为研究者和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
总结起来,中国戏曲史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学术课题,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国戏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戏曲学院教师资料
苏东花,女,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以来从事戏曲表导演创作实践和影视表导演教学实践工作,重点在戏曲表演教学创作研究、影视的创作实践、理论教学研究及中日韩亚洲戏剧比较学研究。
在日本十三年完成硕士、博士课程,同时潜心研究日本文化传统戏剧教育,先后在九州工业大学开设中国戏曲文化讲座,NHK中国汉语讲座节目,在日连续出版讲座杂志及光盘。
所授课程:角色创作论文著作:论文:1、《中国京剧与日本歌舞伎表演研究》2、《中国京剧与日本歌舞伎的比较研究》3、《梅兰芳戏曲电影创作简论》4、《中国京剧男旦与歌舞伎女形艺术比较研究》5、《日本传统戏剧——歌舞伎艺术》6、《日本戏剧——宝塚》7、《梅兰芳在东瀛》8、《宋长荣的荀派艺术风格》著作:1、在国内外先后完成共著《艺术赏析词典》(戏曲词条部分)2、教材《戏曲影视导演基础》(学院重点课程)主要荣誉:1、中国戏曲学院“三育人”优秀2、北京市骨干教师3、电视连续剧《海灯法师》女主演四川电视台获大众影视百花奖女助演提名4、电视连续剧《小镇往事》主演安徽电视台获华东六省市银燕奖张晶,女,1968年生,国家一级演员,教授,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教师。
第二届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
系院级重点课程“主修剧目——青衣花衫”主要负责人;参与北京市级精品课程“主修剧目”的申报工作,任青衣花衫行当主讲教师。
并曾于2001年6月随梅兰芳京剧团前往俄罗斯讲学,是我国申办奥运会的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
主要代表剧目: 《霸王别姬》、《贵妃醉酒》、《黛玉葬花》、《女起解》、《玉堂春》、《红鬃烈马》、《大保国》、《凤还巢》、《西施》、《洛神》、《祭塔》、《宇宙锋》、《穆桂英挂帅》、《生死恨》、《四郎探母》等。
所授课程:京剧表演研究方向:京剧青衣花衫行当教学论文著作:1、《浅析梅兰芳先生的三出“红楼戏”》(2006年04期)等数篇学术论文。
2、《谈京剧舞台上的萧太后》(2006年02期)3、《从台前到幕后》(2003年03期)4、在核心期刊《戏曲艺术》上发表《浅析梅兰芳先生<霸王别姬>》(2003年01期)科研项目:1、多次参与京剧表演专业招生及计划制定工作。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考研)
中国戏曲史复习资料(考研)《中国戏曲史教程》复习题归类整理第一类填空题1.西汉角抵戏的代表作是《东海黄公》。
2.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里记载了著名的“优孟衣冠”的故事。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戏主要有《代面》(兰陵王)、《踏摇娘》和《拨头》。
4.唐代参军戏的两个主要角色是参军和苍鹘。
5.北宋时期,“变文”被“鼓子词”所继承,用以说唱长篇故事。
6.说唱艺术完全成熟的代表作是金代出现的董解元的说唱诸宫调《西厢记》。
7.构成戏曲的主要来源是古代歌舞、说唱艺术、滑稽戏。
8.瓦舍是一个集多种技艺、供艺人卖艺、观众观看的场所。
9.宋杂剧是在唐代参军戏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歌舞、多种表演技艺,并将其进一步综合形成的。
10.金院本是金朝在燕山(今北京)建都时逐渐形成的北方派杂剧。
11.金院本与宋杂剧的不同点在于金院本中用大曲歌唱的节目很少;在属于艳段的节目形式上更加丰富;还存在着一类称为“院幺”的特有节目。
12.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南曲、戏文。
最初产生于浙江温州(又名永嘉)地区,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13.宋元南戏是指北宋末叶至明初时期在中国南方流行的戏曲艺术。
14.现存南戏中,基本保持戏文的原有面貌或经后人修改过的主要作品有《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琵琶记》、《杀狗记》、《白兔记》、《荆钗记》、《拜月亭记》等十几种剧。
15.宋元南戏中描写爱情婚姻、家庭内容的作品中包含的两种主题是1.以歌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2.描写婚变、以谴责男子发迹变泰负心的。
16.早期南戏不少剧目关于结局的处理不外乎以下两类,一类是给负心汉严厉的惩罚如《赵贞女蔡二郎》、《王魁》和《负心汉陈叔文》;一类是负心丈夫同受害妻子言归于好如《张协状元》。
17.《张协状元》的主要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能够综合运用曲文、念白、科介,充分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戏剧的冲突。
18.宋杂剧一般是“一场两段”:“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为两段。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复试分数线解析以及复试要求
参考书目
《戏曲意象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版 沈达人
《戏曲意象论》是戏曲理论家沈达人先生关于戏曲美学 研究的经典著作。全书从戏剧形象构成的不同类型,再 现、表现与戏曲的艺术方法,行动的再现性与戏曲的典 型、典型化,动作的表现性与戏曲人物和戏曲环境的意 象化,戏曲的抒情性等五个方面研究戏曲意象,比较完 整地构成了戏曲意象创造的系统,是一本能代表“前海 戏曲研究”成就的著作之一。
导师介绍
王馗,1975年3月出生于山西忻州,1992年考入中山大学,2002年获得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2003年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学术研究,2005年受聘为副研究员进入中国艺术 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工作,同时担任中国傩戏学会副秘书长。 主要研究成果:《试论小青故事在晚明的心理效应(附录:〈三百年“小青热”辑事论 考〉)》(硕士论文)、《鬼节超度与劝善目连》(博士论文)、《粤东梅州佛教香花的调查与 研究稿》(博士后出站报告)、《“小青热”与晚明文人“创调”》、《南北朝“呼名怖儿”习 俗与“麻胡”考》、《宋元孩偶魔合罗的民俗源流》、《香花佛事――广东省梅州市的民间超度 仪式》、《完整保护:地方戏曲发展的一条“绝路”》、《山西省太原市沙河刘照的十二岁庆 典》、《二十世纪目连戏研究简评》、《禅门经忏与梅州客家的人生礼仪》、《沉浮的传统与永 生的记忆从――东海孝妇看民间故事的仪式内涵》、《粤东梅州香花佛事中的“目连救母”》等。 目前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重点课题《昆曲艺术大典》的编纂工作。
资料
《中国戏曲史概要》 才思考研考博·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 这本资料总结了中国戏曲史的重要笔记,考试的重点。
辅导资料
《中国戏曲知识》 才思考研考博·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研组编 这本资料里面汇集了中国戏曲的基础知识,作为答题的 理论依据。 历年真题一、名词解释
中国戏曲史简要
中国戏曲史简要第一章戏曲的起源与成熟第一节中国戏剧的起源中国戏曲的艺术品貌:“以歌舞演故事”综合诗、乐、舞演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
超越时空,虚拟手法,程式化,但遵循一个原则:美。
一、中国戏剧的艺术形式,追溯其来源。
一般认为,戏剧源于模仿。
1、仪式拟态:交感巫仪、图腾拟态、傩仪2、人化拟神:雩祭、腊祭、葛天氏之乐、《九歌》祭仪二、先秦歌舞和宫廷演艺,以西周辉煌的《大武》为代表。
巫与优:宗教剧演员与非宗教剧演员1、《九歌》作为楚地的祭祀歌,本身就潜存了许多后来的戏剧因素。
2、“优孟衣冠”(1)优戏之始:“优孟衣冠”。
优戏因“善肖人形容”,因而有了戏曲因素中最终要的“装扮性”,因而被很多古代研究戏曲的人认为是戏曲的重要源头,尤其是战国时期楚国宫廷乐人优孟,被我国古代戏曲研究家认为是我国戏曲表演的“始作俑者”。
后世很多戏班也将优孟视为“戏神”加以供奉。
(2)“优孟衣冠”之于戏曲史的意义。
A扮演之始:演员装扮人物进行化身表演是戏剧的主要特征之一。
优孟扮演楚相孙叔敖,惟妙惟肖,扮演的非常成功,但是,这种扮演并不是戏曲扮演,因为戏曲不仅要演人之形容,更要在规定情景(戏剧情景)中“化身表演”。
但是优孟是用自己的语气在“讽谏”,而非用孙叔敖的语气表演孙叔敖的生活,所以,优孟衣冠不是戏剧之始。
B影响了后世戏曲的功能:后世很多人将“优孟衣冠”作为戏曲的开端,“优孟衣冠”的讽谏精神和政治目的为戏曲所继承,很多戏曲非常注重戏曲的讽世功能,主张戏曲应当起到积极的现实批判和劝诫功能。
第二节自秦汉至五代的戏剧一、秦汉的百戏角抵戏1、百戏。
“百戏”一次出现在汉代。
参考p13-142、角抵戏。
《东海黄公》:产生于西汉时期,演出时一人扮演黄公,一人扮演老虎,按照预定的情节进行打斗,是角抵戏的代表剧目,也是我国戏剧形成于汉代的重要标志。
《东海黄公》成为中国戏剧史上首次见于记录的一场完整的初级戏剧表演。
《西京赋》,以歌舞表演为主的“总会仙唱”,使各种技艺融汇形成了后来戏曲容唱、念、做、打、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中国音乐史方向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试题资料答案
:
导师介绍
项阳 博士,男,1956年生。祖籍湖北宜昌,生于山东淄博。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学术领 域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出版学术著作《中国弓弦乐器史》、《山西乐户研究》、《乐户:中 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承载者》(日文版、大阪2007)、《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西卷》;论文集 《当传统遭遇现代》;参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独立完成和参与 多项国家课题。有着较为丰富的实地考察经验。为研究生讲授“中国乐器史”、“中国乐籍制 度与传统音乐文化”、“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等;为中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非 物质遗产代表作”评审专家委员(2004);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专家委员 (2007);文化部音像审查专家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评审委员(2007、 2009);科技部“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委员(2008);文化部职称评审专家委员 (2008);科研成果获得文化部、教育部的奖励,《山西乐户研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一 等奖。博士研究生指导方向为“中国音乐文化遗产研究”。在做课题为《中国乐籍制度研究》、 《以乐观礼》,参加集体课题为《中国佛教音乐文化大典》。
复试分数线解析
音乐学 分数线 校线 院线 全日制线 政治 35 35 35 外语 35 35 35 专业一 100 100 100 专业二 115 115 115 总分 350 350 350
非全日制线 —
—
—
—
—
导师介绍
李岩 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业(硕 士)。1992-96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工作。1997年1月,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 攻读民族音乐学(Ethnomusicology)博士学位。曾任《中国音乐学》编辑部主任、副主编, 现任《中国音乐年鉴》主编。兼任中央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山东 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院校客座教授。主要论文有《论民族音乐学记谱中所涉及的理论与方法》、 《对刘靖之三模式的商榷》、《克莱斯勒1923年北京演奏会及相关评论》、《冬来了,春还会 远吗?──纪念黎锦晖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要点实录》、《朔风起时弄乐潮──20世纪20年 代的西乐社、爱美乐社及柯政和》(获北京文化艺术界举办的北京市文联第三届文艺评论奖)、 《国乐改进观念的衍变》(获中国音协金钟奖首次理论评论奖)、《纪念何安东的历史意义》、 《对而未决——面对并解析华丽丝、青主与易韦斋的历史公案〉等;著作有《朔风起时弄乐 潮——李岩音乐学术论文集》、《缤纷妙响——澳门音乐》、《百岁学人缪天瑞》(画册)、 《中国音乐大论辩》(合著)、《放歌三十年》(合著)。
2023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史论考研参考资料以及参考书
参考书目:《中国话剧史》
宋宝珍:《中国话剧史》
本书从20世纪初“话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开始,记录 了其在中国民族救亡与思想启蒙的旗帜下,如何以一种新的 艺术姿态进入中国人的文化视野,又如何在民族救亡与民族 振兴中发挥作用的。中国话剧的百年历史,从形式到内容, 经历了很大的转变。本书从戏剧运动中的领导者,编剧,导 演、演员,及剧中及团体都一一展现,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 去领略百年话剧中可歌可泣的历史。
复试分数线及要求
【1】戏剧戏曲学-近三年复试分数线对比
复试分数线及要求
【2】戏剧戏曲学-近三年复试人数、录取人数、复试录取比对比 复试人数
复试分数线及要求
【2】戏剧戏曲学-近三年复试人数、录取人数、复试录取比对比 录取人数
复试分数线及要求
【2】戏剧戏曲学-近三年复试人数、录取人数、复试录取比对比 复试录取比
参考书目:《现代欧美戏剧史》
陈世雄:《现代欧美戏剧史》
这是一部论述19世纪70年代以来百余年间欧美戏剧发展 进程的著作。鉴于当代戏剧的某些人物、某些现象还无法给 予定论,相关的资料也难以全面掌握,因而,本书的重点是 1871—1945年间的欧美戏剧,即现代部分,而1945年以来 的当代部分仅做较为简略的评介。
参考书目:《中国话剧史》
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
《中国戏剧史学史稿》通过对20部有较大影响的中国戏 剧史著做系统性研究,探讨了它们在中国戏剧史学史上的地 位、影响和赓续、互文的关系;通过对诸位作者所秉持的历 史哲学和使用的学术方法进行回顾和检讨,试图对既往的戏 剧史著研究进行系统性整理。
参考书目:《中外戏剧史》
背景介绍
艺研院的话剧史论这几年考的人数不是很多,这几年专硕又分了一部分流量过来,因此,人数更 少一些,目前招生主要涉及方向主要有:
最新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录取分数线考研难度
学校综合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招生基本信息解读中国艺术研究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艺术科研机构,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成立的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音乐研究所、中国美术研究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定名。
中国艺术研究院近三年硕士招生人数一览表2020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68名。
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9名左右(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84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5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9名左右。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19名。
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9名左右(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84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5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名左右。
201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19名。
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9名左右(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84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5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名左右。
分析:总体来看中国艺术研究院近几年的招生人数还算平稳,2018年、2019年招生人数相同,对比2019年,2020年招生人数下降了50多名,主要是非全日制人数下降,大家一定要注意。
中国艺术研究院本年度录取分数线与国家线对比图再看2020年考研国家线总体趋势图考研一共13大学科门类,总体走向参差不齐,但依旧有规律可循。
2020考研的国家线走势分为三种:1.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
2.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
3.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计算出国家线的两个极限值,也就是上涨分数最多的学科和下降分数最多的学科。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持平有3个:文学、管理学、享受少数民族照顾的考生.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上升的有5个:哲学(+5分)、法学(+5分)、教育学(+6分)、艺术学(+7分)、体育学(+7分)。
本学科分数线与去年相比下降的有9个:经济学(-2)、历史学(-1)、理学(-2)、工学(-6)、农学(-2)、医学(-5)、军事学(-5)、工学照顾专业(-6)、中医照顾专业(-5)。
中国艺术研究院历届著名导师
梅兰芳 : ( 1894 年 10 月 22 日 —— 1961 年 8 月 8 日 )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
名澜,字畹华。
祖籍江苏泰州。
出生于梨园世家,主攻旦行。
民国初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在旦角的表演、服饰、头饰等方面作了大胆改革,形成了雍容华贵, 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 -- 梅派。
此外,在戏剧文化的国际交流方面,梅兰芳先生可以说是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他曾数次访问日本、美国和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
建国后,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研究生导师等职。
主要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桑园会》、《黛玉葬花》、《穆桂英挂帅》等。
程砚秋 : ( 1904年1月1日 —— 1958年3月9日 )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史学家。
满族,北京人。
原名承麟 (满族),后改汉姓“程”,初名程菊农,继改艳秋,字玉霜。
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他11岁时初次登台,便以文武各功超群而崭露头角。
他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深研发声吐字、四声音韵,通过实践,创造了一种深邃沉郁、外柔内刚的唱腔风格——程派。
他主攻青衣,强调人物性格与表情、身段与唱念等技艺的高度融合。
尤其是他创造的水袖技法,大大丰富了旦角水袖的表现力。
建国以后,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等职。
主要代表剧目:《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梅妃》等。
周信芳 :( 1895年1月——1975年3月)京剧表演艺术家。
艺名麒麟童。
浙江慈溪人,生于江苏清江浦。
他七岁登台,主攻老生行,注重继承传统,又不受陈规旧套的束缚,创造出“唱念做打”融为一体的表演风格——麒派。
他的表演身段洗练洒脱,节奏感强,并善于用髯口、服饰及道具为塑造人物服务,因此一向被称为 “ 做派老生 ” 。
他始终把戏剧当作战斗的武器,在不同历史时期都积极编演大量新戏。
建国后,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前身)副院长、研究生导师等职。
中戏考研-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戏剧学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报录比、导师信息
面,外校学生一般会吃大亏,因为有些课程的题目是该校的特色题,且不谈题目你没看到过,就算是 题目提前给你,你翻遍书店可能都找不到答案。如果说考研有什么捷径的话,那专业课老师的经验、 方法和知识传授应该算最重要的一个。
3、复习时间充足 考研也是一次应试,在有信息、有方向的基础上还需要必要的时间投入。根据每个考生专业基础的好 差以及有无专业课老师指导,复习的时间也是有非常大的区别。建议考生可以在每一年度的 3 月 份开始相关的信息收集和备考复习。 4、联系导师 一般来说,如果你的技能与导师的项目很对口,或者你在什么核心期刊上发表与导师的研究课题 相关的论文,那他肯定会同意你报考。如果你不具备上述条件,那么找导师的熟人介绍一下,导师一 般也会要你。还不具备的话,那你就脸皮厚一点,让他明白你为报考他的博士,付出了很多,导师也 是人,会有同情心的,不要因为一次拒绝丧失信心。实在不行的话,换一位试试,总有导师会要你 的。不过有一点要记住,导师招学生最根本的衡量准则是你的考分,你成绩不靠前,导师也很难帮 你。 5、适当的经济基础 包括人际关系费用,找该校的对口复习资料费用,报辅导班的费用,考试费等等,该花的最好不 要省,只要是对考研成功有利的。因为这些钱对于名校硕士生出来后的待遇来说太微不足道了。
5、舞台监督 演出团体中的一种职务。在戏剧演出过程中负责掌握舞台艺起到了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
七、【中央戏剧学院大百科考研考点及范围-----大百科全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戏剧动作 戏剧情景 戏剧冲突 戏剧性
戏剧风格 戏剧流派 悲剧 喜剧 正剧 宫廷剧 书斋剧 情节剧 多幕剧 独幕剧 街头剧 活报剧 宗教剧 社会问题剧 行动三一律 戏剧场面 戏剧悬念 戏剧情节 时空交错 发现与突转 二度创作 排演 导演的剧本分析 导演构思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剧史》复习重点汇总1第一章戏曲概说第一节、什么是戏曲一、什么是戏曲?1、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至咸淳(1265-1274),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声歇。
——[宋]XXX《水云村稿·词人XXX2、其它文献中的“戏曲”名称:元人XXX《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有“戏曲”一词,凡二见。
明人XXX《南词引正》:“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
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
”中国近代学者XXX撰写了《戏曲考原》、《宋元戏曲考》等著作,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戏曲”概念。
然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
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
——XXX《宋元戏曲史》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音乐和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
——《辞海》3、现代戏曲学的奠基人XXX(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朝秀才,著名学者。
1907年起任XXX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著有《曲录》《宋元戏曲史》《人间词话》等,开创了研究戏曲史的风气。
1913年起从事中国古代史料、古器物、古文字学、音韵学的考订,尤致力于甲骨文、金文和汉晋简牍的考释。
1925年任XXX教授,除研究古史外,兼作西北史地和蒙古史料的整理考订。
4、现代戏曲学的另一位奠基人XXX(1884-1939),字XXX,号XXX,长洲(今姑苏)人。
戏曲作家、表演家、实际家、教育家、收藏家。
著有《奢摩他室曲话》《顾曲麈谈》《曲海目疏证》《中国戏曲概论》《元剧研究》《瞿安读曲记》《曲学通论》《南北词简谱》。
有名门人有任二北、XXX、XXX、XXX、XXX、XXX等。
第二节、戏曲戏剧曲艺1、戏曲与戏剧同一关系:在中国古代,戏曲是戏剧的唯一形式,戏曲就是戏剧,戏剧就是戏曲。
并列干系:在今世,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代戏曲形成并列干系。
属种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样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介绍
谢拥军,女,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戏曲研究》编辑部主任,主要从事明清戏曲史论研究、 田汉戏剧研究、戏曲刊物编辑工作。 1989年毕业于杭州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文学硕士 学位;目前在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先后发表论文、评论《诗,田汉戏剧创作的审美中介》、《抗战时期田汉戏曲创作实践初 探》、《温州瓯剧启示录》、《汤显祖剧作审美论》、《昆曲与文人趣味》等三十多篇,合作 出版了《中国戏曲史》、《昆曲与文人文化》,是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 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的成员,院重点课题《昆曲艺术大典》“文学剧目典”副主编,调查 报告《闽南地区戏曲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报告》获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优秀科研成果奖文献三 等奖。
招生目录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戏曲类方向 专业研究 方向 学习方式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 理论②201英语 一或202俄语或 203日语③611 艺术概论④816 戏曲史论 ①101思想政治 理论②201英语 一或202俄语或 203日语③611 艺术概论④816 戏曲史论
02中国戏曲史
2019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
戏曲方向中国戏曲史考研导师介绍以及考研大纲
基本信息
以下资料由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培训部整理,以下资料完全符合中国艺术研究院要求,对报考中国 艺术研究院的考生极为重要,请考生仔细阅读。
才思教育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最权威的辅导机构和领军机构,自开办中国艺术研究院 培训以来,始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有着独到的理解。 不仅如此,才思教育在全国首次推出研究生辅导中的“五指理念”(即指定院校、指定学院、 指定专业、指定方向、指定教师)。并在“全心全意,因才思教”的理念下,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 法,让考生能够有着最为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和最为专注的教师进行24小时的督导,做到一切只为 一人定制,你的作品,绝对不会和他人重复。同时,文化课的辅导也将全部按照北大清华的要求对 考生进行一对一的定制。 目前,才思教育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培训正在火热招生中,咨询电话:一七七零一二五五八七 五。咨询QQ:二零五七三零七七零五,二三八二五九五三三二。才思让你离中国艺术研究院更近一 步。
导师介绍
毛小雨,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从事中国戏曲史论及东方戏剧研究。 编著出版:《胡连翠导演艺术》、《中国戏曲脸谱艺术》(获国家级最高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和国家 图书奖提名)。 专著:《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 论文集:《前海剧说》。 译著:《漫画汉英语言精华——唐宋诗》、《漫画汉英语言精华——唐宋词》、《商代文明》、 《空军战士》、《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等。 其他专著:《印度雕塑》、《印度壁画》、《印度艺术》和摄影作品集《印度建筑艺术》、《中国 人眼中的印度》。 获奖情况:《元杂剧中佛教戏研究》,获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论文评奖二等奖;《现代戏的文化 心理选择》,获田汉戏剧奖;《艺术的青春探索之旅》,获梅兰芳诞辰100周年征文奖,印度视觉媒体协 会2005年度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成果奖,2013年获第六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 承担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近代戏曲史》的“戏曲文学”主编工作,参加国家课题《昆曲导演艺术研 究》。主持国家课题《粤剧神功戏与岭南民间信仰》。
导师介绍
李悦,1951年5月23日生,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7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理论研究班, 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少数民族戏曲研究室主任、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秘书长。主 要从事少数民族戏曲研究,著有专著《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戏曲》、《中国近代戏曲组织》,并参加了 《当代中国戏曲》、《中国当代戏曲史》、《中国近代戏曲史》、《中国少数民族剧种发展史》、《中 国昆曲艺术》等多部集体著作的撰稿,还写有论文、评论、小说等,撰文百余万字。
复试分数线解析
戏曲类方向 分数线 校线 院线 全日制线 非全日制线 政治 36 36 36 — 外语 36 36 36 — 专业一 100 100 100 — 专业二 100 100 100 — 总分 350 350 350 —
复试主要内容
1、外语听力及口语 2、面试:面试主要抽题回答问题 抽2道 随机回答老师的提问 复试非常公平,只要综合素质好,有实力复试一定能录取。
(1)全日制
刘祯
戏曲史 03中国戏曲史 (1)全日制 毛小雨
导师介绍
刘祯,文学博士,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出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 国艺术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戏曲研究》主编,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 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傩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戏剧史论及民间文化、宗教 祭祀戏剧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民间目连文化》(该书1999年获首届国家社科基 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勾栏人生》(该书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民间戏剧与戏曲 史学论》、《昆曲与文人文化》(合著)、《北京戏剧通史 ·辽金元卷》(本卷主编主撰)。主 编《东方戏剧论文集》等。发表论文评论百余篇,论文曾于1997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第四届优 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现为国家重点课题《昆曲艺术大典》副总主编。
导师介绍
马也,194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市。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博 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参加国家及中国艺术研究院重点科研项目、戏剧理 论与批评的写作及研究,曾为《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 《戏剧报》专栏作家,先后发表论文及评论百余篇。著有《戏剧时空论》、 《戏剧人类学论稿》、《亚细亚之光》、《马也戏剧批评文选》、《门外乱 弹》、国家重点项目《中国近代戏曲史》(分支主编)等学术专著。创作电视 剧《擎天柱》(八集编剧,获飞天奖)、《战国》(32集,文学顾问,编剧之 一)、《战争与和平》(10集,总编导,总撰稿)等。
导师介绍
贾志刚,1954年4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阿甲、黄克保。1993年毕业于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沈达人。现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担任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出版学术专著:《迈向现代的古老戏剧》、《戏 曲体验论》、《昆曲表演艺术论》(合著)、《中国戏曲表演史论》(合著)等,参加了《中 国当代戏曲史》、《黄河文化丛书· 艺术卷》、《新时期文艺主潮论》、《中国京剧百科全书》 等国家“八五”重点课题和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撰写了有关章节。发表学术论文70多 篇,其中《且慢创立情境说》获中国艺术研究院1991年中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新时期文艺 主潮论》获2005年文化部优秀著作二等奖。
导师介绍
吴乾浩,笔名天昊,吴重霄。研究员,1939年5月生,浙江余姚人。196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 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理论专业,导师张庚。毕业后留院从事戏曲理论研究工作。1987年曾任北京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兼任 《戏剧评论》常务副主编、《中国戏曲志· 北京卷》常务副主编。1989年调回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任《中国京剧》主编。中 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剧本》编委,中国戏曲学会理事,元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梨园学会理事, 浙江戏剧理论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戏曲理论、戏曲美学、戏曲评论等方面的研究。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当代中国的戏曲》的撰写工作。在 全国性讲习班与许多大学讲授戏剧理论、戏曲史。为波兰访问学者讲授当代戏曲。 主要成果:已出版专著有:《白朴评传》(9万字),198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戏曲美学特征的凝聚变幻》(11 万字),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红楼二尤〉的表演与文学剧本研究》( 7万字),199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舞台》(与谭志湘合作)18万字,青岛出版社1993年出版;《彩虹集》(与谭志湘合作)30万字,贵 州民族出版社1993年出版;戏曲小说《西施浣纱》、《李亚仙与郑元和》、《潘必正与陈妙常》共24万字,山东文艺出版 社1998年出版。另主编《京剧泰斗》丛书计十二种共250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已发表的论文、评论300余篇,共320万字。其中《漫步在戏曲百花园》(8千字),载于《戏剧丛刊》1983年第2期, 获《戏剧丛刊》理论与评论奖;《形神兼备的舞台体验》(1万1千字),载于《地方戏艺术》1987年第4期,获《地方戏艺 术》论文奖;《三者并举推动着戏曲的复苏》(5千字),载于《戏文》1988年第6期,获华东戏剧期刊第二届“田汉戏剧 奖”;《戏曲现代戏的历史观照》(5千字),载于《安徽新戏》1990年第4期,获华东戏剧期刊第三届“田汉戏剧奖”; 《久演常新的〈燕青卖线〉》,载于《光明日报》,获“新文化奖”;《湖北戏剧的辐射力》。载于1991年3月3日《长江 日报》,获《长江日报》论文奖。另《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舞台》获1994年中国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