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练习 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燃料(第2课时)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2.爆炸的发生及预防 (1)发生 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煤气或液化气等可燃性气体一旦 泄漏,且在通_风_不__良____的厨房等_有_限______空间里遇到明_火_______,就 有可能发生爆炸。 [注意] 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如气球爆炸属于 物理性爆炸,火药爆炸属于化学性爆炸。 (2)预防 在加油站、化工厂、煤矿的矿井和面粉厂等场所,空 气中会含有较多的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一定要严__禁______烟火,严 格遵守安全________规程,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爆炸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 烈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 使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课堂反馈
知识点3 促进燃烧的方法
3.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正确合理的措
施是(B )
A.增加煤的用量
B.粉碎煤块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D.减少空气通入量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时发光、放热,但是不是燃烧. B、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例如铁能在氧气 中燃烧,但是不能再空气中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正确. D、有的物质燃烧发光,而没有火焰产生. 故选C。
考查角度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2: 燃烧需要的条件
鲁教版九年级4.1《燃烧与灭火》说课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它们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及生产实际,得出防火、灭火的有效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师生共同学习、讨论、探究的学习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一起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获得知识和体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燃烧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燃烧失控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辨证的认识燃烧,激发只有深入了解燃烧,才能使其为人类造福的意识。
(2)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开阔学生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三、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探究、讨论交流、讲练结合、多媒体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1、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上课伊始,教师演示一个极具观赏性的魔术:魔棒点灯(用玻璃棒沾取少量的浓H2SO4然后迅速沾少量的高锰酸钾与酒精灯接触),引入新课,观看图片。
2、探讨灭火的原理
【提问】看完魔术和图片后,提问学生燃烧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通过看图片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灭火条件的兴趣。)
【提问】要使燃烧能更好的为人类造福,我们应该合理的控制燃烧。利用所给的实验用品(仪器:蜡烛、烧杯、剪刀、具支管的试管、胶塞、湿布、药匙。药品:稀盐酸、碳酸钠粉末。)设计合理的灭火方案,要求:写在纸上,设计要较方便操作、环保,小组交流。以小组的形式汇报上来。
九年级化学 第四章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鲁教版
第四章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及方法;
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和一些常见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对日常生活问题的处理,并能解释其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具准备】
仪器:镊子、酒精灯、烧杯、石棉网
药品及其他:纸条、小石头、50%酒精溶液、火柴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图片展示(燃烧带给我们的好处),视频展示。
提问:
1、看完视频后有什么感想。
2、如果当时你在现场将会怎么做呢?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过渡]当然,我们对这些在灾难中死去的人表示哀悼。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在刚才的情景中同学们就知道怎么去做了。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板书)二、探究新知
[过渡]要知道怎样灭火,我们必须知道在怎么样条件下火才能够燃烧。那通过什么方法知道呢?(实验)
(一)燃烧的条件
1、探究活动一
演示纸条燃烧
实验现象:纸条燃烧,由白色变成黑色
解释:什么是燃烧?能够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结论:物质必须是可燃物(物质具有可燃性)
2、探究活动二
燃着的蜡烛,盖上烧杯
实验现象:蜡烛熄灭
结论: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探究活动三
将纸条浸入50%的酒精点火
现象:纸条上有火焰,但是纸条未变黑
结论: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即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4、归纳总结
绵阳市X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第四单元4.1燃烧与灭火教案2鲁教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
3.知道爆炸发生的原因,了解防范爆炸的措施;
4.认识使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
2.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和爆炸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学内容:
一.燃烧
1.燃烧的定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变化(课本第88页)
事例所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放出大量的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红磷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白烟,产生大量的热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燃烧的特征可归纳为:现象:发光、发热本质:化学变化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注意:
(1)只有当3个条件同时俱备时,物质才能燃烧,缺一不可;
(2)物质的着火点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3)在广义的燃烧概念中,物质不单单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如镁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3.两个经典实验
(1)烧不坏的手绢
现象:点燃后,手绢表面迅速燃烧起来,熄灭后,手绢毫无损伤。
解释:酒精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促使一部分的酒精挥发,以及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使手
绢的温度无法达到其着火点以上,以致无法被点燃。
鲁教版化学第四单元节复习
①白磷燃烧③红磷不燃烧
②白磷不燃烧铜
80℃的水
第四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基础知识
1.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灭火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燃烧及其条件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最确切的是( )
A.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C.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着火燃烧的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是化学反应B.都是氧化反应C.都是放热反应D.都是化合反应3.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 )
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4.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火柴梗着火点高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D.火柴梗潮湿
5.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 )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知识点二灭火原理
6.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燃烧与灭火的四种命题方式
燃烧与灭火的四种命题方式
湖北徐萍
燃烧与灭火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考查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常见的几种命题方式.
一、以日常生活常识立意命题
例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B.火灾中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将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里
D.用汽油擦洗衣服上的油污
解析本题以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
来,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燃气燃烧时,需要消耗O
2,同时生成CO
2
,会使浴室内缺
氧而使人窒息.
答案 C
二、以趣味知识立意命题
例2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解析70%的酒精里面含有部分水分,燃烧时水和酒精汽化吸收热量,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而无法燃烧.
答案 C
三、以古诗、成语立意命题
例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本题将化学知识与语文知识融为一体进行考查,增强了试题的趣味性,这种形式也是今后中考化学命题的趋势.“火要虚”的目的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鲁教版化学九年《燃烧与灭火》word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鲁教版八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中的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同时,这一节内容对于整个初中化学教材来说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又对以后学知识起着一个铺垫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二.学情分析
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学生通过小学自然课的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教育的宣传、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第四单元有关氧气性质的学习,已对燃烧和灭火等常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燃烧发生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还不清楚。学生知道可以用水、灭火器灭火,但经历过火灾场面的学生没有,使用过灭火器的学生也没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将主要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归纳燃烧发生的一般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通过还原危险火灾现场以帮助学生了解火灾及自救办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一些基本的火场逃生常识;
3.在证明物质燃烧条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设
计化学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在实验结束后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逐步树立防火安全意识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重点: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五、教学准备:手帕、烧杯、坩埚钳、小纸片、小煤块、多媒体课件、flash课件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燃料与燃烧》知识精讲鲁教版
燃烧与燃料
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主要内容]
1.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了解爆炸的原理及防X爆炸的措施。
2. 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3.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知识要点]
一. 灭火的原理
1. 燃烧的条件:
(1)定义: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2)条件: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二. 促进燃烧的方法
1. 增大氧气的浓度
2.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三. 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甲),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乙)。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时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白磷(甲)__________,白磷(乙)_________;红磷____________;
(2)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烧杯与白磷(甲)接触,观察到___________;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燃料(第1课时)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探究点二 燃烧的条件
[情景展示] (视频情景详见光盘内容)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问题探究] 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灭火,其原理都是阻止燃烧 反应的发生。而要使燃烧反应发生,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 自身的着火点
清除可燃性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课堂反馈
知识点1 灭火的原理
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 )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方法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 时,遇到明火就会剧烈燃烧,导致在有限空间内气体体积急 剧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保持气体纯净、注意验纯、注意通 风、严禁烟火等措施可有效减少爆炸的发生。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归纳提升] 灭火与燃烧的不同之处是:燃烧必须三个条 件同时具备才能进行,而灭火时只要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 可,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灭火方法来理解灭火的原理。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检测试题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2)
1.同一种可燃物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
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以后,可燃物的分子或原子与氧分子接触,发生燃烧反应。在同一时刻内,一定体积的空间中,相互接触的分子越多,反应就越剧烈,燃烧也越充分。
2.促进燃烧的方法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爆炸
爆炸指在空间里发生急剧的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迅速膨胀的结果。
4、下列各组混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 CH4和O2B.H2和CO C.CO2和CH4 D.CO2和O2
5、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
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
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
6、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B.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8、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氮气B.天然气C.氢气D.面粉粉尘
初中化学试卷
金戈铁骑制作
2024年春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6.2++第2课时 促进燃烧的方法 爆炸
(2) 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3g碳不 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 7g 。 (3) 一氧化碳应用广泛,其主要用途是 作燃料(或作还原剂等) (举一例即 可),但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防止 中毒(或泄漏等合理答案均可) 。
点燃 (2) 写出镁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Mg+O2 2MgO 。根据镁粉的性质,
下列镁粉的保存方法中,错误的是 D (填字母)。 A. 贮存于干燥、通风的仓库内 B. 远离热源 C.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D. 露天随地堆放
14. 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点燃
(1) 碳可以作燃料,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
A. 3∶4
B. 3∶8
C. 2∶1
D. 1∶2
10. (2022·南京模拟)不断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故给人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下列说 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 A )
A. 对发生的火灾,首先要尝试用水扑灭,同时考虑其他办法 B. 只要控制好燃烧和爆炸的条件,就能使之为我们所用,造福人类 C. 加油站内拨打电话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D. 明火附近避免喷洒空气清新剂或杀虫剂,以免引发火灾
氢气 (H2) 4.0%~ 75.0%
一氧化碳 (CO)
12.0%~ 75.0%
乙炔 (C2H2) 2.5%~
81.0%
A. CH4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案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第2课时 参考教案1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
2.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 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促进燃烧的方法及爆炸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爆炸产生原因的微观解释。
三、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
四、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讲述】我们已经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请同学们完成下列练习。
【展示】1.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所说的燃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2.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过渡】同学们你们见过工人师傅进行金属切割或金属焊接时使用的乙炔焰吗?那是乙炔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工人师傅们通过调节乙炔和氧气的进气阀门,来改变两种气体的比例,从而控制氧炔火焰的温度。当氧气的用量相对乙炔不足时,乙炔不充分燃
烧,生成炭黑(或一氧化碳)和水;当氧气的量充足时,乙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现在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促进燃烧的方法
【活动天地6-3】
1.将乙炔气体用玻璃管导出后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并记录现象。
2.将上述燃烧的乙炔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燃料PPT教学课件(第2课时)
考点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 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而不是降低油的着火点(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降低着火 点). 故选:B.
上一页 下一页
7. 生活中下列情况所用的处理方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 A.煤气B泄漏时应及时关闭阀门开窗通风,降低煤气浓度防止 发生危险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倒入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加油站要严禁烟火,防止空气中混有的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发生爆炸 D.生煤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木柴的着火点比煤的 着火点低,易被点燃
A.78 % B.75% C.25% D.21%
解析 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 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
答案:D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2 :
空气中的成分与生活现象的关系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
是( )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用硫或木炭代替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O2,生成固态的P2O5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考查角度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 A、红磷的量足,能耗尽氧气,当氧气耗尽后,反应停 止,水位不会继续上升,故A不正确;
新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法
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1.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作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一)认识燃烧
[图片展示]火的使用和危害。
[教师]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火的发现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但使用不当也会引发灾难,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火,为人类服务。
研究火也就是研究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燃烧与灭火。[生]观看图片,从图片中感受火的“正”与“反”两面。
[图片展示]常见的几种物质燃烧的现象
[归纳]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生]学生回忆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小组讨论
回答:①都发光②都放热③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氧化反应)。
[问题情境] 如果你和朋友去户外野炊,你要怎样利用周围的物品快速、安全地生火呢?
[提问]1.要使用什么物品来生火?它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性质?(可燃性)
2.为什么用干草比直接用木块更易点着火?
(干草的着火点较低,温度更易达到其着火点)
3.对点火的炉灶有什么要求吗?
(通风良好,空气较易流通)
[归纳]物质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高效课堂 复习学案——燃烧与燃料
高效课堂复习学案
——燃烧与燃料
河南孙米珊
知识网络
典例·评析
考点一燃烧与灭火
例1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使蜡烛火焰隔绝了氧气
B.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C.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其目的是将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解析燃烧有三个同时必备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因而灭火的原理有三个: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三者具其一即可.用嘴吹灭蜡烛的火焰,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A错误;汽油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已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B错误;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C错误;开辟隔离带,可清除可燃物或把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所以D正确.故选D.
答案 D
考点二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例2燃料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所有能量的获得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
C.车用乙醇汽油做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
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故A项说法正确;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但能量的获得不一定都来自于燃料的燃烧,如太阳能、风能等,故B项说法错误;车用乙醇汽油做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故C项说法正确;目前氢能源没有广泛使用,原因是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困难,故D项说法正确.故选B.答案 B
鲁教版初三化学6-1燃烧与灭火
湿巾掩口鼻, 弃物先逃生;
天啊!太高了, 还是拿绳子吧!
浓烟匍匐行, 溜边出险境;
楼高莫下跳, 破窗先坠绳。
作业:
1、 家庭趣味实验—— “纸锅”烧水,并解释原理。
2、 查一查学校、你家的住宅区 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二氧化碳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
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
3、你知道如何点燃它们吗?
点燃的 方式为 什么不 同呢?
谢谢大家!
小试牛刀
燃 烧 不燃烧
温度没有达到 着火点
A:白磷 着火点: 40℃
薄铜片
B:红磷 着火点: 240℃
热水 80℃
不燃烧
没有与氧气 C:白磷 接触
有趣的水火相容实验
火从天使变成恶魔, 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 无情地扼杀生命, 肆虐地摧毁文明。
• 2013年11月22日上午,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黄潍输 油管线一输油管道发生破裂事故,维修过程中引发 起火爆炸。车被炸成两段,路变成河道,黑色蘑菇 云穿破云层。 已造成52人死亡。
利用所给仪器用品,你 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熄灭 燃烧的蜡烛呢?(烧杯、胶头
滴管、水、石棉网、沙子、剪 刀、等)
并思考你所 采用的方法, 应用的灭火原 理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燃烧是指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___________反应。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概念,适合学生预习和预习后的自我测评。
答案: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
2.灭火的原理:(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思路解析:本题依据燃烧的条件设计灭火的原理。
答案: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3.(1)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答案:(1)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
(2)生产运输使用贮存
4.住宅或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
思路解析:灭火通常从三个方面考虑:设法降低火焰温度,使之在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设法切断火与可燃物接触;设法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用水灭火只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不能改变它的着火点。
答案:C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灭火的主要方法有三种,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并简要说明与燃烧的哪个条件相对应。
(1)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2)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3)釜底抽薪。
(4)扑灭油井大火时用炸药在大火上方爆炸。
(5)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6)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灭火的三种基本方法:(1)隔绝空气;(2)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
答案:(1)隔绝空气;(2)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3)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4)隔绝空气;(5)降低温度,使之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6)隔绝空气。
2.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的着火点比火柴头的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思路解析:火柴竖直向上,火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燃烧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气,故易于熄灭。
答案:D
3.(2020江苏南通中考)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思路解析:解此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灭火方法的选择就是使燃烧条件缺少一项。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1)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由燃烧的条件选择灭火的方法是:(1)隔离法,拿走可燃物,如D;(2)窒息法,使可燃物隔绝空气,如B、C;(3)冷却法,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A。
答案:D
4.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厂处的火灾
B.酒精灯不慎打翻失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器因短路失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馆、档案馆等处火灾
思路解析:A对,用泡沫灭火器可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使之与空气
隔绝,灭火;B对,用湿抹布既隔绝空气,又降温,灭火;C错,因水蒸气能导电,应关闭电路;D对,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既隔绝空气,又降温,还能保护着火物体不受损。
答案:C
5.灭火时往可燃物上喷大量水的主要作用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温度
C.使水分解
D.使水变成水蒸气以挥发
思路解析:用水灭火,主要是水蒸发产生大量的水蒸气,吸收大量热量而使得火焰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而使火焰熄灭。
答案:B
6.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
思路解析:煤如果不完全燃烧,容易产生大量CO而导致煤气(CO)中毒。
答案:A
7.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下图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是由于________ __________,从而使木头燃烧起来。
思路解析:“取火”就是让易燃物燃烧,而燃烧必须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故“钻木取火”就是利用与木头的摩擦产生的热量,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而使得木头燃烧。
答案:木头与钻之间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得木头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
快乐时光
面包
一个人外出旅游,在宾馆楼下的饮食店里,他指着刚给他端来的面包,抱怨老板说:“我昨天吃的有这个两倍大、三倍厚,为什么同样价钱今天却变得这么小?”
老板解释:“因为你昨天坐在靠窗的位子,街上来往行人对你桌上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坐那个位子的顾客,我们店总是端出用作宣传的大面包。”
30分钟训练(巩固类练习,可用于课后)
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