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200详解7年高考历史文综五大热点专题复习-区域性经济协调发...与解题
2023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甲卷)Word版含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历史1.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
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
孔子此举目的是()A. 实录历史事实B. 提升周王权威C.维护等级秩序D. 强调文化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
据本题材料“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是礼治社会,礼仪是一个国家或者个人最高的行为准则,楚国国君自立为王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册封,当然,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礼仪”的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肯定。
孔子编撰《春秋》是为了明确等级制度上下尊卑关系,以稳定社会,达到社会和谐,如果孔子承认了楚国国君为王的实事,那么也就代表孔子自己先违背了自己遵从的“礼”。
所以在孔子改《春秋》时一直称楚国国王为楚子、楚人,综上可知孔子此举目的是维护等级秩序,C项正确;《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孔子此举目的并非实录历史事实,排除A项;孔子编撰《春秋》坚持称楚王为“楚子”,无法达到提升周王权威的效果,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将各诸侯国的文化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强调文化差异的结论,排除D项。
故选C项。
2.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
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兼并程度B. 经济发展水平C. 人口自然增长D. 移民流入数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至东汉(中国)。
据本题图3材料信息可知,与公元2年相比,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的户数和口数均出现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所以能够解释材料差异的主要因素应为东汉时期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土地兼并造成南方人口数量增加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发展到公元140年,湘江流域的户数、口数相较于公元2年出现大幅增长,这是人口的非自然增长现象,排除C项;材料图片中人口数量的变化并非推行移民政策的结果,排除D项。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春秋战国时期(2024年7月)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春秋战国时期(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史记》的“十二本纪”分别记述了五帝、夏、商、周、秦国、秦朝、项羽、刘邦、吕后、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时期的历史,由此构建起了华夏民族的政治统绪。
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政权普遍认可《史记》编排的这一政治统绪。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强调统治的合法性B.受孝文帝汉化改革的影响C.自觉捍卫华夏道统D.《史记》的记载真实可靠2.鼎本来是古代用以炖煮或盛放肉食的烹饪器具,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进一步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
鼎的功用变化反映出()A.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B.青铜铸造业产量日益提高C.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D.中华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3.春秋时期,曾宣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的楚国,在大败晋国主持会盟后,同伍于“中国”;“蛮夷之国”的越国继吴而起,“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一度“号令中国”。
上述现象表明()A.蛮夷之国成为天下共主B.国家统一基础业已奠定C.诸侯争霸助推华夏认同D.封建制度增强各国实力4.“角力”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活动,它起源于周代的“讲武”习俗,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到了战国时期,“角力”由单纯的搏击技巧训练变为宣扬武威、展示军事实力的“讲武之礼”,各国多通过两国选手比赛的胜负来达到耀武扬威的目的。
这种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A.周王室权威不断衰微B.礼制观念已延伸至军事领域C.统一战争改变军事训练D.时代需要影响社会价值取向5.如图为中国古代一种生产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工具名为翻车,发明于东汉时期B.该工具的出现缘于农业生产技术理论创新C.该工具推动了农业耕作方式的革新D.该工具摆脱了自然环境的限制6.从隋唐大运河到京杭大运河,河北段线路仅是微调,邢台临西至天津的永济渠,依然是大运河的主线,但河北段大运河的商业地位却得到极大提升。
高中文综历史知识点
高中文综历史知识点近年来,高考文综历史考试稳中求新,秉承了以知识为载体,那么高中文综历史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文综历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文综历史知识点:历史重大改革回眸⒈改革的分类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
⒉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
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⒊改革的原因(背景)及相应目的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⑤民族危机严重⒋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⑴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③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④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
⑤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⑵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思考: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外国:l 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历史真题(含答案)
选择一个地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地域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地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A 民族工业呈现发展趋势B.商业贸易日益萎缩
C 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
8.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
材料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这次选举产生了1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2024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历史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新课标卷高考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
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
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晚期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
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3.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禅让”反复出现()A.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B.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C.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D.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4.表1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A.《宋史》B.《三朝北盟会编》C.《建炎以来系年要录》D.《宋史纪事本末》5.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
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6.表2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A.抵制了列强入侵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7.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
据此可知,当时波斯()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8.16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1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背景: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结束战争。
2.统一: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1.灭夏:1227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
2.灭金:1234年,蒙古灭金。
3.攻宋:金灭亡后,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改国号为元,后定都大都。
2.统治: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
3.统一: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抗元英雄文天祥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
4.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2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 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专题总结
一、经济专题(一)唐朝的经济1.农业:出现曲辕犁(耕作)、筒车(灌溉)2.瓷器:盛产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3.商业: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会(二)宋朝的经济1.农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苏州和湖州是著名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经济重心南移。
2.手工业: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3.商业:商业变化: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草市、夜市、早市。
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杭州)4.海外贸易繁荣:①大商港:广州、泉州②机构:市舶司③海外贸易是南宋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5.商业的繁荣出现:纸币。
北宋四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的会子。
6.经济中心南移:唐中期开始,南宋完成。
原因: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人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技术、工具。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重视农业。
7.宋代出现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专供表演的地方叫做勾栏。
8.瓦子出现的原因:市民阶层壮大;商业繁荣;文化生活丰富。
(三)元朝的经济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元朝(四)明朝的经济1.农业:从南美洲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2.手工业: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
3.商业:商贸城市:南京、北京。
出现商帮: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4.明朝景德镇盛产青花瓷。
5.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开封商业繁荣(五)清朝的经济(前期)1.农业:①国之大计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②推行垦荒政策③措施:垦田面积不断扩大;兴修水利;种植高产作物和粮食作物。
清“湖广熟,天下足”2.手工业:①新变化:出现手工工场②特点:规模大;分工又合作③关系:雇佣关系——属于资本主义性质佛山、江宁(南京)清朝丝织业中心:南京3.商业:有工商业市镇: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磨”;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十万烟花”“甲于天下”4.商帮进一步发展。
徐扬的《盛世滋生图》反映了清朝苏州商业繁荣景象。
5.人口增长。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3.6.人口增长:增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问题: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社会压力大。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例题解析 旧人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例题解析【经典题】例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赶上北方的原因有①北方长期战乱,经济受到破坏②南方相对北方较为安定③三国时期大批北方农民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不仅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而且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赶上北方的原因。
这就告诉我们解答此题时不仅考虑南方还要兼顾北方,因为这实际是一个比较题。
①是讲北方衰落下来:②是讲南方较北方安定,因而有利于南方人民生产、生活,③是讲北人南迁不仅增加南方的劳力还带来了技术,这当然有利南方生产的发展,正是在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下,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
所以A项为正确选项。
【答案】A例2 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发展经济直接原因是A改变各自经济现状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D军事斗争的需要【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国鼎立局面只能是统一的前奏。
三国间相互威胁,为了战争需要各方都要发展经济、增强实力,以图自存和消灭对方,因此可以说这是统治者重视经济的直接动因。
【答案】D例3.(1999年全国卷考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楚越之地。
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聚而多贫。
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
会上(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杨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
实仰东南财赋。
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材料四: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占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解析】本题通过提供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的相关材料,让考生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变化,以及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高考文综全国卷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答案】D
• 【解析】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 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 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 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 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 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这 一时局出现在( )
•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 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 有所发展。(10分)
• 不同之处: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 的学说,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 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成为正统思想。孔孟儒 学则强调“仁、礼”、“德治”、“仁政”等,不受 统治者重视。
发展:吸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 思辩化;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 思想。
• 解析:不同之处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汉代儒学的含义 和主张等方面进行比较;“发展”可从宋代儒学的形 成、主张和影响等角度解答。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 分)
•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 投入到同盟国在非洲和欧洲的战场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 族委员会成立,1943月改组为法兰西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 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44年6月,法兰西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 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 国的战斗,并在盟军的帮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 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兰西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 国和英、美、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将军回忆录》等
历史必修二: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2)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农业区,但经济实力有限。( × )
提示 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并非农业区。 3.特点 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 不平衡 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C.经济重心南移带动文化重心南移
D.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
123456
解析 从表中可明确看出,明朝内阁大学士中南方人数大大多于北方人数。从经济
与文化的关系层面来分析,题干表格信息实际上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带动了文化
重心的南移,故选C项。
南方
北方
南浙福四广贵江湖广云北山山河陕
直江建川西州西广东南直东西南西
应用1 画像砖的整幅画面以船纹为主,反映出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生活状况,显示 了这一地区人口稀少, 生产技术 落后,开发缓慢的经济特征。
史料二 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 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不得不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 许南北方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
知识结构
返回
贰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
应用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图中A 是 山西 、B是山东 、C是龙门碣石以北 、 D是江南 。其中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 地位,属于黄河流域的传统农业区的是 A(山西) 和 B(山东) 。
史料实证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一 下图是汉朝反映江南地区百越族经济生活的画像砖。
判断正误 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奠基、中唐以后开始、南宋时期最终完成的发
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
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是高考中重要的一环,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复习较为困难。
本文旨在收集整理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帮助考生快速梳理考点,提高复习效率。
一、历史1. 古代史重要朝代: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重要人物:黄帝、尧、舜、禹、周公、孔子、荀子、老子、孟子、李斯、韩信、张良、刘邦、项羽、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文天祥、郑成功等。
重要事件:三皇五帝、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诸子百家、战国七雄、秦统一六国、长城修筑、汉武帝开疆拓土、三国鼎立、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和民族融合、唐朝盛世的经济文化发展、开元盛世、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宋朝的农业革命、科举制度、元朝的统一政策、明清两朝的闭关政策等。
2. 近代史重要事件: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新中国的成立等。
重要人物:洪秀全、萧望慈、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刘少奇、林彪、邓小平等。
重要思想:资本主义、共产主义、革命、改革开放、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二、地理1. 自然地理我国的地理特点:幅员辽阔、南北起伏、西高东低、地域分明、自然资源丰富。
重要山脉:喜马拉雅山、秦岭、太行山、华山、峨眉山、泰山、华山、黄山、衡山、庐山、岳阳楼、武夷山、马鞍山等。
重要河流: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海河、灵江、黑龙江、雅鲁藏布江等。
2. 人文地理城市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珠江三角洲区域、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
经济发展: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等。
三、政治1. 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党的领导地位、司法独立、群众路线等。
2. 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不结盟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的世界影响等。
高考历史专项试题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几参考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试题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几参考答案高考历史专项试题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影响一、单选题1.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2.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
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
这表明()A.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B.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C.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3.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
其共同的原因是()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4.三代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
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
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 长江流域得到开发B. 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 黄河流域经济衰退D. 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5.以唐朝为界观察,唐以前的江南一带没有长期割据并立的政权。
唐朝瓦解后,江南一带割据政权有五个,且这些政权维持的时间也远远超过北方割据政权。
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A. 江南比北方更稳定B. 北民南迁导致南方割据局面C. 江南经济日渐发达D. 政治重心由北逐渐向南移动6.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及唐末战争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安徽新高考文综知识点汇总
安徽新高考文综知识点汇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中。
近年来,高中教育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各省份纷纷推出新高考方案。
其中,安徽省的新高考文综科目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安徽新高考文综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史:主要包括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中国近现代史:主要包括晚清时期的改革与革命、辛亥革命、北洋政府、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3. 世界史:主要包括世界历史的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欧洲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兴起等重要事件。
二、地理知识点1. 中国地理:主要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如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利资源、经济资源、人口分布、流动人口等方面的知识。
2. 世界地理:主要包括世界各大洲的地理特点,如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经济资源分布、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3. 区域地理:主要包括中国各个地方的地理特点,如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南地区等方面的知识。
三、政治知识点1. 中国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组织、政治流程等方面的知识。
2. 国际政治:主要包括国际关系、国际组织、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知识。
3. 经济学知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如国民经济核算、货币政策、供给和需求等方面的知识。
四、社会学知识点1. 社会学基本概念:主要包括社会、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规律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社会问题: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等方面的知识,如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环境问题等。
3. 社会心理学: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如社会认知、群体心理、社会互动等。
五、法律知识点1. 宪法:主要包括宪法的基本原理、法律权益保障、法律监督等方面的知识。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晚清时期(2024年7月)
2025年高考历史复习热搜题速递之晚清时期(2024年7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如表是国民政府自成立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税率水准(1928﹣1936),国民政府修改税率这一行为()年份进口税率水准%山口税率水准%1928 3.9 2.719298.5 3.6193010.4 4.0193114.1 3.0193214.5 3.5193319.7 3.8193425.3 4.6193527.2 3.6193627.0 3.5来源: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北京,科学山版社.1995版,第61页。
A.表明“改定新约”效果明显B.使关税自主遭到进一步破坏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转型D.废除了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2.严复评价近代某一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
”这场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有学者对1913年以前我国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名人员构成进行统计,其中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
这体现了当时我国()A.民族工业发展加快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实业救国思潮兴起D.多阶层推动近代化4.据统计,19世纪7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进口洋针量为8.57亿枚,19世纪80年代升至19.58亿枚。
1879年的一份报告中说:“由于价钱便宜品质优越,洋针已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品。
”这表明此时的中国()A.对外贸易入超情况严重B.民众生活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C.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5.1872年年底,通过“招商集股”方式兴办起来的轮船招商局开业运营。
时人说:“招商局开其端,一人倡之,众人和之,不数年间,风气为之大开,公司因之云集……然其一变从前狭隘之规则。
”这反映出当时()A.经营方式与经营理念的变化B.中国自办企业开始起步C.民族经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金融体系实现转型升级6.“各国归来留学生,一经朝考上蓬瀛。
历史高考专题复习——一带一路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2015年3月28日,在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论坛发表讲话的当天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合作方向有三个,分别是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合作方向有两个,分别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并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南太平洋。
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将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三、“一带一路”提出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①国内改革步入深水区,对外开放面临调整转向。
②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
③中国能源进口和消费需要,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④“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
⑤中美战略博弈日益白热化。
2、实施的有利条件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国内: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社会稳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完善。
3、给中国带来的利益文化、旅游、贸易、金融、交通、基建等首先受益;“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给新疆的交通设施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区域投资合作扩大投资规模;贸易发展水平提高;进一步扩大金融合作;有利于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动引资、引智、引技有机结合;要求“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鼓励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
部编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经济发展政治制度
部编版:七上历史期末专题:经济发展政治制度一、远古居民:北京人的生产活动:采集狩猎;山顶洞人生产活动:采集、狩猎、捕鱼。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1、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2、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三、灿烂的青铜文明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农业: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五谷”品种已基本完备。
那时候,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畜牧业: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
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二)手工业: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青铜器。
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商朝: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司母戊鼎──我国发现的青铜器中最大的。
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商周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四、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
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
2.著名的都江堰(是举世闻明的防洪灌溉工程)①设计建造者:秦国蜀郡太守李冰;②地点:成都平原岷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都江堰修建后,获得“天府之国”美称的是成都平原。
)四、秦朝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作用:对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五、两汉经济的发展 1.两汉盛世①“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富强起来,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
(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西汉。
)②光武中兴东汉,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经济史知识点超全总结,赶紧收藏!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经济史知识点超全总结,赶紧收藏!①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
②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③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土地出租时,多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地租以实物租为主。
④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3)特征:①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
契约内容包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
②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魏晋隋唐时期的部曲(家仆)、佃户都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迁移的自由,到宋代时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削弱,佃户的身份地位提高。
③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
宋代地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
④租佃制呈现复杂化趋势。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地区,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从而使土地所有权、占用权和使用权分离。
(4)影响:①在租佃关系下,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随着租佃制度的发展,佃农通过抗租、减租的斗争,争取到一些权利,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三、赋役制度--由人丁到财产的标准转变1.概念赋役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
赋税主要是田亩税,有时还包括人头税和资产税。
役,亦称徭役,即在位统治者强制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和军役。
2.赋税制度(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实质是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
(2)编户制度:是汉代对百姓的一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是比较完备的赋税制度。
被编入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他们依据人口和资产向国家承担人口税、田租、徭役和兵役,国家对他们控制十分严格。
(3)租调制:北魏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二石、调帛或布一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高考历史文综五大热点专题复习-区域性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区域性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长三角,珠三角,泛珠三角,环勃海湾经济区(一)知识梳理:1,西部大开发:(1)概念:中国西部地区通常是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十个省(市,区).(2)西部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有: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四川的都江堰,杜甫草堂,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云南的崇圣寺三塔,西藏的布达拉宫,湖南湘西的溪州铜柱等.(3)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开发和管辖史 :★西藏:①唐: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加强了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长庆会盟",会盟碑至今仍立于拉萨大昭寺门前.②元:在西藏设宣政院辖地,藏族地区正式列入中国版图.③明:在乌斯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建立僧官制度,各级僧官由朝廷任免.西藏各教派都一心拥护明朝中央.④清: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须经中央册封.雍正帝时,设驻藏大臣,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云南:①西汉:武帝改滇为郡,赐予滇王之印.②唐: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③两宋:云南处于大理国统治.④元:在云南设省.⑤清: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1726年雍正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实行改土归流.★新疆:①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西域物产传入内地,西汉的技术传到西域,并开辟了陆地丝绸之路.②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这是新疆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③东汉明帝时期,班超开始经营西域, 西域与内地联系加强.④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⑤清朝于1757年粉碎噶尔丹叛乱,统一天山北路;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于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于1884年建立新疆行省,加强了内地同新疆的联系.★四川:(1)战国:秦国在成都岷江流域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西汉:武帝时在四川设郡县.(3)三国:蜀汉实施减轻赋税,奖励农耕政策,诸葛亮治蜀取得佳绩.(4)唐朝:益州的丝织业和造纸业十分出名.(5)北宋:丝织业水平以四川地区最高.(6)明朝:成都是著名的茶叶市场.★宁夏: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的西夏的开发史实(4)近代列强侵略我国西部的历史:①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等割占我国西北地区领土50多万平方公里.②1871年俄国派兵侵占伊犁地区;③1885年的签订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④1888年,英国派兵进攻西藏南部边境;⑤1895年的《马关条约》日本开放重庆为商埠;⑥1898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时,英国和法国把云南划为势力范围;⑦武昌起义爆发不久, 英国策动西藏亲英分子武装叛乱,赶走拉萨和日喀则的驻藏川军,宣布"独立";⑧1913年,英国在西姆拉会议期间企图把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制造了一条非法的中印东段边界线;(5)国内反动势力在西部的暴行:1911年清政府制造成都血案,镇压保路运动;1945年和1946年国民党先后在昆明制造了一二一血案和李闻血案,1946年在重庆制造了较场口血案,破坏民主团结.(6)西部地区的斗争史:①1627年陕北起义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李自成农民军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②1875---1878年,左宗棠率领清军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 ③1911年保路运动以四川规模最大,四川人民发动反清起义; ④1911年的四川荣县革命政府是同盟会会员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⑤1915年云南发生了护国运动; ⑥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⑦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⑧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⑨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⑩抗日战争时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⑾1937年8月的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⑿194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 ⒀1945年的"七大"召开; ⒁40年代民主党派先后在重庆成立中国民主同盟,民主建国会和九三学社. ⒂1945年8—10月的重庆谈判和1946年初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⒃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通过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沙家店等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收复了延安; ⒄新中国成立后,和平解放了云南和西康的广大地区,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7)建国以来西部交通发展史:①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宝成铁路,建成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沟通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②十年建设时期,建成兰新铁路和包兰铁路;③文化大革命时期,建成湘黔铁路和成昆铁路;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后):南疆铁路,青藏铁路.(8)在西部施行的民族政策:①三大改造开始后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后西部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支援西藏的好干部孔繁森);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5年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④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2,中部崛起战略:(1)概念:中部地区是指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河北,山西七省共有5亿多人口,人均占有资源总量在全国却最少.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从50.2%增加到了58.86%,而中部地区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是下降的.198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88%,1990年下降到83%,而到了2003年,中部地区只相当于全国水平的75%.中部与东部的GDP差额比已增加了6倍. 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产业基础较为完备,科技和人力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加入WTO后,需要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以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中部地区发展的优势表现在: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较好;市场潜力巨大.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表现在:国有资本比重偏高,资本积累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加工型产业比重大,技术水平低;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经济活力不足;资金,技术和人才缺乏且外流严重;"三农"问题比较突出;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少.(2)知识链接:▲,古代的中部—中华文明的摇篮(一)中部地区是中国古代政治活动中心1.中部地区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1)河南安阳:商殷(2)河南洛阳:东周,东汉,曹魏,隋东都等(3)河南开封:北宋2.中部地区是统治集团长期争夺的战略要地(1)春秋战国争霸主要集中在中原(三家分晋,马陵之战,长平之战)(2)陈桥兵变,北宋建立(3)辽金与宋争夺(澶渊会盟,东京保卫战,靖康之变等)(二)中部地区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之一1.安史之乱之前:黄河流域(中原)长期作为全国的经济重心(1)魏晋南北朝时期(洞庭,鄱阳湖成为重要的产粮区)(2)隋唐:洛阳2.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湖广熟,天下足",但主要发展中心在东南地区▲,近代的中部—中国近代化的发祥地之一中部地区是近代工业化的发源地之一1.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设安庆内军械所(安徽);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2. 中部地区也是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3. 外国资本主义对该地进行侵略--《天津条约》《马关条约》中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二)中部地区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发源地戊戌变法时期: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并邀请谭嗣同,梁启超,湖南长沙成为变法中心之一辛亥革命时期:湖南首先掀起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成功把辛亥革命推向高潮,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独立.3. 二次革命时期:1913.7.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独立.4. 中共成立初期:1921武汉,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运推向高潮.5. 国民大革命时期:两湖是北伐主战场,北伐军占领武汉,消灭吴佩孚主力;1927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革命中心;北伐胜利进军推动农民运动发展,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迅猛;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新出路;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31江西瑞金红色政权建立抗战时期: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1938.10.武汉沦陷,抗战进入相持;1940百团大战;1944豫湘桂大溃败.9.解放战争时期:1946夏,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等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共序幕,也是解放战争转折点;淮海战役胜利,解放了长江以北的中下游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中部地区的开发与建设成就1."一五"时期:武汉长江大桥.2.十年探索期间:武汉钢铁公司.3.文革期间: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湘黔铁路.4.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中游地区的思想家屈原爱国主义情怀.朱熹的理学.王夫之早期民主启蒙思想.4.近代维新思想.(谭嗣同)▲,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长江与汉水将武汉分为汉口.汉阳.武昌,通称武汉三镇……武汉是一座历史悠久而富于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有关武汉史实罗列:1.《天津条约》中,汉口被开为通商口岸.2.洋务运动中,张之洞开汉阳铁厂.3.1911年,武昌起义,一举推翻清王朝.4.1921年,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立.5.1922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6.北伐战争中,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7.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大革命失败.8.1927年,中共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9.1938.10.武汉沦陷,抗战进入相持.10."一五"时期:武汉长江大桥.11.十年探索期间:武汉钢铁公司▲中部六省的区位优势1.重要的交通中枢地位:2,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3,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河南的龙门石窟,中岳嵩山,少林寺等;山西的云岗石窟和平遥古城等;湖北的武当山,神农架,黄鹤楼等;安徽的黄山,九华山,皖南民居等;湖南的张家界,南岳衡山岳阳楼等;江西的庐山,井冈山,藤王阁等.4,工农业生产有良好的基础:5,巨大的市场优势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1.中部崛起战略是区域统筹的必然要求2.中部崛起战略是工农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3.中部崛起战略是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必然要求.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1)概念: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面积约79.8万平方公里,2002年总人口约10715万,约占全国人口的9.5%.东北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建设的重点地区,在重点建设的156个项目中,有三分之一分布在东北.经过多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东北形成了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为新中国奉献了第一炉钢水,第一列内燃机车,第一架飞机,第一艘万吨货轮,第一辆载重汽车等.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我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确立和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2)史实:★中国古代史上的历代中央政府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与开发:①唐朝: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为靺族,唐政府先后设立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郡王,东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国版图并得以大规模开发(唐玄宗封大诈荣为渤海郡王); ②两宋:1115年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建立金朝,推行猛安谋克制,促进女真族的封建化.1125年和1127年金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长期对峙.1234年金被蒙古军队所灭; ③元朝:设置辽阳行省; ④明朝:设置奴尔干都司; ⑤清朝:设置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东北的侵略:①1858年和1860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割占东北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②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东北是主战场之一,日军从辽东半岛登陆后占领大连,旅顺,并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③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国纠合法,德三国干涉还辽,辽东半岛实际上又处于俄国控制之下; ④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过程中,沙俄强租旅顺,大连,并把东北作为其势力范围; ⑤1904~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战败,日本控制东北南部,俄国控制东北北部; ⑥1928年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张作霖; ⑦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 ⑧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美英以牺牲中国东北的利益(将旅顺,大连租给苏联等)换取苏联出兵东北,签订了秘密协定,这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体现.★建国后东北工业基地的建立和发展:原因: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国初选择东北建立重工业基地的原因:①东北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②原有的重工业发展基础;③背靠苏联,蒙古与朝鲜的有利区域位置,能更便捷地得到苏联援助; ④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建立:①"一五计划"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东北地区是重点投资建设的地区,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2项安排在东北,初步建成了一大批工业基地,如鞍山钢铁公司,长春一汽,沈阳机床等; ②"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大庆油田,并以此为依托建立了一匹大型石油化工基地,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基础进一步完善.作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得到改变;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保证.4,长三角:(1)概况:长三角包括上海和隶属江苏,浙江的15个地级以上城市,即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扬州,泰州,南通和浙江的杭州,宁波,舟山,湖州,嘉兴,绍兴.因20世纪90年代初浦东开发,15市迅速集结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活力四射的一支劲旅,成为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区域.据统计,2004年1-9月长三角16城市实现GDP20567亿元,占全国的22.1%,比上年度提高1.7个百分点.长三角16城市GDP同比增长15.8%,高于全国6.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2)相关考点:★古代史:①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②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历史上在此建都的封建王朝; ③除南京外,历史上还有哪些王朝在此地区建过都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其缓慢发展的原因.★近代史:①外国资本主义对长三角的侵略,如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天津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等; ②近代史上在南京地区建过都的政权及性质; ③列强或反动政权在南京制造的惨案; ④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渡江战役及南京的解放等; ⑤中国近代工业产生于江浙地区的表现及原因.★现代史:①一五计划期间,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②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5,珠三角和泛珠三角:(1)概况:珠三角:从珠江入海口逆流而上,两岸便是方圆 1.1万多平方千米的珠江三角洲.以珠三角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产品出口所占比重最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中及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出口额均占广东省九成以上.在珠江东西岸,分别形成了两大经济"簇群".东岸以深圳,东莞,惠州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群和西岸以广州,佛山,江门,珠海为主的电器产品产业群,聚集了大量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泛珠三角:2004年6月3日,泛珠三角区域的内地9省区政府行政首长和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在广州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正式启动.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内地九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1/5,人口的1/3,经济总量的1/3.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泛珠三角区域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 "泛珠三角"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在不同体制框架下的区域组合,已成为中国区域合作与发展中的一个新尝试,也将是中国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协调发展的新突破.(2)相关考点:★历史上开发珠三角的主要表现:秦朝开凿灵渠;铸铁技术传入珠江流域;秦汉设郡管理;汉朝时珠三角一带居民被称为南越等.★以广州为中心的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概况("海上丝绸之路",市舶使,对外贸易港):广州在西汉时最早成为外贸港口,汉唐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是南方最重要的外贸港口之一,清朝时是中国惟一一个对外通商的口岸.★近代所涌现的广东籍历史人物及分别领导或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广东革命政府.★近代史上在广州发生的重大事件:林则徐禁烟(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中国近代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兴中会成立后筹划广州起义遭失败;广州黄花岗起义;孙中山举起护法运动旗帜;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黄埔军校的创建;两次东征;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张太雷等领导广州起义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基地及原因:(原因:经济基础较好,近代工业产生早,商品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濒临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交通方便,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东南沿海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海外联系较广.)6,环勃海湾经济圈:(1)概况:环勃海湾经济圈狭义上指我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勃海滨海经济带,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盟市,整个大的范围占据我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2)知识考点:★历史上在北京建都的王朝或政权;★环勃海湾地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列举出在这一地区的著名历史人物.(孔子,李自成,林永升,聂士成,周恩来等)★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工业近代化进程.列举其在环勃海湾地区建成的海军基地和大机器生产部门.(建成旅顺,大连,威海卫海军基地;天津机器制造局,开平煤矿等)★列举出近代史上这一地区遭受外国侵略的有关史实: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开放营口,烟台,天津等通商口岸;两次洗劫北京城;甲午中日战争的威海战役和旅顺大屠杀;《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俄国强租旅顺,大连;英国强租威海卫;日俄战争日本攫取旅顺,大连;美苏签订雅尔塔秘密协定等.★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解放这一地区的重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这一地区的重要举措及成果:一五计划期间建成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如沈阳机床厂,汽车制造厂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胜利油田建成投产,实现了原油自给;改革开放时期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京九铁路等.(二)非选择题:1,结合有关史实,简要说明汉,唐,明,清为加强对祖国西部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政策或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有何积极意义2,(68分)中部地区作为全国腹心地带,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2005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出现在次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当中.而在今年3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材料1:如右图(图10)(1)R湖近年来蓄洪能力大大加强,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材料2:下表是A城,B城的气候资料.地点一月均温七月均温年降水量A城 7.9℃ 28.9℃ 1028mmB城 4.7℃ 29.3℃ 1396mm(2) A,B两城市纬度相差不大,但气候却有一定的差异,分析两地气候的差异及原因.(8分)(3)图中虚线是正在建设中的连接A城和C城的渝怀铁路,决定该铁路线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从自然条件分析,修建该铁路线会遇到哪些主要的困难 (8分)材料3: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之一的湖南,自古以来就是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近四百年湖湘文化的道统脉络非常清楚,前后大家相望,从王船山的旁证博引,评述宏论,到魏源的洋为中用,到曾国藩的"中体西用",到毛泽东的《实践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格物致知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前后相继的.(4)王船山又名王夫之,是明清时期的四大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另外三位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政治思想主张的共性.(5分)(5)魏源,湖南邵阳人,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倡导者.其思想主张是什么 (2分)有何积极意义 (3分)(6)曾国藩,湖南双峰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曾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并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军事工业 (2分).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四大思想理论成果(8分)材料4: 要特别强调的是,没有中部的崛起,西部大开发难以成功.因为西部大开发需要承接东部的产业和生产要素,而东部产业和生产要素向西部的转移必须经过中部的传递,直接"空降"不是不可能,但不符合梯度转移的规律.同时,没有中部的崛起,东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受到制约.一些占地多,耗水多,能耗高,用工多的高成本低附加值的产业和企业在东部越来越难以生存.它们惟一的出路就是向外转移.由于中部紧靠东部,显然是中部而非西部应成为其向外转移的首选地.当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进程中,中部各省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来制定发展战略,中部省份都像沿海地区那样招商引资是不可能的,但选择部分区域打造一个投资洼地,高新科技研发地则是可行的.(7)试用所学的辩证法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12分)(8)根据所学经济常识,指出我们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6分)3,东北地区曾经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