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
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进度表
学期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
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
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
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
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
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
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
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5.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6.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
惯。
教学的重点: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
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及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及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八册 教材知识全解七 统计
七统计
(教材108—116页)
课标要求全解
目标指南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
2.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完成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难点: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材知识全解
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问题导入观察下面两种××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1998—2003年)
图一
××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1998—2003年)
图二
过程讲解
1.解读统计图一:
(1)图一是××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单式纵向条形统计图。横轴表示的是1998—2003年的各年份,纵轴表示的是参观的人数。每一年参观的人数相应地用直条表示出来。
(2)观察条形图,我们可以了解到每一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同时发现1998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最少,而2003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最多。
要点提示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由于条形统计图是用条形的长短来代表数量的多少,因此其优点是便于比较数量的多少。
2.解读统计图二:
(1)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后的发现:
①两个统计图统计的是同一内容,但统计方式不同。
图一是条形统计图,图二是折线统计图。
意义表述
折线统计图: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所得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②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人教课标版数学第七册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根据阅读材料内容和调查结果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使学生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因此,教学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在学生统计的过程以及作图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不应过高估计每一位学生的水平,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做图中的问题。对统计图中数量不满一格的画法还应该再加强练习,板书清楚,给学生直观的认识。
1.制作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自主探究。
教师: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
3.合作交流。
(1)展示学生绘制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拨:这就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2)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2.注重细节,突破难点。学生在前一段时间里已经学习掌握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内容,也学会了条形统计图的画法。但是在画图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情况。如何才能画一个美观、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呢?其中包括统计图的题目、时间等一些细小的地方。我启发学生会看图中的信息,分析统计图是统计的什么、一个小格代表多少、你还能从中得出哪些信息?怎样来确定纵轴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数量最合适,分析图中信息的发展趋势等。
折线统计图课堂实录
《折线统计图》课堂实录
空港实验小学发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条形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
2.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所反映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能进行初步的判断与预测。
3.在六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体会其必要性,理解折线统计图最明显的特点,并能够运用特点分析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
2.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白板、平板和题单。
【课堂实录】
课前播放关于雪博会的视频。
一、引疑、生疑
1.观看雪博会图片,获取信息。
课件展示:2008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24万人,2009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18万人,2010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30万人,2011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36万人,2012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36万人,2013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58万人,2014年参观雪博会人数为60万人。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课前请仔细看一起欣赏了雪博会的美景,这是老师搜集的近几年参加雪博会人数数据统计,请仔细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利用智慧教室随机点名)
生1:我发现这些年参观雪博会的人数不断在增长。
生2:从2012年到2013年参观人数增长了二十几万人,说明了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了。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从2008年到2009年参观人数减少了6万人,2009年到2010年增长了12万人,2010年到2011年增长了6万人,2011年2012年人数没变,2012年到2013年增长了22万人,2013年到2014年增长了2万人。从2008年到2014年,说明有很多人知道有这个地方了,觉得这个地方很好玩,都想到这个地方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统计》课堂实录
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1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到哪些地方玩?那你们去过科学馆吗?科学宫每年都会在春季时举行科技展,下面就是我市1998~2003年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的人数,你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完成这个统计图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师:其实统计图也可以这样画。(课件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
程),大家注意观察,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教师:请你比较一下手中的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全班汇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概括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为其取个名字,丰富学生的想像力。
观察折线统计图。
师:你还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人教新课标版第八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统计
第七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认识平均分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丨逐字稿《平均数》张齐华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请坐。
(学生立即坐端正)
师:训练有素啊。
师:孩子们平时见过篮球吗?
生:见过。
师:喜欢投篮吗?
生:喜欢。
师:可惜咱们这个今天是体育场,没有准备篮球架。不过没关系,四年级有几个班的同学正在进行投篮比赛,要不要去看看?
生:要。
师:四(1)班别的同学都特忙,只来了一位选手小强,我们看看他在一分钟内投了几个,告诉我几个?
生:5个。
师:如果你是这场比赛的裁判员,你打算在他们班的记分牌上用哪个数来表示他们班的水平?几?
生:5。
师:没错,就一个人,那咱当然就用 5 来表示。
师:不过这场比赛有点特殊,人数是不规定的,你们班来一个也行,来两个也行,来三个也行,只要想参加都行。所以二班的同学出场了,他们可不是来了一个,几个?
生:两个。
师:他们班来了两个同学,想知道他们俩各投了几个吗?
生:想。
师:小军他也投了五个。不错,小红,小红只投了三个。现在如果你是裁判员,你觉得用哪个数表示他们俩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举手的孩子就是多,你来。
生:八。
师:他觉得应该把两个同学的个数加起来,觉得用加起来的 8 来代表他们的整体水平比较合适。我其实刚才听了一下,还不只一个同学有这个想法,我也觉得有点道理,就是不知道这个四(1)班的同学会不会有什么想法。(停顿)你觉得四(1)班同学会有想法吗?
生:会。
生:……(听不清楚)
师:还有谁想发表意见?你觉得?
生:我觉得要多派几个人,我们就可以超过四(2)班了。
师:你看,他说的对啊,你们班来了两个,你把它加起来来代表你们的水平。你不是欺负我们班只来一个吗?那我们班也多叫几个人来,那这样的话不就又超过你们班了吗?那这样比来比去,你们觉得是在比个人的篮球水平,还是在比人数了?
五年级下册《统计》第一课时《众数》
五年级下册《统计》
第一课时《众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122~12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会找一组数据的众数。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的能力。
3、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
4、体会众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能针对不同情境正确选择统计量表示。
教学准备:小组活动记录卡、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众数
师:同学们,在上数学课之前,老师想了解你们填写成语的能力,大家想一想看谁填的又快又好。请看屏幕:()所周知万()一心()志成城
师:三个成语都有一个相同的字,那就是“众”
“众”的含义是什么?(是大多数的意思)
师:看的出同学们的语文基础知识还挺扎实的,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跟“众”字有关。
师: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喜欢体育运动吗?
师:喜欢体育运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因为它能让人强身健体。
师:老师发现,我们很多学生特别喜欢打篮球,而且他们的球技也不错,老师这儿有一组学生的投篮练习成绩,请看屏幕:
10个学生每个学生投10个球,练习成绩如下:单位(个)
5 5
6 1 5 2 5 5 5 5
你们能同桌合作,算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吗?
平均数是:4.4 中位数是: 5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平均数呢?
师:大家也是这样算吗?
师:这么说平均数和一组数据的所有数都关系,反映是的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板书:平均数整体水平和所有数据有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册)全套教案及练习试题
第八册单元备课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熟悉,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飞翔教学资源网
除数是一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和小数的初步熟悉。这部份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把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大体技术,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名商的步骤与用一名数除的步骤大体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熟悉,内容比较简单。现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份知识的学习,能够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进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那么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硕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识别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取得探讨学习的经历,探讨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熟悉面积单位,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增进空间观念的进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面积单位的熟悉外,还安排了熟悉较大的时刻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能够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刻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育学生估量面积大小和时刻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了解和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绘制和读取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
二、教学准备
1.教材:教科书《数学》第八册;
2.工具:计算器、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
3.教具:图表绘制工具、复式条形统计图示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
•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你们曾经去过电影院吗?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电影票要排队买的情况?
•你们排队买票时有没有发现,有些电影的人数比较多,有些电影的人数比较少,而且还有些电影会显得特别受欢迎?
•如果你是电影院的老板,想要了解哪些电影最受欢迎,你会怎么办?
通过这样的导入,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复式条形统计图。
2.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讲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一种能够直观地显示不同类别的数据量的图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类似,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高度表示数据的数量或大小,但不同之处在于,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比较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别的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示例图,并解释示例图中的每个部分的含义,如坐标轴、数据标记和类别标签等。
3.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分发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示例数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绘制一张复式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根据步骤,首先确定坐标轴的范围和刻度,然后绘制两个或多个不同类别的条形,最后添加合适的数据标记和类别标签。
•让学生互相交换自己绘制的图表,共同检查和讨论,以提高他们的技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
21
把 分 步 算 式 改 写 成 综 合 算 式 P16 14 和 P129 (6)。
“找”, “换”, “抄”, “查”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五条运算定律及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 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 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人教版教材数学第八册
4单元
3单元
运算便定计律算与简
1单元
小数意义 和性质
四则运算
6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 减法
小管家
数 与 计
算
空 间 与 图 形
实 践 与 综 合 应 用
营养午餐 数学广角
8单元
四数 下册 知识 结构 精选ppt课件2021
折 线 统 计 图
统 计
2单元
位置与方向
5单元
三角形
7单 元
2
难点:小数加减法小数点的处理,在小数混合运算中正确运用运算定 律进行计算。
精选ppt课件2021
44
(1)交流讨论。 让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学生
计算后,引导说一说:如何列竖式? (突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如何计算? (突出退位的过程。)竖式中的结果 3.60与图中父亲说的“3.6”有区别吗? (突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结果简 化。)
新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分析
新课程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整体情况
本册教材不包括总复习共有八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本册教材除了“位置与方向”“数学广角”是新增加的内容外,其余均为保留内容,约占全部课时的82%。
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两个单元。但是“四则运算”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则混合运算和四则运算的顺序。而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全册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八册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2)数的运算: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空间与图形:三角形,位置与方向
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3.统计与概率:折线统计图
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折线统计图》教学基本流程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八册P108-111
教学目标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征选择合理的统计图进行刻画,能根据统计表所给数据在方格图中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并能对图进行解释和合理预测。
3.获得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及数学实用性和快乐学习的体验。
教学重点
会制作、认识、解释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欣赏。(2个条形统计图,2个折线统计图,1个扇形统计图)
2.分类,取名。
3.比较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
(一)形成
课件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渐变为折线统计图。
(二)获取信息
1.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图略)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你能预测一下2012年的情况吗?
2.现在你觉得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并板书:折线统计图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变化情况。
3.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地方用到折线统计图?
(三)适用性判断
下列事件选择什么统计图刻画比较合适?
动物园各种动物的数量:(表略)
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不用折线统计图?
2.某地2011年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表略)
3.老师家家庭年收入情况
(四)学习制图
1.取标题;
2.制作方格图。(教师课件演示数轴、方格图制作方法,学生观察领悟)
3.描点、写数、连线。(师生共同取第一个点后,后面各点由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搜集典型作业)
4.反馈:通过投影纠正学生中的两个问题
1)不用尺子和铅笔作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第八册第七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8――109 页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儿吗?
生:广州的博物馆。
师:在相片中找一找,那时候的你站在哪里。这张相片让我们想起了这学期最开心最难忘的那一天。近几年来去那参观的中小学生还真多呢。特别是前几年广州市的科技展都在这里举行,每年去参观的中小学生更是成千上万。老师在课外收集了一组数据。
师:是从哪年到哪一年的?
生:从1997年至2003年。
师:这么多的数据在一起看得有些眼花缭乱是吗?为了更清楚地看出这几年去参观的人数,老师把它制成了一个统计图。
出示:广州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师:这是什么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份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1:知道横轴上的数是年份。
生2:知道纵轴上的数表示人数,它们的单位是万人。
生3:我还知道1格表示1万人。
师:还有什么信息吗?
生1:2003年去参观的人数最多,是10万人。
生2:我还知道1998年去参观的人数最少,只有3万人。
生3;从直条上的数可以知道每年参观的人数。
师:是的,从条形统计图的直条上很容易看出参观人数的多少。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演示绘制过程,初步感知折线统计图。
师过渡:其实这个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
师边演示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边问:。
老师把直条擦去,看一看横轴、纵轴、统计图的内容有没有变?
生:还是和原来的一样。
师:老师先对着1997的这条线描出一个点。想一想,这个点是用来表示什么的呢?它的位置在哪儿?
师:然后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什么把相邻的两点连接起来了。
生:线段。
师:这几条线组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线。看一看,这条线是不是很有特色呀?同学们请举起坐你的右手,把这条线想象成一条路,我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用手指把这条路“走”一次好吗?请你们说一说刚才“走”这条路的感觉?
生1:这条路不是直的,是弯的。
生2:这条路有时上坡有时下坡。
师:也就是说它是一起一伏的,是曲折的是吗?
师:根据它独特的形状,你觉得给这种统计图取个什么名字好呢?
生:折线统计图
师过渡: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师:我们要真正地认识它,就得先弄清这些点和这些线段表示什么意思。
现在我们先选第一个点来看看,它的位置在哪儿?
生:水平对着数字5。
师:竖直向下看呢?
生:对着1997年。
师:那这个点表示什么?
生:表示1997年去参观的人数是5万人。
师:那其它几个点分别表示什么呢?你能一次性把它说出来吗?
(生边说师边在点上数据)
师:这些点是用来表示数量的多少的。
师板书:点——数量的多少
师:下面我们来探究这些线段。为了方便我们把这6条线段按顺序分别叫做1号、2号、3号、4号、5号、6号.你们先观察再思考:这几条线段大致分为几种类型呢?每一种类型又表示什么意思?
师:拿出课前发给你们的练习纸,可以根据老师的问题去进行探讨,然后再在四人组里进行交流。
出示问题:
(1)这些线段大致可分为()类,
“\”表示()
“—”表示()
“/”表示()
(2)认识小结:
折线统计图中的点是用来表示数量的().
折线统计图中的线段是用来表示数量的()。
生交流并汇报:
师:谁愿意与大家来分享你的研究成果?
生:我把这6条线段分成三类。
师:请你说具体一点,把哪几条做为一类,你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什么?
生:我把2、3、4、6号做为一类,它们都是斜向上的,2号做为一类,因为这条线段是斜向下的。5号线段是水平的做为第三类。
师:你们分法合理吗?
生:合理。
师:老师不明白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斜向上是什么意思?谁愿意帮我一下。
生:那几条线段表示人数增加了。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2号线段是从多少增加到了多少?
生:从3万增加到了4万。
师:再看3、4、6号线段的情况怎样?
生:都是人数增加了。
师:2号线段呢?
生:人数减少了。
师:5号呢?
生:人数没有变化。
师:那么这三种线段分别是用来表示……..
生:是用来表示人数的增加、减少、不变的
师板书:线段---数量的增减变化
师:那我们回头再来看一看:“/”这种类型,2号线段和3号线段都表示人数的增加,可这两条线段的形状却不同,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增加的人数不一样多。
师:不计算,通过看线段的形状,你能看出哪一条表示增加得多一些(或者快一些)吗?说说你的看法。
生1:3号增加多一些,因为3号线段比2号线段长。
师:谁还有不同想法?
生2:我认为也是3号增加得多,因为这条线段经过的格子数最多。
生3:3号线段斜得厉害一些,2号线段平一些。
师:你的意思是陡一些是吗?线段与水平方向的组成的角度越大,说明线段越陡。
师生小结:线段陡表示数量变化大,在统计里也说成是变化的幅度大线段平垣表示数量变化小,也说成是变化的幅度小
水平——没变化
师板书…………(幅度)
师:从线段的形态可以看出变化的幅度。
2、观察比较,总结特点
师:把折线统计图和以前学的条形统计图来比一比。
课件出示:比较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它们的相同点有哪些?
生1:都有横轴、纵轴、统计内容,还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