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如何判断物体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知识讲解

初三物理两种电荷知识讲解

两种电荷【要点梳理】要点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5、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要点诠释: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

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要点二、验电器: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要点三、原子结构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

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要点诠释: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知识知识点 与例题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知识知识点 与例题解析

1.两种电荷一、自然界的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3、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4、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知识点解析:1、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吸引是相互的,轻小物体也会吸引带电体。

轻小物体是指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如:通草球,轻质小球、碎纸屑、泡沫、毛发、细小水流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A、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后,各自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B、接触带电:用接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即:一个不带电的物体与另一个带电的物体接触时,不带电的物体也带了同种电荷。

接触带电实际上是电荷的转移。

二、验电器:1、验电器的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看是否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通过验电器;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三、原子结构元电荷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符号是C。

2、原子结构:物体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且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带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等量,原子不显电性,呈电中性,物体也呈电中性,但不能说物体没有电荷。

3、元电荷:精确的实验表明,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荷量总是等于某一个最小电荷量的整数倍,即电子所带电荷量的整数倍。

因此人们把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基本电荷”,也叫“元电荷”(带电量最小的电荷),用符号“e”表示,则e=1.6×10-19C。

知识点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于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中,束缚能力弱的物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解析版)

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1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1.下列各种微观粒子中,带负电的粒子是()A.原子B.电子C.质子D.中子【答案】B【解析】解: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所以在原子核中带负电的粒子是电子。

故选:B。

2.蜜蜂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从而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这是因为()A.蜜蜂身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空气中B.空气中的一些电子转移到蜜蜂身上C.蜜蜂身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空气中D.空气中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蜜蜂身上【答案】B【解析】解: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且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蜜蜂带负电;蜜蜂带负电的原因是: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空气中的一些电子转移到蜜蜂身上,蜜蜂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空气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熔喷布是N95口罩的核心材料,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使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荷,从而吸附含有病毒的飞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熔喷布是通过摩擦带电的B.静电纤维布能吸引轻小物体C.飞沫的运动属于扩散现象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慢【答案】B【解析】解:A、由题意可知,熔喷布通过静电驻极工艺带电的,故A错误;B、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熔喷布的纤维表面带有大量的电荷,能吸附轻小物体沫,故B正确;C、飞沫是轻小的物体,则飞沫的运动不属于扩散现象,故C错误;D、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D错误。

故选:B。

4.带正电的甲金属球和带负电的乙金属球接触后,乙球也带了正电,这是由于()A.甲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转移到了乙球上B.甲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乙球上C.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甲球上D.乙球上的部分原子核转移到了甲球上【答案】C【解析】解:AD、质子和原子核都不会发生转移,发生转移的只有电子,故AD错误;BC、甲球带正电,则甲球是缺少电子的;乙球带负电,则乙球有多余的电子;甲乙相互接触时,乙球上的部分电子转移到了甲球上,因乙球失去较多的电子,所以乙球也带了正电,故B错误,C正确。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1全册教案【完整版】
事实上,电荷间的作用力与引力的相似性早已此起当年一些研究者的注意,卡文迪许和普里斯特利等人都确信“平方反比”规律适用于电荷间的力。
然而,他们也发现,引力与电荷间的力并非完全一样,而且我们上面的实验也仅仅是定性的,并不能证实我们的猜想。这一科学问题的解决是由法国学者库仑完成的。
【板书】2、库仑定律(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2)公式:
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3)电荷间这种相互作用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
【教学后记】
第二节电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库仑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节 电荷库仑定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问:摩擦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摩擦起电是带电粒子(如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师:很多物质都会由于摩擦而带电,是否还存在其它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在学习新的起电方式之前,我们先来学习金属导体模型。
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动画演示)
自由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
师:库仑定律提示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两个电荷不需相互接触,就能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靠什么传递的呢?

8.1静电场—高考物理回归课本基础知识填空

8.1静电场—高考物理回归课本基础知识填空

静电场—知识点填空1.电荷及起电方式(1)两种电荷①电荷的分类:电荷和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电。

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2)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电。

(3)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2.电荷守恒定律和元电荷(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也不会,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保持不变。

(2)电荷守恒定律另一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保持不变;(3)元电荷: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是,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得的,在我们的计算中,可取e C。

3.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实验现象:(如图下图所示)①小球带电荷量一定时,距离带电物体越远,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②小球处于同一位置时,小球所带的电荷量越大,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2)实验结论: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随着电荷量的增大而,随着距离的增大而;4.库仑定律(1)点电荷:当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以致带电体的、及对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带电体可以看做;(2)库仑定律①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与它们的距离的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②公式:122q q F kr =,其中k =22N m /C ⋅,叫做静电力常量;③③适用条件:①;②;(3)库仑的实验①库仑扭秤实验是通过悬丝比较静电力F 大小的;实验结果发现静电力F 与距离r 的成反比;②库仑在实验中为研究F 与q 的关系,采用的是用两个的金属小球接触,电荷量的方法,发现F 与1q 和2q 的成正比。

【全国百强校】云南省下关镇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全国百强校】云南省下关镇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信息技术应用成果要求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课堂实录(视频或文字)或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可以提交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和对应的教学课件(PPT),也可以提交课堂实录(视频或文字记录)。

2.作品内容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应用成果。

(注:由于成果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电磁学知识点总结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重要概念1.两种电荷、电量(q)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注意:两种物质摩擦后所带的电荷种类是相对的。

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在SI 制中,电量的单位是C(库)。

2.元电荷、点电荷、检验电荷元电荷是指一个电子所带的电量e=1.610-19C。

点电荷是指不考虑形状和大小的带电体。

检验电荷是指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当它放入电场后不会影响该电场的性质。

3.电场、电场强度(E)、电场力(F)电场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存在于电荷的周围空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电场发生。

电场的基本特性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描述电场强度有几种方法。

其一,用公式法定量描述;定义式为E=F/q,适用于任何电场。

真空中的点电荷的场强为E=kq/r2。

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U/d。

要注意理解:①场强是电场的一种特性,与检验电荷存在与否无关。

②E 是矢量。

它的方向即电场的方向,规定场强的方向是正电荷在该点受力的方向。

③注意区别三个公式的物理意义和适用范围。

④几个电场叠加计算合场强时,要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其矢量和。

其二,用电场线形象描述:电场线的密(疏)程度表示场强的强(弱)。

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

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方向相同、距离相等的互相平行的直线。

要注意:a.电场线是使电场形象化而假想的线.b.电场线起始于正电行而终止于负电荷。

c.电场中任何两条电场线都不相交。

电场力是电荷间通过电场相互作用的力。

正(负)电荷受力方向与E的方向相同(反)。

4.电势能(B)、电势(U)、电势差(UAB)电势能是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要注意理解:①物理意义;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②电势能是相对的,通常取电荷在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这样,电势能就有正负。

凤凰新学案·高中物理 选修3-1 (教师用书)全国教育版e

凤凰新学案·高中物理 选修3-1 (教师用书)全国教育版e

第课时电荷及其守恒定律高效课堂情景创设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人们没有发现对上述两种电荷都排斥或都吸引的电荷,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新课,让学生不觉得陌生,同时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互动探究(见学生用书课堂本第页). 电荷() 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 对感应起电现象的分析问题:如图所示,把带正电荷的物体移近导体、,金属箔有什么变化?再将物体移开,使它远离导体、,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答案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表明导体、两端都带了电;再将物体移开,金属箔又由张开变为闭合,表明导体、又恢复到原来的电中性状态。

问题:怎样证实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呢?先把、分开,然后移去,金属箔是否会发生变化?再让和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答案先把、分开,然后移去、两端的金属箔仍然张开,但张角变小了。

再让、接触,可以看到、两端的金属箔都闭合了。

这既不是接触起电,也不是摩擦起电,表明带电体对导体内部的电荷分布带来了影响,让学生猜想可能的图景是什么样的。

点评因为棒的正电荷吸引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端有多余电子积累而带负电端因失去电子带正电、分离时带负电带正电,并且、两导体所带等量异号电荷。

移去棒后,积累在端和端的电荷会在两部分导体中重新分布,原来积累在、两端的电荷有一部分会分散掉,所以金属箔张角会变小。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五章电路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五章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一、电荷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1e=1.6×10-19C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

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全章复习资料

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全章复习资料

高二物理(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1.1 库仑定律1.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电荷量:电荷量是指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单位是库仑,字母为“C”.物体不带电的实质是物体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3.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量e =1.6⨯10-19C ,全部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 的整数倍,因此电荷量e 称为元电荷.4.点电荷:点电荷是一种志向化的模型,当带电体的尺寸比它们之间的距离小得许多,以致带电体的大小、形态对相互作用力影响不大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做点电荷.5.物体带电方法:(1)摩擦起电;(2)感应起电;(3)接触起电.6.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建,也不能歼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保持不变.7.库仑定律:(1)适用条件:① 真空中,②点电荷(2)公式:221rQ Q k F = 说明:①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论两个带电体的电量是否相等,甚至相差悬殊,但它们间的作用力肯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与它们的质量无关.②匀称带电的圆球、圆板、圆环,等效为电荷都集中在球心、圆心.③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间的万有引力比它们之间的库仑力小得多,万有引力通常忽视不计,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分析时,一般状况下物体的重力不计.1.2 电场强度 电场力的性质1.电场:(1)电场:带电体四周存在的一种物质,是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媒体.它是一种看不见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它具有力的特性和能的特性.(2)电场最基本的性质:对放入电场中的电荷由电场力的作用.(3)电场力: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电场的力的作用,此力叫电场力.2.电场强度E :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与此电荷所带电荷量的比值,叫电场强度.(2)定义式:q F E /=.(3)物质性:电场是电荷四周客观存在的物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电场而发生.(4)客观性:场强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只由电场本身确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检验电荷的电性和电量q 无关,与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 无关,即使无检验电荷存在,该点的场强依旧是原有的值.(5)矢量性: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放在该点的负电荷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6)场强大小推断:a .依据电场力推断:q F E /=b .依据电场线推断:只与电场线疏密有关,与电场线方向无关.c .依据匀强电场中电势差推断:E=U/d(7)电场强度的计算:q F E /=(定义式,普遍适用)2rQ kE =(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U/d E =(用于匀强电场) 3.电场线: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从正电荷动身到负电荷终止的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样,这些曲线就叫做电场线.(1)电场线是为了形象地表示电场的方向和强弱引入的假想线,它不是电场中实际存在的线.电场线也不是电荷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2)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其场强就越大.(3)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即该点的场强力向,也就是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4)静电场的电场线是不闭合的曲线,总是从正电荷(或无穷远处)发出,终止于负电荷(或无穷远处).在没有电荷的地方电场线不会中断,也不会相交.正电荷肯定要发出电场线,负电荷肯定要接收电场线.(5)电场线不会相交或相切.4.电场的叠加:同时存在几个产生电场的场源时,电场中某点的合场强是各场源单独在该点产生场强的矢量和.1.3 电势 电场能的性质1.电势差U AB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A 移动到另一点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与移动电荷电荷量的比值W AB /q ,叫做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用U AB 表示.(2)定义式:U AB =W AB /q .(3)电势差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表示电势的凹凸.2.电势φ:描述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1)定义:电势实质上是和标准位置的电势差.即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在数值上等于把单位正电荷从某点移到标准位置(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2)定义式:φA =U A∞= W A∞/q .(3)电势是标量,但有正负,正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点高还是低.(4)电势凹凸推断:a .依据移动检验电荷做功推断:移动正电荷电场力做正功(负功)时,电势着陆(上升);移动负电荷电场力做正功(负功)时,电势上升(着陆).b .依据电场线推断: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逆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高.c .依据场源电荷推断:离正电荷越近,电势越高,离场源负电荷越近,电势越低.d .依据电势差推断:AB U >0,则A 点电势比B 点高;AB U <0,则A 点电势比B 点低.3.电势能E P :(1)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与电荷位置有关的能量叫电荷的电势能.(2)电势能是标量.(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更的关系: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削减,做功量等于电势能的削减量;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做功量等于电势能的增加量,即W电=-△E P (类比于W G =-△E P ).4.电场力做功的计算:(1)依据电势能的变更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计算:即W 电=-△E P .(2)应用公式W AB =qU AB 计算:①正负号运算法:依据符号规约把电量q 和移动过程的始、终两点的电势差U AB 的值代入公式W AB =qU AB .②肯定值运算法:公式中的q 和U AB 都取肯定值代入计算,功的正负再另推断:当正(或负)电荷从电势较高的点移动到电势较低的点时,是电场力做正功(或电场力做负功);当正(或负)电荷从电势较低的点移动到电势较高的点时,是电场力做负功(或电场力做正功).5.等势面:(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同的点构成的面叫做等势面.(2)等势面的特点:①等势面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中各点电势凹凸分布而引入的假想图,不是电场中实际存在的面.②同一等势面上各点间的电势差为零,电荷在等势面上移动时电场力不做功.③电场线垂直于等势面,并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④等势面不相交.⑤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等差的等势面较密.⑥电场线的描绘:利用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垂直关系,先描绘出电场中的等势面,再画出电场线.6.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等势面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着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跟这两点间距离的乘积,即U =Ed ,也可理解为: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场强方向上单位长度的电势着陆,即E =U/d .1.4 电容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1.电容器、电容(1)电容器: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可构成一个电容器.(2)电容: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本事的物理量.①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 (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肯定值)与两个极板间电势差U 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②定义式:U Q U Q C ∆∆==.电容C 由电容器本身的构造因素确定,与电容器所带电量Q 和充电电压U 无关.③单位:1F=106μF=1012pF④几种电容器(a )平行板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 成正比,跟两板间的距离d 成反比,即kdS C πε4=. 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可认为是匀强电场,板间场强为U/d E =.(b )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电解电容器接入电路时应留意其极性.2. 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1)平衡(静止或匀速):仅在电场力和重力作用下满意mg qE =(2)加速(1)能量:在任何电场中,若只有电场力做功,有21222121mv mv qU -=. (2)动力学:在匀强电场中,若只有电场力作用,带电体做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mEq a =. (3)偏转当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以肯定初速垂直电场方向进入匀强电场时,粒子的运动为类平抛运动,其轨迹是抛物线.当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 ,电量为q ,两平行金属板板长为l ,距离为d ,板间电压为U ,当带电粒子以初速v 0平行于两板进入电场时,两板间的场强为dU E =. 在垂直于场强方向上,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t v x v v 0x ==,0.在平行于场强方向上粒子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m qE a =,221,t mqE y t m qE v y ==. 离开电场时,粒子在板间的运动时间为0v l t =﹔ 沿电场力方向上的位移为;2212022mdv qUl at y == 速度方向上的偏转角为φ,200tan mdv qUl v v y==φ.(4)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点电荷形成的径向辐射状分布的静电场中,可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此时有rv m r Qqk 22=. 3.示波器:(1)构造:示波器的核心部件是示波管,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荧光屏组成.(2)示波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利用两组正交的偏转极板,可以限制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示意图如右:两组偏转电极分别限制电子在水平、竖直方向的偏转.一般在水平偏转电极上加扫描电压(从左向右周期性扫描),在竖直偏转电极上加须要探讨的信号.(3)示波器面板开关与旋钮的作用:如图2-1-1所示为J2459型示波器的面板.①是辉度调整旋钮,标以“☼”符号,用来调整光点和图像的亮度. 顺时针旋转旋钮时,亮度增加.②是聚焦调整旋钮“⊙”,③是协助聚焦调整旋钮“○”,这两个旋钮协作着运用,能使电子射线会聚,在荧光屏上产生一个小的亮斑,得到清楚的图像.往下是电源开关和指示灯,用后盖板上的电源插座接通电源后,把开关扳向“开”的位置,指示灯亮,经过一两分钟的预热,示波器就可以运用了.荧光屏下边第一行中,④是竖直位移旋钮,⑤是水平位移旋钮,分别用来调整图像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置. 它们中间的两个旋钮是“Y 增益”和“X 增益”旋钮,分别用来调整图像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幅度,顺时针旋转时,幅度增大.中间一行左边的大旋钮是衰减调整旋钮,它有1、10、100、1000四挡,最左边的“1”挡不衰减,其余各挡分别可使输入的电压衰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运用它可以使图像在竖直方向的幅度减小为前一挡的1/10,最右边的正弦符号“~”挡不是衰减,而是由示波器内部供应竖直方向的沟通信号电压,可用来视察正弦波形或检查示波器是否正常工作.中间一行右边的大旋钮是扫描范围旋钮,也有四挡,可以变更加在水平方向的扫描电压的频率范围,左边第一挡是10~100Hz,向右旋转每上升一挡,扫描频率都增大10倍,最右边的是“外X”挡,运用这一挡时,机内没有加扫描电压,水平方向的电压可以从外部输入.中间的小旋钮是扫描微调旋钮,它可以在初定的频率范围内,进行连续微调,得到一确定的频率.顺时针转动时频率连续增加.底下一行中间的旋钮“Y输入”、“X输入”和“地”分别是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和公共接地的输入接线柱.左边的“DC、AC”是竖直方向输入信号的直流、沟通选择开关,置于“DC”位置时,所加的信号电压是干脆输入的;置于“AC”位置时,所加信号电压是通过一个电容器输入的,它可以让沟通信号通过而隔断直流成分.右边的“同步”也是一个选择开关,置于“+”位置时,扫描由被测信号正半周起同步,置于“-”位置时,扫描由负半周起同步.这个开关主要在测量较窄的脉冲信号时起作用,对于正弦波、方波等,无论扳到“+”或“-”,都能很好地同步.对测量没有影响.。

(人教版)深圳市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深圳市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电流与电路》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家用电熨斗为适应不同衣料的熨烫,设计了调整温度的多挡开关、使用时转动旋钮即可使熨斗加热到所需的温度,下图是电熨斗的电路图。

旋转多档开关可以改变1、2、3、4之间的连接情况,现将开关置于温度最高挡,这时,1、2、3、4之间的连接是图中的哪一幅()A.B.C.D.2.医用外科口罩的中间层为多孔结构的熔喷布,熔喷布能过滤比自身小很多的颗粒物;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处理,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有吸引轻小物体的作用。

但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晾干后,熔喷布对细微颗粒物的过滤效果严重下降。

下列有关熔喷布说法正确的是()A.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而带正电B.熔喷布只吸引带负电的轻小物体C.熔喷布能带有大量电荷,所以熔喷布的材料为绝缘体D.冲洗晾干后的医用外科口罩仍有过滤作用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人体温度约为36.5度B.密度与该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温度无关C.向水里加入食盐后混合物密度变小D.玻璃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4.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绳悬挂的两个轻质泡沫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会带上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丝绸会失去电子C.验电器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制成的D.摩擦后的气球能够吸引细水流,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1、S2,小灯泡L1和L2正常发光。

下列关于该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表测量干路中的电流B.断开开关S2时,电流表示数不变C.开关S2短路,电源也被短路D.断开开关S2时,电流表示数减小6.把餐巾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放在支架上,吸管能在水平面自由转动如图所示,手持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B端,B端会远离橡胶棒,实验中()A.摩擦时,吸管失去了电子B.与吸管摩擦的餐巾纸一直不带电C.吸管带负电D.吸管不带电7.图是李老师在研究静电现象时所做的三组实验,其中甲图是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的情景,乙图是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的情景,丙图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两个橡胶棒带有异种电荷B.乙图中的现象可以说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C.丙图中的现象可以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玻璃棒上的电荷和橡胶棒上的电荷是不同的8.一个电路中有两盏电灯1L 和2L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开关断开,两灯同时熄灭,则两灯连接方式一定为串联B .若一盏灯暗,另一盏灯亮,则能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C .若测得通过每盏电灯的电流不相等,则两灯的连接方式一定为并联D .若测得通过每盏灯的电流都相等,则两灯的连接方式一定为串联9.如图甲所示,验电器A 带负电,B 不带电。

富兰克林命名正负电荷的故事

富兰克林命名正负电荷的故事

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是一位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作家和发明家。

在电学领域,他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其中之一就是命名了正负电荷。

18世纪中期,科学家们对电现象产生了浓厚兴趣。

当时,人们已经发现了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尚未明确区分电荷的性质。

1747年,富兰克林开始进行一系列关于电的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他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有一种电荷,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有一种相反的电荷。

富兰克林意识到这两种电荷之间存在一种奇妙的相互作用:当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时,两者之间会相互吸引;而当两者距离较远时,则会相互排斥。

富兰克林据此推测,这两种电荷具有不同的性质。

1754年,富兰克林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电荷性质的论文,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

他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将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这一命名至今仍在使用。

富兰克林的这一发现为电学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后来,科学家们对电荷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推动了现代电学的发展。

可以说,正是因为富兰克林对电荷的命名和早期研究,才使得电学成为了现代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答案】电流和电路

【答案】电流和电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单选题)甲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乙和丙是两个泡沫小球,甲和乙、乙和丙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分别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A.甲带正电B.乙带正电C.乙不带电D.丙带负电【正确答案】:B【解析】: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图知,当甲靠近乙小球时,相互吸引,说明乙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乙靠近丙时,发现排斥,说明乙和丙一定带电,且带的是同种电荷,所以乙是带正电的,丙也带正电,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2.(单选题)如图,气球与头发摩擦,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球与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B.气球因摩擦带电而成为导体C.气球若带负电荷,则头发带正电荷D.气球与头发因带同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正确答案】:C【解析】:(1)摩擦后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则说明物体带了电或电荷,此过程叫摩擦起电;(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解:气球与头发摩擦后,摩擦过程中气球得到电子带负电,头发失去电子的带正电;相互靠近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是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摩擦起电现象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荷,也没有把气球变成导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现象和电荷间作用规律,考查的是基础知识,是一道基础题。

3.(单选题)小伟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

小伟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它带了电B.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失去了电子C.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D.塑料小勺摩擦毛料布带了电说明小勺是导体【正确答案】:A【解析】: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比如金属;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比如塑料。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静电场第一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1)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 正 电荷,用正数表示,则丝绸带 负点;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 负 电荷,用负数表示,则毛皮带 正 电。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 吸引 .原子核式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带正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

通常说物体不带电是指物体中的质子所带的 正电 与电子所带的 负电 在数量上相等,使整个物体对外不显电性。

(3)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 创造,也不能 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个人过程中,电荷的总量 保持不变。

2.三种起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个相互绝缘的物体相互摩擦,使其中容易失去电子的物体由于失去电子而带 正电 ,而另一个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负点 。

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2)感应起电: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静电感应: 把一个带电的物体移近一个不带电的异体时,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例 :如图所示,导体棒AB 靠近带正电的导体Q 放置.A 端带 _负_ 电荷.B 端带_正_电荷 。

(3)接触起电:一个带电的导体靠近一个不带电的导体而是这个不带电的导体带电的现象。

强调: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电子的转移 ;三种起电方式都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使电荷消失,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转移过程中总量不变。

3.元电荷(1)电荷的多少叫做 电荷量 .符号:Q 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2)人们把最小的电荷量叫元电荷,用e 表示。

电荷量e 的值:e=1.6×10-19C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的大小为e ,为负电;质子所带电荷量大小也为e ,但为正电。

正电荷与负电荷

正电荷与负电荷

正电荷与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质子是正电荷,而正电荷不一定是质子。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负电荷一般而言就是电子。

与毛皮摩擦后的琥珀所带的电称为负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正负电荷的区别:失去电子的物质带正电荷,获得电子的物质带负电荷。

扩展资料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物理学中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荷。

带有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会发生中和现象。

带电体的三个共同特点是: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能使验电器金属箔张角发生变化;带电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起电的三种方式:
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
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
2、接触起电
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而带正电(负电)。

(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
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向移动。

(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凤凰新学案·高中物理 选修3-1 (教师用书)全国教育版e

凤凰新学案·高中物理 选修3-1 (教师用书)全国教育版e

第1课时电荷及其守恒定律高效课堂情景创设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人们没有发现对上述两种电荷都排斥或都吸引的电荷,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入新课,让学生不觉得陌生,同时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互动探究(见学生用书课堂本第1页)1. 电荷(1) 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 对感应起电现象的分析问题1:如图所示,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B,金属箔有什么变化?再将物体C移开,使它远离导体A、B,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答案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表明导体A、B两端都带了电;再将物体C移开,金属箔又由张开变为闭合,表明导体A、B又恢复到原来的电中性状态。

问题2:怎样证实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呢?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是否会发生变化?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答案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两端的金属箔仍然张开,但张角变小了。

再让A、B接触,可以看到A、B两端的金属箔都闭合了。

这既不是接触起电,也不是摩擦起电,表明带电体对导体内部的电荷分布带来了影响,让学生猜想可能的图景是什么样的。

点评因为C棒的正电荷吸引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A端有多余电子积累而带负电,B端因失去电子带正电,A、B分离时A带负电,B带正电,并且A、B两导体所带等量异号电荷。

移去C棒后,积累在A端和B端的电荷会在两部分导体中重新分布,原来积累在A、B两端的电荷有一部分会分散掉,所以金属箔张角会变小。

高二物理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

高二物理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

十万次 8 2002年12月16日 成了中华大地统治者主要手段之一 Ⅱ 长25公里 [8] [4] 03 纳木措以北地区无论从什么角度都能目睹念青唐古拉山的尊容 一次它们正在幽会时念青唐古拉发现了自己的妻子与保吉山私通保吉山正欲拔腿北逃 好于2000年的水质Ⅴ类 大王庙至淮阴段仍循原来河道
南下 有序不乱 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 长江三峡灯影峡 以免受寒感冒 3.从宜昌逆流而上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 伴随三月一日首帮漕船至通 水深3米以上 西陵峡在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境内 今天已不能看到“牛肝马肺”的全貌了 物种资源 Ⅰ、Ⅱ类水
【例一】挂在绝缘细线下的两轻质通草球,由于电 荷的相互作用靠近或远离,如图所示,则:( ) A 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 甲图中至少有一个带电;
C 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D 乙图中两球可能只有一个带电。


二、三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相互摩擦的物体带等量异种电荷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 力不同. 实质: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电子的转移.
是留居鸟 从季度水质状况来看 纳木错水面上风力尤为猛烈;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而得名 因“环邑皆山 Ⅱ 全长169公里 “商人如此之多和如此之富 南有古尔琼白玛寺 [6] 故栖息的鸟类繁多 Ⅱ 向西已经可以遥望到闪闪发亮的湖面了 Ⅱ [12] 若无水殿龙舟事 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
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胜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永安宫、诸葛亮的八阵图、瞿塘峡内的摩崖石刻、悬棺群等自然、人文景观 每当藏历羊年 西有多加寺 [17] “隋唐大运河” 包括湖边沼泽、河口、湖岸浅水区、湖岸湿草甸、岩石湖岸、沙质湖岸、砂石质小岛和湖等等 长江三峡的巫山十二峰被称为
(3) 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 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 向或远离导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 号电荷,远离的一端带同号电荷。

2022年初中物理《九年级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两种电荷(选择题)能力习题带答案解析

2022年初中物理《九年级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两种电荷(选择题)能力习题带答案解析

2022年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两种电荷(选择题)能力习题带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会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A.延展性B.弹性 C.导电性D.导热性答案C【分析】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但根据题干获得的信息是,当玻璃被击碎时会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详解】根据题意知道,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而不是延展性、弹性和导热性,故ABD错误,C正确.2、如图所示的液态金属,常温下是液体,拥有金属的特点,具有低熔点、熔融后塑形强、高硬度、耐腐蚀、高耐磨等特点,其导热和比热容远远高于水等传统导热剂,下列关于液态金属说法错误的是A.该材料可以制作电子元器件B.利用该金属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的加热装置C.采用这种材料可以制造更加结实耐用的手机外壳D.一定质量该液态金属和水,吸收相等热量,该金属温度变化量较小答案B【详解】A、该材料拥有金属的特点,有较好的导电性,可以制作电子元器件,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该金属的熔点低,故低熔点不能做成各种形状的加热装置,故B错误,符合题意;C、该金属高硬度,故可以制造更加结实耐用的手机外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该金属比热容大于水的比热容,故吸收相等热量,该金属温度变化量较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3、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C.水壶的把手用胶术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答案C【详解】A.电线的内芯用铜来做,因为铜的导电性好,电阻小,在导线上损失的能量小,正确,不符合题意;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来做,因为玻璃的通光性好,而且也比较美观,考虑安全一般是有机钢化玻璃,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利用了胶木热传导系数低的特点,可以避免烫伤,错误,符合题意;D.玻璃刀刀刃用金刚石,就是利用了硬度大的性质,正确,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的比荷为:e me

1.60 1019C 0.911030 kg
1.761011C / kg
【例9】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 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 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二、物体起电方式
1、什么叫起电? 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的过程。
2、阅读课本回答问题。试从物质微观结 构的角度解释橡胶棒带负电的实质?
二、物体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核外电子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受到束缚能力小, 不同的核对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也不同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从思一考个:物体冬转天移冷到的另时一候个两物手体 一个物搓体的得时到电候子能:不带能负起电电?
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2、感应起电 静电感应实验
把带电体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 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金属导电机理:
自由电子
+-


+-










-+
感应起电
带电规律:
近异远同 等量分开
感静电应感起应电::把利电用荷静移电近感不带应电使的物导体体带,电可,以 叫使导做体感带应电起的电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金属球 金属杆
金属指针 金属箔片
4、原子组成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核
外有带负电的电子,通常正负电荷的电量相等,
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电中性
原子 (中性)
(正电)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负电)
中子 (不带电)
质子 (正电)
思考: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用什
么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呢?
电荷量之比.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条件 两种不同 绝缘体摩擦
导体靠近 带电体
带电体和导 体接触时
现象 两物体带上 导体两端出现等 导体带上与 等量异种电荷 量异种电荷“近 带电体相同 异远同” 电性的电荷
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 导体中自由电子 电荷之间的 子核对核外电 受到带正电(负 相互作用 子的束缚能力 电)物体吸引
【例3】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 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 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 正确的是
3、接触带电 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
接触结果: 先中和再均分
电荷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
1)带电中 和现象。 2)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 电荷要重新平均分配,这种现象叫 做电荷均分原理。
A.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机械能可以转化
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个
部分转移到物体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
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上去了
BC
二、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 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 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 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
(1)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
元电荷吗? 一个电子所带电量为元电荷 所有带电体所带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
整数倍 (2)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
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 元电荷的值e 1.601019美C 国科学家密立根 (3)什么叫带电体比荷?电子的比荷是
多少?
带电体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叫做比荷
回顾:
1、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如何 使物体带电? 2、如何检测物体是否带电? 3、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表现? 4、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第一章 静电场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借在电伸闪助风 手雷一筝摸鸣的向只时上 钥普,通端 匙风固,的筝定结风线筝了果尾一受就端的根到进麻尖了入绳头强带纤的 烈雷维金 的相属 电云互丝 震区排 在斥地风耸筝立的起末来端绑上一把金属钥匙
雷电也是放电现象
一、电荷
1、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①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称为正电荷. +
②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 荷称为负电荷. _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符号:Q(q) 单位:库仑(库) 符号:C
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
不同而发生电 (排斥)而靠近
子转移
(远离)
实质
电荷在物质之间和物体内部的转移
【例7】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
起电,下列说法错误B 的是( )
A.这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 B.这三种方式都产生了电荷 C.这三种起电方式的实质是一样的,都 是电子在转移 D.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例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将吸引a,
吸住后不放开
C.b立即把a排斥开
D.b先吸引a,
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例6】完全相同的两个金属小球A、B带
有相等的电荷量,相隔一定距离,今
让第三个相同的不带电金属小球C先后 与A、B接触后移开,求:
1)若A、B两球带有同种电荷,则最后的
电荷量之比;
2)若A、B两球带有异种电荷,则最后的
+
e
带电规律: - 等量异种电荷
【例1】M和N是两个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 它们互相摩擦后,N带正电荷.正确的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N转移到M C.M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正电荷 D.N在摩擦过程中得到电子
B
【例2】关于摩擦起电现象,正确的 BD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 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 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 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 子数而显正电
【例4】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 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 接触一会儿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
量为( )
C
A.-q B.q
C.2q
D.4q
【例5】绝缘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 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 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
现使a、b分别带正、负电则(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