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教师资格证公共课 学习基本理论(三)

合集下载

有关教师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教师考试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教师考试的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理论(一)教育学概论1.教育学的定义、性质和任务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教育学的系统4.教育学的原理和方法5.教育的基本理论6.中国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7.教育的类型和层次8.教育学在科学思维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中的地位(二)心理学1.心理学概论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心理学的基本原理4.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5.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6.个体心理学的基本理论7.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8.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三)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与教学的关系2.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研究方法3.教育心理学的分类和发展概况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5.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现象6.学习的条件7.学习的规律与方法8.记忆与遗忘(四)教育学科教学论1.教学学科的概念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2.教学学科教学发展过程3.教学学科与教学学科教学的关系4.教学学科教学的总体特点5.教学学科教学的基本环节6.教学学科教学的教学手段7.教学学科教学的教学内容8.教学学科教学的评价二、教育法规(一)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规的意义2.我国教育法规的发展历程3.学校法规的基本含义4.学校法规的种类与立法机构5.学校法规的体例6.学校法规的内容和形式7.学校法规与教育管理(二)教育管理学1.教育管理学概论2.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任务、原理和方法3.教育管理学的分类和发展4.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5.教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6.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方法7.教育管理学的基本问题8.教育管理学的应用三、教育技术(一)教育技术基础理论1.教育技术的概念,性质和任务2.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3.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4.教育技术的组成要素5.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6.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二)教育技术应用1.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概念和形式2.教育技术应用的特点和基本规律3.教育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4.教育技术应用的实践5.教育技术应用的方法和手段6.教育技术应用的功能和作用四、课程与教学论(一)课程理论1.课程理论的概念及其内涵2.课程理论的基本原理3.课程理论的体系和结构4.课程理论的基本问题5.课程理论的研究方法6.课程理论的发展趋势7.课程理论的应用8.课程理论的评价(二)教学理论1.教学理论的概念,性质和任务2.教学理论的基本原理3.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4.教学理论的体系和结构5.教学理论的方法和手段6.教学理论的功能和作用7.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8.教学理论的评价五、其他相关知识(一)教师职业发展1.教师职业发展的历史2.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3.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4.教师职业发展的整体规划5.教师职业发展的评价标准6. 教师职业发展的困难与挑战7.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二)教育学科教学1.教学活动的基本概念2.教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3.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4.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5.教学活动的目标6.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7.教学活动的手段和手段8.教学活动的评价(三)学科教学发展1.学科教学的概念和内涵2.学科教学的基本原理3.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4.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5.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6.学科教学的评价7.学科教学的衔接与整合以上即是对教师考试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常考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常考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常考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4. 学习理论5. 教育心理学6. 教育评价理论7. 教学原则8. 教育技术9. 教育管理与领导10. 教育制度二、教育法律法规1. 教师法律职责2. 教育法律体系3. 教育法律制度4. 教育法律守则5. 教育法律实践三、心理学1. 心理学基本概念2. 心理学发展史3. 心理学基本原理4. 心理学主要流派5. 心理学实践应用四、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的工具3. 教学设计步骤4. 教学设计实施5. 评价教学设计五、学科知识1. 各学科的基本知识2. 各学科的教学方法3. 各学科的教学设计4. 各学科的评价方法5. 各学科的教育发展六、教育实践1. 教学实践的目的2. 教学实践的步骤3. 教学实践的工具4. 教学实践的评价5. 教学实践的改进七、教育课程1. 教育课程的基本概念2. 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3. 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4. 教育课程的实施方法5. 教育课程的评价方法八、教育管理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3. 教育管理的步骤4. 教育管理的实施5. 教育管理的评价教师资格考试是国家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作为考试的参加者,要想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在考试中展现出一定的教育水平和教师素质。

教师资格考试的知识点涉及到多个学科、教育理论、心理学、教学设计、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实践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首先,教育学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试科目,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评价理论、教学原则、教育技术等都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教育学的考试中,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还要熟悉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

其次,教师资格考试还包括教育法律法规的考试内容,教师是国家的一线执教者,必须要遵循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教师的法律职责,熟悉教育法律体系和制度,遵循教育法律守则,同时在教育法律实践中提高法律意识,做好依法教育。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公共课教学设计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公共课教学设计
19
一、任务分析的要点
(一)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 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他原有知识技能的准备。 起点能力是学习的内部前提条件,通过平时作业批改、提问、调
查等方式可以知道 (二)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在起点能力与终点能力,还有许多知识、技能未掌握,只有
通过先达到这些知识、技能,才能达到终点目标。这些目标被称 为使能目标。 (三)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不是在本教学中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而是在这之前必须具备的 条件。如态度、情感等。
5、对复习 提供指导
认知结构 重建与组
变式练习,知识 5、引出反应,
转化为技能
提供反馈与矫正
6、提供线索
根据线索 技能在新的 提取知识 情境中应用
6、提供应用情境, 促进迁移
4
问题: 这一新的教学模型与传统的教学模型明显的区
别在什么地方?
5
参考答案 1、传统的着眼于教师的行为 新的着眼于师生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行为作为一个载体,作为一个途径、一个方面
15
目标举例
1、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类比法”; 1.1用自己的话解释运用类比的条件; 1.2在课文中找出运用类比法阐明论点的
句子; 1.3对提供的含有类比法和喻证法的课文,
能指出包含了类比法的句子.
16
(三)表现性目标
突出的情况是情感方面、认知策略教学方面不 是立竿见影,一两个行为就可以达到目标的。 但可以规定一些可观察的行为,这时称为表现 性目标。它只是作为以内部心理来描述的目标 的补充,不可依据这样的目标来评价。
17
总结
1、应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变化, 学生的行为变化,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2、应反映学习的类型和要达到的水平。 3、行为的描述应该是精确清晰,可观察

教资知识点总结pxx

教资知识点总结pxx

教资知识点总结pxx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学基本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规律等内容,考生需要掌握。

2. 教育学理论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学派别、教育理论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各种教育理论的特点、观点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

3. 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心理学基本原理、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内容,考生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功能。

4. 教育社会学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学基本原理、教育社会学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及教育的社会功能。

5.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设计的要素、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模式等内容,考生需要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学方法的分类、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应用、多媒体教学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特点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7. 课程理论与教学管理包括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课程设计、课程评价、教学管理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课程的组织与管理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8.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评价的目的、原则、方法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考生需要掌握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育教学管理法规、教师法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 教育政策主要包括教育政策的制定、调整、执行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政策对教育事业的指导作用。

3. 学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管理机构设置、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学校规章制度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学校管理制度对学校教育事业的指导作用。

三、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1. 教育技术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前必背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等各类教育相关考试的重要内容。

在考前,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重点记忆,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考前必背的要点。

一、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5、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了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6、课程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等。

7、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8、德育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其品德发展的过程。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二、心理学1、心理学的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

2、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记忆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5、想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公共课学习基本理论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公共课学习基本理论

整理ppt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整理ppt
10
二、记忆律
1、水平化 2、尖锐化 3、常态化
整理ppt
11
第五节 评论
格式塔心理学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 首先在于其整体观,即主张从问题情境 的整体出发去知觉、学习、记忆。其次, 顿悟学习理论是对教育心理学的最直接、 最巨大的贡献。如今的认知教育心理学 正是在他们的研究基础之上展开的。
整理ppt
20
四、信号学习理论
托尔曼信号学习理论的出发点是:所有 行为都指向某种目的,即有机体都要求 获得某种目标(如食物)。
学习是由对某一特定事件将会伴随某一 特定结果的预期构成的。预期的最一般 公式是:S——R——S*。
整理ppt
21
五、学习的动机
当有机体对某种特定目标物体有某种要 求时,就会急于行动。要求是受两种因 素支配的:
第六讲
学习的基本理论(二)
整理ppt
1
第六章
格式塔心理学
整理ppt
2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格式塔心理学或译为完形心理学,诞生 于德国,从1912年韦特海默公开宣布该 理论为标志。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韦特海 默、考夫卡、苛勒等人。
一、韦特海默
(Max Wertheimer, 1880—1943)出生 于捷克斯洛伐克,除了设计一些重要的 实验,如似动现象,和在讲演中阐述格 式塔原理外,撰写的论著不多。
整理ppt
14
二、行为的目的性与整体性
行为具有可塑性,由此推知行为具有目 的性和认知性。
行为是整体性的,只有当我们考察具有 某种固定的和可预测的目的的各种行为 的整个序列,才有可能理解行为。

教师基本理论知识

教师基本理论知识

教师基本理论知识教师是教育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教师基本理论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掌握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原理和知识体系。

下面将从教师基本理论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介绍。

1. 教学理论知识教学理论知识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之一,它包括教学原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内容。

教师需要了解学习规律、认知理论、教学设计原则等,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程理论知识课程理论知识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关于课程设计、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组织等知识。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的课程,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3. 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心理知识是指教师需要了解的心理学原理和教育学理论,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教师需要掌握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障碍等心理性因素,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4. 教育法律知识教育法律知识是指教师需要了解的有关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等法律知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遵循法律法规,确保教学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

5. 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教育情操,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模范示范,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教师基本理论知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石,只有深入学习和不断提升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更多积极的贡献。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A复习资料绪论3、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简答题:1、情境教育学的主要构成纬度:是由情境线索、理论线索和技术操作线索三个纬度构成。

第一章教育的属性第一部分:教育的定义、要素与发展一、教育的定义: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二、教育的要素:(二)教育要素的关系:1、教师是中介;2、教育影响桥梁;3、学生是依据。

(三)教育的发展:1、远古教育: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2、古代教育:教育有了自身的独立活动领域;教育内容丰富充实起来;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狭隘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第二部分: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与结构(一)教育目的的定义: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p26二、我国教育目的的性质(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二)鲜明的提出培养人的政治方向;(三)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四、教育目标的分类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情意领域第三部分:教育的功能一、教育的个体功能(一)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遗传(物质前提)、环境(外部客观条件)、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力)(二)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三)教育个体功能的概念与内容1、个体社会化得内容: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第四部分:教育效应一、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一)片面追求升学率;(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三)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二、现代教育的特点:P60-61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第二章教师第一部分: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一、理解学生:二、与学生和谐相处:三、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其举动变得敏感而有节制四、教育的期待:第二部分:教师的智能结构一、教师的知识结构(一)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二)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二、教师的能力结构(一)预见能力(二)传导能力(三)控制能力第三部分:教师的角色一、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三、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解决学生的人生方向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第四部分:教师劳动的特点一、特殊的复杂性;(一)劳动对象复杂性(二)劳动任务具有复杂性:教书和育人(三)劳动方式具有复杂性: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二、强烈的示范性;三、独特的创造性;(一)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四、显著的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五、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六、劳动量的隐含性;七、教师劳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八、劳动的协作性第三章学生和师生关系第一部分: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是人: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一)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二)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三)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三、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一)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二)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三)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五、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六、学生的社会地位:(一)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第二部分: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与教育一、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初中阶段是指12—15岁,又称学龄中期,少年期和青春发育期(一)生理上的激变期(二)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前者仍起重要作用三、性格差异与教育(一)性格有好坏之分(二)不良性格是可以矫正的洛克曼性格矫正(三)良好性格可以自我塑造的四、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一)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二)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三)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四)自我探索中的迷惑;(五)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第三部分:师生关系一、师生关系的表现(一)工作关系(为完成一定教育任务而产生)(二)人际关系(指向满足人的交往需要)(三)组织关系(四)心理关系1、认知关系2、情感关系(五)非正式关系二、师生关系的构建(一)师生关系的类型:对立型、依赖型、放任型、民主型(二)民主型师生关系的构建:1、师生相互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2、师生感情关系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方面: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4、效果方面:教学效果良好。

教师证考试专业知识点总结

教师证考试专业知识点总结

教师证考试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概念和范畴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劳动性质、教育的发展规律等内容。

2. 教育的目标、对象和方法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对象是学习者,包括幼儿、学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教学、训练、启迪等。

3. 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形式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社会学理论、教育史论等。

4. 教育的管理与监督教育的管理与监督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内容。

5. 教育的伦理道德教育的伦理道德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操守、学生的行为规范、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二、心理学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心理发展、心理调控等内容。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包括生理、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习过程、教学方法、学习动机、教学评价等内容,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4. 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行为特征、心理活动规律等内容。

5.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1.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探究法等。

2.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情感主义教学理论等。

3.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选择等。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质量分析、评价改革等。

四、课程与教学1. 课程理论课程理论主要包括课程的概念、课程的基本特征、课程的结构、课程的目标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课件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课件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总结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 详细描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通过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揭示教育的内在规律。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献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等。文献法主 要是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来了解研究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历史法则是通过对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研究来揭示其规律;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实 验法则是在一定控制条件下进行观察和实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阐述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如国家 干预、权利保障、平等保护、公 益性等。
教育法律关系与教育法律责任
教育法律关系
解释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种 类,分析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和 变动因素。
教育法律责任
阐述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特征和种 类,探讨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和 承担方式。
教育法律救济与教育法律监督
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学习理论概述
介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 基本观点和特点。
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探讨学习动机的来源、影 响因素以及如何激发学生 的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与教学
分析常见的学习策略,以 及如何根据不同的学习策 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 手段。
心理辅导与教育
心理健康的标准
01
阐述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和意义,以及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
02
教育制度与教师职 业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 体系和教育系统的组织结构,包括各 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和运作方式。

教师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教师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教师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考试,可以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教师考试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的规律、原理和方法。

2. 教育学的发展与主要学派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启蒙教育学、心理教育学、社会教育学等阶段,有代表性的学派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学等。

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全人教育、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以及个性化教育等。

4.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阴阳教育、启蒙教育、自我决定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5. 教育学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

二、心理学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的思维、情感、意识和行为等。

2. 心理学的发展和主要流派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阶段,有代表性的流派包括弗洛伊德派、皮亚杰派、托尔曼派等。

3.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 心理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心理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心理咨询法、心理学家法等。

三、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规划和安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2. 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前瞻性原则、周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等。

4. 教学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教学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等。

四、教育管理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管理活动。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资考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考试,教育学是其中的一门科目。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方法、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学应用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教资考试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原理、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 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象的研究,探讨教育的发展过程、规律。

3.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和规律,寻找异同之处。

4.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教育学理论,对教育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总结。

三、教育学理论1. 教育目标理论:研究教育应实现的目标和意义。

2. 教育过程理论: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等。

3.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 教育思想史:研究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四、教育学应用1. 教育管理:研究学校组织、教职工分配、教育资源配置等管理问题。

2.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教育教学的指导。

3.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念,指导教育实践。

4.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法律案例,保障教育的合法权益。

总结: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在教育学的考试中,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理论和应用。

只有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才能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全部课程(精华)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全部课程(精华)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全部课程(精华)
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是晋升为高校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

本文
档将介绍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全部课程的精华内容,帮助教师们更
好地准备申请资格证考试。

1. 课程一:教育学原理
- 课程简介:深入探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包括教育心
理学、教育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 内容要点:教育目标、教育评价、教育方法、教育心理等。

2. 课程二:高等教育学
- 课程简介:介绍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制度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教师对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能力。

- 内容要点:高等教育的定义、特点、发展趋势、教学理念等。

3. 课程三:教育法学
- 课程简介: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教师理解教育活动中的法律问题。

- 内容要点:中小学法律法规、高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行政
管理等。

4. 课程四:课程与教学论
- 课程简介:探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培养教师设
计和实施课程的能力。

- 内容要点:课程构建原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与改
革等。

5. 课程五:学科教学方法
- 课程简介:介绍不同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提高
学科教学质量。

- 内容要点:学科特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

6. 课程六:教育评价学
- 课程简介:探讨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教师科学评价教学效果的能力。

- 内容要点:教育评价模式、评价方法、评价工具、数据分析等。

希望以上精华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全部课程。

祝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讲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讲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讲义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涵义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培养人的活动。

2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狭义的教育: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教育。

4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一)教育者。

对受教育者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教育者的主体:学校教师,最直接的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

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的对象: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

(三)教育影响。

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两者联系起来的纽带。

是教育活动的中介。

(四)三者之间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

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三、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一)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19世纪法国利托迩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希能。

主要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局限:混淆了动物本能的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

2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孟禄《教育史教科书》。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前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判定依据: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人本身。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劳动及其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我国学者:杨贤江《新教育大纲》,自有人生,便有教育。

主要观点: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群体社会生活和群体生产活动的需要。

也是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在生活实践中进行。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涉及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二、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统计等手段收集事实数据,分析教育现象和规律。

2. 文献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教育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报告等,探讨教育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 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质性研究手段,揭示个体的经验、观念和情感,了解教育问题的多元性。

4. 数量研究方法:采用量化的统计分析手段,研究教育问题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三、教育学的重要理论1. 教育目的理论:包括个体全面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技能培养理论等,围绕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展开探讨。

2. 教育内容理论:研究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如学科课程理论、文化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等。

3. 教育方法理论:探讨教育的传授和实施方式,包括启发式教学理论、社会互动教学理论等。

4.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四、教育学的专业发展1. 教育学的学科分支: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不同,教育学分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分支。

2. 教育学的专业实践:教育学专业人才可以从事学校教育、教育管理、师范教育、教育研究、教育咨询等多种教育领域的工作。

3. 教育学的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包括学术研讨会、学者互访、国际合作项目等。

五、教育学的新发展1. 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2. 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教育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推动教育政策和实践的科学化。

3. 教育创新实践:探讨新型教育模式和实践,如个性化教育、多元化评价、跨学科整合等教育形式。

教师证笔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教师证笔试必备知识点总结

教师证笔试必备知识点总结教师资格证是国家对教师从业资格进行认证的证书,拥有教师资格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

而教师资格证笔试则是获取教师资格证的一个重要步骤。

教师资格证笔试分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两部分,基础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则根据不同教师类别的要求而定,比如小学教师需要学习小学教育学、小学教学法等。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律法规、小学教育学、小学教学法等方面总结教师资格证笔试的必备知识点,以帮助备考教师资格证的考生高效备考。

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实践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内容。

2. 主要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师生的心理活动和个体差异。

具体包括学习、记忆、思维、个性、情绪等心理活动。

3.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等。

4.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认知发展理论等。

5.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有效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学生评价和教学方法选择。

6.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管理也有重要作用,可以指导教师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测、心理辅导和情感管理。

三、教育学1.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实践的学科。

教育学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政策等内容。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

3. 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教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根本目标,而教育目标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要求。

4.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一种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手段。

教资知识点总结文档

教资知识点总结文档

教资知识点总结文档一、教育学概论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2. 教育学的任务和方法3.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4. 教育学的相关学派和流派二、教育哲学1. 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2. 教育哲学的流派和代表人物3. 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4. 教育哲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三、教育社会学1.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2.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3. 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4.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和观点四、课程与教学论1. 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2. 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3. 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4. 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五、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 认知发展理论3. 学习理论4.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六、教育评价与测量1. 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2. 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3. 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4. 教育测量的应用七、教育法规与政策1. 教育法规的基本概念2. 教育政策的意义和任务3. 教育体制和管理相关法规4. 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八、教育技术与信息化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2.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3. 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现状九、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2. 教育研究的类型和方法3. 教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4. 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十、教师职业道德与素养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2. 教师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3. 教师职业发展和自我修养4.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责任以上是教资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题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任务2. 教育规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 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和内在联系4. 现代教育科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5.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二、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个体差异理论及其教学应用3. 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4. 记忆、思维、情感和性格的教学应用5.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教学效果的关系三、课程与教学论1. 课程的概念、特点和功能2.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和原则3. 教学目标的分类、结构和特点4. 教学方法的基本分类和运用5. 教学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四、教育法学1. 教育法学的概念和任务2. 教育的法律地位和作用3.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4. 中国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和特点5. 教育管理的法律要求和实践五、教学设计与评价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过程2. 教学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原则3.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概念4. 教学评价的基本组成要素和方法5. 教学设计与评价的衔接和应用六、教育方法学1. 教育方法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和教学形式4. 教学中的学生角色和学习方法5. 教学实践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七、教育技术学1.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3.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4. 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 远程教育技术的原理和实践八、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伦理1.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原则3. 教师的职业形象和社会评价4.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内容5. 教育伦理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以上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注重掌握以上知识点,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命题规律,从而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

教育学说课

教育学说课

《教育学》说课稿一、课程定位《教育学》是师范类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考课程之一。

学习教育学可以使师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和提供实践指导。

教育学的课程理念是尊重生命学生为本把握前沿丰富理论注重实践培养技能弘扬师德开创精品在课程理念中,蕴涵着《教育学》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认知目标: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2.动作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树立热爱教师职业的情感。

三、《教育学》的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选取的原则高职教育的特色在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育学》课程内容的确定,我们遵照“必要”、“实用”、“够用”的原则,精简理论知识,加强实用性,突出针对性。

(二)课程内容安排在讲《教育学》课程内容时,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思路,确立了教育学的模块。

是什么?——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教育,为什么?——第三章教育目的谁参与?——第四章学校;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十一章班主任教什么?——第六章课程;第十章德育怎么教?——第八、九章教学(三)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精心选定教材,构建教育名著阅读书目、教育案例、教育电影、优秀教案、优秀教师授课录像等学生自主学习资源库,并不断加以丰富,并且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如:教育案例——通过经典的教育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学原理应用综合训练实习实训项目——小学课程设计实施训练、小学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实施训练现场教学活动分析——观看录像资料、优秀教师授课录像等四、教学设计在《教育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实现过程中,借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结合教育学的实际情况,我们确立了“在学中做”和“在做中学”双重结合的教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情境性教学 • 首先,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 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遇到的问题为目标。为此,主张学习内 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并弱化学科界限。 • 其次,不要提前把内容教给学生,而是 指导学生探索,自己去发现。 • 最后,不需要独立于教学过程的测验, 而是融合式测验,与学习同时进行或进 行与学习过程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
二、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基本解释 • (一)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 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 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 景。 • 任何学科的学习和理解都不像在白纸上 画画,学习总是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 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 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 念之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 知识或信息。
三、认知建构主义与教学
• (一)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随机通达教学 • 1、结构不良领域与学习
• (1)初级知识学习 • 练习 • 加反馈 • (2)高级知识学习 • 师徒关系 • • (3)专门知识学习 • 经验 结构良好的领域 以概念技能为基础 字面编码 结构不良领域 以知识为基础 相互联系的知识 复杂结构 图式化的模式
(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及知识结构的 网络概念
• (1)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进程。 • 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与儿童生活经验有关 的问题),同时提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让学生单个或分小组进行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在掌握它们之后,最终 解决问题。 • (2)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 因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 成的,所以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 开始。即既可从解决问题开始,也可以从给一 个规则入手。
2、适合于高级学习的教学——随机通达教 学 • 由于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间的差异性, 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 行,每次的情景都是经过改组的,而且 目的不同,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 • 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 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景联系起来, 形成背景性经验,有利于学习者针对具 体情景建构用于指引解决问题的图式。
(二)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
• 建构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 (1)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的 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建构而成的。
• (2)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 也要按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是提 取。
(三)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 的理解。 • 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 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习 者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四)支架式教学 • 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 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 撤去支架。 • 支架式教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1、预热 • 2、探索 • 3、独立探索
(五)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
• 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 彼此的见解,看到与自己不同的理解, 看到事物的另外侧面,从而形成更加丰 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 这与维果斯基对社会性交往的重视和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一致的,学生 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将 潜在的发展区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 造更大的发展的可能。
四、对认知建构主义的简评
•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 它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尤其是维 果茨基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形成的。阐 释了认识的建构性原则,有力地揭示了 认识的能动性。其观点对于我们进一步 认识学习的本质,揭示学生学习规律, 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 意义。但需纠正的其中具有明显的主观 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色彩的一些观点。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 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 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由于我们的 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 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建构 主义更关心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 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 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 行为主义:客观主义 • 环境主义 • 强化 • 反映在教学上,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建 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链。教育者 的目的在于传递知识,学习者的目标是 得到与教育者完全相同的理解。 • 无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及心理过程。
认知主义 • 认为世界是由客观实体、其特征及客观 事物之间的关系所构成。 • 与行为主义不同的是:强调学习者内部 的认知过程。 •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习得这些事 物及其特征,使客观事物(知识及其结 构)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的根源
• 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基于前苏联教 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 • 维果斯基在心理发展上强调社会文化历 史的作用,特别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另外,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对于正确理解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有极其 重要的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