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方法
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策略与措施
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策略与措施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或疗养过程中,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现象。
预防院内感染是医务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基本要求。
为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与措施,以下将讨论一些常见的预防院内感染的护理策略与措施。
1. 规范手卫生手是医务人员最主要的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因此,规范的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首要措施。
护士在接触病人前后、在执行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应当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洗手消毒,确保双手清洁。
2.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处理感染病人时,护士应佩戴口罩、手套、帽子、隔离衣等个人防护用品,有效阻隔病原体传播。
3. 定期消毒环境医院内的环境消毒工作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对医疗仪器设备、床铺、地面、墙壁等进行定期消毒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4. 严格隔离措施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护士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传播途径的不同隔离措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5.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病原体的药敏试验结果,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的风险。
6. 定期开展院内感染监测医院应建立健全的院内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7. 健康教育对医院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院内感染的风险。
总之,预防院内感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务人员共同努力,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规范操作,才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希望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能牢记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服务。
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
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在医院中,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ICU内的患者通常病情较重,抵抗力较低,且接受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因此更容易感染病原体。
为了减少和控制感染的传播,ICU医院需要采取严格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一、职业防护医护人员是ICU医院感染控制的第一线防线。
他们需要严格遵守正确的职业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合适的防护服、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接受感染控制的培训,了解最新的感染控制指南和操作规范,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二、手卫生手是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ICU医院中,正确的手卫生措施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经常进行手卫生,包括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洗手液进行擦手,确保手部彻底清洁。
此外,医护人员还应避免长时间佩戴手套,需要根据需要及时更换手套,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环境清洁和消毒ICU医院环境清洁和消毒是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
病房、设备和器具等都需要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清洁人员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操作规范进行清洁和消毒。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环境监测和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清洁和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四、规范使用抗生素ICU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接受抗生素治疗,这容易导致细菌耐药的问题。
因此,医院需要制定合理的抗生素管理政策,确保抗生素的正确使用。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
此外,医院还应进行抗生素耐药性监测,及时调整抗生素使用策略。
五、教育与宣传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参与。
医院应定期开展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
同时,医院还应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感染预防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全员参与,才能有效地防控ICU医院感染。
综上所述,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通过职业防护、手卫生、环境清洁和消毒、规范使用抗生素以及教育与宣传等综合措施,可以减少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
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在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方面,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该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共同努力,保障医疗环境的安全,避免感染传播。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措施:1、熟悉感染源:医务人员应该了解不同感染源的特点,及时识别可能存在的感染传播途径。
2、严格遵守消毒规范:各种医疗器械、器具和用具都需要进行规范的消毒、灭菌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3、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病人体液的频率较高,要经常进行手部的洗涤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医院应该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内各类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5、保持医疗环境清洁:医院的环境要保持清洁整洁,防止细菌、病毒在环境传播,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6、提倡患者自我防护:医院在入院时要告知患者一些防护方法,建议他们多洗手、佩戴口罩等。
7、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抗生素容易导致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增加感染难度。
8、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9、强化空气净化措施: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空气传播,医院应该确保空气净化设施的良好运行。
10、实施疫情监测:如出现传染病疫情,医院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11、建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医院可设立感染控制领导小组,协调各方资源,共同应对感染传播。
12、监督评估感染控制效果:医院要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
总之,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保障医疗安全。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ICU患者如何预防感染
ICU患者如何预防感染作为住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预防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ICU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较弱,感染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以下是一些ICU患者可以采取的有效预防感染的措施:1. 维持良好的手卫生标准:ICU患者应频繁洗手,至少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来保持手部清洁。
医护人员和探访者也应该遵守相同的手卫生指南,以防止将细菌带入ICU。
切记,在触摸面部、饮食前以及与他人接触后都要洗手。
2. 遵循正确的呼吸道卫生措施:患者应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以阻止飞沫传播。
同时,定期清洁和消毒呼吸设备,如氧气面罩和呼吸机等,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接种疫苗:接种适当的疫苗可以提高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
ICU患者应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这些疫苗可以预防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4. 定期清洁患者和环境:ICU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清洁身体,并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
医护人员应使用消毒剂清洁床单、服装和其他设备。
牢记细菌和病毒往往会隐藏在看起来干净的表面上。
5. 限制探访者并保持社交距离:由于ICU患者的免疫系统较弱,探访者可能成为潜在的感染源。
因此,限制探访次数和人数,并要求探访者遵守严格的卫生规定,如手卫生和佩戴口罩等。
此外,保持与他人的距离也是减少感染传播的重要举措。
6. 使用洁净的器械和设备:在治疗和操作过程中,确保使用洁净的器械和设备。
定期维护和清洁监护设备,并遵守正确的操作程序,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7. 遵循感染控制政策与指南:ICU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遵循严格的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以确保最高水平的安全性和预防措施得以实施。
这包括隔离措施、正确使用抗生素并遵循手卫生规定等。
总结起来,ICU患者预防感染的关键是维持良好的手卫生、遵循正确的呼吸道卫生措施、接种疫苗、定期清洁患者和环境、限制探访者并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使用洁净的器械和设备以及遵循感染控制政策与指南。
ICU护理中的感染控制和预防
ICU护理中的感染控制和预防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感染控制和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ICU病人的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各种细菌和病毒的感染。
因此,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是确保患者安全和康复的关键。
一、手卫生的重要性在ICU护理中,正确且频繁的手卫生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感染控制措施。
护士和医生在与病人接触之前、之中和之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手卫生包括用肥皂和水洗手、使用酒精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双手。
手卫生的时长至少应该持续20秒钟,以确保没有细菌残留在手上。
二、隔离预防在ICU中,由于病人的感染风险较高,采取隔离预防措施对于控制感染的传播至关重要。
根据感染种类和传播途径,ICU通常采用标准预防、滴道传播预防、空气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等隔离措施。
例如,对于疑似或确诊感染某种细菌的病人,应采取单间隔离,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三、器械消毒和清洁在ICU中,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清洁是非常关键的感染控制环节。
每一次使用后,医疗器械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杀灭残留在器械上的细菌和病毒。
此外,对于一些长期使用的器械,如导尿管和气管插管,还需要定期更换,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在ICU护理中,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重要的感染控制策略之一。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可能导致抗药性的增加,还可能对病人的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医生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细菌敏感性进行准确的选择和剂量控制。
五、环境卫生管理ICU的环境卫生管理对于控制感染的传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天对ICU病房进行定期清洁,包括床铺、地板、墙壁、家具等的消毒和清洁。
此外,还要加强空气消毒、通风和垃圾处理等管理工作,以保持ICU的良好环境卫生。
六、教育和培训在ICU中,开展针对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和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操作规范,进一步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icu院感防控工作制度
ICU院感防控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ICU(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等相关文件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ICU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工作。
三、组织架构1. 成立ICU院感防控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医务科、感染管理科、护理部、ICU 科室负责人等组成。
2. ICU科室设立院感防控管理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护士长、感控员等组成。
四、工作内容1. 制定ICU院感防控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报感染管理科备案。
2. 开展ICU院感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3.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穿脱防护服前后等环节进行手消毒。
4. 加强ICU病区环境管理,保持室内清洁、通风,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
5.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
6. 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安全。
7. 开展院感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事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8. 定期对ICU院感防控工作进行自查和评估,持续改进工作。
五、工作流程1. ICU科室负责人负责组织本科室院感防控工作的开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感控员负责监测本科室感染情况,及时报告感染事件,协助科室负责人开展感染防控工作。
3. 护理部负责指导本科室护士严格执行院感防控规范,提高护理质量。
4. 医务科、感染管理科等相关部门负责对ICU院感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考核与奖惩1. 医院定期对ICU院感防控工作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院感防控规定,导致感染事件发生的科室和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院感染管理科。
根据以上制度,ICU科室应严格执行各项院感防控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ICU(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负责治疗重症患者的特殊病房,患者通常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病原体。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严格的感染管理制度来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ICU的感染管理制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1.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感染源的存在和传播。
(2)个体化管理:因患者病情及医疗操作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3)多学科合作:ICU中不同职业人员之间的紧密协作,确保操作规范和流程畅通。
2.感染预防措施:(1)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前后需要正确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2)防护用品: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操作类型和场合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拖鞋、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3)患者隔离:根据病原体类型和传播途径,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如接触性、飞沫性或空气传播隔离等。
(4)器械消毒:对使用的医疗器械,按规范要求进行消毒、灭菌或丢弃。
(5)定期环境消毒:对ICU内部空气、墙壁、床位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确保环境整洁。
3.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1)培训:所有参与ICU工作的医护人员需要接受感染管理培训,了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2)记录和报告: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感染相关信息,如感染发生率、病原体类型等,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监测和评估: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操作和行为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4.患者的教育和参与:(1)告知和教育: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感染预防的重要性,并接受相关知识培训,如手卫生、病房整洁等。
(2)参与管理:患者和家属可以参与感染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提出建议和意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5.感染监测和控制:(1)感染监测:对ICU内感染的发生率、类型和分布进行定期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的风险点。
(2)抗生素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无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医院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预防医院感染的角度,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法。
一、加强手卫生1.1 定期洗手:医护人员应该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
1.2 使用洗手液:在无法用水洗手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1.3 规范手卫生操作:医护人员应该按照正确的手卫生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间。
二、严格执行无菌操作2.1 佩戴手套: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该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体液。
2.2 使用无菌器械:在进行手术或其他操作时,医护人员应该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2.3 定期更换器械:医护人员应该定期更换使用的器械,避免器械的污染导致感染。
三、保持环境清洁3.1 定期清洁卫生间:重症监护病房的卫生间应该定期清洁消毒,避免细菌的滋生。
3.2 定期消毒工作台:医护人员使用的工作台和器械应该定期进行消毒,避免细菌的传播。
3.3 控制空气质量:重症监护病房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空气中的细菌传播。
四、合理使用抗生素4.1 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
4.2 定期进行药敏试验:医院应该定期进行细菌的药敏试验,选择对患者有效的抗生素。
4.3 监测抗生素使用情况:医院应该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5.1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医院应该定期进行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
5.2 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医护人员应该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感染。
5.3 加强团队合作: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团队合作,共同努力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加强培训和监测,保持环境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在ICU中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在ICU中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或院外,经由接触、吸入等途径,致患者或其他人感染的疾病。
ICU作为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区域之一。
因此,在ICU中采取一系列的关键措施来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项关键措施。
1.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与培训医务人员在ICU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具备清洁、消毒、隔离等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因此,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培训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
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包括疾病预防控制知识、手卫生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医务人员具备正确的操作技能。
2.加强手卫生措施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在接触每位患者前后,都应进行手卫生,可以使用洗手液或者酒精洗手液。
此外,患者的家属和访客也应被要求进行手卫生,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3.严格消毒措施在ICU中,设备和器械的消毒是非常重要的。
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后都应进行消毒,尤其是对于接触患者体液的器械,必须进行高效消毒。
此外,ICU的病床、床单等物品也应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4.加强空气净化和通风ICU内部的空气环境对预防医院感染有着直接的影响。
空气中的微生物和尘埃等物质可能成为感染源。
因此,加强空气净化和通风是很重要的措施。
可以采用高效过滤器和空气净化设备,确保空气中的微生物被过滤掉,同时保持房间的良好通风。
5.隔离措施的执行在ICU中,隔离措施的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或疾病病原体携带者的患者,应实施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阻断感染源的传播。
可以采用单间隔离、空气传播隔离、接触传播隔离等方式进行隔离。
6.鼓励患者家属的参与和合作患者的家属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一环。
ICU可以积极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并向其传授正确的手卫生和感染控制知识。
同时,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管理,确保他们的行为不会给其他患者带来感染风险。
7.加强监控和反馈机制ICU应建立健全的监控和反馈机制。
通过定期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
护理工作中的院内感染预防方法
护理工作中的院内感染预防方法在护理工作中,院内感染是非常常见的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护士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院内感染预防方法。
首先,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
护士们应该经常洗手,并严格按照洗手程序操作。
在接触病人前后、进食前后、排泄后等特定情况下,务必要洗手。
同时,还要注意使用适量的洗手液和正确的手部清洁方法。
其次,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触有可能传播病原体的病人时,护士们应该戴上口罩、手套、隔离衣等防护用具,确保自己不被感染。
另外,还要定期更换、清洁这些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其有效性。
随后,保持环境清洁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护士们需要定期清洁病房、设备和用具,确保病房环境没有积尘、脏物等有可能滋生细菌病毒的因素。
另外,还要定期消毒医疗设备、器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再者,规范医疗废物处理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护士们需要按照规定将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清理、消毒,并最终送到指定的处理场所。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医疗废物的交叉感染风险,确保医疗废物的处理安全、卫生。
此外,做好病人的感染控制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关键。
护士们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感染指标,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隔离治疗。
同时,还要培训病人及家属正确的防疫知识,加强病人的自我防护意识。
随着,加强职业健康教育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护士们需要接受定期的职业健康教育培训,了解最新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工作中的感染预防水平。
另外,还要加强职业健康监测,定期检查自身健康状况,防患于未然。
再者,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监测系统也是非常关键的。
护士们需要建立院内感染监测档案,及时记录病例信息、传染原因、感染发生率等重要数据,为院内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还要建立院内感染防控小组,定期开展院内感染监测工作。
随后,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合作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有效手段。
护士们需要与其他科室、专业人员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院内感染预防措施,并建立跨科室的感染防控机制。
ICU患者的感染控制措施
ICU患者的感染控制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由于患者的状态较为脆弱,感染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不仅要防止患者受到外界病原体的侵害,还要避免感染在 ICU 内部的传播。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ICU 采取一系列的感染控制措施。
1. 个人防护措施在 ICU 中,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以防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这包括佩戴专业口罩、手套、护目镜以及穿戴防护服等。
医护人员应定期向患者介绍正确的洗手方法,并在接触患者前后务必进行彻底的手卫生。
2. 患者隔离ICU 中的患者往往免疫力低下且易于感染,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
根据感染类型,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或接触传播的隔离。
此外,ICU 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以隔离具有特殊感染需求的患者,避免感染在 ICU 中蔓延。
3. 清洁与消毒ICU 中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医护人员应定期对 ICU 病房和设备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表面和设备。
清洁剂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适当的消毒。
4. 使用一次性设备和器具在 ICU 中,一次性设备和器具的使用能够防止病原体的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应尽量选择一次性使用的设备,例如一次性注射器、导尿管等,并采用严格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保证其正确处理和处置。
5.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 ICU 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并在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选择最适合的药物治疗。
6. 教育和培训为了确保 ICU 内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医护人员需要定期接受相关教育和培训。
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感染隔离措施、清洁和消毒的标准流程等。
通过教育和培训,医护人员的意识和技能将得到提升,从而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
7. 监测和评估ICU 应建立感染监测和评估机制,不断追踪感染的发生率和类型。
ICU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大全5篇)[修改版]
第一篇:ICU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ICU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室(区):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置,有条件的可配备净化工作台;监护室(区):分普通区和隔离区。
每床使用面积为9.5m²,每天进行空气消毒,也可配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二、工作人员入室要求: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戴手套:四、加强ICU室内环境的清洁消毒:1、物体和环境表面消毒:§地面消毒: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min,致病性芽孢菌污染用含有效氯1000-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各类物品表面的消毒: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如桌、椅、床头柜等只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去除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
如:用500mg/L(2000mg/L)含氯的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其他表面的消毒: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卫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清洁水或清洁剂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
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参照上述各类物品表面消毒方法进行处理:§床单位消毒:包括病床、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床单等,可采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进行消毒,按说明书操作。
2、室内空气消毒:(1)有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①室内自然通风;②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由高强度紫外线灯和过滤系统组成,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尘埃,将进入消毒器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杀死;(2)特殊情况下的空气消毒可采用熏蒸或喷雾消毒:过氧乙酸:原液浓度应为16—20%;低于12%不得使用:稀释成0.5—1.0%水溶液,加热蒸发,在60-80%相对湿度,室温下,用量按1g/m³计算,熏蒸时间2h.对金属有腐蚀性,对织物有漂泊作用,注意防护;温度和浓度过高易爆炸,阴凉保存;配制消毒液时,应按有效含量计算,稀释液应现配现用。
ICU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ICU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人员管理1、监护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培训。
工作时应着专用工作服、穿室内鞋、戴工作帽、口罩、洗手或手消毒。
外出时,应换鞋、换外出服装。
2、对进出监护室人员要严格管理,有感染性疾病者禁止入内。
严格探视制度及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探视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二、环境管理1、监护病房布局合理,生活区、办公区、治疗区、监护区及污染处理区等分区明确,应相对独立。
2、各区均设有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和手消毒设施。
监护室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或采取机械通风,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新鲜。
三、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掌握进入监护室患者的分室标准,对免疫抑制、特殊感染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者必须单间隔离;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护理。
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患者,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床旁设明显标记,所有使用的物品,必须专人专用,用后严格消毒并无害化处理。
2、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实施隔离技术,认真洗手或手消毒,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须洗手;执行侵入性医疗操作前,接触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护理特殊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必须戴手套;避免锐器刺伤,如意外刺伤,应做好应急处理,并报告院感预防保健科,随访观察并记录。
3、加强患者的感染管理及监测,特别是对各种留置管路、口腔、皮肤、肠道,抗生素使用情况,细菌耐药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
加强危重患者的局部护理与清洁消毒,预防并及早发现菌群失调而引发的医院感染。
4、进行动静脉注射、导尿管的放置、气管插管、引流管的放置、呼吸机的使用等操作,应严格按相关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操作与护理。
5、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灭菌管理及监测。
每个床位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用品、供氧装置等,禁止与其他床位交叉使用。
患者转出或出院后,应清洗消毒后再转为他用。
6、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医院感染病例有异常增加时,应及时报感染管理科,尽快调查处理。
防止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防止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医院感染作为一个严重问题,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
因此,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
1. 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意识医务人员是直接面对患者的群体之一,他们应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穿戴干净整洁的工作服等。
同时,在工作中注意规范使用消毒器材和液体消毒剂,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医院内部环境清洁卫生状况是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环节。
定期对食堂、走廊、病房、手术室等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并设置垃圾分类桶,加强垃圾处理工作。
针对特殊区域如ICU、手术室等,要加强定期消毒,并科学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3. 规范手卫生操作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在进入病房前应该依据规定进行手卫生,如使用正确方法和适量的肥皂、酒精洗手液或漱口水进行洗手。
同时,要做好手套的佩戴和更换工作,以避免交叉感染。
4. 加强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非常重要。
医院应设立专门岗位负责监测患者的感染情况,并及时向相关部门上报。
通过实时监测和报告,可以迅速发现和控制潜在的传染源,遏制疫情蔓延。
5. 强化培训教育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和教育活动,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知识培训。
针对不同职业群体分别进行教育,提高他们对感染预防措施的认识和执行力。
同时,还可以组织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促进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
6. 定期监测医院环境定期对医院内部进行环境检测,保证空气质量和水质安全,减少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疫情高发和季节转换时要加强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7. 加强个体防护患者和家属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遵守隔离措施等。
在疫情流行或高风险区域要尽量避免外出,减少感染风险。
8. 推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过度或滥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增加细菌耐药性风险,还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医院感染是一种严重的问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健康风险。
因此,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在ICU中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法。
一、加强手部卫生1.1 定期洗手:医护人员应该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进食前后等时刻。
1.2 使用洗手液:选择含有消毒成分的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杀灭细菌。
1.3 避免长指甲:长指甲容易藏污纳垢,增加细菌滋生的机会,医护人员应保持短指甲。
二、保持环境清洁2.1 定期消毒:ICU的空气、地面、设备等都需要定期进行消毒,确保环境无菌。
2.2 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的衣物、床单、器械等要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2.3 拒绝带菌者进入ICU:有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进入ICU,以免传播病菌。
三、正确使用抗生素3.1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细菌耐药。
3.2 观察药物反应:患者使用抗生素后,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
3.3 遵医嘱完成疗程: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按医嘱完成疗程,避免中途停药导致细菌复发。
四、提高个人防护意识4.1 戴口罩、手套: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4.2 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时要小心翼翼,避免直接接触或飞溅。
4.3 定期体检: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自身健康,避免成为感染源。
五、加强患者教育5.1 患者及家属手部卫生:教育患者及家属要定期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5.2 遵医嘱用药:患者应该按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增减药量或更换药品。
5.3 定期消毒个人用品:患者应定期消毒个人用品,如牙刷、毛巾等,避免细菌滋生。
在重症监护病房中,医院感染的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确保ICU环境清洁无菌,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ICU感染防控工作指南
ICU感染防控工作指南一、概述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医院中感染风险最高的区域之一,因此,ICU的感染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ICU感染防控工作指导,以帮助医护人员有效地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ICU感染防控原则1. 严格的入室管理:所有进入ICU的人员必须进行手卫生和更衣,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和手套。
2. 严格的探视制度:限制ICU的探视时间,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3. 规范的医疗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 环境消毒:定期对ICU环境进行消毒,包括床单位、仪器设备和地面等。
5. 患者管理:对ICU患者实行全面的病情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症状。
三、ICU感染防控具体措施1. 手卫生:- 所有进入ICU的人员必须在进入和离开时进行手卫生。
-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和医疗设备后,必须立即进行手卫生。
2. 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在进入ICU时,必须佩戴口罩、帽子和手套。
根据患者情况和操作需求,可能还需要佩戴护目镜和防护服。
3. 患者护理:- 每日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 定期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的清洁。
- 对患者的伤口进行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4. 环境消毒:- 每日对床单位、仪器设备和地面进行消毒。
- 对患者接触频繁的物品,如床栏、呼吸机等,进行重点消毒。
5. 医疗操作:- 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 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分类和处理,防止污染。
6. 患者转运:- 在患者转运过程中,必须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7. 培训和监督:-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
- 对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总结ICU感染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护人员共同参与,严格执行各项防控措施。
通过本指南的实施,我们将能够有效地降低ICU感染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感染与ICU感染的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与ICU感染的预防措施在医疗环境中,感染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
医院感染指在医疗机构内,本不属于患者原发疾病的感染。
而在ICU中,由于患者的严重病情以及接受的高风险治疗,感染的风险更高。
因此,针对医院感染和ICU感染,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众多,其中包括: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长期住院时间、手术创口、使用的医疗设备等。
此外,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措施不当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风险。
二、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1.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首要措施。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要洗手,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
对于患者自身来说,也要注意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创口、引流管等时。
2.消毒和灭菌在医院环境中,消毒和灭菌是至关重要的。
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床单等都需要经过适当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以杀灭病原体,减少感染的机会。
3.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重要药物,但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增加感染的风险。
医务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并在必要时进行药敏试验。
4.隔离措施对于已经感染病原体或疑似感染的患者,应该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防止感染的传播。
比如,在ICU中,可以使用单间隔离或呼吸道/接触隔离等方式来控制感染。
三、ICU感染的特点与预防措施ICU感染更加严重,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同时接受高强度的治疗,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导管等。
以下是针对ICU感染的一些特点和预防措施: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ICU中最常见的感染之一。
为了预防VAP,应该加强呼吸机管道和呼吸机回路的消毒,定期更换呼吸机回路,提供适当的呼吸机撤离计划,并且避免长时间机械通气。
2.血流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是ICU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也容易成为血流感染的源头。
为了预防血流感染,应该加强导管的消毒和穿刺操作的无菌技术,定期更换导管,并严格控制导管的使用时限。
如何预防医院内感染
如何预防医院内感染引言医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治疗过程中患者感染了原本不存在的病原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死亡的现象。
预防医院内感染是每个医疗机构都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措施,帮助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预防医院内感染。
1. 手卫生的重要性手卫生是预防医院内感染最基本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应时刻保持手部清洁,特别是在进食、接触创口、前往卫生间等情况下,务必用肥皂和流水洗手至少20秒。
如果没有肥皂和水可用,可以使用酒精洗手液进行消毒。
2. 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医院内感染增多的主要因素之一。
医务人员应准确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并根据感染类型、病原体敏感性和患者具体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使用。
患者和家属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生素,坚持按疗程使用,避免过量或过短的使用抗生素。
3. 切实加强环境清洁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设备、医疗废弃物、病房及公共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
定期清洁和消毒地面、墙壁、门把手、床铺等常接触的物体和表面,确保环境卫生。
同时,还应保持通风良好,减少累积空气中的病原体,提高医疗环境的质量。
4. 接种疫苗有些医院内感染与病原体的传播密切相关,如流感、肺炎等。
因此,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应接种相关的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季节性疫苗,如流感疫苗,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5. 建立规范的医疗操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医疗操作流程,明确各项操作的步骤和要求,确保医务人员能够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和设备,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相关操作规范和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6. 做好个人防护医务人员应随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在处理患者血液、体液和污染物时,应按照规定进行正确的个人防护,防止感染传播。
此外,患者及家属也应根据需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医院感染在ICU中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在ICU中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在医疗机构内感染的情况,它是医疗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者的疾病可能较为严重,抵抗力较弱,所以对于医院感染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ICU中医院感染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I. 环境管理ICU的环境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对环境的管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管理措施:1. 保持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尤其是对高接触表面如床铺、桌面以及医疗设备进行清洁消毒。
确保清洁人员使用正确的消毒剂和清洁工具,并遵守正确的清洁程序。
2. 空气质量控制确保ICU内部的通风系统有效运行,定期检查和清洁排气口和空调设备。
另外,可以考虑使用高效过滤器来提高空气质量并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 垃圾处理严格执行垃圾分类和处理规定,确保垃圾及时清理,减少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
II. 患者管理1. 患者筛查ICU中应该对入院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
同时,对于有传染病患者的隔离措施应严格执行,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手卫生医务人员和探望者应常规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洗手消毒剂进行清洁。
特别是在与患者直接接触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3. 患者个人卫生患者应定期接受个人卫生教育,包括正确洗手和保持清洁,防止自身感染。
III. 医务人员管理医务人员作为ICU中的关键参与者,应深刻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1. 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应受到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感染传播的途径、控制措施和个人保护的重要性。
2.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在与患者接触之前,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帽子、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定期健康检查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感染问题。
IV. 抗生素管理ICU患者常因病情严重需要使用抗生素,然而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产生和传播。
有效预防ICU患者的感染措施
有效预防ICU患者的感染措施在医疗环境中,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一个高风险的地方,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比较脆弱,容易感染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
因此,有效预防ICU患者的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严密控制感染传播途径感染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血液传播等方式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ICU患者的感染,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 空气传播控制:保持ICU内的空气流通,并定期更换过滤器,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 飞沫传播控制:患者和医务人员应佩戴口罩,特别是在进行呼吸道治疗和操作时。
3. 直接接触控制: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包括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4. 血液传播控制:遵守安全注射原则,使用一次性针头和注射器,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
二、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ICU患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有效预防感染,医务人员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疗程。
此外,通过监测细菌耐药性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三、注意环境清洁与消毒ICU的环境清洁与消毒非常重要,它可以减少病原体在医疗设施内的传播。
以下是一些环境清洁与消毒的措施:1. 抗菌剂的选择:选择适当的消毒剂,根据其具体用途进行分类和使用。
2. 定期清洁:对床铺、设备和环境表面进行定期清洁,确保无菌且无污染。
3. 废物处理:及时处理并正确分类医疗废物,防止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传播。
4. 医疗器械的消毒: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的消毒和灭菌规范,确保器械的无菌状态。
四、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医务人员是ICU感染防控的关键。
为了提高其手卫生意识,应采取以下措施:1. 培训:定期组织手卫生培训,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时机和消毒剂的使用等。
2. 督导与监测:建立手卫生的督导与监测机制,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检查并给予相应反馈。
3. 范例作用:医院领导和ICU主管应以身作则,积极示范正确的手卫生行为,以鼓励医务人员积极遵守手卫生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加强ICU环境及设施的消毒监测 2.1 ICU医护人员卫生要求 本室人员入室时应更换
▪ 疾病相关因素:休克、重大创伤、昏迷、误吸等入院的原发 性疾病,器官衰竭、皮肤及粘膜的损伤、肾功能衰竭、胸腹 的外科手术、延长ICU逗留时间>3d。
▪ 环境因素:不良的手卫生、床位空间的减少、工作人员水平 的降低、感染控制计划的依顺性差、气流和水的污染、仪器 和设备的污染、微生物的交叉感染。
▪ 治疗相关因素:有创性诊断和治疗的操作、抗生素应用、机 械通气和湿化、导尿管、气管插管和鼻胃管、气管切开、镇 静和麻醉、抗酸治疗、受体阻断药的应用、影响免疫功能的 药物应用、留置导管和引流管。
病因
多数为细菌,约占90~95%。其次为病毒、真 菌及寄生虫。 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绿脓 杆菌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变形杆菌、 克雷伯氏菌、鼠伤寒杆菌、链球菌、军团杆菌等。 病毒:有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 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 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 真菌:有白色念珠菌、隐球菌、曲菌、毛霉菌等。 寄生虫:有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疟原虫等。
▪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
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 (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 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 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 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 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 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 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 为深部组织感染。
▪ 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 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ICU院内感染的预防
1 制定制度,严格管理 1.1 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组织机构 由于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医院应高度重视。建立 健全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组织机构,每月对ICU环境 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抽查1次。下设由护士长、主任组成 的监控小组,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 有效的防治对策。 1.2 制定ICU特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并督促各级各类人员 严格执行。对于严重感染、多重耐药患者,放置单间隔离, 实施床旁隔离。 1.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掌握有创监测指征,尽可 能减少组织损伤。不论穿刺、动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护理 等均要遵守无菌原则。各种置入体内的导管不宜放置过久, 每班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4 严格参观探视制度 加强参观人员、探视人员的管 理,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以免污染病室空气或 带入病原菌。
▪ 病原学诊断: (一)清洁中段尿或者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
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 杆菌菌落数≥105cfu/ml。 (二)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的细菌菌 落数≥103cfu/ml。 (三)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 在每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四)经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有尿路感 染证据的。
▪ (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 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 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 一:
1. 器官或者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 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 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 的证据。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 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 有发热(>38℃)、寒颤等感染表现,除血管 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 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 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 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常见的类型
▪ 呼吸道感染 ▪ 泌尿道感染 ▪ 伤口感染 ▪ 血管相关性感染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 定义:机械通气启动>24h后发生感染性肺炎, 包括停机和拔除气管插管后48h内发生的肺炎。
▪ 症状:咳嗽,咳痰或原有下呼吸道感染出现 咳嗽,咳痰明显加重或痰液性状显著改变, 或伴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 增高;痰成脓性;肺部听诊有啰音;X线显示 肺部有炎症性病变
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方法
什么是医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住院病人 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 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 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 医院内感染。
易感因素
▪ 病人内在的因素:年龄>70岁、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糖尿病)、营养不良、肥胖、生活方式(吸烟、酗酒)。
患者虽然没有症状,但在1周内有内镜检查或 导尿管置入,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 ≥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 应当诊断为无症状性菌尿症。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 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 (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 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 条件之一: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 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 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 的泌尿系统感染。
▪ 症状: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 激症状,或者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有 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 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者 应当结合尿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