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空间绿化在庄河“下街”历史街区的布局研究
庄河上下街改造项目招标公示
庄河上下街改造项目招标公示一、项目背景庄河市是大连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
庄河上下街是庄河市的核心商业区,也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庄河上下街的现有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展开一项全面的改造项目。
二、改造目标庄河上下街改造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商业区的品质和功能,创造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空间。
具体来说,改造项目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交通瓶颈庄河上下街的交通状况一直限制了商业区的发展和游客的流动。
改造项目需要优化道路布局,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并增加步行街和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道的设置。
2. 商业空间布局商业区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商家的竞争力不足。
改造项目需要优化商业空间的分布,提供更多的商铺和商业设施,并提升商业环境的品质。
3. 环境整治庄河上下街的环境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给市民和游客的体验带来了负面影响。
改造项目需要进行环境整治,包括道路的重新铺设、垃圾处理设施的增加等。
4. 文化氛围庄河上下街缺乏独特的文化特色,给游客的吸引力不够。
改造项目需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打造一个具有庄河特色的文化街区。
三、改造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庄河市政府制定了以下改造方案:1. 交通改善•扩建主干道和次干道,提升交通通行能力;•建设步行街和自行车道,鼓励非机动车出行;•完善停车设施,解决停车难问题。
2. 商业区域规划•重新规划商业区域,增加商铺和商业设施;•引入优质商家,提升商业氛围;•优化商业环境,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3. 环境整治•重新铺设道路,改善道路质量;•增加垃圾处理设施,改善环境卫生;•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4. 文化创意•注重庄河的历史文化,打造文化街区;•加强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的组织;•引入创意产业,提升文化创意水平。
四、改造计划庄河上下街改造项目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如下:阶段一:前期准备•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现场调研和规划设计;•筹备项目资金和材料;•向社会公示项目计划和预期成果。
我国城市街区空间治理模式研究
我国城市街区空间治理模式研究乌晓琳;刘杰【摘要】街区制的推行将影响我国城市地域结构划分,也将影响城市社会结构及其社会关系.系统分析城市街区治理理念、代表性理论及其典型模式对政府制定相应的街区制度、形成具体的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同时,也能帮助人们从整体上理解并把握我国街区制的发展进程及其发展趋势.本文以社会治理为基本理论视角,深入分析了我国街区制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在借鉴发达国家典型街区空间治理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街区制的治理政策.【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8)002【总页数】5页(P12-16)【关键词】街区;街区制;治理;社会治理【作者】乌晓琳;刘杰【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1;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6.21 街区概念的界定与街区制的起源1.1 街区概念的界定“街区”的概念是“社区”理念的延续。
社会学中的“社区”理念源自西方。
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使用gemeinschaft表示社区,指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1]。
也指一种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2]。
国外学者将街区的概念从“功能单元”与“空间和社会单元”进行区分。
工业区、商业文化区或居住区的街区,既体现了城市发展过程,又是资本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可视其为功能单元。
除此以外,若街区蕴含了包括位置、形态、主导功能及城市居民等更为复杂的内容,则视其为“空间和社会单元”。
国内学者大多认同街区为一种城市空间概念,具有结构组织与实体营造的属性、功能与构成要素。
1.2 街区制的起源斯坦因与莱茵托共同提出的拉德恩伯大街区是最早提出具体规划的街区制居住区[3]。
街区制的理念则形成于霍华德于1898年的代表作《明天》中所提出的“花园城市理论”。
庄河上下街文化风貌改造项目备案
文章标题:深度探讨:庄河上下街文化风貌改造项目备案一、引言庄河上下街位于我国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是该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庄河上下街文化风貌改造项目备案成为热门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多维度对该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入探讨。
二、历史渊源及现状庄河上下街作为庄河市的文化名片,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元素。
历史上,这里曾是商业繁华的集散地,留下了丰富的商贸文化和民俗风情。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下街的衰落不可避免,很多古建筑面临着严重的损毁和拆除。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庄河市政府提出了文化风貌改造项目的备案。
三、项目规划与内容根据备案文件显示,庄河上下街文化风貌改造项目涵盖了街道修复、建筑保护、文化展示、旅游开发等多个方面。
其中,街道修复主要包括道路拓宽、排水改造、景观照明等,以提升上下街的整体形象和交通条件;建筑保护则致力于修复和保护古建筑,让其焕发新生;文化展示和旅游开发方面将打造各类文化主题活动和景点,让游客在体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四、综合评价庄河上下街文化风貌改造项目备案的实施有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遗产,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然而,项目的执行需要同时兼顾历史文化保护和现代城市建设的平衡,需要高度的规划和管理。
项目还需要加强与当地社区和居民的沟通与协商,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五、个人见解在我看来,庄河上下街文化风貌改造项目备案体现了政府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也将为庄河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然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需要更多的社会参与和专业指导,希望政府能够倾听更多的民意,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以实现项目的长远发展目标。
六、总结回顾庄河上下街文化风貌改造项目备案是一项涉及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的重要举措。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该项目的规划内容、实施挑战和发展前景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大连庄河市总体城市设计的规划实践
的整体城 市设 计意 向 , 宏 观整 体设 计策 略 、 从 中观 系统导 则 与微
墨一
圈 1 遗 产 的低 端 利 用
观重点地段 三个层面进行系统完 整 的设计 控制 与引导 , 以实 现和
强化城市 意象的表达 。
4 高度 控制 : ) 目前庄河城 区高度 形态控制 的较好 。未来 整体 高度布局缺乏统一 规划 与引导 , 别是 临 山滨 水 、 特 重要 景观 通廊
大连庄河 市总体 城市设计 的规划实践
刘 冰
摘 要: 通过 对大连庄 河市总体城 市设计 的解读 , 出大尺度城 市设计 的技 术方法和设计策略 , 提 从宏 观、 中观 与微观 三个
层 面进行 系统完整的设计控制与 引导 , 为下一阶段 的控规 和城 市设计的编制 工作提供 空间上 的指 引。 并
,
,
,
造具有鲜明文化印记的城市空间。
分 析 , 区域 的大 结构 出发 , 从 划分 成 六个 主要 的功 能特 色组 团。
造丰富多彩的岸线形式和滨海体验 充分 彰显 “ 山水 同城 , 和谐 共
, 。
策 略 5 强化功能分 区: : 通过对庄河 未来城市发展方 向的研 究 筑 , , 的城市特性
收 稿 日期 :0 10 -7 2 1 -52
策 略 1 塑造开放空 间 : : 充分延 续 和保 持 庄河 “ 山一海一河一 城” 自然生态格局的完整性和厉 J 突出山水城市的风貌特色。 的 狈l . 陛,
城市街区可漫步与居民美好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发现街区的邻里关系在淡漠,互动在减少,这值得我们深入反思:街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
也许对老年人来说,街区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空间,比如买菜、聊天、散步等;对儿童来说,街区是他们日常嬉戏、玩耍,与同龄人开展娱乐活动的重要空间;对年轻人来说,街区是他们定义自己生活方式、开展社交活动的重要空间,比如街区的咖啡馆、艺术场所等。
如今,中国人均GDP已经万美元,这意味着居民的精神生活消费将显著增长,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日益显现。
那么,街区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社区邻里人群聚集的重要场所,应当承担起展现美好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职责与作用。
在中国城市街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上海可谓是一个典型代表。
2017年时任上海市长韩正同志《中共上海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街区是适合漫步的”之后,围绕街区“漫步”,上海不断改善与优化街区的面貌与氛围,使街区环境变得休闲化,街区生活变得舒适化,街区业态变得多样化。
2021年9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试点认定了4家旅游休闲街区,这些街区不仅极大程度满足了人们对街区美好生活的构想,更为国内其他城市街区的打造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样本。
本文选择其中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武康路-安福路街区、愚园艺术生活街区3家街区为例,总结描述其特征,来反映街区可漫步建设过程中营造出来的休闲场景对居民美好生活的影响与作用。
街区资源的多元化表现,满足人们渴盼的乐享与体验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位于上海虹口区,有着“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的美称。
之所以有这样的赞誉,是因为多伦路街区遍布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和遗产,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寻觅历史文化、体验文化休闲活动的空间与场所。
针对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和遗产,虹口区通过多样化业态的展现,为多伦路街区注入了活力与精彩。
多伦路街区武康路街区难能可贵的是,多伦路街区在不断更新过程中,依然保留了满满的市井烟火气,让人漫步其中,不觉文化的沉淀,而觉文化的精彩,这是一个街区能够长久存在的生命力。
《庄河市城市水系规划(2018-2030)》主要内容
《庄河市城市水系规划(2018-2030)》主要内容一、规划目的围绕庄河“港口兴市、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旅游旺市、区域统筹、塑造特色、美丽乡村”的城市发展战略,以将庄河建成“海湖相连、城岛相依、山青水秀”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总体思路,针对庄河中心城区发展目标、功能定位,为规范保护和利用城市水系的行为,促进城市水系综合功能的有效发挥,保障城市防洪、供水、水生态和水环境安全,依据国家法规和已有相关规划,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8-2030年;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三、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庄河中心城区;研究范围:庄河市域。
四、规划目标实现“河流水系恢复自然状态,生物多样性趋于丰富,生态环境趋于良好,空气质量优异,水面清澈,热岛效应降低,城市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目标,提升庄河市生态环境功能,促进庄河市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目标:近期水环境建设目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远期目标:远期水环境建设目标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五、城市水系布局规划构建庄河“一湾、三廊、四湖、四区、多节点网状”的生态水系结构,把庄河建设成“水清、岸绿、景美、游畅、宜居”的和谐生态城市。
“一湾”:指庄河湾底,由三河入海口汇聚的明珠湖。
是庄河重要的河口湿地,为全球濒危珍稀鸟类、中国二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的栖息地。
“三廊”:指纵贯城区的热水河、庄河和鲍码河三条河流生态廊道。
是城市重要的排水通道,也是重要的市民活动空间,同时作为重要的通风廊道,能够有效缓解“热岛”、“雨岛”对城市的危害。
“三湖”:指中心湖、将军湖和张屯水库。
在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防洪调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区”: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四个汇水区:庄河流域片区、热水河流域片区、鲍码河流域片区、南部汇水片区。
“多节点网状”:城市低洼湿地、重要河流节点、大型开敞空间等是城市水系建设的重要节点。
具有水质净化、雨水调蓄、文化景观等多种功能。
庄河市下街改造及建设规划概念方案研究报告
庄河市下街改造及建设规划概念方案研究报告作者:唐楠李禹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6期摘;;要:城市中的老街,存在的价值在于保留和印证着一个城市的过去,是城市的历史象征和文化符号。
一座有老街的城市才是有韵味,有内涵的城市。
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怎么使老街更好的融入城市中,成为了现如今城市建设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老街;城市化;改造大连市庄河市城关街道下街地块棚户区属城中村,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住户的房屋结构简易、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且公共设施不全,生活环境较差。
每逢节假日,那些从下街走出去的儿女们回来省亲,狭窄的街道上人车混流,拥堵不堪,频频响起的鸣笛声更让这里多了一分浮躁气。
据了解,下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的居民房屋密度大、使用年限长、人均面积小,密度大,共涉及1400多户。
庄河市是辽宁省大连市代管县级市,位于辽东半岛东侧南部,大连市东北部,为大连所辖北二市之一。
庄河从1986年至2018年的发展历程20多年来,特别是1992年庄河撤县设市以后,庄河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政府相继作出了加快推进以庄河为重点的北黄海开发开放的战略决策,加上海绵城市试点申请成功,城市的建设也从一个小县城逐渐往南城区发展,自1998年以来,庄河城市及小城镇建设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相当于过去30年的总和。
庄河已由一座封闭落后的边陲小城发展成为极具开放度和发展活力的海滨新城,实现了由县到市的历史性跨越。
庄河实施城区绿化、巷路改造、低洼区排水、公厕改造、破损路面维修、路灯安装、西山公园环境改造等民心工程。
庄河下街又称为庄河老街,它位于庄河镇区的东部,建筑呈南北走向,沿庄河而建,河街并行、水陆相邻。
老街包括上下两条街,全长约2000米。
两条街道相隔不足百米,上街在西,下街在东,下街地势略低。
老街是沿庄河发展起来的两条街道。
下街是现今辽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路街,虽经修葺,但百年前风韵犹存。
庄河下街的建筑大多数是清末及民国初期所建,统一的辽南硬山式建筑风格,青砖、黛瓦、红石。
南北之争,再谈未来庄河城市中心
地产观察——南北之争,再谈未来庄河城市中心谁是未来庄河城市中心?南城VS北城。
至今没有定论,如果非要分出个中心,那么,根据庄河城市现状,自然会有新旧之分。
北城是老庄河城市中心,南城就是新庄河城市中心。
前者商业氛围浓厚积淀已久,拥有庄河最重要的商圈——黄海广场商圈,遥想当年黄海大街的繁华过往,霓虹闪烁,好不热闹。
后者则更倾向于政府规划蓝图,南城作为新庄河的代表,起步定位便走高冷路线,后期随着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金融医疗机构相继南迁落户,房地产项目火爆热销,逐渐奠定了人气基础,随之形成商业氛围,即世纪大街商圈,庄河第二个商业中心因此悄然而生,世纪大街随之被笼罩上了一层当年黄海大街一样的光环。
历史与经验告诉我们,不管城市如何发展如何变迁,城市中心论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发生改变,但核心商圈会随着城市发展变得更加重要,次中心商圈也会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容应运而生。
其实,每个地方政府都有一套自己的打法,大抵不过如下套路。
首先,规划新城既定蓝图,建立行政中心,有钱的地方会将所有政府部门统一集中,以市府广场或大街为中心聚集起来,差钱的地方会将某些一级政府集中起来,往往被集中区域都是城市着重规划的新城区,主打新城市中心这张王牌。
其次,中小学,金融银行,医疗机构,商场超市,公交线路等配套分批导入,让住宅开发顺风顺水。
最终实现,企事业单位进驻,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实现产业经济,写字间大厦遍地开花。
从而形成了新的城市坐标,勾勒出一幅新的城市中心画面。
在圆梦的过程中,不知有多少人又在为未来城市中心下注,不管是跟风也好,刚需也罢,总有从众心理作祟,最后买单的还是自己。
向阳路贯穿南北,是城市的中轴线,昌盛街则是界定庄河南北城区的分界线。
人们常说,电视台昌盛街以北是庄河的北城区,昌盛街以南是庄河的南城区。
县级市并无行政区划分,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上的习惯叫法,即便是庄河有朝一日升级为地级市,再去区分东西南北城也不迟。
准确的说,庄河只分新城区与老城区,昌盛大街以南基本上建于2001年以后,昌盛街以北则多是2001年以前的老建筑。
基于文化生态的历史街区活化路径探究——以无锡荣巷历史街区为例
Ecological Protection生态保护基于文化生态的历史街区活化路径探究——以无锡荣巷历史街区为例赵 建 张立英(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 214153)摘 要:历史街区的文化生态具有多样性、动态化的特征。
本文以无锡荣巷历史街区为例,分析其文化生态的演进、构成及面临的困境,提出活化历史街区应当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文化元素,运用文旅融合的思维,透过科技和创新手段,实现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生态;历史街区;活化;文旅融合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引言文化生态学源于生态学,是基于文化学和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文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1955年,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Steward)在《文化变迁理论》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标志着文化生态学的开端[1]。
之后,文化生态学不断发展。
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文化生态学的研究。
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一书中总结了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对系统中的各要素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描述。
之后,部分学者又将文化生态学从人类学向地理学、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等领域拓展。
在文化生态学中,文化生态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包括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圈层[2],具有稳定性、变异性和地域性等特征。
历史街区形成的典型城市文化生态,是展示城市文化的独特窗口。
1987年的《华盛顿宪章》便认定历史街区“包括城市、镇、历史中心区和居住区,也包括其自然和人造的环境”。
历史街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形成了个性化的历史风貌[3]。
从文化生态的角度研究历史街区,对保护历史记忆,构建和谐统一的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荣巷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的演进荣巷历史街区文化生态的初步形成可追溯至明代初年。
荣氏家族的先祖迁至无锡,在梁溪河北岸定居并繁衍子息。
荣氏族人在此地耕田修竹,植桑养鱼,逐渐形成大型聚落,也就是上荣、中荣、下荣3个自然村落[4]。
浅述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浅述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作者:张晗斯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旬》2020年第03期【摘要】历史文化街区既是城市功能空间又是文化载体及城市特色所在。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就是要保护街区的整体历史风貌、空间格局和尺度,保护历史遗存及构成历史风貌的环境要素。
作为大连五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东关街,未来的何去何从不仅仅关系着城市旧区如何在新时代中更新调整,更是城市发展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是城市文脉的重要节点,是大连市城市更新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东关街;城市更新1、前言建国后,东关街成为老大连极具代表性的居住社区。
不同于星海、南山一带日本殖民时期统一的西洋别墅风格,也不同于一二九街至中山路沿侧“满铁”职工宿舍的单一,这里有浓厚的“市井”气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困难时期,长江路电车道南、北两面的饭店成为许多人心中的念想,比如三八馄饨馆、锅贴铺、老边饺子店;过年过节,来西岗市场采购,再去东关街的理发店收拾收拾,在照相馆拍张照片,成了人们的惯例。
1978年改革开放后,夹杂在摩天高楼与繁华街市之间的东关街,愈发显现出厚重的历史感。
1990年开始,原住民开始外迁,将房屋出租给大部分外来打工者,建筑年久失修,逐渐沦为棚户区。
2004年后,东关街部分区域改造,面积缩减了大半。
现在的东关街被外地低收入者租房占据,危棚私建密布,环境脏乱。
东关街周边区域大部分被改造,在新建筑的映衬下,老建筑显得尤为破败,被戏称为“大连的脖后灰”,东关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造工作迫在眉睫。
2、街区保护区划东关街位于大连市中心城区,位于西岗区“北起鞍山路、南至宏济街,东起英华街、西至繁荣街”一带,是大连老城区的代表性区域之一,历史建筑数量多、范围广,街巷格局基本没有改变,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老大连传统市井生活的空间。
可以说,东关街记录着大连这座城市的童年,是大连城建历史发展与建筑文化的见证,是大连重塑百年城市形象的契机。
泰州市城西街区——一个城市边缘化街区的复兴
泰州城西街区为联系城市核心区与西部乡镇的纽带, 这是曾是泰州工业的发源地,也是近年来城市发展忽略的 边缘地带。这片土地上的泰来面粉厂、梅兰春酒厂及沿着江 州路密密排开的建材市场等正向人们展示着曾经的辉煌, 同时破旧的建筑、欠缺的配套、不畅的道路、拥挤的街区等 也在昭示着衰退的迹象。东侧老城核心区、南侧的医药高新 区等均正蒸蒸日上的发展着,这片土地也需要一些复兴措 施来更好的迎接未来。我们借助该街区的城市设计及控规 项目,对现状空间角色、建设条件等进行深入审视,力图多 角度入手,以城市双修及旧城更新为抓手,探索复兴策略。
城市发展
泰州市城西街区—— —一个城市边缘化街区的复兴
狄雪琴 胡金燕 袁 欣 庄 飞 常州市规划设计院
摘 要院泰州城西街区曾经是泰州工业的发源地袁也是近年来城市发展忽略的边缘地带遥 我们借助该街区的城市设计 及控规项目袁力图多角度入手袁以城市双修及旧城更新为抓手袁探索复兴策略遥
关键词院边缘曰复兴曰城市双修曰旧城更新曰生态曰文化
04-0079-05.
84 城市周刊 CHENGSHIZHOUKAN 2019/08
复兴策略三:生态复兴———体验“看得见水”的精致生活 泰州水路相依格局非常有特色,我们试图在城西街区 有特色的区域内也恢复此格局。街区内现状主要水系有老 通扬运河、九里沟、引江河及景庄河 4 条,其余较多为断头 浜,水系沿线绿化及慢行道建设不成体系。我们通过梳理水 系、完善沿线绿化、增设公共空间节点等措施,打造蓝绿交 织的生态网略。 此外,我们除了打造老通扬运河 - 九里沟文创带外,尽 可能构建系统性的滨水公共空间,临水设置节点,保障街区 空间品质,提升街区休闲活力,实现街区的整体价值提升。 街区内构筑以慢行为主的一主三次的共享带网络。其中,一 主为结合道路、邻里中心、学校等公建配套设置的社区配套 共享带;三次为结合滨水绿化设置的共享带。最终,通过强 化节点、共享滨水廊道来达到生态复兴的目标。 复兴策略四:活力复兴———构建配套便捷的邻里社区 最后,我们对社区构建模式进行了优化,与生活圈适 应,设置综合服务中心 - 邻里中心 - 基层社区三个层级。其 中,依托现有的城西综合服务中心,强化其服务功能,服务 半径为 1200m,涵盖整个街区;增设少量邻里中心,服务半 径为 500m,设置菜场、餐饮、娱乐、零售、全民健身中心、公 共停车、交通换乘等综合服务功能;完善现有的基层社区中 心,服务半径为 300m,内设社区文教体卫等功能。通过社区 配套的完善来实现社区活力复兴。 本次城西街区的复兴承接了城市发展新趋势,立足城 市双修、旧城更新,通过提升城市软实力、强化生态、民生、 文化特色等措施,揉产、城、人、文、旅五大要素于一体;利用 道路及滨水绿廊彰显空间景观魅力,贯彻生态共享及设施 共享理念于居住品质中;依托滨水空间集聚文创资源,打造 泰州西部的生态门户及宜居组团。 参考文献院 [1]钱云袁存量规划时代城市规划师的角色与技能要要要 两 个 海 外 案 例 的 启 示 [J]. 国 际 城 市 规 划 袁1673 -9493 渊2016冤
庄河下街文化风貌改造项目招标公示公告
庄河下街文化风貌改造项目招标公示公告一、项目背景庄河下街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街区。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庄河下街的建筑和环境逐渐老化,文化氛围也逐渐淡漠。
为了保护和传承庄河下街的历史文化,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南山区政府决定对庄河下街进行文化风貌改造。
二、项目概述本次招标项目为庄河下街文化风貌改造项目,旨在通过创新设计和优化规划,提升庄河下街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内涵。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建筑外立面改造:对庄河下街的建筑外立面进行翻新和美化,增加艺术元素。
2. 街道景观改造:对庄河下街的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进行设计和改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
3. 文化遗产保护:保护和修缮庄河下街现有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并在其周边打造相关展示设施。
4. 文化活动策划:针对庄河下街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组织开展相关文化活动,提升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三、招标范围本次招标项目的范围包括庄河下街内所有建筑外立面改造、街道景观改造、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活动策划等设计和施工工作。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建筑外立面设计和翻新施工;2. 街道景观设计和改造施工;3. 文物保护与修缮;4. 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
四、投标条件1. 具有相关资质证书,能够承接本次招标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工作;2. 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和优秀的实际操作经验;3. 具有良好的信誉度和口碑,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
五、投标文件要求1. 投标人必须提交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材料;2. 提供近期成功案例或参与过的类似项目案例,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3. 提供详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包括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等相关资料。
六、投标评审标准1. 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2. 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 价格合理、符合市场价值。
七、投标时间和地点1. 投标时间: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2. 投标地点:深圳市南山区庄河下街招标办公室。
HUL视野下非典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法研究——以营平片区为例
建筑设计266产 城HUL 视野下非典型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方法研究——以营平片区为例李荣城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原本的城市格局等都已经不能满足市民的现代生活需求和历史文化城市走向世界的旅游需求。
许多历史城市的传统风貌在更新改造中逐渐瓦解,成为一片片的传统风貌区,部分区域被划定为历史文化街区加以保护,还有一些片区成为风貌混杂的传统城市碎片。
这类街区遗存零散、风貌混杂,相对于以成片传统风貌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属于非典型历史文化街区。
这类街区在许多历史城市中普遍存在,如何重新认定其价值,制订保护更新策略,对保护城市遗产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以厦门营平片区为例,借用历史性城市景观(HUL )的视角,充分认识其承载不同历史时期风貌、反映城市层积的价值,探讨这类街区的保护更新方法。
关键词:历史性城市景观;非典型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历史层积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内容,历史街区认定的法定标准,许多历史城区中尚存在一些传统街区片段,离历史文化街区的认定标准有一定的差距,但仍然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和反映城市特征且有一定数量的历史遗存,属于“非典型历史文化街区”。
这类街区尽管不如法定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那般遗存丰富、风貌良好,但对于当下的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文化建设来说,这类街区是重要的载体,也是许多城市“最后的遗存”,探讨这类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非典型历史街区的现状特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层次,1994年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概念,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保护体系的正式成立。
从1982年的历史城市保护,到 1986年的历史文化区保护,再到1994年的历史街区保护,实际上反映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城市从古城整体逐步到古城碎片演化的过程。
历史文化名城的街区保护实际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历史城市找不出符合标准的历史街区,历史城市保护缺少可实施的空间载体 ;二是按照当下历史文化街区的认定标准,很多街区都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文化街区,本文的研究案例就属于后者。
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大连凤鸣街历史街区更新策略研究
现其最大化的经济价值为导向,或全盘拆除重建,或陷入僵化保护,难以真正实现保护与发展间的合理平衡。
城市历史街区作为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空间载体,其空间品质的创升不仅有助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有利于城市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文章以大连市西岗区凤鸣街历史街区为例,综合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实地调研分析了凤鸣街既有住区空间存在的各类问题,并基于对其现状的总结,提出了凤鸣街既有住区空间更新优化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研究对象及建筑类型学1.1研究对象概述大连市凤鸣街,位于大连市西岗区,是一个有着重要保护价值的居住型历史地段,见证了大连百余年的历史与城市化发展进程。
凤鸣街全长约1 200 m,宽约6 m,自西向东呈带状分布(见图1)。
街面两侧多为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兴建的“和式洋风”类型的宅院,曾为日本驻连民众所居。
如今的凤鸣街及其周边街巷仍沿袭着当年规致严整的“网格式”空间布局形制。
作为该历史地段的中轴线,凤鸣街既同南侧的高尔基路、北侧的新华街相平行,又自西向东分别与拥警街、正仁街、东北路、民运街、对山街、大同街相交,将整片住区分割为九处小型地块。
凤鸣街所在住区始建于1930年,为彼时驻连日本人所建造的中产阶级居住区。
受二战期间国际建筑思潮的影响,整片街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日式与欧式建筑的设计元素,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和式洋风”类型建筑传承至今,摘要 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增强,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文化符号,其保护与更新的策略研究关系到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
文章以大连市凤鸣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目前历史街区的现状,综合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对街区内既有建筑设施进行形式及功能上的解构与重组,使其在保留厚重的历史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契合现代生产生活的需要,进而提升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有助于地方性历史文脉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建筑类型学;更新策略;城市更新;历史街区;凤鸣街中图分类号 TU984.11+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20.11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protectionconsciousness, historic block is a crucial cultural symbol i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the research on its protection and renewal strategy is related to the continuation of urban historical context. This paper takes Fengming historical block of Dali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historical block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appli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method of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o deconstruct and reorganize the existing architectural facilities on the street in terms of form and function, so that they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production and life on the basis of retaining heavy historical information. It improves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identity of local residents and foreign visitors, and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historical context.Key words architectural typology; renewal strategy; urban renewal; historic block; Fengming block历史街区的更新及保护是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延续的根本。
城市微更新理念下的老旧社区改造设计
2023年第12期现代园艺城市微更新理念下的老旧社区改造设计张莉,韩晓旭(燕京理工学院,河北廊坊065201)摘要:阐述了城市微更新的相关概念及城市更新与微更新的区别,并以老旧社区发展至今的痛点及改造难度为设计切入点,探讨了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在微更新背景下的设计策略,以民生为导向、安全为底线,从空间的功能性、植物配置、场所精神、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提出相关的更新建议。
关键词:城市微更新;老旧社区改造;设计策略2021年8月,我国住建部发布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明确表示城市建设应坚持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防止大拆大建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2022年,第19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会议多次提出“城市微更新”这一理念,并针对其进行深入研讨。
由此可知,城市微更新是基于“微时代”背景下的“微更新”,当城市发展从不可持续的增量扩张向存量资源挖掘转化时[1],城市规划设计也需要建立新的发展思路。
1城市微更新概述1.1城市微更新发展背景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既有土地可利用资源与城建需求之间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及提案。
党的“二十大”提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本次会议对城市更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城市微改造和渐进式更新的重要性。
城市“微更新”是以建筑或环境尽量保持空间原貌为前提,对既有空间进行小范围的修复和重塑,是城市修补的一种形式,即当老旧建筑可以通过微更新满足自身运营时,便不再选择推倒重建这种形式,而是采用小投入、轻改造的形式,实现空间活化和区域振兴,让城市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善,环境紧张的土地利用情况。
城市更新的本质不是形式的新与旧,而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和谐与理性,这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们思想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方式的更新推动着城市大环境的更新[2]。
城市微更新与以往的城市更新概念相比,是一种更加“微创”的更新模式,提倡轻微更新和基层的“共治共享”,具有低成本、高覆盖面、强灵活性等特点,有利于政策深入民众中,将改善民生为导向,自下而上盘活区域内的现存资源,深挖潜藏在旧建筑之下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让既有空间在城市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辽宁庄河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探讨
辽宁庄河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探讨作者:林蕴岫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5期林蕴岫(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辽宁沈阳 110006)摘要: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庄河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全面建设,作为北部区域重要乡镇之一,仙人洞镇将担起发展的历史重任。
该文以《仙人洞镇总体规划2013—2030》为例,通过因地制宜规划镇域及镇区等具体内容,确定适宜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以仙人洞镇所在区域自然山水等绿色生态空间为依托,进一步彰显其区域生态脉络,深度挖掘旅游文化特点,统筹仙人洞镇全面发展,促进旅游业及其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庄河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b)-0110-01庄河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庄河全面崛起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实力增强的根本性举措。
因此,要以发展新型城镇化为基础,形成保护与建设并重、生态与经济共荣的良性格局。
文章以《仙人洞镇总体规划2013—2030》为例,从而探讨北部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
1 项目概况仙人洞镇位于辽宁省庄河市北部,面积为全省乡镇之中最大,与塔岭镇、太平岭乡、大营镇、步云山乡及蓉花山镇相邻,是庄河北部生态保育功能区重要乡镇之一。
近年来随着镇域战略地位的凸显,小城镇的建设已初具雏形,同时旅游资源富集,并拥有多个农业产业园。
但是,在城镇化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层次有待提高,其次旅游服务业优化和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还需进一步加强,最后综合服务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因此,规划注重所在地区自然山水旅游资源、特色沟域产业资源及北部山区人文资源,发展服务于山水观光、温泉度假、农业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第三产业,及以特色沟域产业资源为主要特点的农业第一产业,打造成山水宜居的新型城镇。
数字技术在历史街区活力提升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技术在历史街区活力提升中的应用研究
韩舒伊;陈广怡;庞颖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24(50)9
【摘要】数字技术在历史街区活力提升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热点,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得出数字技术在历史街区活力提升中的三个应用发展历程、三类应用场景、三种主要技术类型以及应用发展趋势,并从保护历史文化、优化规划设计和提高管
理效率三个方面提出在历史街区活力提升中应用数字技术的建议。
【总页数】4页(P34-37)
【作者】韩舒伊;陈广怡;庞颖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VR/AR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数字化复原中的应用研究——以开封市历史
文化街区为例2.数字技术在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活力提升中的应用3.多源数字勘测
技术在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应用研究4.AR增强现实技术在徽州历史文化街区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庄河老街——辽南版清明上河图
庄河老街——辽南版清明上河图庄河下街这是一片始建于清末民初的古建筑群,这里曾是辽南地区最繁华的商埠之一“庄河老街”。
这条街留存完整非常罕见,被考古专家称为:辽南第一老街,一幅活着的辽南版清明上河图。
“庄河老街”位于庄河城区的东部,建筑呈南北走向,沿庄河而建,河街并行、水陆相邻。
老街包括上下两条街,是沿庄河发展起来的街道,全长约2000米。
两条街道相隔不足百米,上街在西,下街在东,下街地势略低。
老街下街是现今辽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路街,虽经修葺,但百年前风韵犹存。
庄河下街庄河下街的建筑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下街建筑突出‘错落’,每两栋房屋之间,至少‘位’出半米宽,这样一来,整条街盖完以后,就变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螺旋桨形。
二是下街建筑全部采用青砖、黛瓦、紫石,这也是下街独有的风格,房屋所用的红石就近取材,全部采自北部天秤山上的紫色岩石。
三是下街建筑采用‘骑马墙’,这种结构在东北民居中非常罕见。
老建筑装饰花样老建筑装饰花样老街建筑中,最精彩的部分是花墙头,其下部是方形构图,荷花、鸟、鹿(寓意禄)、蝙蝠(寓意福)、松(寓意寿)等浮雕图案。
在建筑的屋顶上郑重最高处安放龙或凤的吉祥物。
遗憾的是随着岁月的变更,这些安放于屋顶的吉祥物大都被毁损掉了,只留下淡淡的痕迹。
“卍”字建筑老街在历史上曾是一条商贾云集、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分为北、中、南3个部分,北部有烧锅、饭店、旅店、大车店、磨坊、油坊等,主要是服务区;中部有杂货铺、医药铺、木匠铺等,主要是生活区,南部是鱼市、庙院及“卍”字会的活动区。
庄河下街当年老街街宽3.7米-4.2米,路面系泥土青石路,沿街鳞次栉比的店铺、商业建筑和民宅历经岁月销蚀依然古韵未退。
街上每隔三五组建筑就留有宽1.4米~2.2米的纵深小巷。
临街是商业用店铺,后面是货栈、晒场、住宅等,形成了前店后坊、前店后库、前店后宅的特殊结构。
庄河名称的由来从史料上得知,庄河建置前称“红崖”,是以城北边天秤山南下一带土岗赤色、旭日映照如丹霞而得名。
《当代小游园分析》
《当代小游园分析》摘要。
小游园,即绿化广场,居住小区内的小块公共绿地,道路交叉口上较大的绿化交通岛,以及街头、桥头、街旁的小块绿地,在中国一般都习惯统称为“小游园”。
我国的小游园面积小,分布广,方便人们利用。
小游园以花草树木绿化为主,合理地布置游步道和休息座椅。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的集中和密度的增大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小游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们需要这样的一个地方来暂时摆脱生活中的喧嚣,使自己的心情暂时安静下来。
文章从园林景观的艺术原则、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景观入手,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园林景观的艺术原则、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景观、树木配植、花卉培植、草坪配置一、园林景观的艺术原则1、多样与统一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若一味地追求变化,就会显得杂乱无章;若只追求统一,可能会显得单调。
只有达到了多样与统一,才会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2、均衡与稳定在园林景观的平而和立而布局中必须做到均衡和稳定,才能给游人以安定感,进而得到美感和艺术享受。
均衡是在平而和立而上表现物体的平衡关系,而稳定是在立体上表现重心下移的重量感。
均衡有两种①规则式均衡也叫对称均衡,多给人整齐庄重之感f②自然式均衡对称两侧配置不要求完全一致,只是在体形、色彩、质地、线条等方而体现出量的平衡,进而达到景观效果的均衡。
充分体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3、对比与调和一般来说,在园林中整体是调合的,对比是局部的。
色彩运用上可通过对比色强调主景,例如图中花坛采用对比色黄色与紫色;空间处理上可通过大小空间、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等增加情趣。
4、韵律与节奏往往体现在立而和平而上。
通常是用单体有规律地重复来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
图中所示就是由多棵黄杨重复围合出一条道路,富有韵律美。
5、比例与尺度一般是以人的活动范围来确定的。
通过尺度关系,可以表达出高大宏伟、亲切适宜、庄严肃穆、轻巧活泼等不同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元空间绿化在庄河“下街”历史街区的布局研究
摘要:百年老街庄河“下街”沿河地域狭窄的空间限制了“下街”无法开放性任意建设。
“下街”集有序、拥挤而又不失规范的格局,利用多样性的空间组合形式, 采用多元空间绿化的设计手法拓宽绿化范围, 建造适应人类居住的“下街”环境。
关键词:“下街”历史街区、多元空间绿化、空间布局
正文:
一、概述
1、“下街”发展概况及特点
庄河的历史起源发展于”下街”,蕴含了庄河从清末民初到解放后这一段时期连续发展的历史,是一片始建于清末明初的古建筑群。
解放后,随着庄河的城市建设和”下街”的衰败,”下街”的保护建设却一直迟迟得不到落实,基础设施落后,公共设施缺乏,导致”下街”己沦落成为一个庄河人心中的”贫民区”。
下街位于庄河市东部,繁华中心区的边缘,全长1500余米,西高东低,沿河并行南北延伸,两端头削掉,倾斜穿插。
”下街”沿街分布的是大量的商铺、药铺、饭店、作坊、宗教建筑和民居,百年之前是庄河主要的商业街和居民区。
大多老建筑仍然保持着淸末民初的风貌,无论是建筑、街道还是空间结构至今都完好的保存,极具文化价值,在北方沿海小城镇非常罕见,一些考古专家千脆称它为”辽南第一老街”,是目前大连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街区。
[1]
2、多元绿化空间发展概述
多元空间绿化是指利用城市地面以上的各种不同立体条件, 选择各类适宜的植物, 栽植于人工创造的环境中, 使绿色植物覆盖地面以上的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表面。
实现多元空间绿化的途径包括: 屋顶绿化、绿门绿化、立体花园建设、挡土墙的利用、通透性立面物绿化和地下建筑内外空间环境自然过渡。
多元空间的绿化能够进行空间的限定与分隔, 柔化空间, 丰富室内剩余空间,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多元空间绿化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绿化概念, 将绿化由二维空间延伸至多维空间, 扩大了绿化的载体, 即城市里一切能用绿色植物构成的空间均可开发成绿色空间。
多元空间绿化是当今城市绿化的具体探索和实践。
二、分析“下街”历史地段与多样空间绿化结合的可行性
1、“下街”地段的要素分析
“庄河”起源于北部山区,流经庄河市,向南入黄海。
”下街”位于“庄河”西侧,起源于”庄河”,发展于”庄河”。
庄河孕育着“下街”的生命,酝酿着”下街”的灵气,蕴藏”下街”的历史。
受人的活动和影响,城市中的水域早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逐渐地演化为城市的文化景观。
”下街”曾是庄河主要的商业居住区,士绅要员多,文化名人多,殷实商贾多,隐士寓公多。
“庄河”和“下街”是庄河的场所精神所在,两者相辅相成,交映生辉。
“庄河”沿岸的历史环境应予以正确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使其死而复生,历史价值重现。
2、“下街”地段与多元绿化结合的可行性
2.1与“下街”地段生活的关系
目前下街内的居民以庄河本地人为主,其他为外来务务工人员。
居住群体大多经济收入不高,且居住不超过10年,除少部分在“下街”土生土长的老人之外,对“下街”的感情基础不深,没有归属感,大多想要早日搬离此地,向往更好的居住环境。
“下街”周边地区居民多为庄河本地人,很多地块已经或正在建设高档小区,居住环境相对较好,居民素质相对较高。
街区建筑密度大,绿化面积较少,可利用种植平面绿化的面积有限,适合发展多元绿化,解决绿地覆盖率低的问题。
2.2与“下街”地段空间的关系
“下街”的建筑布局,是依托“庄河”发展起来的百年老街,沿河地域狭窄的空间限制了“下街”无法开放性任意建设。
集有序、拥挤而又不失规范的格局,“下街”因地制宜利用了这种地理条件,建造了密与江南一些水乡的街区格局相似。
利用多样性的空间组合形式, 采用多元空间绿化的设计手法拓宽绿化范围, 建造适应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
2.3与“下街”地段文脉的关系
百年老街之中,凝重的历史感便会瞬间从心底萌发。
这些静默的历史建筑在岁月的磨砺和时间的侵蚀下,构筑着“下街”独有的文化魅力。
在“下街”至今还留存着一些庄河的民间风俗:春节贴“彩”、正月十五点“属儿”等等,保护“下街”,也就会为后人留下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
创造绿色的文化,绿色是人类对自然的追求,结合人文与自然,真正构建出一种多姿多彩的“下街”绿色景观的动态的发展活动。
[2]
2.4与“下街”地段环境的关系
对于“下街”的保护与更新不仅仅是一种美学或者视觉上的延续,同时还是一
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记忆和文脉连续。
可见的“下街”对人们建立文化认同感、延续与这个特定城市场所或生活在其中的个人有关的记忆都具有教育意义。
多元空间绿化能够进行开敞空间限定与分隔、柔化空间、可巧妙点缀空间节点和丰富剩余空间、园林造景,改善地段环境。
三、“下街”的多元空间绿化应用
1、“下街”的多元绿化的设计策略
历史街区这是通过更新发展,才有条件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成为创造城市吸引力重要的文化资源。
因此庄河“下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策略是:在保护历史街区的整体历史风貌环境的前提下,引入多元绿化的设计,以生态产业为先导,实现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同时也促进城市历史街区及其周边环境的更新,使历史街区更新向着生态化、科技化的道路发展。
2、“下街”的多元绿化的布局方式
2.1开敞空间的多元绿化
多元空间绿化能够进行开敞空间限定与分隔。
公共空间中不同功能区之间的限定与分隔可用多元空间绿化进行处理, 由生态墙使各功能区既保持各自的功能作用, 又不失大空间的开阔感和整体性。
如文化区中利用盆栽绿化划分不同的展区; 沿河公园中利用绿化围合, 划分出休息区; 开放式大空间的各单元之间, 利用建筑分隔的同时配置绿化。
[3]
2.2线性空间的多元绿化
多元空间绿化能柔化空间。
建筑群空间中, 几何板块状的庭院、明显的线性街道以及硬质的建筑材料往往使空间界面显得生硬冷漠,空间狭小不适合绿化种植,运用多元空间绿化进行立体墙面和屋顶的植物种植,增加线性空间多姿的形态、柔美的质感、悦目的色彩和生动的光影,可使空间呈现柔和自然的情调和生动的气息。
2.3节点空间的多元绿化
多元空间绿化可巧妙点缀空间节点和丰富剩余空间。
下街中往往有一些空间难以利用( 或称空间死角),如街道尽端,街道的转角,在这些部位点缀一些绿色植物,可大大丰富视觉美感,增添审美情趣。
多元空间的园林造景。
在规模较大的公共建筑中, 应尽可能在中庭空间、广场或庭院中布置集中成片的园林绿化景观, 在以绿化种植为主的同时, 根据建筑群的用途与风格配以硬质景观, 构筑仿自然的园林山水景观, 形成绿色共享空间, 小则可观赏, 大则可进入游憩。
四、结论
多元空间绿化使传统的地面绿化扩展到立体空间绿化, 使城市建筑物的空间潜能与绿色植物的多种效益实现完美结合。
多元空间绿化通过利用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扩大绿化范围,达到节约土地,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生活质量,美化环境的作用。
[4]它已经成为绿色、生态、宜居的重要标志。
将立体绿化应用到下街历史地段,才能使“下街”全面持续的改善、保护、稳定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佐才,杨维,庄河县志[M],庄河永源书局,1934,北京市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大连市图书馆馆藏.
[2]王伟,复兴“下街”——庄河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2012.
[3]叶子易,胡永红,生命之“墙”‘常青—世博主题馆植物[J],园林,2010,(6): 20-22.
[4]谭雪,郑丽,王永兵,李烃坤,陈志欣,多元空间绿化在未来城建中的应用——以上海世博会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2,(2):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