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岭607块大位移井钻采技术高效开发实践
笔架岭滩海大位移井钻井技术初探
造成井眼缩径 , 三 开沙 河 街 钻 进 , 起 下 钻 摩 阻大 , 复 合 钻 进 中扭 矩 增 长 快 , 再加上三 开阶段均需 要进行 降斜调 整轨迹 . 所 以如 何 控
制良好 的轨迹 、 降低起 下钻摩 阻、 减少钻进扭矩 以及安全携带岩屑成为了施工关键。本文主要从本 区块施 E一开到三开 整个钻进 过程所遇到的难点 出发进行分析 , 使用合理 的钻井技术克服 了井眼缩径 、 井壁稳定、 井眼净化 、 减阻降扭 以及 润滑等重点和难点问
技术先行,助推高产高效开采
矿井安全高效开采影响因素分析及解决措施随着矿井主力采区资源日益枯竭,矿井生产逐步由正规工作面转入小块段和断层密集区不规则工作面,该类工作面走向短且变化大,多数不能等长布置,开采过程中频繁改系统延缩支架、过断层、搬家,导致采掘匹配及高效不均衡及高效开采问题日益凸显,结合目前的矿井生产实际及未来采场情况,对采掘匹配及高效回采制约因素、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一、影响高效开采因素1、不规则工作面日益增多,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顺槽多为边探边掘,掘进巷道频繁调向,两巷不能保证平行,导致回采期间运输设备、岗位增多,频繁改系统、延缩,制约回采效率。
2、工作面范围内包含的未知断层增多,影响了矿井产量稳定;掘进揭露未知断层后,被迫调向或硬过,对综掘机效率发挥制约较大。
3、工作面布置方式上,在选择保证工作面高产条件和多圈出煤量中,较多的时候偏向于后者,无形中对工作面高产产生一定的制约。
- 1 -4、巷道掘进过断层时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回采,导致巷道超高需大量穿顶或垫底等,影响了回采效率,造成材料浪费。
5、截止目前,掘进过落差较大的断层需要采用炮掘工艺。
综掘巷道揭露较大断层后,需要调整为炮掘,开硐室安置综掘机,对掘进效率影响较大。
6、两巷揭露的落差大于一个煤厚的断层,一般需要施工副巷进行巷探,最大限度的降低断层对回采面的影响,工作面副巷工作量的增多,对掘进效率要求日益提高。
二、采取的措施设计方面1、沿断层走向布置工作面,把断层解决在工作面之外。
突破思维,在采区、工作面设计中,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由走向布置顺槽巷道频繁过断层优化为顺槽全部沿断层走向布置,减少了过断层全岩工程量及搬家安撤工程量,同时实现了断层间小块段的回收,我矿六采东翼、西翼及后三下部采用该类布置方式。
2、采取混层联合开采模式,削弱断层影响。
我矿断层以正断层为主,区域内存在多条断层时,多数可形成地堑或台阶式构造;对于2、4层和13、15层煤联合布置的采区,部分区域由于断层落差与煤层层间距相差不大,将出现不同- 2 -层煤近似对接的情况。
大位移定向井的关键技术
1 钻前准备
在大 位移 定 向井 的钻 进 中 ,前期 准 备工作 的好 坏 对快 速 钻进起 着 不 可忽视 的作 用 。 ( 1 )认 真 阅读 和 理解 设计 ,掌握 施 工 中所 需 的 的邻井 资料 ,制定 详 细 的施工 方 案 。 ( 2 )根 据 制订 出的施 工方 案 向施 工井 队负责 人 和技术 人 员交 底 ,主要 包 括 :对井 队设备 、钻 井 液
度 小 、外 径小 的钻 具 。 钻具 优选 后 ,大 大减 少 了定 向工 作难 度 ,缩 短
P AM 。
3 . 3 延 安 、延长 组
该段 地层 中泥质含 量 高 ,易 吸水膨 胀 导致井 眼
了 钻 井 周 期 ,从 不 同 层 面 上 提 高 了 该 井 的 经 济 缩 径 ,钻 井液 处理 应加 强体 系 的 絮凝 效果 ,强化 抑
具 ,倒 装 钻 具 , 简化 钻 具 ,尽 量 避 免 刚度 和 外 径 有较 大差 别 的钻 具组 合 在 一起 ,在 保证 正 常 施
工 的前提 下 ,用刚度 小 、外 径 小的钻 具 。
关键 词 :大 位移 井 ;技术 措施 ;预见 性 ;优选 ;钻 具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6 8 9 6 . 2 0 1 3 . 9 . 0 0 8
第3 2 卷第 9 期 ( 2 0 1 3 . 0 9 )( 行业 论 坛)
大位移定向井的关键技术
金 丽娜 乔广 乐 l中 国 地质 大 学( 北 京) 2 大庆 三环 钻井 公司
摘 要 :在 大位 移 定 向井 的 钻进 中 ,前 期 准备 工作 的 好 坏 对 快速 钻 进 起 着不 可 忽视 的作 用 。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_李建富
属 于边 际 油 田 , 如 何 开发 这 些 海 上边 际 油 田是面 临 的 重 要课题。 石油公司作为作业者, 在南海珠江口盆 1 9 9 7年, 地西江2 这口 井 创 4 - 3油田钻成了西江2 4 - 3 -A 1 4井, 造 了 当 时8 0 0 0 m 水平 位 移 的 世 界 记录 。 胜 利 油 田 滩 海 地
6 5 2 0 1 2 年 第 9 期 西部 探矿 工 程
大 位 移 井 钻 井 技术 的 研究 与 应用
李建富*, 吕兴辉 , 石 正国 , 甘赠国
( ) 中 石化 胜 利 石油 管理 局 , 山东 东 营 2 5 7 2 3 7 摘 要: 大 位 移 井 钻 井 技术在勘 探 开 发 中 发 挥 着 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 以 桩 1 指出大 4 9-X 2 井 为 例, 位 移 井 钻 井 技术 难点 , 论 述 大 位 移 定 向 井 施工 中 的 井眼轨迹 设计 、 井 身 轨迹 控 制 、 摩阻 与 扭矩 、 井壁 稳 定、 井眼 净 化 等问题 , 以 及 相应 采 取 的 技术 措施 , 为 今 后 应用 大 位 移 井 钻 井 技 术 提 供 了 一 些 宝 贵 的 施 工经 验 。 关键词 : 大位移井; 井 身 轨迹 ; 摩阻 ; 井壁 稳定 ; 井眼 净 化 ( ) 中图分类号 : T E 2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4-5 7 1 6 2 0 1 2 0 9-0 0 6 5-0 4 水平井技术之后又出现的 大 位 移 井 是 在 定 向 井 、 一种特殊 工 艺 井, 英文名称为 E RW ( E x t e n d e d R e a c h ) , 大位移钻井技术称为 E R D( E x t e n d e d R e a c h W e l l ) 。顾名思义, 大 位 移 井 具 有 很 大的 水 平 位 移 和 D r i l l i n g 很长 的 高 井 斜 稳 斜 井 段 。2 0世纪9 0年代是国际大位 移井钻井技术起步并迅速发展的1 0年。它的技术基础 是 先 进的 井 下 动 力 钻 具 、 P D C 钻 头、 MWD 和 LWD 技 术, 以及遥控、 井下 闭 环 自 控 方 式 的 先 进 导 向 工 具。 这 些 先 进的 单 项 技 术 的 综 合 , 促 进 了 大 位 移 井 的 发 展, 使 水平 位 移 由3 也使 水平 0 0 0 m 左 右 提 高 到1 0 0 0 0 m 以上, 位 移 与 垂 深 的 比例 由 2 提 高 到 5 以 上 。 到 1 大 9 9 8 年, 位 移 井 水平 位 移 世 界 纪 录 已 超 过1 0 0 0 0 m。 钻 大 位 移 井 主要 是 出于 经 济目 的 , 如 挪 威 北 海 油 田, 采用大位移井 技术, 节 约成 本 约 1. 西S 采用大 2亿美元; l e i n e r油 田 , p 位 移 井 技 术 代替 原 开发 方 案 , 节 约成 本 约 1 英 0亿美元; 格兰南海岸的 W 采 用 大 位 移 井 技 术, t c h F a r m 油 田, y ; 比原 方 案 节 约 成 本 1. 5亿美元 美国加州南部近海的 采 用 大 位 移 井 技 术, 节约成本约1亿 P e d e r n a l e s油 田 , 美元。多年来, 大位移 井 水 平 位 移 世 界 纪 录 不 断 刷 新, 1 9 9 8年英国 B P 公司 在 威 奇 法 姆 井 场 钻 成 口 水 平 位 移 为1 最大 “ 水 垂 比” 为 6. 0 1 1 4 m、 1 3 的大 位 移 井 。 我国海岸线长, 滩海面积大, 在 海 上已 探明 油 气 田和
纯梁厂关于樊154平1井的高效开发方案
纯梁厂关于樊154平1井的高效开发方案作者:延福庚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27期[摘要]154平1井裸眼多级分段压裂完井先导试验在分公司的统一部署和领导关心、指导下,通过我厂“一体化”运行、应用“系统节点”管理法对实施全过程进行节点分解、组织运行,实施成功,为致密砂岩的开发技术应用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工艺优化、技术配套、优质高效、大芦湖油田、水平井中图分类号:N9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7-0043-01我厂在该项工艺成功实施后按照“只有一流的甲方,才有一流的乙方”的工作理念,全面打开每天施工情况,认真剖析得失,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工艺技术,总结固化成功经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大胆试验新工艺,确保今后水平井优快钻井及多级分段压裂完井施工中做到协调运行、工艺优化、技术配套、优质高效,进一步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一、樊154平1井概况樊154-平1井位于大芦湖油田樊154块,区域构造处于东营凹陷博兴洼陷中部,总体上为南高北低的单斜,为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
该块含油面积为12km2,地质储量为576×104t。
樊154-平1井目的层为沙三中二砂组1号砂体,设计井深4063米,水平段长1200米,设计采用水平井裸眼多级分段压裂完井技术分12段压裂投产。
该井2011年1月31日开钻, 4月28日完井,实钻水平段1221m,储层钻遇率100%,油层钻遇率84.8%,完井管柱下入顺利、坐封正常。
5月21日实施12段分段压裂施工,总计加砂240m3。
5月22日放喷生产,自喷期158天,至11月6日停喷转抽,停喷前累计产液6592t,油量2659t。
11月12日转抽开井,截止12月底日液20.9t/d,日油12.5t/d,含水40%,累计产液7280t,累计产油3068t,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
二、樊154平1井主要做法及经验(一)坚持“一体化”理念,应用“系统节点”管理方法,切实做好生产运行、协调管理;在樊154平1井实施运行中,我们坚持“一体化”理念,应用“系统节点”管理方法,使生产运行协调、合理,顺利实施。
笔架岭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
笔架岭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宋永龙(中油长城钻探钻井液公司, 辽宁 盘锦 124010)摘要:大位移井通常定义为水平位移与垂直深度之比大于2.0以上的井。
大位移井最早应用处于经济上考虑,主要目的是利用海上现有平台设施或陆地开发边际油田,使按照常规技术不具备商业开采价值小油田通过大位移钻井技术能够节约油田开发费用,从而有效地开发。
关键词:位移;井斜;钻井液1 概况笔架岭大位移井位于辽河断陷西部凹陷笔架岭油田,地层依次为第四系平原组,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下第三系东一、二、三段,沙一、二段。
井身结构:Φ346mm× m+Φ241mm×m;套管结构:Φ273mm×m+Φ139.7mm×m。
2 钻井液技术笔架岭地层松软,井眼稳定是个大问题,井斜角大井眼净化是关键,钻屑床不可避免,泥浆技术在这里又成为能否打成的关键。
(1)钻井液体系。
一开(约300m):普通般土浆。
二开:使用SF体系。
性能维护:钻进中补充抑制剂等各类处理剂维护泥浆性能。
定向时增强钻井液体系润滑性能,混入一定量固体润滑剂、聚合醇,随着井深增加及时补充,保持体系中润滑剂有效含量,确保摩阻系数小于0.07,以满足井下安全要求。
(2)携岩问题。
①大位移井施工中,井斜角在45°~65°是公认携岩最困难井段,该井段极易形成岩屑床,当岩屑床达到一定厚度时,在重力作用下会沿下井壁滑落,造成起下钻遇卡、遇阻、划眼及钻进时转盘扭矩增加主要原因,能否及时有效把井底钻屑带出是施工成败关键。
②笔架岭大位移井主要采取了采用滑动钻进与转动钻进相结合、短起下钻、优选钻井液性能流变参数、稠或稀钻井液携带四种方式互相配合来解决。
采用滑动钻进与转动钻进相结合。
造斜井段滑动钻进与转动钻进进尺之比为1∶1左右,在井斜、方位允许时,尽量采用转动钻进方式,减少滑动钻进时间。
短起下钻。
短起下钻是破坏岩屑床有效手段。
造斜井段井斜30°后每打50m短起下一次10柱左右;稳斜井段,钻进100m左右短起下钻一次10~20柱,主要视钻进时返出钻屑量多少、钻进时转盘扭矩增加值定短起下钻时间及井段长短。
浅层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分析
浅层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分析
牛洪波;陈建隆;隋小兵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12(032)002
【摘要】高平1井是胜利油田第一口位垂比达到4的大位移水平井.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和克服井下摩阻扭矩,利用井眼轨道优化设计、下部钻具组合及钻进参数优选、工程保障措施和钻井液性能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对井眼轨迹的有效控制.所完成
的高平1井位垂比达到了4.019 8,水平段长3 462.07 m.结论认为:①造斜率相对
较低的单增轨道更适用长水平段水平井井眼轨道优化设计;②优选底部钻具组合、钻进参数和钻头,在特定区域能有效降低长水平段滑动钻进的比例;③水基钻井液
在大位移井钻井中拥有较广阔的应用空间.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牛洪波;陈建隆;隋小兵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中国石油化
工集团公司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监督中
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延长油田浅层大位移水平井关键技术分析 [J], 刘云;李伟峰
2.浅层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及应用 [J], 闵锐
3.东方1-1气田浅层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 [J], 田宗强;鹿传世;王成龙;韩成
4.大位移水平井优快钻井关键技术分析 [J], 王平
5.渤海油田浅层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J], 张磊;张羽臣;董平华;岳明;侯欣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架岭607井防偏磨措施效果分析
滑动式抽油杆扶正器结构紧凑 、小巧 ,减磨效果好 , 可靠性较 高。
滑 动式抽油杆扶正器是根据固体润滑理论研 发的, 工作面为三个与油管 内壁曲率相 同的圆弧 曲面 ,其外表面为光滑致密的金 属固体 润滑涂层 。
下两个方面人手 :
一
方面采用防偏磨 配套技术 。通过柔性金属泵 、内喷涂防磨油管 、
生一次冲击 , 增加 了偏磨 的范 围与程度 。 振幅越大 ,冲击力越大 , 杆柱
底 部所受轴向压 力也越 大,杆柱越易弯 曲,加快 了管 、杆偏磨。
滑动式扶正器组成 , 较好 地解决 了管杆 的防磨 、扶正和抽油泵防卡泵 、 防气锁等技术难题。另一方 面对管 、 杆、 泵及抽 油机的地面参数 进行全 盘优化 ,确保设备 、材料 的合理 配置和生产参数 的优化组合 。 浅海公司井斜在 4 5 。以上的油井平均检泵周期仅为 3 0 0天。架 岭 6 0 7 井井斜达到 6 9 。3 0 ,自转抽以来 , 架岭 6 0 7 井采用配套防偏磨 技 术 ,已经连续生产 5 8 0 天 ,防偏磨效果 非常显著 。
1 . 抽汲参数增大 ,杆柱 的振荡越激烈 ,杆柱的轴 向阻力 随之增大 , 杆 柱越易弯曲。
2 . 泵径越 大,柱塞与泵筒间摩擦力越大。 3 . 杆柱在一个 冲程内单程振动 3 - 4 次, 抽油杆弯 曲一次 , 对油管产
五、现场应 用效 果分析
对架岭 6 O 7 井的复 杂井况 , 为延长该井 的检泵周期 , 我们 主要从 以
有杆泵开采提供 了 较 好的技 术依据 。 【 关键词 】大斜度 防偏磨 中图分类号 :T E 9 3 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1 9 — 2 7 8 ・ 0 1
大位移钻井技术
3、大位移井的关键技术
3.4井壁稳定
研究井壁稳定的目的:计算钻大位移井所在区块的三条压
力剖面,为设计合理的钻井液密度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还要寻求井壁稳定的钻井方向,研究不同井斜和方位
下井眼不稳定的风险。
影响大位移井井壁不稳定的因素
(1)泥浆密度范围小
Sv
Sv
(2)当量循环密度高
(3)抽吸压力和激动压力 (4)时间关系 (5)化学反应
大位移井的关键技术 1/ 摩阻扭矩 2/ 钻柱设计 3/ 轨道设计 4/ 井壁稳定 5/ 井眼清洗 6/ 固井完井
7/ 轨迹控制
3、大位移井的关键技术
3.1管柱摩阻和扭矩
摩阻扭矩分析是大位移井轨迹优化和钻柱优化的基础,同 时又是制约大位移井所能钻达水平位移极限的重要因素。
减少摩阻扭矩的途径包括: 1)优选井身剖面 2)增加钻井液的润滑性 3)使用减摩工具 4)使用旋转导向钻井系统
钻柱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1)尽量减小压差卡钻的可能性; (2)使用螺旋钻铤和螺旋扶正器; (3)尽量减少丝扣连接的数量; (4)采用井下可调稳定器; (5)减少在大斜度井段的加重钻杆; (6)选用高强度钻杆; (7)加压时尽量不使钻杆发生弯曲。
3、大位移井的关键技术
3.3轨道设计 轨道设计的原则:要求对所有参数进行优化,尽量降低井
3、大位移井的关键技术
3.7轨迹控制 在轨迹控制上旋转导向工具省时省力,且适合高转速,整
个钻井过程全为旋转钻进,钻井进尺快。
大位移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的 最优方案应是:
小位移井段 “滑动导向钻具组合连续导向”
大位移井段 “旋转导向工具连续导向”的结合
大位移钻井技术
谢谢
垂
深
石油工程技术 星A6-6井深井大位移套管开窗侧钻定向井施工案例
星A6-6井深井大位移套管开窗侧钻定向井施工案例星A6-6井位于双阳县奢岭乡高家屯西偏北约1000m,处于佳伊地暂五星构造A断块高点,该井于1989年6月投产,初产199t/d,不含水,后含水上升,产油逐渐下降,至1996年含水高达98.6%,为了提高原油产量采取了水泥堵水措施,但措施未成将管柱固在井内,大修后鱼顶1835m。
为了使该井复活,同时结合该区块剩余油气情况,设计了一口大位移套管开窗侧钻定向井星A6-61井。
该井自1999年8月1日开始施工,至9月19日完钻,9月22日完井,裸眼段长409m,完钻井深2209m,钻井周期12天零21小时,完井周期15天零7小时,平均机械钻速2.53m/h,最大井斜38°,水平位移211m,测井一次成功,固井质量优质,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同类侧钻井先进水平。
1设计概况1.1侧钻地质设计简况1.1.1钻井目的:动用“死油区”,同时评价星6区块剩余油气情况。
1.1.2地质设计数据:井底垂深2180m,采油厂后改为2160m,相对并D水平距离200m,相对井口方位261°,指向2A6-8和2A4-8两井连线中点,靶半径≤50m。
1.1.3主要钻探目的层:下第三系双阳组。
1.2工程设计简况1.2.1开窗:开窗方法:斜向器开窗。
开窗位置:1797~1800m。
1.2.2剖面设计:采用以动力钻具增斜为主的直一增一稳三段制剖面设计。
具体数据见表1。
表1星A6-6侧钻定向井剖面设计数据表造斜点(m)设计方位(°)造斜段(m/30m)造斜段(m)稳斜段(m)稳斜段井斜角(°)目标点垂深(m)目标点位移(m)1800264.429-1917-220937.2221602001.2.3井身结构设计钻头:φ118mm×2230m。
套管:φ88.9mm×(1750~2230m);水泥返至喇叭口1750m。
1.2.4完井方案设计为提高固井及完井质量,在满足采油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下入φ88.9mm小直径套管,同时安放刚性和弹性扶正器,进行尾管悬挂完井。
面向世纪的重要钻井技术
面向二十一世纪旳重要钻井技术newmaker面向二十一世纪,老油田进步采收率及低压低渗和稠油储层旳高效开发,尤其需要研究和开发先进合用旳特殊工艺钻井技术;高压高温油气躲,尤其是高压高温自然气躲旳钻探与开发,急需突破高压高温钻井旳技术障碍;深部油气资源旳钻探与开发,需要深入研究和发展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尤其是在深探井旳钻井效率上应加大科研与开发力度。
1.高压高温钻井技术按国际通用概念,地温超过150℃称高温,地层压力当量密度超过1.8g/m3或须用超过70MPa旳井口装置时称高压,两者同步具有旳井称作高压高温(HPHT)井。
井底温度超过220℃,井底压力超过105MPa,称作超高压高温井。
自然气层旳温度较油层旳高,地温梯度一般在3~5℃/100m,5000m旳井地温就也许到达150~250℃,故自然气井,尤其是深层自然气井大都是高压高温井。
高压高温井,尤其是高压高温深探井,是钻井工程中难度最大、风险最高、工程用度也最高旳一种苛刻井。
例如北海中心地堑旳一口5000m探井,钻井用度近2023万美元,开发井也不低于1200万美元;南海崖城21—1构造旳3口探井,前两口井未钻达设计目旳层,经济损失较大。
高压高温钻井技术是勘探开发高压高温油气躲旳关键技术,也是代表二十一世纪钻井技术发展水平旳重要标志之一。
2.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深井是指完钻井深为4500~6000 m旳井;超深井是指完钻井深为6000m以上旳井。
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是勘探和开发深部油气等资源必不可少旳关键技术。
进进二十一世纪,我国西部及东部深层钻探工作将深入加强,需要完毕旳深井、超深井数将深入增长。
我国深井、超深井比较集中旳地区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及柴达木盆地等。
实践证明,由于深井、超深井地质状况复杂(诸如山前构造、高陡构造、难钻地层、多压力系统及不稳定岩层等,有些地层也存在高压高温效应),我国在这些地区(或其他类似地区)旳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尚未过关,体现为井下复杂与事故频繁,建井周期长,工程用度高,从而极大地阻碍了勘探开发旳步伐,增长了勘探开发旳直接本钱。
桩西浅层大位移井优快钻井技术
桩西浅层大位移井优快钻井技术摘要:桩139、桩129等区块位于海滩地区,馆陶组油气资源丰富,主力油气构造距离海岸较远,开发过程施工井位移较大。
2021年施工完成的桩129-斜15、桩139-平22井主要含油层位为馆陶组6、7砂层组,水平位移3000m以上。
该区块浅层大位移井钻遇平原组、明化镇组上部地层成岩性较差,胶结疏松,渗透性较强,易发生缩颈和井壁坍塌;馆陶组、东营组地层蒙脱石和伊蒙混晶含量高,钻井液中亚微米级固相颗粒难以清除,导致钻井液流变性难以控制,大斜度长稳斜段井眼清洁难度大,位移延伸对钻井液性能、参数监控、配套工具要求高。
目前,主要通过分井段短起下、短起下长短结合、常规钻具通井、使用塑料小球配油基润滑剂等措施提高携岩效率、降低摩阻,导致非钻进时间较多,施工时效低,成本投入高,以桩129-斜15井为例,介绍浅层定向井的施工过程中的摩阻扭矩变化、岩屑清洁携带进行研究,找出解决办法或优化措施,提高浅层定向井的水平位移延伸能力。
关键词:大位移浅层定向轨迹控制降低摩一、地质工程概况桩129-斜15井钻探目的:开发桩129-斜10块沙二段油藏,完钻层位沙三段。
根据桩海101侧井岩心常规分析,沙二段岩性为灰质粉砂岩。
由于取心位置处于储层下部,根据该井电测解释成果,解释下部3436.6-3446.8m井段以粉砂岩为主,上部3426.6-3435.6m井段为砂质灰岩,灰质含量大于60%;同时根据桩斜147井岩屑录井,沙二段储层顶部2-3m为生物灰岩,下部为灰色粉砂岩。
生物灰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见少量塔螺化石,保存较完整,见微细裂缝,未被充填。
综合分析本块沙二段储层岩性上部为薄层生物灰岩,下部为粉砂岩,泥质含量12.5%。
二、井身结构三、施工过程控制1. 技套钻进过程中注意好固相控制,使用好固控设备,防止因粘度过高造成糊井壁从而起下钻困难,二开使用好偏心扩眼器。
2. 二开技套钻进期间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坚持好单泵不打钻,双泵不定点循环的原则,保证好井眼扩大率,同时坚持300米搞一次短起下,确保井眼畅通。
超千米位移海油陆采井的钻井实践和认识
3超千米位移海油陆采井的钻井实践与认识薄和秋徐富修李在胜金建忠焦淑双■l硅利油田自80年代以来在韵海湾糟岸钴庇毒油陆采井上百口。
在这些井的施工过程中胜利牯井人积曩了舞油陆采井怙井蠢工经验,解决丁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备种事最与复杂情况.在这些目曩的鼻决过程中,使我t了对海油陆栗定向井麓工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本文遗过对3l口位移超千米海油陆采井进行总结-从中抗出了较大位薯井帖井事故复杂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鼻央办法.一、海油陆采井概况胜耳鼍油母地处湘海湾沿岸的黄河三角洲,在竟阔的潮汐带下面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曩,为了开发这个区域地下油气,沿海岸修筑了百里长堤,并沿海堤附近通过打定向井的方式进行勘探与开发。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共钻成海油陆采井上百口。
随着钻井技术水平的提高,所钻井的水平位移不断增加,同时位移与垂深之比也逐步增加。
目前已钻成了水平位移2051m的桩斜314井、位移与垂深之比1:1.16的郭斜11井。
二、典型井实倒在胜利油田悔油陆采井钻井发展的过程中,有几口典型的井为海油陆采井钻井技术水平的提高起捌了关键作用。
(一)桩辩310井1.桩.卜310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测量井深3467.81m,垂深2587.46m,造斜点探400m,最大井斜59。
,闭台方位358.2矿,水平位移1914.52m,位移垂深之比为O.74,造斜率5。
/100m。
井身结构为表层粥08mm×】82.34m,技术套管①∞39.7nlnl×1499.olm。
技术套管②睨44.5rm×2470.15m,油层套管垂139.7mmx3456.91m。
机械钻速4.71m/h,钻机月速5.51台·月,钻机月速628.01m/台·月,钻井周期137.21d,建井周期176.2d。
事故时间l6.5d,复杂时间“。
2.桩井310井所发生的工程事故(1)钻具脱扣。
1988年3月30日桩310井钻进至932.33m,发生钻具脱扣事故。
大位移井钻井难点与提速工艺技术分析
大位移井钻井难点与提速工艺技术分析摘要:现阶段,水平井钻井技术得以推广和运用,能够在不同规模的石油资源开采工程当中发挥出良好的作用,不但体现出技术方面的优势,而且提升了对油气的利用率,实现了清洁开发的效果。
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主要以水平井钻井技术作为重要的基础,经过改进和优化之后最后形成。
应用此项先进的技术,一方面,能够达到增大泄油的面积、单井石油产量的效果;另一方面,依靠石油开采处理的方式,能够减少直井钻井的情况发生,有效规避形成油田储层受损的现象,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大位移井;钻井;提速;工艺技术;研究科学运用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能够科学处理不同类型地质的情况,深入了解油气井流体的特点,便于井控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了石油资源开采工作的效率。
同时,合理运用水平井钻井提速技术,确保所选用钻具的科学性,让相关钻井参数符合有关规定,能够深入了解实际开采区储层的特点情况,确保钻探部位的准确性。
1.大位移钻井技术难点1.1岩性较差,岩石强度高大位移井主要应用于地形复杂的地区,随着钻井深度的不断增加,岩石密度和硬度也不断增加,岩石可钻性和研磨性大幅降低,使得钻井效率大幅下降。
油田深部钻井时可能钻遇片麻岩地层,该地层研磨性极强,钻进时进尺较慢、且钻头磨损,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成本。
钻遇砾石井段兼具一定的冲击特性,导致钻头钻进过程中崩齿磨损影响整个井段钻速。
若采用常规钻井工艺,不仅钻速慢、成本高、效果差,而大位移钻井若采用合理的钻井提速工具或钻井工艺技术则可以有效提高岩性较差地层的钻井速度,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1.2井眼轨迹控制难度高井眼轨迹控制对定向井至关重要且大位移井的井眼轨迹相比一般的井更为复杂,需多次造斜、稳斜,为调整井斜与方位,钻具大多处于滑动钻进模式。
现场作业时,由于钻柱并没有转动、井眼整洁能力较差,岩屑堆积使得钻具摩阻扭矩明显加大,加上钻压施加困难,滑动模式受到很大阻力,使局部狗腿明显加大,反过来导致扭矩增大。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研究
大位移井钻井技术难点1 概况大位移井(ERD)作为开发滩海和海洋油气资源的最重要手段,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和快速发展。
采用大位移井可大大减少人工岛和钻井平台的数量,并使每个平台可控制的泻油面积增大,从而减少所钻井的数量,增加储层裸露面积,并提高油井产量和采收率。
大位移井通常定义为水平位移与垂直深度之比大于2.0的井。
大位移井的关键技术包括:井身剖面和钻柱优化设计,摩阻与扭矩,井壁稳定技术,井眼清洁、套管磨损预测与防治技术,以及完井技术等。
随着随钻测井技术、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随钻环空压力测量技术、闭环钻井技术以及配套钻井液技术的跨越发展,一大批高指标的大位移井陆续钻成,而且周期越来越短,成本明显降低,都表明大位移井钻井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钻井技术的一个新的高峰,并将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大位移井发展现状迄今为止,大位移井的位移世界纪录为10728m,是由BP公司于1999年在英国Wytch Farm 油田的1M-16SPZ井上创造的,该井测量深度11278 m,水平位移10728 m,位垂比6.55。
目前全世界位移超过万米的大位移井有3口。
分别是英国的Wytch Farm 1M-16SPZ井(10728 m)、阿根廷的Cullen Norte-1井(10585 m)和BP 的Wytch FarmM211Y井(10114米)。
在位移排前20位的大位移井中,中国拥有3口,名列第三。
中国的3口大位移井是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西江油田施工的西江24-3-A14、西江24-3-A20、西江24-3-A17。
3 大位移井钻井施工技术难点(1)剖面设计及轨迹控制难大位移井的突出特点是水平位移大、井斜角大,井身设计、井眼轨迹控制等与常规定向井钻井明显不同,井眼轨迹优化设计和轨迹控制难度大,是减小大位移井摩阻和扭矩的主要途径之一。
(2)摩阻与扭矩大由于大位移井段井斜角多在70°以上,斜深大,重力效应突出,从而引起上提下放钻柱时的阻力大;钻柱摩擦力矩大,传递扭矩困难;钻柱与套管磨损严重;钻柱强度问题突出;施加钻压困难,下部钻具组合易产生屈曲导致自锁。
古巴大位移井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分析
古巴大位移井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分析
叶红超;李帅歧;彭超;于小荣
【期刊名称】《应用化工》
【年(卷),期】2014(0)S2
【摘要】根据长城钻探公司在古巴地区的施工经验,分析了现用钻井液在古巴大位移井钻井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总结了KCl-聚合物钻井液的应用可行性。
现场应用表明:使用KCl-聚合物钻井液的GBO-105井、GBO13井、SEB-19井的钻井施工顺利。
【总页数】3页(P258-260)
【关键词】古巴;大位移井;井眼稳定;井眼清洁;现场施工
【作者】叶红超;李帅歧;彭超;于小荣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钻井液公司;中国石油京唐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43
【相关文献】
1.古巴GBO-103大位移井钻井液技术 [J], 杨金荣;贾建文;穆西伟;杨小芳
2.延长东部超浅层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与对策 [J], 李伟峰;于小龙
3.古巴SEB-20大位移水平井钻井设计与施工 [J], 倪攀;张鸿妍;夏志华;周伟;
4.古巴SEB-20大位移水平井钻井设计与施工 [J], 倪攀;张鸿妍;夏志华;周伟
5.大位移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J], 郑东;马锐;曹海洋;曹智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提高大位移水平井固井质量方法
提高大位移水平井固井质量方法
白峰
【期刊名称】《科技风》
【年(卷),期】2009(0)3X
【摘要】针对胜利油田区块特点,结合现场施工技术,分析了影响大位移水平井固井质量的主要因素,从提高顶替效率、优化水泥浆体系、精心组织施工三个主要方面总结了提高大位移水平井固井质量方法,为今后大位移水平井固井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
【总页数】2页(P73-74)
【关键词】水平井;大位移;固井质量;顶替效率
【作者】白峰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海洋钻井公司胜利七号平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256
【相关文献】
1.如何提高大斜度井及水平井固井质量 [J], 林正平
2.提高大位移井固井质量方法 [J], 齐月魁;徐学军;李洪俊;付建华;尹伟;王长在
3.提高大位移井固井质量方法 [J], 齐月魁;徐学军;李洪俊;付建华;尹伟;王长在
4.深水平井大位移井固井技术研究 [J], 高士宁
5.东海水平井大斜度段电测固井质量方法探索 [J], 黄召; 张峰; 叶俊放; 张海山; 廖江东; 丁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7 项。 但是, 由于大 位 移 井的井 斜 都很 大 , 超 过5 0 。, 常规 的
电缆 自由下放方 式测 井很 难施 工 , 为此 , 针 对大位 移井 的测 井 采用 了以下2种技术 。
( 1 ) 钻 杆输 送 电缆 测井 湿接 头技 术 。 传输 工 具组 成 : 旁 通
( 3 ) 内涂 层防磨油管。 内涂层油管 的涂料是用以环氧树脂 和 金属 粉末为主 体的新 型涂料 , 该涂层对于 泥沙的磨 损和抽油 杆 的偏磨具有很 好的防护性能 , 抗磨性 能远 高于金属。 涂料具有 活 性 吸附作用 , 能将涂 层表面 的微观 凸起 拉平 , 使其更加 光滑。 应 用于大斜度油井上可以降低管杆之间的摩损 , 降低运行载荷 。
③辽河滩 海架岭6 0 7 块 的高 效开发 , 受益于 大位移 井钻采
技术的发展 和综合应用 。
情 况下 , 提 供与 常规 电缆测井 相同的裸 眼井测井数据 。
系统 构成 : 地 面仪 器、 井 下仪器 、 电池 及控制短 节 、 特制钻
头、 特制 自 备 钻杆 、 保护套 、 释放 器、 仪 器上下悬挂等 。 施工过程 : ①测井仪 器安装在特制 钻杆和保 护套 内 ; ②用
钻杆 传输 至 井底 完成 通 井循 环泥 浆 ; ③准备 起钻 时将 仪 器从 钻杆 内释放到 钻头外部 ; ④起钻时进行测 井 。 技术 优 点 : 相对 于 常用 的钻 杆传送 湿 接头测 井 和普 通 电
斜 角度大 , 气液 比高 , 出砂量 较小的油井 。
特征 , 制 作背景 图谱 , 消除 假象 , 准确识别真假 油气显示 。 2 . 3测 井技 术
对于大 位移井 的完井测井项 目与常规井基 本一致 , 主要测 量项 目有双侧 向 、 声波 、 中子 、 密度 、 自然伽 马 、 自然 电位和 井径
化 录井 、 轻烃录 井 、 定 量荧光录 井等技 术 , 通过 分析钻井液 谱 图
功能。 柱塞 与泵 筒之 间的密封 间隙为弹性 间隙 , 在 液柱 压力作 用下, 间隙值可 自动补偿 , 可以大幅 度降低整 泵的漏失量 , 提高 泵效。 单级 密封 单元采 用非 接触式 弹性 间隙 密封 , 密封单 元结 构短 , 不易 砂卡 。 同时单元 结构 上端设 计为 锐 角, 起 刮砂 作用 , 能够 最大 限度减少沉 降砂粒进入 密封 间隙的可能性 , 适用于 井
3结 语
①井身轨迹剖 面优化设 计是大位移井钻 探的基础 , 相应 的 钻井 、 录 井; F n /  ̄ l f 井 工艺技 术是 实现大 位移 井钻 探的保 障 , 配套
卡、 压 坏仪 器、 挤 坏电缆等 工程事故 , 测井 成功率 及测井时效 受 到一定影 响 ; 施工工艺 比较复杂 。
封 单元 结构柱 塞 , 各 级之 间相互 独立 , 并 强开 、 困难 ; 钻井 液 中混 油条件 下 , 真假 油气显示 难以 区 分 ; 井斜较大 , 地层对 比等困难 。
针 对 上述 存 在 的录 井 工 作 困难 , 采 取 了以下 解 决办 法 : ①将钻 井与 地震 资料 充分结 合 , 建立地 质模 型 , 并 实行随 钻一 体化跟 踪分析 系统 , 提高 对随钻 地层在现 场 的研 判精 度 ; ②针 对 钻井液添加 润滑剂 给录井油 气显示识 别带来 的困难 , 应 用地
缩 短 钻 井 周期5~7 d , 还 可节 约 成本 5~8 X 1 0 元, 而 且 安全
系数高 。
杆。 辽河 油 田分 公司浅海石 油开发 公司的油井平均 下泵深度 为 2 0 0 0 m, 为 了降低 抽油机 的悬 点载 荷 , 采 用三级 抽油杆 的设计 。 并 根据 不 同的泵深 及 泵径 , 计算 出不 同比例 的抽油 杆 配比。 这 些不 同比例不 同直径 抽油杆 的组 合 , 通 过抽油杆 强度校核均 可
2 . 2 录井技 术
随 着钻井技 术的提高 , 大位移井 技术 已经成 为油 田开发 的 重要手 段 , 但 同时 也给录 井工作 提 出了挑战 : 岩 屑混杂导 致岩
保 证各种杆 径的抽 油杆在工作 时都能够满足 强度要求 。 合理 设 计 泵型泵挂 , 积极调 整生产参数 , 保证深井泵 的正常运行 。 ( 2 ) 柔性 金 属泵 。 柔性 金属 泵采用 相互 完全独 立的 多级 密
总成 、 公投 总成 、 泵下枪总成 、 过渡短 节等 。
固体 润滑 膜 , 当 与油管 接触 摩擦时 , 固体润 滑剂 在对偶 面 间发
生微 量迁移 , 摩擦 只发生在 固体润滑剂 内部 , 避免或减缓 磨。 同 时采 用同 曲率接 触技术设计 , 改变 了老式抽 油杆节箍 与油管接 触的方式 , 由线接触变为面接 触 , 减少磨损量 。
施 工过程 : ①仪器 串由过 渡短 节连接 到钻杆底部 ; ②用钻
杆把 仪 器输送 到 测量 井 段顶部 ; ③ 电缆通 过泵 下 枪总 成与 井
下公 头总 成 在泥 浆 中完成 与仪 器 串连接 ; ④边 下 放钻 杆边 测
井( 密 度测井除 外) , 边上 提钻杆边 测井。 技 术缺 点 : 由于仪 器裸露在 钻具的 最底部 , 携带 测井仪 器 的钻具 无法加 压或旋 转 ; 在仪 器下 井过程 中容 易造成遇 阻 、 遇
( 2 ) 钻 杆输 送无 电缆 测井技 术 。 该技 术是 在不 使用 电缆 的
的射孔和 举升工艺技 术是实现大 位移井有效开发 的手段 。
②在 原 有生 产平 台 上 , 应 用大 位移 井钻 采技 术 开发 新 的
产能 区块 , 实 现海油 陆采 , 不仅可以保护 海滩环境 , 降低 安全风 险, 还 能降低油 气生产成本 , 一举 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