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四川人的精神涅盘

合集下载

巴蜀:从未缺失血性和骨气

巴蜀:从未缺失血性和骨气

巴蜀:从未缺失血性和骨气作者:谭晓钟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08年第09期巴蜀文化正是四川人民伟大精神的源泉,根植于巴蜀文化沃土之上的四川人民,能够始终屹立于世。

四川沃野千里,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历史悠久,被誉为天府之国。

然而,天府之国却是一个灾难频发的地方。

在四川数千年文明史上,巨大的灾难发生过无数次。

但是,无论多大的灾难,都吓不倒、压不垮英雄的四川人民。

四川在一次次灾难中重新崛起,天府之国美誉长存。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撼了四川,震撼了全国,也震撼了全球。

刹那间山崩地裂,山河移易,数十万人伤亡,数百万人失去家园,物质损失更是难以计数……特大地震给天府之国带来空前严重的灾难。

然而,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巴蜀儿女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都能够坚强地直面一切。

特大地震刚刚发生,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部署,温家宝总理立即赶赴四川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省委、省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建立起抗震救灾指挥系统,从一开始就确保了整个抗震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刘奇葆书记和蒋巨峰省长靠前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走遍了所有重灾区,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面对大自然的暴虐,人的生命或许是非常脆弱的,但对生命的渴求、对生活的热爱,却让四川人民展现出撼天动地的坚强,也让世界看到一个不屈的四川、坚强的中国。

王洪发,这位党的基层干部,大地震夺去了他十几位亲人,包括他16岁的儿子。

可他没有时间哭泣,他得组织抢救遇险的群众。

没有泪水不等于没有哀伤,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可他更是顶天立地的四川汉子!蒋敏,这位基层的人民警察,面对十几位亲人的遇难,她没有被压倒,她选择了坚强,尽职尽责,一直坚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直至晕倒在救灾现场。

她是面对灾难依然挺立的蜀中女杰!用自己的生命护卫学生的教师谭千秋,勇敢救助同学的小学生林浩……在这些英雄身上,我们看到四川人民在灾难面前坚强不屈、屹立不倒的精神。

“敬礼娃娃”郎铮、“可乐男孩”薛枭,只是灾难中普普通通受困的孩子,但他们无不展现了四川人民对生命的珍视、对生活的渴求和感恩的心。

凤凰涅盘

凤凰涅盘


1947年,《改造日报》记者陆立之在东京见 到安娜,当时安娜家徒四壁,空无一物,全 家仅靠一点山芋充饥。安娜悲极哽咽,痛诉 郭沫若的无情与冷酷:“鼎堂(郭沫若)不 应该是这样……他音信全无,把这个家全忘 了。如果说是战争阻隔、信息不能,这也是 借口胡说,这里还是不断有中国人的消息, 我就读到过他回去后写的一篇文章叫做《在 轰炸中来去》,说自己光荣地见到蒋介 石……”

郭沫若的母亲杜邀贞说她怀孕时,曾梦见一 只小豹子突然咬着她左手的虎口,所以给郭 沫若起的乳名叫“文豹”。他在家排行第八, 母亲称呼他为“八儿”。郭沫若四岁半上私 塾。家里给他起学名叫郭开贞,号尚武。 “郭沫若”是他常用的笔名;为什么取名 “沫若”呢?他家乡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有 两大河流,大渡河(古称沫水)以及流入大 渡河的雅河(古称若水)。
革命女战士安琳 、黄定慧 、于立忱(于立群 的胞姊)等 。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于立忱,亭亭玉立,大家 闰秀。作为《大公报》记者,大约在1934年 被报社派驻东京。在东京的日子里,郭、于 两人过从甚密,据说于立忱后来参加东京的 学生运动,高喊反日口号,被日方驱逐。在 回上海不久的1937年5月,于立忱突然自杀, 留下了“如此家园、如此社会、如此自身、 无能为力矣”的绝命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 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1958年9月至1978年6 月任中国科技大学首任校长。历任政务院副 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 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 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 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曾经是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


于立忱之死,至今仍是一个迷,但与郭沫若有密切 关系,这点不容置疑。据谢冰莹的回忆,于立忱曾 经为郭沫若而堕胎,郭沫若拚命追求于立忱三年, 口口声声称与安娜没有感情,决心要摆脱安娜,但 于立忱怀孕后,郭态度突然改变,吞吞吐吐敷衍。 于立忱由此大彻大悟,明白郭原来是这么一个人格 扫地的人物。谢冰莹的回忆是一家孤证,可信度如 何,仍有待继续考证。但于立忱的自杀,是郭沫若 一块难以摆脱的心病。郭回国第四天,就前往中国 公墓凭吊于立忱,并很快与其妹妹于立群相识,当 于立群将于立忱的遗诗转交郭沫若时,郭沫若双手 微颤,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出于对于立忱的负疚之 情,郭沫若坦言要将爱她姐姐之心转移到于立群身 上。

涅盘重生

涅盘重生

涅槃重生作者:贺贵成张乐颖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1年第05期从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毁灭的北川旧城,到如今异地重建的鲜活靓丽具有羌民族文化特色的北川新城,人们恍如进入了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废墟地狱,一个是人间天堂。

“东海之滨,遥望西南。

公共绿地,风雨廊桥,艺术中心……1000人次的专家学者参与设计,218个项目同时启动,一年多时间,它从破土到竣工。

风雨后的彩虹,带着泪的微笑,它是一座城市,一座羌民族文化特色浓郁的城市,更是一个温暖的家。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它是新北川。

”这是北川新县城在北京电视台和时尚传媒集团举办的时尚大典上荣获2010“年度时尚城市”大奖时的获奖词。

北川新县城的重建创造了新中国建城史上的奇迹,成为“5·12”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一个标志、一面旗帜、一个亮点。

受损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历史文化悠久。

在北川考古挖掘发现的晚期智人门齿化石、大熊猫化石和古人类用火遗迹表明,北川是四川四个古人类发祥地之一。

北川是大禹诞生地,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为北川题词“大禹故里”,2007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大禹文化之乡”。

北川在历史上曾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红军长征胜利作出过巨大贡献。

拥有羌族文化、大禹文化、古人类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北川3000年的历史文化和北川县一样遭到重创,县城及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全部损毁,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805件馆藏文物全部被埋,境内的永平堡、伏羌堡、曲山关、禹王庙、东岳宫、‘禹穴’石刻等100余处地面文物、名胜古迹损毁严重。

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受损尤为严重,以禹羌文化研究专家谢兴鹏、羌族音乐传承人计学文、羌族舞蹈传承人李红果为代表的5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地震中遇难或失踪。

”北川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唐红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破茧北川新县城是“5·12”特大地震灾后经国务院批准、唯一异地新建的县城。

凤凰涅盘 震不垮的钢铁脊梁——绵阳高新区抗震救灾纪实

凤凰涅盘  震不垮的钢铁脊梁——绵阳高新区抗震救灾纪实

出 口加 工 区现 场 办 公 的绵 阳高新 区党
工 委 副 书 记 、 委 会 主 任 魏 德 谦 临危 管
不乱 , 即 从 办 公 现 场 返 回管 委 会 召 立 开 紧 急 会 议 ,启 动 突 发 事 件 应 急 预
案。 几分钟后 , 阳高新区党工委、 十 绵
管 委会 领 导班 子 成 员 兵分 两路 . 着 带
了 !”短 暂 的恐 惧 之 后 通 讯 、供 电 全 部 中 断 ,到 处 是破 砖碎 瓦 告 急 的

地 震发 生后 双 碑 小 学 传 来 了第 砾 中 , 手 刨 出来 的满 面 鲜 血 、已无 用 讯 息 围墙 倒 塌 5 儿 童 伤 亡 居 生 息 的 儿 童 时 一 个 个 铁 骨 铮 铮 的汉 名
惊 魂 未定 的人 们 带 去 了 希 望 和信 念 。 中 断:天地 问 一 片 混 沌 … …街 道 办 事 党 工委 书 记 易杰 在 奔赴 北 川指 挥 抢 险
囝 牛 教座 围科 繁
-州 - 一; - - - 踅 。
维普资讯
国家高新 区 。 明国 高新区 昆 家 协
领导 下 , 立足 自力 更 生 、 力 白 在 全 命 ;他 们 准 备 得 越 充 分 , 会 有 更 就
这场 灾 难 导致 了绵 阳高 新 区 死亡 家 庭 不 会 支 离 破 碎 ! “ 们 要 不 惜 我
的 同 时 , 全 区 之 力 为北 川 、安 县 1 举 、受 伤 1 8人 ,房 屋 倒 塌 1 8人 1 3万 切 代 价 全 力 救 助 伤 员 ,这 里 没 米 ,形 成 危 房 1 5 平 方 米 ,工 方 , 有 救 灾第 ~ 线 , 足 球 俱 乐 万 3 赢~ 场抗 灾 自救 的 总体 攻 坚 战 。 ” 业 企 业 损 失 超 过 2 亿 元 , 种 财 产 损 紧急 成 立 伤 员 救 护 场 地 。 2 各 说 干就 干 !绵 阳高 新 区管 委会

地震中的温暖感受:四川人真好

地震中的温暖感受:四川人真好

---------------------------------------------------------------范文最新推荐------------------------------------------------------ 地震中的温暖感受:四川人真好今天发表感慨,说说四川人真好!抗震救灾已经一个多月了,有些事情一直萦绕在脑海之中,时常被灾区的一些事感动着。

特别是被四川人的仁者风范、大义之举所感动,从内心感觉四川人真好!四川人是在灾难面前不屈服,不放弃,顾全大局,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人。

我说到这里大家认为我的话可能没有依据,仅仅是因为四川这次遭到灾祸说说而已,具有更多的是同情心,下面我用几件小事说明四川人的伟大和真好。

灾难发生之后,成千上万的灾民从灾区逃离,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食品、水,没有组织引导,也没有钱。

灾民主要目的就是逃命,尽快离开那恐怖的地震。

灾民在逃离的路上,沿途的百姓(他们也是灾民)在路上为灾民设立救助点,为灾民无偿提供稀饭让灾民吃。

一个灾民在吃稀饭时说“大姐,我只要半碗稀饭,后面的人还多得很,留一些给他们吃”(让人落泪);灾区恢复市场商品的价格比地震之前还要低,这些生意人也是要赚钱的,他们也是冒着余震的威胁从外面进货,进货的成本同样是很高的,但是他们没有加价;千万志愿者来到灾区,1 / 7为灾区人民作奉献,他们用一腔热血温暖了灾区,这些人的到来很多是自带装备和食品,不给灾区人民增加负担;等等这些小事表现的大义令世人感动。

表明了四川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四川人是我们最好的同胞,四川人真好!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抗战将四川省作为最后的根据地,原因之一就是四川省的人民是抗战的依靠。

抗战需要飞机场,四川人民十万民众一起来修建,要人出人,要力出力,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贡献。

这些,就是四川人好!在2008年开始中国就经历了一场灾难,就是冰雪灾害,发生的地点是中国的南方,主要是在京广线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上。

弘扬四川精神 四川依然美丽

弘扬四川精神 四川依然美丽

弘扬四川精神四川依然美丽人文学院2012年广告学2班杜梅凤站起来是天,走下去是地,一种骄傲惊天动地,世界都称奇。

咽下去是悲,喊出来是喜,一种坚持生死相扶,日月都沉寂。

路虽然坎坷,爱始终放心底,寒冬融化以后,阳光和微风总会带来春意。

走过风走过雨,四川依然美丽,人间真情不息,永远心存感激。

有了我有了你,四川依然美丽,纵然是物换星移。

——题记正如歌声所唱的那样,四川依然美丽。

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地震降临蜀地,面对一片坍塌的废墟,多少人哭着寻找自己的挚爱亲人,多少人陷入丧失家园孤身一人的恐慌。

汶川地震,这是几十年来中国最具破坏性的天灾。

6年过去了,那种天摇地动的感觉依然清晰,每一个四川人,每一个经历过汶川地震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那一天、那一刻。

在汶川地震中为了保护学生牺牲自己生命的那些四川的优秀人民教师事迹我们不会忘记,给孩子留下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的年轻的四川妈妈我们不会忘记。

我们记得躺在担架上敬礼感恩的娃娃,记得在废墟中读书坚持的小女孩,记得带着全班同学一起唱歌战胜恐惧的好班长。

我们记得,四川人在地震中表现出来的四川精神!这些年,我们从汶川地震走到雅安地震,我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四川!雄起!”,我们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关心与问候,感谢国内外的物资救援和重建帮扶,四川人更是深深地懂得,自救与感恩。

两次地震,前后六年,四川人在灾难中愈挫愈勇,四川精神红遍全国。

我们要用四川美好发展的今天向全国、向世界汇报四川灾后重建取得的成果,我们要骄傲的大声说“弘扬四川精神,四川依然美丽。

”且看今天的四川,曾经沉浸在地震阴霾中的灾区人民已经住进了新家,走出灾难的阴影开始了新的生活。

曾经在地震中承受巨大心理创伤的灾区孩子已经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英雄的四川人民,已经摆脱了灾难的过去,迎着十八大的新风,走向了建设美丽繁荣新四川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反映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四川人的历史文化特质与文化性格解读

四川人的历史文化特质与文化性格解读

四川人的历史文化特质与文化性格解读2008年07月14日 08:31:42 来源:北京日报主持人:李庆英特邀嘉宾:谭继和(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葛剑雄(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林成西(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王振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陈世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段渝(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在“5·12汶川大地震”这场巨灾面前,四川人以其在废墟中面对生死的从容坚韧,在震后救援中的无私奉献,在余震生活中的幽默豁达,在灾后重建中的自强不息,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那么,四川人身上的这种文化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千百年来,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经历过一次又一次惨重的天灾与战乱,但是灾难过后,四川总能浴火重生,恢复为“天府之国”。

那么,其深刻的原因何在?历史上,四川曾流行着“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引起中华革命先”等说法。

那么,如何解读这些说法所蕴含的历史内涵?■这场大地震巨灾,向世界展示了植根于巴蜀大地的四川人身上那种“坚韧”、“自信”、“乐观”、“幽默”的文化性格《蜀王本纪》中关于五代蜀王的记载。

主持人:在“5·12汶川大地震”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四川人表现出一种不屈、坚强、友爱的崇高精神,展现出一种镇定、自信、乐观的生命品质,这着实令人赞叹。

那么,如何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四川人的文化性格特征呢?谭继和:“5·12汶川大地震”虽已过去两个月了,但在抗震救灾中涌现的大爱无疆、感动中国的各种画面,仍鲜鲜活活,令人感泣不已。

这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族品格的再现和升华,是人类生命最高价值的颂歌。

这次灾难主要发生在四川,它也向世界展示了植根于巴蜀大地的四川人身上那种“乐观幽默”和“自信坚韧”二者兼而有之的文化性格。

在人类面对灾难的最高道德考验面前和最高价值诉求的各种方案中,四川人给出了自身有巴蜀文化特色的神为之王,气为之壮,国魂为之振奋的特殊答案,让世人体验到巴蜀特色的感恩的心、博大的爱,以及坚韧不拔和乐观幽默相结合的四川精神。

变悲痛为力量 化腐朽为神奇 重振四川旅游

变悲痛为力量 化腐朽为神奇 重振四川旅游

变悲痛为力量化腐朽为神奇重振四川旅游这段时间,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在咨询5.12汶川大地震对四川旅游的影响。

我也已做了详细的解答,在这里首先要沉痛的悼念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同胞,也沉痛悼念在大地震中牺牲或受伤的旅游同行。

四川旅游损失惨重——旅游景区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尽快恢复基础设施建设。

严重的地震让四川省的风景旅游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根据目前初步了解到的情况,沿龙门山脉一线的景区,特别是川北一带的旅游景区和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受灾严重。

其中单就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在这次地震中都江堰景区二王庙垮塌、伏龙观变形、一度是俯瞰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最佳观景点的秦堰楼,更是只留几堵残垣断壁,遭受到严重破坏。

据管理局的初步预算,经济损失就会超过12亿元。

猿王洞、千佛山、窦圌山严重受损,据四川省旅游局介绍,位于地震带区域的绵阳猿王洞、千佛山、窦圌山三个景区受灾情况最为严重,景区道路全部损坏。

猿王洞景区主体酒店受损严重,后山别墅群全部破坏无法使用。

千佛山景区进山道路完全破坏。

窦圌山双峰其中一座已经崩塌,整个景区基础接待设施已经无法使用。

桃坪羌寨依然矗立,羌寨碉楼并没有发生垮塌,但几十米高的羌寨墙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并有石块掉落。

三星堆轻微受,但博物馆建筑仍有轻微损坏,万幸之至的是众多文物没有受到损坏。

目前,三星堆博物馆已经闭馆检修。

四姑娘山、海螺沟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一定破坏,但主要景观保持完好。

据文物部门统计,截至5月16日,四川省共有5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严重损失。

馆藏文物损失758件,其中,珍贵文物85件,一级文物9件。

四川旅游损失惨重——旅游者心理承受痛苦考验,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重振前往四川旅游信心,乃至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更多的旅游者外出旅游的信心。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旅游旺季,地震发生期间,有大量的游客在四川境内景区景点游览。

自救互救彰显人性的光辉 自强不息是汶川人的本色

自救互救彰显人性的光辉 自强不息是汶川人的本色

实务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夏季避暑胜地。

其中水磨镇、三江镇、耿达乡都是有名的民族风情小镇,风光旖旎,充满了浓郁的藏羌风情。

2019年夏天,上万名游客慕名而来,欣赏原生态的自然风光,体验当地特色民俗文化。

没有人会想到美妙的旅程中,会遭遇一场恐怖的地质灾害。

8月19日晚至20日晨,汶川县各个乡镇突2019年8月20日凌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突发山洪泥石流灾害。

第一时间,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和各方救援、技术力量齐赴灾区。

而曾经经历过大灾大难的当地群众,更是不等不靠,沉着冷静地积极自救互救,不仅彰显了汶川人自强不息的本色,更证明了这些年来当地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与民众避灾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自救互救彰显人性的光辉 自强不息是汶川人的本色■ 李 珂 李涌波 马 韵发山洪泥石流。

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火速派出工作组赶赴汶川灾区指导地方抢险救援,同时紧急调动组织有关救援和技术力量赶赴灾区,竭尽全力、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减小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在救援队伍到达前,汶川当地群众不恐慌、不悲观,迅速开展紧急避险,自发组织游客快速撤离,清点游客人数,安抚游客情绪,自救水中漂流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洪水推着她撞上一处堡坎,她抓住机会,松开木箱,摸索着爬了上去。

夜很黑,雨很大,洪魔一直在耳边嘶吼,钱阿姨没有慌乱,她趴在石墩上,双手紧紧地扣住石缝,在风雨中静静地等待黎明的到来。

天亮后,钱阿姨脱下外套,站在堡坎上大声呼救。

沿河巡查的村干部发现了她,消防队迅速搭建绳桥将她救回。

惊心动魄的大转移西河涨水了,洪水翻滚着漫过河堤,涌进三江镇的街道,巨浪将街上停放的轿车高高推起,又重重摔落。

农家乐的主人最先惊醒,扯着嗓子大喊:“洪水来啰,起来逃命哟!”他们挨个房间叫醒游客,组织大家向后山转移。

来不及收拾东西,大家穿着睡衣、短裤、拖鞋,踉踉跄跄就朝外跑。

童大姐是一家农家乐的老板娘。

她和丈夫分头叫醒楼上楼下的游客,清点人数后,让丈夫带着游客先朝后山转移,自己最后折返屋内,牵着两个孩子往山上撤。

涅盘重生的汶川水磨古镇——2011-26-2“古镇新貌”票图

涅盘重生的汶川水磨古镇——2011-26-2“古镇新貌”票图

图 3
都 有 更 深 层 的一 面 ,紫 光灯 下荧 光油 墨 隐 藏 的 图案 , 大大增加了邮票的信息量和科普作用 。例如 “ ‘探索 一 号’科考船”这枚邮票的 图案 ,除 了母船还有海翼 号、海 斗 号 和 天涯 号 三 个组 成 部 分 ,通 过 荧 光油 墨 的 使 用 ,在 紫 外线 灯 下 邮 票票 面 美 妙 呈现 出 它 们在 海 底 的具 体 深 度 。
· 上满熏秣t蓑华夏文化
≥§ j: 釜 ÷≮
涅 檠 重 生 的 汶 川 水 磨 古 镇
2011—26—2 “古镇 新 貌 ” 票 图
● 吴 天 明
今年5月12日是汶 川 “5.12”地震发生10周年纪
念 日。笔者不禁回忆起2011年12月访问地震后涅檗重
生 的 水 磨
古镇 。
从 都
猫 家 同 ? ̄JlI’'十 个 大 字 。相 传 ,四千 年 前 大 禹生 于
汶 山郡广柔县刳 儿坪之石组 (今汶川县绵厩镇 )。南
大 门 红 色 立柱 上 的 对联 将 王之 涣 的 名 句改 为 “羌 笛何
乡”的美誉 ,时称老人村 ,后更名为水磨至今 水磨
作 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生活用具 ,最早记载干晋代 ,古
镇现还保 留距今400多年前的水磨机具。水磨的命名
体现了古镇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历史踪影 ,也是古岷江
流域农耕文明的真实写照。古镇幅 员面 积88.44平方
公里 ,总 人 口 11517人 ,是 一处 藏 、羌 、 回 、汉 多民
剑 “构 思巧 妙 、做 工精 细 、 寓意 深 远 、形 体 厚 重 ” ,
把 藏 、莞 、汉 各 民 族的 坚韧 性 、凝 聚 力 、团 结 友 爱等

一首不朽的时代颂歌——《凤凰涅盘》简析

一首不朽的时代颂歌——《凤凰涅盘》简析

一首不朽的时代颂歌——《凤凰涅槃》简析一、作家介绍郭沫若(1892一1978),原名开贞.别号鼎堂,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开始自话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反映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

此外还著有诗集《星空》(1923)、《瓶》(1925)、《前茅》(1928)等,戏剧代表作《屈原》、《虎符》等。

他留下了浩瀚的文学著作。

他的文体,常有可挑剔的地方;他的作品,并不都能经受时间的销磨。

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继鲁迅之后,他成为中国进步文学的又一面旗帜。

他的作品中有激荡的力量、饱酣的气势和洒脱的风度。

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人能达到他的精神强度。

《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代表作,也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篇。

郭沫若堪称“五四”时代最早感受到历史转型、祖国新生、民族觉醒的时代气息的诗人,这首《凤凰涅槃》正是一首时代的颂歌。

诗人把祖国比喻成凤凰,借助于对凤凰传说的改造与新阐述,诗人郑重宣告民族在“死灰中更生”纳新时代已经到来。

1920年1月,《时事新报?学灯》副刊,破例以整版的篇幅连续发表这首长诗,它宣告,《凤凰涅槃》“比谁都出色地表现了‘五四’精神”。

《凤凰涅槃》是《女神》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五四运动高潮期。

虽然,诗人当时留学日本,远离祖国,但是,凭着他满腔的爱国热忱,他同故国所保持着的密切联系,他的深厚的艺术修养,他的丰富的想像力和敏捷的才思,终于创作出了《凤凰涅槃》这样的浪漫主义杰作。

他曾告诉过人们他这首诗写作的具体过程:“《凤凰涅槃》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之中分成两个时期写出来的。

上半天在学校的课堂里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出那首诗的前半。

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伏在枕上用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作战。

”(《我的作诗的经过》)郭沫若还曾明白地告诉读者:“我的那篇《凤凰涅槃》,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

那些激发社会活力的川人精神

那些激发社会活力的川人精神

那些激发社会活力的川人精神
/尤梓
封面
30
最离不开的有两样东西,
一匹
不是说他
财富有多少。

一个人
归根到底是精神上的强大。


有一
并矢志不渝的精神。


依然有吃辣
和着一顿
这样乐观
是他们生活

们会突出地面对生活乏味的问题。

一些
无力提供
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拒绝或者
无盐则无
年度人
“每
引来众多
在网络空间成为一种现象。

被称为中国人的精神史
除了这些平凡的
我们要激发全社。

要实现这样的
一些关节仍需
我们需要很多的精神

当然也需要从各个方
未来
布衣院士”李小文
才更可期。

31。

2024年学习“巴山精神”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巴山精神”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学习“巴山精神”心得体会巴山精神,是指中国四川巴中市巴山区及周边地区的一种精神文化状态和生活态度。

这种精神源于当地人民在长期艰苦的生活环境中锻炼出来的坚毅、勇敢、团结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在我学习巴山精神的过程中,深受启发,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调整。

下面是我学习巴山精神的心得体会。

首先,巴山精神教会我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巴山人民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他们相信,只要坚持努力、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也常常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境,但是通过学习巴山精神,我深信只要我坚持下去,不放弃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迈向成功的道路。

这种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对我自己的人生规划和长期目标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巴山精神告诉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是成功的关键。

巴山人民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不断努力奋斗,他们用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目标。

在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坚持不懈努力的重要性。

成功往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汗水。

只有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才能够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学习巴山精神让我更加明白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再次,巴山精神教会我团结合作和互助共赢的价值观。

巴山人民在困难的环境中团结一心,互助相助,共同渡过难关。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团结合作和互助共赢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团结合作的团队中,我能够获得来自他人的帮助和支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而与他人建立互助共赢的关系,我能够与他人共同进步,实现共同的目标,达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通过学习巴山精神,我明白了团结合作和互助共赢的价值,也愿意在自己的行为中付诸实践。

烈火英雄观后感(通用15篇)

烈火英雄观后感(通用15篇)

烈火英雄观后感(通用15篇)烈火英雄观后感1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当我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烈火英雄》的时候,我再次深深地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

《烈火英雄》聚焦的是消防官兵面临港口特大火灾时,不惧危险逆火而战,最终成功扑灭大火,保护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的故事。

但是在今天的和平年代,又有多少“逆行者”为了今天的安逸“负重前行”!还记得四川凉山森林大火中牺牲的27名青年消防员吗?1名80后,24名90后,2名00后,年龄最小的仅18岁!18岁,还是孩子,可是面对大火的无情,他们是顶天立地的汉子,他们用血肉之躯,祭奠了最美年华!挑起了新时代青年的重任!“火和老百姓之间,只有我们,顶不住也要顶”,“为你平安,我们勇往直前”,面对熊熊大火,他们前仆后继,只有朴素的话语中背负的是责任和担当。

“消防员也是人啊……”是呀,他们也是平凡人,他们可能是谁的儿子?也可能是谁的爸爸?谁的丈夫?他们不是神仙,当熊熊的大火扑上他们,在他们身上燃烧,他们也会痛,但是为什么他们还在义无反顾?云梯上的攀援,见证了他们的无畏!烈火中的燃烧,见证了他们的无惧!再大的火也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脚步,这就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担当精神。

做为我们,必须要有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直面前进过程中的暗礁与荆棘,矛盾与挑战,勇往前行!烈火英雄观后感2今天妈妈带着我和哥哥去看了《烈火英雄》这部电影。

我感悟出了很多的道理,知道消防员这份工作不是现出时间,而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当烈火焚烧着他们身躯时,他们还勇敢地上前灭火。

在他们第一次灭火时,一位新来的消防员牺牲了,他们的队长江立伟觉得是他指挥不当之后一直在自责,因为这件事他还被降职处分了,再降职期间滨港区码头石油罐发生了爆炸,导致发生了火灾。

这可是一个大约1万平方米的.石油罐,发生火灾爆炸后果肯定不能想象,但是消防员们不怕畏惧勇往直前,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队长江立伟,他为了关闭通往油罐的油管子阀门儿,而且每一个阀门儿要转100扣,每个扣要转800圈,也就是要转8000圈,而且有四个阀门。

爱的轮回------献给汶川地震三周年_800字

爱的轮回------献给汶川地震三周年_800字

爱的轮回------献给汶川地震三周年_800字“川人从未负过国,国人决不负川!”这句话在5?12中,激起了四川人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激起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爱,对四川的爱!地震后,在一片废墟中,有着荒漠残城的噩梦,有着鲜血淋淋的悲剧,更有着流光溢彩的顽强生命!地震中,爱的轮回不知经历的多少:同学中,唱歌驱走害怕;父母中,鼓励加油;朋友中,携手共度……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向着天空,大展光彩,向着人民,坚强不屈。

记得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一位母亲,如古人朝拜般的姿态,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但她怀下的孩子安然无恙,而母亲在临死前把唯一想对孩子说的话用心印在了手机屏幕上:孩子,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记住妈妈爱你!这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犹如一个太阳,温暖了人们的心,相信,也温暖了孩子的心。

如彩虹极光般闪亮耀眼的母爱在死神到达的一刻,照亮了孩子未来的路。

地震中,一位乞讨年过六十的老人,在一座摇摇欲坠的大楼下安然消逝,但他怀中那不满十岁的女孩,除了小腿擦伤,安然无恙。

当女孩被救醒时,第一反应就是拉着护士的手说:“护士阿姨,我要回去,爷爷和留给我的东西还在那里。

”护士不禁泪流满面。

当女孩回去的时候,发现爷爷早已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了,而留给女孩的,只有一只破碗,与女孩期待已久,已经枯萎了的百合花。

女孩哭了,哭的很伤心,哭的撕心裂肺,但女孩坚信,爷爷一定会保佑她,在天堂守护她……地震中一次次感人肺腑的爱的故事,一幕幕令人心跌荡起伏的定格画面,既让人感到人间的温暖,也让人感到死亡的残酷。

死亡,像铅般排山倒海而来,那几十万鲜活的生命在这微不足道的几秒钟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点痕迹也从未留下,仿佛这几十万生命从来未有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既未来过世间,也未带走什么。

生命消失了,而爱却鲜活的涌动着。

众志成城,全世界人民捐款捐物,在第一时间发派救援队,抢救废墟下的顽强到令人惊叹的生命,援建支离破碎到令人胆寒的灾区,而这种关爱,对于四川人民来说,无疑是个最大的安慰!不但让四川人民感到了温暖,也激起了四川人民坚强不屈的意志!身为四川人,我为家乡而感到骄傲,自豪!地震后孩子的天真笑容,青年的欣喜面庞,老人平静安宁的目光,都为这泛着死气的家园平添了几分安宁与幽静,让人欣慰,不觉松了一口气。

足以让四川人骄傲的十大荣耀

足以让四川人骄傲的十大荣耀

足以让四川人骄傲的十大荣耀足以让四川人骄傲的十大荣耀我在四川生活了四十多年,也走了全国大部分地方,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四川是个好地方,四川有太多的好让我感到自豪和骄傲,四川不是闭关自守的,四川也不是贫穷落后的,四川也不是为了麻将而不顾一切的,四川也不是愚昧无知的,我认真总结了一下,发现四川有十大荣耀值得所有四川人骄傲与自豪。

一、四川人幽默风趣:四川人不管是遇到像5.12大地震这样的天灾人祸还是6.5成都公交车燃烧,使很多四川人心有余悸,但是四川人从来就不会改变他们幽默风趣的一面。

四川人的幽默是全国共知的,越是在困境的时候,越是轻松自如地调侃。

在这点上说,四川人常常引来全国敬仰的目光。

四川人都能够在苦难中乐观面对,如那个北川的陈坚,被压了3天,在废墟中还跟记者说:我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身背3块预制板的人。

在那种情况下,居然还这么乐观坚强,让人敬佩!四川人很幽默的.那个跳楼自救的小姑娘,在哭诉失去的爸爸时:“呜呜呜,爸爸长得好帅哦……” 颇有时尚姐妹的精神。

不少的四川人创作了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经典段子,什么“不在地震中升天,就在公交上坐化”、“去年猪坚强,今年猪疯狂”、“成都人看余震的心情,就像一个初恋的少女看自己的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成都人出门必带的三样东西:啤酒瓶一一防地震,到一个地方就拿出来倒立放起,一有动静就开跑;红外线体温计一一防流感,测到距离自己一米内的人有体温超高者,远离并打120 隔离;榔头一一防公交车自燃,一燃起来大家都拿出榔头一起敲玻璃,逃生几率大”等等。

二、四川人吃苦耐劳:统计局关于居民时间利用调查中,调查在我省16个未受地震灾害影响的市县展开,调查对象为15岁至74岁的家庭成员。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居民的劳动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男性每天有酬劳动时间为7.08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 小时58分钟,参与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女性有酬劳动时间为6小时,高出全国平均劳动时间53分钟,参与率也明显比全国高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四川人的精神涅槃
作者:何志文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3年第06期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精神再造,形象重塑。

当代四川人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抗击特大地震的过程中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从四川走出去的伟大政治家邓小平,以极大的政治勇气,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蓬勃展开,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

四川也不甘落后,城市和农村改革曾在一段时间中走在全国前列。

但在改革深入、开放扩大的过程中,四川日益显得力不从心。

思想上的短板逐渐显现出来,四川慢慢落伍了。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

新世纪,四川人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和芦山强烈地震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精神再造,形象重塑。

这经历了一“破”一“立”两个阶段。

破除“盆地意识”
四川盆地造就了成都平原发达的农业文明,成就了天府之国。

然而,盆地四周的三大高原和崇山峻岭,也像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高墙,把四川人困在了这个盆地里。

“山高皇帝远”,躲在盆地成一统,自给自足,消遥自在,坐井观天。

这种生存状态,不断影响着四川人的思想观念与精神状态,久而久之,四川人逐步形成了融入骨髓的“盆地意识”。

这种意识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其主要表现是小富即安,不思进取,封闭保守。

在工业文明早已席卷全球的时代,“盆地意识”成为四川通向现代文明的重大思想障碍。

真可谓功也盆地,过也盆地。

1988年,四川省委号召全省人民努力破除自我封闭的“盆地意识”。

四川清醒地认识到同沿海地区相比,四川缺乏市场交换的观念,缺乏强烈竞争的意识和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锲而不舍的精神不够。

由此发端,这些年来,四川先后多次组织开展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识”的大讨论,教育和引导四川人增强海纳百川的开放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竞争互利的市场意识。

这是四川人在追赶现代文明中的一次新觉醒。

四川人的发展观念逐步更新,发展思路不断拓宽,创业激情被有力激发出来,这推动了四川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变,引导了四川积极参与和融入国内国际的经济大循环,促进了四川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铸造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此后,四川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援下,四川人不仅创造了抢救
生命、安置灾民、灾后恢复重建、崛起危难、跨越发展这些物质奇迹,“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当代四川人还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青川农民的两条标语吼出了灾区人民的“精气神”。

大灾大难激活了四川人特有的优良品质。

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四川人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聪明能干、敢于雄起的优良品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成为四川人战胜灾难,崛起危难最强大的精神力量,赢得了世人的赞叹。

大灾大难又是对四川人精神世界和思想意识的有力改造。

在援建初期,广东人最怕当地人说“马上”。

一个“马上”,几个小时来不了。

自由散漫的作风,一度让援建干部很头痛。

援建可以说是全国各地人民与四川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又一次大的交流与碰撞,是对四川人精神风貌的又一次改造与提升。

2010年9月,时任绵阳市委书记,现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吴靖平,在全国党刊记者对灾区集中采访的情况介绍会上曾动情地说:“对口援建不仅带来了资金、项目、人才、技术,还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科学的管理方式,促进了东西部经济大合作、文化大交流、理念大融合、民族大团结。


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是一本关于时代精神的教科书。

五年来,四川人在沐浴时代的恩惠中,深深地感悟着时代精神,从中得到提升与飞跃。

大地震是自然界对生命的摧残。

顷刻之间,8万余朵生命之花凋谢了,数万血肉之躯被压在废墟之下,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家园受到摧毁,1000万人无家可归。

在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艰难日子里,死亡与生存的考验来得那么突然,毁灭与新生的转换来得那么艰难,冷漠与奉献的选择来得那么直接,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一次次“心灵的地震”。

真可谓刻骨铭心!真可谓大彻大悟!
从特大地震中走过来的四川人,对以人为本,尊重生命;顺应自然,尊重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鲜活、生动、深刻。

这也自然成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四川人自觉遵循的指导思想。

在抢险救灾中,“生命至上”,8万余人民的生命被我们从死神手中夺回;“安民为要”,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

在恢复重建中,“科学规划”,每个项目都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对子孙后代负责”;“民生优先”,千方百计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全国人民的支援与救助,志愿者的真诚与爱心,援建者的奉献与牺牲,深深地教育着当代四川人,深深感动着当代四川人,深深地激励着当代四川人。

今天,“感恩奋进”已经成为当代四川人的精神共识和文化认同。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当代四川的恢宏体现,是当代四川人精神涅槃的伟大成果。

今年4月20日8时02分,大地震再次无情地袭向芦山,袭向四川。

多灾多难的四川人在抗击芦山地震中,努力弘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更加从容和自信地穿越灾难,砥砺前行。

芦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四川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责编:李妍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