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谢海洲医疗经验
国医圣手谢海洲经验良方赏析
国医圣手谢海洲经验良方赏析
谢海洲始于三国,是汉族传统医学“谢风宗派”的四大创始人之一,拥有“中国医
圣”“抗病神手”之美誉。
他学谢风,师“施洗洒百草”,对着“心一脉的药养”理念有
着深入的研究。
谢海洲以肉苁滞治疗前列腺炎和膀胱炎著称,曾有医者尝胆囊炎,谢海洲立即施洒,
疗效非同凡响。
此外,他把葛根素混合于中药中,经常用于治湿热、痈肿、阴痿失精等病症。
谢海洲是一位豁达医护的大师,他推崇“早予有馀效,迟予亦有损”的原则,深知病
人的生理变化、生理现象和病因,要在及时而合理的药疗手段之中,充分向病人传授抗病
的原理。
谢海洲也是《难经》的主要贡献者,该书介绍了他的注释,包括阴阳学解释、精血脉
膜原理及脉诊诸学等。
《难经》在汉族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谢海洲对生命力学全面
的理解及抗病神手的手法,充分显示而出,具有重大影响。
谢海洲的经验药方也十分丰富,他以谢风的理论形式运用各种常见的中药,用于抗病、清液、行气、收毒及其他防治病害的疗效非常显著。
其中以紫花藿、麝香红花油、熟地黄
挤除疟毒、白芷圆黛汤活血通络,鹿茸麦冬草汤温补肾阳,橘皮金银花汤抗病毒,大根桂
枝汤散风湿,鸡血藤汤驱邪痹等药方具有独到精良特色,享有极高的声誉。
谢海洲是一位影响深远的中国医学家,他的医学理论及治病经验都受到了历代先贤研
学者的褒奖,他的经典良方仍然受到广泛应用和赞誉,将永久存在于这个文匽史。
谢海洲,涓滴长流,滋养千古,书写中华民族健康的传承。
【谢海洲】治痹的“三要四宜”临床经验总结
【谢海洲】治痹的“三要四宜”临床经验总结治痹三要一、扶正培本痹病是因风寒湿侵入人体造成气血周流不畅而致,遵《经》旨“因其实而泻之”,在治疗上应以祛邪为主,但对许多病用通络祛风之剂并无明显效果,其多失误于忽视扶正。
故无论疾病初起或日久,均需治以扶正培本药物。
谢老认为痹病发病基础首先是人体禀赋不足,素体气虚,或因饮食、起居失于调节,引起气血不足,肌肤失养,腠理空虚,卫外不固,外邪易于入侵,阻塞气血经络,留注经络、关节、肌肉,而致本病。
也可因房劳过度内伤肾气,又因过逸之人,缺少锻炼,正气渐虚,筋骨脆弱,精气日衰,则邪易妄入。
既病之后,无力驱邪外出,至风、寒、湿、热之邪得以逐渐深入,留恋于筋骨血脉,使气血不畅而成痹病。
可见正虚于内是发病的根本因素。
正气不足,使人体易感受六淫之邪,形成瘀血痰浊,而使其发病; 反之外感六淫之邪和瘀血痰浊又可伤及正气,使正气更虚,由此互相影响,加重病情,难以根除。
在此基础上,谢老提出痹病无论发病长短,治疗时都应注重扶正培本。
1. 脾胃虚弱证症见关节肌肉疼痛肿胀,全身乏力,四肢困倦,纳少不香,或肌肉萎缩,或肢体浮肿,或食后腹胀,或大便溏泄,或大便干,面色萎黄,舌淡或胖嫩,苔薄或白腻,脉沉弱无力。
治则:健脾益气,化湿和中。
方药常用生黄芪15 ~30g,白术15g,生薏苡仁30g,茯苓30g,甘草10g。
谢老治疗痹病时注重培补后天,认为脾胃不足,不能运化水谷,卫阳虚弱,六淫邪气才能乘虚而入,此时若急于求成,一味攻邪,既耗伤卫阳,又伤脾胃,侥幸速效,难以持久,一时功成,而后病情加重,难以收拾。
此时治疗应补益脾胃,鼓舞卫阳,再合药力,二者共祛外邪,方能达到扶正驱邪治疗效果。
对于此证多汗者,谢老常用玉屏风散治疗,意在补脾胃,强卫气,敛汗液,驱外邪,有良好的疗效。
2. 气血不足证症见关节肌肉疼痛,酸楚不适,屈伸不利或挛急,劳则加重,或关节肿大变形,或肌肉萎缩,或麻木,气短乏力,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淡或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谢海洲教授治疗脑萎缩经验
3 病 案举 例
例l :赵 某 ,女 ,5 2岁 ,19 9 1年 l O月 2 5
菖 蒲 、远 志 、五 昧 子 、青 皮 、陈皮 各 9g ,菟 丝 子 、枸 杞 子 、茺蔚 子 、覆 盆子 、车前 子 、谷 -
芽 、麦 芽 各 1 ,生 甘草 3g 5g 。水煎 服 ,每 臼 1 剂 。服 药 1 O剂后 ,烦 躁失 眠 , 口角流 涎 消 失 ,
治 ,灵 活掌握 。
( 灵枢 ・ 本神篇>云 :“ 两精相搏谓之神” ,言阴
精 与 阳气 的转 化输 注是 脑 发挥 正 常生 理 功 能的 保 证 。精气 旺 则 脑纯灵 ,精 气 衰则 脑 杂钝 。临 床呈 现 形体 衰 惫 ,神志 恍惚 ,寡 言少 动 ,善 忘 迟钝 ,眩晕 气短 ,纳呆 出汗等 症 。根 据 虚者 补之 、 损者 益 之” 的原则 ,谢 老 临证 注 重扶 助脾 肾 二 脏 以 充 实 精 气 。 补 肾 习 用 五 子 衍 宗 丸 ,或 右 归丸 、或左归 丸 化裁 以平衡 阴阳 ,益
以增 强 化瘀 通 脉 之功 。
日 1剂 。 服 药 3 6剂 , 晕 减 目 睁 ,站 立 平 稳 , 可 自行 短 距 离行 走 ,近期 记忆改 善 ,惟 思 维 混
乱 ,言 不达 意 ,行 为呆 滞 不减 ,于 上 方加 苏 合
香 末 06g . ,按 比例 碾 粉 配 制 蜜 丸 ( / ) 9g丸 , 每 次 1 ,每 1 3次 ,自开水 进 服 。半 年 后复 丸 3
日初 诊 。家 人 代诉 自 18 99年 底感 到 双 下 肢 软 弱 无 力 ,步 履 不 稳 ,渐 至 记 忆 衰 退 , 口齿 含 糊 ,言 不 达 意 ,性 格 孤 僻 。 19 90年 2月 曾 在 北 京某 医 院就 诊 。 C T片 示 :双 侧 额 、颞 部 蛛
验方辩治痹症体会
验方辩治痹症体会白杨卫生院类风湿专科杨森痹证指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疾病,由于人体基表经络受风、寒、湿邪侵袭后,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筋骨、肌肉的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统称为“痹”证范畴。
有关本病的记载,首先见于《素问·痹论》,其后,原书所载的湿痹、风湿、历节风亦属痹症范围。
现代医学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属本证范畴,由于本病复杂多样,证型复杂,治疗方法繁多,现将临床治痹体会简述如下:一、谢海洲痹证治验“三要、四宜”法:1、扶正培本:益气养血,方用生黄芪24g、党参10g、白术12g、生薏仁24g、云苓 24g 、甘草10g、五加皮15g、白芍15g、熟地18g、丹参24g、鸡血藤 36g;肝肾阴虚者加生地15-30g、玄参15-24g、麦冬12g、知母12g、女贞子30g、旱莲草36g;肝肾阳虚者加鹿角胶10g、补骨脂12g、鹿衔草15g、杜仲12g、川断15g、狗脊15g、巴戟天12g。
2、袪湿健脾:用防己茯苓汤加薏仁30g、白芥子12g。
3、利咽解毒:若咽部红肿者加入玄参、毒冬、甘草、桔梗,甚则加入山豆根、板蓝根、大力、射干、锦灯笼等利咽解毒之品。
4、寒痹以温肾:麻黄附子细辛汤,配伍鹿角胶、补骨脂、巴戟天、仙灵脾、葫芦巴、狗脊之品,寒肾者又当易附子为制川乌、制草乌、增强散寒之功。
5、热痹宜养阴:白虎加桂枝汤、苍术白虎汤等,更要加入生地、白芍、麦冬、玄参等;热肾者更应加入清热解毒之品,如野菊花、草和车、白鲜皮。
6、寒热错杂宜通: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桑枝、路路通、西茜草、老鹳草、徐长卿等。
7、久病入络易活血搜剔:久病则入络,在治疗上除散风袪湿通络之外,常需加入血分药,其中以虫草类效果为好,常用全虫、蜈蚣、僵虫、地龙、穿山甲、蜂房、乌梢蛇、蘄蛇、白花蛇、水蛭、土鳖等活血祛风、通络止痛。
二、曲生老中医以脾胃学说论治痹经验:1、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此其病机为本虚——脾气虚,标实——湿邪滞停之象,当健脾利湿、祛风通络治之,脾气健旺,湿邪祛除,气血灌注四肢关节,营养经脉则肿消痛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名单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02.11.25•【文号】国中医药发[2002]54号•【施行日期】2002.11.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名单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2]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人事司,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局,中国中医研究院:根据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管理暂行规定》(人事(2002)44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02)26号)精神,"十五"期间继续在全国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单位遴选推荐指导老师和学术继承人的基础上,经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审核,确定马在山等586名同志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朱蜀云等944名同志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学术继承人,现予公布。
军队系统将另行通知。
本批继承工作各地统一进岗时间不得迟于2002年12月10日。
希望各有关单位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带教学习,保质保量完成该项工作。
二00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附件: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学术继承人名单(指导老师名单)北京市(44名)马在山方和谦王嘉麟王应麟危北海许心如许彭龄刘琨陈文伯陈昭定陈彤云李贵李乾构张炳厚张淑文张士杰宋祚民郁仁存周耀庭周乃玉周德安柯微君贺普仁赵荣莱高忠英高益民钱英柴松岩屠金城黄丽娟温振英裴学义魏执真颜正华程士德孔光一聂惠民王琦刘燕池王洪图姜揖君郭志强商宪敏吕仁和天津市(19名)石学敏张大宁章臣桂韩景献张庚扬陈宝贵徐永庆张曾譻牟洪林李永成邓鹤鸣崔乃强丁素先田芬兰武成曹克光栗锦遷罗利毛舒和上海市(24名)张云鹏刘嘉湘蔡淦王翘楚严世芸夏翔叶景华彭培初陈湘君黄振翘唐汉钧施杞严隽陶秦亮甫蔡小荪王霞芳马绍尧邹菊生谢金龙陈立羽陆德铭曹玲仙石印玉柏连松重庆市(15名)罗本清郑新郭剑华戴裕光朱忠庆骆常义施锡璋王辉武高小珊刘兴文李配富刘静付灿鋆夏中和李寿彭河北省(21名)杨牧祥李士懋田淑霄邢月朋张士舜刘亚娴任琢珊诸云龙赵玉庸孙宝惠阮正帼李英杰陈益昀王敏淑姚希贤李佃贵崔金海吴以岭董燕平庞春景汪慰寒山西省(14名)李国章郭耀康侯振民贾六金吕景山柴瑞霭张玉芬王裕颐陈家礼白祯祥介霭尹翠梅高天爱单镇内蒙古自治区(8名)陈玉良张孝礼黄志刚赵宇明岳在文陈树廷那顺达来魏汉奇辽宁省(17名)李德新周学文马智田维柱贾玉海洪治平齐连仲黄恩申刘佩志王心毓迟云志白长川王道林曹茂森高举真杨宝余白凤鸣吉林省(19名)任继学刘柏龄杨宗孟王烈曲生金润泉范国樑于凯成陈向明张文泰李莹王钰于作盈南征纪青山杨世忠黄永生刘大同王耀廷黑龙江省(21名)张琪高奎滨吴秉纯郭文勤王铁良康广盛马宝璋李延王雪华李令根王秀霞孙申田董清平孙伟正高维滨王玉玺于忠学于万涛段富津卢芳高洪义山东省(28名)张珍玉隗继武王国才丁书文周翠英焦中华林惠娟程益春朱振铎徐敬才孟宪兰姚开炳彭延宽吕兰凯孙敏田文王法德朱惠芳王菊芬吕国清李鸿娟刘启廷谷越涛张继东孙文学邵念方李艳冬郑建堂江苏省(27名)夏桂成陆绵绵朱秉宜诸方受刘再朋龚丽娟徐景藩盛灿若邹燕勤王德春杨桂云尤松鑫金妙文丁义江谢昌仁刘永年吴新欲王如侠周玉祥蔡景高汪达成朱良春邵荣世夏治平曾学文莫燕新龚正丰安徽省(15名)徐经世曹恩泽梁文珍周宜轩张道宗魏福良马骏张杰孔昭遐祝广庆赵荣胜窦金发张炳秀张克连李有伟浙江省(22名)汤金土连建伟徐志瑛盛玉凤鲁贤昌魏克民何嘉琳郁加凡张融碧鲍严钟洪善贻王晖蔡慎初金定国马大正盛燮荪胡斌钟坚柯干郑淳理黄志强冯昌汉江西省(23名)伍炳彩喻文球傅淑清幸良诠何晓晖许鸿照黄调钧李宗俊谢强胡杰峰傅细芳张春馀欧阳枝磊聂小圃李远实曾广琥陈瑞春皮持衡彭太平赵纪生贺支支郭飞蔡国珍福建省(15名)曾章超吕绍光林瑞珍林禾禧张永树丁秀贝张泽民陈长华卢太坤吴熙唐江山陈炳焜周来兴杜建陈扬荣河南省(25名)黄明志吕靖中张东岳王旭袁海波郑绍周毛德西李鲤王自平郑建民门成福侯士良孙六合张天健毛天东祝庆堂张世峰杨之藻关思友贾太谊石景亮郑启仲赵金普周世印邱保国湖北省(18名)梅国强邱幸凡毛维伦姜惠中熊昌源李家康吴寿善王胜利邵朝弟涂晋文陈如泉管竟环张介眉叶世登万远铁杜家经彭艮亭黄祥武湖南省(23名)谭新华王行宽黄保民刘绍贵李传课贺执茂欧阳恒孙达武谢剑南张崇泉李家邦孙广生欧正武杨永华李世文许雪君秦昌国钱平张邦福程志强刘松林董克礼孙之镐广东省(38名)陈福如骆继杰孙外主夏洪生何世东刘石坚黎家玉沈英森陈渭良钟广玲王伯章邱健行彭胜权陈纪藩刘伟胜禤国维王士贞李丽芸靳瑞丘和明许鑫梅赵立诚邓晋丰余绍源黄春林邓铁涛周岱翰陈全新刘庆思崔学教陈基长陈镜合欧阳惠卿梁冰蔡炳勤罗笑容张梅芳林应强海南省(5名)辜孔进罗凌介林举深林天东陆志沈广西自治区(8名)李锡光朱少廷陈慧侬荣远明周培郁徐富业李廷冠韦立富四川省(24名)张之文郭子光钟以泽邓亚平旦科陈学忠张世明杨礼淑孙同郊刘金龙杨宣舒忠登郎加胡国栋陈天然李培郭志雄陈福安热巴王晓东王明杰刁本恕牟希瑾邵章祥张玉龙云南省(13名)李永康罗铨刘以敏刘复兴赵淳龙祖宏熊辅信管遵惠钟传华张沛霖段其昌林艳芳向·初称江楚贵州省(9名)沈冯君邱德文刘尚义李声岳袁金声张国伦吕明庄付汝林徐学义西藏自治区(14名)强巴赤列班登旦增阿旺平措洛桑英尼加央伦珠郎嘉向巴格来明久多吉白玛仁增巴珠塔青洛桑罗布米玛强巴卓嘎甘肃省(15名)宋贵杰王自立裴正学图布旦郭宪章曹玉山王惠兰刘国安王道坤韩芳林赵建雄吴立文张士卿王新舜谢君国陕西省(13名)杨震黄保中姚树锦周志杰韩增成冬生张瑞霞谢远明米烈汉闫晓萍杨培君张振中李宝华青海省(9名)陆长清郭焕章贾鸿魁邓尔禄桑杰尼玛久美尕玛格排朋毛宁夏自治区(5名)李遇春李淑英张任城卢化平张镇新疆自治区区(9名)金洪元沈宝藩乐德行火树华巴克?玉素甫阿布迪哈力克?斯马义如克亚?沙的克王继先刘继祖卫生部直属单位(8名)郭赛珊袁兆庄米逸颖李辅仁晁恩祥史载祥李佩文许润三中国中医研究院(18名)路志正谢海洲李光荣薛伯寿安效先周乐年周绍华蔡连香胡荫奇孙树椿王今觉唐由之李传杰陈可冀马继兴沈绍功李维贤李书良(学术继承人名单)北京市(71名)朱蜀云孙维娜高剑虹温小一赖宇飞钱进刘薇王倩王晓丽牛晓亚朱梅詹茵茵姜琳陈芳季之颖曲剑华陈勇金宗平刘汶陈明赵凯声常峥齐文杰姚全王瑛李建徐咏梅唐武军庞秀花商建军谢幼红王北冯毅沈毅王桂玲谢新才翟兴红金丽杰王秀娟张晓明李秀惠付修文濮凌云腾秀香张其慧李梅王振裕王骜彭云幺远张大炜张保春杨芳于秀辰高青杨晓辉赵进喜汤立新席宁靳琦盖海山郭华李献平刘艳霞张冰邓娟马淑然翟双庆王长宇严季澜孔德舜天津市(30名)李澎赵俊宏金兆祥张健鲍家伟张丽陈慧娲朱晨王雷王艳玲夏睦谊陈宏李慧臻刘洁张建栋王红赵二鹏宋平宋和文刘梅梅研蒋燕张宗礼车树强陈丹张俊岭苏明裘东刘新桥李虹上海市(46名)徐瑛陈晓蓉刘苓霜李和根林江朱梅萍许红苏泓张玮徐燕郑岚赵阳张彤邵国强王怡张明茅建春顾军花周韶虹陈佩程亦勤楼映董毅吴杰孙武权孙国荣洪钰芳李虹虹王隆卉傅金荣林外丽汪永红李咏梅傅佩骏陆萍梁俊芳顾学梅施松春吴咏梅吴晓春张明许钧宋知理沈伟东张雅明张卫刚重庆市(18名)陈新渝杨敬涂燕兵杨国汉郭明钧姜兴鹏王维徐建众饶吉刘洪琼陶红张新生邓要武胡陵静陈琼科曾海樊建王义亮河北省(44名)田元祥马全庆张再康郝宪恩冯瑞雪王菊素李武卫郭秋红任增海程占景周计春李进龙魏凤菊赵永辰李桂林张镝檀金川段慧杰段吉平牛小莲赵晓春王雯吴广印刘银鸿李萍王晓静赵玉清王改仙岳琳冯玉彦杨倩王钢柱扈国杰白亚平于晓东张洪品高学东许风全苗华为薛长玲李彦竹张国瑛何红涛武蕾山西省(26名)王祥云王洋郭俊杰刘亚丽李瑛申宝林翟瑞琦石岳赵保东赵立新杨红蓉黄安白小丁薛征刘小渭柴巍范星霞赵俊萍李变华崔丽琴杨虹郝丽晓罗晋萍吕改英杨宝龙武滨内蒙古自治区(13名)陈沙娜光明杨广源云锐娜日斯巴雅尔图包布仁白乙拉特木日巴根王志强通拉嘎王安福包光华谢建明辽宁省(24名)张杰白光曲妮妮车戬翟铁宏郭斌庞敏尤献民陈宝刚刘旸丛耀高松李欣海刘萍高焰李吉彦崔吉英张百成王英虹张帆宁莉聂嫦娥李晓波李权吉林省(36名)任喜尧范哲宫晓燕李成刚姚淑华凌霞孙丽平冯晓纯周高峰张春玲金曦朱杰王健张守琳张越栾杰男齐万里尹宏兵黄辉孙颖成凯王胜圣王晓岩于德洵孙莉南红梅何泽刘洋王秀阁朴春丽刘静秋刘爱东夏光欣郭梅英董杰韩梅黑龙江省(39名)张雅丽张玉梅王朝宇兰少红王伟明任秋凤郭茂松徐惠梅孙瑞涛王丹汪秀娟康天济孙可丰陈波李书霖桑希生李泽光郭伟光李为姚美玉刘英琦张瑞王曼苏徐炜明董华栾天庆王伟华盛国滨邹存清刘拥军杨颖刘静霞崔雅飞侯慧先吴茜范东明郎宜男毕涣洲胡峥山东省(47名)王小平魏凤琴刘冬梅迟莉丽季远李华东李晓李静孙素平米杰刘朝霞苏文革孟昭阳王岩赵泉霖张维福赵立群牟林茂孙娟边宁于德洋王高力尤家平申康侯爱画杜积慧邹勇顾友谊姜林芳谭庆远隋海明王建华刘波耿为民宋登海陈拥军苏玲刘红书张梅红刘德山孔令钧王君周志高尤可郭兆安任万华司国民江苏省(45名)殷燕云钱菁杨兴华王菁陈玉根李国年魏成建金翔陆炯高国宇王晗徐丹华陆为民孙建华胡津丽周迎晨曾安平邢玉霞娄彬沈建平汪悦汪红刘飞余苏萍程彬彬赵霞骆天炯龚少愚周文博王雷陆新瑜华军刘敏吕凯鲍荣琦吴坚顾庆华季雁浩马小平陈安孙长春杨光吴素玲徐坤林俞峰安徽省(18名)杨升杰胡顺金陆耘顾健霞陈幸生李佩芳张友贵孔红兵黄震傅南琳刘尚全王德喜王红梅叶脉延张弦陆俊锋朱巨锦张嫒浙江省(25名)叶凤李如辉傅淑艳嵇仲三周光武史晓霞崔林沈小芬马铮孙中明丁彩飞林刚陈霞波项祖闯叶人刘长宝雷丽红孙云陈峰贾素庆王体华马利中郑忠国郑恺朱可奇江西省(30名)伍建光周茂福谌莉媚王万春徐宜兵徐修江陈建章刘良福郑甦张洪周珊玲洪恩四杨淑荣邓琤琤袁庆晁卫红熊燕章小稳余银璋甘健李月岚贾洪亮黄臻梁翔刘峰吴国庆李跃民肖桂祥蔡剑虹王炜福建省(20名)翁瑞怡郑星宇郑姜钦王岩张闽光王奕珊黎健周文强柯晓虹万文蓉曾明张芸邹强黄玲何朱光陈霖饶线明林呈钱陈立典吴竞河南省(40名)黄甡冯志海吕久省张宇翔王超凡袁智宇袁灿宇赵铎张运克毛开颜袁晓宇张正标王晓卫露红郑春燕琚伟门波杨传英杨国营吕锡亮孙国胜张京峰高泉阳朱明海时国富刘又文许兴涛张国胜杜亚康孟牛安杜海华关风岭康进忠贾磊张书祥石显方孙艳淑胡皓何国勤韩伟峰湖北省(33名)吕文亮刘松林王平张茂林刘艳菊陈青莲谢靳李云君叶劲陈建锋费兰波焦杨辛伟李天望方苏亭吴斌高鸣金劲松肖万泽杨毅左新河向楠王彤潘静陈国华时昭红徐惠芳贺涛黄金元荣辉张义生张南方孙墨春湖南省(31名)廖庆文张裕民陈劲云陈彤喻坚柏游柏稳周德生李波熊之焰王爱华朱明芳王建湘吴官保王勇匡继林张水寒刘春华王风雷康承君孙燕孙连益屈卫玲谢军舒兰邹清刘国用舒建波周玉海吴岳段戡欧阳紫婷广东省(56名)郑义侯刘青廖欣王玲曹田梅宁为民刘慧卿黎小妮黎俏海艾立新陈逊文张兆华徐志强吴峰黄泽辉戈焰张赐安林昌松陈海李柳宁李红毅邱宝珊黄健玲袁青张宏古学奎胡莉文邝卫红杨晓军杨忠奇方坚陈文治张学斌陈延李芳吴伟康林丽珠陈秀华郭元琦黄宏兴王峻陈铭黄枫郑晓辉李思宁叶志中许丽锦李坤寅周红王树声桂泽红许尤佳杨华萃邱波梁凤鸣吴山海南省(8名)李健强蔡敏杨永和何启扬王余红黄显勋卓进盛颜芬广西自治区(15名)杨清华何新兵米琨黄肖华韦丽君罗纳新周卓宁荣震李益忠黄彬庞学丰梁少华莫小勤岳进潘小霞四川省(32名)冯全生刘杨黄莺袁晓辉王修他卓科尹方胡勇张中沈海周英汪静李五生马坤吕均江吉村阿麦胡放李云安孔文霞谢刚王恳周勇郎志加玛蒲琳白雪金波黄映君梅远平贾小江苟中富易礼兵云南省(26名)顾海潮包晋曹艳萍刘芳黄虹潘莉虹叶勇吴英朱瑛何平冉滨李莉胡剑秋吴云华易荣叶建何卫东邢占敏段晓荣何梅光杨玲吴治恒刀红英王吉英知青李洪英贵州省(13名)颜勤詹继红李丽红王劲红孙刚刘军张燕平贾敏杨卫平李江沈骏西藏自治区(21名)美朵央金尼玛顿珠扎桑花德明索朗欧珠巴桑巴桑伦珠仁旺次仁多旺扎西达瓦扎巴布穷次旺多吉扎西洛桑多吉格桑次仁达娃土登贡觉多吉尼玛次仁班觉次仁甘肃省(30名)徐克武柳海平张参军展锐陈玲李薇考本虎玉成聂存平方敬岐腾正杰张瑜乔成栋李复耀邴雅珺曹红霞王改梅李应存沈玉鹏高建丽吴瑛匡钱华金智生韩红帼孟陆亮吴丽萍张建成曹宝国拜永宁权晓理陕西省(18名)郝建梅刘素香邵燕燕黄伟张福会姚益龙张敏高凤琴李粉萍郭军王向阳路波沈璐田耘胡筱娟张治祥闻新丽韩祖成青海省(12名)李琴郭景哲李春生张嘉毅措吉昂智索南索南才旦马德保羊杰才让久样玛久李加宁夏自治区(10名)龙一梅马玉芳花君霞吴心芳张立易王辉王晶李淑芳和晓春尤俊文新疆自治区(18名)彭万枫洪军王静乐永红王晓忠陈健林雪孟庆才吕全胜张翠松吾买尔·巴克地里夏提吾布力·艾山阿布都克热木·吐松木合塔尔·艾尼瓦尔热比亚·阿布力米提艾克巴尔哈斯也提卫生部直属单位(14名)张孟仁张晓阳贾力张军赵展荣王暴魁吴继全陈燕贾海忠李格万冬桂李学王清辛茜庭中国中医研究院(35名)谢京红李亚俐赵冰张华东齐文升华华边永君王秋风路洁赵瑞华艾莉纪太军李保双万芳邱礼新巢国俊冀晓华彭征屏李立志张京春李征王义军罗杰朱立国宁侠毛丽君曹建萍提桂香邱萍张军李睿沈宁韩学杰吕爱平蒲永文。
角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生地黄 赤芍 丹皮 此三味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著名中医皮肤病 专家朱仁康研究员所创的一组“角药”。他说:“余治皮肤病, 惯用生地,药景既大(多在3O g以上),使用范围亦广,常为同 道们所瞩目。”问日:“生地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甘苦而 寒,有清热凉血,养阴润燥作用,历代沿用至今。您善用此药 治疗皮肤病,其理何在?其经验可授之乎?”余日:“因考虑到 疮疡皮肤病血热所致者颇多,故喜用生地作为凉血清热的主 药。临床上凡遇血热证者,除重用生地外,常与丹皮、赤芍二 药配伍,收效颇为满意。”问日;“配丹皮、赤芍又有何妙用 哉?”余日:“有热当清乃为常法,但热与营血交结,情况就复 杂了。虽然《素问·调经论》有‘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 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之论,但是热乃温之甚,血遇热失其 度而妄行,或邪热煎熬营血而滞涩。故在重用生地的同时, 配丹皮、赤芍既可加强凉血清热的作用,又能活血散血,以防 火热煎熬,营血瘀滞。此即取叶天士热入血分‘恐耗血动血, 直须凉血散血’之意”。…朱老这一观点可体现在他自拟经验 方中,如皮炎汤(生地、丹皮、赤芍、知母、生石膏、金银花、连 翘、淡竹叶、生甘草)功用:清营凉血,泄热化毒,主治药物性 皮炎,接触性皮炎;凉血清肺饮(生地、丹皮、赤芍、生黄芩、知 母、生石膏、桑白皮、枇杷叶、生甘草)功用:清肺胃经热,主治 痤疮、酒齄鼻;凉血除湿汤(生地、丹皮、赤芍、忍冬藤、苦参、 白藓皮、地肤子、稀莶草、海桐皮、六一散、二妙丸)功用:凉血 清热,除湿止痒,主治丘疹性湿疹等,多能应手而愈。
3 麻黄 生石膏怀山药 此三味系原山东中医学院院长刘惠民老中医治疗感冒、 流感时应用的一组“角药”。刘老认为:中医所称之伤寒,在 多种情况下乃是一切外感发热性疾病的总称,感冒、流感自 应属于这一广义的伤寒范畴中。因之他对感冒、流感的辨证 治疗,多遵循《内经》、《难经》,取法《伤寒论》,按六经病证进 行辨证,并根据《内经》“伤于风者,阳先受之”的论述。采用治 三阳经病的方法(以治太阳经病为主,根据见证间或应用治 少阳或阳明经病的方法),以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 麻杏石甘汤、葛根汤、小柴胡汤等方剂为主方。结合临床见证,化裁应用。主张早期解表,更重表里双解,认为此类疾病 早期不仅限于表证,而且多数病例常兼见不同程度的里热。 因之,解表清里同时并行,以奏表里双解之效。处方用药除 麻、桂等解表药外,多喜用石膏、知母等清里之药,实践证明, 每有良效。然而,刘老在用解表清里重剂的同时,也非常重 视脾胃之气,强调脾胃乃后天之本,为汗液滋生之源。故在 应用麻黄、石膏等解表清量药的同时,常配伍应用怀山药。 山药既可养阴,又可健脾益胃以防石膏寒凉太过而伤及脾 胃∞]。可见该组“角药”是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碍邪,相辅相 成,相得益彰。刘老对表里双解法的应用达到了认证精确、 胆识过人的境地。如 1957年,毛泽东同志患感冒,发热多日 不退,延医数人而不效。省委推荐刘老赴诊。刘老诊后,认 为外感日久,表未解而里蕴热,急需表里双解,采用大青龙汤 重剂加减,一剂热退病除 。4 地榆 贯众 白头翁 上三味为山东中医药大学著名教授张志远先生治疗崩 漏的一组“角药”。崩漏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患,临床所见 以气虚不摄、血失故道、血热妄行者为多,特别是因于热邪迫 血妄行而致的,更属屡见不鲜。处理此证,将重点放在血热 妄行这一类型上,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具有针对性药物。实 践中,既采用历代文献所收录名方,也注重疗效明显的药物, 如田三七、蒲黄、小蓟、紫草、早莲草、阿胶、生地黄、黄芩、侧 柏叶、丹皮、鸡冠花、赤芍、茜草等,最富有心得而效果十分彰 著者,则首推地榆、贯众、白头翁。三味药物,皆为苦寒之品, 有凉血作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日华子本草》、《本 草纲目》,言有治崩之力,验之临床,效果确切。它们在止血 方面的区别是,地榆味酸偏于收敛;贯众苦寒,侧重清热解 毒;白头翁祛瘀生新,兼消积聚。三药配伍,不仅能清热泄 火,且有“涩以固脱”和祛瘀生新,相辅相成的功用。用量可 视人与病二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用15~30 g,最大量可用 至50 g,每日1剂,连服5剂。出血若停,减去 1/2用量,再服 3~5剂以巩固之。此组“角药”对血热妄行之崩漏,不仅治 标,也可治本,主要是取其凉血作用,使血“遇寒则凝”,裨“妄 出自息”而达到治愈目的 。5 鱼腥草生黄芩野荞麦根 上三味药是原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杨继荪主任医师用于 治疗痰热咳嗽基本方中的一组“角药”。杨老认为,无论是外 感新起之咳嗽,或是新感引动宿痰呈急性发作之咳嗽,因表 邪不解,邪循经人里,郁而化热,引起咳嗽,痰多,痰质粘,痰 色白或黄等证。强调痰因热成,重视痰与热之问存在因果关 系,结合自己多年的丰富临床经验。形成了一套以清热解毒 法为主,治疗痰热咳嗽。其基本方由鱼腥草、黄芩、野养麦根 各3O g,桔梗6 g,前胡9 g,浙贝母 l2 g,杏仁9 g,姜半夏9 g, 枇杷叶9 g组成,该方重用鱼腥草、生黄芩、野养麦根,杨老喜 称为“清肺三斧头”;合以桔梗、前胡,一升一降,宣降肺气;浙 贝母、杏仁清热化痰,降气止咳;姜半夏、枇杷叶下气化痰,且 均有和胃降逆之功。本方以大剂量清热解毒药为君药,其中 “黄芩治肺热”是明代医家李时珍的亲身经历体会。《本草纲目》有:“因感冒咳既久,遍服……诸药,月余益剧。思李东垣 治肺热。以一味黄芩汤泻肺经气分之火,遂用片芩一两。水煎 顿服。次日身热尽退,痰咳皆愈”的记载,杨老则在此基础上, 增加鱼腥草、野养麦根各3o g,清泄肺热,治疗痰热咳嗽用之 皆效。它不仅对外感咳嗽疗效显著,对内伤咳嗽,只要予以 局部、整体兼顾,在此组“角药”的基础上加味,寒热清补并 施,用之亦多能获得明显疗效(内部资料:浙江省中医药继续 教育项目《当代浙江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特点》1998年1 月)。6 土茯苓 板蓝根 生甘草 上三味药物为湖北中医学院朱曾柏教授所创制的“朱氏 乙肝散”中的~组“角药”。虽然目前中西医对该病尚缺乏特 效药,但朱老对乙肝的认识,治疗原则,方药的筛选,积累了 丰富的经验,在全国中医界有较高的声誉。朱老认为乙肝系 湿热疫毒所致,治疗乙肝要求“本”。乙肝的“本”就是乙肝病 程中最显露、最突出的症;而证又是病机的核心表现,因此按 当时的病机施治也是治“本”。乙肝治疗求“本”,还应包括因 人治宜,因时治宜,因地制宜等因素。另外,还有一个重要问 题需要明白,那就是湿热疫毒遏阻中焦症,既可见于西医所 称的大三阳、小三阳、活动性乙肝、慢性迁延性乙肝,还可见 于无症状携带者。其治疗原则:清化湿热疫毒,少佐活血疏 肝。方用朱氏乙肝散。药由土茯苓、板蓝根、茵陈、黄芩、丹 参、大黄、藿香、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甘草组成。方中土茯苓 甘、淡、平,无毒,入肝经,是化湿利湿之要药。湿从尿出,湿 从水化,湿去热孤,俾湿热分消,病毒亦可化解或潜消。现代 药理研究表明,土茯苓的粗黄酮类成分有解毒、抗肿瘤、抗脂 质过氧化和利尿作用,这些都与中医中药治疗湿热疫毒中阻 症并行不悖;板蓝根味苦,性寒,是中医历代治疗时行疫病、 疫毒内伏血分之要药。本品有较好的解毒、清热、散结之功 效,而治疗病毒性疾病和乙肝湿热疫毒中阻证,自应当以主 药应用。板蓝根治疗乙肝还有一个特点,即可以单骑独战, 单味研末与服(或佐以1/6的甘草同用),2O多年来,屡试不 爽。故敢为来者言。所以,朱氏乙肝散运用 2O多年七次易其 方,而土茯苓、板蓝根、甘草三药始终不变,其制方之义,也在 于此。
谢海洲疑难病验案举隅
1 7日就诊 。就诊 前半 月患者 受 凉后 呼 吸 困难 , 喘息 咳 嗽, 活 动及平 卧后加 重 , 至 我 院就 诊 时患 者 乏力 , 呼 吸 困难 , 喘息 、 稍 动则 喘息 , 端坐体 位 , 咳嗽 , 咳痰 , 痰为 清 稀 泡沫 样痰 , 颜 面部及双 下肢 水肿 , 纳少 , 夜寐 差 , 大 便
史3 0余 年 。脑梗 死病史 l 2年 。陈 旧下 壁 心 肌梗 死 5 年 。心 电 图 : 窦 性 心 律 ,Ⅱ、 Ⅲ、 a V F导 联 可 见 Q 波 , I、 a V L 、 V 一V 。导 联 S T段 压低 0 . 0 5 m v 。中 医诊 断 : 心水 , 证属 阳虚 水泛证 。治 宜益气 温 阳利水 。处方 : 心 复康 丸 ( 院 内制 剂 , 主要 由 附子 ( 制) 、 党 参、 沉香 、 茯 苓、 丹 参 等药物 组成 )5 g , 2次/日。 2 0 1 2年 4月 2 3 日复诊 , 患者病情 明显缓解 , 胸 闷、 憋 气 减轻 , 无咳嗽、 咳痰 。下 肢 水肿 较 前 减轻 。遵 此 治法治 疗 2周 , 病情 完全 缓解 , 无胸 闷 、 憋气 , 可 耐受
生活质 量 , 减 少发 作 次 数 。 临 床 应 用 心 复 康 丸 治 疗 阳
虚 水 泛 型 心 水 取 得 较 好 疗 效 。 心 复 康 丸 主 要 由 附 子
而配合 温通 药物 可促 进 大 小血 管 、 微 循 环 障碍 的 恢 复
以及 促 进 血 管 新 生 , 以 上 机 制 可 能 达 到 全 部 冠 脉 血 管 都 尽 可 能 开 通 的 目的 。 对 此 患 者 高 主 任 主 要 注 重 了 治 本 为主 。 标本 兼 治的基调 。
塑 影 响 的研 究 [ J ] . 天津 中 医药 , 2 0 0 5 , 2 2 ( 1 ) : 2 2 - 2用 心复康 丸 5 g每 日一次 。
谢海洲运用开窍法论治脑髓神志病的经验
抑郁症 等情志疾 患 。他 提出脑作 为辨证之 定位 , 脑病 不独 治脑 , 是注 重脑 与全 身脏 腑气 血 的联 系 , 而 治疗 的从属关 系要 服从 中医脏腑理论 的指导 , 服从人是一 个有机整体 的观念 。 临诊思 路仍应 以辨证论 治和整体 观念 为纲 . 谨守 病机 , 开窍法结 合祛痰 、 瘀 、 将 化 清热 、
窍 ” 其 含 义 才能 更符 合 “ , 奇恒 之 府 , 中空 似 腑 , 精 藏 似 脏” 的概念 。他认 为 脑窍 具有 藏神 、 藏髓 、 精 、 藏 藏 真气、 藏记 忆 、 知觉 、 藏 藏运 动 觉 、 思 维 、 意 念 的 藏 藏 生理 功能 , 五官七 窍 均有 密切 的关 系 , 其独 特 的 与 有
孔也、 也 , 洞 因而缝 隙 、 孔洞 皆 可归 于窍 , 从文 字组 词 结 构上 来 说 ,脑 窍 ” 以合称 , 《 问 ・ 脏 别 论 》 “ 可 在 素 五 中所 论 述 的 奇 恒 之 腑 中的 “ ” 实 则 应 称 之 为 “ 脑 , 脑
而是将 二者 有 机统一 , 芜存精 . 中医经典 理论 与 去 将
【 关键 词 】 脑 髓 神志 病 ; 窍 法 ; 中医 经 验 ; 海 洲 开 老 谢
谢 海洲 教授 出身 中医世 家 , 自幼 随父 辈 习国学 、 识 医药 , 师从 赵炳 黄 、 衡之 、 次公 等名 医 , 多 后 徐 章 经
功 能是通 过心 主 血脉来 实现 的 。脑 主神 明起着 决定 性 的作 用 , 但其 功 能亦需 要 血液 以维 持 , 因此 心与脑
识 活动 。 以脑窍立论 , 非要 全盘否定 “ 并 心主神 明” , 论
神 志病 经验 作一 论述 。
1 开 窍 法 治 疗 脑 髓 神 志 病 的 理 论 基 础
名老中医治痹症经验
l、寒 证谢海州:在总结前人治疗痹证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自拟痹痛宁,治疗痹证,每获良效。
鹿角霜12克 制附子10克 桂枝l0克 细辛5克 羌独活各10克 防己15克 生黄芪30克当归15克 赤白芍各10克 生地30克 生苡仁30克 广地龙10克 蜈蚣3条 乌蛇肉l0克生甘草12克水煎服。
每半月为l疗程。
《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张仲景: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桂枝12克 芍药9克 甘草6克 麻黄6克 生姜15克 白术15克 知母12克 防风12克附子2枚(炮)上9味,以水1400毫升,煮取400毫升,日3服。
--《金匮要略》卷上焦树德:关节肢体虽然也有酸、麻、沉、胀、肿、痛等症状,但最突出的特点是疼痛之处游走不定,有时在上肢,有时在下肢,或在肌肉,或在关节,各处窜走。
自拟治痹汤。
桂枝9~12克 制附片6~12克 白术9克 羌活9~10克 独活9~10克 威灵仙10~15克防风9克 千年健5~20克 寻骨风15~20克 当归9~10克 甘草5克--《当代名医临证精华·痹证专辑》许叔微:椒附散,治肾气上攻,项背不能转侧。
大附子l枚(18克以上者,炮,去皮脐,末之)上每末6克,川椒20粒,用白面填满,水l盏半,生姜7片,同煎至7分,去椒入盐,通口空心服。
一亲患项筋痛,连及背肿不可转,服诸风药皆不效,予尝忆千金髓有肾气攻背项强一证,予处此方与之,两服顿爱,自尔与人皆有验。
--《普济本事方》卷二娄多峰:肩部痹证,又称“肩凝证”、“五十肩”等,是由风寒湿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病变,表现为肩部冷痛,酸胀麻木,活动受限。
临证积数十年经验,自拟肩凝汤,效果良好。
羌活18克 桂枝15克 生地21克 透骨草30克 鸡血藤30克 当归18克 丹参30克香附12充外伤瘀血痛者,加制乳没各9克;寒痛者,加制川草乌各9克;有热者,加忍冬藤、桑枝各60克;痉挛者,加蜈蚣3条、白芍30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
谢海洲教授治疗脑病用药特点初探
谢 海 洲 教 授 治 疗 脑 病 用 药 特 点 初 探
马’欣 宋冬梅 穆 兰澄
( 北京市回民医院药剂科 , 北京【 摘Leabharlann 1 0 0 0 5 4 )
要】 谢海洲教授 出身中医世 家, 为首批全 国老 中医药专 家学术经验 继承3 - . 作指 导老师 , 在 临床上
对 多种疾病有其独特且有效 的治疗方法 , 尤其对脑病 的治疗, 颇见成效 。谢老在治疗脑病上 以滋补肝 肾、 填精
补髓 , 活血化瘀 、 通经活络 , 芳香开窍、 化痰熄风等 为主要 方法 ; 通过 准确 的辨证、 合 理利 用炮 制品种和优 选药 食兼 用的 中药以达 治疗脑病 的 目的。
【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中药疗法; 谢海洲; 名医经验 【 中图分类号】 R 7 4 3 ; R 2 4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1 0 0 2 — 2 6 1 9 ( 2 0 1 7 ) 0 7 - 0 9 7 3 — 0 3
精, 主骨生髓 , 肾精不足 , 机体生长、 发育受累 , 可 见 毛 发稀少 、 骨 软痿 弱 、 语 言迟 缓 等 。谢 老 认 为 , 肾为“ 先天之本” , 肝 肾同源 , 精血 同源 , 故两者同 损, 则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之证。《 内经》 云: “ 肾主 骨、 生髓 , 上通于脑 , 脑为髓之海 。 ” 《 本草纲 目》 云 “ 脑为元神之府” 。《 金匮玉 函经》 日“ 头者 , 身之 元首 , 人神 所 注”, 强调 了人 的精 神 活 动 即神 明神 志活 动 由脑 所 主 , 人 之 记 性 皆在脑 中 。而人 至老
谢 海洲 ( 1 9 2 1 -2 0 0 5 ) , 教授, 首 批 全 国老 中
年, 多脏虚损 , 肝 肾不足 , 精血亏虚, 髓海渐空 , 神
名老中医谈养生
龙源期刊网 名老中医谈养生作者:李俊德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7年第04期谢海洲,男,汉族,生于1921年3月。
生前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教授,中国保健食品协会顾问。
谢先生从小多病,由于练长拳短打,离开家后未再患过大病。
他生活规律、注重事业、恬愉乐俗,不慕名利。
对老年保健,特别是食品保健有多篇文章发表。
他的养生方法概括为:精神调护,顺应自然,饮食调理,体育锻炼。
一、劳逸结合,体育锻炼我每天睡眠约十个小时,其中午睡一小时,从不失眠。
早晨体育锻炼一小时,不分寒暑,风雨无阻。
晚饭后骑车散步半小时。
为保护视力,晚上不看书,不写作,需要写作时,全在白天进行,且只写两个小时,不超过两千字。
气功并不神秘,人人可练,它可以存在于各种工作中,如书法、太极拳等。
气功讲究调意与静守,使呼吸匀调,气到意到,精神若一,祛除杂念。
过去佛学之坐禅、道家之守静都是气功。
我小时候练拳脚,到了高深阶段,自然也就气随形转,不需单练,气在其中矣。
一般说到的练习书法中的“神”,就有气功在其中了。
二、饮食有节,食饵保健我认为饮食不应过多地限制。
粗茶淡饭、山珍海味、生猛海鲜,无不适者皆可食,但要坚持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我有饮茶习惯,茶可助消化,化油腻。
我从不吸烟,亦不饮酒,但我不反对适量饮酒,酒先卫气而行,可通络活血,适量饮用可保健康。
老年人常服杞菊地黄丸可明目,常服桑椹、黑芝麻、制首乌、枸杞子、女贞子、肉苁蓉、锁阳、核桃仁、大枣等能补肾健脑。
三、恬愉乐俗,随遇而安我从不发牢骚,宽厚待人,相信“旧礼教”,吃亏是福,不斤斤计较,不急功近利,不慕荣利,人家发财我不眼红,安贫乐道,以财为“草”,以身为“宝”。
正所谓“廉者常乐无求”。
四、预防疾病我遇见年岁与我相当的人感冒时,就让他服玉屏风散,重一点儿的服止嗽散,咳喘的服千金苇茎汤。
我外出时要带周氏回生丹或紫金锭,这两种中成药组成一致,治疗山岚瘴气、水土不服引起的水泻,即急性胃肠炎,第一次服10粒或一锭,以后每次服5粒(半锭),不超过两瓶(锭)即可痊愈,我本身有此体验,同时也有给别人治疗的经验。
五官科:鼻炎——鼻塞通茶(谢海洲方)
五官科:鼻炎——鼻塞通茶(谢海洲方)
鼻炎——鼻塞通茶(谢海洲方)
【组成】麻黄6g,防风6g,苍耳子6g,芦根15g,茯苓15g,杏仁9g,远志9g,白芷9g,桔梗12g,菖蒲12g,薄荷3g。
【用法】上药共研粗粉(过20目粗筛),装茶袋(袋泡茶包装),每袋10g;如有饮茶习惯也可加细茶叶10g,共20g装茶袋均可。
开水泡服。
【功效主治】宣肺通窍,抗敏消炎。
用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副鼻窦炎。
长期饮用可预防鼻过敏,防止鼻腔堵塞。
【方解】方中麻黄能扩张血管,使鼻腔通畅,另加苍耳子散(苍耳子、白芷、薄荷等)治鼻,又加抗过敏之防风,有御风之意,这种过敏与一般花粉过敏有不同之处,据我观察,绝大部分患者包括儿童,均由贪凉饮冷所致,因之用辛温之麻黄为主药,菖蒲开窍,茯苓、远志化痰,芦根、杏仁、桔梗宣肺。
鼻为肺窍,窍机通,自然鼻塞得解矣。
【体会】本方为谢老于1993年在马来西亚临诊时所制,该地炎热潮湿,每逢11月起进入雨季,患上感鼻塞者甚多。
本品为茶剂(袋泡茶),携带方便,惟需热水沏服,经数百人试用,确有疗效。
【方源】《谢海洲临床经验辑要》。
治疗风湿病的经验体会
2000年12月第7卷第12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治疗风湿病的经验体会谢海洲(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00053)作者简介 谢海洲,男,1921年3月出生,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家技,15岁时即从事中医药活动,喜读中医药典籍,曾从师本草学教授赵 黄、著名中医仉即吾、瞿文楼、张友松、徐衡之、章次公等。
于1947年考取中医师;1949年在汇通中医讲习所任教;1956年后任北京中医学院讲师、中药系主任;1972年曾在医科院西学中班任教;1976年调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资深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组顾问、中药学会顾问、首届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导师;199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被美国马里兰州聘为中医药顾问。
谢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中药研究工作,尤对内科疾病如风湿病、脑血管病后遗症、颅脑外伤后遗症、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病、红斑狼疮及癌症等疑难病症有独特见解和丰富经验。
他研制的“生血丸”、“癫痫康”、“亢痿灵”、“扶正荡邪合剂”等中成药,已投入生产,用于临床并获良好疗效。
他治疗痹证(风湿病)的经验已编制成计算机软件并荣获中国中医研究院暨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谢教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
其业绩及学术经验已载入《中国中医人名辞典》、《名老中医之路·第二辑》、《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Ⅱ》、《名医奇方妙术》、《中国当代名医名方录》等书中。
他还多次赴多国讲学交流,可谓蜚声海内外。
我从事风湿病诊治工作已近30年,在此期间不断摸索探讨,本文重点回顾我治疗此病及相关各病的认识管见。
中医对风湿病的认识源于《内经》,奠基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建立了中医痹证辨证用药体系,其方具有药少力专、针对性强的特点。
但由于受历史条件局限,也不乏其片面性,其一,用药偏温;其二,虽然也用参芪之品,但扶正力度不够,特别对于顽固痹证的治疗,除补益气血,还要补益肝肾。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谢海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遣方用药经验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谢海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遣方用药经验李大奇;张晨;赵冰;张华东;王波【摘要】目的: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临床遣方用药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方法: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谢海洲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采集其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疗信息并形成数据库,共采集录入门诊病例85例212诊次,分析和挖掘研究其临床思维模式和遣方用药规律.结果:谢海洲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多选择补虚开窍、祛瘀化痰方剂,补虚、活血化瘀、化痰的药物类别出现频次达50.15%.结论:通过现代信息挖掘技术对谢海洲教授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遣方用药经验进行系统整理研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21)011【总页数】3页(P1444-1446)【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数据挖掘;辨证论治;谢海洲【作者】李大奇;张晨;赵冰;张华东;王波【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1]。
谢海洲教授出身中医世家,师从赵燏黄、徐衡之、章次公等名医,博采众方,临证钻研,为当代国家级名老中医。
他开拓了中医脑窍学说,尤其善于运用开窍法治疗脑髓神志病。
本研究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谢海洲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将其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诊疗信息建成数据库,初步分析和挖掘谢海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思维模式和遣方用药特点,客观分析其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经验,为指导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谢海洲教授应用仙鹤草经验
谢海洲教授应用仙鹤草经验仙鹤草药用赛人参,人们皆知人参为补益之品,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为治疗虚证之要药。
但其性偏温,常有助热化燥之弊,从而使人参的应用受到限制。
仙鹤草又名脱力草,也叫龙芽草,是蔷薇科植物,产地遍布全国,尤以长江以南为多,开小黄花,农民又称为金顶龙芽。
咸知用于脱力劳伤。
在南方春耕之时,用此草喂养水牛,使水牛体强力壮,多为主人出力。
在上海群联草药店出售一种治疗肺结核体虚乏力、吐血咳嗽的草药中,主要成分是仙鹤草。
说明本药是治疗虚损劳伤的一味佳品。
仙鹤草的性味偏于微苦而凉,无助热化燥之弊,是人参所不及的。
更适宜于我国南方炎热之地治疗劳伤脱力之症。
谢海州教授临床非常喜用此药,一般用量30克左右,治疗虚证的效果较佳。
仙鹤草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治疗各种出血症。
且有养血之能治疗血虚之症。
还有表退热,强心复脉之效。
治疗心动过速与龙眼肉合用。
清末明初的著名中医丁福保先生称此药为岛草,用于治疗自汗、盗汗。
谢老学习应用无不神效,治疗多汗症常与黄芪、浮小麦、五味子等同用,每每取效,尤以小儿盗汗为佳谢老因喜用此药,经常注意此药的研究,归纳仙鹤草治疗的病种有:①各种出血症:②流感的预防;③虚劳诸症;④自汗盗汗;⑤神经衰弱;⑥腹泻;⑦痢疾;⑧疟疾;⑨疳积;⑩消渴;①抢救克山病合并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月经不调;③白浊带下;综合征;⑤链霉素引起的耳聋;⑥虫病;⑦钩端螺旋体病;⑧滴虫性阴道炎及肠炎;食物中毒;20跌打损伤;②疮疡痈肿;22肿瘤等多种病症。
综上所述,仙鹤草不仅为凉血止血之良药,又是一味补虚之佳品,又能治疗20多种疑难病症。
所以说,仙鹤草之药用赛人参,不是夸大之词。
仙鹤草不建议天天泡水喝,部分人群服用本品可出现颜面充血、潮红、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等不良反应。
本品具有收敛止血(用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来治疗出血病症)等功效。
仙鹤草是蔷薇科龙芽草属植物龙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属于中药材。
尿毒症——尿毒症方(谢海洲方)
尿毒症——尿毒症方(谢海洲方)【组成】西洋参3g,麦冬9g,五味子3g,生熟地黃各9g,茯苓12g,山茱萸9g,牡丹皮6g,山药9g,怀牛膝9g,车前子15g,泽泻12g,炮附子3g,白茅根30g,肉桂1.5g。
【用法】将上方制成口服液,每支10ml(相当于半剂汤剂量)。
1日2次,每次10ml。
【功效主治】温阳益气,涤秽降浊。
主治尿毒症,慢性肾炎。
【方解】本方为金匮肾气丸与生脉散加味,生脉散以西洋参易人参,西洋参甘微苦而凉,长于益肺阴清虚热,生津止渴。
生脉散是益心复脉的优秀古方之一,它具有强心作用,且能增加心肌糖原和核糖核酸的含量,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谢,从而为缺血性心肌收缩的能源和肌纤蛋白、肌凝蛋白的合成提供物质基础;还可降低心肌对氧和化学能量的消耗,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明显提高心源性休克的存活率。
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有利于冠状动脉的扩张,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达到益气通心阳,气行血亦行。
金匮肾气丸,方中以熟地黃甘温滋阴补肾为主药,辅以山茱萸,山药补肝益肾,以补充精血。
山茱萸微温,补肝肾,涩精气;山药甘平,健脾固精益肾。
合用之而达补肾填精之目的,再配以肉桂、附子,肉桂温肾助阳,化气行水;附子辛甘温,回阳补火,散寒除湿,二药相须为用,以达温化肾气的目的。
佐以泽泻通调水道,茯苓健脾渗湿,牡丹皮清泄肝火,三药合用,协调肾肝脾三脏,与熟地黃,山药,山茱萸相辅相成,补中有泻,以泻助补。
泽泻,茯苓通调水道,健脾渗湿,配肉桂温化膀胱而利小便,三药合用,化气利水。
牡丹皮凉血散瘀,配肉桂行瘀,二药合用,散瘀活血,以通畅肾之血行,促进肾功能恢复,有利于肾之气化。
本方加怀牛膝为引经药,补肝强肾,行血散瘀,引药下行。
凡治腰以下内外诸疾,皆以此温阳补肾。
车前子甘微寒,功在清利,治在湿热,与泽泻皆利湿泻热,合用于脾虚水肿。
金匮肾气丸加车前子、牛膝名济生肾气丸,一般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对水肿不明显,肾功能障碍,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效果较佳。
谢海洲教授治疗阳萎症经验
谢海洲教授治疗阳萎症经验
郝秀英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1990()2
【摘要】谢海洲教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
他不仅对内科各系统疾病有较深造诣,特别对多种疑难杂病,谨守病机,辨证施治,每每迎手取效。
余在随师应诊过程中,经常看到谢老师治疗阳萎病人取得很好效果。
因而余宗其治阳萎之方药治疗阳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例一〕韩×,男,40岁。
患阳萎症半年余,自觉腰酸,双腿乏力,头晕,困倦.时感头部发热,下午为甚。
查二便调,舌质淡红稍暗,苔黄,脉虚细弦。
治宜补肝肾、疏肝气、化湿浊、
【总页数】1页(P42-42)
【关键词】阳萎/中医药疗法;温补肾阳
【作者】郝秀英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谢海洲教授治疗脑病用药特点初探 [J], 马欣;宋冬梅;穆兰澄
2.谢海洲教授谈中医治疗咳喘病 [J], 张华东;赵冰;朱建贵
3.谢海洲教授治疗脑髓病的经验 [J], 谢海洲;杨增良
4.谢海洲教授治疗疑难病经验撷菁 [J], 赵冰;张华东;杨秀捷;李大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黑荣脑汤(谢海洲)
三黑荣脑汤(谢海洲)黑桑椹子30克、黑大豆30克、黑芝麻30克、黄芪15克、党参10克、熟地15克、菟丝子15克、枸杞子10克、全蝎10克、地龙10克、水蛭6克、地鳖虫6克、柴胡6克、羌活6克、陈皮6克、谷芽30克、麦芽30克补肾健脾,益精荣脑,化瘀通络治疗脑萎缩,老年性痴呆等。
脑主元神,为“精明之府”、“髓之海”,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精神意识的主宰。
《灵枢·本神篇》云:“两精相搏谓之神”,言阴精与阳气的转化输注是脑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保证。
精气旺则脑纯灵,精气衰则脑杂钝。
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方用桑椹子、黑大豆、黑芝麻、熟地、菟丝子、枸杞益肾补脑,填精补髓;黄芪、党参补中益气,健脾升阳。
最妙之处用辛香气浓、味薄升散之祛风药柴胡、羌活,味少量轻,寓意深刻。
一则升阳达巅行经入脑。
脑为诸阳之会居于巅高,惟风药辛宣,方可疏通经脉,使清阳之气贯注于脑,以壮髓海。
二则醒脾助肾,以促化源。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云:“三元真气衰惫皆由脾胃先虚而气不上行所致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脾气升发,有助于五脏之气旺盛,气血津精化生有源,充分保证了脑府功能活动所需的精微物质。
三则阳升气旺,可化痰瘀。
气帅血行,气能行津,脑气充盛则气化畅利,既可防止津血凝滞成为痰瘀之害,又能消散少量痰瘀之浊,此法有祛杂至纯,以补为通之意。
是谢老治疗慢性脑病的重用临床经验之一。
全蝎、地龙、水蛭、地鳖虫又名四虫饮。
是谢老的经验方,依“结者散之,留者攻之”之法则,有化瘀浊、散结聚、通窍隧、畅络脉以修复病变脑组织,开窍醒脑的作用,实为治疗本病的关键。
陈皮、麦芽、谷芽可健脾理气,顾护胃气,促进药食运化,而勿使之壅塞。
对神志散乱,睡眠不安,梦呓苦笑者,酌加琥珀、远志、莲子心、淡竹叶等以清心醒脑;语言障碍、迟缓不利者,加石菖蒲、广郁金以通窍解语;神情淡漠、行为呆滞、记忆障碍者,加苏合香末入丸,可芳香开窍,提神醒脑;痰瘀浊邪动风、肢体颤抖、行动困难者,每参以天麻、生牡蛎、白蒺藜等熄风之品;有中风病史,颜面晦暗,肌肤甲错,乱梦纷纭,舌暗瘀紫者,可加茺蔚子、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等以增强化瘀通脉之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学精思善推陈出新的中医药学家谢海洲张纲黄菊青整理编者按:谢海洲老先生家学渊源、博学精思,既长于临床,又精研方药,学富五车,善师古而不泥古,博采众长而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临床疗效卓著,立论有理有据,思维缜密。
谢氏著述甚丰,个人主要著作有《医学丛谈》等5部,与他人合著者更达15部之多,发表学术论文约200余篇,创制多种疗效确切的中成药新品种,并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医名远播海内外,若非精力充沛且勤奋好学,博学精思而虚怀若谷之人,焉能有此成就?谢氏现虽已年逾古稀,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面积极为国家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一面致力于中医药科学研究,堪称后学师表。
他曾将个人数十年学习的心得体会用三句古诗词佳句来概括,颇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玩味。
这就是他的“学习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立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为政》谢海洲,男,1921年生,河北人,1942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其后又肄业于北京大学。
1958~197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任中药方剂教研室副主任,1976年至今任广安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研究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并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及其内科学会、中药学会顾问,中国药学会药史学会副主任,中国保健食品协会顾问,北京中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光明中医函大顾问,光明中药函大顾问等职。
于199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谢氏出身于世医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少年时即已熟读《医宗金鉴》、《陈修园医书24种》、《药性赋》等医学著作,并能熟诵若干方歌。
谢氏家学渊源,并通过自己的艰苦自学取得优异的成绩,于1947年参加山东河北考铨处考试获中医师资格,曾临床开业行医并授徒。
谢氏长期在中医临床工作第一线工作,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勤于思考,对多种内科杂病疗效卓著,特别擅长于对痹证、痿证、神志病、癫痫、颅脑损伤后遗症、第二卷277一氧化碳中毒、老年性痴呆、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等疑难杂症的治疗。
近年来他又致力于红斑狼疮、癌症、血液病等疾病的研究,颇有成效。
谢氏通晓中医的理法方药等理论,又汲取了近年中西医结合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对若干疾病都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专病专方专药专法,疗效确切。
他曾研制成“生血丸”、“癫痫宁”、“复方抗痿灵”等中成药,已转让给药厂生产。
谢氏治疗痹证的经验现已编制成电子计算机程序,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经验的计算机软件研制荣获北京中医学院科技成果奖及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近年来他研制的“扶正荡邪合剂”,有清热解毒、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试用于癌症及其他有关疾病,已取得初步效果。
谢氏在教学和科研上成就丰硕,自1978年至1991年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4名。
他的主要著作有《医学丛谈》等5部,与他人合作编著的中医著作有15部之多,他还发表了学术论文约200篇,全面地总结了自己的学术经验。
学术精华一、灵活应用化瘀疗法于多种疾病谢氏认为,很多种不同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或一定阶段)时,往往会产生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血瘀”的共同征象,而成为不同疾病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如疼痛、肿块、瘀斑、唇舌皮肤青紫,出血紫黑,皮肤甲错,精神狂躁,月经不调,红色紫暗有块或痛经等。
据此,谢氏总结出一整套辨证论治的方法,现简介如下。
1 外伤后遗症:由于跌仆损伤或手术治疗损伤血脉,引起瘀血,影响气血运行及脏腑功能,以致变证蜂起,往往形成虚实夹杂之症。
早期多采用活血化瘀之法,吸收伤科治疗跌打损伤的经验。
但由于外伤后遗症甚为复杂,故绝非“瘀血”二字所能概括,临证当明辨。
2 痛证:唐容川说:“凡是疼痛,皆瘀血凝滞之故也。
”由于外邪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经脉失和,血行瘀滞不通,必然发生疼痛,所谓“不通则痛”。
举凡痹症、心腹疼痛、胃脘痛、头痛等都是不同部位的气血瘀滞,故常用活血化瘀法治之。
但应根据所在脏腑及兼夹病邪的不同,配合不同方法,选用不同药物治之。
3 风证:包括内风、外风。
主要指肝风内动引起之眩晕、头痛、口眼歪斜、震颤抽搐,甚至突然昏仆等症;风窜经络则可引起麻木瘫痪、半身不遂。
肝为风木之脏,肝主藏血,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而易动风,所以治疗风症以调和血脉为基础。
外风侵袭经络,亦可引起经行不畅,发生痹痛等症。
外风当兼行血和血,内风宜养血活血,若血脉通畅则风邪易去。
且内风多兼脏腑阴阳之失调,或夹痰浊为患,还应合用它法,方能十全。
4 血证:指出血和发斑。
唐容川说:“凡系离经之血,与养荣周身之血已睽绝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
”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均有出血发斑之症,并非一味补血止血所能疗,而应据证配合活血化瘀法,选用效轻的活血化瘀药物或祛瘀止血之品,如丹皮、赤芍、茜草、三七等。
而其临床表现则以斑第二卷278色紫暗、血色偏暗、舌质暗红或有紫斑为特点。
5 久病必然会由气及血,引起血行瘀滞。
叶天士在其医案中多次论道:“经几年宿病病必在络”。
周学海也引叶氏之说认为:“凡大寒大热病后,脉络之中必有推荡不尽之瘀血。
”许多慢性病后期均兼有血瘀病理变化。
如《金匮·血痹虚劳篇》之大黄虫丸证,出现“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之干血痨证,即是五脏虚劳,引起经络营卫气伤而致瘀血现象。
这既是许多慢性病出现虚实夹杂的原因,也是一些虚证补之不当或虚不受补的原因之一。
6 症瘕积聚,都是气血积滞而成。
《灵枢·百病始生》即已指出:“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王清任亦说:“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此时,一般活血化瘀之药难以取效,必选用祛瘀力强兼有软坚化积作用者。
如鳖甲、丹参、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等。
特别是虫类药:如虻虫、水蛭、虫、鼠妇等,善于走窜入络,通经破瘀之力甚强。
这与叶氏主张的“通络方法,每取虫蚊迅速飞走诸灵”,其义相合。
7 妇人病:妇人以血为先天,而肝藏血,若肝气郁结,失其条达则经血不调;或经产之时血络受损,调护失当,均可引起经带胎产诸病,故活血化瘀法在妇人尤为常用,如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等均可用之。
但妇人多情志抑郁之患,常须和舒肝理气合用,在选药时,应注意用兼有调经作用之活血化瘀药,如当归、丹皮、赤芍、灵脂、香附、元胡、蒲黄等。
二、扶正讲究益肾、健脾、滋阴、益气养血及食疗诸法谢氏治疗慢性内科杂病随时注意扶助人体正气,并讲究根据辨证而施用不同的补法,以针对不同的脏腑虚损。
他很尊崇李念莪论述顾护正气重要性的这句话:“千万法门,只图全其正气耳。
嗟呼!实而误补,固必增邪,尚可解救,其祸犹小;虚而误攻,真气立尽,莫可挽回,其祸至大。
生死关头,良非渺小,司命者其慎之哉!”(一)益肾法肾者元阴元阳之所居,乃全身阴阳之本源。
五脏阴阳之虚衰,皆影响肾之阴阳。
凡阴阳虚衰之证,法当益肾为治。
阳虚之证,无论卫阳、心阳、脾阳,均与肾阳有关,治疗均应温肾之阳。
阴虚之证,无论心、肺、胃均易涉及肾阴,治疗当据证滋肾之阴。
益肾一法,尚需注意阴阳互根的关系。
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故肾气、右归之中,以六味补阴,桂附温阳,所谓水中补火也;左归之中,熟地、山药、杞子养阴,又伍鹿胶、菟丝子之温阳,以防阴凝不化也。
这样才能阳生阴长,生化无穷。
益肾法临床应用时,又分益肾填精,补肾荣脑,补肾生髓三法。
(1)益肾填精法:常用于阴阳俱不足之证者,起病多因素体虚弱或劳损过度,久病不愈或失于调养,或伤精、失血、亡液所致。
见症:腰痛,腰膝酸软,面白,畏寒肢冷,精神不振,潮热盗汗,头晕耳鸣,阳痿早泄或遗精,口咽发干,五心烦热,女子不孕,男子不育等。
舌淡苔白或舌红少苔,脉沉迟,细弱或沉细数。
常用方剂如桂附八味丸、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二仙丹、二至丸、河车大造丸加减化裁应用,酌加血肉有情之品,另加一味羌活,以助其生发之力。
(2)补肾荣脑法:肾者生髓主骨,髓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
据临床经验,有些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应从肾论治,因为脑不但主精神思维活动,且脑髓赖肾精不断生化。
补肾荣脑第二卷279法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髓伤损或脑髓空虚之证。
其临床见症:腰酸腿软,头晕头昏,脑转耳鸣,失眠健忘,思维迟钝,疲惫无力,或语言无力,或步履艰难,手足不用,舌多淡胖或紫暗,脉多沉细。
凡神经衰弱、脑外伤后遗症、癫痫、老年性痴呆、大脑发育不全及其它脑髓病出现上述症状者,均可用本法,以滋肾补肝,养荣开窍。
自拟补肾荣脑汤:紫河车、龙眼肉、桑椹、熟地、当归、太子参、丹参、赤白芍、茯苓、菖蒲、郁金、生蒲黄。
(3)补肾生髓法:《灵枢·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可见营血是由肾之精髓化生而成,且“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
”骨髓与营血皆来源于水谷精微。
因此,本法主要用于肾虚髓弱,髓不生血之证。
一些造血系统的疾患大多责之骨髓,故从肾论治。
骨髓虚惫的临床主要见症为:头晕目眩耳鸣,面色苍白无华,腰膝酸软或骨骼酸痛,精神疲惫,心悸短气,常兼皮肤粘膜出血发斑。
舌淡白,唇甲色淡,脉虚弱无力。
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白血病等造血系统的疾病。
自拟补肾生髓汤以补益精髓,化生营血,药用:紫河车、熟地、龟板胶、鹿角胶、党参、黄芪、桑椹、何首乌、鸡血藤、黄精、当归、仙鹤草、砂仁。
(二)滋阴法阴精乃人之物质基础。
历代医家都注重阴精的护养,若阴液受损亏虚当宜急顾其阴。
温病学派有“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之说。
阴液亏损多由大汗、失血、呕吐、泄泻、多尿以及高热伤津引起,或因肺、脾、肾功能失常所致。
见症:精神萎靡,身倦乏力,形体消瘦,目眩耳鸣,五心烦热,日晡潮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心悸气短,皮肤干燥,甚或干瘪,或下肢痿弱,或小便短少,大便干结,唇燥舌干少津或无津,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多细数。
对五脏阴虚的治疗方药,须据证而异,肾阴虚者选用六味地黄丸(汤)、左归饮、大补阴丸(汤)进退,肝阴虚者习用魏柳州一贯煎加减,心阴虚者常用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生脉散化裁,肺阴虚者多用麦门冬汤、清燥救肺汤合方,脾、胃阴虚者多选用叶氏益胃汤加减。
(三)益气养血法此法针对气血虚弱而设。
常用于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某些慢性疾患迁延日久;或年老体弱;或急性病的恢复期。
此外,以气血虚弱为本者,兼有邪实之标证,用此法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每多取效。
主要见症:面色苍白或萎黄或白光白,唇色淡白,头晕眼花,疲乏无力,呼吸气短,语言低怯,心悸失眠,自汗,手足麻,舌淡胖苔少,脉细数无力;或见脱肛,小溲失禁,子宫脱垂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