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总复习专题测试专题六区域可持续发展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必考点专练详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必考点专练一、选择题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
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A.树冠集水作用强B. 无蒸腾作用消耗C. 树冠遮荫效果好D. 土壤硬化下渗弱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A. 融雪B. 风沙C. 降水D. 蒸发【答案】1. B 2. D【解析】1.枯树根区没有树冠,不存在树冠积水作用强,A 错;没有树冠,无蒸腾作用消耗,B 对;没有树冠遮阴,不存在树冠遮荫效果好,C错;枯树根区土壤疏松,下渗作用强, D 错。
2.梭梭对融雪、风沙和降水影响较小,梭梭根区夏季树冠能够遮蔽阳光,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选择D 。
丁坝是河流整治中常用的一种工程。
它一端与堤岸连接成丁字形,能够改变水流,使堤岸不受冲刷,泥沙在坝间淤积,形成新岸。
下图是莱茵河利用丁坝进行河道整治的景观。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丁坝的主要作用表现在①减慢主航道流速②保护河岸不受河水直接冲蚀③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改善航道状况④保护生物多样性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与淮河相比,莱茵河航运价值大的主要原因是A. 无结冰期B. 水流速度快C. 支流多D. 流域内经济发达【答案】3. B 4. D【解析】3.丁坝可保护河岸不受河水直接冲蚀,促进坝田淤积形成新的海滩,使主航道水量加大,流速加快,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改善航道状况,保护生物多样性。
4.莱茵河流经的地区均为发达地区,因此航运价值大。
由于往年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
今年景区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组织400 余人对15000 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可持续发展)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可持续发展)练习一、选择题[2022ꞏ广东卷]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
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如图)。
据此完成1~2题。
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A.进水区 B.出水区C.水稻区 D.螺沟区[2023ꞏ陕西高三三模]生物质成型燃料是以农业废弃物、林业“三剩物”(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和加工剩余物的统称)为原材料,制成可再生物质能锅炉直接燃烧的新型清洁燃料。
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缺油少气,但人均能源消费量高,能源长期依赖进口。
瑞典人热爱大自然,十分重视环保。
目前,瑞典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是生物质成型燃料开发利用的先锋国家。
据此完成3~5题。
3.瑞典居民人均能源消费量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重工业发达B.交通运输业发达C.供暖对能源消耗大D.能源资源丰富4.瑞典大力开发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优势条件是()A.太阳辐射较强B.森林资源丰富C.对外交通便利D.邻近海外市场5.瑞典大力开发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影响表现为()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轻能源进口压力B.大量砍伐森林,导致环境破坏严重C.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剧全球气候变暖D.实现废弃物零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2023ꞏ安徽皖南八校联考]碳中和是指人类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据此完成6~8题。
6.为了对中国碳达峰值进行估测,现阶段研究应该侧重于()①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度的变化 ②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程度 ③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④未来十年年均GDP增速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是()A.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B.刺激低碳和零碳等技术创新C.加快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D.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8.加快碳交易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碳交易的价格,也就是“碳价”,受多种因素影响。
人教版高三地理备考: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项训练
人教版高三地理备考:地区可连续发展专项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快,成为我国重要的城市群,与该地区城市化发展亲密有关的农业部门是()A. 畜牧业B. 谷物栽种业C. 园艺业D. 迁移农业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哪方面发展条件稍差()A. 交通不便B. 国内的经济要地较小C. 农副产品供给缺少D. 水资源不足,天气暖和润湿3.读宁夏农业区划图2,对于图示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表达,合理的是()A. I 区凑近黄河,适合发展浇灌农业B. Ⅱ区水源缺少,不适合发展畜牧业C. Ⅲ区降水丰沛,适合鼎力发展栽种业D. Ⅳ区水热组合好,适合发展水稻栽种业4.以下有益于解决农业土壤肥力降落的合理举措是()A. 研究防虫技术B. 推行休耕轮作C. 发展滴灌技术D. 推行基因工程5.沼气池适合的发酵温度为lO ℃以上,在 35℃ 环境下产气最正确。
以下图为某酒厂循环经济表示图,达成下边小题。
( 1)该酒厂最有可能位于是()A. 广西B. 山西C. 吉林D. 新疆( 2)对于该生产模式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减缓全世界变暖趋向B. 减少大气环境污染C. 增添居民经济收入D.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6.最近几年来,黄河水文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游地区尤其显然。
头道拐和龙门是黄河中游地区两座水文站,窟野河是此间一条支流。
读不一样期间头道拐和龙门水文站水沙变化表,达成以下问题。
年份头道拐水文站龙门水文站水量(亿立方米)沙量(亿吨)水量(亿立方米)沙量(亿吨)2019174.90.635199.61.8 2019189.30.719205.91.44201916410.47617760.584..200916960.45717830.568..1970 —1979均值 233.121.15284.548.68( 1)以下对于两水文站和窟野河的地点关系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头道拐位于河流下游方向B. 黄河水从龙门流向头道拐C. 窟野河的河水流经头道拐D. 窟野河的河水流经龙门( 2) 2019~2009 年间,两水文站之间的支流流入黄河的水量A. 逐年增添B. 逐年减小C. 先减后增D. 先增后减( 3) 2019~2009 年与 1970~1979 年对比,黄河中游水沙发生显然变化,与其形成的原由没关的是A. 煤炭开采,地下采空B. 退耕还林、封山禁牧C. 黄土高原毁林开荒D. 支流河流采砂取土7.读“鲁尔区三大家产就业人数变化表示图”,回答以下下边小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测试卷3(含解析)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模块测试卷(三) 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0·某某某某模拟)“江流在前,雪峰镇后,沃土环绕。
一楼住牛羊,二楼做厨房,楼顶晒谷粮,三楼为居室,四楼敬神明,顶上建碉房。
农耕、畜牧、生活、贮藏、战斗,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在这里。
高可超过50米,屹立于不可能之处,经历地震、战争,千百年不倒。
”这是对下图示意的我国某少数民族传统建筑的描述,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该建筑可能位于( C )A.华北平原B.塔里木盆地C.横断山区D.某某高原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
读材料可知,该建筑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即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可把华北平原排除掉,因为该区域以汉族为主,传统建筑为四合院,A错误。
再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建筑中有畜栏、经堂、佛龛,可把塔里木盆地排除掉,因为塔里木盆地位于某某南部,当地以游牧为主,且主要信奉伊斯兰教,B错误。
该地区“江流在前,雪峰镇后”,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貌最符合该特征,C正确。
某某高原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 000米左右,没有雪峰存在,D错误。
2.图示建筑特点与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 )A.牛羊住室内—夜晚气温低B.窗户较小—太阳辐射强C.打麦场在楼顶—农业单产低D.楼顶设置水槽—缺水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地势高,空气稀薄,夜间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为防止牲畜冻伤,居民将牛羊召回室内,A正确。
该区域窗户较小,是因为寒冷、风大,B 错误。
这里土地缺乏,半农半牧,农业生产规模不大,故可以将打麦场放在楼顶,C错误。
该地为横断山区,有大江和雪峰,不缺水,D错误。
3.农业社会时期,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 )A.地形、热量B.水源、地形C.土壤、光照D.热量、水源解析:根据上题分析,该地区为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平原面积小,农业耕作面积小;且海拔高、热量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所以在农业社会时期,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热量,A正确。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升级习题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升级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
2月,《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
图1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2为某黄土塬地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1 图21.图2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甲B.乙C.丙D.丁2.作为“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地坑院,今后应( )A.有选择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B.对各处地坑院完整保护C.对废弃的地坑院大力修复D.加速地坑院的推广建造若尔盖地处黄河上游、青藏高原东部,属新构造运动上升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
若尔盖地区滥采乱挖泥炭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
下图为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不同级别荒漠化面积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若尔盖地区被称为黄河“蓄水池”,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丰富B.湿地广布C.畜牧业发达D.人口稀少4.1990—2016年,若尔盖地区( )A.荒漠化总面积持续增加B.中度荒漠化变化幅度最大C.轻度荒漠化减少速率先快后慢D.重度荒漠化面积以减少为主5.推测若尔盖地区经济支柱是( )A.靠天养畜B.物流业C.农产品加工业D.软件开发业从沟壑源头起至沟尾,每隔一定距离种植一道树网,每道树网至少有1栏树网。
该树网的种植方法是:在沟壑底部直立种植2棵以上树种,在沟壑两壁各横向种植1棵以上树种,如图甲;或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种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种,此树种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种相交,如图乙。
据此完成6~8题。
6.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人造景观,发展乡村旅游B.植树造林,获取木材效益C.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D.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7.下列地形区,最适宜大规模普及树网的是( )A.东南丘陵B.青藏高原C.撒哈拉地区D.东西伯利亚山地8.在陡坡、雨量大的大型沟壑建设树网时,应使( )A.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甲模式B.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甲模式C.各道树网间距较小、图乙模式D.各道树网间距较大、图乙模式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1)该岛甲、乙两地()1.(2)两地纬度相同,但乙地比甲地降水量大得多,关于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1.(3)关于虚线L₁、L₂、L₃、L₄等温线弯曲合理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地1月牧草枯黄B. 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C. 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D. 气温年较差(较)小【答案】D【解析】(1)根据该岛的轮廓和纬度判断,该岛为马达加斯加岛,甲为热带草原气候,乙为热带雨林气候。
甲处1月为湿季,牧草茂盛葱绿,故A项错误;乙地全年高温多雨,故B项错误;甲地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乙地7~12月降水量先减后增,故C项错误;甲、乙两地都是热带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小,故D项正确。
故选D。
【答案】C【解析】(2)据图判断,乙地位于东南信风带且处于东南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降水较多,且受沿岸暖流影响,故C项正确。
故选C。
【答案】D【解析】(3)岛屿东侧有暖流,所以等温线应该向南弯曲。
岛屿中部为山地地形,所以岛上等温线应该向北弯曲。
故选D。
2.(1)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2.(2)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⑤组建志愿者队伍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A. 鼠害B. 洪涝C. 旱灾D. 寒潮【答案】B【解析】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涉及到生产生活等工程建设,在选项中只有洪涝灾害才能造成大范围的工程破坏,灾后需要生产生活工程恢复重建。
鼠害、旱灾、寒潮都不会造成大范围的工程破坏。
【答案】D【解析】为减灾救灾,应完善的城市功能区划,①正确;调整产业结构与防灾减灾关系不大,②错误;人口外迁不适于大城市防灾减灾实际,③错误;尽量加固房屋、组建救灾志愿者队伍、培训避灾自救技能等措施有利于震后救灾活动的有序进行,使防灾减灾达到良好的效果,④⑤⑥正确;综上,①④⑤⑥正确。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人文地理之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含选修)
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人文地理之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含选修)1 / 3人教版高中地理高三一轮复习练习题人文地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含选修)第I 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漫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②—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C.③—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④—全球变暖,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2.针对上述环境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①问题属于区域性问题B.②问题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城市C.③问题是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的D.④问题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3、右图为一公益广告用图,图中数字代表该生物灭绝时间,该图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矿产资源枯竭B.大气污染加剧C.厄尔尼诺影响强D.生物多样性减少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下列漫画蕴含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上述国际会议所讨论议题密切相关的是C5.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
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
右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
完成6题。
6.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A.邻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B.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C.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D.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树2015年秋季东北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
专家指出,部分地区农民焚烧秸秆是导致雾霾加重的原因之一。
下图为“某农业区秸秆利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饲料、肥料、燃料、废弃物B.饲料、燃料、肥料、废弃物C.肥料、饲料、废弃物、燃料D.肥料、燃料、废弃物、饲料 8.以下解决秸秆问题的措施最利于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是A.政府定期进行收购,作为造纸工业原料B.将秸秆作为燃料,为农民提供生活用能C.沼气池建在日光温室内,促进秸秆综合利用D.强制农民将秸秆直接还田,恢复土壤肥力2017年7月,浙江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入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
2024年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_单元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三的内容主要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这个单元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运用。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以下哪个地理概念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A.区域经济发展B.自然资源保护C.人口迁徙D.气候变化2.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A.气候条件B.地质条件C.水文条件D.经济条件3.下列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人文因素?A.人口因素B.政治制度C.社会文化D.自然灾害4.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使区域的各个方面达到______。
A.经济平衡B.生态平衡C.社会平衡D.全面平衡5.以下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注重经济发展,不考虑环境和社会因素B.只注重环境保护,不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C.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并重D.只注重社会发展,不考虑经济和环境因素6.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城市功能的集中,以下哪个城市化现象不属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A.人口过多导致城市资源短缺B.城市扩张导致土地资源浪费C.城市化导致环境污染加剧D.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7.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是实现______。
A.经济效益最大化B.资源利用最优化C.人口流动最大化D.环境污染最小化A.都市圈B.区域圈C.基本圈D.米圈9.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区域发展的三位一体最终目标?A.经济效益B.社会效益C.生态效益D.文化效益10.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A.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B.推动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发展C.限制人工污染排放D.加大工业生产的力度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1.“_____就是江河要以可持续的方式为国家和人民造福。
”填入合适的字。
12.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______和国际因素。
1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要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______。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训练题C. 混合农业为主D. 种植业为主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沿北纬41°地形及植被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下列选项表示图中a、c、d三地依次对应的所属地带,最合理的是( )①草原地带②荒漠带③森林、草原地带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③①②D. ②①③4.近年来,图中a区域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其主要人为原因是( )A. 全球变暖,气候更加干旱B.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C. 开山取石、毁林开荒D. 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读“美国部分地区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5.下列正确反映美国农业带分布的是( ) A. ①——乳畜带 B. ②——小麦带C. ③——玉米带 D. ④——棉花带6.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
该技术主要的做法是让秸秆、残茬覆盖在地表。
其目的是( )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减少风力、流水侵蚀C. 防止土壤板结D. 防止土地盐碱化近年据卫星监测显示,每年鄱阳湖冬季水域面积均较夏季水域面积有较大幅度减小。
完成下列问题。
7.鄱阳湖水域面积的测定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遥感技术B. 地理信息系统C. 全球定位系统D. 数字地球8.鄱阳湖面积的减小会带来的生态影响有( )①对长江的调节作用降低②湖区渔业大幅减产③耕地面积有所扩大④周围区域地下水位降低⑤旅游业受到重创⑥湖区的气温日变化加大A. ①②③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④⑤⑥9.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图”。
这段时间洞庭湖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 调节径流B. 保护水源C. 保护生物多样性D. 增加航运能力10.2019年6月29日,黄河中游小浪底水库的调水调沙正式开启。
调水调沙是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冲入大海。
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的主要目的A.增大泄洪能力B.改善航运条件C.防止水土流失D.便于下游梯级开发据报道,北京市属行政事业单位将于2019年整体或部分从市中心迁入北京市东南距市中心30千米的通州区,届时通州区将成为以行政办公、文化旅游、商务配套为主的北京政务新区。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提升训练可持续发展及答案
提升训练28 可持续发展练习 "一、选择题(4分×15=60分)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d曲线表示的主导因素是( )A.土地B.劳动力.资本D.技术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引起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
答案:D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A.数量B.质量.类型D.区位解析: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区位对工业说最为重要。
答案:D(2012安庆模拟)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
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结合所知识,完成3~4题。
3.下图中四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 )A.甲B.乙.丙D.丁解析:最理想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程度低。
答案:D4.和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这是因为( )①我国自然资贫乏②我国民众环境意识提高③国际社会制约增强④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A.①②③B.②③④.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随着民众环境意识提高、国际社会制约增强、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答案:B(2012南京模拟)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 )A.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解析:①是经济系统,②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调控。
答案:A6.图中①对②的影响是( )A.提供环境资B.产生生活废弃物.产生生产废弃物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解析: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让环境容纳、清除。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配套专题考试测试卷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60分钟总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境内在荒漠环境中土质较好、水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形成自然绿洲,而人工绿洲是伴随人类的出现及其定居和农耕活动而形成的。
额济纳旗绿洲是阿拉善境内面积第二大的绿洲,下图为额济纳旗地理位置示意图,下表示意1975—2010年23题。
读图完成1~额济纳旗绿洲面积变化情况(单位:km)1975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份年 2010年自然绿洲162.45 49.64 林地 162.53 162.45 42.93570.20 草地816.48 393.40 558.42 672.87103.97水域 78.89 103.97 92.96 120.02人工绿洲39.64 198.38 耕地38.44 38.44 197.8717.77 林地17.77 3.65 3.65 17.7728.21 9.80 11.60 草地26.29 26.2918.5211.0311.0310.688.48建设用地.水域 0.00 0.00 0.00 0.00 25.55966.311208.65小计 729.351030.36918.371.影响额济纳旗自然绿洲内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光照C.水源D.蒸发[解析]由材料可知,在荒漠环境中土质较好、水源丰富的地方往往形成自然绿洲,而该地自然绿洲内草地面积会随着水源的变化而变化,主要因素为水源,故选C。
2.1990—2000年,额济纳旗人工绿洲面积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地区蒸发加剧B.上游大量用水,弱水水量减少C.限制放牧,草地面积增大D.人口激增,城市占地面积增加[解析]由材料可知,额济纳旗人工绿洲主要是得益于弱水的灌溉水源,而如果弱水上游地区人口数量增加,大量引水,使得水量减少,额济纳旗的人工绿洲急剧减少,故选B。
3.苏泊淖尔边缘地带最易出现( )A.沙漠化B.水土流失C.石漠化D.盐碱化[解析]由于苏泊淖尔地区为一内陆湖泊,地下水水位较高,且周围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边缘地带会出现土地盐碱化,故选D。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题型 新人教版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题型新人教版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
充分认识区域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泰国局部区域图”及“曼谷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乙为“我国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沙湖位于银川市的北面,西依贺兰山,其北面是大片灌溉农业区,而且面积还在不断扩大。
沙湖位于宁夏平原的沉降中心,至今地势仍然在不断下沉。
材料三泰国是宁夏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宁夏与泰国的合作交往由来已久。
泰国是亚洲水稻主产区之一,泰国香米世界有名;宁夏是枸杞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枸杞的区域,其种植的枸杞成色好,品质优良。
(1)简述图甲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近几十年来,图乙中沙湖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试分析原因。
(3)从城市化角度说明图乙中多条铁路对甲城市发展的影响。
(4)分别说出影响泰国稻米、宁夏枸杞生产的优势气候条件。
(5)近年来我国稻米出口面临东盟国家的竞争,结合我国稻米生产的特点,分析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与河流流向进行分析。
第(2)题,从材料二可知,该地地面在不断下沉,有利于汇集地下水;北面有大面积的灌溉农业区,农田灌溉为沙湖提供了补给水源;盛行风使南面的沙漠南移,因而湖泊面积在扩大。
第(3)题,便捷的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第(4)题,泰国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利于水稻的种植;宁夏的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利于枸杞的生长。
第(5)题,从发展科技,培育良种,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角度分析。
答案:(1)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北部(或西北部)为山地(高原、丘陵),南部(或东部、或东南部)为平原;地势北高南低(或西北高,东南低)。
(2)地面沉降,利于地下水汇集;北面是大片灌溉农业区,给沙湖补给水源;贺兰山阻挡了西北风携带的风沙蔓延;当地偏北风持续时间长,使沙湖南边的沙漠不断南移,沙湖面积逐渐扩大。
2022版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真题专题--模块卷 区域可持续发展(解析版)
2022版新高考总复习--模块卷区域可持续发展(一)时间:3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次发现新脉冲星,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
图(a)为“中国天眼”景观图,图(b)为某同学手绘大窝凼形成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a)(b)1.“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有( )①光照较好,空气稀薄清新②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③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④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C本题考查天文观测和区域地理环境。
大窝凼地势低洼,便于安置望远镜,但低地的光照不如高地。
大窝凼地处高原低地,人烟稀少,经济较为落后,现代电器类、通信类等设备少,观测时受到的外界干扰相对较少,是天文观测难得的理想之地,故“中国天眼”选址大窝凼,C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重点生态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图中( )A.①区包括秦岭以及太行山区B.②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内流区C.③区为半干旱半湿润区D.⑤区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答案D本题考查生态问题和中国地理。
读图可知,①区不包括太行山区,A项错误;②区主要位于我国外流区,B项错误;③区为干旱半干旱区,C项错误;⑤区位于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区,D项正确。
解题关键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河流、干湿状况)是关键。
秦岭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太行山为河北和山西的分界线。
3.各生态功能区( )A.①区重点开展森林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B.②区保护与开发并重,充分利用水资源C.③区减少圈养,降低草场的利用强度D.④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发展稻作农业答案A①区为世界物种基地和基因库,应该重点开展森林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A项正确;②区是中华水塔,应该以保护为主,B项错误;③区位于我国牧区,应该适度圈养,C项错误;④区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应该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不应该发展稻作农业,D项错误。
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提升作业(三十)区域可持续发展新人教版
【世纪金榜】2022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三十)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第二讲新人教版(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2·厦门模拟)读图,完成1~3题。
1.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是( )A.减量化、生态化、再循环B.减量化、再利用、环保化C.减量化、再利用、持续性D.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2.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A.清洁生产B.生态农业C.末端治理D.集约经济3.图示反映出循环经济具有的效益主要有( )①净化环境的环境效益②经济效益③生态效益④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目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最大障碍是( )A.庞大的人口压力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C.严重的环境问题D.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2022·三明模拟)读图,回答5、6题。
5.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 )A.畜牧场、沼气池、耕作业B.耕作业、畜牧场、沼气池C.沼气池、耕作业、畜牧场D.畜牧场、耕作业、沼气池6.当前,影响该类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推广,走优势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之路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资源B.技术C.水源D.人们的观念和政策读图,回答7、8题。
7.有关我国资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分布均衡但与经济布局不匹配B.从现实和长远看,资源相对短缺,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C.解决我国资源问题,主要是立足于自然资源基本自给和国内市场D.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把开发资源放在首位8.图中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耗量巨大B.我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居世界前列C.我国能源利用率高D.我国能源浪费严重(2022·凤阳模拟)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9~11题。
9.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A.空间分布不均B.季节分配不均C.蒸发微弱D.气候干旱10.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11.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 )A.出现地下水漏斗B.土壤板结C.土地盐碱化D.绿洲面积扩大二、非选择题(共56分)12.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高考地理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检测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60分)(2013·某某省实验中学第二次诊断)读某地区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丁三地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丁地比甲地气温日较差大B.甲地比丁地太阳辐射强C.甲地比丁地气温高是由于其海拔低D.乙地比甲地降水多是受海洋的影响解析根据纬度、海陆位置和降水分布情况,可判断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丁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比位于沿海地区的甲地少,故丁地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甲地与丁地气温的高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乙地位于水分水岭的迎风坡,来自海洋的东南风受地形抬升,降水多于沿海的甲地。
答案 A2.在丁地可采取东水西调的措施保证农业生产高产和稳产,若实施调水,则乙、丙两地之间最合理的工程是( )A.利用地势,开渠自流 B.逐级抽水C.架设“水上桥” D.开凿输水管道解析根据上题可知图示地区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在大分水岭东侧的迎风坡地区,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丰富,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当气流越过山顶之后,便开始下沉,进入雨影区,降水量大大减少,形成了降水量在500~1 000 mm的亚热带草原气候。
从降水量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丙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乙地在大分水岭东侧,所以乙、丙两地之间最合理的工程是开凿输水管道。
答案 D“十二五”期间,某某省煤炭总量将超过6亿吨,新增清查资源量200亿吨,新开工煤矿建设项目54个,建设规模约2.4亿吨,总投资1 570亿元,煤炭开发建设步入快速道。
据此完成第3题。
3.“十二五”期间,某某省煤炭开发建设步入快车道的地理背景有( )①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能源短缺局面得不到根本改善②某某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带,距东部市场较近③某某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较好④黄河水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的优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某某地处我国西部经济带的东部;黄河径流量较小,航运价值并不高,故排除②和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性测试题六(专题六综合技能测试)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某地昼夜年内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B.回归线附近C.极圈附近D.极点附近2.在该地GPS地图中,GPS显示的方向应是()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上南下北,左西右东C.上下左右都是南D.上下左右都是北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如图)。
读图判断3~5题。
3.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A.共用基础设施B.加强相互竞争C.靠近原料产地D.获取邻厂信息4.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A.管理经验B.资金C.科技D.廉价劳动力5.该园区某大型花生油加工厂在中国、越南等地投资种植花生,以掌握制油原料。
因为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为稳定原料能全年供应,该公司新投资的花生生产基地最有可能位于()A.阿根廷B.墨西哥C.巴基斯坦D.印度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依据图文信息,回答6~7题。
6.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A.GPS—RS—GIS B.RS—GIS—GPSC.GIS—RS—GPS D.RS—GPS—GIS7.“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统计城市GDP增长量C.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D.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2011年8月27日,渤海油田渗漏点扩至16个,原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原油泄漏造成渤海部分海域严重生态破坏,河北乐亭、昌黎两地的水产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
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石油泄漏的清污方法中环保的做法有()A.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B.任其自然分解C.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D.利用麦秆、泥炭等物质吸收9.利用RS和GPS技术可以监测到渤海湾()A.石油污染的严重程度B.海底漏油点的石油日泄漏量C.石油污染扩散的速度D.污染海区海洋生物种类的变化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农民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以木柴为燃料,大量砍伐森林,造成“多山少林”,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鼓励发展“猪—沼气—果树”三位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
经过30年的努力,现在的恭城瑶族自治县已是绿水青山的生态示范县。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恭城模式”的主导产业是()A.养猪B.果树种植C.沼气D.旅游11.“猪—沼气—果树”三位一体农业模式的优点有()①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②改变当地气候类型,提高粮食产量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④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A.①③④B.②③④2011年的春节,春运、春旱、用工“春荒”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折射出人们兔年的新期盼。
春节期间,“抗旱保苗”成为中原大地农村人热议的焦点话题。
据此回答12~13题。
12.以下措施中,不能起到缓解中原大地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的是()A.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B.缩减农田面积以减小农业用水总量C.研究推广抗旱作物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13.中原大地旱灾面积主要是通过哪种现代技术获得的()A.GPS B.GISC.RS D.Inter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14~15题。
14.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冻融作用D.盐碱化15.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D.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读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省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16~17题。
16.若两省区土地利用现状合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适宜发展牧业和渔业B.甲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C.乙地宜发展生态型立体农业D.乙地宜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17.若乙省区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①湖泊调节气候功能减弱②洪涝问题更频繁③土地荒漠化加剧④河口三角洲减小A.①②B.①③根据越南计划投资部的数据统计,从1988年至2010年7月末,中国在越南直接投资项目743个,注册直接投资金额31.73亿美元。
下图为世界主要国家(地区)近20多年来对越投资总额(单位:亿美元)分布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国家和地区对越南投资主要是因为越南()①农矿资源丰富②科学技术发达③基础设施完善④廉价劳动力充足⑤工业基础雄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⑤19.对于美国而言,下列投资环境中中国大陆同比越南更具有优势的是()A.科技更发达B.市场更广阔C.信息更快捷D.政策更优惠读下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关于图中两条河流概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河上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干旱B.乙河上游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势平坦开阔C.甲河下游水源补给量大,乙河下游草原广布D.目前乙河河口的堆积速度快于甲河河口21.下列关于两条河流流域开发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河上游重点发展水运,下游重点发展水电B.乙河上游重点进行梯级开发,发展旅游和进行生态保护C.甲河下游重点发展水运、水电和畜牧业D.乙河下游重点发展水电、畜牧业和林业读我国某地区“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图示地区①河流域需要从②河流域调水的主要原因是()A.①河流域内降水量很大,但蒸发更多,属于半干旱地区B.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发达,需水量大C.②河流域地势高,调水可以自流D.②河流域洪水灾害多,调水可解除洪涝灾情23.本工程给受水区带来的有利影响有()①增加受水区的水域面积,改善受水区的气候条件②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美化环境③补偿、调节河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④减少受水区对地下水的开采,防止地面沉降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水资源丰富,近些年因开发利用不合理出现了许多问题。
景德镇市位于鄱阳湖东部,景德镇的瓷器制作需经过取土、炼泥、洗料、做坯、喷釉、画青花、烧窑等过程。
由于制瓷业上千年的发展,目前景德镇瓷土可开采储量不足100万吨。
从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决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据此回答24~25题。
24.有关图示区域内水资源的利用对鄱阳湖环境功能所产生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度用水会使鄱阳湖水量和面积减小B.过度用水会减弱其对周边地下、地表径流的补给能力C.引水灌溉,增加湿地面积,可增强鄱阳湖调节气候的功能D.污染水体会减弱其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能力25.景德镇制瓷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资源枯竭、环境污染B.酸雨、水土流失C.国内市场日趋饱和D.交通不便、瓷器运输费用高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26.据联合国公布的数字,不当的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导致占全球41%的干旱地区土地不断退化,荒漠面积逐渐扩大。
结合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每个代号限填一次)a.陡坡开垦b.过度放牧c.生态环境脆弱d.大风季节开垦(2)①地区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
(3)②地区荒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
为防止这些地区土地荒漠化,我国正在这些荒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生态工程是________。
27.下面甲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乙为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实地考察后根据AB线绘出的剖面图。
学习小组的的同学还查阅了图示区域的相关资料(见表)。
(12分)表甲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1)(2)一般而言,C、D两地土层较厚的是________地。
简要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C、E两地相比,年降水量较多的是________地。
该地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什么?(4)根据图表信息,简析该区域30年间生态环境明显得以改善的原因,并指出环境改善对当地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
28.河南是目前全国最大的肉类食品、速冻食品、方便面、饼干、调味品生产加工基地,拥有“双汇”“思念”“三全”等众多知名品牌,其速冻食品更占据了全国60%的市场。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品更新,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
读河南省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1)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征。
(2)简述图中①②两项水利工程的作用。
(3)简析河南省发展食品加工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4)为了研究河南省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状况,有一地理兴趣小组对该省东南部某地的一个农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该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2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3分)材料一2011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中国东北方向的原油进口战略要道正式贯通。
下图为中俄石油管线图。
材料二中俄原油管线简介:从安大线到安纳线,再到泰纳线,中俄原油管线三次改道,最终敲定泰纳线,并优先建设中国支线。
中国支线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国漠河县边境,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止于大庆末站。
管道全长999.04千米,俄罗斯境内72千米,中国境内927.04千米。
大庆的工程建设者们从2009年5月18日到2010年10月31日,经历了18个月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材料三20多年来,东北地区多年冻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迅速退化。
(1)大庆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请从自然地理要素角度分析工程沿线有哪些不利于工程建设的条件。
(2)请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简述东北地区缓解冻土退化的主要应对措施。
(3)中俄石油管道中国支线起自俄罗斯的________,在中国黑龙江省的________入境。
请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分析俄罗斯没有选择安大线最有可能的原因。
(4)试评价管道运输方式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中俄石油管道的开通对我国的战略意义。
【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份夜长为24小时,出现极夜现象,每年的4月至10月昼长为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
符合北极点附近的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故D项正确。
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极点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