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历史资料意义类、影响类
高考历史影响意义类设问答题模板
影响、意义类设问
[设问特点]
(1)影响类:
①限定性设问,如有何积极影响,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如何,对世界或者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如何等。
②宽泛性设问,如有何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
(2)意义类:
①限定性设问,如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意义,其重大国际(世界)意义是什么,说明历史事件、现象的政治(或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
②宽泛性设问,如有何历史意义,其历史作用(指积极作用)如何等。[答题模板]
(1)影响类设问:
①政治影响,可从政治格局、制度革新或调整、政权更替、政策制定或改变、新的阶级产生等方面思考。
②经济影响,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③宽泛影响,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2)意义类设问:
①笼统性设问:
意义=性质+作用+影响(积极的)。
意义=国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意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②有具体设问角度:
政治、文化意义:从事件性质、过去的影响、未来的影响等角度思考。经济意义:从事件背景、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经济措施不同角度的影响等方面归纳。
[典题感悟]
(2013·XX高考,节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据表,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答案]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被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想。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XX化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政治XX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中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总结
中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总结
马上就要中考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中考历史大题答题模板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影响和作用类历史试题通常采用限定性和宽泛性的设问方式。限定性设问需要回答产生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以及对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宽泛性设问需要一分为二地回答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消极和积极作用。
在回答影响和作用类历史试题时,可以采用以下答题模板。首先,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影响。在政治方面,需要回答社会性质变化、政治势力消长、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的影响。在经济方面,需要回答经济发展、经济理论、政府财政收入、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变化、国内外经济交流、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需要回答传统思想冲击、进步思想宣传、思想解放、新理论提出等方面的影响。在国际关系方面,需要回答两国关系、国际政治格局变动、地区和世界和平、其他国家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需要回答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影响作用,深远影响则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包括时代性和历史趋势。
最后,需要回答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主观影响可以从主观目的、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环境、经济影响、政治现状、科技等方面思考。
意义类历史试题通常需要回答其意义、作用、推动力等方面。答案通常采用“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只有才能”等表述方式。
在回答意义类历史试题时,需要按照纵向结构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的顺序回答要点。同时,需要包括材料中有效的信息和教材知识,从性质、作用、积极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考虑。
常见背景、影响类材料题答题模板
考前必背4类答题术语
一、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公式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历史背景=(原因+条件)=必要性+可能性=为什么+为什么能
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决定事物发展的必然因素(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条件=经济+政治+文化+……侧重有利因素分析
目的:→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目的: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反映当事人的利益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判断成败及原因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范例归纳: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
经济: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孤立性、脆弱性需要中央集权保护。
政治:有利于地主阶级巩固统治地位,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思想理论:法家思想的中央集权理论;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中考历史常考认识类问题及答题参考
中考历史常考认识类问题及答题参考
历史内容繁多,难理头绪,记不住,容易忘。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中考历史常考认识类问题及答题参考,感想您的每一次阅读。
中考历史常考认识类问题及答题参考
一、大国崛起1.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答案模板: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
①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②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
(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
1.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
(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题型三 意义、作用、影响类
(1)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
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 (2)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 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
4.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 (1)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 经验等方面思考。 (2)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
者完全否定。
2.限定性的设问:有限定词,如某一历史事件产生了哪些积极 或消极影响,对政治、经济或文化某一方面的影响,对中国或
世界、当时或后世的影响,对近代化的影响等。
二、解答技巧 1.问——审设问,找到答题主体和方向,这是做题的前提。 2.提——审材料,充分提取有效信息,这是做题的关键。 3.套——有选择地套用答题模板。 4.答——组织答案,注意答案的规范性。 影响类试题的答语带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褒贬立场。下列 这些句式能够增强答题意向,有利于提高得分率。
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
(2)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 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 环境。
解析:第(1)问,解读“新世界”与“旧世界”的交流与联系,迁移新航 路开辟的影响,从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等角度说明。第(2)问,提取材料 信息,从经济发展、人口流动、人口增长、人们生活习惯改变以及土地 利用等方面概述美洲农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答案:(1)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
历史影响类答题技巧(一)
历史影响类答题技巧(一)
历史影响类答题技巧
1. 阅读问题和材料
•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和限定条件。
•通读材料,理清材料的主旨和结构。
•将问题和材料进行对照,找出相关信息。
2. 确定关键词和主题
•从问题中找出关键词,确定答题的主题。
•在材料中寻找与关键词相关的信息,进行标记。
3. 整理思路和提纲
•根据材料和关键词,整理答题思路。
•按照逻辑关系和重要性,列出提纲。
4. 利用联想和引申
•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通过联想和引申拓展答案的内容。•利用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背景,丰富答案的内容。
5. 注意细节和时序
•答题时要注重细节的准确性,尽量引用确切的事实和数据。•在描述历史事件和进程时,要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组织。
6. 使用适当的论证方法
•采用合适的论证方法,如因果分析、比较分析等。
•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对观点和结论进行支持和解释。
7. 深入理解和拓展
•在回答问题时,要深入思考问题的意义和影响。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拓展答案的深度和广度。
8. 注意语言表达和结构
•使用准确、简练和流畅的语言表达。
•采用合适的段落和句子结构,使文章结构清晰。
9. 重点突出关键信息
•在回答中,重点突出关键信息,以便答卷人易于理解和辨认。•可以使用加粗、斜体或下划线等方式进行标记。
10. 多练习和积累经验
•多进行历史影响类答题的练习,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积累历史知识和相关背景,为答题提供更多的素材。
以上是历史影响类答题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对你的答题有所帮助!
历史影响类答题技巧(续)
11. 批判性思维
中考历史与社会解题技巧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几种设问形式及解答技巧(一)
第一类:说明类(常出现在一道综合题的第1小题)
设问方式通常有:材料体现了……?
材料说明了……?
1、出现的材料通常有三种:文字材料,图表材料,漫画材料,解答时重点看懂材料,具体:
如果是文字材料:要对材料进行分层,通常看标点符号(“,"、“;”、“。"等),一个符号相隔处常常说明一个问题,有几个层次,即有几个问题,再与此题的分值对应一下,然后把材料中存在的或体现的问题用“政治述语”描述出来即可。
如果是图表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关键是三看,一看图表的“表题”,二看表格的“列题”、“行题"或柱状图的“纵坐标”、“横坐标",三看图表下面的“注",往往在表格的“列题”、“行题"或柱状图的“纵坐标”、“横坐标”及图表下面的“注"中隐藏着你所要的答案,只是在描述中也要把他们替换成“政治述语”描述出来。(当然,有些图表中的列题或行题直接可以用来描述存在的问题)
如果是漫画材料:做到一看漫画标题,二看漫画内的对话等陈述性句子。例:07年《时》第21页第8题的(1);第35页第12题的(1);第41页第11题的(1);第64页例2中的(1)等。
答题时需注意的几个地方:
第一:如果涉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最后最好加上一句: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紧缺威胁国家能源领域安全,已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有些材料是一分为二,一定要把两层意思均表达出来,例:
对初三(1)班50名学生做了调查,结果如下:
上述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
很容易答成:初中生不讲诚信一层意思.其实,对50名学生作了调查,每一项所占的比例均没有超过50%,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讲诚信的。所以此题应该答成:大部分同学是诚实守信的,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少数同学身上存在违背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行为,说明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常见的启示、认识、感想类问题集锦: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中常见的启示、认识、感想类问题集锦:
1、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举措或建议:
①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实行惠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②大力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科技兴农;
③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④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2、未来中美关系如何健康发展的建议:
①中美两国都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
②加强中美两国之间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③美国遵守一个中国原则;
④加强对话,以和谈的方式解决两国的分歧。
3、对台湾问题的看法:
①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④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
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4、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
①弱国无外交;
②落后就要挨打;
③我们应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和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1)代表事件(探索的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特点: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一个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经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的过程。
(3)启示:①中华民族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类型知识观点模式归纳
2023中考历史复习材料论述题观点归纳
一:人物类
1.概述孔子的主要成就 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杰出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XXX (人物)是XXX ;
2.评价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3.评价华盛顿、拿破仑
二:改革类
1.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是实现国富兵强的重要途径;
2、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5、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一次调整; …罗斯福新政开创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1.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1.通过明治维新的主
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
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
作用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认识中国共产党十
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史上的伟大转折
4.以人们衣、食、住、行、用方面变化为例,
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
生活方式的影响
5.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三:工程建筑类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1、中华民族充满智慧和创造力;
2、XXX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都江堰、大运河体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以明长城、北京故宫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四:科技类
历史解题类型
(一):原因类历史解题(二):目的类历史解题(三):内容类历史解题
(四):性质类历史解题(五):评价类历史解题(六):特征类历史解题
(七):意义类历史解题(八):变化类历史解题(九):异同类历史解题
(十):启示类历史解题
(一):原因类
原因类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方面。
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如新航路的开辟。原因: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②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商道,阻碍了东西方传统贸易,造成商业危机。③社会根源:欧洲人渴望获得制造货币的黄金。④精神动力:15世纪晚期,已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为远洋航行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背景为上述内容的总和。
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原因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原因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影响全局带有必然性并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与历史事件所处时代的经济、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因素)和客观原因(独立存在于主观之外的因素),主要原因(导致该事件发生的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引起历史事实产生的近期的,不经过中间事实或中间环节的直接引发因素)和间接原因。
一般而言,根本原因是主要原因,但反之不成立。
04影响、意义类
模板4 影响意义类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答题要素
1.拉动经济发展,增加国家外汇收入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3.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但
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我国地势特征的有利影响
列模板
影响意义类
答案解析:地势西高东低,对我国的影响巨大;对气候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 形成降水;对河流影响:造成我国的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对水能影响:河流在 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究地点
中国地形剖面图
答案: 对气候影响: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对河流影响: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 对水能影响:河流从高一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 能.或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细筛选
抓关键词
整语言
①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②使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③地势阶梯交界处水 能丰富
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 空间分布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库 防洪(减轻洪水威胁、减少湖泊泥沙淤积);发电(开发水能,缓解能源供应紧张);改善航运
中考历史材料题常考类型 指导4(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同胞书》1936年12月16日
(1)据英雄榜和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主张分别是在中国近代史 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间提出的。(4分) 五四运动;西安事变。
— — 费 兰 克 ·萨 克 雷 、 约 翰 ·苏 德 林 主 编 《 世 界 大 历 史 : 1 7 9 9 ~ 1 9 0 0 》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农奴解放”这一事件对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3、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步骤1:读设问——“据英雄榜和所学知识”可看出答案来自材料;“指 出”是能力要求;“李大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主张分别是在中国近代 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间提出的”是作答内容
方法 步骤2:读材料——通过对材料阅读,可知他们的主张分别在1919年5月 演示 和1936年12月提出,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可知材料主张提出的背景
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
富。”
— — 摘 编 自 刘 明 翰 主 编 《 欧 洲 文 艺 复 兴 史 ·经 济 卷 》 等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如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的?(4
历史影响类答题技巧
历史影响类答题技巧
历史影响类题目通常要求考生阐述某一事件、人物或文化现象对历史的影响。下面是一些应对这类题目的技巧:
1. 了解事件的全貌:在回答历史影响类问题前,首先要确保对相关事件有充分的了解。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后果以及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的位置和意义。
2. 抓住影响点:在回答问题时,要明确事件对历史的具体影响点。可以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寻找相关的事实和案例来支持你的观点。
3. 剖析影响机制:在回答问题时,也要尝试剖析事件对历史的影响机制。这可以涉及事件的引发了哪些变化,创造了哪些新的局面,引发了哪些后续事件等等。
4. 做好论证和结构:为了使回答逻辑清晰,可以采用“提出观点-给出事实/例证-展开论证”的结构。在提出观点时要明确,给出事实时要准确,论证时要有逻辑和条理。
5. 运用其他知识:在回答历史影响类问题时,可以适当结合其他相关知识,比如历史背景、其他相关事件、人物的观点等。这样能够丰富你的回答,增加逻辑和深度。
最后,要注意回答问题时的语言简练、表达清晰。在准备过程中,多进行练习和归纳总结,熟悉常见的历史影响类问题,提高自己的回答水平。
初中历史:八上历史《“意义”、“影响”类问题汇编》,建议收藏!
部编版:八上历史《“意义”、“影响”类问题汇编》,建议收藏!
1、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4、洋务运动的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6、甲午中日战争的国内影响: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国际影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7、戊戌变法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8、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0、同盟会成立的影响: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的革命运动。
11、武昌起义的意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12、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初中历史2019中考:初中历史《广东省历史真题,后附答案》
2019中考:初中历史《广东省历史真题,后附答案》温馨提示:点击图片,可以放大观看。
参考答案
往期精彩
2019中考:初中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
2019中考:初中历史《意义类、影响类问题汇总(一)》2019中考:初中历史《古代史周年热点》
2019中考:初中历史《五四运动100周年—每日新题》
2019 中考:初中历史《19个常考设问及答题模板》
2019中考:初中历史《超实用的大事年表》
2019中考:初中历史专题《史学研究方法》
2019年中考:初中历史《逢“五”逢“十”周年大事详细汇总》
2019中考:初中历史《最新版思维导图》2019中考:初中历史《常考基础知识强化》
历史意义类答题技巧(一)
历史意义类答题技巧(一)
历史意义类答题技巧
概述
历史意义类答题是历史学习的重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了解历史事件
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事件的影响和意义。下面结合具体例子,介绍
一些历史意义类答题技巧。
技巧1:分清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在回答历史意义类题目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
只有深入了解事件的背景和原因,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事件的意义。例如,回答“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了解侵华
日军的侵略行为和中国军民进行抵抗的原因,这样才能回答题目要求。技巧2:明确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是事关历史意义类答题的关键问题之一。我们
需要分析事件造成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它们的影
响程度进行评估。例如,回答“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了解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历史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并对它们
进行适当的量化评估。
技巧3:掌握事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事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历史意义的体现。我们需要了解事件在历史
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这种地位和作用进行评价。例如,回答
“美国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地位和作用”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了
解美国独立战争在美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分析。技巧4:对事件的历史意义进行总结
历史意义类答题最后需要对事件的历史意义进行总结。我们需要从事
件产生的影响、重要性和影响程度等方面对历史意义进行概括和总结,
并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例如,回答“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的历史
意义”这类题目时,我们需要总结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中所起的作用,评价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原因,并给出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考:初中历史《意义类、影响类问题汇总(一)》
初中历史1周前
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洋务运动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的国内影响、戊戌变法的影响、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武昌起义的意义、北伐战争的意义、长征胜利的意义等等关于历史学科上“意义类”“影响类”的问题有很多,是历史学科的考察重点,所以今天整理了“意义”、“影响”类问题,将它们一网打尽!
1、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4、洋务运动的影响: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6、甲午中日战争的国内影响: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国际影响: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7、戊戌变法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8、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0、同盟会成立的影响: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的革命运动。
11、武昌起义的意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12、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4、护国战争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复辟帝制的野心。
1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16、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7、中共一大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8、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中共二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翻地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0、黄埔军校建立的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1、北伐战争的意义: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
22、南昌起义的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
23、井冈山会师的意义:标志着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确立。
24、遵义会议的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注意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5、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6、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7、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8、七七事变的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9、《国共合作宣言》发表的意义: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0、台儿庄战役的影响: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31、平型关大捷的意义: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32、百团大战的影响: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3、中共七大的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5、重庆谈判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为中国实现民主同意、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36、三大战役的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7、南京解放的意义: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第一类标志类(37题)
1.(1840—1842)_____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2.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_____。
3.标志中国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_____。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
5.标志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
6.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_____ 的全军覆没
7.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的_____。
8.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_____ 。
9.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