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共44页文档
(完整版)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 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只有农业发展了,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 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并配合农业生物等农业技术, 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途径, 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1.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中国用占世界7 %的耕地, 却为世界22 %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
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中国农业机械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1 中国农业机械化取得的成就(1)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稳步提高1949 年, 全国农业机械化装备总动力只有8101 万千瓦, 农用拖拉机只有117 台, 一些大型农业机械如联合收割机、农用载重汽车基本上是空白。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农业机械拥有量增长了上千倍, 有的品种甚至数万倍。
截至2003 年底,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 亿kW 以上,农机原值达3 362 亿美元。
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1494 万台, 拖拉机配套农机具2292 万部, 联合收获机械36 万台。
(2)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机械耕地、播种、收获水平分别达到46.8 %、26.7 %、19 %;2004 年小麦机收比1995 年提高了47 %。
(3)农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农业机构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农田作业, 逐步向产前和产后延伸, 向其他领域扩展。
一大批设施农业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植保机械、运输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迅速增长。
温室面积达到69 亿平方米, 田园管理机达到4 万台。
(4)国际间的农机技术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近年来, 国际上不少大型农机企业看准中国巨大的农机市场, 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在中国开拓事业, 取得了双赢的佳绩。
浅谈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
【 关键 词】 农 业机 械化
现状
发展
.
农 业 机 械是 现代 农 业 的物 质 基础 ,农 业 机
和质 的变 化 。 1 . 1 农机 化发 展 水平 不平衡
械 化 是农 业 现代 化 的重 要标 志 。全 面建设 小 康
社 会, 重 点在农 村 。农村 的发 展重 在农 业 的发展 , 发 展农 业 的 大趋 势是 农 业 生产 方式 要 实现 由手 工工具 转 变为机 器生 产 的变革 , 即发 展农 业 机械 化, 由传 统农业 向现代农 业转 变 。农 业机 械 化是
导地 位 , 使 传 统 生产 方 式不 断 升级 , 达到 了质 的
提高 。同时 , 从 事农 业 生产 的劳 动者 也发生 了 量
・
3 5・
在推 进农 业 机械 化进 程 中 。国家 和地 方政 府 的财政 投 入不 足 .尤 其是 在农 业 机械 购 置 补 贴 资金 方面 ,政 府 的补 贴 资金 总量 与农 民的 实
1 . 2 农 机 社 会 化 服 务 程 度 还 比较 低
农 业现 代化 的关 键 因素和先 行 因素 , 没有农 业 机 械 化 就没 有农 业 现代 化 。我 国正处 于 由传 统 农
业 向现代农 业变 革 的转型 时期 , 现代 农业 是农 业 发展史 上 的新 阶段 。因此 , 探 讨 现代农 业 的 内涵 和特 征 , 加 快 农业 机 械化 的发 展 进 程 , 对 于 顺 应 农 业 发展 历史趋 势 、提升农 业 的 国际 竞争 力, 对
3 我 国农业 机械化 的政 策措 施
际需 求存 在 着差 距 。农 机操 作及 示 范推 广 与技
2 . 2 发 展 布 局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报告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报告中国是一个拥有大量人口和农业资源的国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不断的发展创新成为了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朋友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了贯彻落实“三农”问题方针,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促进中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报告应运而生。
这份报告是通过对中国农业机械化科技的调研和研究,总结出我国农机科技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展望了未来中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的方向。
一、农业机械化科技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科技不断发展,相关行业和企业也获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农机化发展方面,我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成果,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应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我国已经不再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国家。
从生产方式、机械化作业率、农机产品种类等方面来看,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显著且不断攀升的。
具体表现为:1. 农机化作业率不断提高当前,农机化作业率不断攀升,普及率迅速提高。
据报告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作业率已达到70%以上。
在蔬菜、水果、草莓等高效微生态种植领域,机械化作业率为90%以上,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我国的农机智能化和机器人化技术研究也在逐步推进和发展,为提高机械化水平打下了基础。
2. 农机产品种类不断增多中国农机产品种类不断增多,除传统类型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种植机械外,还涌现出大型、精耕细作及智能化等多样化农机产品。
不仅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了生产的便利性,也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3. 田间管理得到改善随着农业机械化科技的发展,农民朋友们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农民的生产局限性和信息技术借助农业技术的全面融入,不仅在机械化更新领域,同时也涵盖到了生产和经营各方面的方面,提升并改善了这个行业的整体管理效率。
二、中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发展成果相对应的,农业机械化科技还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1. 生产效率亟待进一步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作业率仍有不小的差距,机械化程度和效率要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 h c e gT oi P o l’ Go e n n , h c e g2 2 0 , hn ) Z u h n a l e pe v r me tZ u h n 6 2 0 C i n S a
【 bt c】 gclr ehn ao cnl y sh cn u dpn dacdadaat l n ( nl eu m n A s at A ruu l cai tn e o g et hi eaotgavne n dp b ad e qi el r i ta m zi t h o i t e q i a e l4 T p
组织化程度 不高 , 没有发挥 出应有 的效 率和 效益 近几年 , 国家实施购机补贴 政策激励 下 , 业机械拥有 在 农 量大幅度增长 , 但是农民群众所需要 的农 机化技术推 广、 培训 、 安全监理和维修保 障设施建设没有相应跟 上去。县 、 乡基层农 机化公共服务机构 不健全 , 人员老 化 、 服务 弱化 。我 国农村所
供给 有 限供给 , 由绝对 过剩 向相对 过剩 乃至结 构性短 缺转
变 一 地 方 农 业 兼 业 化 、 村 空 心 化 和 农 民 老 龄 化 趋 势 明 些 农 显 ;一 新 生 代 农 民 更 是 不 想 种 地 、 会 种 地 , 些 不 留在 农 村 务农
随着 国内农牧业 产业结 构 的进 一 步优化 整 , 巩 提 高 种植业和加快发展农村 畜牧业 已成为 前发展农牧 业 1作 的 : 藿点 。特别是近几年 , 随着各级 政府对农业 产业投入 的增 加 , 激励并促使广大农 民加 大 r对农 业机 械 的投 入 , 对先进 适川
范 围不 断 扩 大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化则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新我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最初的发展阶段,我国农业机械化主要围绕着一些基础性的农机具展开。
拖拉机、耕犁、播种机等农具开始逐步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耕作效率。
农民们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劳动强度得到显著降低。
这一时期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后续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各种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不断涌现。
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农作物的收获变得更加高效快捷,极大地缩短了收获时间,提高了收获质量。
插秧机的普及,解决了水稻插秧的难题,提高了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
植保机械的发展也为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
在种植业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我国畜牧业、渔业等领域的农业机械化也在不断推进。
畜牧业机械化方面,饲料加工机械、挤奶机械、畜禽养殖环境控制设备等的应用,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效率和养殖质量。
渔业机械化则涵盖了渔船装备、捕捞机械、养殖设施等方面,推动了渔业的现代化发展。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体现在农机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上。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机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研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农业机械。
农机装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产需求。
农机装备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高性能、多功能的农业机械逐渐成为主流,满足了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机装备的多样化要求。
在农业机械化推广方面,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新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以人畜力为主向机械作业为主的跨越,2018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
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快速发展,显著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一、农机化基础性工作经过70年的努力,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机化科研创新体系,探索出一批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模式,制定了一系列农机化技术与管理标准。
(一)组建了较完善的农机化科研创新体系1959年,毛泽东在《党内通讯》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集中一批科学技术人员和农村有经验的铁匠和木匠,搜集全省、全地、全县各种比较进步的农具加以比较、加以试验、加以改进,试制新式农具”。
此后,在全国构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等较为完备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推广应用、维修培训和人才培养的农机化科研创新体系。
国家级单位有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省级农机研究单位有21家,主要面向行业开展应用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为企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和转化服务。
1999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部分科研院所转企、归并或撤销,大学学科调整。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支持有关科教机构加强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支持农业机械科研、教学与生产、推广相结合。
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支持农机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支持高等院校加强农机工程学科建设。
201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释放了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大信号,支持增强科研院所原始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推进农机装备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
中国农业机械化50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农业机械化5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机械化50年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从兴办国营机械化农场和拖拉机站开始,不断探索,不断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6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回顾新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行政推动阶段、机制转换阶段和市场导向阶段。
(一)行政推动阶段(1949-1980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机械作为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实行国家、集体投资,国家、集体所有,国家、集体经营,不允许个人所有的政策。
农业机械的生产计划由国家下达,产品由国家统一调拨,农机产品价格和农机化服务价格由国家统一制订。
国家通过行政命令和各种优惠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开创时期(1949-1957年)(1)增补旧式农具,推广新式农具,发展提水机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全国农村缺少农具30%-40%。
1950-1952年,全国发放农具贷款1万亿元(旧币),增补农具5900万件。
在大力增补旧式农具的同时,国家开始大量推广效率高、轻便省力、耕作质量好的各种新式农具。
1950年5月18日至6月26日,政务院在中南海举办了新式农具展览,展品包括东北改良农具一套14件、苏联马拉农具一套18件和华北马拉农具21件,对新式农具的推广和发展意义重大。
同年,国家着手在各地建立新式农具推广站。
到1957年,全国共设立新式农具推广站591处,推广新式畜力农具511万部,其中双轮双铧犁、新式步犁、水田犁、山地犁等367万部,圆盘耙8.5万部,钉齿耙3.7万部,播种机6.4万部,镇压器4.3万部,收割机1.8万台,脱粒机45.4万部。
大量新式农具的推广使用,使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平原旱作地区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的面貌有了初步改观。
农业机械化发展
针对农民家庭经营规模小、投资能力有限的状况,国家鼓励 农民购置小型农业机械,发展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农业机 械化,形成了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格局。
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农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
如今,种地已实现了全程机械 化,那些先进的大农机都是全自动 的,操作者只要坐在驾驶室里按动 电钮就行了。全省农村机耕、机播 和机收程度分别达到97.9%、 92.5%和59.3%,农业机械化承担 了全省农业劳动总量的85%左右,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生产中最重 要的生产力。
2、大搞农具改革运动
1957年冬季到1961年,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具改革运动,参 加的人数以亿计。
1958年4月,刘少奇在广州参观广东省农具改革推广评比展览
一、农村改革前农业机械化的简要回顾 探索与调整时期(1959~1969年)
3、国营拖拉机站下放与收归国营
1958年国营拖拉机站下放 针对国营拖拉机站经营体制,为解决拖拉机站在生产组织、经营管理与农民 集体经济之间的矛盾,通过社有社营、国有社营、联社经营与国社合营等不同形 式,将国营拖拉机站下放。 1960年,各地人民公社普遍有了自己经营管理的拖拉机站 由于许多人民公社经济基础薄弱,缺乏管理大生产的经验,管理人员文化和 技术素质低,维修服务体系不健全,拖拉机和农机具损坏相当严重。 1961年,拖拉机“趴窝”、“带病”的占2/3, 机具利用效率很低,多数机站亏损。 1962年,国家决定将拖拉机站重新收归国营 到1962年底,全国拖拉机站系统的拖拉机只有4.9%实行社营。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农民离开土地拓富路
农业机械化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农机作业服务的建立和发展,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加快了农村内部分工分业。外出务工农民将土地交给合 作社经营,在土地收入不减的同时,又增加了务工收入。 一些农民也开始购买农业机械为其他农户开展代耕服务, 这样既解除了农民种地的后顾之忧,又增加了农民的经 济收入。
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
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1. 引言1.1 中国农业机械发展背景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具时代,生产力低下,劳动强度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开始进行农业机械化建设。
1955年,中国首次引进了苏联的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械设备,标志着中国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起步。
随后,中国先后成立了农机化工作站、农机具厂和农机化的专业院校,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农业机械化体系。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农业机械化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期。
1980年代,国家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
2004年,中国农业机械化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中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今,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种类齐全,生产能力强大。
中国农业机械已经实现了从粗放型、简单型向精细化、高效化、智能化的转变,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0字】1.2 中国农业机械现状中国农业机械产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种类日益丰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业机械总保有量逐年增长,农机配套农田面积逐年扩大,农业机械使用强度逐年提升。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农业机械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和性能不稳定,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农业机械维修和配件难题依然存在。
由于农业机械市场竞争激烈,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不协调,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中国农业机械现状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加强农业机械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推动农业机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那个时候,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以人力、畜力为主要生产力的农业生产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增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多年来,为了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农业政策和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然而,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那时,我国的农业生产还处于传统的手工劳动状态,农民用手工耕作大田,收割农作物要靠着牛、驴等家畜的力量。
在那个时期,我国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导致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落后,经济发展瓶颈明显。
这种情况下,政府意识到非农业部门发展迫在眉睫,便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试验。
农业机械化的试验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开始引进大型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这些机械设备改变了传统农耕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均农业收入逐渐增加,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改善。
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农业用机械率已达到35%左右,农机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供应保障比较完善,形成了大规模、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
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二、我国农业机械化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尽管我国农业机械化许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1.设备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不高。
我国部分地区仍采用较为落后的机械设备,农机使用率较低,使用效率不高,生产效率不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2.农机工程化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农机生产基本上是以工厂生产为主,标准化、现代化的农机生产企业较少,整机工程化水平和配套化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实际农业生产的需要。
3.缺少高技术含量的农机设备。
现代化农业除了需要大型的机械设备外,对于高技术含量的各种先进农机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而我国目前在新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方面还需提高。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从建国后开始,伴随着制度变迁发生了重大波折。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市场需求机制为基本特征,农业机械作为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个体农民拥有和经营的农机数量迅猛增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活力。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标志。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退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农民私人为投资主体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快速推动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研究表明,土地经营规模、农民收入、农业机械价格水平、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变化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产生重要影响,农业机械化代表着先进的农业生产力,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机械化发展必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市场监测及前景预测报告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是从建国后开始,伴随着制度变迁发生了重大波折。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以市场需求机制为基本特征,农业机械作为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个体农民拥有和经营的农机数量迅猛增长,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活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仍存在着生产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等问题。
因此农产品无论从价格上还是从品质上,相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加入WTO 后,国家要降低农产品进出口关税,国外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会对我国农产品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我国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必须抓住加入WTO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机遇,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农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其他产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的发展。
因此,农业波动将对人民生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农业是具有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和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的基础产业。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报告
附件1:《中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报告(1949~2009)》编写方案一、编写大纲报告总字数控制在65万字以,共分为以下部分:序言(2000字左右)以农业部主管副部长的名义为报告作序。
前言(1500字左右)第一篇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60年综述(10万字左右)一、农业机械化科研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三、农业机械化教育与培训四、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五、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与政策六、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与农村经济七、未来发展展望牵头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参与单位:中国农机院、农业部农机推广总站、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业部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
第二篇中国农业机械化重要领域科技进展(22万字左右)主要反映建国60年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对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历程进行综述,并重点介绍1~2个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的技术实例,适当配以图片。
一、主要粮食和油料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
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薯类、油菜、花生和大豆生产机械化技术。
二、主要经济作物与特色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
包括棉花、甘蔗、大蒜、甜菜、烟草、茶叶、番茄、蔬菜等生产机械化技术。
三、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
四、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
五、渔业生产机械化技术。
六、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技术。
七、农业生物质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八、农机维修、标准与检测技术。
九、设施农业工程技术。
十、保护性耕作技术。
十一、机械化植保技术。
十二、农业机械化软科学研究。
十三、排灌机械化技术。
十四、信息化技术。
牵头单位:农业部农机化所参加单位:农业部农机鉴定总站、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机院、省农机推广站、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林业机械研究所、市农机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农业部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其他在相关领域有深入研究的单位等。
第三篇农业机械化重点项目与重大科技进展(10万字左右)主要反映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计划项目中农机化科研项目进展情况,省部级一等奖以上获奖项目容简介。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农业机械化大致发展趋势
1.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将更好 2.农机的升级换代技术需求加强 3.关键机械化技术要求提高 4.种植科学管理与水土环境保护 5.构建基于信息管理的生产技术体系 6.注重农业机械标准技术
总结
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要很长的路要走,不仅要把握好国内的市场把握 好也要着眼于世界走出国门。我们青年大学生更应该把理想与之结合,用创 新武装自己的头脑,为我国的农机的发展注入充沛的活力。21世纪人类已经 进入知识经济信息的时代,我们要抓住机遇,实现重大突破和发展。信息, 网络,高科技更好地应用在农机上,使我国农机能够得到跨越发展。
组织服务社会化。美国农业的社会化程度极高,农场的耕作、播种、施肥、喷 药、灌溉、收获和加工等,可以自己动手,也可以请服务公司全过程代办。为农 业生产服务的人口至少占到了总人口的15%以上。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业补贴政策,主要集中在终端的农产品上。
直接补贴。每个农场每年最多可获得4万美元的直接补贴。 反周期补贴。每个农场每年最多可获得6.5万美元反周期补贴。 作物与收入保险。国家为保险机构提供保费补贴,保险机构为生产者提
中国农业机械化现状
2.农业机械化存在问题
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2.农机化作业水平偏低,生产机械化规模较小 3.农机服务产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问题?
中国农业机械化今后应如何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
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起始时间及历时
国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
1949-2014年我国农机总动力情况
2016年我国拖拉机生产情况
1600000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400000 20000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 农机经营主体的崛起 由于我 国农户承包经营 的土地 面积小 , 尽管大量 的
田间作业需要借助农业机 械去完 成 , 然而家家户 户购买
门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机专业 户便应运而生 。 广阔的 的经济效益 , 表现出旺盛的生命 力。
也是不可能的 。 于是 , 专 行国家 、 集体 、 人一起 上 , 个 允许 私人独 户和联户购买农 成套 的农业机械是很不划算 的 ,
根据生产需要调整 了产 品结构 , 逐步富裕起来 的农 民对
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 为 2 世 纪 8 成 0 0年代 中国农业增长 的主要推动力 。
不可否认 ,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经营制度 以后 的
农 田作业机 械的需求逐 步增 强 , 小型农业机械 和各种增
产增 收效果显著 的大中型农业 机械也逐步转快 , 农业 机
化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的冲击。 在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 村集体组织面临 的难题 , 甚至出现 了一些地方把农业 机
农业机械化列为妨碍农村改革的主要 因素 。
营逐 步放松 , 村生 产经营领 域迅 速延伸 , 农 既给农业 机 度 出现 的短途农业 运输机 械装 备和 多种 经营装备 迅
时候 , 如何 使用和处 置原有 的农 业机 械 , 成为许 多农 械化 提供 了广阔的空间 ,也 给农 机化提 出了迫切要求 , 也
械化 出现 了积极 的发展势头 , 应家庭经营和农村商 品 适 经济发展 的小型农业机械快 速增 加 。这一 时期 的机耕 、
机播 、机 收等 农业 机械 拥有 量 和机 械化 作业 程度 , 比 18 年有所下降 , 90 主要原因是机具 结构不能完全 适应 当 时 的生产需要 。 但到 18 年 以后 , 96 由于农业机械化企业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在农业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在机械技术迅速发展的现阶段,以传统人力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普及农业机械化发展,以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基于此,文章将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的机械化农业发展提供些许可参考性建议。
标签:机械化;农业;发展引言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速,致使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且可耕种土地也在不断缩减,而一些以人力为主的耕作方式,更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提高农业的机械化发展,是改变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重要方式。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农业机械化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地广物博,且地形复杂多样,进而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主要集中在东三省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些地区的土壤非常肥沃,且地形平坦,因此,适合大型机械作业,而我国的西南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因此,不适合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地形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地区不均。
2、农业机械结构不合理虽然耕地相对丰富,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占有量变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型农业化机械很难投入使用,在田地中,我们见到更多的是中小型农用机械,但这些中小型机械设备在工作效率上要低于大型设备,而大型设备又难有施展空间,进而造成机械分配不合理的窘境。
我国农业类型众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等等,故而,由于多样的种类,迫使机械化推广难度较大,若只有单一的农业类型,则可使用一種农用机械完成,而存在两种及以上,则由于技术限制,无法完成,因此,产生了机械设备不配套的现象。
3、农业机械化的生产规模小城市化发展,让外出务农的人越来越多,而留下的多为一些年长的人,这部分人,由于接受到的教育不多,再加上机械设备价格较高,且只对单一的农业类型有明显作用,因此,导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难以接受农用机械,另外,对于机械的保养与维修更是一点不懂,种种因素最终导致农业机械购买程度较低,并导致生产规模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摘要:从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农机经营主体的崛起、农业机械化加速期的协调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改革开放30a来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业机械化;发展从1979年春季开始,中国农村实行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逐渐被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即土地由统一的集体经营转变为自主的家庭承包经营,收入多少直接决定于自己的劳动态度和经营水平,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这一改革的直接成效,是农业生产的“跨越式”增长,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并构造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不可否认,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以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与高效的机械化生产之间出现了突出的矛盾,给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发展带来不少的具体问题, 不少地方积累了几十年的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的冲击。
在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时候,如何使用和处置原有的农业机械,也成为许多农村集体组织面临的难题,甚至出现了一些地方把农业机械整机拆成零件分给各家各户的现象,因而有不少人把农业机械化列为妨碍农村改革的主要因素。
如何解决在农村改革初期出现的农业机械化不适应生产体制的问题?中国式的农业机械化道路有丰富的内容,它存在于8亿中国农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进行的伟大实践中。
通过积极的实践,必定能找到理想的答案。
1在实践中寻求突破在生产实践中,各地农机部门的同志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通过调整农机化发展重点,改革农机管理体制,逐步把农机工作重点转移到了服务农业增产增收和帮助农民勤劳致富上来。
比如,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因地制宜,讲求经济效益;在农机经营管理体制上,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允许私人独户和联户购买农业机械;在集体农机使用管理上,实行责、权、利结合的经营管理制度;在农机装备结构上,实行机械化、半机械化、手工工具并举,人力、畜力、机电动力并用,注意工程措施和生物技术措施相结合;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小型农业机械的开发、生产和示范推广,引导农机生产企业面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开发生产小型、价廉、实用、经济的农机产品。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
农机户和农机专业户增长情况 (1990-2008)
大中拖保有量、大中拖配套机具保有量、机具配套比变化情况 (1990-2007)
小拖保有量、小拖配套机具保有量、机具配套比变化情况 (1990-2007)
中国农业已进入增机减人(转人、育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时代, 农业机械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更大规模、更广领域、更 高水平发展,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1996
2.78
6.65
2298
6.46
2386
5.87
2669
4.83
3306
3.45
4818
2.69
6291
2.32
6929
表2(续) 我国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机动力用量、农业劳动力用量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年份
单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机动力用量 单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农业劳动力用量
(万千瓦/亿元)
51.94
28.84 20.36
40.69
2005
37.24
53.43
30.26 22.63
39.53
2006
39.34
55.51
32.00 25.11
38.6
2007
41.64
57.83
34.56 27.83
37.8
201
37.1
我国农机总动力和每百亩耕地农机动力增长情况 (1990-2008)
(万人/亿元)
农业劳动生产率 (元/人)
1997
2.96
2.29
7280
1998
3.11
2.23
7552
1999
3.39
2.26
7450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