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目的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观念

如何理解康德关于“人是目的”的观念

如何理解康德关于“⼈是⽬的”的观念作者俞吾⾦原载《哲学动态》2011年第5期长期以来,理论界形成了⼀种定见,即康德视“⼈”为“⽬的”,⽽不是“⼿段”。

其实,这种流⾏的见解完全缺乏对康德著作的深⼊研究和细致领悟。

本⽂试图通过对康德⽂本的认真解读,恢复其相关观念的本真含义,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在1785年出版的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此书苗⼒⽥先⽣译为《道德形⽽上学原理》,李秋零先⽣译为《道德形⽽上学的奠基》)中,康德⽐较详尽地论述了这个主题。

深⼊的研究表明,康德从⼈的⾏动出发来阐述其“⼈是⽬的”的观点,⽽⼈的⾏动通常包含着以下两个不同的侧⾯:其⼀,⼈与物的关系。

康德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存在者”(Wesen):⼀种是⽆理性的存在者,即“事物”(Sachen),它们不是依据我们的意志,⽽是依据⾃然的意志⽽存在的,因⽽它们只具有相对的价值,只能作为“⼿段”(Mittel);另⼀种是理性的存在者,即“⼈”(Personen),他们具有绝对的价值,他们的本性凸显为“⽬的本⾝”(Zwecke an sich selbst)。

康德随即写道:“Dies sind also nicht bloss subjective Zweck,deren Existenz,als Wirkung unserer Handlung,fuer uns einen Wert hat;sondern objective Zwecke,d. i. Dinge,deren Dasein an sich selbst Zweck ist,und zwar einen solchen,an dessen Statt kein anderer Zweck gesetzt warden kann,dem sie bloss als Mittel zu Diensten,weil ohne dieses überall gar nichts von absolutem Werte wuerde angetroffen warden.”[1]李秋零先⽣把这段话译为:“因此,这就不仅仅是其实存作为我们的⾏动的结果⽽对于我们来说具有⼀种价值的那些主观的⽬的,⽽是客观⽬的,亦即其存在⾃⾝就是⽬的的东西,⽽且是⼀种⽆法⽤任何其他⽬的来取代的⽬的,别的东西都应当仅仅作为⼿段来为它服务,因为若不然,就根本不能发现任何具有绝对价值的东西。

人是目的作文

人是目的作文

人是目的作文前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件小事,却让我对“人是目的”这个看似抽象的概念有了特别真切的感受。

那天,我所在的小区要进行管道维修,所以通知大家停水一天。

这可把我愁坏了,早上起来连脸都没法洗。

没办法,我只能简单收拾一下就出门了。

到了中午,我在外面办完事,又热又累,特别想回家冲个凉,好好休息一下。

当我满心期待地回到小区,却发现停水还没结束。

我那叫一个郁闷啊,心里不停地抱怨着这糟糕的情况。

这时候,我看到小区里有几个维修工人正在忙碌着。

他们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脸上也沾满了灰尘,看上去疲惫不堪。

我心里的怨气稍微消了一点,想着他们也不容易,这么热的天还在为大家抢修管道。

我走到楼下的小花园,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准备等水来了再回家。

就在这时,我注意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手里提着一个水桶,正步履蹒跚地朝着小区门口走去。

我好奇地走上前问:“奶奶,您这是要干啥去呀?”老奶奶叹了口气说:“家里一滴水都没有了,我这去外面找点水回来。

”我一听,心里顿时一酸,赶忙说:“奶奶,我帮您去吧。

”老奶奶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多麻烦你呀,姑娘。

”我笑着说:“不麻烦,不麻烦,您告诉我去哪儿能找到水就行。

”老奶奶告诉我,小区外面不远处有个公共厕所,那里有个水龙头可以接水。

我接过老奶奶手里的水桶,就朝着公共厕所走去。

这一路上,太阳火辣辣地照在我身上,没一会儿我就出了一身汗。

好不容易到了公共厕所,我发现接水的人还不少,大家都排着队等着。

等我终于接到水,提着水桶往回走的时候,感觉这水桶是越来越重。

平时不觉得,这时候才发现,提一桶水走这么远的路还真不是件轻松的事儿。

当我把水提到老奶奶家时,老奶奶一个劲儿地感谢我,还非要给我拿水果吃。

我连忙摆手说:“不用啦奶奶,这都是小事。

”从老奶奶家出来,我突然想到,像老奶奶这样行动不便的老人,在停水的时候得多困难啊。

而我们平时可能很少会注意到这些老人的生活需求。

就在这时,小区里传来一阵欢呼声,原来是来水了。

君子为目标小人为目的的意思

君子为目标小人为目的的意思

君子为目标小人为目的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追求的是目标,而小人追求的是目的。

君子通常是指那些道德高尚、行为正派的人,他们追求的是长期的、有意义的、有益于社会的目标,而不是短期的、自私的、只顾个人利益的目的。

君子通常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并努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小人则是指那些道德低下、行为不正的人,他们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利益。

小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短暂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实现长期的、有意义的目标。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追求有意义的目标,而不是只顾个人利益的短暂目的。

同时,也要警惕那些只顾自己利益的人,不要被他们的自私行为所影响。

康德的“人是目的”命题与当代道德教育

康德的“人是目的”命题与当代道德教育
e p ca l ih r i s t t n h u d p t e h ss o e mo a e d o d vd a d tk e d v l p n t s e i l i h g e t ui s s o l u mp a i n t r l n e f i i i u l a e t e eo me yn n i o h n n a h
U a i t r iie mo e r le u a o t i a g r a mp rt e . s ie f M a t t S a b s o ci cz d m mo a c t n wi hs C t o c lI ea v s Hi d a o ” n a Ulma s t d i h e i i s i e En ’p it u ta rle u t n h ud ra ma a d rte h n d’ o s o t h t mo n a d c i s o l t t n s e h r ta men ; teeoe moa u t n a o e n a a s h rfr rle ci d a o
维普资讯
第 1 3卷 第 3期 2o O 6年 6 月
莆 田 学 院 学 报
Jun l f o r a o Pu n t a Un v r i i i e st y
中 图分 类 号 : 5 6 : 2 B 1 31 B8

VO .3 11 No 3 .
关键 词 : 康德; 人是 目的; 道德教育; 以人为本 摘 要 : 今道德教育实际效果的不尽如人意与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外在性与 “ 当 无我’ ’ 的性质有极大关系: 康德
的“ 人是 目的”的绝对命令 。 不仅为道德 实践提 出了绝对 目的 , 它还指 出道德教 育必须先验地 以人 为 目的 。 尊重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人类作为一种特殊的动物,尤其活在当下的我们,见识了很多,而人的本质就是一切技术、文明的用武之地。

人也是一切组织的核心,只有人才有能力创造世间万物。

既然人是思想和行动的核心,那么他们的目的就是最重要的,因此应该用目的来指导行为方向,而不是以手段来实现目的。

当我们做某件事的时候,最主要的是明确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手段,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既能更快更有效达到目的,又能以最少的代价实现目标。

目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也把目的作为发展的核心,尽管企业可能采取多种手段,但最终都是为实现共性的目标,比如赚钱,提升产品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等等。

所以,当我们在施展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目的,不能以牺牲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那样是违反道德的。

因此,要记住,人永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毫无疑问,当今社会中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只要最终的目的是让全人类受益,人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不能因为手段的诱惑而失去了智慧与道德的把握。

另外,应该牢记,有目的的行为比无目的的行为更有价值,作为人类,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世界,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以正确的价值观和目标来驱动我们上进的进取精神,以及执行责任,
不断提升自己。

最后,要特别突出的是,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只有当我们把这个价值理念融入到我们的行为之中,我们才能实现人类对社会发展的期望,健康地成长,实现社会美好的未来。

下面能够体现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是

下面能够体现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是

下面能够体现人是目的而非手段的是(1)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

(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但它离开人的社会关系谈论人的问题,是一个抽象的人道主义原则,不是科学的命题。

人是目的又是手段,就其实际内容来说,是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人的社会价值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只有在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

(3)在社会生活中,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个人只有作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对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也就是充当他人和社会的手段的过程,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4)在剥削制度下,人的目的和手段是分离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人的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片面强调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实质上是把自我当做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作为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

这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最新资料

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最新资料

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目的与手段是一对古老的哲学范畴,两者的统一在当代中国获得了现实的含义。

我们国家在21世纪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妗?…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P19)这是在以人为本的高度上强调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

以人为本的“人”不仅指“每个人”,而且指“人民”,主体是“人民”。

为了人民,即意味着人民是目的;同时,人民是目的的实现又需要依靠人民,人民又表现为手段。

从哲学的角度看即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体,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坚持以人为本。

目前我国“人是目的”的价值理念日益凸显,但若把以人为本简单地归结为“人是目的”却是片面的。

充分认识人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对坚持以人为本具有重大意义。

一、最终目的与具体目的以人为本,从目的性上讲,包含着发展“为了谁”的价值内涵。

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但仅仅这样理解问题还远远不够。

例如人们把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的具体目的,片面地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也可以说是“为了人”。

因此,我们还应进一步追问,应以人的什么需求为根本目的或最终目的?人的最终目的与具体目的有什么关系?等等。

人的目的是指人在从事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标和方向。

实践是具有一定目的的主体凭借手段改造客体以达到某种现实结果的活动。

实践是具体的,每一个具体的实践都有具体的目的,一个个具体实践目的之总和构成了人类整体实践的普遍目的也即根本目的。

人类的普遍目的具有终极的意义。

因此,可将人的目的分为具体目的和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就其本意来说具有无条件、绝对的含义。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终极目的是这样一种目的,他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作为它的可能性的条件。

论康德的“人是目的”及其现代价值

论康德的“人是目的”及其现代价值
尊 严 、 的价 值 、 的 自由、 的 目的 , 成 了德 国 欲 、 人 人 人 形 偏好 、 益都 不 能作 为 道德 的根 据 和原 则 , 利 都
自由思想 的“ 圣地 ” 。康德 以其伦理 学上 的“ 白尼 不 具有 一 种法 则 的约束 性 。他 认为 真 正 的伦理 学 哥
式革命 ”把理性作 为他 的整个伦理 学大厦 的地基 , 必须是 自 的, , 律 道德 的根据只能在纯粹 的先天 的 从人是 中心和 目的 出发 , 证 了人 不是欲望 和 自然 理 性 中去找 寻 。理 性就是 人 自身所具 有 一种 能够 论
道德 的依据或者来 自 上帝的意志 , 是上帝的 己” 口号 , 改变 了希腊哲 学研 究的 旨趣 , 哲学 认为 , 的 这 把 命 令 和 启 示 规定 了人 的道德 ; 者 来 自社 会 的 法 或 从 天上拉到 了人 间。但到 了中世纪 , 哲学成为 神学
的婢 女 , 的 自由 、 人 尊严 、 值 都 受到 了很 大 的束 律 法 规 , 权 威人 物那 里来 找 寻 ; 者来 自人 的感 价 从 或
幸 快乐 、 人 的偏好 等 自然属 性 , 个 但康德 认 缚 , 到文 艺复 兴 时期 , 文 主义者 才 重新 弘扬人 觉 、 福 、 直 人 这 或是破 坏 的价 值和 尊 严 , 证 了人 对 现 实 幸 福追 求 的合理 为 , 些或 随 着人们 需要 的变 化而 变化 , 论 性。 紧接着 , 资产 阶级革命 在欧 洲如火如荼 地进行 道 德 , 不 具 有 普遍 的必 然 性 , 都 都是 外在 的、 律 他 因此 , 德认 为 :道 德就 是 一个 有理 性 的东 西 康 “ 着, 但封建 主义势 力却在 一个古老 的 国度— — 德 国 的 , 顽强 抗争 , 这就 造就 了无 能的政 府和 软 弱的 臣民。 能够作 为 自在 目的而存在 的唯一条件 , 只有道德 然而 , 以康 德为代表 的思想 家却 以他们 所特 有 的思 以及 与 道 德 相 适 应 的人 性 才 是 具 有 尊 严 的 东 。【 j ( 按 一切 情 辨形式对这 一现象进 行着无 情 的批 判 , 呐喊着 人 的 西” l 也就 是说 , 照康德 的批判分 析 ,

神是目的?人是目的?——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

神是目的?人是目的?——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大证明

己是产生 自己的效果因的事物 , 也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事物 , 因 为 自己先 于 自己而存在 , 这是不可能 的。但是 , 效果 因也不可
能 无 限地 推 下 去 , 为在 整 个 有 序 的 因果 关 系 中 , 一 者 是 中 因 第 间 者 的原 因 , 中 间 者 ( 管 是 多 还 是 一 ) 是 最 后 者 的 原 而 不 则 因 。如 果 去掉 原 因 , 也就 去 掉 了结 果 。所 以 , 因果 关 系 里 , 在 如 果 没 有 第 一 者 , 就 不 会 有 最后 者 和 中 间者 。 如果 把 因果 关 也 而
M a , 09 y.20
Vo. 7 No3 1 . 1
神 是 目的? 人是 目的?
托马斯 ・ 阿奎那上帝存在 的五大证 明
韩秋 红 史 巍 ,
( 东北师 范大学 政 法学院 , 吉林 长春 10 ) 3 17 1
摘 要 : 众所周知 , 托马斯 ・ 阿奎 那在其 《 神学大全 》 中提 出了上帝存在的五 大证 明, 被称为宇宙论证明 和 目的论证 明。宇 宙论 证 明是 为 目的论证 明服 务 的 , 大证 明共 同证 明 了上帝 的存 在 , 五 以上 帝存 在 为其神 学
系无 限地递推下去 , 那么也就没有第 一因 , 因而既不会有最后
结 果 , 不会 有 中间 的 因果 关 系 。 也 而这 显 然 是 错 误 的 。 以 , 所 必
定要承认有一个 第一效果 因存在 , 人们称之为上帝 。”f 】 】
第 三 条 道 路 是从 可 能性 与 必 然 性 出 发 的方 法 。 托马 斯 ・ 阿
目的论奠 定 了 坚实的理 论基 础 。所 以 , 马斯 ・ 托 阿奎 那上 帝存 在 的五 大证 明是神 学 目的论 没有 疑 问 , 其 神 但

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_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名言金句35

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_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名言金句35
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 ,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 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 里。——《小病》
03
没有不可治愈的伤痛,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 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约翰·肖尔斯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周希 陶(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环境与人的 关系)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 「适用于:多角度看事物,转换思维等 」
你所以为的巧合,不过是另一个人用心的结果。—— 《晚秋》
怎样算是大格局?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 徘徊的人走得快。——莱辛
02
物无非彼,物无所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庄子·齐物论》
50% 62% 25% 75% 45%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魏源「适用于:“变”的学问,以民为本等」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海明威《老人与海》:每一天都是一个新 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 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 有所准备了。
20092014来自20062010

2008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 厥中”,这是中国人的十六字心传,我们 最好把他背下来。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 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国 吾民》
人都有一份孤独,再繁华的热闹 ,有一颗冷心观红尘,但唯独他 ,一眼洞穿你的清寂你的凉,一 眼明白这世间所有的繁华不过是 你和他身边的过眼云烟,他会在 众人之间一眼看到你,然后读懂
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 好生忍受生活的时候,一棵 会对我们说,平静,平静, 瞧着我!——赫尔曼·黑塞( 瑞士籍德裔作家,1946年诺 贝尔文学奖得主)

论人是目的还是手段

论人是目的还是手段

摘要:人是目的,但这个目的要通过人自身的劳动、活动而实现。

人及其活动又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

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思考“人是目的”和“人是手段”的关系问题,在这方面有两个人物的思想值得我们重视。

一个是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人是目的”。

他说:“你要这样行动,永远都把你的人格中的人性以及每个他人的人格中的人性同时用作目的,而绝不只是用作手段。

”另一个是英国早期经验论哲学家霍布斯提出的“人对人是狼”。

他从假想的“自然状态”入手,认为在国家产生之前,人们都依据自然法或“利己心”为保存自身而不惜采取任何手段来排斥和消灭敌人,这就造成“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使得“人对人就像狼一样”一、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自从作为有自觉意识的动物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以后,世界就一分为二:一方面是自然界,一方面是人类社会。

人是主体,自然界则成为客体和对象。

其一,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但是,自然界并不会自发地满足人,人的需要并不能由自然界提供现成的东西来满足。

人必须通过自己的劳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使其适合于自己的需要,才能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

这是人类生活不同于动物生活的根本特点。

所以,对于自然界而言,对于人自身的劳动实践而言,人是目的,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人这个目的又是通过人自身的劳动、人自身的活动而实现的。

因此,人及其活动又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

人是自身手段的目的,也是自身目的的手段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其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各种社会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具有合理的结构。

经济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相渗透。

一方面,一切社会关系都是人创造的、承担的,都是人的关系,都是人的本质的反映;另一方面,一切人又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人,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关系,脱离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就失去了人的本质,将不称其为人。

论康德的“人是目的”公式及其在生命伦理学中的意义

论康德的“人是目的”公式及其在生命伦理学中的意义

这些 道德 原则 包括 : 功利 原则 、 康 德式 义务 论 的道德
原则 、 罗 尔斯 的公平 正 义原 则等 。“ 美 国生 命伦 理学
“ 人 是 目的 ” 的公 式 中 , 说 的是 我 们 对 待 人 性 的
态度 , 那么 , 首 先 要 弄清 楚 人 性 的含 义 , 才 能 更 好 地
动, 所 以它绝不 仅 仅 是 用 作 手 段 的 东西 。人 是 目的
如割 肾 、 医商 勾 结 、 医生 的不 谨 慎 造 成 的 医 疗 事 故
等 。这些 现象 严重 地败 坏 了社 会 风气 。如 何治 理这
些现象, 不 仅是 医务 工作 者 , 也是 伦理 学者 需要 思考
首先 表现 为不 仅把 人 当成 手 段 , 而且 同时 尊 重 自 己 和他 人 的人性 ; 其 次表 现在 人具 有立 法 的权 力 , 这 是 因为 人具 有道 德 行 为 能 力 。最 终 , 康 德 通 过 目的 王
第 2期
Vo 1 . 3 1 No . 2
论康德的“ 人 是 目的 ” 公 式 及 其 在 生 命伦 理 学 中 的 意 义

(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院, 北京 1 0 0 8 7 2 )
摘要 : 康德 道德 原 则 中的“ 人 是 目的 ” 公式, 被 他 称 为 绝 对 命 令 的 质 料 公 式 。“ 人 是 目的 ” 的 含 义 是指 所有 人在 行动 时 , 都 应 该 同 时 把 自己 和 他 人 人 身 中 的 人 性 作 为 目的 , 而 不 仅 仅 只 用 作 手 段 。 人
理解 “ 人 是 目的 ” 的公式 内涵 。与古 希腊 哲学 家观 点

家 比彻姆 和丘 卓斯 在《 生 命 医学伦 理原 则 》 中提 出 了 生命 伦理 学 的 四项基 本 原 则 : 不伤 害 、 有利 、 自主 和 公正 。 ” l 】 其 中, 他把 不伤 害原 则放 到 了首要 的位 置 , 对生 命 的敬畏 在 西方 国家 有 着 至 高无 上 的地 位 , 这 和西 方 国家对 基 督 教 的虔 诚 是 分 不 开 的。 同 时 , 它 也 反映 了对人 的尊 重 , 这与康德的“ 人 是 目的” 公 式

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_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名言金句20

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_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名言金句20
感觉不好的时候,反而 会选择最好的道路,有 的时候人不能有太多的 后路,当自己只有一条 路的时候,你恰恰才能 够拼出来。——邓亚萍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的文本 后,在此选择粘贴
04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 得九方皋——黄庭坚《过 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应用前景
100
%
85
75
%
%
45
%
20
55
%
40
%
%
10
%
1
2
3
4
5
6
7
8
赛博朋克的本质特点是高科技、低生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 中国人的民本思想,“天视自我民视, 天听自我民听”,每每读到不觉热泪盈 眶。
一切皆流,无物常驻。——赫拉克利 特「适用于:珍惜物与眼前人,用旷达 的心态面对得失与聚散等」
03 02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的文本后,在此选择粘贴, 并选择只保留文字。您的内容打更多模板:亮亮图文旗舰店 https://
往事依稀浑似梦,都随风雨到心头。——《
01
家》
如果你满足了,就会停滞,只有不满足, 才有冲动去努力,所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 性 好 我 珍, 的 劝 《在 道 天 己你 路 公 亥感 , 重 杂觉 有 抖 诗不 的 擞 》好时,的候不时人拘候不一,能格反有降而太人会多才选的——择后龚最路自 ,当自己只有一条路的时候,你恰恰才能 够拼出来。——邓亚萍
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云山乱 ,晓山青。 ——苏轼 (淡泊名利,欣赏人 生中的风景)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 矣。——曾子《大学 》
涓涓不塞,将为江 河。荧荧不救,炎 炎奈何。——《六 韬·文韬》「适用于: 居安思危,防微杜 渐等」

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_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名言金句40

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_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名言金句40

有饥饿感受的人一定消化好,有 紧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 机感受的人一定进步快。
75%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周希陶(实践出真知 熟能生巧 环境与人的关系)
34%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申 居郧
•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老子《道德经 》
100%
50%
70%
20%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 茎须。——卢延让《苦 吟》
3 1
2
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 身体,必然驮住了无 数次日落。——余秀 华「适用于:成长,正 确对待苦难等」
•冯骥才:风可以吹走一张大的纸, 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力量 在于不顺从。
A B
C
•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 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巴尔扎克
LOGO
金钱的魔力实在不小。它已经吃遍了全世界的穷人。——《金钱的魔 力》
每当我追溯自己的青春年华时,那些日子就像是暴风雪之晨的白色雪 花一样,被疾风吹得离我而去。——洛丽塔
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 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 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 闷的重复。——《文化苦旅》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 徘徊的人走得快。——莱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周希陶(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环 境与人的关系)
当你只能孤注一掷的时候,你只能孤注一掷。如果你犹豫不决, 说明你其实还有办法,只是不愿意使用。——南派三叔 《沙海》
人生有三种根本的困境。第一,人生来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来注定是活在无数他人中间,并且无法 与他人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第二,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 能力。这是一个永恒的距离第三,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这意味着恐惧。——《命 若琴弦》

论“人是目的”的教育观

论“人是目的”的教育观

论“人是目的”的教育观摘要: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了对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目的偏于强调教育的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体的根源性价值。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混淆了“本原”与“本质”之别,造成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认识偏离,遮蔽了人是自由自觉的存在这一人的本质观。

由此,我们期冀对个体价值的尊重,树立“人是目的”的教育目的观。

关键词:教育目的;本质;人是目的一、“社会工具人”的目的观——人的缺失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是以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依据,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不反对“建设者和接班人”一说,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自然应该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但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最终定位于“建设者和接班人”,确实是值得反思的。

仔细分析一下,培养建设者突出教育的经济功能,而培养接班人则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

这样教育就停留在工具层面。

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是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的才,这从根本上忽视了把“人”作为最高目的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忽视甚至无视教育对人的价值追求和终极关怀。

结果,学校培养出来的更多是才,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自主意识、独立人格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教育看做是政治、经济的附庸,教育只是被动地反映政治、经济的要求,从而从根本上忽视了教育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对人的本体价值的开发。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其认识上的依据是什么?我们以为,主要是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本质学说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二、走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误区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曾有两段十分著名的论述。

一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到“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另一是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说的:“一个种的全部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对康德哲学中的“人是目的”伦理思想的理解与反思

对康德哲学中的“人是目的”伦理思想的理解与反思
轴 心而旋 转 的 。伸 张人 类理 性 的权 威 , 确立“ 人” 在 自然界 和人类 社会 生 活 中的 主 宰地 位 , 这也 是 康 德
学层面的, 而 他 的 目的 论 又 是 以对历 史 的合 规 律 性 理 解 为前 提 的 。 康德 的 目的论 不 仅 说 明 “ 大 自然 ” 本 身 的 目的 性, 更 强 调突 出 了人 的地位 。说 明 了大 自然 的 目的 , 正 是 为 了说 明人是 目的 。康德 目的论讨 的核心 其实 就 是 确立 人是 目的观 念 。他 认 为 , 大 自然 的 目的性
“ 人是 目的” 是康德 的三条道德律令 , 即“ 普遍
立法 ” “ 人 是 目的” “ 意 志 自律 ” 之一 。“ 人 是 目的 ” ,
仅仅 像对 待工 具 一样 。 ” 这就 意 味 着 , 一 个 人 既 不 能
把 自己看 作实 现别 人 目的 的手 段 , 也 不 能 把 别 人看
[ 收稿 日期 ] 2 0 1 3—0 8—2 4
[ 作者简介 ] 莫秀凤 ( 1 9 7 7~) , 女, 广西培 贤 国际职 业学院基 础课部 , 讲 师; 陈深汉 ( 1 9 5 6~) , 男, 广 西 南宁职业 技术 学院思 政
部, 副教 授 。

2 5—
二、 “ 人 是 目的 ” 伦 理 思 想 的 理 论 内涵
2 0 1 3 年 第6 期 ( 总 第1 4 2 期)
对康 德 哲 学 中 的 “ 人 是 目的 ” 伦 理 思 想 的理 解 与 反 思
莫 秀凤 陈深 汉2
( 1 . 广 西培 贤 国际职 业 学院 , 广西 平果 5 3 1 4 0 0 ; 2 . 广 西 南宁职 业技 术学 院 ,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4 )

康德的_人是目的_

康德的_人是目的_
理 论 新 探
康德的 “人是目的”
◎杨 凯
(安徽大学哲学系 安徽・合肥 230039)
摘 要 “人是目的” 是康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 构成了整个伦理学系统的基础。人是唯一具有理性的动物, 理性决 定了人之为人和人的道德价值, 理性以自身为目的, 而人作为理性存在者, 本身就构成了自身的目的, 但是康德并没有完 全否定人作为手段的一方面, 他用意志自律来达到了两者的统一。人的意志自律, 也就是自由, 自由是人的本质, 人有了 自由才使道德成为可能。 关键词 康德 人是目的 理性 自由
“人是目的” , 是康德整个伦理学的出发点, 也是做人的一 条基本原则规范。 这个命题的提出是与其所处的时代是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 当时启蒙运动和法多大革命对康德造成了很 大影响。他在思辨的王国里, 呐喊着人的尊严、 人的自由、 人 的目的。 这种强烈的时代呼唤就成了康德有关 “人是目的” 学 说的体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一、 人因为理性而神圣 康德说“道德就是一个有理性的东西能够作为自在目的 : 而存在的唯一条件, 只有道德以及与道德相适应的人性才是 具有尊严的东西” 。这也就是说, 道德之所以能赋予人, 不在 于人是感性血肉的动物, 而在于人的理性特质, 能够作为目的 主体而存在。 这告诉我们盲目冲动的主观目的不能导致道德 行为, 因为这种目的是随意的, 相对的, 只有和主体的某一特 殊需求相联系才有价值, 它不能向每一意志提供普遍必然的 原则, 作为假言命令的根据, 它不能提供实践规律。 但是作为 行动指导的理性意志又不是随心所欲, 无所规定, 没有目的的 东西。康德认为, 能够使意志上升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绝对 命令的条件有二: (1) 意志的根据源于理性自身; (2) 能够作为 自在目的而实际存在。 能够满足以上条件的唯一作为实践命 令根据的东西就是人。康德说 “一切目的的主体是人。 ” 人之 所以能够成为绝对命令的根据, 是因为作为一个有理性的东 西, 他不单纯是意志的工具, 其实他的定在自在就有绝对的价 值。有理性的是 “人” , 无理性的是 “物” ;兽类靠本能来支配活 动, 人类靠理性来主宰行为。 这样, “人是目的” 命题首先揭示 出:人作为感性血肉的动物, 只具有相对价值;但人作为理性者 存在, 作为自在的道德主体, 本身就是目的, 具有绝对价值。 不是人占有了理性, 而是理性占有了人; 不是理性属于人, 而 是人属于理性。因为理性不是人选择的结果, 人因为被赋予 理性而神圣。 正因为人具有理性特质, 所以在任何时候, 人绝 不允许被随意摆布, 人必须是受到尊重的对象, 所以每一个有 理性的人都要服从这一规律“不论是谁在任时候都不应把自 : 己和他人仅仅当做工具, 而应该永远看作自身就是目的。 ” 二、 人本身就是目的 康德所说的目的, 不能理解为人们通常所说的主观目的。 它是作为实践原则来说的, 只能在与行为者的情欲关系中表 现其价值, 因此只具有相对价值, 而不具有绝对价值。 如果目 的是纯然出于理性, 那么它就是适合于一切有理性者的目的, 就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客观的目的。这个目的作为实践原 则, 抛开一切主观的、 特殊的、 偶然的目的, 即抛开一切实质的

伦理中的辩论辩题

伦理中的辩论辩题

伦理中的辩论辩题正方,对于辩题“是否应该实行安乐死”,我认为应该支持实行安乐死。

首先,从伦理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死。

伦理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尊严对待,包括对待自己的生死权利。

实行安乐死可以让那些身患绝症或者病痛缠身的人在无尊严的生活中解脱出来,结束他们的痛苦,这是一种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其次,从实际情况来看,安乐死可以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和医疗服务。

而实行安乐死可以让一部分病患自行选择结束生命,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让更多需要医疗资源的人得到更好的治疗。

最后,从道德层面来看,实行安乐死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的痛苦。

伦理学家尼采曾经说过,“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快乐而不是痛苦”,实行安乐死可以让那些痛苦不堪的人在尊严的情况下结束生命,减少他们的痛苦,这是一种对人的慈悲和关怀。

综上所述,从伦理、实际和道德层面来看,实行安乐死是符合人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

反方,对于辩题“是否应该实行安乐死”,我持反对态度。

首先,从伦理角度来看,实行安乐死会严重侵犯生命的尊严。

伦理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意味着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不应该随意结束。

实行安乐死会让人们对生命产生轻视,进而导致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忽视。

其次,从实际情况来看,实行安乐死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滑坡。

一旦实行安乐死,就会给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带来巨大的破坏,可能导致医生滥用权力,甚至出现非法实行安乐死的情况。

这将严重损害医疗系统的公信力和稳定性。

最后,从道德层面来看,实行安乐死是对生命的一种放弃和逃避。

生命是宝贵的,即使在痛苦和煎熬中,人们也应该坚持生命的尊严,积极面对生活。

实行安乐死是一种对生命的放弃和逃避,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综上所述,从伦理、实际和道德层面来看,实行安乐死是不符合人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

以上是我对于辩题“是否应该实行安乐死”的观点,希望能够对这一问题有所启发。

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_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名言金句2

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_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名言金句2
祝你所求皆如愿,所行化坦途, 多喜乐,长安宁。温馨有爱的一 句话,每读一遍,都感觉唇齿留 香。适用于“祝愿”“愿望”“ 希冀”等作文主题,写作文真的 很好用,你需要摘抄并积累哦!
•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 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人与永恒》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曾 子《大学》
身 人存 生, 的后 路其 ,身 靠而 自身 己先 一步”步,走中去国,人真的正降能维保打护击你。 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选择和文化选择。那么反 过来,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 择。——《借我一生》
•风大时,要表现逆的风骨;风小时,要表现顺的悠然。——《逆风与顺风》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鲁迅
人是自身目的,不是工具 _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LET’S GO
中的名言金句2
CONTENTS
PART ONE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 瑟》
•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雅斯贝尔斯是西方的一个大教育家。他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感染 。通过潜移默化式的感染,循循善诱,才能让人得到启发,才达到了教育的本质。
ADD YOUR TITLE HERE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of passages of Lorem available, but the majority have suffered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 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魏源「适用于:“ 变”的学问,以民为本 等」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增广贤文》「适用于:生命意义的思考,珍惜时光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一、情景性目的
• 每一次小的行为都似乎是有明确而正确的目的, 但是,这些目的加起来并不等于是总目的的实 现,甚至有时正是因为这些小目的的存在而阻 碍了总目的的实现。 • 情景性目的之工作 多金or官大or轻松or兴趣or体面or自由… 像无头的苍蝇 ,经常跳槽,导致的结果就是 没有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也没有什么工作成 绩,一辈子浑浑噩噩,没有成就。
14
二、使命统帅人生
• 使命统帅的人生具有偶然性
使命的召唤最初是微弱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领悟的 到,但是我们仍然要不断地倾听,不断地寻找,以此 来警醒自己至少不要迷茫,不要沉沦。 或者当真正的使命忽然有一天在隐约地召唤我们时, 我们对人生使命的敏感性就会让我们听到这微弱的召 唤,然后紧紧地抓住它,培育它。 如果人一辈子都不关注自己的人生使命,那么就算有 一天使命在召唤的时候也听不见。 要保持这种敏感性,抓住它,积极投入,越努力使命 的力量越强大,最终成为人生的终极使命。
9
一、情景性目的
• 情景性人生导致的结果:
慌乱一生,忙乱一生 总是追逐一点点不断变化的情景性的蝇头小利,到头 来却发现自己仍然是两手空空,一无所得,一事无成 狗熊掰棒子就是典型的情景性人生 很容易形成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一切都是 空的,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过眼的烟云 “神马都是浮云”之所以流行开来,就是因为很多人 都在过着情景性的生活。
目 的 5
目 的 6
目 的 7
目 的 8
目 的 9
11
二、使命统帅人生
• 怎么样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非常复杂,但我 们可以从伟人的身上看到使命的巨大力量:
司马迁: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 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雷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稻盛和夫: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炼灵魂,使 其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高尚一点点。
18
三、目的与人生的关系
19
三、目的与人生的关系
• 按照目的的清晰性和伟大性,将社会成员分为: • 1.社会领袖
有强烈的社会历史使命感,专注一生的目的、坚不可 摧的意志力,统帅人心的领袖魅力。
这些人是社会绝对的中坚,社会的价值观、一段时期 的历史往往由这些人决定或影响。 2.社会工具 尽职尽责,强调合作,愿意服从,情景性的目的和理 性,机会主义者。 没有终极的人生使命,不一定是本领差。“西游团队”
6
一、情景性目的
• 由情景性的工作上升到情境性的人生。
大部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比如说做事时小目的非常 清楚,水平高一点的在初级目的的基础上还能清楚自 己的中极目的。
???
目标A
目标B
目标C
目 的 1
目 的 2
目 的 3
目 的 4
目 的 5
目 的 6
目 的 7
目 的 8
目 的 9
7
一、情景性目的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8
一、情景性目的
• 情景性人生的成因分析:
1. 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人生如棋,走一步算一步是庸者,走一步想三步是 常者,走一步想十步方为智者。 2.易被诱惑,畏难而退。 追求的过程是漫长,有的人意志力薄弱 3.求全责备,沉迷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 VS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4.情绪波动,意气用事。 容易导致偏离人生的主要目标
13
二、使命统帅人生
• 有时,人们似乎也能自欺欺人地给自己赋予一个总体 的人生目标,但时过境迁,这样的人生目标又会被忘 记或者抛弃到九霄云外。 • 坦率地说,统帅整个人生的目的不能由我们自己理性 地确定(有限理性),而只能来自于对天命(上天赋 予的使命)的领悟:我们只能被使命召唤,只能领悟 使命。 • 上天赋予的使命:赋予我们使命的可能是一种潮流, 一种历史大势,一种责任的力量。
20
三、目的与人生的关系
• 按照目的的清晰性和伟大性,将社会成员分为: • 3.社会底层
吸毒者、网瘾患者、酒鬼、流氓无赖、好吃懒做、白 痴、精神病患者„
这些人很难对社会作出什么贡献,甚至破坏社会的秩 序,消耗着社会的资源。 对这三种人生境界,同学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21
课程总结 目的是思维的第一要素,目的错一错
17
三、目的与人生的关系
• 偏狭的人生常常会埋没我们的才能。
美国有一个画家,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二流的画家, 于是他就放弃了最初的画家梦。有一次他用了一个星 期的时间画十美元的假币,去买东西结果没人识得出 来,后来有一次偶然的原因被警察抓去,坐了大牢。 在他坐牢后,他画的假币因为非常逼真,水平非常高, 有的10美元的假币竟然能拍卖出上百万美元。 这是一个充满讽刺的故事,但是现实中有很多人没能 发现自己巨大的潜能,没有感受到自己使命的召唤, 所以一辈子碌碌无为,浪费了才华。
3
专注于人生目的
课程内容
一、情景 性目的
二、使命 统帅人生
三、目的 和人生
4
一、情景性目的
• 农夫和他三心二意的故事 • 有一个农夫一早起来,告诉妻子说要去耕田,当他走 到40号田地时,却发现拖拉机没有油了;原本打算立 刻要去加油的,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四只猪还没有喂, 于是转回家去;经过仓库时,望见旁边有几个马铃薯, 他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在发芽,于是又走到马铃薯田去; 路途中经过木材堆,又记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 要去取柴的时候,看见了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 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几趟,这个农夫从早上一直到夕阳 西下,油也没有加,猪也没有喂,田也没耕。最后什 么事也没有做好
12
二、使命统帅人生
• 使命统帅人生 VS 理性统帅人生 理性只是情景性的,它没法超越于你的人生之 上来俯瞰你的人生,因此说理性没法给你规划 出你人生的总体目的。 理性是在我们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培养出 来的,而我们过去的人生经历是有限的,我们 思维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总结的经验 教训是有限的,所以说理性是有限的。
• •
• 二、如何去反思目的 • 三、专注于人生目的
22
作业点评
缺点:
仍然没有按照格式的要求 有应付、抄袭的个别同学
• 优点:
大多数同学都能按时完成
大都是自己的观点
23
本次作业
使命的力量。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因肩负着崇高的使命而 成就一番事业或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比如文天祥“人生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誓死抗元,名垂青史; “最美司机”吴斌,生死抉择中抒写职业忠诚;松下幸之 助坚持“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宜”的 管理使命,从而成为日本的经营之神„结合材料,完成一 篇文章 体现自己的人生目的或使命 题目自拟,不限文体,不得少于800字。 严格按照要求的格式完成。
10
二、使命统帅人生
• 情景性人生导致的结果启示我们,想要超越忙乱一生的人生 状态,进入更高的人生境界,就要用终极的使命来统帅我们 的人生。 • 无论多么伟大的人都要做具体的事情,区别就是他们是有伟 大的目的,有自己的终极的使命。 人生使命
目标A
目标B
目标C
目 的 1
目 的 2
目 的 3
目 的 4
• 情景性人生 就是指:没有终极人生目的的统帅,所有局部的人生 目的和目标都只能是暂时的、情景性的,因此也只能 是主观随意的、零散杂乱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这样的 人生是无根的,因此也只能在一个又一个偶然的欲望 中漂泊、沉浮„ 像叔本华所形容的:不断地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 动。欲望未满足之前是痛苦,满足之后马上就是无聊
24
专注于人生目的
济南大学 University of Jinan
1
专注于人生目的
• 学习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更好地思考,思考得更好” “更好地生活,生活得更好”
那么学习本门课程就有一个必 须要认真思考,严肃回答的问题
你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2
专注于人生目的
•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快乐生活,实现梦想。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练好字,读好书,做好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开一家属于自己的餐馆。
15
三、目的与人生的关系
• 根据对目的的关注度,人生可以分为:
16
三、目的与人生的关系
2.偏狭的一生。 聚焦于低效的目的。 白龙马和一头驴的故事 白龙马和一头驴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好朋友。突然有一 天,白龙马被唐僧牵走了,陪他西天取经,从此有了 直接的目的,最终被封为“八部天龙马”,而它原来 的朋友,那头驴每天都去拉磨,每天都绕着磨盘走, 不停地转来转去。这头驴走的路程远比马龙马走的更 多,但这头驴一辈子也没有实现什么伟大的成就。

百错。所以说目的决定思维: ①思维由让我们像唐僧一样,在朝圣般的人生道路上,专注一 ③思维靠目的维持 1.自觉性反思 ④思维靠目的调整 生,成就自己的伟大人生。 2.价值性反思 ⑤目的是思维的评价标准 3.可行性反思 课程要点: 4.贯彻性反思 1.情境性目的 一、何以要关注目的 2.使命统帅人生 3.目的与人生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