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新探

合集下载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再探--以马其顿问题为视角(1903-1913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再探--以马其顿问题为视角(1903-1913年)

A禺fl眉)Collected Papers-1o f H i s t o r y S tu d i es118-----------------------------------------------------------------------------------------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再探—以马其顿问题为视角(1903-1913年)高建芝(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马其顿问题贯穿一战前的欧洲政治,影响着欧洲列强的外交博弈和彼O关系的调整。

马其顿改革助《英》和《英》的,三国的大地改变权,标志战前大国关系重组的基本/O后的马其顿问题成为巴尔干同盟能够建立的关键因素。

该的建立大大军事集的分歧,为的爆发埋下恨的种子,也发发的巴尔干诸国的民族沙文主义的发展,地区冲突的风险性。

巴尔干诸国因瓜分马其顿未能共识而诉诸,使巴尔干地区力量的大分化。

第二次巴尔干的极具的巴尔干权力结构融入了更具全局性的欧洲大国两极对抗同盟体系,巴尔干国家之间的领土争夺与列强之间的霸权之设置了第界大发的,而马其顿问题为其的一个因素。

关键词:起源;马其顿问题;三国;巴尔干同盟;巴尔干长期以来,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理的研究@1可谓汗牛充栋,及战争罪责、主义、军国主义、军事情报、因素、大国外交和个人作用等方面,①方法也是涤故更新、层见叠出。

②巴尔干地区作为引燃一战的地区,是国内外学术利究的重点,且涌一些颇的@1,这些成巴尔干诸国之间的领土与宗、主义发展以及它们与列强之间的互动为论述主题。

③收稿日期:2019-03-16作者简介:高建芝,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洪邮生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①参见Fitz Fisches,Griff kach der Wegmocks.Die KrOgsielpolitiZ des0aimfickeo Deutschland1914-1918,Dusseldorf:Droste Verlay,1961;Barbara Jelavich,Historo pO ehr Balkaks,Cambridge:Cambvdge Universit Pres s,1983;Gerhard Ritter,Staathunt und Khgs0onk-werO.Das Problem drs' MilPahmus'in Deuthhlakd,Miinchen:R.Oldenbourg Verlay,1965;Ernest R.May,ed.,Kkogikg Onee EnmCo:Iktelligeoke Assefnmkt bfbre hr Two Word Wars,P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Reinhold Zilch,Die ReicksOakk und die fkaoz-dle Kgegp}ohereitukg eo1907bls1914,Berlin:Akademie Verlay,1987;Richard Langhorne,Thr Collapse rg hr Cond eg Europe:Inthno-hopal Politics1890-1914,New York:St.MartinS Pres s,1980;Annika Mombauer,Hehuth mo MoOhr and hr OOciks og hr First W o OC War,Cambridge:Cambvdge University Pres s,2001-②比如时殷从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一战起源,参见时殷弘:《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成因------种宏观阐析》,《江海学刊》,2000年第1期/徐蓝教授强调以国际史的研究方法探究一战问题,要求研究者从一个跨国家、跨地区的角度来讨论某一国家或某一地区与一战之间的关系,并重点考察该国家或地区与一战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参见齐世荣、梁占军主编:《一战百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年版,第32页/③关于巴尔干地区与一战起源的研究,参见Hans tjbeaberger,OsSr o fk zwisckeo Ruplakd und Serbiee-Z ur gudslawisckeo Foge und krs Enhtehung kri Eoten WeltOOegro,Ko I n:Bohlau Verlay,1958;Francis Roy Bvdge,Fom S o/ooo to Soro/evv:hr FoOgn PoPck op A ustrio -Hukgaro,1866-1914,London:R outledge&Keaan Paul,1972;Bernd Felia Schulte,Vor dee KOe gsousOhck1914,Deutscklond,die TiirOri und der B o C oo ,Dusseldoa:Droste Verlay,1980;Andrew Rossos,Rusic and hr Balkaks:Inter-Balkak RivalOrs end Rusiak FOTOgn PO C c,1908-1914,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9詐/9月博然而,上述成果中鲜见“作为巴尔干问影”①顿问题的著述。

大国崛起英国篇的主要内容

大国崛起英国篇的主要内容

大国崛起英国篇的主要内容大国崛起是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的过程。

英国是一个典型的大国崛起的例子,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英国从一个小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本文将重点探讨英国大国崛起的主要内容。

1.基础奠定阶段(16世纪)英国的大国崛起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

在此时期,英国正在经历宗教改革和创新的时期。

英国国教从天主教改为新教,这为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变革。

英国开始进行自由贸易,促进了商业和工业的发展,逐渐崛起为欧洲重要的贸易中心。

2.海上霸权崛起(17世纪)17世纪,英国开始崛起为海上霸权。

英国的海军实力不断增强,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海军指挥官,如弗朗西斯·德雷克和罗伯特·布莱克。

英国海军在与西班牙的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促使了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扩张。

英国政府通过成立英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群岛公司来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并巩固了英国在全球海洋贸易中的地位。

3.工业革命(18世纪)18世纪,英国的大国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这是因为英国迎来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了一系列关键的技术和经济的变革,如纺织工业、煤炭和钢铁工业的发展。

这些变革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英国的制造业实力大大增强,产品通过海洋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进一步提升了英国的地位。

4.皇家海军超越法国(19世纪)19世纪初,英国的皇家海军已经超过了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此时,英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海外殖民地,如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加强了对全球贸易的控制。

英国还开始在非洲和亚洲扩大殖民地,并通过不断的战争和外交手段,维持了自己的利益和霸权地位。

5.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后续重建(20世纪)20世纪初,英国面临着世界大战的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作为协约国家之一,与盟国一起对抗德国和奥匈帝国。

虽然英国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最终获得了胜利。

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与全球冲突

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与全球冲突

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与全球冲突近代世界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这两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还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分析这两次世界大战,探讨它们与全球冲突的关系,并对这些事件的影响和教训进行总结。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1914年持续至1918年的一场全球性冲突。

该战争中,各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至武装冲突,形成了两个敌对的阵营:协约国和中央同盟国。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奥匈帝国对南斯拉夫的宣战,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主要国家之间的殖民地争夺、经济利益和国家荣耀的冲突。

战争爆发后,整个欧洲陷入了破坏性的冲突,以及后续的全球激荡。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冲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军事技术和战争策略的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现代工业战争的开端,机械化部队、化学武器以及空中支援等新技术被广泛运用。

此次战争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并给未来的冲突奠定了基础。

第二,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改变:战后,许多帝国解体或者减弱,新的国家得以出现。

例如,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等都解体,新的国家或联盟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成立。

这种全球性的地缘政治变动导致了后来的全球冲突的深远影响。

第三,国际合作和机构的建立:为了防止以后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国际合作和多边机构得以建立。

例如,国际联盟成立于1919年,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奠基石,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一些国家之间的和平稳定。

然而,尽管国际联盟的成立为战后的和平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各种原因,它未能有效地预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39年持续至1945年,是一场规模更大、破坏更严重的全球冲突。

这场战争主要由两个敌对阵营组成:盟军和轴心国。

轴心国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组成,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扩张领土和争夺资源。

盟军则由英国、苏联、美国等国家领导,他们致力于制止轴心国的侵略行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冲突的影响更为深远和复杂:首先,战争的规模和破坏力远超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波及全球各个地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说课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次世界大战  说课教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说课设计本课的说课设计以新课改理念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依据,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下面从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方法、说过程、说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资源怎么析本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 课,上承两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下启战后初期世界格局的变化。

从时间上看,本课跨越了从19 世纪后半期到战争结束的几十年;从内容上看,包括一战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性质及影响等。

从全球史观上看,一战既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又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二、说学生——学情怎么判我校九年级的学生多来自农村,他们活泼好动,个性鲜明,好奇心重,渴望求知,关心国内、国际局势。

他们具备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史料的能力及简单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知识积淀较为薄弱,在挖掘历史的现实意义方面上尚有欠缺。

三、说目标——方向怎么定1. 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2022 版)要求: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帝国主义掠夺性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的学习,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凡尔登战役,讨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引导学生坚定和平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 教学重难点:重点: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确定的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

)四、说方法——师生怎么做教法:针对学情特点,以史料为载体设置教学情境,以问题为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近代以来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及启示初探

近代以来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及启示初探

近代以来主要大国崛起的原因及启示初探一、英国的崛起1、开始崛起:1588年,打败西班牙,开始建立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理环境优越。

(2)资本原始积累;能够把金银等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霸权确立:18世纪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在世界上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

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克服了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3、达到顶峰: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世界工业中居垄断地位,有"世界工厂"之称,是当时世界无可争议的头号霸主。

原因:(1)最早开展和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中重视科技的创新,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强国。

(2)占有世界上最大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

(3)自由主义的兴起,取代了重商主义。

二、美国的崛起1、开始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原因:(1)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2)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广大的国内市场。

(3)欧亚移民,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与经验。

(4)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5)重视科技和教育。

2、一战后势力扩大,在华盛顿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原因: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力量更加强大。

3、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确立: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北约组织成立,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原因:(1)二战中获得巨大利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备。

(2)西欧国家普遍衰落。

4、20世纪60、70年代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原因:(1)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与日本,在经济领域上对美国发起挑战,在外交上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高中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高中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高中历史教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1. 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冲突之一。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以及它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介
•简要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时间线。

•提及参战国家和其所属联盟系统。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
3.1 欧洲秩序的崩溃
•讲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变革。

•强调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军备竞赛等因素。

3.2 纷争与危机积累
•解析巴尔干地区种族与领土问题带来的潜在冲突。

•分析独立斯拉夫人问题与奥斯曼帝国解体所引发的危机。

3.3 各国外交错综复杂关系
•讨论主要国家之间的同盟与对立关系。

•介绍德国挑战英国霸权的行动以及其后果。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4.1 战争带来的巨大伤亡和破坏
•阐述大规模流血与现代战争技术的结合。

•强调战场上对平民和军人生活造成的持久影响。

4.2 形成新的地缘政治秩序
•讲述凡尔赛体系下通过和约建立出来的新秩序。

•解释并分析德意志帝国解体、奥斯曼帝国瓦解等事件。

4.3 社会和经济变革
•分析战争对社会结构、文化价值观以及妇女权益等方面所带来的改变。

•突出经济重建和科技进步在战后时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5. 结论
通过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场战争对全球历史产生的重要影响。

它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也为后来的国际关系、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变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新探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新探

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新探
张含英
【期刊名称】《阴山学刊》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战争,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英德矛盾是一战前的主要矛盾,英德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这个观点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事实上,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而德俄之间倒是在对外扩张的战略目标上存在
【总页数】9页(P66-74)
【作者】张含英
【作者单位】包头师专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55
【相关文献】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巴尔干地区形势——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J], 代丽华
2.骈文起源于魏晋和起源标准问题新探 [J], 杨德春;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分析一战前欧洲强国的合纵连横 [J], 陈章媛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想起源 [J], 潘滔
5.百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问题研究略述 [J], 卢晓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次世界大战探索战争的原因战略和对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探索战争的原因战略和对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探索战争的原因战略和对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探索战争的原因、战略和对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20世纪初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

这场战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一场战争,也是因为它引发了国际秩序的重大变革,并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战略以及对全球格局的深远影响。

一、战争的爆发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军备竞赛、帝国主义的扩张以及民族主义的兴起是主要因素。

首先,欧洲列强的军备竞赛导致了紧张局势的加剧。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洲列强国家之间进行了剧烈的武装竞赛,试图通过扩张自己的军事实力来维护自身利益。

这种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之间的敌对情绪,形成了一个火药桶般的局面。

其次,帝国主义的扩张引发了矛盾的积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国家纷纷通过殖民地扩张来争夺资源和市场。

这种殖民地争夺导致了各国的利益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最后,民族主义的兴起也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19世纪末,民族主义思潮在欧洲各国蓬勃发展,各民族纷纷要求国家独立和自决权。

这些民族主义运动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竞争,为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战争的战略特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阵地战为主要特点的战争。

战争初期,许多国家都急于通过迅速决战来取得战争的胜利,但很快受到了敌方的顽强抵抗和现代火力武器的制约,使得战局陷入了胶着状态。

双方在各自的前线上筑起了坚固的防线,几乎无法相互穿越。

阵地战期间,军队之间的战争重点主要是在西线展开,这是指法国和德国之间的战线。

双方都试图通过大规模的攻势来突破对方的防线,但以失败告终。

战线的延伸导致了全球战争的局面,其他国家也被牵涉其中。

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见证了新型武器和战术的运用,例如毒气、坦克、飞机等现代化兵器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战争的本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总结归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总结归纳

第一次世界大战总结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冲突之一,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涉及多个国家和帝国,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总结归纳,探讨其原因、战争形势、战争结果以及对全球的影响。

一、原因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竞争:20世纪初,欧洲列强国家在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上存在着激烈的争夺,这导致各国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紧张局势。

2.军备竞赛和武器技术的进步:各国不断增加军备投入,进行武器技术的研发和改良,从而加剧了战争的可能性。

3.民族主义的兴起:各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族矛盾和争议的激化成为战争爆发的催化剂。

4.同盟体系的形成:欧洲列强国家之间形成了复杂的联盟体系,使得战争很容易扩大为全面战争。

二、战争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可分为初期进攻、持久阵线和最终崩溃三个阶段。

1.初期进攻:战争初期,德国实施了“闪电战”战略,迅速打败了比利时和法国的军队,但在入侵法国时遭遇到了英法联军的顽强抵抗。

2.持久阵线:在战线的东西两端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前线,敌对双方阵线陷入了僵持状态,形成了所谓的“西线”和“东线”。

3.最终崩溃:1918年春季,德国实施了大规模攻势,试图在西线取得胜利,但最终未能成功。

同年晚些时候,德国面临着军事、经济和政治的崩溃,最终签署了停战协议。

三、战争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几个重要的结果:1.巨大的人员伤亡:战争期间,各国军队和平民伤亡惨重,死伤人数达数百万之多,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口损失。

2.经济破坏和财政压力: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破坏,许多城市和基础设施被摧毁。

各国的财政压力也进一步加剧。

3.军国主义和社会动荡:战争加剧了各国的军国主义倾向,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了种子。

4.和平条约的签署:战争结束后,各国在凡尔赛和约等和平条约上进行了艰难谈判,确立了战后的国界和战胜国的地位,但也导致了后续的不满和冲突。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战略与战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战略与战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战略与战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军事冲突之一。

在这场战争中,各国都积极探索并应用各种新型的军事战略和战术,以期能够在战场上取得优势。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战略与战术。

首先,我们来谈谈战争的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

作为战争的发起方,奥匈帝国采取了一种相对保守的军事战略,即以大规模的进攻来打击对手。

他们认为,通过迅速占领敌方的领土,能够在战争的初期就取得胜利。

然而,由于缺乏战略计划和准备,奥匈帝国在开战初期遭遇了严重的挫折。

与此相反,法国则采取了一种更为灵活的战略。

他们充分利用了阵地战的优势,利用火力密集的机枪和巩固的阵地,有效地抵御了敌人的进攻。

法国还通过巧妙利用铁路和道路网络,加快了部队的机动性。

这使得法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大规模的兵力,有效地应对各种战场局势。

除了战略上的差异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术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进入战争的初期,各国都还停留在传统的战术模式上,以步兵为主力进行短途突击。

然而,随着战争的发展,战场上的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战术已经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环境。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开始积极研究新型的战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战术就是装甲战车的使用。

英国人哈沃克斯大校提出了“坦克”这一概念,并研制出了第一辆装甲战车。

装甲战车的出现给战场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它们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护能力,还能够携带大量的火力,从而能够有效地破坏敌人的阵地。

此外,空中力量的运用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大特点。

飞机的引入使情报收集和空中支援变得更加容易。

不仅如此,飞机还用于进行空中战斗,并且逐渐发展出了空中轰炸和直接支援地面部队的能力。

空中力量的运用不仅提高了战场上的机动性,还改变了战争的规模和强度。

在战术上的改变之外,军事技术的进步也对战争的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火炮和炮弹的技术不断改进,射程和威力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转折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转折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冲突,给各国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痛苦。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些重大的事件和关键的转折点发生,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本文将围绕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点展开,探讨这些事件的背景、影响和重要性。

一、萨拉热窝事件:引爆战争的导火索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朗茨·费迪南被塞尔维亚极端分子刺杀,这个事件被称为萨拉热窝事件。

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导致了整个欧洲的大规模战争爆发。

这个事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标志着战争的开始。

二、马恩河会战:西线转折之战1914年9月,德国计划以快速打击法国的方式结束战争,但却在马恩河附近被法国和英国军队的坚决抵抗所阻击。

这次战役被称为马恩河会战。

法国和英国的坚守改变了战局,德军被迫采取防御姿态。

这次战斗的结果是,德军战略计划被打乱,转而陷入持久战。

三、凡尔登战役:美国介入的转折点1917年,随着德国的潜在胜利,美国决定参战。

在凡尔登的战役中,美国军队与德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几个月的苦战,美国最终成功夺取了凡尔登的控制权,打击了德意志帝国的士气。

这次胜利标志着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决心,使得盟军士气大振,并对德军构成了重大威胁。

四、百日攻势:战局逆转之际1918年,盟军发动了大规模的百日攻势,试图实现战局的彻底扭转。

这一攻势以阿米安斯战役为起点,经过数个月的战斗,盟军最终成功地推翻了德军的防线,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百日攻势的成功标志着德军实力的衰落,以及盟军在战争中占据了主动。

五、凡尔赛条约:战后秩序的形成1919年,战争结束后,各国代表在法国凡尔赛宫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这个条约规定了战后的新秩序,包括对德国的严厉惩罚和领土的重新划分。

凡尔赛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结束,并为二战埋下了种子。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转折点使整个战争走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到德军在马恩河会战中的失败,再到美国在凡尔登战役中的成功,这些事件都对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写全球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写全球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写全球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冲突之一,它彻底颠覆了既有的全球格局并影响了未来数十年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格局的改写,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阐述其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格局的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导致多个帝国的解体,如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

这些解体带来了欧洲地图的重塑,新出现的国家如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奥地利、匈牙利以及南斯拉夫在政治上开始崭露头角。

最重要的是,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试图通过合作和国际法维持世界和平,这种全球治理的尝试标志着政治格局的根本变革。

二、经济格局的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动员经济的实行使得许多国家的工业产出大幅增长,例如美国。

同时,大规模冲突导致了战争债务爆发,各国都需要面对高额的国债负担。

此外,战争结束后,全球贸易以及国际货币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英国不再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美国崛起为新的经济力量。

这些变化,重新定义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格局。

三、社会格局的重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战争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失业和社会动荡。

妇女在战争期间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工作,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在战争后的社会改革,还是在妇女权益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为社会进步铺平了道路。

四、国际关系的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后,多个国家的领土边界发生了变化,民族问题得到了新的解决办法。

此外,战后的国际政治体系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块联盟,如北约、华沙条约组织,这种架构构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

结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和其带来的后果,彻底改写了全球格局。

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尽管战后的国际体系并未完全成功解决所有问题,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将贯穿整个20世纪,并对如今的世界格局影响至深。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两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最为惨痛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

这两场全球性的冲突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也深刻地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格局。

要理解这两场战争为何会爆发,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复杂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1918 年)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实力迅速崛起,但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中却远远落后于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帝国。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也是一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各国纷纷大规模扩充军备。

德国大力发展海军,试图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而其他国家也不甘示弱,纷纷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军事建设。

这种紧张的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了战争的风险。

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使国际关系更加紧张。

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同盟国,与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协约国相互对峙。

这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一战的爆发。

在欧洲,许多国家的民族主义者渴望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这种情绪在巴尔干半岛尤为突出。

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复杂,成为了欧洲的“火药桶”。

1914 年 6 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这一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战争的问题,反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1945 年)的历史背景同样复杂。

经济大危机是二战爆发的重要诱因。

1929 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沉重打击。

德国、日本等国家经济衰退,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殖民地和帝国主义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殖民地和帝国主义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殖民地和帝国主义在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被视为现代战争的开端,也是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问题的重要节点。

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在这场全球性的冲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相互关系以及对战争和后果的影响。

殖民地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期。

当时,许多欧洲国家拥有庞大的殖民地帝国,其中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等。

这些国家通过殖民地扩张和经济利益的追求来增加自身的实力和财富。

然而,这种帝国主义的竞争也导致了紧张局势的加剧,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方面,殖民地为欧洲国家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市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各国通过殖民地的统治和掠夺获取了丰富的原材料,如煤炭、石油和金属等。

这些资源为工业化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并支持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此外,殖民地也成为了欧洲商品的主要市场,为各国提供了贸易和利润的机会。

然而,殖民地的控制和经济剥削也导致了世界各地的不满和反抗。

许多被殖民地统治的地区和民族渴望摆脱外来的压迫和剥削,争取自主和独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这些殖民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战争使得欧洲各国不得不将精力集中在战场上,削弱了他们在殖民地的统治。

同时,战争也为殖民地人民提供了反抗的机会。

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殖民地地区爆发了起义和独立运动,如印度、埃及和越南等地。

帝国主义的竞争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影响力的范围,试图在世界舞台上扩大自己的势力。

例如,德国试图挑战英国在世界航运和殖民地拓展上的统治地位,导致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

这种帝国主义的竞争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国际危机和对抗,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殖民地和帝国主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导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削弱和地位转变。

战争期间,欧洲各国耗尽了巨大的资源和人力,经济和社会的负担加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全球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全球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全球影响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性冲突。

它不仅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也对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以及它对全球的影响。

一、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复杂多样的,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欧洲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尤其是在殖民地和贸易市场上的竞争。

这种竞争导致了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此外,民族主义的兴起也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欧洲,各个民族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这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战争。

例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主义运动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解体,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

最后,军备竞赛也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断扩大军备,这加剧了紧张局势,并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二、全球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

战争结束后,许多帝国解体,新的国家和边界形成。

例如,奥斯曼帝国解体后,中东地区出现了新的国家,如伊拉克和约旦。

此外,战争还导致了俄罗斯帝国的崩溃,从而催生了苏联的诞生。

其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期间,各国为了支持战争努力,不得不加大对工业和农业的投资。

这导致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资源短缺和通货膨胀。

战后,世界经济陷入了衰退,许多国家陷入了经济危机。

第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亡和痛苦,许多人对战争的残酷性和无意义性感到失望。

这导致了对和平和人道主义价值观的追求,以及对战争的反思和批评。

此外,战争也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如化学武器和无线电通信等。

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各国开始寻求建立国际组织和机构,以促进和平与合作。

例如,国际联盟成立于战争结束后,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世界大战决定性的转折点

世界大战决定性的转折点

世界大战决定性的转折点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这场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导致了无数的死伤和毁灭。

然而,在这漫长的战争中,存在着几个决定性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不仅改变了战争的走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的格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些转折点,以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背后的关键时刻和重要事件。

1. 《雾月的早晨》1914年8月,法国北部爆发了一场惨烈的战斗,这场战斗被称为《雾月的早晨》。

在这场战斗中,德国军队试图迅速推进并攻击法国,然而他们遭到了法军的顽强抵抗。

塞尔维亚的战败为英法军队提供了战胜德军的机会,同时也表明了德国进攻计划的脆弱性。

《雾月的早晨》战斗的结果改变了人们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战争不再被看作是德国征服的必然结果。

2. 利物浦医院船遇袭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袭击了英国的利物浦医院船,这是第一次潜艇袭击平民船只。

这一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愤慨,对于德国的无情袭击,各国纷纷表示强烈的谴责。

这次袭击激发了英国加入战争的决心,并加强了对德国的经济封锁。

同时,这次事件也为后来的潜艇战争埋下了伏笔。

3. 悲惨的第一次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1日,英国于索姆河发动了大规模进攻,这被认为是第一次索姆河战役的开始。

然而,英军在这次战役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仅第一天就有数万名士兵阵亡。

这次战役的惨败揭示了死亡无情和战争的可怕性,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这场战争的质疑。

此后的几个月,战争陷入了僵持状态,双方都陷入了胶着。

4. 美国的加入1917年4月,美国向德国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一决定对于战争的走向意义重大,不仅增强了英法等同盟国的实力,也打破了战争的僵局。

美国通过其广阔的资源和人力,为战争提供了新的动力。

随后,英法等同盟国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对德军进行了有效的压迫。

5. 西班牙流感1918年,一场名为西班牙流感的大流行爆发。

这场流感疫情肆虐了整个世界,导致数百万人感染和死亡。

尽管无法确定该疫情是否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相关,但它对战争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动因新探黄尊严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动因新探黄尊严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动因新探黄尊严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之间为重新分割世界展开了血腥的武力较量。

8月23日,远离欧洲的日本也对德宣战,出兵山东,把欧洲的战火引燃到了远东。

日本何故参战?日本的统治阶级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曾一再标榜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当时日本的报纸则极力渲染三国干涉还辽以来日德之间的种种新仇旧怨,日本首相大隈重信也亲自出面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开战时英国的海军大臣邱吉尔亦同此见;引导内阁通过对德宣战案的日本外相加藤高明在说明参战理由时则强调:协约国必将最后获胜,日本参战不致吃亏,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可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巩固在东亚的势力;美国国务卿蓝辛则认为日本对华怀有野心[①]。

除此之外,尚有其它不同的解释。

真可谓众说纷纭,持论者立场不同,各执一端。

确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探讨。

笔者认为,上述前两种解释,完全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掩盖其夺取山东的阴谋而蓄意施放的烟幕;后两种解释也有失全面。

本文拟依据史实,对前两种论调进行简要的剖析与辩驳,并就日本参战的真实动因陈述一些刍荛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并非为了“英日同盟”日本的统治阶级曾一再标榜,日本之所以对德宣战,是“基于同盟的情谊”,“应英国盟友的请求”,为“履行日英同盟的义务”,“维护日英两国在远东的利益”。

但只要剖析一下战前日英两国的关系、英国对日本参战的态度,英日同盟条约的内容以及日本参战后的举动,便不难看出,上述说法只不过是日本为达到参战目的而制造出来的借口而已。

1911年7月13日,日英两国为维护各自在中国、朝鲜、印度等地的殖民权益缔结了第三次同盟条约。

但两国续约的目的,与前两次缔约却有明显的区别。

英国主要是因在欧洲急需对付德国的挑战,在远东尤须依靠日本的力量维护它的既得权益,保持远东地区相对稳定的有利局面;而日本则想利用这一同盟扩大在华影响,谋求在华利益的优势地位[②]。

一战爆发因素初探

一战爆发因素初探

一战爆发因素初探国际关系学院2015级李涵 1500015142一、导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军事战争,导致约7400万人参战,1500万人死亡,摧毁了参战的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俄国,扫荡了全球政治秩序,使全球均势的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国和日本,催生了俄国革命,开启了日后一个时期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对于一战爆发的原因探究是国际关系领域中安全研究的基石,对于绝大多数战争原理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是极为经典的案例,是该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必要组成部分。

笔者试图通过本文讨论以下哪种因素最能解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盟体系,公共舆论,军事学说和指挥(具体国家),政治领导(具体国家),经济压力,错误认知,民族主义(具体案例),技术因素,其他因素。

这些因素当然都与一战的爆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区分哪一个因素才是最能解释其爆发的有一定难度。

在实际分析中,笔者遇到了有关方法论选择上的问题。

例如,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学领域中,各个因素的变量很多,对于问题的分析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做到定量分析,也难以借助观察、实验的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结论的验证。

但笔者试图在此运用小约瑟夫奈在其著作《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中讲述的“反事实推理法”进行逐项分析,即采用一种实验思维,设定与事实相反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与合理假设,从而分析出各个因素在促成一战爆发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

用以衡量试验的标准是:合理性、相近性、理论性、真实性这四个原则,分别解释为:a合理性:反事实推理要合理;b相近性:原因事件和结果事件在时间上越接近,越能较好地控制其他因素,从而比较准确地衡量各种因素作用的大小;c理论性:应尽量借助现有理论,浓缩对事情的认识;d真实性:用已知检验假说,确保只有一个反事实因素。

1同时,本文也将应用另一种理论来说明大国崛起的战争效应,即霸权转移论,又称为权力转移论。

该理论强烈质疑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 theory),认为大国间权力关系的变化、从而引发战争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彼此实力的接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新探
作者:赵宇濛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9期
摘要: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上半叶享誉西方乃至世界的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一位积极的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

罗素一生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初期,是众多重大事件的观察者和参与者。

在其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罗素有近70年时间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亲历者,正值不惑之年的罗素不仅目睹了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各国卷入战争旋涡,还见证了英国为赢得大战而付出的惨痛代价。

对此他反对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演讲与著作中多次论述出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为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伯特兰·罗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美国、德国在经济实力上超过了老牌的英国和法国。

后起的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分割世界,引起诸多大国的不满,英、德矛盾遂成为资本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之一,也为英国参加战争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1914年,萨拉热窝发生暗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而英国国内亦有从中立滑向战争的趋势。

同年,德国分别向俄国以及法国宣战并入侵比利时。

8月4日,英国对德宣战。

纵观当时世界的局势,无论是英国为德国所迫卷入战争还是英国主动迎战以赢取战争主动权,罗素对英国参战这个既定事实表达强烈的谴责和不满,并对英国参战的原因进行了强有力的分析,为此他提出以下三点。

一、国家政策失误
1.错误的外交政策
早在1839年,英国与比利时签订《伦敦条约》,英国承认比利时为永久中立国。

1911年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期间,英国外交官爱德华·格雷表示英国将继续保卫法国。

因此,1914年后,随着德国入侵比利时、进攻法国,英国不得不履行当初的外交承诺,走进战争的漩涡。

罗素对这些制定外交政策的政府官员们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我们在帮助罪犯反对自由、正义和文明,动机:对德国人的恐惧。

去年夏天他们几乎引起战争,这是海军巨大开支的根源。

治疗:与德国人友好。

方法:行刺格雷。

”罗素认为,正是因为英国领导人对于德国的惧怕才贸然发动战争,在僭越国家权力范围后却依然没有考虑到战争到底为国民带来了怎样实质性的利益,任由战争损害国民自由、破坏民主文明、阻止当前应有的正义。

英国政府既没有对国家尽到责任,也没有对欧洲尽到责任,更没有对人类尽到责任。

2.国内政策对民众思想的制约
这种政策的制约手段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國家法律的思想控制;二是新闻界的舆论宣传。

对于前者,罗素深有体会。

由于在战争中宣传反战思想,抨击国家外交政策,罗素在国内的演讲受到了限制,陆军部命令罗素只能在曼彻斯特之类的内地城市演讲,不能到沿海地区演讲,以防有通敌嫌疑。

在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时,罗素因当局者不肯派发签证而作罢,他后来不满地写道:“战时,凡是对国家涉外政策的批评都是犯罪。

在大多数人和当权者看来是值得追求的目标,在另一些人眼里却不值得追求……如此运作的专制统治,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他的成功:几乎无人敢冒险去招惹迫害,这种迫害确实厉害之极。

”此外,罗素认为新闻媒体在推动战争的爆发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作用:“在新闻界喋喋不休的影响下,国家大造舆论。

……如果年轻人拒绝参战,他就会发现无人雇佣他,走在街上就会遭到朋友的侮辱和蔑视,过去喜欢他的女人就会嘲笑他:这样的惩罚如同死刑一样还难以忍受。

”新闻媒体之所以会利用“鼓吹战争有理的写手和以此来毒害儿童灵魂的历史教科书”来发出参战的呼吁,不仅是其与外交家们协商的结果,也与其自身利益有关。

如同隐藏在战争背后的军火制造商“为了自身的利益强化战争的必要性”。

领导人的独裁统治控制着社会思想,并通过社会舆论宣传参加战争的思想,使参战成为一种“时尚”。

因此,新闻对战争思想的宣传激发了国内人民空前的好战热情,使民众对战争产生不理智的好感,以致于对战争的性质不加思索。

社会舆论带动了国内人民思想的走向,恰恰也是政府为了实施政策的手段之一。

3.决策者的黩武好战和骄奢淫逸
罗素将英国国家政策的失误还归于政策背后的决策者。

他说:“我指的是那些惯于发号施令的人身上易于养成的好斗的性格……大凡拥有最大权利的人就最爱战争,而最没有权利的人最不愿意产生对外国的仇恨,这也是集权必然导致的罪恶之一。

”接着罗素又痛斥道:“所有这些疯狂、愤怒以及我们文明与希望的消失之所以发生,就是由于有着一帮骄奢淫逸的官僚,他们大多愚蠢不堪!缺乏想象与才智。

没人愿意为了抵制国家的傲慢而付出什么。

”决策者这种好战性格直接影响到国民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错误的判断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冷静地支持战争,直至战争爆发后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思想的错误。

除了黩武好战之外,决策者还骄奢淫逸、头脑简单、无才无德,这种腐败的政府却打着国家的名义为自己谋福利,而国内百姓却浑然不知。

二、国民所谓的爱国主义精神
1.国民出于对国家的忠诚所产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914年11月,罗素撰写《为什么各国喜爱战争》一书,并且指出,在战争爆发之前的危机时期,欧洲的每个国家都经历了类似于“坠入爱河一般的本能发展”。

罗素在《论国家》一文中指出:“部族情感一直支撑着对君主的忠诚。

现在它依旧像过去一样强烈,成为支持国家权力的主要力量”,在文章后面又指出这样的后果:“爱国主义中的宗教精神就会在教育的作用下
增强。

在每一个文明国家中,所有对于孩子的训示都要强调本国的优点,并指出外国的缺点。

……这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由于他们的国家比别国的强,所以在国家之间的争斗中,本国就应该得到支持,即便这场争斗是由他们国家挑起的……这种看法如此的根深蒂固……它所追求的利益仅仅是本国的利益,而不是全人类的利益。

”罗素认为,现阶段的教育思想蒙蔽了国民的双眼,导致青年乃至孩子都盲目地爱国,忽略了和平的重要性,在所谓的爱国主义中掺杂宗教精神,使这种爱国的味道变质。

2.与英国国内人民的生活环境有关
当时的英国成年人大多成长于大英帝国的黄金时代——维多利亚时代。

帝国余晖仍在,人们很难敏锐地嗅到国力总体下降的趋势,更无法预料这场残酷的战争将给大英帝国的未来带来怎樣的影响,加上民众单纯地认为英国之国力远甚于其他国家,短时间内战胜他国并不是难事,战争的新鲜感刺激着每一位好战者的心脏。

因此,在英国国内,大部分民众对这场战争并无反感之意。

此观点在1916年罗素的《社会改造原理》中得到了证实,罗素说:“战争产于人类的本性,……主要是从冲动的生活中产生出来的,而不是产生于理性和愿望。

”除此之外,英德两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在战争前和战争中被大众传媒的二次加工得到放大,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资本主义强国在落后的国家寻找新的投资场所
对该原因的分析,罗素本人在演讲中表示完全支持霍布森先生的看法并援引霍布森本人在著作中的论点:“一切近代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主导动机和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产业所面临的市场压力。

首先是投资市场,其次是销售国内剩余产品的市场。

……这笔基金掌握在财阀阶层手中,于是就产生了商品需求量的缩小和相应的美国产业界资本过剩的现象……同样;向外扩张的压力就越来越大。

”鉴于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固有的内在危机,资本主义列强的财阀才会将祸水引向相应的弱小的国家。

这种引向的方式之一便是战争,众多大国纷纷效仿这种方式就会引起小规模的战争,一旦两个大国乃至更多大国对一块土地共同掠夺,矛盾就会显现,这时的战争便会转化为大规模的战争。

总体看来,在罗素对战争爆发原因的分析中,前两点的原因把爆发的源头指向对于统治者政策的需要。

罗素认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教育体制、社会舆论都使人民向参战倾斜,人们在奋不顾身的战斗中失去自我,破坏了和平与自由,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和愈演愈烈。

第三点原因是罗素对这场战争在经济上的分析,道出了资本主义垄断者贪婪的一幕。

不过,从罗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分析中,不难看出,罗素反战绝非是因为他“亲德”。

相反,反战是基于他对祖国英国的热爱,对和平的热爱,对人性和人类福祉的关怀。

在罗素看来,战争令人深恶痛绝,和平再短暂,也比连年征战、血流成河好得多。

参考文献:
[1]田智,罗俐琳.从剑桥走出的多情才子:伯特兰·罗素[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2]Ray Perrkins,Jr,ed.Yours Faithfully,Bertrand Russell[M].A life long Fight for Peace,Justice and Truth in letters to the Editor,Open Court Pablishing,2002:3537.
[3]罗素.罗素自选文集[M].戴玉庆,译.商务印书馆,2006.
[4]罗素.罗素自传[M].陈启伟,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
[5]罗素.罗素论自由·国际关系[M].姚洪越,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
[6]李超.伯特兰·罗素和平思想起源与发展[D].南京大学,2011.
[7]Bertrand Russell.Justice in War Time[M].Chicago:Open Court Publishing,1917:58.
[8]罗素.社会改造原理[M].张师竹,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