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临床医学检验: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试题及答案(题库版)
临床医学检验:血栓与止血一般检验试题及答案(题库版)1、单选有关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正确的叙述是()A.在血栓前状态为阴性B.D-二聚体测定为阴性,基本可排除血栓形成C.在继发性纤溶时为阴性D.在原发性(江南博哥)纤溶时为阳性E.不能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正确答案:B2、判断题纤溶酶原激活物的作用是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正确答案:错3、单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率(PTR)的参考值范围是()A.1±0.15B.1±0.5C.1.5±0.15D.1.5±0.5E.1±1.5正确答案:A4、填空题纤溶系统的组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抑制物5、判断题PT正常,APIT延长最可能是缺乏因子Ⅰ、Ⅱ。
()正确答案:错6、填空题出血时间测定是筛检试验中惟一的______试验,其推荐方法是______,该试验对评价______和______有一定的价值。
正确答案:体内;出血时间测定器法;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质和量7、问答?患者,男,40岁,工人。
乏力,食欲不振3个月,腹胀,黄疸1周,皮下出血和淤斑3天入院。
家族中无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8.9℃,呼吸26次/分,脉搏92次/分,血压17/10.6kPa。
神志清醒精神萎靡,急性病容,消瘦。
全身皮肤、粘膜重度黄染,胸部和双下肢皮下散在出血点和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心、肺正常。
腹膨隆,肝区深压痛阳性,肝右肋下3cm,质中、边缘光滑。
脾左肋下未及。
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2~3次/分。
入院后检查:腹部B超提示:肝右肋下3cm伴中度腹水,脾正常。
胸片、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3.2×10/L,PLT172×10/L;尿常规: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阳性;大便常规:粪胆原阳性;生化及免疫学检查:BUN6.5mmol/L、Cr154μmol/L、血糖8.7mmol/L、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ST670U/L,ALT395U/L,TBIL160μmol/L,DBIL91.3μmol/L,IBIL68.7μmol/L,TP55g/L,ALB21g/L,GLB34g/L。
血栓与止血临床应用讲解
(四)血块收缩试验
(clot retraction test, CRT) 血液完全凝固后,血小板收缩蛋白使得血小板 伸出伪足,伪足前端连接到纤维蛋白上,当伪 足向心性收缩,使得纤维蛋白网变小。血清析 出,血块变小,有利于生理性止血。 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对血块收缩有一定的影 响,是血小板功能的筛选试验。 为了避免红细胞对结果的干扰,现在也可以 采用血浆来操作。
血栓与止血 临床应用
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系
血栓与止血(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是 机体止凝血和抗凝血机制动态平衡失调的一种 病理生理过程。涉及血管壁、血小板、血液凝 固、抗血液凝固、纤溶系统和血液流变学等基 础理论,也涉及上述各方面相应的实验检查。 如果止凝血活性增强或抗凝血活性减弱,变会 导致血栓性疾病。相反,则会引起凝固状态或 出血倾向,为研究和诊断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 疾病所必需。本章就血栓与止血的实验室检查 和临床诊断(反映免疫性因素,如ITP) 和vWFAg(检测vWD)检测等。 将出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作 为一期止血的筛选试验。
二、凝血相关检验
(一)凝血时间测定(clotting time,CT) 血液离体后, Ⅻ被异物表面活化,在血小板因 子和Ca2+的参与下,经过一系列的反映生成纤 维蛋白而凝固。是用来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 凝血功能。 普通试管法参考值:4-12min。
危险
PC<20³109/L
可引起自发性出血
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正常人每天有6-10%的波动。早 晨低,午后高。新生儿低,妇女月经前降低, 剧烈运动进食后升高。 病理性减少: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障、急性 白血病等;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血小板 破坏过多,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理性增多:慢粒,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除 手术后等。
实验诊断学:血栓与止血检测
(依K因子:因子Ⅱ 、Ⅶ 、Ⅸ 、Ⅹ )
三.抗凝系统:
细胞抗凝作用 体液抗凝作用: ❖ AT-Ⅲ :体内最主要的生理抗凝活性物质。 ❖ 蛋白C和蛋白S系统。
四.纤溶系统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检测
❖ 机体的止血与凝血过程牵涉到多个系统的多个 环节,因此相关的检测项目也及其复杂。
[参考值]31~43s ,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即为异常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临床意义]
① APTT延长:APTT是内源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 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可检出因子Ⅷ:C水平低于
25%甲型血友病。 结果延长也见于因子Ⅸ(血友病乙)、 Ⅺ和Ⅻ缺乏症; 当共同途径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因子Ⅴ、Ⅹ缺乏时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一.血管壁检测
2.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束 臂试验,CRT)
[原理] 在上臂给静脉及毛细血管外加“标准压力”、增加
血管负荷,观察前臂一定范围内皮肤出血点数量的方法。 主要反映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也与血小板质和量有关。
[参考值] 5CM 8min 成年男性低于5个出血点; 儿童和成年女性低于10个出血点。
1.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原理]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释放出A肽和B 肽后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FM), FM具有自行 聚合呈肉眼可见的纤维絮状或胶冻状的特性。如 发生继发纤溶时,存在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DP, 可与FM形成可溶性复合物,而硫酸鱼精蛋白具 有解离析出FM的能力,FM自行聚合形成肉眼可 见的纤维状物,称为3P试验阳性。
第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临床意义]
a.病理性CRT阳性见于: 毛细血管壁有缺陷的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
血栓与止血检查
抗凝系统(1)
细胞抗凝: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及清除作用
肝细胞的摄取和灭活作用及分泌抗凝作用物 质(AT- Ⅲ ) 内皮细胞合成释放PGI2、TM、t-PA
抗凝系统(2)
体液抗凝:
抗凝血酶Ⅲ及肝素: AT- Ⅲ 主要由肝及内皮细胞合成, 肝素由肥大细胞合成,与 AT- Ⅲ协同,增强AT- Ⅲ的抗 凝活性。(约占生理抗凝活 性的60%) 蛋白C系统:PC、PS、TM、 APC、EPCR
二 直方图
1 通过本图,我们能判断它是什么贫血吗?为什么? 是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一般是急性失血性贫血,因为MCV和 RDW都在正常范围 2 需要和哪些贫血鉴别?还需要做哪些检测? 这种贫血较少,因为正常人也是正常细胞均一性,需要鉴别的 是正常人、再障、PNH早期等,如需要鉴别的时候,看它们的 血常规情况及骨髓造血情况。
凝血机制:瀑布学说
内源凝血途径:从FⅫ激活至FⅨa-Ⅷa-Ca2+-PF3的形成 (内源性因子Ⅹ转化复合物) FⅫ的激活:固相激活:由胶原、玻璃、白陶土激活 液相激活:由KK(激肽释放酶)水解激活 外源凝血途径:从FⅢ释放至TF-Ⅶa- Ca2+的形成 (外 源性因子Ⅹ转化复合物) 共同凝血途径:从FⅩ激活至纤维蛋白形成FⅩa-ⅤaCa2+-PF3(凝血酶原酶)激活凝血酶原(FⅡ)
问题:1 该病人的诊断可能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自身免疫性溶血, Hb低,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达18%,分类中晚幼红细胞和嗜碱性 点彩红细胞等骨髓代偿增生的表现,Coombs试验(+)
2 还需要和哪些疾病鉴别?还需要进行哪些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查的基本方法考点总结
血栓与止血检查的基本方法考点总结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三、血管壁检验四、血小板检验五、凝血因子的检测六、抗凝物质测定七、病理性抗凝物检测八、纤溶活性测定九、血液流变学检测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1.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1)原理:测定在皮肤受特定条件外伤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即为出血时间。
BT反映了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包括内皮下组织与血小板黏附(通过vWF的作用)、血小板的聚集和释放等反应,以及PGI2与TXA2的动态平衡。
(2)临床意义: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减少症;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贮存池病;获得性血小板功能异常,如尿毒症、药物影响、异常蛋白血症、骨髓增生性疾病;血管性血友病;遗传性血管周围结缔组织病如艾-唐综合征。
一般凝血因子缺乏出血时间不延长,但某些严重的因子缺乏(如因子Ⅹ和Ⅺ)及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可以延长。
出血时间缩短见于某些严重的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此外,出血时间还广泛用于外科手术前的出血筛选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监控,以免发生出血。
(3)注意事项:试验前一周患者应停服阿司匹林、噻氯吡啶等抗血小板的药物。
2.束臂试验(tourniquet test或capillary fragility test,CFT)(1)原理:通过前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给毛细血管以负荷,观察前臂皮肤一定范围内新出现的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管壁的完整性及其脆性。
(2)临床意义:新出血点的数目超过正常为阳性,见于:①血管壁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及其他血管性紫癜。
②血小板的量和(或)质异常,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遗传性)和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
③血管性血友病(vWD)。
二、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PT)(1)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人脑、兔脑、胎盘及肺组织等制品的浸出液)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健康评估 血栓与止血检查
【血栓与止血】一、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或blood platelet count,BPC):计数单位容积(L)周围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1、参考值:(100~300)×109/L2、临床意义(1)plt减少:<100×109/L①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细胞、骨髓纤维化等②破坏或消耗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SLE、恶性淋巴瘤、DIC、脾功能亢进③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血)(2)ple增多:>400×109/L①原发性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慢粒、真性RBC增多症、原发性plt增多症)②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恶性肿瘤(二)出血性疾病的检验人体内存在着相当复杂的凝血和抗凝系统。
正常情况下既能通过一系列凝血反应达到伤口止血、修复的目的,又能启动一系列抗凝环节维持血管通透性,防止血栓形成。
其中涉及的主要因素有血管壁的构造、血小板及各种凝血因子的质与量、抗凝物质的多少等。
两个系统保持动态平衡,从而使血液循环正常进行。
其中任何环节发生障碍,即可出现出血或凝血方面的异常。
其中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
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的检验大致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溶解四个方面。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CRT)【目的】通过给血管加压一定时间后检验血管通透性的改变,主要反映血管壁结构功能是否正常,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对测定结果也有影响。
【操作方法】在上臂束好血压计袖带,于肘下4cm处用色笔画一直径为5cm的圆圈,袖带内充气使血压计的压力指数保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一般不超过100mmHg,维持8min后解除袖带压力,再等5min后计算圆圈内新鲜出血点的数目。
【参考值】正常人阴性,新鲜出血点不超过10个。
>10个出血点为阳性。
血栓和止血检查
影响 因素
Tests of thrombus and haemostasis
血 栓和止 血 检查
CRT (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Tests of thrombus and haemostasis
血 栓和止 血 检查
1.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与其结构和功能 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与其结构和功能 2.血小板质和量 血小板质和量 3. 血浆 血浆vWF
Tests of thrombus and haemostasis
血 栓和止 血 检查
影响 因素
血小板功能 纤维蛋白原 数量 血浆异常蛋 白 血清析出 CRT (clot retraction test)
Tests of thrombus and haemostasis
血 栓和止 血 检查
Tests of thrombus and haemostasis
血 栓和止 血 检查
APT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ests of thrombus and haemostasis
血 栓和止 血 检查
2. 检查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实验
PT
PT是监测双香豆素类 PT是监测双香豆素类 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
Tests of thrombus and haemostasis
原发性纤溶、 原发性纤溶、DIC、血栓形成及溶栓等。 、血栓形成及溶栓等。
Tests of thrombus and haemostasis
血 栓 和止血 检查
在被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 凝血酶溶液, 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 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间。 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间。
正常值
血栓与止血检查
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被检者PT/正常人PT,参考值1.
• 整个凝血过程分为三期 2)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
其抗凝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使这些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 ②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标本采集:同APTT,枸橼酸钠抗凝血2ml,mlml血液混匀,两者是1∶9关系。
其抗凝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使这些抗凝 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
黏附(GPI、VWF、胶原) 参考值: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血小板血栓 聚集 血小板血栓 聚集 释放反应Ⅰ ADP
释放反应Ⅰ 其肝抗素凝 :的是主一要种机酸制性在粘于多它糖能,结主合要血由浆肥中大的细一胞些和抗嗜凝碱蛋性白粒,细使胞这产些生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ADP
瀑布”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
• 凝血途径包括: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
。
• 分三个阶段:即因子Ⅹ激活成Ⅹa;因子Ⅱ(凝血酶原)激活成Ⅱa(
凝血酶);因子Ⅰ(纤维蛋白原)转变成Ⅰa(纤维蛋白)。
瀑布学说
• 内源性凝血途径:从因子Ⅻ的激活开始,通过一系列的
作用,直至激活因子Ⅹ生成Ⅹa;
• 纤维蛋白形成期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除因子Ⅳ(钙)外,均为蛋白质。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出血不止
参考值: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若血管臂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血浆vWF因子等有缺陷,则血管臂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出血点增多。
• 外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Ⅶ与因子Ⅲ组成复合物,在有Ca2+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题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题下列哪一项不是血栓的主要成分?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纤维蛋白2.止血过程中,首先发生的是?A.血小板聚集㈠尸B.凝血因子刈激活C.凝血酶原激活D.纤维蛋白原分解3.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凝血途径?A.凝血因子XnT凝血因子XIT凝血酶原激活T纤维蛋白原分解T纤维蛋白B.凝血因子刈一凝血因子X一凝血酶原激活一纤维蛋白原分解T纤维蛋白C.凝血因子刈一凝血因子XlT凝血酶原激活T纤维蛋白原分解一纤维蛋白+D.二聚体+凝血因子VD.凝血因子XnT凝血因子XT凝血酶原激活T纤维蛋白原分解T纤维蛋白+D-二聚体+凝血因子V卜确洛案)4.下列哪种物质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A.红细胞B.血小板C.凝血因子D.纤维蛋白5.下列哪一项不是血栓的主要成分?A.红细胞B.纤维蛋白C.血小板D.胆固醇6.关于止血检测,下列哪一项说法错误?A.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凝血因子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纤维蛋白在止血过程中不起作用,D.红细胞在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7.以下哪种疾病与血栓形成关联密切?A.贫血8.高血压C.炎症D.心脏病(;8.下列哪个组织或器官最容易发生血栓形成?A.肝脏B.心脏C.大脑(正确D.肾脏9.止血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A.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纤维蛋白形成、血液块收缩:B.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纤维蛋白形成、血液块溶解C.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纤维蛋白形成、血液块成熟D.血小板聚集、血液凝固、纤维蛋白形成、血液块成熟和组织修复10.下列哪种物质在止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ID.纤维蛋白原11.一青年男性,突然右下肢疼痛,水肿,患肢皮肤颜色发暗但无皮损,皮温略高,足背动脉有搏动。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都正常,根据病人表现,可认为病人发生了A,右下肢动脉堵塞B•右下肢静脉堵塞(C-右下肢动、静脉都有堵塞D•双下肢静脉堵塞E•右下肢有炎症12•经探查,其右侧大隐静脉有血栓形成。
止血与血栓常用的筛选检查
血栓性疾病实验项目选择和应用
(一)血栓前状态
类型
选择指标
筛查试验 APTT、PT、Fg、血小板聚集试验、血液粘度检 查等
2.凝血功能检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3.临床上常用的凝血四项指的是什么?
掌握 标本采集
(1)出血时间检查标本采集 刺破微血管,观察停止出血所 需的时间; (2)凝血时间检查标本采集 抽取静脉血3ml,注入3个试管, 每管1ml,并按序号编号,立即记录时间后送检; (3)凝血相关检查标本采集 静脉采血2ml,注入含3.8%枸 橼酸钠溶液0.2ml的抗凝试管内。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检查。
掌握 出血时间
出血时间测定器法:人为刺破皮肤血管、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时 间。参考范围(6.9±2.1)min,超过9min为异常。
出血时间延长 ①血小板数量异常,如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增多症。 ②血小板质量缺陷,如先天性和获得性血小板病等。 ③某些凝血因子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等。 ④血管疾病,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⑤药物影响,如服用潘生丁、乙酰水杨酸等。 出血时间缩短 见于某些严重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
性血友病因子抗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检
查等
遗传性凝血 APTT、PT、TT、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因子缺乏 (vWF:Ag)、因子Ⅶ促凝活性、因子Ⅷ促凝活
性、因子Ⅸ促凝活性、因子Ⅺ促凝活性等
获得性凝血 PLT、血小板功能试验、APTT、PT、Fg、TT、 功能异常 抗凝血酶(AT)、蛋白C活性(PC)、蛋白S抗
掌握 止血与血栓常用的筛选检查的参考范围
凝血酶时间(TT):在被评估者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 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 16~18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延长。
血栓与止血相关检查2
一、出血性疾病定义
由于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质 量改变、凝血和抗凝系统功能障碍 而表现为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外伤后 出血不止。
二、临床表现
PLT+血管
凝血因子缺乏
瘀点瘀斑
深部血肿
皮肤黏膜
关节肌肉
自发性
外伤较多
过程短暂可反复发作 术后延迟出血、终身性
女性多见
男性多见
少有家族史ຫໍສະໝຸດ 多有家族史本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检试 验。
[操作]
(一)试管法
1.硅化试管或塑料管中加入109mmol /L枸橼酸钠溶液0.2ml,静脉采血 1.8ml加入上管中,充分混匀, 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
2.将氯化钙、凝血活酶溶液、健康人 混合冻干血浆和待测血浆,置37℃水浴 中预温5min。
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实验
FDP D-dimer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测定
原理:胶乳凝集法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症、DIC、 恶性肿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 梗死、溶栓治疗等。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
简称原发性纤溶,是由于纤溶酶原 被过度激活,导致纤溶酶活性增强,后 者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多种凝血因子, 使其水平及活性降低。
PTR=待侧血浆PT/健康人混合冻干血浆
INR=PTRISI(ISI为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 国际敏感指数)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原理]
用白陶土(激活剂)激活Ⅺ、Ⅻ因子, 用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3 因子,测定乏血小板血浆加入Ca2+离子 后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原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是在受检血 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子活化剂和部分磷脂) 和Ca2+后,观察其凝固时间。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 较好的筛选试验。 【参考值】 手工法:32~43秒,较正常对照延 长10秒以上为异常。 【临床意义】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第一节 概述 出血(bleeding) 止血(hemostasis) 凝血(blood coagulation)
血栓形成(thrombosis)
血栓(thrombus) 出血、血栓性疾患的发病机制可概括为:①血管 壁的结构或功能异常;②血小板量的减少、增多或 质的异常;③凝血因子含量减低、增高或分子结构 异常;④抗凝机制或纤溶机制减弱。
(三)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包括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两种。 1.筛选试验 FDP和D-二聚体 (1)FDP和D-二聚体均正常:表示纤溶活性正常, 临床出血与纤溶无关。 (2)FDP阳性,D-二聚体阴性:多数为原发性纤 溶症或FDP假阳性如肝病、术后大出血、重症DIC、 纤溶初期等。 (3)FDP阴性,D-二聚体阳性:多数为继发性纤 溶症或FDP假阴性如DIC、血栓形成和溶栓治疗等。 (4)FDP和D-二聚体均阳性:见于继发性纤溶, 如DIC和溶栓治疗等。
发病早期凝血系统功能亢进,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 和血栓形成;其后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 诊断根据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1)筛选实验:同时有下列三项或以上异常。 ①血小板<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但肝病、白血 病则要求血小板<50×109/L﹚。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但白血病及其他恶 性肿瘤<1.8g/L,肝病<1.0g/L﹚,或进行性下降,或 >4g/L。 ③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肝病时FDP> 6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 ④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肝病时延长5秒以上) , APTT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或呈动态性变化。
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受到纤溶酶作用后,形 成多种肽链碎片,如片段A、B、C、X、Y、D、E 等,统称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参考值】 胶乳凝集法:<5mg/L。 【临床意义】 FDP增高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但不能鉴别 原发和继发性。 增高见于原发性纤溶症;继发性纤溶(DIC,恶 性肿瘤,急非淋M3,各种栓塞,器官移植的排斥 反应,心、肝、肾疾病,溶栓治疗) 。
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
【原理】 在待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 凝血酶溶液后,至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抗凝物质 增多,时间延长。 【参考值】 16~18s。应有正常对照,超过正 常对照3s以上则有病理意义。 【临床意义】 ①TT延长:抗凝物质增多;低(无)纤维蛋白 原血症 ②TT缩短:常见于血样本中有微小凝板或Ca2+ 存在。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常用实验
出血时间(BT)测定 【原理】 将皮肤毛细血管刺破后,出血自然 停止所需的时间(初期止血时间)。其长短主要受血 小板质、量,血管壁完整性、收缩力的影响;其次与 凝血因子Ⅷ和vWF有关。
【参考值】 为异常。
测定器法:6.9±2.1min,超过9min
【临床意义】 ①血小板显著减少:如原发性及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血小板功能不良:如血 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③毛细血管壁异常: 如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④某些凝血因子严重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DIC。
血浆D-二聚体测定 在继发性纤溶时,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先 生成碎片YD/DY、YY/DXD、DD/E等中间产物,再 进一步被纤溶酶分解为DD(D-二聚体)和E片段。 继发性纤溶的标志。 【参考值】 胶乳凝集法为阴性; ELISA法小于200µg/L。 【临床意义】 继发性纤溶症(如DIC、恶性肿瘤、各种栓塞, 心肝肾疾病等)为阳性或增高; 原发性纤溶症为阴性或不升高,本试验为鉴别 原发与继发纤溶症的重要指标。
一、血管壁的作用:⑴止血作用:①血管收缩; ②激活血小板;③激活凝血系统;④局部血粘度的 增高。⑵血管壁又有抗血栓形成的能力。 二、血小板的作用:粘附功能、聚集功能、分泌 (释放)功能、促凝血活性、血块收缩功能、维护血 管内皮的完整性。
三、凝血因子作用及血液凝固机制
血管损伤 内皮下组织暴露
【质量控制】
1、不服用对管壁和血小板有影响的药物 2、采血部位应注意保暖
3、穿刺时应避开浅表静脉、疤痕和病变皮肤
4、血液应自动流出,滤纸吸去血液时,避免与伤 口接触,更不能挤压伤口。
凝血时间测定(clotting time,CT)
【原理】 静脉血放在玻璃试管中,观察自 采血开始至血凝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主 要反映内源性凝血过程第一期有无异常,与Ⅷ、 Ⅸ、Ⅺ因子关系最大。 【参考值】 4~12min(试管法)。
第四节 血凝仪及临床应用
实验方法的选择 血液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标本的采集 抗凝剂的选择及使用
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标本的分离
检测试剂的选择 仪器的选择和校准 操作过程的质量控制
第五节 血栓与止血检查进展
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主要用于血小板量与质异常、 凝血障碍、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病情观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也 用于抗栓治疗的监测。血栓与止血检查方法繁多, 可先选择简单易行的筛选试验,再逐步做确诊试 验。
②后天性: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 DIC后期,使 用双香豆素抗凝时。
PT缩短主要见于血液高凝状态时,如DIC早期、 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
【质量控制】 1、采血应顺利,避免溶血,凝固,要去除血 小板。
2、1小时内测试完毕。
3、选择ISI值小的凝血活酶。 4、双份测定,正常对照。
【原理】 在被检血浆中加入足够的组织因子 (Ⅲ因子如兔脑或胎绒浸液)和适量的钙离子后,血 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外源性凝血活性的检查。 【参考值】 11~13s。应有正常对照,超过正常 对照3s以上则有病理意义。 【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①先天性: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2.诊断试验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血浆纤溶酶原活性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活性
血浆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 血浆凝血酶时间 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检查法
DIC是一种发生在感染、外科手术或创伤、恶性肿 瘤、产科意外等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 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 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
第三节 血凝仪及临床应用
全自动血液凝固测定法使用的全自动血液凝固 测定仪,采用多参数检定质控,有多次质量控制的 能力,具有加样、预温、检测、报告结果全部自动 化及快速、准确、定量的优势。其特点是:①测定 运转速度快,单位时间内检测的标本数多,使离体 血标本在最短时间内,即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最微小 量改变前,测定完毕;②检测方法多样,具有生物 (凝固)法、生物化学(呈色)法和免疫法;③检 测项目的任意组合和检测随机性;④先进的软件系 统有利于检测数据的处理和检测参数的设置;⑤检 测成本低(使用微小量试剂)和取血量少;⑥抗凝 血浆中所含食糜或脂肪混浊或溶血或深浅不一黄疸 等物质的干扰;⑦贮存试剂的部位具有冷藏功能; ⑧测定仪对部分常规检测项目的试剂已提前预先制 定标准曲线,一旦起用这类试剂后,预定标的标准 曲线立即生效;⑨全部标准曲线均具最优化的直线 稳定性;⑩针对不同浓度的血样本,测定仪进行自
【临床意义】
①凝血时间延长见于血浆Ⅷ、Ⅸ、Ⅺ因子严 重减少;凝血酶原严重减少;纤维蛋白原严重减 少;DIC后期。 ②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时,如DIC早期、 脑血栓形成或心肌梗死。
【质量控制】 1、抽血必须顺利,不应有溶血。 2、实验温度应保持恒定一致 3、被APTT取代
止血机制
血小板粘附
ADP、T xA 2
初期止血
血小板聚集 凝血酶形成 血小板释放反应 止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 加固止血栓 止血栓收缩 血凝块形成
二期止血
三、凝血因子作用及血液凝固机制: ①外源性凝血途径:由组织因子启动的凝血过程称 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少(Ⅲ、Ⅶ、 Ca2+),反应速度快(15秒以内)。 ②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从因子Ⅻ激活开始。 参与的因子还有激肽酶原、激肽酶、高分子激肽原 (HMWK)、Ⅷ、Ⅸ、Ⅺ、Ca2+、PF3等。 ③凝血的共同途径:凝血酶原激活物使凝血酶原激 活为凝血酶。凝血酶再激活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 凝血即告完成。
(一)一期止血缺陷的选择 一期止血缺陷指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所 致的出血性疾病。 1.筛选试验 血小板计数(Plt)髓活检、血小板 寿命测定、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等。 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聚集 试验、血块收缩时间、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 板第4因子和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等。
四、血液抗凝及纤溶系统
抗凝血系统的作用:①体液抗凝作用:抗凝血酶 Ⅲ、肝素、肝素辅因子Ⅱ、蛋白C、蛋白S、组织 因子途径抑制物、α1-抗胰蛋白酶和α2巨球蛋白等。 ②细胞抗凝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肝细胞。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溶解体内或 体外的凝血块。纤溶酶原被激活,成为纤溶酶,纤 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之降解成多种肽链 碎片。
同凝血时间,但较其试管法敏感,正逐渐取代 凝血时间测定。
APTT监测肝素的首选指标。
【质量控制】 1、标本应及时检测,是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 2、离心3000r/min,10min,除去血小板。 3、白陶土规格不一,参考值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