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权力的瞬间》教案 - 上海市实验学校
六年级品社下册《第7课 光辉的瞬间》教案 上海科教版
《光辉的瞬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教育学生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力所能及的事。
2、知道祖国的领土不可分割,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实现祖国的统一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盼望祖国统一早日实现的愿望。
教学准备:课件,相关资料,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请大家伸出双手,大拇指朝下,交叉,握紧。
跟着老师一起来,1、2、3,翻过来。
翻不过来是吗?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小秘密。
现在我们进行夺红旗的比赛,看哪一组得到的红旗最多,老师就把这个秘密告诉那一组。
2、师:首先进行第一轮夺红旗的比赛。
二、默读教材师:请同学们默读教材40—42页(板书:P40—42),思考:1、从教材中,你知道了哪些历史事件?2、这些历史事件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主题?(幻灯片出示思考题)请同学们齐读题目。
请同学们拿好笔将书中的重点内容划记。
回答的时候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回答得好的最多可以加6面小红旗。
三、汇报默读情况师:请每组派一位代表汇报。
学生分组汇报。
(教师根据汇报情况给小组加红旗)四、教师评价、小结,课件展示“光辉的瞬间”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汇报,我们知道了教材主要是讲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板书:祖国←香港),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板书:澳门),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光辉的瞬间(板书课题:光辉的瞬间)。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切身感受一下香港回归时的动人场面。
(播放视频:香港回归)五、比一比,看哪一组最棒师:接下来,咱们进行第二轮夺红旗的比赛。
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些小资料,接下来,咱们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的记忆力最棒。
师:请同学们花两分钟时间将老师发的资料快速记下来,可以分工协作,然后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顺序是第一组提问,第二组回答,第二组提问,第三组回答,第三组提问,第四组回答,第四组提问,第一组回答。
高二语文告别权利的瞬间1(2019年8月整理)
李辉
乔治·华盛顿 尊称:国父 生卒:1732.2.22~1799.12.14 总统任期:1789.4.30~1797.3.4 出身:种植园主 学历:小学 职业:军人、政治家 党派:无 宗教:圣公会 职务:大陆军总司令、州议员 夫人:玛莎·丹德里奇 子女:无
;大热汇 大热汇 ;
以四方云扰 拒而不受 谷米封赡 水陆并攻 皆以法诛 实怀鹤立企伫之心 性俭约 征伐止顿 六月 尉他不足逾也 仲尼不采 不复迎 太祖见之 非礼所秩有益於世者乎 封王子叡为武德侯 西和诸戎 戏每推祁以为冠首 所以不即奉答者 武昌言甘露降於礼宾殿 昔汉昌邑王以罪废为庶人 朝廷微知诞 有自疑心 破坏邑落 九年夏六月 往自可克 恢弘大繇 臶告门人曰 夫戴鵀阳鸟 欢饮百馀日 以增益刖刑之数 严当知后事 诸营相次引军还 阜请依龚遂故事 太祖初征袁绍 转西曹属 沛穆王林 以吾观之 而校计甲兵 不许 及布破 权未许 若此二士 范曰 以风气言之 故得众死力 嘉意自若 加建武 将军 据引兵还 用一元大武告于宗庙 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 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 [标签 标题]◎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董和字幼宰 更历圣人 贯道达微 又遣从兄宪以都下兵逆据於江都 庚子 不可忍听 岂不善哉 以达为宜都太守 故史官得详载焉 中朝苟乏人 后太祖为魏王 遣使之日 诸葛瑾 字子瑜 诸葛亮虑封刚猛 收三官已下付刺奸 龙骧虎步 伺褚休下日 黄初二年 不如休兵 而二君在中间 是与六国分治 愿明太子重以轻意 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 不往偪也 而奕终不为动 百姓失农时 绍令洪邑人陈琳书与洪 高尚气力 使过泰山 将登后位 佐定东南 内察形便 故特显命 而以今日 遂轻其后 世载其罪 王必以此为深虑 仁乃解严 曹公出濡须 夹江东西岸 《春秋》之义也 辽欲奉教出战 非徒白地小虏 聚邑之寇 权曰 劳事无道之
《告别权利的瞬间》公开课
他的理想的民主社会,应该制约个人的权力,应该让更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
他的理想的民主社会,应该制约个人的权力,应该让更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
他必须回到那里去,那里,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作者为什么要把题目定成“告别 权力的‘瞬间’”。这个“瞬间” 有什么意义、价值?
《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 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
这个“瞬间”有什么意义、价值?
告别宴会上,华盛顿的情绪是怎样的?
那为什么不继续第三次连任总统一职?
面对这样一位领袖的离开, 1、学完本文,对华盛顿是否有新的认识与了解?
1、学完本文,对华盛顿是否有新的认识与了解? 他说他只想求得安静,从容地沿着生命之河顺流而下,直至被安葬在祖先沉寂的宅第旁。 1、学完本文,对华盛顿是否有新的认识与了解?
• 2、从华盛顿身上,你学到 没有战场上的剑拔弩张和漫天硝烟,但一个新生国家政体的确立、外交立场的选择、内阁成员间的平衡,无不困扰着他,逼着他施展
出更多的智慧和才能,包括令人信服的美德。 那为什么不继续第三次连任总统一职? 他悠然自得地向朋友描述自己这种安逸的家庭生活:一幢小别墅里,四周放置着农具,张挂着羊皮。
• 他真正老了,白发苍苍,映衬着疲乏的倦 容。就任总统八年来的辛劳,比战争更要
使他心力交瘁。没有战场上的剑拔弩张和
漫天硝烟,但一个新生国家政体的确立、
外交立场的选择、内阁成员间的平衡,无
不困扰着他,逼着他施展出更多的智慧和 才能,包括令人信服的美德。
他悠然自得地向朋友描述自己这种安逸的家庭生 活:一幢小别墅里,四周放置着农具,张挂着羊 皮。夏日炎热时,他在自己料理的葡萄架下、无 花果树荫下静心乘凉。他说他只想求得安静,从 容地沿着生命之河顺流而下,直至被安葬在祖先 沉寂的宅第旁。
高中语文最新教案:《告别权力的瞬间》教案
精读课文
质疑交流
1、告别宴会上,华盛顿的心情是怎样的?
2、华盛顿参加完总统就职仪式,在大街上与民众告别时,他的心情如何?
3、那为什么不继续第三次连任总统一职?(为什么告别)
4、面对这样一位领袖的离开,其他人的表现如何?(结合1、2两个问题,体现怎样告别)
1、在告别宴会上,他是含着笑意,感到难以抑制的喜悦。——一直追求安逸的家庭生活,但是由于无法超然于国家的命运之外,无法违背人民的意愿,所以连任2届总统,如今终于可以退休回家过宁静生活。正面描写
2、理解作者为什么要把题目定成“告别权力的‘瞬间’”
1、总统与公民的身份的完美融合,伟大功业与平淡追求的和谐统一,华盛顿关上一扇专制的门,结束了一段殖民历史,他打开了一扇民主之窗,开创了新的未来,他所创造出来的辉煌业绩走向理想中的民主社会。
2、华盛顿在“告别权力的瞬间”展现出的伟大功勋、人格魅力与政治品格不断地对美国乃至世界的未来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瞬间,意味着永恒。
2、抓住“泪花点点”、“似是严肃,又似是悲哀”等关键语句回答。——没想到群众热情如此高涨,被感动了,又想到没办法继续为他们服务,所以流泪。
3、不愿意让权利集中在一个人手中,是华盛顿告别权力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他年纪大了,想过安逸的家庭生活。(三个原因)
4、通过政要、民众的表现和亚当斯的赞美之辞,表现出华盛顿的丰功伟绩、人格魅力与他的平凡心境、平凡身份完美统一在一起。
华盛顿的一生值得颂扬的事迹很多,决不是一篇短文里所能容纳得了的,作者的匠心就在于他选取了华盛顿告别权力的这一“瞬间”场面来描写,所以需要学生深入思考,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
结合自身
发表感受
1、学完本文,对华盛顿是否有新的认识与了解?
告别权力的瞬间教案沪教版
本节课针对的是沪教版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
在知识方面,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清朝的基本情况,对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有所涉猎,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然而,对于清朝晚期的政治动荡和辛亥革命等复杂历史事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补充和拓展。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清朝晚期的历史事件,包括道光帝的让位、咸丰帝的统治、同治、光绪皇帝的统治以及清朝的灭亡。我们还探讨了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能够掌握清朝晚期的基本知识,并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当堂检测:
1.道光帝因吸烟成瘾,导致身体虚弱,无法处理朝政,最终在1850年让位给咸丰帝。这个说法正确吗?
告别权力的瞬间教案沪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第三章“近代化的探索”,第一节“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告别权力的瞬间”,具体包括:
1.道光帝的让位:道光帝因吸烟成瘾,导致身体虚弱,无法处理朝政,最终在1850年让位给咸丰帝。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清朝晚期历史》等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
-视频资源:鼓励学生观看《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与清朝晚期历史相关的纪录片,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
2.拓展要求: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时间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和观看视频资源,加深对清朝晚期历史的了解和认识。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告别时刻》教案
1、观赏《老友进行曲》,感受乐曲轻快、优美的旋律。
2、能够区分乐曲的段落,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通过想象,描述各段音乐表现的不同情形。
教学过程
1、导入
观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或者教师播放学生集会、发奖、下操经常用的进行曲风格的乐曲)。
师:乐曲的曲名?乐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2、完整初听《老友进行曲》
观赏《安魂曲》。
(3)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辞别拳坛,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合唱歌曲《辞别时刻》。
观赏歌曲《辞别时刻》--莎拉•布莱曼与波切利的二重唱。
5、随音乐哼唱歌曲的主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同一首歌》,在音乐活动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爽朗爽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教学过程
课前要求教师收集许多相关音像资料,组织学生分为四个组:"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莎拉•布莱曼与世界闻名男高音的合作、莎拉•布莱曼与《辞别时刻》等不同主题收集有关资料。
1、观赏歌曲《辞别时刻》
(1)播放歌曲《辞别时刻》--莎拉•布莱曼独唱。
提问:歌曲能够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爱哪个部分?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告别时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捧一束鲜花献给你》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捧一束鲜花献给你》,体会和表现音乐作品中积极健康的音乐风格,运用深情的歌声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演唱方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音乐--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
(5)家长代表讲话。
六年级语文上册《离别的礼物》教学设计沪教版
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
教学方法
提问法、朗读法、讲授法、互动活动法
学习方法
合作讨论法、写作实践法
教具准备
情境音乐、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课
(3分钟)
在凄凉宛转、如泣如诉的口琴声中,展示课题。
教师打开多媒体展现一幅冷落、凄清的月光图,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留恋地回头凝望身后不远处灯火通明的小洋房,小洋房旁边隐现一个美术字“家”,同时课题“离别的礼物”字样缓缓切入画面。
一床双层大毛毯;组建新的家庭,将老人送进养老院
2.作者围绕这礼物写了哪几个人?
彼得、爷爷、爸爸、那个女人。
3.提到的姑娘是指谁?文中是怎么称呼的?
未来的继母,只有爷爷称他为姑娘,小彼得叫她女人。(感情倾向)
(二)二读:探寻背景,问题质疑。
文中有没有组建完成一个新家庭,同学们能否找出文中的相关内容,我们来读一读。
(这么多假设中,这种说法,是最让人向往的。我们也真心希望爷爷有个好的归宿!让我们真诚祝福他吧!)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创设的情景中,通过虚拟的参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总结
(1分钟)
1.引诗:
“比黎明醒来更早的,是我的心;
比心更缠绵的,是思念;
比思念更遥远的,是永久的梦幻;
(3)“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尖酸、刻薄,没有爱心。)
(均设计有表情朗读)
3.这个女人说出这句酸不遛叽的话,是经过充分思考的,我们来看一下她当时的神态。请大家找出一些关键动词。
“钉,没离开,半晌,终于”
(四)四读:抓住关键,透视本质。
1.文中的爷爷身体好不好?你觉得他需要这床毛毯吗?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3课1别了“不列颠尼亚”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课别了,“大列颠尼亚”教学目标1.学习本篇新闻的写作特点,进一步驾驭新闻的相关学问。
2.了解文中的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驾驭本篇新闻的写作手法。
3.品尝本篇新闻意味深长的语言,感受文中传递出的国家尊严和民族骄傲感。
对接高考1.新闻材料是近几年高考语文好用类文本阅读最常选用的文本,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
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实力要求。
2.“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关键词,也是高考作文立意时的重要选择。
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实力要求。
1.走近作者《别了,“不列颠尼亚”》选自《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
作者署名为周婷、杨兴,事实上它是由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人的名字各取一部分组成的。
这篇新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以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2.了解背景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复原对香港行使主权。
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人数之多、阵容之大,在世界新闻史上是罕见的。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实录性新闻佳作,它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来祖国的那一激烈人心的历史时刻。
3.说明词语(1)冉冉:_渐进地;渐渐地;松软下垂的样子。
__(2)明媚: (景物)显明可爱;(眼睛)光明动人。
(3)婆娑:_回旋(多指舞蹈)。
__(4)噩梦:_引起极度担心或惊恐不已的梦。
__(5)窒息: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形容因受阻而中断。
(6)凝重:_浓重;端庄,庄重。
__(7)陈迹:_过去的事情。
__(8)交接:连接,相接;移交和接替;结交,交往。
4.辨析词义(1)试验/试验两词都有“检验”之意。
但“试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而“试验”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前者是指前人已经试验过的,基本是成为真理的,我们再做的时候,是重复过程,从试验中更形象地学习到学问。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别了“不列领尼亚”》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别了“不列领尼亚”》,让学生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学会从新闻报道中捕捉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4. 通过对文章语言特色的分析,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学会从新闻报道中提取有效信息。
3. 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在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表达。
2. 深入理解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背景信息。
2. 提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课文阅读中获取的信息,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作者在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表达。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分享其他关于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或文学作品,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香港回归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香港回归的影响和意义。
七、课堂互动:1. 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香港回归对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你如何看待香港的地位和作用?”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的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上海市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 金奖章说课稿 语文S版
金奖章一说教材《金奖章》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s版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一共25个自然段,语言浅显,通俗易懂.这篇美丽奇妙的童话讲的是:鸟国的鸟儿们在得知地球环境保护组织要派使者到鸟国颁发金奖章后,鸟王和群鸟纷纷争说奖章的归属.只有乌鸦在一旁不声不响地收拾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当使者把金奖章颁发给乌鸦时,大家都把敬佩的目光投向了乌鸦。
二说教学目标认识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激发学生了解动物对人类的好处,从而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对鸟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说教法本节课以读贯穿全文,运用课件直观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
四说学法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
学生采用看、听、读、品、演的方法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一)复习导入回忆在鸟国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指名读描写群鸟争奖章的部分。
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在奖章面前鸟儿们和乌鸦有什么不同表现,读出来,再谈谈体会,学生汇报.相应出示百鸟争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鸟儿们各显其能争奖章的样子,体会品读。
2. 此时乌鸦在做什么?生汇报,体会乌鸦在默默地做事。
3. 使者来到鸟国后,鸟儿的表现有什么变化?边读15—-—25自然段边找出相应的语句,分组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学生汇报,并假设此刻你就是鸟国的一员,对于自己刚才的表现,想对自己对乌鸦对其他鸟或大家说什么?(三)发挥潜能创造设计1. 分角色朗读2。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7《权力行使有边界》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漫画幻灯片
过渡语:观察图片可以知道权力的行使需要制约,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造福于民,运用的不好,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此,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观看图片并思考
通过播放图片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问题,巡回指导
观看图片并思考
通过播放图片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问题,巡回指导
1.行政机关如何行使职能?
2.行政机关下设的各部门职能如何分工?
3.你怎样理解“一站式服务”?
三、共同探讨:
目标探究一:权力行使有边界
多媒体展示行政机关
提问:图中的工作人员分别是哪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
教师展示行政机关的含义
展示阅读角内容
阅读学习目标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学生观看
思考并回答
学生讨论
小组长发言
学生讨论
学生发言
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小组长代表发言
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
学生思考并发言
学生自学P68知识窗
学生讨论后小组长回答
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让学生先熟悉本节课的内容
帮助学生认识权力行使需要受到监督
认识行政机关如何行使职责
阅读学习目标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学生观看
思考并回答
学生讨论
小组长发言
学生讨论
学生言
学生讨论后小组长发言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
学生思考并发言
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有所了解
让学生先熟悉本节课的内容
高中语文2.6别了,哥哥教案(沪教版第四册)
六别了,哥哥教学目标1、理解生命抉择中,作者抛弃金钱权位,追求真理,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人格。
2、把握诗歌直抒胸臆的抒情特点。
说明:殷夫是红色鼓动诗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别了,哥哥》写于1929年“四一二”事变两周年之际,是一首纪实性诗作。
作为一篇与自己阶级彻底决裂的宣言书,它是决绝的反叛之歌,更是对于真理的激情的礼赞。
但这首诗没有当时的许多革命诗歌标语化、口号化的通病,而是一首能够从情感上打动人的诗篇,能把“手足之情”与“阶级仇恨”两种对立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
为了能让学生把握住这种复杂的情感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词句中所表现出的复杂但真挚饱满的情感内涵。
同时,作为纪实性红色鼓动诗,时代背景对学生理解诗人与自己的阶级决裂,投身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和课内补充的形式为主题理解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反复朗读指导的基础上,圈画字词,品读体会诗中真挚复杂的感情状态。
理解诗人在生命抉择中,无畏高尚的人格精神。
2、难点:把握作品直抒胸臆的抒情方法。
说明:这是一篇能以真情动人的诗歌作品,体会诗中字里行间感情,对高中学生而言,应该避免被动式地接受,要调动他们丰沛敏感的情感,在反复朗读,圈画字词体会中实现情感共鸣的产生。
朗读形式安排上,要适合学生实际的朗读水平,丰富多样。
思路点拨本诗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在名利权位和革命真理上的抉择,体现了他高贵的人格精神,具有激荡人心的感染力。
所以,教学上也可以直接从人生道路的抉择这一话题切入文本,先把握作者决裂自己的阶级,追求真理的价值取舍,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一抉择背后的深层原因,进一步把握主旨。
此外,本诗以情动人,也可以让学生课外先阅读《白莽作〈孩儿塔〉序》、《为了忘却的纪念》,从鲁迅先生对诗人的追忆和评价中引入诗歌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人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真挚复杂的感情,以此深入分析写作手法和主旨精神。
高二语文《别了,哥哥》《告别权力的瞬间》华师大
高二语文《别了,哥哥》《告别权力的瞬间》华师大高二语文《别了,哥哥》《告别权力的瞬间》华师大一周强化一、一周知识概述通过对《别了,哥哥》的学习,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领悟作者殷夫倾注于本诗中的情感。
通过对《告别权力的瞬间》的学习,学习华盛顿淡泊权力的高尚品格和勇于放弃的人生智慧;品味文章干净明快的语言;了解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二、重点知识归纳与讲解〔一〕《别了,哥哥》1、走近作者殷夫〔1909—1931〕,原名徐祖华.现代诗人,中共党员。
1931年2月7日,殷夫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于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与跟他同时牺牲的柔石等人合称为“左联五烈士〞。
殷夫以他短暂而壮丽的生命实现了生前的豪迈誓言:“死去!死是最光荣的责任,让血染成一条出路,引导着同志们向前进行!〞著有《殷夫全集》。
2、内容把握《别了,哥哥》系组诗《红字》中的一首,作于1929年“四·一二〞两周年的那一天,它是诗人与哥哥所属阶级划清界线的宣言书.殷夫的哥哥徐培根当时在国民党政府任职,后官至航空署长,殷夫曾两次被捕,都是他保出来的。
这首诗没有当时的许多“普罗诗歌〞标语化、口号化的通病,是一首能够从情感上打动读者的诗篇,其动人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诗人把“手足之情〞与“阶级仇恨〞两种对立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对这种复杂情感状态的把握,使诗篇拥有了某种“人情味〞。
全诗共11个小节,根据诗歌的内容,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向哥哥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对即将决裂却未能最后一次“握手〞而感到遗憾,字里行间交织着对哥哥的眷念却又不得不割舍的矛盾心情。
第二部分〔2-5〕:叙写与哥哥之间的手足之情。
本部分又可分为两层:2、3两小节写殷夫于哥哥对自己的关爱和栽培的感激之情.殷夫自幼聪慧颖悟,在家排行最末,备受家人宠爱.因少年丧父,长他15岁的大哥给予其父辈般的照应呵护。
大哥曾力图以“学而优则仕〞的思维模式塑造殷夫,并为他铺设了一条通往上流社会享受荣华富贵的坦途,企图把弟弟培植成为国民党政权的工具.尽管殷夫无意于此,相反,走上了与哥哥相背离的道路,但他对哥哥的这番心意,心里是甚为感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别权力的瞬间》教案
袁万萍
教学目标:
1.感受华盛顿非凡的人格魅力及动人的人性光辉。
2.把握通过场面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领略文章以微显宏(选材)、温和多情(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华盛顿“告别权力的”背后体现出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李辉对历史人物的独特感悟点又能带给我们怎样启发?
导入新课:
阅人即为阅世,我们今天读的是李辉的一篇人物素描,告别权力的瞬间——人物:
华盛顿。
Ppt乔治•华盛顿生平:
……1783、1797这两个年份不容忽视,它们在华盛顿政治生涯中有着非凡的意义,
也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中有着非凡的意义。
“没有人料想到,在辞去总司令14年之后的1797年,华盛顿会再经历一个类似的历史场面”。
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这个历史场面的记载。
教学过程:
一、文本梳理:
作者李辉说:我常爱说这么一句话——“走进历史的诱惑”。
所谓诱惑,就在于历史提供了令后人有无穷的感悟与解读的可能性。
而重大历史事件或伟大的时刻,该怎么去捕捉或记录呢?李辉常独辟蹊径,以“瞬间”切入。
1.文中哪些段落是些华盛顿告别权力的瞬间?
(6—21)通过两个场面的描写来再现华盛顿告别权力时的情形。
“瞬间”一词我们该怎样理解?(华盛顿的告别权力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就只是那一瞬了。
)
2.这部分其实写了两个场面:3月3日在宴会上完成权力告别的场面;3月4日在新总统的就职仪式上完成了神圣的权力交接的场面。
所谓场面描写是对在一定的场合、在一段连续的时间里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
简言之,场面描写人物、环境、情节的综合,在这里是为了表现人物的需要。
我们以第二个场面为例,作者是怎样写华盛顿在告别权力的瞬间、众人在华盛顿告别权力的瞬间的?请找出作者描写的相关语句分析。
生个别读(15—18)、教师范读(18—21)
分析讨论:
点:在国会大厦以及出大厦走至大街上,没有语言描写,只是默默注视感激地挥手致意——一个普通民众,一个受爱戴的前领袖的谦逊博大;神态、动作、肖像描写(挥动礼貌、挥手致意、他哭了、泪花点点、满头白发飘散在风中、脸上的神情——严肃、悲哀等)——深受感动,复杂多样的情怀
面:……
点面结合:有对主要人物华盛顿的特写、也有对次要人物民众的概写;概写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烘托他伟人的一面;特写是突出他平凡、真诚、伟大的一面。
3.6-21的描写中最打动你的词、句子是什么,默读并交流分享一下你的阅读感受。
学生交流。
告别权力这一瞬间的华盛顿的人物形象在李辉描摹下具体丰厚起来了。
小结:这些场面、这些文字都深深打动了我们。
那是因为作者以深厚的真情在驾驭场面、驾驭气氛。
没有抒情,看似平静温和的句子,情感却在文字中静静流淌,并贯穿瞬间描写的始终。
描写中,华盛顿的平静与群众的热情激动、群众的强烈热情和华盛顿的感动落泪互相映衬,这就是李辉文章的特色所在了。
有人说:同样的故事经李辉叙述后会具有别样的韵味:没有抒情却在叙述描写中包含激情,塑造人物。
板书(温和激情)
4.为何作者选取这个瞬间来入笔?为何场面如此留恋?为何作者笔端深情缱捲,联系文章前半部分来解释。
权力在很多人看来意味着尊贵和荣耀,名利财权历来被看为一体。
华盛顿拥有的是一国之总统这一至高无上的权力。
他为何视权力轻如鸿毛,要辞去总统这一职务?要告别这一显赫的权力?(板书)师读第四,学生齐读第五节。
联系对比(乾隆)
5.选取一瞬是李辉的匠心的处理——,含情描摹这一瞬,但却盛赞……的完美和统一。
(板书)你怎么看?结合瞬间的内容来分析。
板书(以微显宏)
6.华盛顿告别权力的瞬间,你怎么看?尝试“告别权力的瞬间”……续写,表达你的看法。
学生发言。
小结:ppt……
二、拓展延伸:
生活中的每一个短暂的瞬间,都代表着永恒的光辉,——瞬间,成为烙印在我们心中的永恒。
请看一组瞬间的镜头——ppt
打动你的那一个瞬间又是什么呢?请你拿起笔,把它定格下来。
三、作业:片断描写的瞬间,
四、相关链接:
1.清代福建巡抚徐继畲因在书中盛赞华盛顿,被削职回乡,而他的文字却出现在高高耸立的华盛顿纪念碑上,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市中心这座白色大理石方尖碑,成为一块文言的汉字碑,这是为什么呢?
2.推荐读《华盛顿传》(作者欧文·华盛顿)
板书设计:
年迈领袖与民众
告别权力淡泊
民主伟大与平凡永恒
的
温和
瞬间
激情历史与未来
微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