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广角最新模板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广角最新模板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下面是我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广角最新模板教案3篇(二年级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供大家参阅。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广角最新模板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图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二、探究新知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
出示表格齐王田忌本场胜者第一场上等马下等马齐王第二场中等马上等马田忌第三场下等马中等马田忌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广角最新模板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具学具:动物图片、语文、数学、自然等教科书。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入场时要组织一个花束队,鸡大婶让蓝猫和非非准备一束花,鸡大婶说:“他们拿的分别是红花和蓝花。
”蓝猫说:“我拿的'不是红花。
”鸡大婶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蓝猫和非非分别拿的是什么花?”师:今天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
1、教学例2:(1)出示例2的第一组图让学生注意观察。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主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几何图形、方程、分数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独立解决。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可能还不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案例等。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学校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100米,宽是80米,求操场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板书,向学生介绍数学广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广角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的房间,长是12米,宽是8米,求房间的面积。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数学广角(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数学广角(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数学广角(一)》这节课的学习,掌握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1.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形状和性质。
2.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
2.帮助学生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数学广角(一)》相关的PPT课件。
2.教具:板书、计算器、几何图形模型。
3.材料:准备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A. 导入1.利用课前准备好的PPT,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几何图形进行初步认识。
2.谈论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兴趣。
B. 学习1.向学生介绍不同几何图形的名字和性质,让学生用手指指出相应的图形。
2.引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观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C. 操练1.教师板书几个几何图形,让学生辨认,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和性质。
2.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拟定答案。
D. 达标1.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属性。
2.汇总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
六、作业1.布置相关练习题。
2.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观察和探索不同的几何图形。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也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共同进步!。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烙饼策略问题设计人:郭红兵学校:东营区三中使用人:【学习目标】1、通过烙饼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必要性和必须性,初步感受运筹的思想方法。
2、让学生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实际解决问题的策略及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与习惯,并从中体验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优化思想;难点:烙3张饼,如何使所用的时间最短。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看看从中能得出什么样的数学新发现。
(出示情景图)2、学生审视情景图,梳理数学信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相机板书)数学信息:(1)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2)一口锅至多只能烙2个饼(3)3人吃饼;数学问题:如何烙饼,才能最省时间?[设计意图]问题引入开门见山而又高屋建瓴,既可触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又可激发学生已有的数学探究学习经验,将学生迅速推向了问题解决的贲偾之势。
二、探究新知师: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所要解决的问题,大家认为从哪些方面考虑才更利于问题的解决?(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时间,,为后面问题解决的班际交流奠定基础)思考:优化思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他们虽然会有相关的意识,但却极有可能因为自身数学语言储备的不足,导致讨论后交流的无力、冗长和低效。
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好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引发他们交流、讨论结果的矛盾素材,故设计以下过程:的孩子,大家同意她的说法吗?(出示右图,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因有了具体的交流对象的指向,学生应能发现要想最省时间,就必须保证每次烙饼的时候,锅里烙的必须是两个未烙过的面饼的面。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相对陌生的问题的探究与交流,易受他们已有的经验和相关的数学语言的制约,因此,给他们的思考后交流以具体的内容支撑是必要和必须的,这有利于他们个性化语言的彼此认同,提高问题交流的实际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案《25: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案《25:数学广角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课时内容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集合的知识,让学生体会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同时,学生对集合知识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会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难点: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集合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班级学生的照片、水果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将这些图片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吗?”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集合。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某班有男生20人,女生18人,请问这个班有多少人?”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了解集合的知识。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所呈现的实际问题,如用“{ }”表示男生集合,用“| |”表示女生集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集合符号的理解。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搭配》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搭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服装搭配、数字搭配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每组从1、2、3三个数字中任取两个,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并讨论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搭配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搭配的定义,能运用符号表示不同的搭配方式。
举例:如服装搭配,用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服装,学会写出所有可能的搭配方式,如AB、AC、BA、BC等。
b.排列组合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搭配问题的能力。
举例:在数字搭配问题中,从1、2、3三个数字中任取两个,列出所有可能的组合。
c.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d.掌握搭配的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服装搭配、数字搭配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搭配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能够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并展示成果,我注意到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搭配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对搭配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为了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需求,设计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讨论主题,同时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第一课 数学广角—— 教案
第一课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如购物、出行等,引发学生思考。
(二)新课教学1.数学家简介a.介绍数学家陈景润、华罗庚等人的事迹,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成就和贡献。
b.学生讨论数学家在数学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数学广角概念解析a.利用PPT展示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如数、形、符号等。
b.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数学广角的概念。
3.数学广角应用实例a.教师展示生活中的数学广角应用实例,如计算购物总价、规划出行路线等。
4.数学广角实践操作a.教师布置实践操作任务,如设计一份购物清单、规划一次出行路线等。
b.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交流、讨论。
(三)课堂小结1.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个数学广角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2.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2.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说明学生对数学广角的应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3.课后作业布置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重点:在讲解数学广角概念时,重点强调数、形、符号等基本概念的实际意义和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数学不仅存在于书本上,更广泛应用于生活之中。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数学广角(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数学广角(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分类,以及图形的对称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掌握平面图形的分类,以及认识图形的对称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图形的分类和对称性,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图形的分类和对称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认识平面图形,掌握图形的分类。
2.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认识平面图形,掌握图形的分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图形分类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图形的分类。
3.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4.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2.学具:准备一些平面图形卡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3.课件:制作一些关于数学广角和平面图形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如电视、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平面图形的概念,并展示一些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
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能熟练快速地读写三位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三位数的认识和书写。
2. 教学难点
•能够快速书写和认读三位数。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数学广角》第1部分。
•学生课前需要复习前几课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口头练习)请学生大声朗读前几课的数字,提高熟练度。
2.(示范展示)教师展示一个三位数,让学生试着读出来。
第二步:讲解
1.(板书示范)在黑板上书写一个三位数,解释每位数的意义。
2.(操练练习)学生自己写下几个不同的三位数。
3.(互动检查)学生相互交换作业,检查对方的书写是否正确。
第三步:练习
1.(学生练习)学生在练习册上做相关练习题。
2.(个别辅导)教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第四步:总结
1.(概括复习)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知识。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位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对于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需要更多耐心和细心的指导。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复习和巩固。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数学广角》教案篇一《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字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①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⑤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
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学习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电子白板的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我们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1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本教案针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教材编写,主要围绕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展开教学。
2. 教材特点
•深入浅出的数学概念解释
•多样化的数学题型
•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方法
•理解和运用教材中的数学概念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数学广角》
•教学课件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2. 师生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大纲和教案
•学生提前预习相关教材内容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学习
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结合例题讲解并让学生跟随做题。
4. 练习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 总结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困惑,需要加强相关练习和讲解。
下节课我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六、延伸阅读
推荐阅读: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习题册 - 数学奥赛学习指南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经过平时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使学生初步领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质问题中的应用。
2、经过察看、比较、猜想来探究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育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优秀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课重难点:经过察看、比较、猜想来探究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课具准备: 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检查认识当地邮政编码、本校邮政编码、几个电话号码、几个车子牌号分别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如何编排的?教课过程:一、讲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 50 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 28 号、 17 号)老师点名时,假如不叫姓名,如何来划分班上的同学呢?进而揭露课题:数不单能够用来表示数目温次序,还能够用来编码。
二、新课学习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取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认真察看,你发现什么?同桌相互谈谈。
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
机器能依据邮政编码对信函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升了信函传达的速度)3、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如何编排的吗?①、师生共同学习书 P113 的邮编 448268 是如何编排的?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送达局(所)。
②生介绍自己认识到的当地邮政编码是如何编排的?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如何构成的?三、稳固练习1、你还知道哪些邮政编码?它们是如何构成的?和同学沟通一下。
我们采集了这么多邮政编码,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同样的地方?机器怎么能依据邮政编码的数字进行分拣呢?让学生经过察看、比较找出同一个省、市的邮政编码前方有几位是同样的。
2、生活中的编码好多,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车子牌号)3、谁来介绍一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它们是如何编排的?四、全课小结同学们,经过今日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理解?五、作业:书 P118 第 1、 2 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数学广角(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数学广角(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一)》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观察、描述、画图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描述和画图的能力,对简单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几何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几何图形卡片、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模型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几何图形。
如展示一个水果盘,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几何图形。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些图形。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利用几何图形卡片进行组合,创造出不同的图形。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特征和规律。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图形知识进行解决。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精选14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精选14篇)《数学广角》篇1教学任务分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9页的“数学广角”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
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
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三只小动物的头像、两顶小雨伞图片、上锁的大门图片、纸条、实物投影仪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1)》主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简单图形的覆盖问题,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并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他们可能还缺乏一定的解决策略和思考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形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2.准备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如桌子、椅子等。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记录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如桌子、椅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计算这些图形的覆盖面积,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有关图形覆盖问题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是如何覆盖的?我们可以如何计算覆盖面积呢?”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尝试解答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第1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寻求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过程中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3、凸显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学习难点: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沏茶工序卡片。
导入小明今天要帮妈妈招待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是怎样做的。
导学活动一:说一说活动任务:说说“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呈现活动任务,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在小纸片上写出沏茶的相关活动。
3、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需要做哪些事,加以补充,形成小组意见。
4、展示分享:请小组进行展示,并组织分享。
5、梳理提升。
活动二:议一议活动任务:想一想“在什么时候,可以同时做哪些事?”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呈现活动任务,请一学生读一读。
2、自主学习:在小纸片上写上每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那些事可以同时做,在小纸片上做上记号。
3、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看谁的安排比较合理,并且节省时间?4、展示分享:请小组进行展示,并组织分享。
5、梳理提升:沏茶的顺序不能倒;能同时做的事要同时做。
活动三:摆一摆活动任务:思考“怎样安排比较合理并且节省时间?”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呈现活动任务,请一学生读一读。
2、自主学习:把小纸片按一定的顺序摆一摆,并计算出沏茶所需要的时间。
3、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沏茶方案。
看谁的是最优方案?4、展示分享:请小组进行展示,并组织分享。
5、梳理提升:通过刚才的设计我们知道:在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
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导练课堂练习:小红做了一道“香葱炒蛋”的菜。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教案第一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卡片平底煎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展示煎盘锅,师:同学们知道这个煎锅可以做什么用吗?。
生:烙饼(板书:烙饼)师:请同学们猜一猜,这节课我们会学习有关“烙饼”的什么知识?生:教我们怎样烙饼。
师:板书:怎样烙饼生:烙饼需要多少时间。
师:板书:烙饼需要多少时间师:怎样烙饼最节省时间。
师:板书:怎样烙饼最节省时间二、探索交流,解决烙饼的“优化”问题。
(一)探究烙1—2张饼师:今天这节课就学习这些问题,请看大屏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预设:生1:锅里每次最多只能同时烙2张饼,每张饼烙两面,每烙一个面需要3分钟。
师:想一想: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怎样烙?预设:a:先烙饼的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饼的反面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6分钟。
师:烙2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怎样烙?生1:6分钟。
可以把2张饼同时放进锅里,先烙它们的正面,需要3分钟;再烙它们的反面,需要3分钟;共需要6分钟。
师:怎么不一张一张地烙呢?生:这样需要12分钟,太浪费时间了。
小结:我们烙两张饼时,可以先同时烙饼的正面,用了3分钟;再同时烙饼的反面,用了3分钟这样烙两张饼就需要6分钟。
(二)探究烙3张饼师:爸爸、妈妈和小雨每人一张饼,一共烙3张饼师:锅里每次最多只能烙2张饼,那3张饼怎样烙时间最短呢?想一想.。
小组之间讨论,需要几分钟?怎样烙饼?师:谁愿意把你烙饼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都参加过运动会吗?下面是三(1)班同学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请问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预设:生1: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合起来就是17人。
生2:有的同学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师:那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呢?请大家数一数。
预设:学生数出14人。
二、探究维恩图的形成师:请同学们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表达出这14名同学参加两项比赛的具体情况。
汇报:1.把重复的学生用线连起来。
2.把重复的学生上下对齐写在最前面。
3.把重复的学生只写一遍,写在最前面。
通过讨论和不断修改,形成维恩图。
小结:维恩图用封闭曲线直观地表示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清楚地看出这14名学生中,哪些学生参加了跳绳,哪些学生参加了踢毽,哪些学生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三、进一步解读维恩图的含义(一)读出维恩图中的信息。
预设:1.这个图可以分成三部分:红色圈表示参加跳绳的9名同学,蓝色圈表示参加踢毽的8名同学,中间部分表示两项活动都参加的3名同学。
2.左边部分表示只参加跳绳的6名同学,右边部分表示只参加踢毽的5名同学。
3.这张图由三部分组成:左边部分表示的是只参加跳绳的学生,右边部分表示的是只参加踢毽的学生,中间部分表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
(二)通过算式进一步认识维恩图。
师:如果用算式表达参加两项活动的总人数,你们可以怎么列式?预设:1.9+8-33.9+54.8+6师:你们能解释一下这些算式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吗?预设:1.第一个算式中,9+8表示的是参加跳绳和踢毽同学的总人数,但是中间有3个同学重复了,所以还要减去3。
2.第二个算式中,6表示只参加跳绳的学生,3表示两项活动都参加的学生,5表示只参加踢毽的学生,这三部分合起来就是参加两项活动的总人数。
3.第三个算式中,9表示的是参加跳绳的人数,5表示的就是只参加踢毽的学生,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参加两项活动的所有学生。
第四个算式中,8表示的是参加踢毽的所有学生,6表示的是只参加跳绳的学生,那么这两部分合起来也表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所有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故事里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一定会回来的……”,你们听到过吗?在哪里?
学生可能回答:喜羊羊与灰太狼。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羊村里,想去看看吗?
生:想。
二、新授
1、师:瞧,喜羊羊它们为了防止灰太狼进村,在羊村的大门上装上了两把密码锁,我们要进去必须先解锁,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
学生可能回答:有
师:我们先解第一把锁。喜羊羊给了我们一些提示:第一把锁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
师:密码有可能是……?
学生可能回答:12
师:还有其他可能吗?
学生可能回答:21
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提示,媒体演示用两张数字卡片排列成的12、21,教师并板书。
师: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正好交换了位置。
3、试一试。
师:老师发现我们的小朋友真有办法,排数的时候能按一定的顺序来排,这样不会遗漏也不会重复了。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完成小精灵给你的又一个任务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媒体出示)用红黄蓝3种颜色给小精灵所在的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请你涂一涂。
要求: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课题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
1
主备人
陈沐阳
执教人
陈沐阳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
方法
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
巩固练习
练习
师:同学们用连一连的方法完成第99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每次上衣穿一件,裤子穿一件,有几种穿法?
要求: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我们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
学
板
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搭配
不重复、不遗漏
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十位个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
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学准备
给学生准备数位表格、课件、彩笔等。
教学过程设计
师:猜一猜这个密码会是什么呢?
学生可能回答:12、13、23……
师:有这么多答案啊,那么谁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么多可能一个不漏的写下来,请独立思考,用你喜欢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一写,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写出了几种?
学生可能回答:3种,4种,5种,6种……。
师:有哪几种可能?有顺序的从这3个数字中选择2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再把位置交换,又组成另外一个两位数。12、21、23、32、13、31
师:大家真棒!门的密码是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那应该是几?
学生可能回答:12
点击“12”,课件演示锁打开。
2、师: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解第二把锁,喜羊羊又给了我们提示:第二把锁的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不一样。
师:你们读懂题意了吗?
学生可能回答:意思就是说从1、2、3这三个数字里选择两个来排成两位数。)
1 2 1 2 2 1
2 1 1 3 3 1
1 3 2 1 1 2
3 1 2 3 3 2
3 2 3 1 1 3
2 3 3 2 2 3交换位置固定十位固定个位
教
学
后
记
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12、13、21、23、31、32
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21、31、12、32、13、23
生结:这些办法很有规律,他们的好处: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师:密码提示:第二把密码锁的密码是把这六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你们说是几呢?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是23了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是从第二种方法里一看就看出来了。点击“23”,媒体演示锁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