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产业同行质为重 多样培训各显神通

合集下载

如何构建新时代教育与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如何构建新时代教育与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如何构建新时代教育与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在新时代下,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转型,教育和产业也必须要相应地做出调整,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然而,要如何构建新时代教育与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这是一个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一、推进产教融合,实现“双赢”产教融合指的是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

产教融合能够促进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长期规划,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优秀的人才。

同时,对于高校而言,产教融合也能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教师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

产教融合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企业获得优质的人才,高校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践经验,从而推动产业发展和教育改革。

二、建立产学研合一的机制为了深化产教融合,可以考虑建立产学研合一的机制。

产学研的合作,不仅能够让企业和高校在教育和人才培养上更有针对性,还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

这样,就能够实现教育、产业和科技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让教育和产业更好地融合。

三、加强企业带教,提高教育质量企业带教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实践中去,感受真实行业的经验,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教育措施。

企业带教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实践经验和行业知识,使学生更加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增强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企业带教也能够带动教育的改进和提高。

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

这样,就可以保证教育的质量和企业的需求相匹配,推动教育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要想构建新时代教育与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效的教学设施可以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建设上,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经验。

国外的教育设施建设在功能性和美观性方面都非常优秀,这可以为我们在教育设施建设上提供借鉴和启示。

产教融合 知行合一

产教融合 知行合一

产教融合知行合一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产业是经济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产教融合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知行合一是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行动相统一。

产教融合和知行合一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

产教融合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产业界与教育机构可以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产业界可以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技术需求,教育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平台,两者共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教育机构可以设置与产业需求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

通过与产业界的合作,教育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到产业的最新需求和发展动态,将这些信息应用于课程设置,使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

教育机构可以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学生可以到企业实习、参与项目研究,通过亲身经历来了解产业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知行合一的实践需要教育机构改革教育方法和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理论与实践脱节。

知行合一强调学生要通过实践来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教育机构需要引入更多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通过实践来掌握知识。

评价方式也需要改变,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行动相统一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真正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产教融合和知行合一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产教融合,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到产业的需求和发展动态,培养与行业紧密结合的技能和知识。

通过知行合一,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只有掌握了这些能力,学生才能在现实世界中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创造独特的价值。

怎样做一位成功的父亲

怎样做一位成功的父亲

怎样做一位成功的父亲传统文化对家庭的组合有着明确的分工合作,往往是女性更注重家庭打理,男性更在意事业发展。

事实上,无论男女,每个人都肩负着多重社会角色,也都对自己或他人有深刻影响。

对于职场男性而言事业是重要的,但对家庭的付出和关爱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当男性成为父亲时,其言谈举止深刻的影响着子女的成长。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位较为成功的父亲呢?下面提四点建议:1伴随成长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亲的身份便如影随形,这不仅是一种亲密,更是一种责任。

作为职场达人的父亲,需要营造安全祥和的家庭环境,尽可能多地找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玩,一起生活,在亲子互动中培养信任,以促进父子间的亲情交流。

这当中,不仅孩子在成长,父亲也在成长,不断摸索和培养“父亲经”。

父亲切莫因工作繁忙而将孩子交给祖辈带,那样虽可以偷一时闲,却可能留得长久害,最终得不偿失。

2 以身作则俗话说,“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新生的孩子就如同白纸一般,而泼墨的却是父母。

孩子对很多事物都没有分辨能力,他们的行为举止大多来自对父母的模仿,因此父亲要注重自己的行为,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适宜的行为,例如抽烟、喝酒、打人、说脏话等。

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很容易被教坏。

而且,父亲往往是儿子的模仿第一对象,也是女儿依恋的第一个异性,父亲的行为和观念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父亲,只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给孩子做好榜样。

3理性教育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模式是“棍棒底下出孝子”,所谓“不打不成材”。

但现代社会中,父亲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实施理性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专制型父亲教出的孩子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与父母沟通不良,因为暴力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极度不利。

成功的管教,需要基于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通过亲子间的交流和帮助,深化彼此的关系,达到亦师亦友的境地。

4 宠爱有度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的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致使孩子被一群长辈疼着。

教育产业链解析了解教育行业的各环节与参与者

教育产业链解析了解教育行业的各环节与参与者

教育产业链解析了解教育行业的各环节与参与者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教育产业链是指涉及到教育行业的各环节以及相关参与者的综合体系。

了解教育产业链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教育行业的运作方式和各个环节的职能作用。

本文将对教育产业链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教育行业的运行机制。

1. 教育供给端教育供给端是教育产业链的起始环节,它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层次的学校和教育机构。

在这一环节中,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

学校是教育产业链的基础,它是教学资源的集中地,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内容和知识传授。

2. 教育需求端教育需求端是教育产业链的需求方,包括家庭、学生和社会。

家庭是最基本的教育需求方,它们对教育资源和服务的需求决定了教育产业链的需求规模和结构。

学生是教育产业链的主要客户,他们通过接受教育来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它通过政策制定和经济支持来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

3. 教育内容提供者教育内容提供者是教育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它包括教师、教材出版社、教育科研机构等。

教师是教育内容提供者的主体,他们通过教学活动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

教材出版社是教育内容提供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编写和出版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育资源。

教育科研机构通过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来提供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4. 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机构是教育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它们为学生提供特定领域的补充教育和职业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需求的多样化,教育培训机构在教育产业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它们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学生和家庭的需求。

5. 教育评估与认证机构教育评估与认证机构负责对教育机构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与认证,它们是教育产业链的监管者和服务提供者。

教育评估与认证机构通过对教育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推动教育行业的提质增效。

6. 教育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服务提供商成为教育产业链的新兴参与者。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经验做法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经验做法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经验做法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指在产业和教育领域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合作体系,旨在促进产业和教育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发展。

在当今社会,产教融合共同体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特色经验和做法对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特色经验和做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特色经验1.产业定制教育课程产教融合共同体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针对特定行业需求定制教育课程。

通过产业和教育的深度合作,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灵活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获得与实际工作相匹配的技能和知识。

这种定制教育课程不仅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产学双赢。

2.实践教学与产业对接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另一个特色就是积极推动实践教学与产业对接。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同时,企业也能够通过参与教育培训项目,为自身培养人才,提高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这种实践教学与产业对接的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身的实际能力,也能够促进产业的发展。

3.人才培养与技能认证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之一是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技能认证。

通过与行业协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等建立合作,学校可以针对产业需求,推出相应的技能认证培训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这种人才培养和技能认证的模式能够促进企业用人制度的改革,提高员工的绩效和职业发展空间,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4.产业与教育资源整合产教融合共同体最大的特色就是推动产业和教育资源的整合。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同时,企业也可以借助学校的人才和科研成果,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这种资源整合的模式不仅能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也能够促进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二、做法1.建立产学合作机制要推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发展,首先需要建立产学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围绕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工作计划

高职院校围绕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工作计划

一、概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

高职院校作为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实现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和结合的重要使命。

针对教育培训产出与产业就业需求的需求对接,高职院校围绕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工作计划,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着诸多挑战。

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需要更加贴近产业需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求。

传统的产教合作模式也面临着时代的考验,需要更加紧密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时需要更加重视产出与产业就业需求的对接,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

三、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工作计划的意义为了改善和解决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种种挑战,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工作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工作计划可以更加贴近产业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接触和学习最新的技术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产教合作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实力提升,实现双赢的局面。

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工作计划也能够更好地对接社会的用人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四、高职院校围绕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工作计划的具体举措为了实施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工作计划,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具体举措:(一)完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可以结合产业需求,不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引进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加强产教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更好地提高实践能力。

(三)搭建实习评台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高职院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搭建实习评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增强就业竞争力。

(四)改革评价机制针对教随产出产教同行工作计划的实施效果,高职院校也需要改革评价机制,更加贴近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产教科融合、育训融通、专创相融人才培养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产教科融合、育训融通、专创相融人才培养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产教科融合、育训融通、专创相融人才培养模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产教科融合、育训融通、专创相融是当前人才培养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实践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

产教科融合注重学校与行业、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育训融通强调培养模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将学术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专创相融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这三种融合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

本文将对这三种融合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重要性和意义,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新思路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部分:- 概述:介绍产教科融合、育训融通、专创相融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 文章结构:说明文章的组织结构和每个部分的主题。

- 目的:阐明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产教科融合、育训融通、专创相融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

2. 正文部分:- 产教科融合:介绍产业、教育和科技的融合路径和方式,探讨如何促进产教科三方合作,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 育训融通:探讨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如何相互融合,实现学习和实践的无缝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

- 专创相融:阐述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探讨如何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3. 结论部分:- 总结产教科融合的重要性:归纳产教科融合对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强调其在推动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

- 探讨育训融通的意义:总结育训融通所带来的教育培训融合发展模式的优势和意义,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和互相促进。

- 强调专创相融的必要性:强调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专业学习和创新训练相结合,达到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和创新发展水平。

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困境及路径

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价值、困境及路径作者:刘鹏金心亦裴忠贵来源:《职教通讯》2024年第02期摘要: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转型建设的重要抓手。

当前,校企双方作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核心主体,在协同推进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产教两张皮”“校热企冷”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产教融合头雁效应的发挥。

对此,在教育部明确要求的“共同体要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置于首要位置”的背景下,以校本实践为基础,从拓宽产教融合办学形态、发挥企业产教异质资源供给、政府牵头制定利益分配制度及加强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一体化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发挥协同效应,立足行业,赋能产业,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打造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关键词:一体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合作基金项目: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委托专项课题“职业院校治理现代化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JFZ/2023/01)作者简介:刘鹏,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办校办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金心亦,女,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产业学院治理;裴忠贵,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办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4)02-0060-072023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出了“能够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的指导要求。

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战略安排,各大职业院校应把握好现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规律,通过政策创新、教学创新及运行体制创新,将重大创新转变为发展效能,从而为进一步解决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方位整合产教资源、构建产教供需协同机制、联合培养人才、推进技术攻关等重大问题提供有效样本。

产教融合促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产教融合促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产教融合促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精神,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口,以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形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生态,不断健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一)产学合作,育人为本。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人才培养,创新办学机制,形成高等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联动发展的新局面,促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深化,支撑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统筹协调,分类推进。

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双一流〃建设高校、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优势,分类推进,形成高校、行业、企业协同构建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工作格局。

(三)服务需求,项目推动。

面向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实施产教融合创新研究、示范引领和服务提升计划,推动学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高等教育和产业实现协同联动发展。

(四)校企协同,深度融合。

完善政策支持,鼓励先行先试,推进〃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改革,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育人、科研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和流程再造,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三、主要目标以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为引领,瞄准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推进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融合互促,构建一流产教融合创新生态。

到2025年,开展产教融合创新研究,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互动发展的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宣传和推广一批产教融合品牌,形成可推广的产教融合〃模式〃。

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结合

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结合

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结合教育和产业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将教育与产业紧密结合,既可以提高教育培养的质量,也可以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结合,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教育与产业的对接教育与产业的对接是推动两者深度结合的关键。

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课程和项目。

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接触和参与实际生产和经营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根据产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二、建立教育与产业的合作平台为了促进教育与产业的交流合作,可以建立教育与产业的合作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由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创业等机会。

通过在平台上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产业的需求,同时企业也可以发现潜在的人才和创新项目。

这样的平台将为教育和产业双方搭建一个互利共赢的桥梁。

三、鼓励教师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教师是教育和产业结合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了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比如,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鼓励教师和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四、加强政策支持,鼓励教育与产业的合作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结合需要政策的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支持教育机构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实践。

政府还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用于推动教育与产业的合作项目。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为教育和产业的深度结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教育与产业的深度结合不仅仅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

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促进二者的对接与合作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建立合作机制、加强师资培训、推进课程改革和加强学生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

一、建立合作机制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需要建立起稳定的合作机制,以确保双方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提供政策保障。

其次,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设立实习基地等方式,促进双方的深度合作。

同时,建立行业协会和企业联盟,为职业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推动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加强师资培训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的重要保障。

教师需要具备行业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因此,加强师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应与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亲身感受产业的发展动态,将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三、推进课程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的需求。

学校应根据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开设与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代表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确保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符。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学生实践学生实践是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与合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实践。

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产业实践活动,如参观企业、参加行业展览等,让学生了解产业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振兴乡村教育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

振兴乡村教育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

振兴乡村教育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乡村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实现振兴乡村教育的目标,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是一个关键性的举措。

本文将从投资、教育资源、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来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

一、投资方面要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加大政府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乡村学校的资金支持,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学校的硬件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教育领域,吸引更多的投资来改善乡村学校的教学条件。

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可以与乡村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二、教育资源方面为了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需要充分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

首先,可以通过建立教育联盟,将农村学校与城市优质学校进行合作交流,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其次,可以引进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

同时,也要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

三、职业培训方面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还需要注重职业培训。

乡村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可以在农村学校设立职业培训基地,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此外,可以鼓励乡村学生参与实习实训,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就业创业方面实现乡村教育的振兴还需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应该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提供就业机会给乡村学生。

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支持和帮助。

可以举办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班等活动,激发乡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促进他们在乡村发展自己的事业。

总之,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在于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结合。

通过增加投资,整合教育资源,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创业,可以实现乡村教育的提质增效,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推动乡村教育的振兴。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经验做法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经验做法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特色经验做法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一种发展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产业和教育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组织形式,旨在整合产业和教育资源,促进双方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特色经验和做法。

一、特色经验1.整合资源,形成产教融合合力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特色之一是整合资源,将产业和教育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以中国汽车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例,该共同体整合了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高校的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共同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

2.创新教育模式,促进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创新教育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

例如,某机械产教融合共同体与高校合作,开设了机械制造方向的专业课程,邀请产业专家和企业员工授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搭建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产教融合共同体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以某航空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例,该共同体组织开展了多项科技研发项目,吸引了企业和高校的科研人员共同参与,推动了航空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

4.实战实训,提升实践能力产教融合共同体重视实战实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他们对产业的适应能力。

例如,某软件产教融合共同体与高校合作开设了软件开发实训课程,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他们在软件行业的竞争力。

二、做法1.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首先,要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组织,明确组织的宗旨、任务和职责,确定组织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确保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正常运转。

同时,要吸引产业和教育的代表单位加入共同体,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合作共同体。

2.整合资源,形成合作网络其次,要整合产业和教育的资源,形成合作网络,共同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

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

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

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转型升级。

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教育产业的新机遇教育产业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行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日益重视,教育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新型教育科技、在线教育、教育培训等子行业正蓬勃发展,为提升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需要不断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利用。

各级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促进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定制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积极探索教育内容的个性化定制模式。

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符合其需求的教育内容,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四、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需要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能化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教育产业的持续发展。

五、教育体制的改革与优化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进行改革和优化。

建立健全的教育评估机制,激励教育工作者的创新创业精神,推动教育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六、教育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需要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教育人才。

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引进国际一流的教育专家,提高教育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七、教育环境的改善与升级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需要改善和升级教育环境。

建设数字化校园、智能化教室,提高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水平,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育氛围。

八、教育服务的精细化与差异化教育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提升需要实施精细化和差异化的教育服务。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 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 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也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很多制造企业近年来发现,由于缺乏高素质的工人,制造业很难再次上升。

为此,一些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培养现代工匠,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而产教融合便成为了这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两个领域之间的紧密结合。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企业与教育机构彼此合作,共同制定课程、培养人才。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并接受企业提供的职业培训,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直接了解学生的能力,为企业招聘提供更多的选择。

这种产教融合模式促进了人才与企业间的紧密联系,也解决了制造企业的人才缺口问题。

产教融合对于培养现代工匠起到了关键作用。

现代工匠不再是单纯的粗工,而是既拥有理论知识,同时也能掌握更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产教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职业培训,使其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掌握了实践的技能。

只有具备全面技能的人才才能成为现代工匠,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另外,产教融合模式也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工艺及相关技术。

这种实践能够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并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同时,产教融合模式也让学生有机会与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士交流,拓宽视野,增强从业专业性,直接接触企业内部的管理、技术等方面。

总的来说,产教融合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经验,帮助他们成长为具备专业技能的现代工匠。

同时,企业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人才,推动自身的发展。

产教融合模式旨在促进产业和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并且为企业培育更多具备高技能的现代工匠,不仅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也为现代生产模式的推广发挥着积极作用。

因此,知行合一,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会让更多人才能够成长为出彩的现代工匠,为制造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 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 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产教融合是指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需求来指导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使教育与产业密切配合,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现代工匠是指具备一定技能,并且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一种工艺或技术的人。

知行合一是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出彩的人生。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首先需要明确产业需求。

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就业的主要来源。

通过与产业深度融合,教育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学生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产教融合的第一步是调研,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

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使教育内容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通过实习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产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要求,提前适应职业生涯的需求。

产教融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

但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教育需要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

教育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实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课程和项目。

教育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

知行合一是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的核心。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学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知行合一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知行合一也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能不断总结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能。

通过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实现出彩的人生。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 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 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产教融合是指将产业界与教育界相结合,通过社会需求导向的教育培训来培养现代工匠。

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工匠精神代表了对于工作的热爱、专注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由于产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对于工匠的需求逐渐减少,导致工匠精神的传承面临困境。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成为了当下的重要议题。

产教融合能够提供更实际的教育培训。

传统的教育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训。

而产教融合则能够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具实际意义的培训项目。

学生可以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基地中进行实践操作,了解和掌握实际工作技能。

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产教融合能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随着传统劳动力的过剩和技术进步的加快,现代社会对于高技能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

通过产教融合培育的现代工匠能够具备更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更容易找到就业机会并取得较高的职业地位。

而且,由于现代工匠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强,更有能力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产教融合能够培育出彩人生。

现代工匠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需要具备坚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通过产教融合培育的现代工匠能够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们在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并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

通过分享成功经验和培育氛围,他们也能够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产教融合需要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指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使知识能够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技能。

只有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和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

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学校需要将更多的教育资源导入到实践中去,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地到实际工作中。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产教融合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产教融合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

产教融合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总结产教融合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其核心理念是将教育与产业相结合,让学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企业,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产教融合需要教育和产业共同努力,而教师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教师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领学生走向职场的良师益友。

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产教融合能力,我们参加了一次以“产教融合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为主题的活动,并在此总结分享一下我们的收获。

一、培训内容本次培训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教融合的概念和意义2.产教融合的现状和问题3.教育与产业的对接4.如何提高教师的产教融合能力5.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二、培训收获1.理解了产教融合的概念和意义在本次培训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以及教育与产业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备与社会融合的能力和素养,这正是产教融合的核心理念。

2.认识到了产教融合的现状和问题通过本次培训,我们了解到了产教融合的现状和问题,如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合作模式单一等。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如要加强产业界与学校的沟通,搭建合作平台,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3.学到了提高教师的产教融合能力的方法本次培训重点介绍了如何提高教师的产教融合能力,其中包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掌握新技术、增强实践能力等方面。

这些方法不仅对我们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三、结语本次培训让我们对产教融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为我们提高产教融合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途径。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更加注重产教融合,更好地为学生和社会服务。

在教学产业融合上发言稿

在教学产业融合上发言稿

在教学产业融合上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发言,主题是教学产业融合。

教学产业融合是指教育和产业之间的紧密结合,通过将教学资源与实际产业需求相结合,为培养人才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条件。

在当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学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学产业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机会。

通过与产业相结合,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获得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实训等方式与实际产业接轨,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做出准备。

其次,教学产业融合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产业界的参与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资源和优势,如实践基地、专业指导、技术支持等。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提升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也可以从产业界了解到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最后,教学产业融合也可以推动知识的创新与转化。

教学与产业的结合可以促进知识的创新与转化,使学术研究成果得以应用到实际生产和服务中去。

学校可以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将优秀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为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教学产业融合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知识创新与转化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应该积极推动教学产业融合的发展,加强学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研究和发展机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 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 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

产教融合培育现代工匠知行合一成就出彩人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现代社会对于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中一直存在着技术工人队伍缺乏、技能水平不高、技术工人队伍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推动制造业发展,产教融合已成为培养现代工匠队伍的重要途径之一。

所谓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和教育界结合起来,共同培养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密集型的现代工匠。

在这个模式中,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培养工匠学生,学校提供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而企业则提供实践机会和专业技能培养。

这种培养模式凸显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更加符合现代工匠的要求。

产教融合培养现代工匠,既可以满足企业的技术需求,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实践是培养现代工匠的关键环节。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工人的实际操作,需要技术工人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而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培养的现代工匠,他们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传统学生更强。

这得益于企业提供的实践平台和专业指导,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融入企业的生产环境,接触到真正的工作场景,对未来的工作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充分的准备。

产教融合培养现代工匠,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工业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行业,需要工匠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产教融合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企业的项目实践,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了解到最新的工业需求,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实践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界限模糊的知识海洋里游刃有余,既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又能够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理论知识,有效提高了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培养现代工匠,也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传统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少实际操作的机会。

而现实工作中,理论知识需要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产教融合模式下,企业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得学生不再满足于死记硬背,而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与产业同行质为重多样培训各显神通
发布时间: 2011-8-29 13:20:00 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潘洁相关行业:教育行业
编者按:朱熹讲: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可是这疑的化解方式,则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着。

如今,“答疑解惑”成为了产业,美其名曰“教育产业化”。

这是颇为奇怪的五字组合,有人全盘否定,有人奉为圭臬。

但是从经济的角度打量,面对数亿学生的升学需求,供给方想不“产业化”都难。

事已至此,唯有希冀那些在教育产业化路上正撒欢狂奔的教育集团,在挖培训金矿的同时,能够将教育的“根”留下。

在学界对“教育是否可以产业化”这一命题尚未定论时,市场上各类教育辅导机构早已“风生水起”。

看看周遭,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大学,教育早已是赚钱工具。

远的暂且不提,仅2010年中国就有4家教育培训机构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当然,这个生意听上去要比其他的行业高尚。

在这个充满了需求的时代,如何将企业家对资本的需求,和学生对知识和名次的追求,保质保量地结合起来?这不仅是一个产业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教育问题。

一分钱一份收获?
暑期培训班刚完,针对中小学生的课外补习班和培训机构的报名工作紧接着展开。

8月27日下午,《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上海杨浦区国定路的同欣培训学校看到,家长和孩子络绎不绝,仅5分钟时间,记者就看到至少有5位家长领着孩子前来咨询相关辅导班事宜。

记者随后领了一份高二的课程表,相关工作人员便热情地介绍:“我们的师资都来自于名校,英语课的老师是上海交大附中和复旦附中的,而且如果你觉得不合适,两个礼拜内都可以退课。

”据悉,类似的主课一学期安排18节课,而历史和生物相对较冷门,一学期9节课。

一节课一般2小时,收费65元,18节课就是1170元。

“上这类培训机构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基本上都是花多少钱讲多少东西。

”曾经在环球雅思进修过英语的一位同学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花了6000多元上了两个月15人左右的小班。


《2007年-2010年中国培训市场发展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指出,目前,IT
培训、英语培训、管理培训和少儿教育已成为培训业的支柱。

其中,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是150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年产值。

学生补习群体如此庞大,这“额外”的培训对学生们来说是否也意味着额外的作业和负担?而家长们又是怎样看待这些课外辅导班的存在呢?记者采访中了
解到,很多家长和学生抱着“别人都补了,自己不补不行”的心态随大流地“被补课”。

而一些在职教师面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金钱“诱惑”时,一般难以抵挡。

“老师在校外兼职已经见怪不怪了,估计有一半的教师在外兼职,有的收入能达到工资总额的一半。

”上海市某重点中学一位不愿具名的老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给本校学生补课每小时收入在150元左右,而在校外补习机构上课,每小时的收入在300元左右,整整翻了一番。

然而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有言在先: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

“实际操作中很难禁止。

”业内专家表示,老师利用自己的私人时间去授课,也没有影响正常教学,怎么查,怎么禁?即使有法可依,也很难真正执法。

上海一家文化培训中心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中心大多数都是聘请公办学校的老师来授课,有些名校名师的收费标准是每小时500元,月收入可达万元。

多样培训各显神通
这只是《国际金融报》记者对中学生辅导产业链的“素描”。

如今的上海各类大学校园内的学生公告栏上充斥着各类培训机构的招聘或招生广告单:环球雅思的雅思考试、学大教育的一对一个性化教育、学而思的中小学培优、弘成的网络学历教育、达内的IT培训、华图的公职培训……
据了解,当前培训市场的办学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类:各级各类学校办的培训班、行业企业的培训中心、各种学会团体办的培训班、社会力量办学、培训公司和个人等。

除了这些列得出名目的培训,更多来历不明的培训班举不胜举。

德勤咨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到2012年,中国整个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将达到9600亿元,其中职业培训有望达到650亿元。

到2013年,学前教育的市场规模将达
到990亿元。

“一方面市场需求大,另一方面融资顺畅,中国教育培训机构可谓底气十足。

”有专家向《国际金融报》记者透露,尽管目前教育培训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从现状看来,中国的教育培训产业仍然处于初步阶段。

“虽然目前市场上的教育培训机构有上万家,但是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少之又少,教育培训产业这块‘金矿’尚待开发。


公开资料显示,迄今为止,中国教育培训业已经有11家公司在美国上市。

去年,安博教育、环球雅思、学而思和学大教育4家培训机构已先后在美国上市。

而还未上市的培训机构正蠢蠢欲动,忙着融资扩展业务。

中资教育研究所的《中国学前教育投融资深度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国内有包括红黄蓝教育机构、大地幼教机构、宋庆龄国际幼儿园、先策教育机构、伊顿国际教育集团、金宝贝国际早教机构等在内的175家学前教育机构获得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注资,涉及金额超过16亿美元,加快了上市步伐。

教育与产业同行质为重
然而在教育“红红火火”地走向产业时,如何保证教育质量也成为公众担忧的问题。

事实上,市场上的教育培训机构在人才储备、教学科研力量、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待改善。

上述专家直言,保质保量地专业化经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

甚至有言论认为,在利益的驱使下,产业化下的教育俨然成了赤裸裸的赚钱工具。

“教育是个良心活,培训公司争先恐后选择上市,将导致其只专注于经营和投资回报,而忽视了教学质量,最终走偏了方向。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

据相关媒体报道,近年来,中国的教育培训机构虽然遍地开花,但质量良莠不齐。

事实上,一些培训机构在招生时设下了很多陷阱,比如在退费方面,大多数机构都承诺“不满意就退费”,但当记者询问具体的退费细节时,往往语焉不详。

此外,很多培训机构打着“达标班”、“包过班”或类似的特色班的幌子,将学费升至几千元甚至上万元。

而他们口中的“包过”,其实就是一次没考过,可以继续留下来学习。

“挖十来个坑,不如好好打一口井,只有足够深了,才能打到水。

”储朝晖说,现在这个行业太热了,很多机构心浮气躁,跟风现象严重,教育质量不过关。

由于国家对教育培训机构的审查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管理也无从下手,培训机构钻了监管盲区的空子。

储朝晖同时表示,虽然教育局对设立培训机构有资金、师资、场地、设备等明确要求,但是具体到运行过程中的教学水平、师资来源、招生方式等细节,仍缺乏规范。

“而适用于培训行业的法律法规也未明确处罚细则,违法培训机构存在侥幸心理,即便出了事,消费者也是投诉无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