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社会学概论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
期末社会学概论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
期末社会学概论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第一篇:期末社会学概论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论文)试以相关社会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毕业生反而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对此高校,教育部,用人单位及社会各方面应有力配合,积极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社会学理论前言: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向“大众化”,目前,大学生就业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本科毕业生到技校“回炉”的现象。
在当前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上,技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比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还要高一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比较严峻的形势。
大学毕业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性问题呢?我认为从社会学理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大学生不能正确地了解自己首先是自身的素质,现在的大学生受以前的思想的影响,给自身定位颇高,对有些岗位不愿意做,其实针对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很多岗位已经与原来的工作内容有很大差异,但因为受传统观念影响,高学历的人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岗位,低学历的人又不能适应这样的岗位,造成科技与人才的浪费。
比如在现在的招聘会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拿着简历投很多家单位的多个岗位,这看起来相对增加了我们的就业成功几率,但很多时候这些简历的投放都是无效的。
我们应摆脱这种盲目的状态,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哪些岗位。
投放简历前,我们应问问自己,我期望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我为什么要找这份工作?我的能力、性格等是否胜任这项工作?明白了这些问题,很自然的就会有目的、有选择地去应聘,也会大大地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因为是有明确方向的,去应聘的是自己最期望得到,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社会学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
社会学概论——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的不景气,社会招聘人数估计减少15%,这就使本来已经异常严峻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的糟糕。
一、大学毕业生现状以及呈现的就业问题社会中呈现的就业问题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由于近年来的大学扩招,使大学生激增,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25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
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大学生存在的就业现状选材刁:应届生就业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
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缺经验:教授多“教练”少。
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占63%。
我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
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应对措施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应对措施论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应对措施论文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及应对措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普遍关心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但就业难已然成为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更有人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其实有很多原因会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不少人把矛头指向了社会、政府、企业以及高校,好像大学生就业难都是这些客观因素惹的祸,和我们自己没有关系,我们只是受害者。
可我认为,重点不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多严重的后果,而是我们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并且找到自身的原因,从而弥补那些客观因素导致的后果。
例如,近些年有很多人对高校扩招发起了责难,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应该盲目跟从,应该认清现状,有自己的想法。
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在提高,老百姓愿意为子女的教育进行投资,愿意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高素质人才,高校扩招正好满足了大部分国民的意愿,代表了公众的利益,也拉动了内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发展,所以高校扩招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并不是有弊无利的,在一定范围内高校扩招是非常必要的。
尽管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障碍。
所以尽管就业难有一部分外界的原因,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尽量降低外界因素对自身的影响,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
不论有多少客观原因,不论就业率是多少,总有企业单位在不断接受大学生,总有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这就表明是否能够成功就业,与毕业生自身存在着很大关系。
首先,错误的就业观。
有些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五篇)
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五篇)第一篇: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及对策探讨论文摘要: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政府的宏观调控、用人单位的选聘毕业生规则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从大学生自身、高校、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等方面探讨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症结;对策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学校、家庭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国家关心的重点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进步。
因此,客观认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找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形成可行的应对策略,才能促进“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分析经过多年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是简单的由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所造成的,大学生自身、高校、政府、用人单位及社会等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不合理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不合理是导致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首先,许多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意识不足,自身定位不准。
认为只有在比较高的就业层次,留在大城市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存在长期和一次性的就业心理,想找理想的单位和职业,做到一步到位。
一味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
而实际上我国已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改变了精英教育的高等教育历史。
其次,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存在观望、攀比、盲目从众等不健康的心理。
虽然手中已有了意向单位,但仍然抱着等一下、看一看的念头,签协议一拖再拖,错失了一些就业单位。
焦虑烦躁、自卑、自负的心理大大影响了就业和择业的成功率。
如果说“无业可就”反映的是就业制度、政策等大环境中的问题,那么“有业不就”反映的则是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问题。
另外,自身能力素质的缺陷也成为成功应聘的障碍。
随着独生子女代的大学毕业生比例增大,“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现象增多,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心降低,团结互助的集体团队精神欠缺,沟通能力不强,等靠思想严重,同时缺乏敢于创新精神。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改进措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
与此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而就业率却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会面临如此严重的就业难题?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呢?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教育体制的问题要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就必须从教育体制方面下手。
当前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教学手段,与社会需求和实际就业形势存在较大脱节。
传统的教育制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相对不足。
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面临实际求职时,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2. 就业观念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还在于个人就业观念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就业的准备和规划往往不够充分和成熟,他们过于理想化,并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也缺乏在职场中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素养。
3. 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也变得愈发紧密。
许多行业和领域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而新毕业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二、改进措施1.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这一现状。
教育部门需要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
2. 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促进就业观念转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或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薪资待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就业挑战。
3. 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增加就业经验政府和企业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就业经验和机会。
大学生就业难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的论文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突出。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到个体的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教育体制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育体制问题。
当前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面临实际操作的困难,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此外,学校还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二、就业市场供求失衡另一个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就业市场供求失衡。
当前,许多大学生从事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一些热门专业就业竞争激烈,而一些行业的需求却无法得到满足。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大学应当关注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增加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专业。
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也应当加大对于冷门专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经济支持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鼓励学生就业。
三、缺乏职业准备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原因是他们缺乏职业准备。
他们在大学期间没有进行职业规划和准备,没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没有为自己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加强职业教育。
大学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面试技巧。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就业洽谈会,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就业机会。
四、就业歧视和劳动力过剩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歧视和劳动力过剩。
许多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存在偏见,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
同时,劳动力市场也存在供应过剩的问题,竞争压力较大,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大学生就业难论文范文10篇3
政府应出台更多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场地租赁补贴等,降 低创业门槛和风险。
资源整合
高校和社会应提供更多创业资源和服务,如创业导师指导、项目孵化、融资支持 等,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创业梦想。同时,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积极心态面对就业挑战
大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就业 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D
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就业模式
05
研究
校企合作模式概述及优势分析
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育教学、 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活动,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包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等。
02
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对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人 才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03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 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论文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目的
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影响因素,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统计 分析等多种方法,确保研究的科 学性和准确性。
大学生自身因素与就业关系探
04
讨
大学生自身素质对就业影响分析
专业能力与就业需求匹配度
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影响其就业的关键因素 之一。
综合素质与岗位适应性
除了专业能力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能力等也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
心态与就业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如是否愿意从基层做起、是否愿意接受挑战等 ,也会影响其就业选择。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们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虽然大学毕业应该是一个踏入社会的起点,但是现实却让很多大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
本文将从教育、就业市场、个人能力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教育体制和就业市场的错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传统的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时,发现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远远不足,这就导致了他们难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其次,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市场上需要大学生的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激烈竞争,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此外,一些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有些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对自己的定位和规划不清晰,缺乏对就业市场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这些问题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难以突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影响了就业的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解决。
首先,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教育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需求。
其次,就业市场需要加大对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岗位需求,调整工作机会的结构,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就业。
此外,大学生自身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教育、政府、企业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大家都能够面对就业难题,坚持不懈,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对策思考论文(共6篇)【论文】
第1篇: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初探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大学生人数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难,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困境更加复杂。
造成如此困境的因素有很多,如毕业生自身学业不精、缺乏自信,没有职业规划;学校自身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企业脱节、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国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笔者试图找出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地方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1、学生专业技能不扎实、就业观念滞后、不愿意就业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中专对口招生和参加高考经过本科院校多轮筛选剩下的学生,生源质量低下。
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差,导致了基础课以及专业技能学的不够扎实,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学生毕业时对自己本身缺乏职业规划,就业定位不准确,一些学生好高骛远,然而眼高手低,怕吃苦,不肯脚踏实地,只愿选择高薪又舒服的部门和岗位;相反的,一些学生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够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
2、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学校不顾自身师资和硬件条件,盲目跟风,争先恐后开设社会上需求较好的热门专业,然而由于师资力量匮乏和响应硬件条件不完善往往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低下。
课程设置不能与企业接轨,陈旧老化,导致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轨。
实习不能专业对口、实训设备落后、数量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提升,难以形成岗位职业能力。
学校就业指导的机构体系设置不健全,缺少经过正规和系统化培训的就业指导教师。
就业知道工作不能深入细致,方式方法简单,从而导致学生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系统化的就业理念和意识。
3、就业大环境严峻,一些企业唯学历论思想严重以及政府就业政策不完善近年来,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加之互联网等新兴科技的崛起,传统制造业企业不断倒闭,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4篇(优质)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4篇(优质)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吧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论文篇一在课堂上老师帮我们分析如今大学生就业形式,还有关我们实习工作的安排。
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人开展意向,老师给我们一些建议。
这是很难得交流时机。
也进一步增进我们师生间的理解。
为每一个学生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我挺喜欢这门课程。
本质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展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
同时,进展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地就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即是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一部分,也可以说是求职信息传播。
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我意思到对自己的认识也是就业的关键部分,我们更好地认识了现状。
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清醒更深化的认识,对自己的将来和前途有了明确的目的和方案。
培养了我们的职业素质,鼓励了我从现实开始不断地丰富自己,为就业早做准备,就不会像一个苍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
我们应该进步自己的觉悟。
正处于快毕业的我们总是会陷入几个就业心理误区:自我期望值过高、过多的物质要求、迷恋大型企业、追求热门职业。
因为对自身的才能都还不认识清楚,往往过高的期盼总会使我们碰到很多的挫折。
因此,我们从中知道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敏选择。
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慢等。
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
《就业指导》它很多的讲到了很多我们以后会遇到的问题,即将遇到的问题,告诉了我们很多普遍的应对方法,但我们不能光只看,不动手,必须理论才能在以后的困难中沉着的对待,以获得成功。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
大学生就业难分析论文7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研究1、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和原因分析1.1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分析。
事实上就业难的原因还有大学生心态的问题,认为大学毕业就是精英。
有些学生认为到了大学里不用学习,大学四年过去了,等到找工作时,发现自己除了有一张毕业证外,什么都没有。
还有一些大学生认为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就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
过度在意单位的规模性质、地理位置、起点待遇,往往失去了一些好的就业机会。
1.2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也是近年来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近几年金融市场的动荡也是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的方面,市场经过了一次大的整顿,有太多的企业倒闭,很多人失业,而事业的人群又具有极大的技能,而我们的大学生仅仅空有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要实行磨练,这个时期都是相当长的阶段对于很多的企业都是不喜欢的。
同时市场真正为我们留下的就业的岗位又是很少,这样对于就业来说更加的艰难了,这样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在未走出校园的时候就要积极的参加各类的社会的时间的工作,目的是当走入社会的时候更好的融入到社会这个大的群体当中来。
1.3大学人才培养定位脱节分析。
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的根本原因。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的心态有一定的问题,在他们的心里想的是如何能够做到学有所用,对于书本的知识过于依赖,对于自己未来从事工作的方向不够清晰,想的是如何管理别人的工作,而不是实行实际现场的经验的积累,绝大多数都是处于空想的阶段,如果真的顺着大学生的意愿出发,那么将来就会出现乱指挥的现象,对于实际的工作的方向上提供不了任何的协助。
所以,我们在定位的过程就要实行全面的分析,本着未来的发展前景,现阶段仅仅一个学习的阶段,要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2、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及思路2.1高校大学生树立准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是就业率提升的关键动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就业与择业的认知和理解也在持续的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持续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的毛概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的毛概论文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毛概论文篇一:《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高校的毕业生迅速增加,社会的进步导致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更有部分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尤为严重,但是企业还是缺乏综合型的人才。
这就矛盾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想要的人才!本文就是从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出发剖析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的软肋和误区,深刻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本质问题,从而客观理性地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利的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学校教育;社会原因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大量高层次人才培训,为社会,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然而,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导致了我国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解决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
毕业生就业的这种现象是不是唯一可能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现实社会的稳定提出了挑战。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的,并采取了很多相应的教育措施。
然而,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
比如在政治上,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不够坚定。
在思想上,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容易走向了犯罪的深渊。
另外在专业学习上,学习能力差,创新能力差和治学的不严谨,少数学生学习不认真,考试作弊的陋习。
2.高校在本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自2003年中国的第一批入学的学生融入社会,为我们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改变了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庞大的队伍。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该地区的经济衰退,社会并没有提供这么多的工作。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议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议论文大学生就业难议论文篇1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
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非常重要。
对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惘”,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这往往也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次调查显示,62.2%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2.8%的不明确,只有4.9%的有明确的设计。
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职业,首先要未雨绸缪,及早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要通过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努力使自己的“长板”更长,把“短板”补长。
此外,“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沿着目标前进,就必然会获得成功。
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
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
由于大学毕业生年轻,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
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
因此,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也很重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充满自信,勇敢地去面对竞争,既不能妄自菲薄,缩手缩脚,不敢“推销”自己;也不能够狂妄自大,对单位挑三拣四,最终“高不成,低不就”。
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的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在所难免的,一味的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此外,还要有创业的精神和准备。
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
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
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努力给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论文
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论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专业技能的深入培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尽管大学生具备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但他们仍然面临就业困难。
本文将从就业市场、教育体系和个人能力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当前,就业市场供需失衡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对高技能、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而传统的专业技能对一些岗位需求减少。
这导致许多大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为解决这一问题,大学教育需注重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教育体系与现实需求脱节另一个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是教育体系与现实需求之间的脱节。
当前,许多高校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践环节,使得大学生毕业后面临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教育需要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三、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不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个人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不足。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挑战时缺乏应对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此外,一些大学生职业素养不足,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规划,缺乏对职业发展市场的了解,这也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情况。
为了提高个人能力和职业素养,大学可以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提高职业素养。
总结大学生就业困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通过调整就业市场供需结构、改革教育体系和提高个人能力等方面的措施,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作文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作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毕业生的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 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人,创历史新高。
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导致就业市场竞争加剧,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虽然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但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仍然存在。
一方面,一些行业和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难以满足大量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期望过高,不愿意从事基层或低收入的工作,导致就业难。
3. 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4. 毕业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准备不足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问题,对就业市场的现实情况认识不足,对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缺乏了解。
此外,一些大学生在就业准备方面也存在不足,如缺乏实践经验、求职技巧不足等。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1. 优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 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准备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就业观念,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同时,积极参加实习、社会实践等,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
3. 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政府、高校和社会应共同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帮助。
同时,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就业培训和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
4.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政府、高校和社会应共同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市场的不稳定性,许多大学生往往在毕业后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劳动力市场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育体制方面教育体制的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我国高校数量不断增加,但是高校教育质量和就业能力培养却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方面,部分高校过分强调学术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导致大量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其次,教育体制中的就业指导机构和服务不足,也对大学生找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主要停留在提供简历指导和职业咨询的层面,缺少实际的职场实训和招聘资源的对接。
这种就业指导不够全面和深入,使得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市场时缺乏足够的指导和支持。
二、劳动力市场方面劳动力市场的条件和结构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首先,大学生数量剧增导致求职竞争日益激烈。
近年来,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求职市场上产生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许多招聘单位在招聘时更加偏向于经验丰富的应聘者,而缺乏实践经验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其次,就业需求与供求结构不匹配。
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部分传统产业不断萎缩,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又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
这导致大学生在求职时往往选择的岗位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三、个人因素方面除了教育体制和劳动力市场的问题外,个人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一些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不够了解。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缺乏针对性,不知道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其次,一些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虽然从教育系统中获得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却存在欠缺。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论文
大学生就业困难成因分析如今正是知识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我们国家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的时期,教育在发展,高校在扩建,大学生在增多,加上09年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我们作为即将就业的人当然很关注这个问题。
因此,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析。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2003年第一批扩招后的大学生毕业以来,就业难的问题每一年都会被舆论拾起,成为人们众说纷纭的焦点。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2009年学子们在为工作奔波忙碌时,对前景似乎比以往更加迷茫。
《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跟踪月度报告》二月分析报告显示,上海成为毕业生签约率最高的省市,内蒙古排名第二,北京仅以23%的签约率列第四位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32万人,全国平均就业率为70%。
2009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将再创新高——达到610万人,还有100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求职人数的激增、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得应届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不同以往的难题。
根据麦可思调查,现在毕业时的大学生就业率只有55.8%,而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达到了87.5%。
有这么大的就业率差距,就说明大学毕业生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认识,所以在求职中不断地碰钉子,才逐渐了解到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真实信息。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1、高学历,却敲不开企业的大门在51job论坛上,有一位网友发表了“我是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其他网友的共鸣。
在2009年各大媒体不时爆出研究生找工作屡吃闭门羹的事件,学子这边手持高学历期盼企业能够多看自己一眼,企业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弃之门外。
就学历来讲,研究生在求职中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
2009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招聘一名高学历的洗碗工,其条件之高被网友怒称“这是对国家学历的藐视!”虽然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招聘方修改了苛刻的招聘条件,丰富了工作内容,可被伤自尊的网友还是“穷追不舍”。
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学⽣就业难论⽂⼤学⽣就业竞争⽇益激烈。
⾸先,全国每年都有⼤量的⼤学⽣毕业,⼤学⽣就业⼈数不断增加,加强了竞争压⼒。
其次,全国每年都有很多⼈从⼯作岗位下岗,他们也在努⼒寻求再就业,与毕业⼤学⽣也展开了竞争。
最后,由于⼀些⼤学⽣好⾼骛远,不愿从事⼀些待遇相对低的⼯作,以致于不能让⾃⼰实现就业,⽽苦苦追求待遇⾼的⼯作,最终都因为能⼒不⾜,竞争不过⽽失败。
⼤学⽣就业难论⽂1 [提要] 近年来,随着⾼校的扩招,毕业⽣就业形势严峻,⼤学毕业⽣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也是家长和学⽣关⼼的问题。
本⽂通过对⼤学毕业⽣就业现状进⾏分析,给出研究⼤学毕业⽣就业问题的必要性,并针对如何提⾼就业机会给出可⾏性建议。
关键词:⼤学毕业⽣;就业;对策 ⼀、⼤学⽣就业现状分析 (⼀)⼤学毕业⽣就业时⼤多选择沿海开放城市,造成⼈才扎堆过剩。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沿海开放城市,⽆论是⼯作环境、⼯资待遇、还是⼯作机会等都受到⼤学毕业⽣的青睐,⼤部分毕业⽣把就业的区域限定在沿海开放城市,虽然这些城市对⼈才需求量很⼤,但是追求经济⽂化发达地区的学⽣过多造成了⼈才扎堆过剩,竞争激烈。
⽽中西部地区以及⼀些中⼩城市因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真正需要⼈才的地区。
因为在这些城市⼯作环境、待遇等都不如沿海开放城市优越,⼈才往往留不住,造成了更⼤的⼈⼒资源发展不平衡。
(⼆)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就业竞争⼒不强。
在⼤学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出的⼤学⽣书本理论性强,考试成绩好,但是缺乏⾃我思考的过程,动⼿能⼒较差。
在现在的岗位中,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更要社会经验。
⽤⼈单位在招聘时希望找到能够尽快胜任⼯作岗位的员⼯,尤其是动⼿能⼒强、专业素质⾼、社会实践丰富的复合型⼈才。
现阶段⼤部分学⽣没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缺乏就业实⼒。
(三)名牌⼤学、学历层次造成就业期望过⾼,影响就业。
择业期望对于⼤学⽣成功就业有着⾄关重要的作⽤,那些名牌⼤学、⾼学历的⼈才对⾃⼰⼈⽣定位很⾼,择业⽬标理想化,他们认为⾃⼰是社会的“精英”,⽽现在已不再是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的时代,已经是⾼等教育⼤众化的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以相关社会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毕业生反而就业难,就业压力大,对此高校,教育部,用人单位及社会各方面应有力配合,积极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同时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把正确的职业理想与务实的就业定位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社会学理论
前言: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走向“大众化”,目前,大学生就业成为倍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本科毕业生到技校“回炉”的现象。
在当前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上,技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比大学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还要高一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比较严峻的形势。
大学毕业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社会性问题呢?我认为从社会学理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一,大学生不能正确地了解自己
首先是自身的素质,现在的大学生受以前的思想的影响,给自身定位颇高,对有些岗位不愿意做,其实针对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很多岗位已经与原来的工作内容有很大差异,但因为受传统观念影响,高学历的人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岗位,低学历的人又不能适应这样的岗位,造成科技与人才的浪费。
比如在现在的招聘会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拿着简历投很多家单位的多个岗位,这看起来相对增加了我们的就业成功几率,但很多时候这些简历的投放都是无效的。
我们应摆脱这种盲目的状态,了解自己的优势何在,自己适合哪类工作,哪些岗位。
投放简历前,我们应问问自己,我期望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我为什么要找这份工作?我的能力、性格等是否胜任这项工作?明白了这些问题,很自然的就会有目的、有选择地去应聘,也会大大地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因为是有明确方向的,去应聘的是自己最期望得到,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其次,在专业方面的专业技能欠佳,现在的大学生缺少经验。
“大学生职业能力欠缺”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形成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就业鸿沟。
因此,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就迫在眉睫。
再次,就业的地区定位。
客观上讲,发达城市的就业机会确实很多,但同样就业的人数也很多。
高学历的人才跻身激烈的就业市场,所谓万军难过独木桥。
因此我们不妨拓宽自己的眼界,着眼一些其他城市的就业岗位。
没有必要非留在大城市,很多地方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我们去开拓。
二大学生数量过剩,供过于求。
我们可以看一组数据,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之初,全国每年仅招收20多万大学生。
到199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也只有108万。
自从98、99年大学扩招以后,到了2003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已经达到380万,2004年突破420万。
而2008年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已是599万人。
这样一个无限制的扩招,使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
而且更主要的是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大学生数量剧增,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需就业的人数达2000万,以我国
每年经济增长10%算,每一个经济增长1%带来80~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年还有近1000万人失业。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三,企业存在的各种就业问题
首先,不是大学生挑,是企业太挑!相信经常去人才市场的人都知道100%的企业招人都是招有XX年XX行业工作经历。
试想一个大学毕业生就算再怎么放平常心也不可能找到工作啊,你要知道他们是刚毕业的哪来工作经验啊。
甚至好多企业直接写上应届生免投。
试想人家有那么多年经验的人为什么要到你们厂里去啊,厂多的是!当然作为大企业响应国家政策勉强贴出招应届毕业生的那是个别现象。
太少了。
也就造成了几百甚至几千个人竞争一两个岗位的事情。
其次,企业的心态不对。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会抱怨现在的大学生太不厚道了,在我这个厂里学会了什么技术就跳槽到了别的企业。
于是形成了一个恶性的观念,宁愿招高中,技校的,大专也不招大学生,怕他们干不长。
再次,很多企业的制度不对!企业欺骗了我们!劳动法早就有了,但是是个人都知道,真正完完全全遵守劳动法的企业是没有的。
很多企业招大学生进去后,一年下来是那个样,两年下来还是那个样,三年下来又是那个样。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完善的奖励制度,一般惩罚制度每个厂都做的不错!既然没奖励,结果我认为是很自然的------走人。
在一个地方无论你多努力还是那样你会干下去吗?这一点相信大家遇到的多了,几乎每个企业在招聘和面试时说的和实际进去工作后遇到的都不一样,有的是差一点还好,有的是差很多很多。
满怀希望进去后变成满怀失望,如果不走人还干的话是对这些恶心企业的纵容!
四大学的发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迁
大学以基础设施和师资为依托,以大学精神为共同愿景,在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中培养专业人才。
由于盲目扩招,高校承载能力有限,再加上诸多社会问题的影响,大学生整体素质明显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高校在教学理念上还不能与时俱进,使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大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衡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标之一就是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学会并转化成为自己生存发展的能力是什么。
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所学知识沉旧,要想在所学专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还得自己通过上网、到书店、去企业、进图书馆、听讲座来补充新知识。
部分教师的实际知识占有量不如应届的学生。
五,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大多数高校学生因为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不能等到快毕业时才来临时突击。
要通过多种形式、方法传播和普及职业规划理念,帮助高校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改变传统就业思想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应对新变化;帮助高校学生学习、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客观认识自我、准确职业定位、科学规
划未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能力培训,化“被动就业”为“主动择业”,让大学生赢在职场起跑线,成为抢手的职场新人。
六政府的对策力不从心
多年来,我们总是感觉国家在这个问题上还缺乏前瞻性,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没有统盘规划,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来想办法,这终究不过是在亡羊补牢。
为什么扩招的时候就不多想想就业呢?为什么不及时针对现实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加以应对?
结束语:
大学毕业生是社会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所以我们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处理事物的能力,不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以适应社会。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能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才能立足于社会。
只有正确的处理好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