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Ⅲ)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选择题1.(2010高考安徽文综17题)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
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0题)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3.(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4题)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4.(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8题)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
这反映我国当时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②,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③。
2.D解析:本题要注意概括材料,把握材料中心句子。
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说。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学案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编写人:高二历史组审核人:审批人:【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号C层可不做,带※※号B、C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学习目标】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我成功,我快乐!【自学效果检测】一、选择题1.(2009高考广东单科)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解析】A 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
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
2.(2009高考浙江文综)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解析】C。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后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因此本题答案C。
3.(2009高考上海单科)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解析】C此文出自陈独秀为《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从1916年9月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青年杂志》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顺乎世界之潮流”(人民版必修Ⅲ)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3·1 顺乎世界之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3题)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2.(2008年江苏高考7题)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4题)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4题)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佛手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5.(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3题)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
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
”该著作的作者是A.姚莹 B.徐继畬 C.郑观应 D.严复6.(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2题)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7.(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18题)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5【含点拔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三专题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1.(2009年海南高考22题)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 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 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 提高人民群众水水平D 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答案】D【点拨】“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了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会更大的作用,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
2.(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6题)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答案】A【点拨】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和“文革”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3.(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5题)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答案】B【点拨】属于容易题。
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社会热点是科技兴国,解题的关系是对时间的把握。
A项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文革结束之后;C项提出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D项提出的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
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和比较分析理解能力。
科技兴国是当今社会热点,考生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再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以作出正确的选择了。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2新文化运动(人民版必修Ⅲ)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3·2 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1.(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3题)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3.(2008年海南高考19题)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 D.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4.(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题)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5.(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8题)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6.(2009年上海高考20题)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7.(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8题)“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6【含点拔解析】
07-11 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二专题 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 小题)1.( 2007 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 34 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此刻()A. 西方国家增强对经济的干涉 B. 西方国家取销了垄断组织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逝D. 西方国家实行自由听凭的经济政策【答案】 A【点拨】二战后,发达国家汲取 30 年月大危机的凄惨教训,广泛放弃自由听凭的传统,采纳了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鼎力干涉的政策。
BCD选项明显错误。
2.( 2009 年高考重庆文综 23 题)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列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 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重要密合作应付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战胜困难。
可是,在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升关税,进而引起了一场关税大战。
其直接影响是A. 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利B. 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趋加深D.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用扫地【答案】 A【点拨】本题主要观察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3.(2008 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21 题) 1932 年,英外国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讨论国际形势时说 :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互相之间不是更为凑近,不是在增进友善的程度,不是在向坚固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纳危及世界和平的猜忌、惧怕和威迫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有关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C.纳粹党在德国登台执政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答案】 A【点拨】本题解题重点在于掌握时间,1932 年,第一从美国迸发的经济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改良本国经济局势,纷繁增强对经济的干涉,加紧在国际市场的强抢,各国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利,即“采纳危及世界和平的猜忌、惧怕和威迫的态度。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在1935 年,纳粹党在德国登台执政在 1933 年初,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在1936 年,因此都不是讨论的历史背景。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2011年全国高考政治试卷(大纲版)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3分)去年甲利用自有资金20万元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一年后盈利2万元,全部用于个人消费。
今年甲以6%的利率借得资金10万元扩大生产。
假设该企业今年的利润率(利润/资产)与去年持平,那么,甲今年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为()A.6% B.10% C.12% D.15%2.(3分)2000年至2010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统计数据如图:从图可以看出我国()①进出口产品结构更加优化②进出口对GDP拉动作用逐渐增强③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④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3分)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出现“招工难”现象。
要解决“招工难”问题,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提高员工的工资和福利②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设厂③消除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④提高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3分)今年上半年,我国一些地区出现蔬菜收购价格下跌、销售不畅的现象。
为减少菜农损失,各级政府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菜贱伤农”问题的是()①加强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②建立供求信息平台,调整蔬菜种植结构③减少蔬菜流通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④实行蔬菜价格保护,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3分)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
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3·2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1.(2010高考安徽文综17题)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
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2011年江苏高考11题)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3.(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图5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
它反映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4.(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24题)下列关于图7的解读,正确的有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现负增长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1年高考四川文综19题)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
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图6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6.(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34题)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7.(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18题)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
这反映出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8.(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7题)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光学(详解_精校)
2011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详解+精校)光学1.(2011年高考·四川理综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在同一明亮空间,甲从平面镜中看见乙的眼睛时,乙一定能从镜中看见甲的眼睛B.我们能从某位置通过固定的任意透明的介质看见另一侧的所有景物C.可见光的传播速度总是大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D.在介质中光总是沿直线传播1.A 解析:根据光路的可逆性甲从平面镜中看见乙的眼睛时,乙一定能从镜中看见甲的眼睛;由于光的折射,通过透明的介质观察景物时总是存在一定的视角,其边缘光学是全反射的临界光学;可见光和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在单一均匀介质中光才能沿直线传播。
所以只有A正确。
2.(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版理综卷)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2.B 解析:由光路图显然可看出a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故a光的折射率最大,选项中应该以“红橙黄绿蓝靛紫”反过来的顺序进行排列,B对。
3.(2011年高考·重庆理综卷)在一次讨论中,老师问道:“假如水中相同深度处有a、b、c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点光源,有人在水面上方同等条件下观测发现,b在水下的像最深,c照亮水面的面积比a的大。
关于这三种光在水中的性质,同学们能做出什么判断?”有同学回答如下:①c光的频率最大;②a光的传播速度最小;③b光的折射率最大;④a光的波长比b光的短。
根据老师的假定,以上回答正确的是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3.C 解析:根据视深公式h h n'=说明频率最小的光,水对它的折射率最小,在水下的像最深,所以b 的折射率最小,频率最小,波长最大,传播速度最大,③错误,④正确;照亮水面的圆面积的半径R 与临界角C 满足tan R C h =,又1sin C n =,c 照亮水面的面积比a 的大,则c 的临界角大,水对c 的折射率小,所以a 的折射率最大,a 的频率最大,a 的传播速度最小,①错误,②正确。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3题)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2.(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4题)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8题)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
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4.(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14题)“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5.(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5题)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
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①“多”②“快”③“好”④“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从1953年底开始。
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的作用是()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7.(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缓和8.(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9题)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与解析5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5·1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0分)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8题)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2.(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24题)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
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3.(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17题)“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③封建主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3题)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5.(2009年广东高考16题)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
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6.(2008年海南高考11题)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7.(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7题)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8.(2009年江苏高考14题)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3-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3-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1.《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A. 1915年B. 1917年C. 1920年D.1924年【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因此,这“一年”是指1920年。
【答案】C2.(2011·合肥质检)“……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敢于和善于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
”这里的“它”是指() A.空想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C.达尔文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从“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吸取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入手,判断该学说应是关于社会理论的学说,进化论和相对论不属于社会学说,C、D两项不符合题意;由“不断焕发着科学的青春”可以排除空想社会主义,只有马克思主义符合题意。
【答案】B3.“……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要到中国来了。
”在中国,最早迎接“这个潮流”的是()A.康有为B.陈独秀C.鲁迅D.李大钊【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在中国,最早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
【答案】D4.(2010·盐城)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这段话表明他鼓励青年()A.改造中国传统社会B.投身工人运动实践C.积极推动文学革命D.建立中国“劳工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希冀其脱胎换骨”可知陈独秀鼓励青年改造中国传统社会。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人民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基础巩固1.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某某广学会编译的《某某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A.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B.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C.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D.当时的介绍者已经清楚马克思是哪国人B项正确;“英人马克思”可证明D项错误;A项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为标志;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C、D 三项。
2.李大钊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指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
上述认识的得出,主要是由于李大钊( )A.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C.受到某某与科学的洗礼D.站在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李大钊对社会主义与俄国十月革命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故B项正确。
3.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无政府主义的广泛传播B.发动者阶级属性的变化C.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D.斗争的对象发生重大改变,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1920年,陈独秀说:“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阵营分化C.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D.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5.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五四运动时期D.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因此知识分子在五四运动时期号召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故选C项。
6.1929年5月4日,国民党某某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2011年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
2011年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详解绝密★考试结束前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与时俱进B.综合创新C.理论联系实际D.发展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久不衰,发展到今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从社会实际的土壤中不断地汲取壮大自己生命力的营养元素。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C【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答案】C【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思想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历史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6·1“人是解读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6·1 “人是万物的尺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1.(2009年广东高考15题)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2.(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4题)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C. 王阳明和哥白尼D. 曹雪芹和孟德斯鸠3.(2008年江苏高考12题)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4.(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5.(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7题)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6.(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0题)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7.(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20题)“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6·1 “人是万物的尺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人文主义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简单说就是以人为本。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单选题: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含答案
单选题: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基础巩固1.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功绩是( )A .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B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 .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 .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2.(2013·山东学业水平测试)下表是1917年~1921年《新青年》杂志发表文章的分类统计。
由上表可以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 .《新青年》宣传的主要倾向是马克思主义B .《新青年》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一刊物C .《新青年》的撰稿人全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 .《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3.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主题 介绍马克思主义介绍西方习俗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36 5 30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
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使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 )A.工人的组织性纪律性更强B.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C.深入工人阶级,与群众运动相结合D.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5.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须经历一番痛苦,必须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能拒的。
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抗拒这个潮流。
”“这个潮流”是指()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民主、科学思潮C.社会主义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6.李大钊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
……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此话反映李大钊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是()A.各有特色B.扬中抑西C.扬西抑中D.无法相通能力提升8.以下是1917—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表文章的主题统计。
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8-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07-11年历史高考真题分课汇编(人民版必修一):8-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0分)1.(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21题)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答案】D【点拨】考察学生对史实的记忆。
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是《神圣家族》;阐述剩余价值学说的是《资本论》;推翻了罗曼洛夫王朝的是二月革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源自《共产党宣言》,此书是马恩两人合作的成果。
【结束】2.(2010高考广东文综21题)《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A. 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答案】C【点拨】题眼: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学说)。
考点:马克思主义学说与达尔文进化论解析:阐述“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的两个学说分别是1859年《物种起源》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因此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期。
【结束】3.(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32题)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这里的“武器”是指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C.先进的生产力 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C【点拨】马克思描述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过程是为了证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和必然性,因为类似的运动又在进行,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经济危机,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所有制关系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Ⅲ)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1.(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16题)《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
2.(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1题)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009年广东高考8题)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4.(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16题)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
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5.(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8题)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3·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从时间上判断,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十月革命爆发后开始传入中国,所以与题意较适合的是C。
2.B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以及调运所学知识的能力。
可结合排除法做组合类选择题。
中国工人阶级找到自己的领袖应该在1921年中共建立后,①项可排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③项可排除;从“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这一信息中可见②④是正确的。
3.A
解析:B、C、D三项的思想都未超越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学说。
1929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其立场已经右转,因此他们视觉下所说的“过火”的思想指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
4.C
解析:A、B两项不符合史实;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应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应排除。
5.C
解析:本题考查对时代背景的理解和学生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十分黑暗。
十月革命为黑暗中的中国人带来了光明,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人们开始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所以出现材料中大部分受调查者赞成社会主义的现象。
考生应紧紧抓住1923年这个关键点。
此时国共尚未合作,故A项错误。
赞成社会主义的占多数,故B项错误。
此时斯大林尚未执政,故D项错误。
C项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愿望。
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人赞成社会主义,说明人们希望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A项与材料无关,B项不符合材料意思,1923年斯大林模式还没建成,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