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项训练:荒漠化的防治
必修3练习题: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1.下列不能用以指示荒漠化迹象的是()
A.气候干旱少雨 B.地表反射率增加 C.生物生产力下降 D.土壤紧实度增加2.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是()
①远离海洋,身居内陆②高原山地阻挡,水汽难以到达
③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是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4.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B.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C.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沙质土壤
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5.关于西北地区的绿洲农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灌溉水源充足 B.呈带状分布
C.本区的宁夏平原是我国商品粮食基地之一 D.本区盛产温带水果
6.2001年3月我国以楼兰古城及罗布泊的考古和科学考察表明()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有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7—8题。
7.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同步练习题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类型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完成1~2题.
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有()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⑤地表水缺乏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④
【解析】第1题,江南丘陵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形崎岖,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产生的土地退化.第2题,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黄土高原以深厚的黄土覆盖.但两地均为季风气候,且地表水缺乏,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从而造成土地退化.
【答案】 1.B 2.B
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
A.西部高于东部B.东部高于西部
C.东、西部相当D.南部高于北部
4.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出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②海拔高度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5.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解析】西北地区由东向西随距海里程的增加,年降水量逐渐减少,荒漠化程度逐渐加大,导致草场载畜量下降.在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提高草场载畜量,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大力发展种植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三荒漠化防治练习题考练题考试题
我夯基我达标
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
A.以荒漠为主
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
D.以草原、荒漠为主
思路解析:西北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主要景观为草原、荒漠。
答案:D
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位于非季风区,根本不受季风的影响
B.温带大陆性气候,东西有显著差异
C.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D.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下
思路解析: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我国西北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本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但冬春干旱季节的冬季风日数很多,A项错;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的不同,本区自东向西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东西气候有显著差异,B项对;本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C项错;贺兰山以东的高原东部,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属半干旱的草原地带,D项错。
答案:B
3.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分布于绿洲部草原中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C.分布在旱农业区部
D.分布在河流上游
思路解析:绿洲部以种植业为主,其荒漠化原因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樵采,A项错;过度放牧地点在井泉附近,B项对;旱农业区荒漠化原因是过度农垦,C项错;陆河流上、中、下游用水不合理,会造成下游缺水荒漠化,D项错。
答案:B
4.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以下说确的是( )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
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43 荒漠化的防治
学案荒漠化的防治——以我
国西北地区为例
[目标定位].了解我国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从而理解导致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及成因。.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原则、重点及综合治理措施。
一、荒漠化
.概念:是指发生在①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②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③。
.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④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的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⑤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⑥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西北地区以⑦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⑧作用显著;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⑩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⑪和不合理利用。
.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⑫、过度放牧、过度⑬、不合理的灌溉。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近代北方⑭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现代由于⑮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预防⑯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荒漠化土地的⑰。.防治原则:坚持维护⑱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发展畜牧业B.增加木材产量
C.开展生态旅游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
西部地区荒漠化严重,“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
2.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据此回答
下题。
【1】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
【答案】A
【解析】西北、华北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临近沙漠地区,人类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
开垦等现象多发,所以多荒漠化;而西南、东南、华南地区,降水多,荒漠化现象较少。故选A。
【2】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恢复荒漠化地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C.增加地表湿度,消除地表沙质物质
D.改善荒漠化地区小气候,降低风速
【答案】B
【解析】荒漠化地区气候干燥,不适宜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因缺水,增加地表湿度难度较大;改
善荒漠化地区小气候,降低风速,不是防治荒漠化的途径,而是目的;而恢复荒漠化地区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有效地防治荒漠化。故选B。
【考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3.面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人类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1.(10分)读澳大利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区域西部地区沙漠形成的气候原因。(3分)
(2)说出该区域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的地区,并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4分)
(3)墨累河流域是澳大利亚荒漠化发展很快的地区之一,分析其原因。(3分)
【答案】(10分)
(1)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1分)降水少(或气候干旱)。(1分)(2)东南部地区(或墨累-达令盆地)。(1分)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任3点得3分)
(3)降水较少(1分),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1分)不合理用水。(1分)【解析】
(1)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沙漠为热带沙漠,热带沙漠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降水少(或气候干旱)形成热带沙漠。
(2)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从气候(降水、热量、光照)、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分析。澳大
利亚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的墨累-达令盆地。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
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3)荒漠化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墨累河
流域荒漠化发展很快主要是因为降水较少,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形成条件、影响农业因素、荒漠化成因分析。
2.石漠化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
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山区农村薪柴比例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荒漠化的防治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荒漠化的防治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荒漠化的防治
经典题
读“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局部图”,回答1~2题。
1.阿塔卡玛沙漠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明显B.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东侧山地阻挡湿润空气进入D.常年受强劲离岸风的影响
2.阿里卡位于阿塔卡玛沙漠北缘,几乎终年无雨,但厄尔尼诺现象(即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的现象)年份则会出现暴雨。其直接原因是A.沿岸寒流强度减弱甚要消失B.气压系统发生改变可导致气流强烈上升
C.处于西侧山地迎风坡降水多D.人类活动加剧改变了海一气的作用方式
1.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沙漠成因分析。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阿塔卡玛沙漠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2.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厄尔尼诺现象。
【解题思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来自赤道附近的温暖海水,使得阿里卡附近气压降低,导致气流强烈上升,水汽蒸发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幅增加,从而出现暴雨。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因土壤严重侵蚀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下表示意贵州省典型石漠化地区2019—2019年土壤侵蚀情况。读表完成3~4题。
年平均土壤侵蚀程度(t/km2)
高原山地643.2
高原盆地190.6
高原峡谷16.0
3.该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崎岖
B.降水丰富
C.过度垦殖
D.过度放牧
4.目前,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好,水土保持显著
新高中地理高考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 第29讲 荒漠化的防治与能源资源的开发
高考地理五年真题分类汇编(2017-2021)第29讲荒漠化的防治与能源资源
的开发保护
一、单选题
1.(2020·浙江)下图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某汽车制造企业发展历程示意图。为了帮助该企业走出困境并助力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 拓展汽车租赁市场
B. 引进技术型人才
C. 搬迁企业到消费地
D. 发展资源型产业
2.(2019·浙江会考)我国南方某山区产业以耕作业和矿产开采为主。上世纪七十年代,该地“红色荒漠”面积有所扩大。完成下列小题。
(1)“红色荒漠”面积扩大导致该地()
A.生物种类增多
B.河流含沙量减少
C.地下径流减少
D.降水量明显增大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适宜()
A.推广立体农业
B.鼓励发展放牧业
C.增加粮食种植
D.加大矿产开发力度
3.(2019·浙江选考)近年来,浙江多地将农作物秸科、农药包装物等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
B.技术
C.资金
D.劳动力
(2)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产业集聚
B.降低运输成本
C.提高规模效益
D.促进产业协作
4.(2018·浙江选考)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定稿) 新人教版选修5
“荒漠化的防治”专项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
读“某地区略图”,回答1—3题。
1.该地区城市所在的地形属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 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B. 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 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
D. 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
3.“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该地区番茄色红、质优的自然原因是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请结合内蒙古高原地势剖面示意图,回答4—6题。
4.
有关上图中地黄
土
高
原
毛
乌
素
沙
漠
桌
子
山
库
布
齐
沙
漠
黄
河
层
状
高
原
大
青
山
波
状
高
原
高
原
残
丘
河套平原锡林郭勒高原
阴山山地
鄂尔多斯高原
理事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河套平原的形成与黄河有关
B.图中该段黄河为西北—东南流向
C.风力作用导致了波状高原中的许多碟形洼地的形成
D.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草原退化,荒漠化现象严重
5.锡林郭勒盟的传统农业按投入和产出分类属于
A. 商品农业
B. 畜牧业
C. 粗放农业
D.密集农业
6.要感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之美,旅游主体应
A.置身其中B.把握观赏时机C.远眺D.以情观景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下图显示包兰铁路宁夏沙坡头段某处的景观。其中草方格沙障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
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有()
①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减少蒸发,防止土地盐碱化④涵养水源,减轻水土流失
A.③④B.②④C.①③D.①②
【答案】D
【解析】根据图形可知草方格沙障主要防治沙漠化,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减少移动沙丘的形成;
此处降水较少,不易形成水土流失;其沙障对减少水分蒸发作用不大。故选D。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
2.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据此回答
下列各题。
【1】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四月、五月B.四月C.六月D.十一月
【答案】C
【解析】锄草导致水土流失,最严重时间应是雨季,长江流域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降水多,地
表径流量大,水土流失严重,C对。四、五月份及十一月份不是雨季,降水较少,水土流失少,A、B、D错。
【2】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
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茶园“消瘦”指的是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土壤肥力下降,D对。分解者
多少,枯枝落叶多少不是主要原因,A、B、C错。
【考点】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10: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荒漠化(原卷版)-备战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
专题10 地理事项判读类选择题之荒漠化
【方法指导】
1. 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
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2.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自然因素:
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渡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拓展练习】
石漠化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岩溶地区,下左图是“岩溶地区不同时期石漠化面积变化速率图”,右图是“岩溶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石漠化面积比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我国岩溶地区近年来()
A.石漠化面积有所减少,石漠化程度有所减轻
B.潜在石漠化面积减小,缩减速度加快
C.石漠化程度持续减轻,但重度和极重度比例变化很小
必修三练习题:荒漠化的防治
练习:荒漠化的防治
一、单项选择题:
(2010年湖北联考)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 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回答1~4题。
1.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省区简称)()
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
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
2.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
B.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
D.青海、西藏
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4.我国荒漠化防治的最高整治目标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5~6题。
5.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6.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完整版)高中地理《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测试题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测试题
1、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
②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内
③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
④内蒙古高原东部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关于西北地区人口、耕地与荒漠化土地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缩小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B.人口增长导致耕地面积扩大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缩小
C.耕地面积扩大导致人口增长和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
D.人口增长使耕地面积扩大,从而导致荒漠化范围扩大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据此回答3~4题。
3、目前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②大风频繁③降水较多,水蚀作用强烈④过度放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4、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
A.全球变暖B.臭氧空洞C.土地生产力丧失D.砍伐树木读图,回答5~8题。
5.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D.内蒙古高原
6.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的
措施是( )
A.兴建小水电站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7.造成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是( )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
C.过度农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8.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考点一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2021广东广州二模)内蒙古额济纳旗年均降水量37毫米,年均蒸发量超过3800毫米,绿
洲退化严重,沙尘天气频发。研究表明,局地沙尘循环过程中粉尘颗粒的富集,为当地高频沙
尘天气提供了丰富的尘源。下图示意该区域四类典型地表(富沙砾戈壁、富沙戈壁、绿洲、
绿洲退化地)沉积物组分,下表示意四类地表的风蚀强度和沙尘释放强度。据此完成1~3题。
地表类型风蚀强度
kg·d-1·m-2
沙尘释放强度
kg·d-1·m-2
富沙砾戈壁9.29±4.07 0.07±0.03
富沙戈壁22.98±11.29 0.13±0.07
绿洲0.94±0.83 0.02±0.02
绿洲退化地20.25±9.09 0.28±0.13
1.与富沙砾戈壁相比,绿洲地表沉积物()
A.平均粒度大
B.粒度分布差异小
C.起沙风速小
D.沙尘释放强度大
2.绿洲退化地的沙尘释放强度最大,主要因为()
①和富沙砾戈壁相比,地表颗粒更细②和绿洲相比,水分条件较差③和富沙戈壁相比,大风天气更多④和其他地表类型相比,植被破坏更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绿洲外围强粉尘释放与粉尘循环会加速绿洲沙化,因此该区域生态治理应注意()
A.营造绿洲内部聚落防护林网
B.发展绿洲灌区的节水农业
C.完善时令河的水源分配
D.推动流动沙丘的植树种草
(2021江苏苏州模拟)喀什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侧,该地区空气干燥,年降水量在
60~135毫米。喀什地区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棉花和红枣、核桃、杏等特色林果的产地之一。
备战高考地理之《考前抢分》-生态安全题之土地荒漠化(原卷版)
题型14 生态安全题之土地荒漠化
一、单选题
(2020·广东省高三一模)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是我国四大沙漠之一。其沙山与众不同,沙山高度常年稳定,高差可达500多米,堪称“沙漠中的珠穆朗玛峰”。下图为该地某沙山顶部沙层温度、水分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图示沙层温度垂直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地热传导D.大气对流
2.该沙山的最主要水源补给是
A.大气降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湖泊水
3.该沙山常年稳定、高大的原因是
A.植被覆盖率高B.大气降水多C.终年风力较弱D.沙山含水多
(2020·甘肃省高三月考)砒矽岩(如图),因其“毒害”如砒霜而得名,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和中生代。集中分布于我国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成岩程度低;是一种松散的岩层;遇水如泥、遇风成沙;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沙棘是一种叶,果营养丰富的耐旱灌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造业等国民经济领域,是砒砂岩区和荒漠化区生态治理的先锋树种。当地人在裸露平缓的砒砂岩区种植沙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砒砂岩成岩程度低.主要原因在于
A.风化作用强B.成岩时间短
C.上覆岩层薄D.砂砾磨圆度差
5.砒砂岩的“毒害”表现在
A.含有有毒矿物B.植被不能生长
C.土壤质地黏重D.易起沙、流失
6.当地人在裸露平缓的砒砂岩区种植沙棘,可以
①保持水土②增加生物多样性③加剧土壤侵蚀④放牧牛羊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20·福建省高三一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有专家这样评价:“沙漠里冬季有较多积雪,春季融雪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特有的短命植物迅速萌芽开花。这时,沙漠里一片草绿花鲜,繁花似锦,把沙漠装点得生机勃勃,景色充满诗情画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1.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题。
【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
A.夏季高温多雨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D.重化工业基地
【答案】D
【解析】图示地区右为我国山西省和左为德国的鲁尔区。两区域都有丰富的煤碳资源,都是当地
重化工基地。山西夏季高温多雨,鲁尔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鲁尔区城市化水平高、水资源丰富;山西城市化水平低、水资源欠缺;选D正确。
【2】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答案】B
【解析】两区域都是在煤碳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资源型经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
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
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植
树造林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
2.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下列
各题。
【1】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A.混交林地坡耕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荒草地
C.混交林地油松幼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D.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答案】D
【解析】读表格,根据表格中数值分析,在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D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创新演练:荒漠化的防治
2017年7月15日,“发展中国家沙漠化研究与治理国际培训班”在兰州开班。来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9个国家的20余位学员在培训期间接受中国沙漠化治理经验与技术培训。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土地荒漠化类型与发生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红色荒漠化-青藏高原
B.石质荒漠化-云贵高原
C.次生盐渍化-南方低山丘陵
D.土地沙漠化-东北平原
2.推进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为合理措施是
A.在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植树造林
B.在绿洲区大规模放牧
C.利用独特的沙漠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
D.大规模封沙育草
【答案】1. B 2. C
【解析】1.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应是冻融荒漠化,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为土地沙漠化,南方低山丘陵为红色荒漠化,东北平原为水土流失,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且气候湿热,为石质荒漠化。
2.沙漠化地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加以保护生态环境,可利用独特的沙漠景观和文化,发展旅游业;在干旱地区树木难以成活,因此不宜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不宜过度放牧和大规模封沙育草。
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3-4题。
3.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变化
C.过度农业活动
D.土壤肥力变化
4.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
【答案】3. C 4. C
【解析】3.读图可知,该地区的原生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尖锐,过度农业活动是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
4.读图可知,随着植物群落演替(由常绿阔叶林向牛肝地演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含水率下降。土壤中有机质和水分含量的降低,将使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植物群落的演替伴随着植被保持水土功能的下降,将使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变薄。
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下图,完成5-6题。
5. 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 甲地区植被退化
B. 乙地区沙化
C. 丙地区荒漠化
D. 丁地区植被改善
【答案】5. D 6. C
【解析】5. 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
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
6.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
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读图,回答7~8题。
7.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B.地下水
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居延海的湖泊水
8.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
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
【答案】7.C 8.C
【解析】7,西北内陆地区水源的补给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8,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导致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读甲、乙两景观示意图,完成9~10题。
9.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沙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B.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C.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D.水井周围农牧业活动频繁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0.乙地草原萎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答案】9.D10.C
【解析】9,图示甲地区为草原牧区,由于围绕饮水机出现过度放牧,而导致了水井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形成斑点状的荒漠化圈。10,乙地是干旱地区,围绕饮水井,发展灌溉农业,而该地区草原的萎缩主要从灌溉水源的变化分析,由于不合理灌溉且干旱地区蒸发旺盛,故形成土地次生盐碱化,而影响植被生长。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1~12题。
表1 新疆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荒漠化土地总面积
耕
地
林
地
草
地
未利用
土地
111.32
2
.35
4
.31
50
.54
54.12
表2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水蚀
风
蚀
冻
融
盐
碱化
1283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