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沉稳和灵动的把握
让文言文教学课堂灵动起来
湖南 省 祁 阳县 文 富市 镇 中心 校 邹 新 民
摘 要 :构建灵 动 、 精彩 的文 言文 阅读教 学 课堂 ,必须 紧 紧把 握下 列四 个 重 要环 节 :一 、曼 动的 导入 情境 ;二 、灵 动的 教学 形
式 :三 、灵 动的 生本关 系 ;四 、灵 动的 师生关 系 。 关键词 :构建 曼动 文 言文 教学 课 堂 环 节 育教学原理 ,所 以教学效果极佳。 三、深读深解 :员动的生本关系 : “ 灵 动”的生本 关系指的是教 学过程 中,我 们不仅要 紧扣教 材 引导 学生学 习 。还要 引导学 生将 教材深 读深解 、活学活用 :在 学 习教 材 中的文言文文 本的 时候 ,不仅要学 会发现 问题 、探讨 问 题 、解 决 问题 等 ,还要 学会利 用 自己的生 活经历 和已有 的文言文 知识 ,对文言 文文本 中语育 高度凝 练 、故事 情节高 度浓缩 、场 景 描 写省 略 、人物 形象描 写 、人 物心理活动 描写 、人物 对话描写 等 “ 空白”之处进 行必要 的 、合情合 理 的补 白,一则借 此启 动学 生 丰 富 的想象 与 联想 思维 ,加 深 学生 对文 言 文文 本多 维度 、多 视 角、 多 层 面的理 解和认 知 ,再则借 此丰盈 文言文 文本 ,让 文言 文 文本更具艺术感染力。 比如 ,陶渊 明 的 《 桃 花 源记 》是一 篇语 言 高度凝 练 的文 言 文 ,教 学 时 ,我在 引导 学生 完 全读 通 、读 顺 、读懂文 本 的前 提 下, 根 据每个学 生对课 文的认 知程 度 ,引导 学生在 文本 中寻找 自 认 为作 者 “ 言有 尽而 意无穷 ”之处进行合 情合理 的补写 。结果 学 生都发 现这篇课 文 的第 二 自然段 、第三 自 然 段 、第 四 自然段等 均 有 多处 “ 留白” 。比如第二 自然段 中的段 末渔人发 现世外 桃源 的 和谐 、美丽时 省去 的渔人感 到万分惊 叹之 处 ;再如 ,第三 自 然 段 中桃源 人 与渔 人的 问答 处 、桃 源人邀请并 盛情款待 渔人之 处、桃 源人 向渔人打 听桃源外 的情 况之处 、渔人告 别时桃 源人对 渔人 的 嘱 咐等 ;还如 ,第 四 自然段 中渔人 及郡 下 ,诣太 守 ,说如此 ” 等处 。又过 了几分钟 ,学生就纷纷举手诵读 自己的补写佳作了。 四 、和谐 、美丽 :夏动的师生关系 所谓 “ 灵动 ”的师生关系 , 就 是在文言 文教学过程 中 , 教 师 要 放下 “ 师道 尊严 ”的架子 ,主动与学生 多沟通 、多交流 ,以平 等 、亲和 的态 度去接 触学生 、倾 听学生 的心声 、了解 学生 的心理 需 求和对 知识 的渴求 ,多给 学生畅所欲 言和展示 文言文 学习才华 的机会 等 。教 师与学 生之间 始终要保持 民主 、平等 、合作 、和谐 等 师生关 系,让学生 充分享 受到 自主 、平 等 、美丽 、和谐 、 轻 松 的课堂学 习快 乐 ,把 文言文课 堂学习 当做 一种在 远古的 知识海洋 里 快乐地 畅游 的审美 体验 ,而非被动地 、勉 强地接 受教师 的教 学 理 念和照本宣 科 ,从 而激发 学生学 习文言文 的热情 ,快速 提高学 生学习文 言文 的效果。 比如 ,教学诸如 《 塞翁失 马 》、 《 智子 疑邻 》等 比较 浅显 易 懂 的文言 文时 ,我 常常邀请 文言文基础 知识 比较好 的学 生充当小 老 师 ,代替我 领读课 文和给 同学们讲解 文意等 。当个 别学 生对 文 言 文课 文 中某 些字 、词 、句 等的理解 出现分歧 时,我总是 以商 量 的 口吻引 导学 生进行 探讨 ,从 不正面指 责或者挖 苦学生 。在学 生 表 演课 本 剧 《 唐雎不 辱使命 》时 ,几乎每 个表演小 组的 同学都 不 愿 意扮演 秦王 这个狡 诈骄横 、前倨后恭 的角色 时 ,我主动 以参 与 者 、合作 者的身份参 与到 同学们的表演 当 中扮演 外强 中干的秦王 角 色。如 此 ,则不仅 让师生 关系美丽 “ 灵 动” 了起 来 ,还 让课 堂 教 学氛 围也 “ 活” 了起来 ,更让学生 的多 向思维 也 “ 灵动 ”了起 来 。不言 而喻 ,学生 自主学 习文言文 的效率也就快 大大提高 了。 综 上 所述 ,文 言文 教学 必须 改变传 统 的教 学 模式 ,探寻 新 的 、丰富 多彩 的教学 途径 ,设 计新颖精 彩的导 引艺术 、形 式多样 的教学流 程 ,引导学 生在生 动鲜活 的生本 关 系、民主平等 和谐 美 丽 的师生关 系氛 围中 自主参 与到文言文 文本 的学 习与运 用 当中, 并从 中获 取文言 文知识 和愉悦 的审美体验 。 参考 文献 :
让文言文教学变“枯燥”为“灵动”
知音 ? ” 先 让学生说说 自己准备好 的故 事 , 然 后引进 “ 俞 伯牙
摔琴谢知 音” 的故事 , 述说故事梗 概 : 春秋 战 国时 , 晋更上 大 只有 l 1 格 的表格 , 让 学生制作 “ 跑步有 2 0人 , 跳绳有 l 7人 等” 的数据统计 图 , 有意制造“ 格子不够” 的认 知困惑 , 促使学 生思考 、 探究 , 小组合作 交流 , 经过不断商讨 、 否定 、 肯定后 , 最终形成了一种最佳方案 : “ 用一格表示两个单位 ” 。一系列 的探究活动 , 不仅 使学生在探究 中获取 了知识 , 锻炼 了实践 能力 , 也让学生逐步掌握到学习的方法。 三、 学以致用 。 让 学生体会统计 的价值 教学片段三 : 巩固练习
、
在“ 情境创设” 中激趣
在学 习过 程中 ,教师应该 根据教学 内容创设 合理 的情
境, 将情感纽带抛 向学生 , 并把作者 、 老师 、 学生 的情感世界 连通起来 ,创 造一种既 和谐 又生动 的富有 感染力 的教学情 境, 引领学生沉浸在情境中 , 学生 的兴趣 自然提高。 1 . 有机插入故事
一
在创设情境 时 , 角色是最为 活跃的一个 因素 , 充分利用
角色互换 体验当时 的情境 , 让学 生扮演不 同角 色 , 进入学 习 的情 境 , 角色体验促使学生对课文的 内容进行 了创造性的理 解。 根据学生体验不同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
性。 在 教学“ 杨 氏之子 ” 时, 我有效运用 了角色互换 的接 话游 戏。 孔指以示儿 日: “ 此是君家果 。 ” 儿 应声 答日 : “ 未闻孑 L 雀是 夫子家禽 。 ” 读读这两个句子 , 想 想他 们当时的心境 ? ……师 : 听了杨 氏之子 的回答 , 再想想他们 当时又会 怎样表 达 自己的 心境 ? 分角 色体 验 : ( 让学 生 自由说 , 教师点拨 、 补充 ) 孑 L 君平 感 叹道 : “ 真是后 生可 畏啊 ! ' ’ ‘ ‘ 不 简单 ” “ 汝乃 聪惠之 极也 ! ” “ 吾本戏儿 , 反为儿所戏。 ” 杨 氏之 子笑 着答 日 : “ 惭愧 , 惭愧 。 ”
让文言文教学灵动起来
让文言文教学灵动起来作者:朱树静来源:《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2017年第04期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过于“实沉”,务求字字落实、句句翻译,唯恐哪一个“考点”被遗漏;另一个是过于“现代”,把文言文当作现代文来教,在“人文”上大做文章,以人文性引领工具性,片面追求文言文教学的文学化。
第一种情况下许多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无趣乏味,教师教得起劲,学生则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第二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又不能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
因此,很多专家认为:文言文教学既要有“山的沉稳”,也要有“水的灵动”。
1.因情而动。
即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
“创设情境”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失为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种好方法。
不可否认,缺少情境的教学容易死气沉沉,学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
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内容和体裁的不同,创设多种情境,如问题情境、求异情境、生活情境、情感情境、故事情境、知识情境、想象情境等,使学生极有兴致地投入到学习中,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比如教学《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配乐朗读,边闭上眼想象画面,想象渔人的行踪、桃花源里的环境、渔人与村中人的交流等,为进入文本的学习提供基础。
文言文教学如果能真正做到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真正适应每个学生的阅读需求,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世界。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把关注点辐射到每一个学生,我们可以采取让学生在书上做批注、做预习笔记、写纸条、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把握每个学生的阅读状况,从而增加教学的针对性。
比如疑难词句的解释、文章内容的理解等,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对个别学生的问题予以引导和解决,课中主要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加以引导,这样就能逐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不断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热情。
2.因趣而动。
如果把教学设计比作一首乐章,那么,有趣味的阅读课一定是“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终曲”余味无穷。
在沉稳与灵动中收获高效——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效率之浅见
出韵味 , 读 出其 实 , 跟随作 者的感情跌 宕起伏 , 让 学生 的心 灵 在文章语 言 的精 妙处 、 优美 的情 景 中沉 浸 、 体验 , 然后 老 师 稍加点拨 , 学生 自能 深入理解 文章 , 提高 审美能 力 , 增 强 文言的语感 。文言文教学 , 老师应 事先读后讲 , 多读少讲 , 精 讲, 以学生诵读 感悟为 主 , 教 师讲解 为辅 , 让诵 读成 为古文 课上 的一道亮丽 的风景线 。对于句式较短 , 感情较强烈 的散 文、 议 论文或者 片段 , 如能运 用齐声 朗读 , 则极 易让学 生进 入作 品中的境 界 , 深受感染 和熏陶 。句子较 长 、 对话 较多 的 文章 , 则可以分 角色 朗读 。 此外 , 有难度 的片段 由老师范读 , 动情深沉 的由学生个 人美读 , 重要段落 则选段落 朗读 , 有意境 、 画面感 强 的段落
砖 引玉。
注重诵读指导 , 培 养 学 生 学 习文 言 文 的 兴 趣 《 语文课程标 准》 指出: “ 注意加强对学生 平 日诵读 的评 价, 鼓励学 生多诵 读 , 在诵读 的过程 中增加积 累 , 发展语 感 ,
一
、
肯 努力用功 、 刻 苦学习 , 最终 将会“ 泯然众人 ” ; 《 论语》 中孔 子“ 敏而好学 , 不耻下 问” 、 谦虚、 勤 学 的态 度会使学 生在 潜 移 默化 中受 到启发 ; 学 习了《 岳 阳楼记》 , 范仲淹 “ 先 天下 之
忧 而忧 , 后天下之乐 而乐 ” , 先人 后 己, 天下为公 的远 大抱 负 能激励学 生树 立远大志向 ; 陆游的《 十一月 四 日风雨 大作 》 、 文 天祥 的《 过零丁洋》 、 辛弃疾 的《 破阵子一为陈 同甫赋壮 辞
加深体验 和感悟 。” 可见 , 朗读是语文教学 的一个重要环节 。 人 选中学语文课本的古文 , 每一篇都是 文质兼美 、 含义深远 的好文 章 , 让学 生在 反复的诵读 中, 玩味咀嚼 、 品赏体验 , 读
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沉稳与灵动
、
些知识点, 但是对于这些教 学内 容的 理解也 不够透彻。另一方面, 很 多教 师意识到 了文言文的特点 , 了解文言 文 题材的教学难度 , 为 了营造 更 好的 课 堂氛 围,提升学生对于课 堂的参 与, 有些教师对于文言文教学会奠定 灵动的基调。 这样的条件下确实能够 让课堂氛围更为活跃。 如何能够找到 两者间的平衡 , 能够让灵动与沉稳 在 教学中并行不悖地共同 发挥作用, 这
章的思想与内涵。《 寡人之于国也》
便 是彰显文 言文沉稳之 美的典 范。 文章讲述 了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段 对 ◎江苏 / 陈海峰
教 学 的 沉 稳 与 灵 动
《 归去来兮辞》 是流传千古的佳 篇 。全文描 述 了作者在回 乡路上和 到家后的情形 ,并设想 日后 的隐居 生活,文章句句都透 出灵动与飘逸 的美感,无论是作者对于今后 归隐
地去观察与体验作者 的心情 。去领 会作者的情怀。 三、文 言文 教学 过 程的 沉稳 与灵 动 毫不夸张地 . ,高 中文言文教 学一直在 “ 死” 与“ 活” 之 间摇摆 。 教
血地道破 了梁惠王治 国 中的不足 ,
让梁惠王能够从中有所反思, 进而
能够更好地 实4  ̄ 4 - 政 。这篇文言文 的沉稳之 美得到 了充分的显现 , 文
是 很值得 探讨 的 问题 。
章从字里行间 里透着一股灵气, 这不
好她领会到文言语句后的沉稳之美。 文 言文 的 沉稳 之 美是 指 文 言 文 借助深沉稳重而不乏凝练的语 言带 给 人 以启 示 与反 思 .让 人体 会 到 文
仅是文言文的另一种美, 也是 应当在 谈 高 中 文 言 文 教 学中引 导学生有所感知的 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生对于文言文作 品的理解是很有帮
让文言文教学扎实而灵动
遣 中掌英语富致 课堂
我 们 要 快 乐 地 开 始 英 语 学 习 之 旅 ” 出 示 一 个 制 作 (
精 美 的 课 件 . 面 写 着 快 乐 驿 站 We( met o r e 上 l 3 u w 0 o n 这 篇 课 件 中是 篇 英 文 的 阅 读 理 解 . 是 一 种 学 生 这 最 头 疼 、 犯 困 的 题 型 . 为 什 么 还 要 用 它 来 抛 砖 引 最 那 玉 呢?那 是 因为 我 的 课件 里 的 阅读 理 解 是一 篇 逗 人 发 笑 的小 故 事 。在 放 课 件 的 同 时 . 我会 观 察 学 生 的 反应 . 最 先 展 露 笑 容 的学 生 肯 定 是英 语 底 子 好 、 汇 量 大 的 词 学 生 这 就 是我 的小 计 谋 . 可 以 拉近 师 生 的距 离 . 既 也 为我 今 后 的 教学 工 作 的顺 利开 展 拉 开 序 幕 留 心 一 朵 云 . 许 会 被 它 的洁 白洗 礼 心 灵 : 心 也 留 片 叶 . 许 会 受 到 整 个 春 天 的生 机 。鲁 迅先 生 在 谈 也 到 创 作 时说 过 这 样 的 话 :要 留心 身 边 各 种 各 样 的 ” “ 那 么 留 心 学 生 的学 习 日常 反 应 .是 提 高 他 们 英 语 成 绩 的 “ 杆 ” 作 为 教 师 . 道 解 惑 前 应 当先 育 人 . 杠 传 要 跟 学 生 以 诚 相 待 . 心 比 心 。 有 教 师 肯 用 心 对 待 学 生 . 生 间 将 只 师 没 有 距 离 . 么 学 生 才 能 心 甘 情 愿 地 听 教 师 的课 . 教 师 留 的 那 做 作 业 . 实 苦学 踏 那 么 , 师 在 平 时 教 学 中如 何 关 心学 生 呢 ? 我 们 可 以从 晨 教 读 开 始 。 黑 板 上 板 书 每 天 的晨 读 任 务 . 后 在 读 的过 程 中要 观 然 察 学 生 背 书 的反 应 . 导 学 生 跟 着 自 己 的安 排 走 。 注意 时 间 . 引 要
文言文教学中的“沉稳”与“灵动”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教学反思
文言文教学中的“沉稳”与“灵动”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教学反
思
文言文教学中的“沉稳”与“灵动”——《周亚夫军细柳》公开课教学反思 -
虽然是自读课文,但是,本文在句子理解,文言实词,虚词方面还是有许多难点的,我主要是让学生在自读之后,提出自己不能理解和需要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的字词的意思,因为,课前已经让学生熟读课文,学生们手头都有关于课文翻译的资料。
他们提出了一些词和句子。
比如一词多义的“之”,“军”,“使”等,古今异义的“请”,通假字
“被”“式”,书写易错的难字“彀”“曩”等。
对于重点班的优秀生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但,对于班里语文基础没那么好的同学,这样去教学文言字句还是不够。
毕竟,理解文章大意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基石,否则,课堂教学就成了“空中楼阁”。
浅探灵动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构建原则
文言文教学48㊀2018 8浅探灵动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构建原则肖玉春㊀㊀目前ꎬ在文言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教师一味灌输ꎬ教学形式单一ꎬ课堂气氛压抑等问题ꎮ为了实现 教得灵动ꎬ学得轻松 ꎬ我们应该让文言文教学灵动起来ꎮ任何教学方法都应该是千变万化的ꎬ没有固定的模式ꎬ这样的教学才有灵性ꎬ才能让学生始终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兴趣ꎬ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在教学中增加随意性ꎬ文言文教学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文本的特点并注意结合以下原则ꎮ一㊁导与学的结合这里的 导 是指教师的主导ꎬ这里的 学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ꎮ教师的主导不是教师掌握主动权的 满堂灌 ꎬ教师的指导是一种适时的恰到好处的点拨ꎮ正如孔子所说的 不愤不启ꎬ不悱不发 ꎮ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ꎬ不能剥夺学生自主学习与体验的机会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体验ꎮ二㊁诵与悟的结合文言文教学中为什么要注重 诵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的ꎬ是指 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ꎮ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ꎮ我国古代ꎬ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ꎮ所以ꎬ现在我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ꎮ书面语言的特点是严谨规范ꎬ对于离我们比较久远的文言文而言ꎬ加强诵读则能把握其语言习惯和特点ꎬ积累语感ꎬ便于理解文意ꎮ而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ꎮ因为读的本身ꎬ就是一种由口入心㊁琢磨和体验的过程ꎬ读准了ꎬ读多了ꎬ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ꎬ对于理解文意是很有帮助的ꎮ所以ꎬ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可以施行多种朗读训练ꎮ教师的范读㊁学生组与组的竞读ꎬ生与生的比读ꎬ甚至是同一个学生的前后比读ꎬ或者分角色朗读ꎬ或者是在老师带领下的跟读ꎬ或者是采用一个学生读一个学生评再让评的学生读ꎬ等等ꎬ都是不错的选择ꎮ当然ꎬ朗读时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的㊁有针对性的朗读技巧的指导ꎮ读准字音㊁读清句子ꎬ还是读出语气㊁读出语势ꎬ在读中粗知大意ꎬ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ꎮ这样学生在朗读时就会增加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ꎮ诵读的过程离不开 悟 ꎮ诵读不是开口一味的乱嚷ꎬ这样的嚷是聒噪ꎬ对于理解文章意义不大ꎮ诵读要与会意密切结合就更容易在深层次上加深对文意的理解ꎮ如«陈太丘与友期»中对于 诵 与 悟 的灵活处理ꎮ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就可以让学生同桌分角色朗读ꎬ并要求学生边诵读㊁边意会ꎬ力求使自己沉浸在文中所创设的意境中ꎬ读人物语言要 如出自己之口ꎬ如出自己之心 ꎮ这样读与悟的结合ꎬ学生的学习会轻松很多ꎮ三㊁读与赏的结合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ꎬ要确立文言文教学是一种文学教学的观念ꎮ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㊁评析ꎬ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ꎬ体味文中之情ꎬ想象文中之景ꎬ领悟文中之道ꎬ感受文中之雅ꎬ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ꎮ因此文言文教学中离不开 赏 ꎮ比如ꎬ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ꎬ在 读和赏 这个原则的指导下ꎬ笔者是这样处理这个问题的ꎮ学生在朗读第三语段时 负者歌于途ꎬ行者休于树 这一句时ꎬ可提问: 一般情况下ꎬ 负者 背着东西走累了ꎬ需要歇一下ꎻ 行者 在走的时候被美景感染ꎬ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来ꎬ那么把原文 负者歌于途ꎬ行者休于树作文教学49㊀20188改成 负者休于树ꎬ行者歌于途 行不行?通过师生的双向交流ꎬ学生的互相讨论ꎬ可以明确:负者之所以能 歌 ꎬ行者之所以要 休 ꎬ是因为他们被醉翁亭的美景所感染了ꎬ于是负者忘记了劳累ꎬ行者要坐下来赏景ꎮ像如此的语言品味法一定能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ꎬ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ꎬ从而做到有 言 也有 文 ꎮ四㊁学与练的结合对于文言文学习而言ꎬ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㊁虚词和常见句式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ꎮ重点是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㊁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㊁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㊁省略句㊁倒装句㊁被动句等)ꎬ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掌握ꎬ更是促使知识的类化ꎬ能举一反三㊁触类旁通ꎬ并通过归纳整理ꎬ提高文言文自学能力ꎬ最终达到自学课外浅易文言文的目标ꎮ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的梳理ꎬ学了知识不梳理ꎬ知识间就建立不起某种联系ꎬ从这个角度来看ꎬ学的过程应该只是梳理的过程ꎬ是举一反三的过程ꎮ光学不练ꎬ达不到巩固的目的ꎮ 熟能生巧 的道理谁都知道ꎬ卖油翁的 熟 也只是相对于在某一个方面而已ꎬ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ꎬ他们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实在是太多ꎬ学生又有多少时间去训练呢?去达到 熟能生巧 的境界呢?显然在有限的时间里ꎬ蛮干肯定是不行的ꎬ因此所谓的 练 一定是巧练ꎮ遵循学与练的统一ꎬ而且需要由浅入深地科学地练ꎮ选择练的内容ꎬ学什么ꎬ练什么ꎬ练习要有针对性ꎬ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ꎬ什么都练ꎬ结果适得其反ꎮ总之ꎬ追求文言文教学的灵动ꎬ首先需要教师在理念策略上先行ꎬ其次在文言文教学的实践中讲究灵动的方法ꎬ讲究内容的灵动选择ꎬ有了这样的策略和行动ꎬ也许离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灵动这一目标也就不远了ꎮ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大岭中学(341400)初中作文中人物描写的有效指导李㊀波㊀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写作提出了这样的目标: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ꎬ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㊁社会㊁人生的感受㊁体验和思考ꎮ 以现阶段初中生在习作时的人物描写来说ꎬ普遍存在着人物 脸谱化 的问题ꎬ学生笔下的人物缺乏真实性㊁个性与生动性ꎮ本文将以初中语文教材中«童年的朋友»为例ꎬ从以动写静㊁以丑写美㊁以小写大三个方面为初中作文的人物描写提供有效的指导ꎮ一㊁ 以动写静 以求活人物描写中的 以动写静 主要体现在外貌描写中ꎮ具体是指用动态化的行为动作来描写静态的五官ꎮ首先ꎬ由于身份㊁地位㊁环境的不同ꎬ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性ꎬ并且会通过表情㊁服饰㊁姿态等流露出来ꎮ因此ꎬ外貌描写要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进行重点描绘ꎬ才能刻画出有生气㊁有内涵的人物ꎮ其次ꎬ由于人的五官本是静态的存在ꎬ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行为动作来灵活地描写人物的外貌ꎮ在«童年的朋友»中ꎬ肖像描写确是本文最精彩之处ꎬ仔细研究肖像描写的方法ꎬ除了通常所用的比喻等修辞手法之外ꎬ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描写外祖母的肖像ꎬ不是把它作为一个固定的形象一下子静态地呈现给读者ꎬ而是把各部分细节在动态中一一描写ꎬ这样站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ꎬ呼之欲出的人物ꎮ这时肖像不是徒具外形特征的躯壳ꎬ而是。
让文言文教学灵动而有趣
让文言文教学灵动而有趣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文言文仿佛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充满了晦涩的字词、复杂的语法和遥远的古代文化。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让文言文教学变得灵动而有趣,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要让文言文教学灵动有趣,首先得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我们可以从讲述古代名人的趣闻轶事开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古人的生活和思想。
比如,讲讲苏东坡与佛印之间的幽默对话,或者讲讲李白“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传奇故事。
这些有趣的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古人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有着和我们一样丰富的情感和个性。
此外,利用多媒体资源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代的社会风貌和人物形象。
同时,还可以展示一些精美的古代书画、文物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多媒体手段,原本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教学设计也是关键。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言文所描绘的场景。
比如,在教授《桃花源记》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文中的角色,模拟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通过表演来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人物情感。
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文言文的主题、思想等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不能一味地死抠字词和语法,而应该注重整体的理解和感悟。
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读全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再逐步分析重点字词和句子。
在讲解字词时,可以结合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字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还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比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通过展示“走”字的甲骨文形态,让学生明白其象形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文言文专题教案教学策略调整技巧
文言文专题教案教学策略调整技巧在现代教育中,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学生们普遍感到困难且无趣的一门课程。
然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学习文言文对于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一些策略来调整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文言文专题教案教学策略调整技巧,帮助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往往以讲授为主,内容枯燥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了调整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如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文言文中的人物和情节,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用法和特点。
例如,当教授《孟子》时,教师可以请几位学生扮演孟子、梁惠王等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这样一来,学生们既能理解故事情节,又可以亲身体验文言文的应用,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二、情境化教学法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注重对文言文的语法、词汇等知识点的讲解,但忽略了语言运用的实际情境。
然而,语言是为了交流而存在的,只有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境中,才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化教学法,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文言文,提高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金刚经》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参观寺庙,并要求他们用文言文描述所见所闻。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佛经的内容,还能够将文言文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对于那些对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为复杂的文言文材料,挑战他们的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案:文言文的阅读与把握
初中语文教案:文言文的阅读与把握一、引言: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和阅读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历史、思想和人文的理解与感悟,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旨在指导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把握文言文。
二、理解句子结构与成分1. 了解句子结构文言句子结构通常比现代汉语复杂。
教师应引导学生先了解主谓宾结构,并逐步引入修饰成分,如状语、补语等。
2. 分析句子成分学生需要掌握断句的技巧,并正确识别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成分。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标注法划分各个成分。
三、加深对关键字的理解1. 掌握字义与用法在阅读时,学生常会遇到一些不常见或生僻的字词。
教师应该引导他们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掌握字义、正确理解用法。
2. 解析典故与引申义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典故,学生需要通过了解相关故事背景和含义来把握文章的整体意思。
此外,一些字词可能有引申义,学生需要注意在不同语境下的词性与释义。
四、掌握一些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1. 学会理解倒装句倒装句在文言文中常见,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并准确解析其句子结构及意思。
2. 分析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句子内涵来理解其中的比喻、夸张等手法,并把握文章的修辞效果。
五、注意上下文推理和段落链接1. 使用语境推测词义有时候学生会遇到一些不熟悉或模棱两可的字词。
他们可以通过上下文的关联来推断出正确的词义。
2. 把握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文章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自己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及其与前后段落之间的联系,来推测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六、善于总结文言文的特点与技巧1. 培养对文言文的感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从而培养他们对这类文章独特韵味的感受。
2. 整理课堂笔记与练习题学生应该积累文言文阅读中遇到的重难点内容,并编写相关练习题,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深入浅出讲解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
深入浅出讲解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文言文作为中国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项相对较难的任务。
因此,如何深入浅出地进行语文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讲解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准确把握教学内容。
对于文言文来说,教师需要熟悉各个时期的文言文作品,了解其作者和背景,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教师才能在讲解时做到准确、权威,并能够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欣赏这些文言文作品。
二、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
首先,可以通过对词义的讲解来启发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解释生僻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从词的用法和上下文推断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其次,通过对句子的解读和分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最后,通过文本分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主题和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演示和讨论等多种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来介绍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通过演示来展示文言文的韵律和表达方式,通过讨论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设计趣味性的学习任务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的学习任务。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模仿创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文言文知识创作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
这样的任务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些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读多写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文教学中的沉静与灵动
文言文教学中的沉静与灵动发表时间:2012-01-05T11:20:21.49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1年第11期作者:顾燕[导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提到文言文,学生就会感到头疼,觉得文言文读起来生硬乏味,学起来单调困难。
顾燕(启东市吕四中学高二语文组江苏南通 226200)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11-020-0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提到文言文,学生就会感到头疼,觉得文言文读起来生硬乏味,学起来单调困难。
特别是在学《史记》时很多学生会愁眉苦脸,上语文课产生厌恶情绪。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教学中求得新的突破,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达到沉静和灵动相结合的目的。
成尚荣先生在一篇序言中说,"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敏感的。
因为,它往往是课程改革的风向标。
语文的敏感性,提醒我们对语文教学应当格外小心。
"所以文言文教学中的沉静与灵动的有效结合至关重要。
语文教育大讨论的发起者之一薛毅先生提出的"如何在语文具有文化性、精神性的前提下,使语文寻找到自身的位置"。
对于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人物形象、精神品质,这些语文教育的灵魂应该附"体",这个"体"在文言文教学中,就是文言基础知识。
离开了文言基础知识,文言文教学就会缺少支架,就会"魂不附体"了。
文言文教学中的沉静与灵动,即在沉静的文言文学习中也要使课堂气氛灵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文言学习产生灵动性。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力求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
文言文中字、词、句的翻译是沉静的,江苏高考语文文言文的三个选择题、三个翻译题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涉及到的题型有:实词解释判断正误,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与否,对文本整体感知正确与否,重点句子翻译。
让文言文教学灵活生动起来
让文言文教学灵活生动起来“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能力要求。
但是由于年代不同、观念不同、语言环境不同,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很难达到这个要求。
他们即使是死记硬背得滚瓜烂熟也难于理解领悟高度浓缩的文言文语言。
因此,文言文一直被学生误解为枯燥无味的“大石头”。
而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更加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烦和恐惧。
因此,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必须大刀阔斧、适宜学情地创新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
那么,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灵活生动起来,使学生走出文言文学习的阴影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从“读”入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可见,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语文课堂应该呼唤朗读的回归。
在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语言本身的特点,教师更要鼓励学生放胆朗读。
1.自由朗读。
读法有种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等等。
扫清阅读障碍之后,鼓励学生三五成群大声朗读,从而形成一个“读书味”浓厚的“读书群”,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能够更迅速地领会文章的大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个性朗读。
学生不可能对每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都感兴趣,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他们自己喜欢的文段或者句子。
在他们朗读的过程中,教师有时还可以就他们所朗读的文段或句子进行提问、点拨,学生必会领悟得更为透彻。
3.利用多媒体使浓缩的文字具有立体感。
多媒体具有将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结合为一体的效果。
利用声音、图像、文字、颜色、光彩、听觉等,向学生头脑中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能欣赏到文言文的言简意丰的美妙,使学生能耳闻其声,目睹其形,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感性认识,开阔其审美视野,使之被吸引并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如教学《三峡》,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流动画面及声情并茂的朗读。
文言文教学要“灵动”起来
文言文教学要“灵动”起来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优秀的经典,优秀的经典提高了民族的素养。
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看,经典文化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对经典文化的传承也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文言文了。
究其原因一个是考试,顾及考试,脍炙人口的名篇到了课堂上,就仅仅变成了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老师讲解得透彻,学生却索然无味。
另一个原因是课堂教学陷入定式,先讲作者,后读文章,实词虚词、句句翻译……学生的兴趣一天天地消失殆尽。
学生抱怨,老师无奈,文言文教学就是如此的尴尬。
文言文要想有所突破,关键在于让她“活”起来,如果能让她变成一股清泉,那么相信涓涓细流终会汇成汪洋。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材“活”起来。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学易中天,他对经典的解读得益于把经典通俗化,有时还要大事渲染,其目的无非是激发大家的兴趣,不可否认的一点,他当年的评“三国”,的确引起了许多人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仅从这一点上来说,他在普及经典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
我们也可以如此。
在讲《鸿门宴》的时候,我就先选取了刘邦一生中的几个细节介绍给学生,像吕公相刘邦、高祖斩蛇、高祖有天子气等带有神秘色彩的情节,许多学生特别感兴趣,我趁机提问“看《鸿门宴》中刘邦是怎样彰显天子风范的”,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依然是兴趣不减。
就这样,一篇较长的古文学生在不经意间就掌握好了,整个课堂气氛还非常活跃。
当然临近下课时还不忘激发学生“其实《史记》有许多这样的精彩情节,不信你自己去看看,定会获益匪浅”,这样就把课堂上激发的兴趣延伸到了课外。
由课内到课外,真的是不费吹灰之力,相信这也应当是文言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二、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让学生“动”起来。
平日的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深入文本,让他们自己体会成功的快乐。
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我先补充了与文章有关的背景资料,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画出秦、晋、郑三国的位置图,并通过图表来分析烛之武退敌的关键到底在哪里。
让文言文课堂思维灵动.
让文言文课堂思维灵动——对新课程条件下文言文教学的思考北京延庆三中栗婧2007年是新课程改革试行的第一年,重点放在了高一年级。
作为06年参加工作的我,便硬生生与这“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失之交臂了,只能站在高二的围墙里歆羡外面轰轰烈烈的变化。
好在教研中心统筹安排,教研员老师关心备至,为我们高二的老师提供了一些参与高一教研活动的机会,于是有幸沐浴到几缕改革的春风。
在一次次的学习观摩中,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单就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来说,新的语文教学标准倡导的理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要将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也就是我们常提的要做到三个维度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是要重新认识教学内容,改变教科书是教学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
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
三是要重新理解语文教学。
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
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
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便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下面我想以文言文教学为例,谈谈我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一些做法。
为什么要以文言文教学为抓手呢?除了我个人比较偏爱文言文,在教学中体会颇多以外,还有两点重要的原因:一是因为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
初中语文教案:文言文的阅读与把握 (2)
初中语文教案:文言文的阅读与把握一、文言文的阅读与挖掘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对于他们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古代文章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个机会。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和把握文言文成为了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
1.1 提前预习在进行文言文的阅读与把握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前进行预习。
通过先熟悉文章的背景知识、作者以及作品的特点等方面内容,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意图。
比如,在学习《红楼梦》之前,可以向学生介绍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等信息。
1.2 把握篇章结构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篇章结构,在阅读时要注意分析和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论语》中常用“问答”的形式表达思想观点,而《西游记》则按照行程安排依次展开故事情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段理解文章,掌握整体结构,同时重点关注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
1.3 理解古代文化背景要准确把握文言文的意思,不可忽视其中所蕴涵的古代文化背景。
通过了解当时社会、历史、经济等方面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例如,在教授《论语》时,可以辅以相关历史材料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和价值观。
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与把握能力的方法2.1 培养阅读兴趣学生对于文言文常常抱有一定程度上的厌烦和抵触情绪,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对古代作品的了解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作品相关的趣闻轶事、传说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加他们主动阅读文言文作品的愿望。
2.2 多样化练习形式单纯地进行阅读理解题训练往往会令学生感到枯燥无趣,教师可以通过变换练习形式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时,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角色、创作读后感或者整理古诗词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2.3 辅以现代语言对比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阅读与把握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表达方式,教师可以辅佐现代汉语翻译或简化版本,并进行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4期《愚公移山》实录片段作者:钱梦龙字体:【大中小】师:这个寓言写了一件什么事?生(齐声):移山。
师:这件事做起来难吗?从文章里找出句子来说明。
生:很难。
文章里有“高万仞”“方七百里”两句。
“高万仞”就是很高的意思,“方七百里”就是方圆面积七百里。
山又高又大,很难移。
师:说得很好。
移山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
接下来让我们根据这张人物表上出现的人物,来看看他们对待移山这件事的不同态度。
文章里有两个人讲的话差不多,你们看是谁啊?生:愚公妻和智叟,他们两人的态度差不多。
师:差不多吧。
好,我们就先把他们两个的话一起读一遍吧,比较比较,看看两人的态度究竟是不是一样。
(学生朗读)师:想一想,他们的态度一样吗?生:智叟讲愚公很笨,太不聪明了。
愚公妻没有讲。
师:你再说说看,智叟讲的这个句子是怎样组织的?生:倒装的。
师:那么不倒装该怎么说呢?生:汝之不惠甚矣。
师:你知道为什么要倒装吗?生:强调愚公不聪明。
师:对,把“甚矣”提前,强调愚公不聪明到了极点。
这句话愚公的妻子是不讲的。
这里有一点不同。
我们再来看一看称谓,愚公妻称愚公什么?生(齐声):君。
师:那么智叟称愚公——生(齐声):汝。
师:这两个词有区别吗?生:“君”表示尊重,“汝”很不客气。
师:嗯,好!我再把这个“汝”简单地讲一讲。
长辈对小辈,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一般用“汝”。
平辈之间用“汝”,就有些不尊重的意思。
智叟叫愚公为什么用“汝”啊?生:智叟看不起愚公,因为他觉得愚公笨。
师:对,这是又一点不同。
还有什么不同吗?生:还有两句不一样。
愚公妻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智叟说:“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师:不一样在什么地方?生:愚公妻说愚公不能把小山怎么样;智叟说连山上一根毛都不能动,有点讽刺的意思。
师:啊,讲得好。
这里的“毛”字,是什么意思?生:小草。
师:请你把这个解释用到句子里去讲讲看。
生: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就是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小草。
师:对,一棵小草也毁不了,这是一种什么语气?生:轻蔑。
师:对,轻蔑的,这跟愚公的妻子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看,这里又有不同。
还有“如太行、王屋何”和“其如土石何”,同样是“如……何”的句式,可是智叟的话里多一个“其”字,这里有什么不同?生:智叟的话语气比较强,用个“其”字,有点强调愚公没有用。
师:讲得好。
最后还有一句不一样,是哪一句啊?生:且焉置土石。
师:这句话怎么解释?生: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师:“焉置”的“焉”字怎样解释?生:疑问代词,哪里。
师:对,不过这句里的“哪里”放到“置”的前面去了,“焉置”就是“置焉”,放在哪里。
愚公妻的这个问题当时没解决,后来解决了吗?生:解决了。
师:怎么解决的?生:大家说“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师:他妻子提出这个问题来说明她对移山是什么态度?生:关心。
生:担心。
师:关心又担心,两人都讲得对。
她关心这个技术问题怎么解决;还对老头子有点担心,快九十的人了,去移那么大的山,能不叫人担心吗?智叟呢?“嘿,你这个笨老头,一根小草也毁不了的人,想去移山,瞧你有多笨!”两人一样吗?不一样。
现在请你们再在文章里找出两个字来,把两人的态度分别用一个字说明一下。
先说愚公妻,好,你说!生:献……师:献什么?生:疑。
师:对,献疑。
她对能不能移山只是有疑问。
那么智叟呢?生:笑。
师:对!笑,笑而止之。
一个笑字带有什么样的感情,大家想想看。
生:讽刺。
师:请在这个“笑”字前面加一个字,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生:讥笑。
师:对了。
一个是“疑”,一个是“笑”。
你们看,本来大家认为他们的态度差不多,但仔细比较、分析一下,就发现差别了。
所以你们读书要常把看起来差不多的词句拿来比较比较。
(摘自钱梦龙《导读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中学语文教学>>> 2008年第4期咬文嚼字读张岱作者:王君字体:【大中小】师:惜墨如金是写作的一种境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湖心亭看雪》就只有短短140来个字。
我们要通过精读,努力走进三百多年前的古人张岱的心灵深处。
师:我们集体朗读全文。
(生朗读)师:回答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请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词语来评价张岱。
生:痴。
师:聪明极了!作者描写舟子说这话的时候用的是“喃喃”,你感受到舟子是什么样的神态了吗?生:大惑不解。
师:好!你能读出舟子的大惑不解的神态吗?(师引导学生多次朗诵舟子的话,模仿其表情神态,读出味道)师:“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讲啊?生:傻,笨,另类!生:呆。
反正就是行为举止不同常人。
师:对,这个张岱啊,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呆人。
呆人必定有呆行,现在我们就来“观其痴行”。
【课件展示】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指导学生朗读这三句)师:说说看,从这三句你看出张岱有什么异常行为啊?生:他居然在大雪三日之后的晚上跑去看雪,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师:古人以三为多,大雪三日就是大雪多日,大家把这个句子有感情地,稍微夸张地读一遍。
(生动情读,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稍微夸大处理“大”“三”和“绝”字)师:文中说“湖中人鸟声俱绝”,什么意思?请用一个成语来替换。
生(想了想):万籁俱寂。
师:好!“绝”的仅仅是“声音”吗?还有哪些东西也消失了?生:湖上白茫茫的一片,白得刺人的眼睛,人呵出的气,到空中马上就被凝固了,耳边是呼呼的风声,空气都是冰凉的。
师:哦,色彩也消失了,温暖也消失了。
生:人的活动也消失了。
生:所有的生机和活力也消失了。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来采访一下智商都不低的同学们。
(众笑)在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你会在家干什么?生:烤火。
生:缩在被窝里看书或睡觉。
生:喝热茶,热咖啡,聊天,看电视。
师:可是,张岱,他做了什么呢?请读出来——(生读“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师:他冷吗?生:冷!师:何以见得?注意咬文嚼字。
生:拥。
师:为啥不用“穿”或者“披”呢?生:“拥”说明衣服很厚,整个人都蜷缩在衣服中了。
生:“拥”还说明张岱是把炉火抱在怀中的,他冷得很。
师:看来,在“冷”的感觉上,张岱并不异于常人啊!张岱到了湖心亭之后,这天寒地冻万籁俱寂之中却出现了一点温暖和亮色,因为湖心亭上居然还有另外两个痴人!见到张岱,这两个痴人很是激动啊,来,把他们的激动朗读出来。
【课件展示】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大喜曰”一句)师:我听出了欣喜和自豪啊。
来,假如你就是那两个痴人,咱们来自我表扬一下,说出“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言外之意。
以这样的句式说:“湖中居然有此___________人!”或者用现代汉语说也可以,用“我们都是____________人”的句式。
生:湖中居然有此雅兴之人!生:我们都是有高雅情趣的人!生:湖中居然有此豪情之人!生:湖中居然有此志同道合之人!生:湖中居然有此超凡脱俗之人!……师:同学们啊,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这两个金陵客超凡脱俗,应该有可能和张岱成为知己。
但是,现在老师要同学们继续咬文嚼字,深入研究一下——张岱巧遇金陵客,他也和金陵客一样满心欢喜吗?生:我觉得他是满心欢喜的。
因为他强饮了“三大杯”。
三大杯啊,这是货真价实的饮酒啊!喝得多说明他心情愉快。
(众笑)师:分析得好!这个“大”咀嚼得有意思!生:我认为他并不是满心欢喜的。
他是被金陵客“拉”着饮酒的!说明他并不是很情愿啊。
师:再分析一下这个“拉”字!生:从“拉”字中我看出张岱并不是非常愿意饮酒的。
否则,他就会自己主动进入酒局了。
师:品得好!品得好!生:而且他是“强饮三大杯”,这个“强”字,我看出他多少有些勉强。
师:哟,有意思,不管是“勉强”还是“努力”,这其中的滋味都值得咀嚼。
生:我也认为他并不欣喜。
你看,他是“强饮三大白而别”,喝完就走了,如果他很高兴的话,一定不会走。
师:真聪明。
如果欣喜,按照常理,应该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会须一饮三百杯啊。
生:我也认为张岱不会很快乐,因为他和金陵客根本就是不同性格的人。
师:慢!这个发现很珍贵。
刚才我们已经替金陵客自我表扬了,张岱和金陵客都是高雅脱俗之人。
你怎么会认为他们性格不同呢?生:他们看雪的方式不一样啊!张岱是一个人来的。
金陵客是约了朋友来的,还带了酒,烧着火,把湖心亭搞得热气腾腾的。
师:哦,你总结一下你感觉到的他们的不同的个性。
生:金陵客比较豪爽。
张岱比较忧郁。
师:好!你咬文嚼字“嚼”出境界了!(众笑)(重庆外国语学校 400039)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03月师:通过多遍的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大致的了解,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五柳先生的?生:字号的由来,爱好。
师:有哪些爱好?生:好读书,性嗜酒。
师:还介绍了什么?生:居住情况。
师:居住的是高楼大厦吗?生:(笑)不是,“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住得很简陋。
师:除此之外第一段还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五柳先生?生:还写到了他的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师:非常好。
第一段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字号、性格、爱好、境况,对于爱好,刚才那位男同学只讲到了两点,五柳先生还有其他爱好吗?生:有,“常著文章自娱”。
师:看来,五柳先生的爱好有三点:好读书,性嗜酒,写文章。
根据以上的总结,请同学们说说你心中的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当然,这些看法都应该从文中找出依据。
生: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看出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师:五柳先生的家境如此贫穷,他毫不在乎,这可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呢?生:安贫乐道。
师:五柳先生这种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性格可用赞语中的一句话来总结,这句话是……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师:大家注意到了吗?文中类似的“不”字句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文中所有“不”字句,看谁找得又快又多。
(学生纷纷查找,很快找到并读出各个“不”字句,教师投影显示)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亦不详其姓字。
③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④好读书,不求甚解。
⑤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⑥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⑦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⑧不戚戚于贫贱。
{9}不汲汲于富贵。
师:大家注意到了吗?这篇短短的文章,几乎就是用九个“不”字句组织起来的,“不”字显然就是全文的关键词了。
因此,我们一起来研究本文的“不”字。
请思考:作者到底想对什么说“不”?为帮助大家正确地理解,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背景材料。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讨论、探究。
(投影展示)东晋末年,门第观念盛行,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而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