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当涂县长江防护林建设现状及对策
当涂县长江防护林建设现状及对策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防护林建设的重要区域之一。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有着重要的经济、交通和生态环境意义,长江防护林建设对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长江防护林建设在当涂县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现状分析
1.长江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涂县长江防护林建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长江防护林覆盖率不高。长江防护林是指在长江流域内生态脆弱区域和易发生洪涝灾害区域沿江建立的一条宽度较大的绿化带。目前,当涂县长江防护林覆盖率不高,导致部分地段长江岸线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二是长江防护林建设管理不到位。由于长江防护林区域较大,加之管理人员少,长江防护林建设管理不够到位,存在违法采挖、乱搭乱建等现象。三是长江防护林建设质量不高。部分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由于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建成后效果不佳,影响了长江防护林的整体效益。
2.长江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性
长江防护林建设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洪减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长江防护林可以减缓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改善气候,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是对防洪减灾的作用。长江防护林可以增加河岸的稳定性,减少岸线侵蚀,减轻洪水冲击,保护下游地区的安全。
二、对策建议
1.加大投入,提高长江防护林覆盖率
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扩大长江防护林建设规模,提高长江防护林覆盖率,保护长江岸线。可以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逐步将长江岸线打造成一道绿色屏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加强管理,规范长江防护林建设
长江大保护工程年终总结
长江大保护工程年终总结
近年来,长江大保护工程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长江大保护工程为保护我国第一大河流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全面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和生态带,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长江大保护工程以优化生态环境为核心,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水土流失等。通过这些措施,有效保护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来源,保护长江意味着保护宝贵的水资源。长江大保护工程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引导农田水利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有效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益,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支撑。
三、加强流域水污染防治。
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生态系统,而水污染则对生态系统造成重要影响。长江大保护工程重点在源头控制、污水处理和水体监
测等方面加强水污染防治。通过加大投入,加强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有效减少了水体污染,提高了水质质量,保护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
四、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
长江大保护工程通过推动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促进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通过加强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措施,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同时,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鼓励和支持流域内各方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
浅析林木种苗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重要性
浅析林木种苗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重要性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开始实施的一项大型国家林业工程,它
的范围覆盖了黄河以北、长江以北、珠江以北的三大北方地区,旨在通过植树造林,改善
生态环境,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增强自然环境的稳定性,保障生态安全。
林木种苗是三北防护林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工程的基础。它不仅直接关系
到防护林工程的效果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还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切相关。
首先,林木种苗具有直接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三北地区是中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恶
化地区之一,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严重,造成了大量的生态环境灾害,影响到当地居民
的生产和生活。种植树木是恢复当地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起到固定土壤,保持水源,减少灾害等作用。而林木种苗的数量和品种决定防护林工程的效果,因此种苗的大量
生产和种类的丰富性都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林木种苗对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防护林工程的建设,
多年生的林木可以稳定供应木材,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林木种苗的生产和销售也
是一项重要的产业,可以提供当地居民的就业岗位,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林木种苗在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沙漠化和水土流失
严重的地区种植树木可以减少土地的蒸发和风蚀,减缓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而林木种苗
不仅应该数量充足,品种也应该包括不同适应性的树种,以应对各种地形、土壤等不同的
环境因素,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林木种苗是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效果
防护林的作用
防护林的作用
防护林是指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自然灾害等目的而建立的人工林网。它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防护林在防风固沙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风沙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给沿海地区、沙漠地带和荒漠化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建设防护林可以有效地减轻风沙灾害带来的破坏,减少沙尘暴频率和程度,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防护林在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土流失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农田和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防护林能够减缓水流速度,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从而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农田和水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防护林还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近年来,人类的活动和环境变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而防护林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为许多濒危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通过建立防护林,可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此外,防护林还具有改善气候和人类健康的作用。防护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可以起到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同时,防护林还能够净化空气、改善气候、降低温度,为人们提供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防护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的生态环境,还利于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因此,建设防护林不仅是保护自然环境的需要,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总而言之,防护林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设防护林既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保障人类生活品质的需要。我们应当加强对防护林建设的关注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绿色、清洁的家园。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况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年11月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阶段,分三期工程。1978-1985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01-2020年为第二阶段,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阶段,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现正在进行第五期建设。
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推进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林业工程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以下简称:长防林工程)建设管理.
第三条长防林工程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实行国家林业局、省或计划单列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三级管理,其他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参与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第四条长防林工程建设实行按规划立项、按项目管理、按实施方案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按效益考核。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国家林业局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林业局长防办)参与长防林工程总体建设规划编制,制定年度建设计划草案,审查、审批省级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培训、项目检查、验收等
工作。
第六条省级政府或计划单列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内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年度建设建议计划,组织工程实施、指导、检查、监督、宣传、技术培训和进度信息反馈等工作。
第七条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工程计划的执行;组织工程作业设计、种苗供应、施工、检查验收、科技推广和人员培训;对承担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任务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监督和过程管理;管理上级配套资金,落实县级配套资金,负责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
第三章规划、计划管理
第八条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若干意见》(国发〔2005〕33号)、国家发改委《国家级专项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发改规划〔2007〕794号)要求,国家林业局计划管理部门组织编制长防林工程总体建设规划,报国务院或国家发改委审批后,下发工程有关省级或计划单列市林业主管部门实施。
东至县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技术探讨
ECOLOGY
区域治理
东至县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技术探讨
东至县金寺山林场 危志汉
摘要:调查分析东至县长江岸线生态环境基本情况,分析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存在问题,根据长江岸线长江干流(东至段)管理范围内外平台和内平台、外平台以外的滩涂地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根据长江岸线堤防内林地和森林质量状况,提出人工造林、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和乡村绿化美化的生态修复技术,为东至县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和国土绿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东至县;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7-0107-0002
一、东至县长江岸线基本情况
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皖江段南岸之首,长江傍境东流,拥有长江岸线85公里,在沿江重镇形成香口危化品码头、东流菊江港埠、大渡口3个五千吨港口,境内长江水系主要有尧渡河、黄湓河。
本区域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兼有岗地和丘陵,人口集中,经济较为发达、区域环境受人类干扰强烈,缺林少绿,属于生态薄弱地区。
二、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要求各地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中提出打造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先导区。加强生态空间保护,优化区域生态系统,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一体化生态廊道,顺应自然山水同脉同源构建区域化生态网络,共建绿色发展美丽长三角。推动区域林业生态整体提升。重点打造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4条生态廊道。皖江和淮河地区推进长江森林城市群、淮河森林城市群建设,加强沿江、沿淮湿地修复,实施环巢湖十大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化“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落实“1515”岸线分级管控措施,推进长江生态廊道提升工程和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推进上中下游、江河湖库、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1]。
农田防护林建设方案
农田防护林建设方案
一、引言
农田防护林是指在农田周边建设或种植树木、灌木等植物,以形成一定的防护屏障,保护农田免受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的侵害。本文旨在提出一套科学的农田防护林建设方案,以指导农田防护林的规划和实施。
二、农田防护林的功能
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具有多种功能:
1. 防风固沙:农田作物易受高风速和风沙侵害,防护林能够减缓风速、截留飞沙,保护农田作物的生长。
2. 保水护土:防护林的植被能够拦蓄降水,减少径流速度,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3. 提供生态环境:农田防护林为农田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4. 增加生物多样性:防护林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合适的栖息地和食物,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三、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要求
为了实现农田防护林的功能,以下为农田防护林建设的要求:
1. 选用适宜树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农田特点的树种,如农田防护林带的靠近村庄部分适宜选择乔木,而离村庄较远部分适宜选择灌木。
2. 合理布局:根据农田地貌、土地利用状况和自然条件,合理划定农田防护林带的位置和规模,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防护效果。
3. 广泛参与:农田防护林建设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田防护林的养护管理,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 科学管理:注重科学管理,合理选择农田防护林的种植密度和配置结构,严格控制农田防护林的生长形态和高度。
5. 注重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鼓励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在栽植农田防护林的同时保护和恢复当地生态系统。
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
长防林参考资料
(三)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
生态状况,决定了我区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三
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进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
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
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
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
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
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
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福建省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维护生态安全,服务海西建设福建森林覆盖率高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台风、干旱、海潮、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都给福建省造成上百亿元的损失,特别是沿海地区台风,每年直接登陆
的有2~3次,造成一定影响的有7~8次,登陆时沿海地区常出现12级以上强台风。台风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经常引发泥石流和山洪暴发。这些自然灾害已对福建省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例如,2005年19号台风“龙王”导致全省8个设区市、62个县(市、区)370.89万人受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32.78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38亿元。2006年8号台风“桑美”导致全省14个县市145.5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3.5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7.86亿元。2008年13号台风“韦帕”造成福建省10个县市,4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
长江护岸工程安全方案
长江护岸工程安全方案
一、前言
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江河之一,其流域广阔,沿岸人口众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
交通枢纽,长江护岸工程的安全对于沿岸居民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确保长江护岸工
程的安全,有效预防护岸发生坍塌、滑坡、倾斜等安全事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护岸工
程安全方案至关重要。
二、护岸工程的特点
长江护岸工程一般采用混凝土、石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护岸。在工程实践中,长江
护岸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 长江水位变化大,季节性的洪水与干旱使得护岸受到较大的压力;
2. 长江流域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地质灾害频发,地质条件对于护岸工程的稳定性有着重
要影响;
3. 长江护岸工程经常受到船舶航行、波涛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护岸的稳定性需要得到保障;
4. 护岸周边环境复杂多变,护岸工程在保护岸边生态环境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护岸工程的
安全。
基于以上特点,长江护岸工程的安全方案需要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并且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制定。
三、长江护岸工程安全方案
1. 水文条件考虑
长江流量巨大,水位变化幅度大,为了保障护岸工程的安全,需要进行严密的水文条件考虑,包括长江水位、流速、流量等参数的监测和分析。根据水文条件,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固、维护措施。
2. 地质条件分析
长江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地震、地质灾害频发,地质条件对于护岸工程的安全有着重要的
影响。在护岸工程设计之初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条件分析,灾害隐患排查,结合地质风险
评估,合理选择护岸工程的位置、结构形式,并且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滑等增加护岸工程
生态防护林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防护林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自然灾害频发,人们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生态防护林作为生态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源、改善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逐渐意识到生态防护林的重要性,并加大了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本研究旨在对生态防护林的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生态防护林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意义。
2. 实地调查:选取我国某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情况,了解该地区适宜建设生态防护林的可行性。
3. 统计分析:通过对研究对象地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建设生态防护林的投入产出比。
4. 专家访谈:邀请生态环境专家对生态防护林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提出建设生态防护林的建议。
三、研究内容
1. 生态防护林的意义: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源、改善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2. 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因素对生态防护林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3. 生态防护林的建设模式: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建设模式,如乔木林、灌木林、草本植被等。
4. 生态防护林的投入产出分析:投入建设生态防护林的费用与建成后带来的生态效益的比较。
5. 生态防护林的管理与维护:建成生态防护林后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保持其生态功能。
四、研究结论
1. 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对于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强化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安康市重点防护林工程发展思路初探
要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安康中心城市是安
康对外 的窗 口 , 整个 安康的 形象 , 是 应结 合森林 城市 建设 ,使安 康逐步 向中 等城 市、 生态城市 、 绿色之城迈进。我们应将绿 化治理重点 由高山远 山转移 , 由偏远 山区
向城镇周边 、 交通 要道、 汉江沿岸转移 , 强 力推进 “ 一江两岸 ( 汉江 ) “ 、 三边 ( 城
一
转变生产 生活方式 ,积极培育林业产
防, 及时研究解决 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 。层 业是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借 任, “ 将 长防工程 ” 各项任务指标纳入各级 远 , 下力气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和方式 , 积极
柴灶 的改建 等生态措施 , 禁木炭生产和 严
、
充分认识安康实施重点防护林工 层 成立和完善领导机构 及办公室 , 明确 责 助 国家实施 天保工程建设 的契机 , 着眼长
重要生态屏障 , 也是国家南水北调 中线工 先根据工程量进行预算 、 领导审核 , 完工后 些资源优势 , 积极培育森林旅游产业 。 程的重要 水源地和保护区 , 加大 重点防护 进 行决算的资金应用程 序 ; 在审报 制度上
林建设 力度 , 切实加强秦 巴山 区林业生态 保护与 建设 , 不仅 对该市 、 全省乃 至全 对
诱发水土流失 。全市大于 2 度陡坡耕地 5 占耕地总面积 的 6 %, 3 这些陡坡耕地一旦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关于开展长江流域等四个防护林工程“十一五”建设及二期建设总结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关于开展长江流域等四个防护林工程“十一五”建设及二期建设总结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0.07.29
•【文号】造工函[2010]48号
•【施行日期】2010.07.2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森林资源
正文
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关于开展长江流域等四个防护林工程“十一五”建设及二期建设总结的通知
(造工函〔2010〕48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
今年长江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太行山绿化、平原绿化二期工程建设即将结束。为全面总结长江等防护林工程“十一五”建设及二期工程建设,研究谋划“十二五”及三期工程建设,我司决定开展“十一五”及二期工程建设总结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结的范围和期限
按照国家林业局批复的长江等四个防护林建设二期工程规划,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包括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贵州、重庆、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包括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6个省(自治区)。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包括河北、山西、河南、北京4省(直
辖市)。平原绿化二期工程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陕西、甘肃、宁夏、新疆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述四个工程二期建设总结期限为2001-2010年底,其中“十一五”建设总结期限为2006-2010年底。
生态林的建设及抚育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生态林的建设及抚育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摘要:林业建设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林业工程的建设在
生态林的抚育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护林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抚育管理中要注重养护中的技术问题。在抚育管理上先进的科
学技术对于林木的生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加强防护林的成材率,另外在针对
幼苗期的抚育管理中,要加强对苗木的管护,及时做好灌溉、施肥等技术措施。
为林木的快速成才打好基础。
关键词:生态林;抚育管理;林业
引言: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支撑的重要产业,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国家经
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在林业的发展中,生态林的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
其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区域性气候,优化地区环境等,林业部门需要加强对
防护林建设的重视,强化防护林的抚育和管理工作,应用科学的抚育管理技术,
提高防护林的建设效果。林业部门需要对防护林的建设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进行
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提升防护林的建设水平,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生态防护林及其重要性
生态防护林的种类有很多,在过我国一般都是根据它的防护目的和功能来划
分的,主要有保护自然林和保护人类设施林两类。保护自然的防护林有:涵养水
源的防护林、防风固沙的防护林和防止水土流失的防护林等;保护人类设施的防
护林有:保护农田牧场安全生产林、护路林与护岸林和环境保护林等。随着经济
发展,我国林业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这也通过自然灾害反作用给了经济的复杂化呢,阻碍了它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危害是长远的,无法避免的。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如此,生态防护林根
生态防护林营林工程技术措施研讨
生态防护林营林工程技术措施研讨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
深刻的认识。生态防护林作为一种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经济效益的
绿色工程,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高度关注。因此,生态防护林营林
工程技术措施的研讨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背景
生态防护林营林工程技术措施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林业工程手段,实现
生态防护林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它在保护生态
环境、改善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实现可持续利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生态防护林营林工程技术措施的研究,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
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生态防护林营林工程技术措施的主要内容
1.建设规模的确定:根据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需求,科学合
理地确定生态防护林的建设规模。这既要考虑到土地利用、资源供给和经
济效益,又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功能需求和自然保护的要求。
2.林种的选择:在生态防护林的建设中,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
生态环境要求的合适林种。既要考虑到防护功能,又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综合利用。
3.植树造林技术:生态防护林的植树造林技术是保证林木成活率和生
态功能的关键。这包括土壤改良、防风固沙、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以及合理的育苗、栽植和维护等工作。
4.林地管理措施:针对生态防护林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森林火灾预防、病虫害防治、抚育造林、土壤保育、水土保持、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措施,以确保生态防护林的良好生长和稳定功能。
5.林业生产模式创新:在生态防护林的营林过程中,探索建立符合自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发文单位:林业部
发布日期:1991-12-16
执行日期:1991-12-16
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计划管理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五章组织管理
第六章附则
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省林业(农林)厅,重庆市林业局:
现将我部制定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确保工程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营造林项目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县(市)为工程管理的基本单位。正式列入国家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的县(市)为工程县。因工程建设需要,经林业部批准列入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管理的其它县(市),按正式批文归类管理。
第四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必须依据国家批准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组织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和项目实施。
省级总体规划,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批准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编制,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林业部审批。
县级总体规划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依据经批准的省级总体规划编制,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县、地(市)级林业主管部门逐级上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并报林业部备案。
第二章计划管理
第五条工程县应当根据县级总体规划设计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预安排,按项目编制年度计划。各地、县编制的年度计划,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计划(计财)处和长江防护林建设办公室汇总、审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平衡、纳入省级林业建设年度计划并报林业部审批后,按规定程序逐级下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防林参考资料
(三)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
态状况,决定了我区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进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全区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加快长江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意义重大,特殊的生态区位,脆弱的生态状况,决定了长防林生态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加快防护林工程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的需要;是进一步改善流域范围内生态状况,建设福建省重要生态屏障的需要;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是增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能力,
增加森林碳汇功能的需要。
维护生态安全,服务海西建设福建森林覆盖率高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较好,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省份,台风、干旱、海潮、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每年都给福建省造成上百亿元的损失,特别是沿海地区台风,每年直接登陆的有2~3次,造成一定影响的有7~8次,登陆时沿海地区常出现12级以上强台风。台风带来的大风和强降雨,经常引发泥石流和山洪暴发。这些自然灾害已对福建省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成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例如,2005年19号台风“龙王”导致全省8个设区市、62个县(市、区)370.89万人受灾,全省直接经济损失32.78亿元,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3.38亿元。2006年8号台风“桑美”导致全省14个县市145.5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3.5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7.86亿元。2008年13号台风“韦帕”造成福建省10个县市,4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元。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三北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从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总体目标的出发,决定上马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设三北工程,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领
导集体在结束十年动乱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重要关头,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反映了三北地区各族人民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实现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稳定并拓宽生存
空间的战略需要。
三北地区分布着我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总面积达15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90%,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这一地区风蚀沙埋严重,经常出现沙尘暴,流沙压埋农田、牧场、村镇、村庄,威胁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的安全。三北地区在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的十几年间,有667万公顷土地沙漠化,有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在1000多万公顷草场由于沙化、盐渍化,牧草严重退休,有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了沙库。据三北地区在二十世纪50-6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初,沙漠化土地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构成严峻威胁。三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达55.4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土壤万吨以上,相当于刮去1cm厚的表土,黄河每年流经三门峡16亿吨泥沙,使黄河下游河床平均每年淤沙4亿立方米,下游部分地段河床高出地面10米,成为地上“悬河”,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成了中华民族的心复之患。
干旱、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导致的生态灾难,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各庞大人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建设三北工程不仅对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改善全国生态环境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建设三北工程是实现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战略需要。
三北地区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区,聚居着汉、回、蒙、满、维吾尔、哈萨克、鄂伦春、塔吉克等22个民族,总人口1.67亿,占三北地区总人口的11.9%。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和恶化以及复杂的历史,经济发展缓慢,同中东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
三北地区战略地位突出,有我国重要的国防基地。工程区横跨我国北方半壁河山,同俄罗斯、蒙古等10多个国家接壤,国境线长达7000公里。三北地区有许多革命老区,由于生态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建设三北工程不仅对增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维护国家安全,巩固国防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
3、建设三北工程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三北地区域哉辽阔,光热资源充足,物种资源多样,矿产资源丰富。人均农地、草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和极具开发潜力的农业区;已经发现的矿产有170多种,约占全国的70%,其中有多种矿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明显的优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冶金、重化工基地。
三北地区植被稀少,农村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三北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地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了农民脱贫致富。建设三北工程不仅对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二、唐山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当前,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推进生产力布局向沿海转移,特别是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更加认识到,加快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速度,提高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质量、标准和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大力推进唐山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加快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防灾减灾的需要。沿海防护林除了具有森林所固有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作用外,还具有护堤固坡、消浪减灾、抗御风暴潮及有效减少农畜渔业损失的作用,防灾减灾的效果非常明显。国家已经把防护林建设作为沿海地区防御减灾、节能减排的最重要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