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练习题有解析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练习题有解析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读图,四地的聚落景观图片,完成问题.各聚落及其主要的生产方式对应不恰当的是()A. 甲----渔业B. 乙----畜牧业C. 丙----林业D. 丁----种植业2.如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民以茶树种植为主业。

读图,完成问题。

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①城市②乡村③从事农业生产④从事非农业生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古老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古村落被发掘并加以保护,其中位于陕西省西安郊的半坡村落遣址是距今6800-6200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居住场所。

读“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及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图”,完成问题。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 半坡原始村落属于乡村聚落B. 半坡原始村落属于城市聚落C. 半坡村落遗址有多种研究价值D. 半坡村落遗址应开发与保护并重4.如图四幅图为乡村到城市发展过程的聚落变化,请选出正确的演变过程()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④③②D. ①②④③5.如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完成问题。

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 地形平坦B. 水源充足C. 陆路交通方便D. 水路交通枢纽6.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如图)。

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此完成3~5题。

船型屋采用下空结构可能是()A. 防寒、防冻土B. 防雨、防水淹C. 防风、防滑坡D. 防潮、防蛇鼠7.地坑院被誉为“地下四合院”。

河南陕县黄土层堆积深厚,地坑院历史悠久,保存完好。

读图,完成问题。

这种民居反映了当地环境特点()A. 长冬无夏,气温年较差小B. 地处西北地区,降水稀少C. 气候干旱,缺少木材D. 黄土层深厚,且有直立性8.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

2019-2019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4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其主要特点是A. 居民点集中B. 交通交件要好C. 环境状况要好 D. 人口密度要大2.一位游客这样介绍他的家乡:“我们居住木屋,常穿毛皮服装,出门经常坐狗拉雪橇。

”这位游客最有可能来自()A. 阿拉伯半岛B. 朝鲜半岛C. 印度尼西亚群岛 D. 西伯利亚北部3.北京的传统民居是()A. 竹楼B. 蒙古包C. 碉房 D. 四合院4.北京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居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下列地区与相应的民居正确的是()A. 北方地区-竹楼B. 南方地区-蒙古包C. 青藏地区-碉房 D. 西北地区-四合院5.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A. 高架屋B. 四合院C. 竹楼 D. 蒙古包6.聚落的基本类型是()A. 平原和山区B. 农村和渔村C. 乡村和城市 D. 森林和草原7.西双版纳民居建筑的代表是()A. 冰屋B. 竹楼C. 窑洞 D. 四合院8.下列民居与分布地区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 两面坡式民居﹣南方地区B. 四合院﹣湘西少数民族C. 帐篷、蒙古包﹣黄土高原D. 吊脚楼﹣西北地区9.读我国甲、乙两地地理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聚落只是人们居住的场所B. 聚落只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C. 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D. 乡村聚落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等(2)甲最有可能是()A. 江苏南部地区的景观B. 西北地区的景观C. 东北平原地区的景观 D. 西藏地区的景观(3)乙最有可能是()A. 四川盆地地区的景观B. 江南丘陵地区的景观C. 黄土高原地区的景观D. 云贵高原地区的景观10.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针对图中建筑物的特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防寒保暖②通风散热③防潮防湿④防沙防风.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11.北京的古老民居—四合院,记录的政治文化信息是:A. 当地的气候特点B. 当地当时的经济水平C. 当地的地形特点D. 封建时代多代同居的家庭关系12.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江门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其主要目的是()A. 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 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 节省建筑材料D. 便于行人避雨、遮阳1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A. 在大圣塔上刻写“某某到此一游”B. 茅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C. 宝华山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 商贩在颜真卿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二、填空题14.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15.人们集中的生活在一起就形成________ ,有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种形式.16.根据下列材料,思考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材料一:新疆地区聚落多分布在绿洲上,广大沙漠地区人烟稀少.材料二:我国大庆地区原来荒草丛生,自从开采了石油之后,就迅速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的城市.材料三:深圳原来是个小渔村,因紧邻香港,受政策扶持得以迅速发展为窗口城市.材料四:山区中的城市一般呈条带状分布而且规模较小.材料一说明________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材料二说明________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材料三说明________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材料四说明________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7.随着________ 的增长和社会的________ ,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________1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三、综合题19.房屋的建筑形式与当地气候、地形有什么关系?(1)黄土高原的窑洞(2)湘西的吊脚楼(3)北京的四合院(4)甘肃的土墙平顶屋(5)绍兴的砖墙斜顶房.20.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沙漠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生活习俗【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聚落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解答】沙漠地区严重缺水,沙漠边缘地区有地下水相对丰富的地区,聚落相对集中。

故影响其主要因素为水源。

2.【答题】不同的聚落呈现的景观不同,主要是由于()A.劳动生产方式不同B.人种不同C.语言不同D.生活习俗不同【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和差异。

【解答】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生产活动.因此不同的聚落呈现的景观不同,主要是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的。

3.【答题】一般来说,聚落分布较为密集的是()A.荒漠地区B.平原地区C.高山地区D.冰缘地区【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分布。

【解答】一般来说,聚落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是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而荒漠地区、高山地区和冰缘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分布少,选B。

4.【答题】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A.高山地区B.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C.荒原地区D.冰缘地区【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分布。

【解答】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河流的平原地区,故答案选B。

5.【答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A.农村B.渔村C.牧村D.林场【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聚落类型。

【解答】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又可以分为:农村、渔村、牧村、林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牧村。

6.【答题】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是()A.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C.资源贫乏,气候干旱D.水源匮乏,地形崎岖【答案】B【分析】本题是对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考查。

【解答】聚落的形成往往是形成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一般来说,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充足和交通便利的地区聚落密集,选B。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 同步检测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 同步检测新版湘教版

3.4 世界的聚落一、选择题1.人们会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建造各种特色的民居建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寒冷地区民居一般墙体厚实 B.干燥地区房屋屋顶大多高耸C.湿热地区的民居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D.湿热地区民居墙体薄,门窗大2.人类历史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A.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的地区 B.峡谷地带和河流上游地区C.气候炎热的森林里 D.海洋运输便利的近海地区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中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A.荒漠地区 B.高原、山区 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D.内陆地区4.传统的聚落建筑风格不可避免地打上各地自然环境的烙印。

关于下列地区的民居的说法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A.西亚—高架屋 B.北京—四合院 C.北极地区—冰屋 D.黄土高原—窑洞5.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

下列传统民居与其所在地理区域的搭配,正确的是A.竹楼—山东沿海地区 B.蒙古包—云南西双版纳C.雪屋—赤道地区 D.窑洞—黄土高原6.以下属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A.减少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壁画的破坏。

B.在参观皖西烈士陵园时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C.将故宫拆除建设更加高大尚的现代化建筑物,给来访外宾留下好印象。

D.在接待游览西递、宏村古村落的游客时,要秉承“来多少,接待多少”的原则,以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作为中国第36项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图中能反映“福建土楼”民居建筑风格的是A. B. C. D.8.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说来,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B.世界上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地区C.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等工作D.乡村聚落的居民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9.读图,图中城镇集中分布在()①热带地区②河流沿岸③沿海平原④交通干线沿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如图为4处“聚落景观图”,图中,以渔业生产方式为主及工业生产为主的聚落是A.甲、乙 B.乙、丙 C.丙、甲 D.丁、乙二、解答题11.下图中的a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b为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时,观察对向车辆行驶情况),c为该地某日太阳光照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4 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 (含答案)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 (含答案)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基础性作业】1.下列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没有差别B.城市里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车辆多,高楼多C.城市里有池塘,还有很多果树D.乡村里车辆、商店、学校多,道路纵横2.我国南方民居的屋顶比较陡,表明该地区可能( )A.气温比较低B.气温比较高C.降水比较少D.降水丰富3.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属于我国山西省的是( )A.丽江古城B.平遥古城C.皖南古村落D.威尼斯城【拓展性作业】聚落的建筑形式是一个地区自然环境与文化的一面“镜子”。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的民居建筑,最有可能出现在( )A.湿热的东南亚地区B.寒冷的南极地区C.干旱的撒哈拉沙漠D.高寒的青藏高原5.这种聚落建筑结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A.宗教信仰B.风俗习惯C.气候特点D.地形条件读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 影响该地聚落总体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地质B.地形C.气候D.河流7.一般情况下,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先可能发展成城镇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综合性作业】8.读下面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和两大类。

图1反映了聚落的特点,图2反映了聚落的特点。

(2)图3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角度分析,其共同点是。

(3)图3所示,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处,理由为。

(4)从上题分析来看,是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5)C处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家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参考答案基础性作业1.B2.D3.B拓展性作业4.A5.C6.D7.A综合性作业8.(1)城市乡村城市乡村(2)乡村沿河分布(3)B B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和物的集散,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更大(4)先有乡村聚落。

(5)不合理。

因为C处位于河流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且影响河流中下游水质。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题新版湘教版8

七年级地理上册3.4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习题新版湘教版8

3.4世界的聚落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是()A. 用水方便B. 交通便利 C. 地形崎岖 D. 气候温和湿润2.我们把乡村和城市这些人们的聚居地统称聚落.聚落主要分布在()A.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B. 高山地区 C. 荒漠地区 D. 雨林地区3.在“我爱家乡”的主题班会上,小华和小红分别对自己的家乡做了介绍。

小华说:“我的家乡周围有农田、果树和池塘,村里有一条小路通往附近的小镇。

”小红说:“我的家乡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和医院,城里道路纵横,车辆很多。

”下列关于小华和小红家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华住在城市B. 小红住在城市 C. 两人都住在农村 D. 两人都住在城市4.聚落的基本类型是A. 平原和山区B. 农村和渔村 C. 乡村和城市 D. 森林和草原5.下图中四种民居能反映当地寒冷环境特征的是()A. ①B . ② C.③ D.④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 水源充足B. 极端干旱 C. 资源丰富 D. 交通便利7.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 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 B. 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C. 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 D. 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8.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后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 AB. BC. CD. D9.下列地区中有利聚落形成的是A. 地形崎岖、资源贫乏 B.土壤肥沃、水源充足C. 交通闭塞、通讯不畅 D.人口稀少、资源贫乏二、填空题(共4题;共11分)10.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可分为________聚落和________聚落两种类型。

11.城市数量________,规模________,________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12.世界文化遗产:意大利的________、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________、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________、安徽省的________和西递等。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世界聚落》同步练习卷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世界聚落》同步练习卷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世界聚落》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2.00分)以下表示聚落演变阶段的顺序,正确的是()A.村庄﹣城镇﹣城市B.城市﹣城镇﹣村庄C.集镇﹣村庄﹣城市D.城镇﹣集镇﹣乡村2.(2.00分)下列地点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A.水源充足的地方 B.交通不便的地方C.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3.(2.00分)“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火炕,窗小有双层窗,而且屋顶大而高耸”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A.寒冷多雨雪区B.炎热多雨区C.温暖干燥区D.温暖多雨雪区4.(2.00分)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人类的文明,下列哪项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A.为增加历史见证,在景区亭子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B.为招徕游客,敦煌博物院降价出售门票C.修建阿斯旺水坝,搬迁拉美西斯二世神庙D.在景区设置饮食、烧烤摊点,给游客提供方便5.(2.00分)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乡村聚落的规模一般比城市聚落的规模小B.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服务业,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C.乡村聚落的道路要比城市聚落密集D.乡村聚落的出现要比城市聚落晚一些(4.00分)如图是四种民居景观图,据图完成6﹣7题.6.如图是四种民居景观图,据图完成6﹣7题.图示四种民居所在地的气候,最具湿热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7.如图是四种民居景观图,据图完成6﹣7题.图示四种民居的形态,与烟台民居最相似的是()A.①B.②C.③D.④(4.00分)200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2年“十一”假期期间,土楼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根据以上材料和如图,完成8﹣9题.8.200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2年“十一”假期期间,土楼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根据以上材料和如图,完成8﹣9题.下列关于环境对于图中聚落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帐篷样式的聚落有利于避暑B.乙图中土楼这种特殊聚落的形成,文化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C.丙图中的房屋墙体很厚,为了保温D.丁图中的四合院,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9.200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2年“十一”假期期间,土楼旅游收入创历史新高.根据以上材料和如图,完成8﹣9题.福建土楼“申遗”成功,有利于促进当地()A.种植业的发展B.工业的发展C.旅游业的发展D.畜牧业的发展10.(2.00分)聚落的形态有()A.乡村和工厂B.牧场和城镇C.乡村和城市D.牧区和林区11.(2.00分)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A.高山地区B.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C.热带雨林地区D.荒漠地区12.(2.00分)云南南部的傣族人“穿短裙,住竹楼”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炎热多雨B.地表蜿蜒崎岖C.气候炎热干燥D.地表以平原为主13.(2.00分)关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B.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C.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D.核心是对优秀文化的保护14.(2.00分)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其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D.我国西北地区﹣﹣高架屋子15.(2.00分)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的双层木楼,主要出现在()A.炎热多雨的热带 B.温暖湿润的温带C.寒冷干燥的极地 D.炎热干燥的热带二、综合题(20分)16.(10.00分)读某地景观分布图,完成以下各题(1)图中①②③三处属于聚落.(2)三处聚落的选址共同点是.(3)三处都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而最容易发展起来的处,理由是:.(4)①处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在这里建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17.(10.00分)我国南方某校学生开展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同学们沿等高线地形图中虚线所示线路进行考察.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要求.(1)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周村、赵庄两村落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村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千米.(2)同学们首先对两村落进行考查,发现两村落选址的共同自然条件是;并发现两村落古民居的房顶坡度较大,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3)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当先行的第一小组到达B地时,后行的第二小组还在A地,此时两小组所在地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4 世界聚落》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1.(2.00分)以下表示聚落演变阶段的顺序,正确的是()A.村庄﹣城镇﹣城市B.城市﹣城镇﹣村庄C.集镇﹣村庄﹣城市D.城镇﹣集镇﹣乡村【考点】6C: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专题】131: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326:聚落.【分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同步检测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同步检测 (新版)湘教版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一、选择题1.人们会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建造各种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寒冷地区民居一般墙体厚实B. 干燥地区房屋屋顶大多高耸C. 湿热地区的民居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D. 湿热地区民居墙体薄,门窗大2.黄土高原特有传统民居是A. 四合院B. 窑洞C. 竹楼D. 碉房3.读下图, D处的传统聚落是A. 高脚屋B. 帐篷C. 窑洞D. 墙厚窗小的平顶屋4.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A.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B. 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 中国南方—平顶屋D. 东南亚地区—高架屋5.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6.亚洲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活动也各具特色。

下列各地居民生活特点与当地自然条件组合正确的是A. 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住长屋——多地震B. 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C. 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气候湿热D.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一一气候寒冷7.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集中居住形成了A. 乡村B. 城市C. 聚落D. 家庭8.敦煌莫高是甘肃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 禁止游人参观B. 控制工业污染C. 在周围禁止修建现代化建筑D. 搬迁到北京9.下列对文化遗产的做法,正确的是A. 敦煌博物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B. 古代建筑物旅游价值高,要增加开放时间和次数C.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达的现代建筑,让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D. 有些文化古迹经济价值低,无需进行保护10.北京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居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下列地区与相应的民居正确的是()A. 北方地区-竹楼 B. 南方地区-蒙古包 C. 青藏地区-碉房 D. 西北地区-四合院11.我国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是A. 接受更多的阳光B. 利于雨水的下泻C. 利于空气的流通D. 利于更快的散热12.世界各地的建筑物因环境而异,不同的建筑物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湘教版七上3.3-3.4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湘教版七上3.3-3.4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3.3-3.4 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题班级:姓名:分数: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世界上流传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A.英语和俄语B.英语和汉语C.汉语和法语D.汉语和英语2.巴西人主要使用的语言是()A.英语B.法语C.西班牙语D.葡萄牙语3.下列国家中,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是()。

A.澳大利亚B.法国C.俄罗斯D.西班牙4.西班牙语广泛使用的地区是()A.大洋洲B.亚洲北部C.北美洲D.南美洲5.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6.创始于沙特阿拉伯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7.我国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有()①回族②藏族③蒙古族④维吾尔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信仰( )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9.世界三大宗教是()A.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B.伊期兰教、基督教、犹太教C.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D.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10.泰国的国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清真教读右图“中东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1.图中所表示的半岛,主要使用的语言是()A.英语B.汉语C.阿拉伯语D.西班牙语12.该地区的居民多信仰()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13.甲是耶路撒冷,它被三大教称为圣地,这三大教是()①基督教②佛教③伊斯兰教④犹太教⑤喇嘛教⑥神道教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⑥1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A.村庄与集镇 B.集镇与乡村 C.乡村与城市 D.集镇与城市15.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

A.聚落密集 B.聚落稀疏 C.建筑物矮小 D.聚落规模小16.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污染和交通拥挤B.居住空间狭窄C.大多沿河流、山麓分布D.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17.下列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19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4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相比,其主要特点是A. 居民点集中B. 交通交件要好C. 环境状况要好D. 人口密度要大2.一位游客这样介绍他的家乡:“我们居住木屋,常穿毛皮服装,出门经常坐狗拉雪橇。

”这位游客最有可能来自()A. 阿拉伯半岛B. 朝鲜半岛C. 印度尼西亚群岛D. 西伯利亚北部3.北京的传统民居是()A. 竹楼B. 蒙古包C. 碉房D. 四合院4.北京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居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下列地区与相应的民居正确的是()A. 北方地区-竹楼B. 南方地区-蒙古包C. 青藏地区-碉房D. 西北地区-四合院5.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A. 高架屋B. 四合院C. 竹楼D. 蒙古包6.聚落的基本类型是()A. 平原和山区B. 农村和渔村C. 乡村和城市D. 森林和草原7.西双版纳民居建筑的代表是()A. 冰屋B. 竹楼C. 窑洞D. 四合院8.下列民居与分布地区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 两面坡式民居﹣南方地区B. 四合院﹣湘西少数民族C. 帐篷、蒙古包﹣黄土高原D. 吊脚楼﹣西北地区9.读我国甲、乙两地地理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聚落只是人们居住的场所B. 聚落只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的场所C. 一般来说,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D. 乡村聚落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等(2)甲最有可能是()A. 江苏南部地区的景观B. 西北地区的景观C. 东北平原地区的景观D. 西藏地区的景观(3)乙最有可能是()A. 四川盆地地区的景观B. 江南丘陵地区的景观C. 黄土高原地区的景观D. 云贵高原地区的景观10.聚落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无不深深打上自然环境的烙印.针对图中建筑物的特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①防寒保暖②通风散热③防潮防湿④防沙防风.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11.北京的古老民居—四合院,记录的政治文化信息是:A. 当地的气候特点B. 当地当时的经济水平C. 当地的地形特点D. 封建时代多代同居的家庭关系12.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江门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其主要目的是()A. 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 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 节省建筑材料D. 便于行人避雨、遮阳13.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是()A. 在大圣塔上刻写“某某到此一游”B. 茅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C. 宝华山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 商贩在颜真卿故居设置饮食、烧烤摊点二、填空题14.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15.人们集中的生活在一起就形成________ ,有________ 和________ 两种形式.16.根据下列材料,思考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材料一:新疆地区聚落多分布在绿洲上,广大沙漠地区人烟稀少.材料二:我国大庆地区原来荒草丛生,自从开采了石油之后,就迅速发展成为人口众多的城市.材料三:深圳原来是个小渔村,因紧邻香港,受政策扶持得以迅速发展为窗口城市.材料四:山区中的城市一般呈条带状分布而且规模较小.材料一说明________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材料二说明________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材料三说明________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材料四说明________ 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7.随着________ 的增长和社会的________ ,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________1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三、综合题19.房屋的建筑形式与当地气候、地形有什么关系?(1)黄土高原的窑洞(2)湘西的吊脚楼(3)北京的四合院(4)甘肃的土墙平顶屋(5)绍兴的砖墙斜顶房.20.民居的特点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受生产方式的影响,便于搬迁,且外形对大风较强抵御能力的民居是()。

A. 冰屋B. 蒙古包C. 吊脚楼D. 窑洞(2)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建在山区的民居是()。

A. 吊脚楼B. 蒙古包C. 冰屋D. 窑洞21.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表示________聚落,图中乙表示________聚落.(2)下列哪些区域适合聚落的形成与发展________A. 热带雨林地区B. 温带河流沿岸的平原C. 沙漠地区D. 南极地区(3)下列聚落中需要保护的是________A. 北京现代建筑群B. 意大利威尼斯水城C. 九台普通农村聚落D. 美国的别墅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比如交通阻塞、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城市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便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故选C.2.【答案】D【解析】【分析】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冰雪覆盖。

当地的雅库特人住木屋,穿毛皮服装,出门用狗拉雪橇,是为了适应当地严寒,多冰雪的环境。

西亚的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东亚的朝鲜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故选:D。

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解答即可。

【点评】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要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答案】D【解析】【分析】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北京四合院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北京四合院规模小的只有一院,多数有前(外)后(内)二院.外院横长,大门开在前左角即东南角,进入大门,迎面在外院东厢房的山墙上筑砖影壁一座,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由此西转进入外院.大门之西正对民居中轴的南房称“倒座”,作客房,外院还有男仆室及厨、厕;由外院通过一座垂花门式的中门进入方阔的内院,即全宅主院.4.【答案】C【解析】【分析】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影响很大,北京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居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北京的民居是四合院;内蒙古地区主要是蒙古包,西南地区是竹楼,青藏地区是碉房。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各地理区域的民居,了解各地的自然环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解析】【答案】解: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四合院.故选:B.【点评】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6.【答案】C【解析】【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故选项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形式不同,景观特色不同.7.【答案】B【解析】【分析】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热带地区,典型建筑形式为竹楼;冰屋为寒冷的东北地区的建筑;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代表;四合院是我国华北的古代建筑形式,反映的是华北地区的景观。

【点评】一个地方的建筑形式能反映其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结合不同地方的自然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可较好认识、理解。

8.【答案】A【解析】【分析】湘西少数民族居住的炎热多雨地区,人们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吊脚楼;黄土高原地区,当地居民依据黄土的直立性质,挖掘了冬暖夏凉适宜居住的窑洞;内蒙古草原上,由于游牧方式,人们就居住在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的蒙古包里;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为了便于雨水快速下泄,当地民居多为两面坡式民居,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9.【答案】(1)D(2)A(3)C【解析】【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1)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一般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乡村聚落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等。

所以正确的是D。

(2)甲图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南方地区的景观,因为从中可以看出该地区降水丰富,江苏南部位于南方地区。

所以选A。

(3)乙地的窑洞是黄土高原的景观,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最厚的地区,黄土具有直立性,冬暖夏凉,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

故选C。

10.【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该地典型的民居是高脚屋,它的房顶呈“人”字型,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出现.分两层,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该种房屋通风散热性,防潮防湿性极好,非常适宜于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故选:B.11.【答案】D【解析】【分析】北京四合院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体现封建时代多代同居的家庭关系,故D描述正确。

从当地气候、地形、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与四合院的政治文化信息不符,故A、B、C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通过考查特色民居四合院的文化内涵,掌握特色民居形成的政治文化背景。

12.【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目可和,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江门一带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全年降水丰富,气温高,这样便于行人避雨、遮阳,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民居飞影响,理解解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