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施工监测成果分析与应用

合集下载

粉喷桩技术在建筑软土地基加固中应用

粉喷桩技术在建筑软土地基加固中应用

粉喷桩技术在建筑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首先对粉喷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的进行分析,阐述了用粉喷桩技术在建筑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并提出了保证施工质量的几点措施,希望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处理软土地基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粉喷桩技术;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加固;应用1 粉喷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中的部分土体通过某种方式得到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强化地基。

粉喷桩复合地基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在软基中将软黏土和水泥强制拌和,使软弱土硬结成为桩土共同承担外部荷载的复合地基。

粉喷桩的加固原理主要基于:(1)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学过程,即水泥与土拌和后水泥中的钙物质与土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柱桩结晶而起到骨架作用。

(2)水泥的炭化反应,即水泥中大量的钙离子与土和水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增加水泥土的强度。

(3)离子交换与团粒作用,即水泥土中大量的钙离子与钠离子、钾离子发生置换,形成大量的软土团粒和水泥团粒,使水泥土的强度得到提高。

粉喷桩自身性质通常介于刚性桩与柔性桩之间,它的刚度、抗压强度和抗侧压力作用小于刚性桩而大于柔性桩。

粉喷桩的轴向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从桩顶而下应力逐渐减小,最大轴向力位于桩顶3~5倍桩径范围内。

当施加较小荷载时,荷载通过垫层均匀地传递到桩和桩间土上,此时相应的变形也较小,桩与土的应力随荷载线性增长。

随着外荷载的增加,桩与土的应力将发生变化,为满足桩和桩间土的变形协调条件,荷载将按地基材料刚度的大小不断进行分配,此时桩承担了大部分荷载,应力逐渐向桩的顶部集中。

随着荷载的进一步增大,复合地基的变形速率加快,应力集中现象也越见加剧,最终桩承担的荷载达到极限,桩体首先进入局部塑性状态而不能分担增加的荷载,应力将会向桩间土转移,外加荷载的增量部分将由桩间土来承担,直至桩和桩间土共同进入塑性状态,此时所对应的荷载即为复合地基的极限荷载。

2 粉喷桩常见质量问题分析(1)喷粉时高压气流对软土的扰动比较明显,扰动后原土结构及粒间的胶结作用被破坏,在未达到新的稳定之前,可能导致地基承载能力反而降低了。

粉喷桩复合地基基础的应用分析

粉喷桩复合地基基础的应用分析

粉喷桩复合地基基础的应用分析引言近年来,粉喷桩以其与传统软基处理方法相比所呈现的优势,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因此,对粉喷桩技术的加固机理和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施工过程的人、机、料、法、环及其关键工序进行控制,有助于全面指导建筑工程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使建筑工程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粉喷桩的概念及优点:(一)、粉喷桩概念粉喷桩即粉体喷射搅拌桩,采用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使用的固化剂主要材料为石灰、水泥等,就地用特定的攪拌机械将软土与粉体或液体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二者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化并且达到一定强度,形成整体性和水稳性都较好的优良地基。

粉喷桩所采用的是粉状固化剂。

粉喷桩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粘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砂土等地基,通过水泥土搅拌形成的水泥土加固体,提高砂土地基土内聚力和内摩擦角,消除砂土地基液化的影响。

具有以下优点:(二)、粉喷桩的优点1、成本低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进行经济效果对比分析发现,它的成本可降低左右;与钢筋混凝土按基相比,其成本可降低左右;与灰土垫层地基相比,其成本可降低左右。

2、工期短粉喷桩施工机械化程序较高,每小时可以成桩三根,省时省工,作业效率高。

与灰土垫层地基处理方式相比,它可以缩短工期左右;与钢筋混凝土搜基相比,它可以缩短约工期。

3、作业占用场地面积小粉喷桩施工现场整洁,不像灌注桩在施工时需要在现场大量堆置砂、石,也无需进行大面积土方开挖。

二、粉喷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一)、单枯承载力计算桩长、桩身强度以及桩端土和桩间土的性质,都会影响粉喷桩的单桩承载力,其竖向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并取较小值。

式中:f cu一与搅拌桩桩身水泥配合比一样的室内立方体试块(边长70.7的)90天龄期的抗压强度平均值;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u p一桩周边长(m);A p一桩的横截面积(m2);ιpi—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q p一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q si—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KPa);α—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可取0.4-0.6,桩端土层越硬,其值越大。

浅析粉喷桩技术在软土路基加固中的应用

浅析粉喷桩技术在软土路基加固中的应用

浅析粉喷桩技术在软土路基加固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针对粉喷桩技术在软土路基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分别介绍了粉喷桩技术的发展意义和软土路基加固的重要性。

在分别阐述了粉喷桩技术的原理、施工流程、优势、应用案例和局限性。

结论部分指出粉喷桩技术为软土路基加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强调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固技术。

粉喷桩技术通过其快速施工、高效加固和可持续性等特点,成为软土路基加固的重要选择。

应用中也需注意其在颗粒级别上的限制,以充分发挥其效果。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粉喷桩技术在软土路基加固中的特点和应用实践,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粉喷桩技术、软土路基加固、施工流程、优势、应用案例、局限性、发展意义、重要性、解决方案、加固技术。

1. 引言1.1 粉喷桩技术的发展意义粉喷桩技术的发展意义在软土路基加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软土路基的加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传统的路基加固方法存在着成本高、施工周期长、影响交通等诸多问题,而粉喷桩技术的出现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粉喷桩技术的发展还推动了软土路基加固领域的技术进步,促进了相关设备和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可以预见,随着粉喷桩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软土路基加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更多有效的技术支持。

1.2 软土路基加固的重要性在软土路基工程中,路基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软土路基指的是土质较为松软和容易发生沉陷的土壤层,其作用于路基的承载能力较低,容易造成路面变形、龟裂以及塌陷等问题。

如果软土路基得不到有效加固处理,将会对道路使用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软土路基加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保障路基的稳定和安全。

软土路基的不稳定会导致路基开裂、下沉,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整个道路的使用,加固软土路基可以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水泥粉喷桩加固桥头软基的变形监测结果分析

水泥粉喷桩加固桥头软基的变形监测结果分析

试验内容包括 : 路堤 填土荷 载作用 下地基 的侧 向变形 , 不 同土层的沉降变形。需埋设相关仪器包括测斜管 、 深层 分 层沉降仪。具 体观测内容如下 。 () 1 深层分层沉 降 : 为测 定 桩顶 顶面 、 桩底 平面及分 层 沉降量 , 在各 断面 中心 线及 路肩 位置各 埋设 深层 分层沉 降 标, 钻孔 深度 为 1 沉 降磁环 位置 分别在顶 面 以下 2 m、 5 m,
2 1 年 第 4期 01 ( 总第 2 6期) 0
黑龙 江交通 科技
HELONGJANG I L I JA0T0NG J KE
No 4, 0 1 . 2 1
( u N .o ) S m o z 6
水 泥 粉 喷 桩 加 固桥 头 软 基 的 变 形 监 测 结 果 分 析
4m、 8m、0m、2m 和 1 3 6m、 1 1 41。 1
() 2 水平位 移 : 在各 断 面路 基 护 坡道 处埋 设测 斜管 一 根, 孔深为 2 测定软基侧 向位移 。 5m,
3 现场测试成果及分析
3 1 地 表 沉 降 观 测 . 3个断面沉降 随时 间变化 的数值 如下 : —1断面地表 的 1
中图分类号 :4 60 U 1 .3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 0 1 8—38 ( 0 1 0 0 3 0 0 3 3 2 1 )4— 0 4~ 2
方法 。
长期 以来 , 软基段桥头跳车 问题是一项难 以很好解决 的 课题。桥头跳车严重影响了行车的安全 、 舒适和人们对高等 级公路的总体评价 , 严重影响 了高速公路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处理好桥头过渡段软 弱地基 , 是控制过渡段跳车 的关 键。水泥粉喷桩是处理 软土地基 的一种常用方法 , 它是采用 粉体喷射搅拌施工机械将水泥干粉喷射到软土地基 中, 并与 软土机械搅拌而形 成的具有 整体 性 、 水稳性和一定强度 的水 泥桩体 。稳定与变形一直是 地基 加固的重要控制指标 , 为 作 对水泥粉 喷桩加 固软基开展 系统研究的一部分 , 将着重介绍 现场变形监测研究结果 。现 场试验段 选择在 长三 角某高速 公路五标段桥头软基处理工程试验段 , 区域地表特征和 土 该 层分布等方面在长江三 角洲地 区具 有较 强的代 表性 。本文 拟通过粉 喷桩处理桥头软弱地基 的现场变形测试 , 分析筑堤 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规律 、 路基侧 向变形规律 以及桥头过渡 段沉降变形规律 , 检验粉喷桩处理桥头跳车 的效果 。 1 工 程 地 质条 件 试 验段为桥头过渡段 , 根据试 验前 的勘察 可知 , 验 区 试 软土层厚 为 5 0~1 . 属淤泥 和淤 泥质 亚粘 土 , . 10m, 含水率 高、 粘性大 、 高压缩性和低 强度等特 点。土体 分层 以及各分 层 土 的 主要 物 理 力 学 指 标 如 下 。 第一层 土, 淤泥 , 层厚 0—2 2 m, . 含水 量 5. %, 重 85 容 1 . N m3 孔隙比 1 4 , 4 8k / . 3塑性指数 2. , 6 02压缩模量15 P 。 .6M a 第二层土, 淤泥质亚粘土 , 50— . 含水I4.%, 层厚 . 88m, t 3 6 容重 1. N m , 隙 比 133 塑 性指 数 1. , 7 5k / 3 孔 .7 , 4 6 压缩 模 量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效果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应用效果

娟 ( 9 2 ) 女 , 徽 淮 南人 , 国 化 学工 程 第 三建 设 公 司工 程 师 17一 , 安 中
工程与建设》 20 0 7年 第 2 1卷 第 2期
维普资讯
未 曼载 特值km为 篓 然 基 2粉 桩 工 经 的 篓正 力征 (a 桩 地 ‘ ~ 一 修 承 ) 端 度; 天 P a 喷施
设计 前应 对 拟处 理土 的室 内配 比试 验 , 对现 场 针
单 桩 承载 力特征 值应 由现场 载荷 试验 确定 , 步 初 设 计 时可按 下式 估算 , 即
R = = =U qz + 凹 A
R 一 A
一 , c 与 搅 拌 桩 身 水 泥 土 配 比相 同 的室 内加 固 _ 厂为 土试 块 ( 边长 7 . O 7mm 或边 长 5 0mm 立 方体 ) 在标 , 准养 护下 9 0d龄期 的抗 压 强度 平 均 值 ( P ) 叩 桩 ka;为
水 稳 性和一 定 强度 的水 泥 土 柱体 ( 称 粉 喷 桩 ) 俗 。其 强度 和刚度 远超 出桩 周 围的 土 体 。这 种 圆 柱状 水 泥 土 柱 体与桩 间 土二 起 构成 复 合地 基 , 与原 地 基 相 比 ,
( ) 中 口的取 值 , 1式 当桩 端 土 未 经 修 正 的 承 载力 特征 值 , 于 桩 间 土 的承 载力 特 征 值 平 均 值 时 可 取 大 01 ., . ~O 4 差值 大 时取 低 值 ; 当桩 端 土 未 经修 正承 载 力特 征值 小 于或 等 于桩 间土 的承 载 力 特征 值 的平 均 值时 , 可取 0 1 . ; . ~O 4 差值 大 时 或设 置 褥 垫层 时均 取
收 稿 日期 :0 61—0 修 改 日期 :0 70 8 2 0 ~01 ; 2 0 —30 作者简介 : 郑 24 1

粉喷桩技术在加固松软土地基中应用

粉喷桩技术在加固松软土地基中应用
sa i o dn tt la ig,t e rn a a iy o o o i o d t n i e i e c he b a i g c p ct ft c mp st fun ai sd fn d,t e c mp st du u sas he e o h o o iemo l si lo
采 用 了粉 喷 桩 复 合 地 基 进 行 处 理 。通 过 现 场 粉 喷桩 单 桩 复合 地 基 静 载试 验 , 定 复 合 地 基 承 载 力 , 算 复 合 地 基 确 推
复合模量 , 并对该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评述 , 为粉喷桩在 松软 土地 区的应用积累了工程经验 。
【 关键词 】 松 软土; 粉喷桩复合地基 ; 载荷试验 ; 静 承载特性 【 中图分类号 】 T 42 U 7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0 — 84 2 1)2 00 - 3 01 66 {0 10 — 11 0
AP LI P CATI oN M l E N oF DJ P L I REI oRCEM ENT oF NF
LooSE oFT S SoI FoUNDATI L oN
Z A G Y nj , WA G X , J N a- n WA G Y —un H N a -e i N u I G D iu , A j N uq a
6~ m, 庄 村附 近土 层较厚 , l 9 新 约 0—1m。棕 黄色 , 5 成分 以粉粒 为主 , 土质不均 , 有小砾 石零 星分 布 , 针状
孑 隙发育 。黏 性差 。稍 密一 中密 , 湿一 潮湿 。 Ⅱ级 L 稍 普通土 , r=10 P , Ⅱ级 自重湿陷性 , o 。 2 k a具 为松软±。 ( ) 细 角砾 土 ( : : 2 Q ) 主要 分 布 于上 郭家 沟 沟 心、 王家沟泥石流洪 积扇 , 心厚 约 5— m, 沟 7 洪积扇 细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施工监测成果分析与应用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施工监测成果分析与应用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施工监测成果分析与应用摘要:为了确保软土地基上构筑物的安全稳定,采用粉喷桩对某软土地基进行了处理,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其空隙水压力、沉降与侧向位移进行了动态综合监测,通过对观测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控制标准,并对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粉喷桩软土地基监测1 概述复合地基由于能显著改善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并有效抑止地基土体侧向变形这一特点而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工程经验的积累,现在的复合地基设计逐渐由以承载力控制过渡到以沉降变形来控制,并结合施工监测进一步的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1~5]。

某公路区内广泛分布有浅埋型软土和鱼塘、湖泊中的淤泥、淤泥质土等,呈片状、块状和透镜状分布。

厚度各处不一,一般厚约2~7m左右。

其表层被厚约1~4米左右的粉质粘土所覆盖,下伏中、细砂层或呈硬可塑状的粘性土层。

软土呈灰色,含水湿至饱和,软塑,具有异味。

其天然含水量在32%~63%之间,液限指数在0.98~2.13之间,饱和度在90%以上,现场动力触探原位测试小于3击。

工程地质性质差,对路基的危害性大。

综合以上工程地质条件,同时考虑预压荷载与工程建设周期提供的足够预压时问,本工程在大部分软土路段采用粉喷桩对地基进行处理。

施工过程中对其承载力、空隙水压力、沉降与侧向位移进行了动态综合监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其它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见。

2 监测成果分析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路提,最突出的问题是沉降和稳定。

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设计车速高,路面平整性要求也高,因此,软土地基路提的施工应注意填筑过程及以后的地基变形动态。

根据研究区段软土地基的特性,确定本次观测的项目为:地表沉降、地基深层沉降、地基分层沉降、地基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观测。

共设置了5个观测断面,即k16+300、k18+500、k18+600、k23+800、k23+900。

水泥粉喷桩加固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水泥粉喷桩加固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水泥粉喷桩加固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1、工程概况
1.0m;
510
15日开始,
2
,压缩模量增加到Es=5.8MPa,沉降量与沉降差均应满足现有关规范要求。

粉喷桩体底部必须进入粉质粘土层1.25m深。

所谓水泥粉喷桩加固,就是用一种通过钻机成孔,然后将水泥粉利用压缩空气送入
软土中使其与土及土壤水一同固结,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桩状体,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浇筑水下砼加固技术相比,克服了富含水区水灰比不稳定、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缺点,施工方法简单,施工质量也易保证。

施工时,首先将钻机在指定的桩位上成孔,钻至设计深度,然后通过高压泵把水泥干粉通过钻头处特定的喷咀喷出,在喷射过程中,钻头一边旋转一边缓缓提升,借助高压干粉的喷射
3
3.1
入比为
60kg
3.2试桩情况
本工程共打试验桩4个。

其中两个在闸室底板外1.0m后岸墙右侧,另两个在闸室底板1.0m的后墙左侧,深度均为7.0m,喷粉至地面下0.5m处。

试验桩钻进时电流情
况见表1。

试验桩钻进时电流情况表表1
档位
0.0~

20~
5.5~
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施工监测成果分析与应用
摘要:为了确保软土地基上构筑物的安全稳定,采用粉喷桩对某软土地基进行了处理,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其空隙水压力、沉降与侧向位移进行了动态综合监测,通过对观测结果的分析,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控制标准,并对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粉喷桩软土地基监测
1 概述
复合地基由于能显著改善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并有效抑止地基土体侧向变形这一特点而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工程经验的积累,现在的复合地基设计逐渐由以承载力控制过渡到以沉降变形来控制,并结合施工监测进一步的调整施工参数,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1~5]。

某公路位于赣江西支至赣江南支之间,区内广泛分布有浅埋型软土和鱼塘、湖泊中的淤泥、淤泥质土等,呈片状、块状和透镜状分布。

厚度各处不一,一般厚约2~7m左右。

其表层被厚约1~4米左右的粉质粘土所覆盖,下伏中、细砂层或呈硬可塑状的粘性土层。

软土呈灰色,含水湿至饱和,软塑,具有异味。

其天然含水量在32%~63%之间,液限指数在0.98~2.13之间,饱和度在90%以上,现场动力触探原位测试小于3击。

工程地质性质差,对路基的危害性大。

综合以上工程地质条件,同时考虑预压荷载与工程建设周期提供的足够预压时问,本工程在大部分软土路段采用粉喷桩对地基进行处理。

施工过程中对其承载力、空隙水压力、沉降与侧向位移进行了动态综合监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其它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见。

2 监测成果分析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路提,最突出的问题是沉降和稳定。

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设计车速高,路面平整性要求也高,因此,软土地基路提的施工应注意填筑过程及以后的地基变形动态。

根据研究区段软土地基的特性,确定本次观测的项目为:地表沉降、地基深层沉降、地基分层沉降、地基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观测。

共设置了5个观测断面,即K16+300、K18+500、K18+600、K23+800、K23+900。

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

图1测点布置示意图
2.1 应力监测结果及分析
⑴承载力试验
在施工的过程中,对部分粉喷桩进行了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单桩承载力试验的承压板直径为φ50cm、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承压板边长为2.42m×2.42m。

代表性的单桩以及复合地基静载承载力试验结果见图2、图3。

图2不同桩长复合地基承载力
图3不同桩长单桩承载力
从图2、图3的静载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单桩承载力、复合地基承载力与粉喷桩长、持力层特性有关,粉喷桩长越长、持力层越好,其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越高;同样也可以看出粉喷桩的强度虽然随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粉喷桩长度达到10m时,其粉喷桩的单桩承载力以及复合地基承载力相比桩长为9.5m单桩承载力以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增长不大,且桩越长施工难度也越大,也不经济,故粉喷桩的最大长度以10m为最佳。

利用静载试验的结果反算出了研究区段软土地基粉喷桩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参数:强度折减系数η=0.40,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α=0.48,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2。

⑵孔隙水压力观测
孔隙水压力观测是了解地基土体固结状态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
地基施工期稳定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

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是决定加载速率的主要依据。

孔隙水压力仪埋设于断面中央,典型超静孔隙水压力与填土荷载的关系见图4。

图4 K18+500荷载-孔隙水压力-时间曲线
从图4可知,粉喷桩在填筑过程中桩间土产生的最大超静孔隙水压力20~30kPa,超静孔隙水压力不大,这说明在研究区段软土地段路基的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的孔隙水压力,最大孔隙水压力在地表以下4.5~8.0m处达最大值,浅部及深部超静孔隙水压力均不大,说明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2沉降观测
⑴地表沉降观测
路基填土速率越大沉降速率也越大,当填土高度不变时,沉降较慢,当填土高度增加时,沉降加快。

根据监测方案,路堤每填筑一层观测一次,若两层填筑时间间隔长,则每3天观测一次,及时掌握软基沉降情况,以便确定路堤加载速度,及时调整软基处理加固方案。

现场沉降观测资料表明,软土路基沉降变化基本经历了发生-发展-稳定的过程。

研究区段K18+500以及K18+600横断面在初期沉降量比较大,根据地表沉降的观测结果及时调整了路堤的填筑速率(0.08m/d)。

按照此速率施工后,地表沉降稳定,没有出现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等不良现象。

典型地表沉降-时间-荷载曲线见图5。

图5K18+500荷载-时间-沉降曲线
⑵侧向位移观侧
侧向位移速率增量是判断路堤稳定与否的控制指标之一。

侧向位移观测
包括地表水平位移(边桩位移)和土体内部位移(沿深度的侧向位移)两部分。

①土体内部水平位移
各观测断面断面侧向位移的形态见图6~图10。

图6k16+300侧向位移-时间关系曲线
图7k18+500侧向位移-时间关系曲线
图8k18+600侧向位移-时间关系曲线
图9k23+800侧向位移-时间关系曲线
图10k23+900侧向位移-时间关系曲线
从图6~图10可知,最大侧向位移发生在地表以下4.5~7.0m;侧向位移量和位移速率与荷载大小有极其明显的相关性,随着加载,位移量和位移速率增大,加载停止,位移和位移速率显著减小,并趋于0。

当填土高度达4.7-5.5m 时,侧向位移速率达到最大值,这与沉降速率的变化规律一致;侧向位移速率最大时的填土高度与计算极限填土高度基本一致。

这表明,路基填土至极限状态时,地基土部分结构开始破坏,土体有较明显的塑性流动,发生侧向挤出,造成侧向位移偏大。

此时必须严密监测。

②地表土体水平位移
表1地表土体水平位移量(单位:mm)
表2地表土体最大水平位移速率(mm/d)
从表1~表2可知,地表土体最大累计水平位移量38.2~46.3mm,发生在离坡脚10~13m的位置,在最大速率2.5~3.5mm/d。

3 结论
通过对施工期间软土地基监测结果的分析讨论,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⑴根据静载试验的结果,结合地层情况,可以确定最佳桩长,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反算软土地基粉喷桩单桩承载力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参数,可为相同地质条件的软土地段的粉喷桩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

(2) 在路基施工中,为确保路基的安全稳定,必须对其变形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合理的控制标准以指导施工。

(3) 本工程段所确定的监测指标在实际施工中证明是可行的,说明研究区段软土地基采用粉喷桩施工是成功的,对以后的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年香,章为民.深层搅拌法加固码头软基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 2001(5): 634-638
[2] 卿三惠,曹新文,谢强. 粉喷桩复合地基及软岩填料路堤的沉降控制研究. 铁道工程学报2010(3):28~32
[3] 邱钰,钱国超,刘松玉.粉喷桩处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地基内附加应力及沉降计算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1,18(1):1-5.
[4] 梁球寿,王德胜.粉喷桩工程检测与综合评价[J],华东公路,2002,(1):66-68.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