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外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外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外一、前言数学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区分里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围绕幼儿中班数学教学中的里外区分展开探讨。

二、目标设定幼儿中班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区分里外的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幼儿能够理解和运用里外的概念,并能够通过观察和实践进行区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盒子、彩纸和一些具有里外特性的物品,如球、杯子等。

2. 教案设计: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观察、实践和游戏等,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里外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观察活动: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引导他们讨论里外的特点。

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这个椅子的哪一部分是里面的?哪一部分是外面的?”。

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幼儿意识到事物有内外之分。

2. 实践活动:准备一些小盒子和彩纸,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彩纸贴在盒子的内外侧,然后将物品放入盒子中。

观察盒子的内外颜色变化,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里外的区别。

这样可以让幼儿通过实践来感知和认识里外的概念。

3.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里外的概念。

例如,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一个穿衣比赛,每一组的成员都需要正确地穿上衣服,同时能够说出衣服的里外区别。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到里外的区别,并加深了他们对里外概念的理解。

4. 讨论活动:在教学的最后,组织一个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对里外概念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并尽量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通过讨论,可以进一步巩固幼儿对里外概念的掌握。

五、教学反思通过幼儿中班数学教学中的里外区分教案设计,我们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运用里外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和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能够主动参与其中。

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巩固对里外概念的掌握,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里外辨识与计数—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里外辨识与计数—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里外辨识与计数 本节课是一堂中班数学教案,以主题为《里外辨识与计数》。

通过游戏和实践,帮助中班幼儿学会辨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并进行简单的计数。

教学目标:
学会辨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

进行简单的计数。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
各种大小不同的容器。

一些小玩具或物品。

教学过程:
1. 引入:
教师向中班幼儿们介绍今天的主题《里外辨识与计数》,让他们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教师展示一些容器和小玩具,引发幼儿们对里外辨识和计数的兴趣和好奇。

2. 游戏活动:
教师组织中班幼儿进行里外辨识和计数的游戏活动。

教师将一些小玩具放入不同的容器中,让幼儿们观察并辨识容器的内部和外部。

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简单的计数,统计每个容器中的物品数量。

3. 实践探索:
教师带领中班幼儿们进行实践探索活动,让他们自己选择容器和物品进行里外辨识和计数。

教师鼓励幼儿们观察和思考,通过实践探索加深对里外辨识和计数的理解。

4. 讨论总结:
教师引导中班幼儿们进行讨论和总结。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总结里外辨识和计数的规律和方法。

通过游戏和实践,中班数学教案《里外辨识与计数》帮助中班幼儿学会辨识物体的内部和外部,并进行简单的计数。

幼儿们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观察力和数学思维,同时提升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中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及反思

中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及反思活动目标:1、使幼儿初步掌握简单的空间方位及相应词汇,初步了解里外的意思2、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磁性动物教具、花有房子的卡纸、幼儿用书活动过程: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小动物,小朋友们看看它们都有谁?2、教师在房子内外分别放上小动物,请幼儿说一说谁在房子里,谁在房子外?3、那下面小朋友们能不能把小动物放到老师说的地方呢?4、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将于正位置对应的小动物圈起来。

5、换另一组小动物让幼儿练习。

6、请小朋友们自己做练习册,教师随机指导。

7、教师总结,请个别幼儿说一说练习册中的小动物谁在池塘里,谁在池塘外。

小八班教学活动执教人:周菊活动名称:数学《认识里外》活动目标:1、建立里外的方位概念。

2、正确使用里外的方位词。

活动准备:1、沙包、呼拉圈若干,纸盒一个,大灰狼头饰,筐子2、作业单:碗、及红、绿豆子。

3、背景音乐重点与难点:区分里外并会正确使用方位词。

活动过程:一、建立里外的概念游戏:投沙包师:毛毛虫火车的成员们,今天我们的运输任务是运送沙包,幼儿跟着老师沿轨道活动,到达预定地点后请幼儿将手中的沙包投进筐子里。

投放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把沙包送去那里了。

)引出课题:里、外二、学习正确区分里外小火车们表现实在是太棒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小奖品要送给你们,可是需要小火车们自己去找一找,看看小奖品被周老师放在什么地方了?每个小朋友一个哦!1、找一找。

2、请幼儿来找,并说出自己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师:小火车们玩了好一会儿了,都累了,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间小间子,请大家休息一下。

请大家选自己喜欢的颜色休息吧!小火车逐个进入小房子里。

突然,大灰狼来了,快!小火车们快躲到自己的小房子里面。

大灰狼走了,啊!小火车可以去小房子外面活动喽!2、分组游戏活动“送豆豆回家”今天我们还有新的运送任务了,送豆豆,可是今天老师不小心将两种豆豆浑到一起了,请小火车们先帮帮我把它们分开。

认识里外教案(精选9篇)

认识里外教案(精选9篇)

•••••••••••••••••认识里外教案认识里外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里外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里外教案篇1教学内容:认识里外教学目标:学习正确分辨里外。

巩固5以内的数量的认识。

能将操作材料收拾好。

指导要点:指导幼儿正确分辨里外。

环境资源:幼儿经常生活的环境,如教室里、外。

教学准备:桌子一张,玩具小鸡5只,篮子一个。

第一、二、三组:幼儿操作材料第7页,第四、五、六组:人手一只分类盒,一小盘内有两种动物卡片和相对应食物卡若干。

教学过程:一、集体活动。

1、学习分辨里外,感知5以内数量,出示一篮小鸡。

老师:这儿有什么?小鸡在哪里?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边数边将小鸡拿到桌上),一共有几只小鸡?现在小鸡在哪里?小鸡在外面玩累了,要回家了,一只小鸡回家了(把小鸡从桌上放回篮子),两只小鸡……现在小鸡在哪里?2、进一步感知里外。

小朋友请你们想一想,想在我们在哪里?做早操时我们在哪里?吃饭是我们在哪里?.教学反思:在操作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表扬将操作材料收拾得整齐的幼儿。

认识里外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操作活动,正确感知并分辨"里,外"。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3、能较完整的表达句子。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幼儿对里面和外面已有初步的感知。

物质准备:篮子一个,小球若干,圈三个,沙包若干,炫彩棒和图画纸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1、复习上和下,引入方位学习。

认识里外,感知5以内的数量。

出示一个篮子,引导幼儿观察小球在哪里?说说:小球在哪里?另外一只小球在哪里?操作活动分辨里外,进一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

(1)认识里外。

请小朋友看图说说:第一张图片上有什么?他们在哪里?第二张图片上有什么?他们在哪里?(2)巩固迁移:丢沙包丢沙包:观察圈里面和外面的物体,手口一致说出圈内有几个沙包,圈外有几个沙包。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前后里外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前后里外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前后里外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前后”、“里外”等空间概念进行描述。

2. 能够将实际物品与空间概念相联系,理解其关系。

3. 能够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加深对空间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如房子、箱子、书等。

2. 空间概念认知游戏,如找不同、找相同等。

3. 绘画工具和纸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拿出一张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物体的前后、里外等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前后、里外等空间概念。

2. 活动一:找不同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空间概念认知游戏,游戏开始前,老师先和学生说一下游戏规则:我会给大家出两个物体的图片,你们要看清楚它们的前后、里外等关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然后,老师出示两张图片,学生根据图片中物体的前后、里外位置等特点,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前后、里外等空间概念的认识。

3. 活动二:找相同接下来,老师再进行一个空间概念认知游戏,游戏规则和前一个活动相似,但这次要找出两张图片的相同之处,而不是不同之处。

同样,老师会出示两张图片,学生根据图片中物体的前后、里外位置等特点,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并理解前后、里外等空间概念。

4. 活动三:画画认识前后里外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前后、里外等概念,老师可以安排他们进行一次绘画活动。

首先,老师给每位学生分发一张纸和绘画工具,然后提供一组不同的物品实物或图片。

学生根据自己对前后、里外等概念的理解,选择一个物品进行绘画,并在绘画完成后,用简短的话描述一下这个物品的前后、里外等位置关系。

通过画画和描述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前后、里外等概念的思考和理解。

5. 小结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对本节课进行一个小结。

回顾学生在游戏和绘画活动中对前后、里外等空间概念的认识和运用情况。

可以提问学生在活动中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体会,帮助他们总结和归纳前后、里外等概念的特点,并加以复习。

里与外中班数学教案

里与外中班数学教案

里与外中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辨识数字1-10,并正确书写。

2. 学生能够理解“多少”的概念,并运用至数学实际情境中。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基本的数学排序技巧。

4. 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术语,描述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10。

2. 数量卡片1-10。

3. 排序卡片。

4. 图形卡片(圆形、方形等)。

5. 计数练习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一首儿歌或数学游戏的形式,引入数学教学的话题。

例如,播放一首关于数字的儿歌,或者进行一个简单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识数(10分钟)在黑板或墙上,贴上数字卡片1-10,并向学生展示每个数字的卡片,要求学生辨认和念出该数字,并进行数数动作。

随后,让学生手中拿着数字卡片,一个一个地过来放到正确的位置。

这样可以让学生巩固对数字的认识和辨别能力。

3. 认识数量(15分钟)通过呈现一系列的数量卡片,例如一本书、两只鞋子等,教师向学生提问,“这是多少?”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卡片上的物品数量,并回答问题。

可以提醒学生使用“多”这个词,例如“这是多少只手?”、“这是多少本书?”等等。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数量的理解。

4. 数量比较(15分钟)在黑板上,画上一些图形卡片,例如圆形和方形。

教师随机选择两张卡片,并对学生提问,“哪个形状的卡片多?”学生需要观察卡片上的图形数量,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多”和“少”这两个词进行比较,例如“圆形卡片多一些”、“方形卡片少一些”等。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学会基本的数量比较技巧。

5. 数字排序(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乱序的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可以使用排序卡片来辅助学生进行排序。

教师可以逐个指导学生,先找出最小的数字,然后找到次小的数字,依次类推,直到所有数字都排序完毕。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数字排序技巧。

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外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外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外教案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外引言:数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班阶段,幼儿开始接触和认识数字、形状、大小、数量等基本概念。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教案,区分里外,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的角度探讨如何区分里外,并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幼儿学会区分里外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

具体目标如下:1. 认识并理解“里外”的概念;2. 学会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物体的里外关系;3. 掌握用手指指向物体的里外;4. 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概念。

二、教学准备1. 教具:盒子、球、方块、杯子等不同形状的物体;2. 和孩子一起准备好幼儿园中常见的物体,如饭盒、水杯、书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谜语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常常有里面和外面之分呢?”等待幼儿的回答,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2. 概念讲解通过对幼儿的回答引出“里外”的概念。

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一个封闭的盒子,问他们:“盒子的外面在哪里?盒子的里面在哪里?”让幼儿观察并回答。

然后再展示一个球,并提问:“球的外面在哪里?球的里面在哪里?”帮助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

3. 观察实践教师可以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盒子,并放置一些物体在盒子外面或里面。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判断物体的位置。

例如,问幼儿:“书放在哪里?杯子放在哪里?”幼儿可以用手指指向物体,并说出位置。

4. 练习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巩固幼儿对“里外”概念的理解。

例如,幼儿坐成一个圆圈,每个幼儿手上拿着一个不透明袋子,里面放着一些物体。

音乐响起时,幼儿将手中的物体放入袋中,并传递给旁边的幼儿。

音乐停止后,教师大声说出一个物体的名字,幼儿将袋子中的物体拿出来,并展示给大家看。

幼儿必须准确判断物体的位置,将其拿出来。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里外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里外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里外中班科学教案:认识里外引言:在中班阶段,幼儿开始逐渐认识外界事物与自身之间的关系。

他们开始探索外部世界,并尝试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

通过科学教学,可以帮助幼儿认识里外的概念,并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中班幼儿认识里外,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巩固他们的理解。

一、目标:1. 让幼儿理解“里外”的概念;2. 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的能力;3. 培养幼儿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外部物体和内部物体的图片或实物;2. 盖子、盒子等容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引发幼儿思考的问题引导他们认识“里”和“外”的概念。

例如: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里”和“外”吗?我们怎么才能知道一个物体的里和外呢?幼儿可能会给出一些回答,教师可以观察他们的回答,并适时给予引导。

2. 探索实践活动(15分钟)准备数个盒子或容器,其中一些盒子盖子要盖紧,另一些则盖松一些,让幼儿通过触摸和摇晃来感受盒子内部的物体。

教师:小朋友们,我有一些盒子,你们可以通过触摸和摇晃来猜猜看盒子里都装了什么东西。

教师可以逐个展示盒子,并询问幼儿触摸和摇晃后的感受。

教师:你们猜猜看,这个盒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幼儿可以尝试回答,并表达出自己认为“里面”的原因。

3. 理论讲解(10分钟)根据幼儿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总结出判断一个物体的里外的方法。

并进行简单的理论讲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通过触摸和摇晃来判断盒子里的东西是否在里面,对吗?那么,你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幼儿:可以看。

教师:对,我们还可以通过看来判断里外。

你们在看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幼儿:要打开盒子。

教师:对,只有打开盒子,我们才能看到里面的东西。

我们可以用触摸、摇晃和看的方式判断一个物体的里外。

4. 巩固训练(15分钟)幼儿可以分成小组,轮流进行里外判断的游戏。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一些具有明显里外特征的物体,比如球、水杯、木块等。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教案名称:认识里外教学目标:1. 让中班幼儿通过认识里外的活动,培养他们对于空间关系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2. 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帮助幼儿掌握简单的空间方位词,如里、外、上、下等。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认知水平。

教学准备:1. 平面图片或教具,如积木、玩具等。

2. 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画卡片等。

3. 游戏道具:内外穿戴物品、包装盒等。

教学过程:第一节:认识“里外”的概念1. 导入:教师打开黑板,绘制一个简单的盒子图案,然后向学生询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盒子吗?”鼓励幼儿回答,并进行简要的解释。

2. 认知过程:a. 出示一张盒子的图片卡片,与幼儿进行互动。

教师问:“这个是什么?”幼儿回答“盒子”后,教师会继续问:“盒子里面是什么?盒子外面是什么?”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b. 通过幼儿的回答,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到盒子的里外之分。

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触摸盒子内外的表面来巩固他们的概念。

3. 拓展活动:a. 教师指导幼儿寻找教室中的盒子,并牵扯盒子里外的概念。

比如:“请找一个盒子,告诉我盒子的里外分别是什么?”b. 引导幼儿举一些简单的例子,让他们描述物体的里外关系。

例如:“你的书包是里面还是外面?你的鞋子是里面还是外面?”通过这样的游戏,巩固幼儿对于里外之分的理解。

第二节:学习空间方位词1. 导入:教师带来一些玩具和教具,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给幼儿一个视觉刺激。

2. 学习过程:a. 教师出示一张简单的图片,上面有一些基本的物体和形状,如房子、树、云等。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询问:“请问树在房子的哪边?云在房子的上面还是下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学习并掌握一些简单的空间方位词。

b. 教师通过幼儿的回答,向他们解释每个空间词的具体含义。

例如,“在”的概念表示两个物体处于同一空间,而“上面”、“下面”则表示物体在垂直方向的不同位置。

3. 拓展活动:a.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用教具或玩具模拟各种空间关系,如在桌子上放置一些积木,或给小朋友分发一些戴在头上或腰间的装饰物,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受空间方位词的具体意义。

里面和外面中班数学教案

里面和外面中班数学教案

里面和外面中班数学教案《里面和外面中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中班学生理解“里面”和“外面”的概念。

2. 提升学生对物体位置关系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位置交流和沟通。

教学准备:1. 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盒子、玩具、符号卡片等。

2. 教学场所的布置,可以利用各种家具、地板上的线条等来模拟不同的“里面”和“外面”场景。

3. 适当的教学辅助工具,如白板、黑板、笔、橡皮等。

4. 针对中班学生的教学材料和练习册。

教学步骤:一、热身活动:1. 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引导他们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如窗户在墙上,桌子在地板上等。

2. 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描述猜测老师所说的物体,如老师说:“我在一样东西的上面”,学生猜测是什么物体。

二、引入“里面”和“外面”的概念:1. 准备一些盒子,将其中一些物体放在盒子里,另一些放在盒子外,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关系。

2. 教师通过示范和简单解释,引入“里面”和“外面”这两个概念,明确物体在空间中的两种不同位置。

三、室内实物练习:1. 将一些物体放在教室的桌子上、椅子上、地板上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小明坐在哪个桌子上?”,“纸盒在哪个椅子下面?”等。

四、室外实物练习:1.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操场和其他场所的物体,引导学生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在操场上,教师可以将一些物体放在地面上、草丛中、树下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五、游戏活动:1. 给学生发放符号卡片,卡片上绘制不同的物体,如树、房子、球等。

2. 让学生自由组合卡片,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组合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3.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通过描述对方所组合的卡片进行猜测。

六、总结复习:1. 整理学生练习过程中的观察和描述,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肯定。

2. 通过向学生提问,检查他们对“里面”和“外面”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中班数学教案里面外面

中班数学教案里面外面

中班数学教案里面外面中班数学教案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中班数学教案中,里面和外面是两个常见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空间关系和几何形状的认知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班数学教案中的里面和外面的教学方法与重点。

一、概念引入在中班数学教案中引入里面和外面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幼儿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展开讲解。

比如,可以通过瓶子、杯子、箱子等容器来引导幼儿观察和说出物体的里面和外面,让幼儿亲身体验并理解这两个概念。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与里面和外面相关的词汇,如进入、出来、包围等,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二、游戏活动在中班数学教案中,游戏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里面和外面的概念。

1.找同伴进入将教室划分成里面和外面两个区域,老师引导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进入里面,一组待在外面。

然后通过游戏规则引导里面的幼儿找到自己的同伴,两个同伴一起进入里面。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观察力。

2.进进出出老师准备一些具有明显里外区分的物体,如箱子、篮子、袋子等。

将这些物体放在一起,然后让幼儿分别进入和出来。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里面和外面的理解,并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3.谁在里面老师找到一些物体,如玩具动物、水果等,将它们放在一个袋子或箱子里,然后让一个幼儿闭上眼睛,其他幼儿选择一个物体躲在里面。

然后让闭眼的幼儿睁开眼睛,通过触摸物体表面判断里面躲着的是什么。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触觉和判断能力,并拓展幼儿对里面和外面的理解。

三、材料布置在中班数学教案中,材料布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适当的材料布置可以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里面和外面的概念时,可以借助具体的材料将这两个概念可视化。

1.物体分类将一些常见物体,如球、方块、圆盘等放在教室中,让幼儿观察并分类,将里面和外面的物体分别放在不同的区域。

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外

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外

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外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区分里外的概念。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案2. 展示板3. 图片或实物:盒子、杯子、椅子、房子等。

4. 彩色画笔和纸。

三、教学过程1. 师幼互动老师把一个盒子放在展示板上,问幼儿盒子是什么颜色的,然后让幼儿用手指触摸盒子的外壳。

接着,老师问幼儿盒子里面是什么颜色的,让幼儿伸手进盒子里摸一摸。

2. 引入新知老师指着盒子说:这个是盒子的外面,我们叫它“外面”;这个是盒子的里面,我们叫它“里面”。

老师示范几次,然后让幼儿跟着说几遍。

3. 练习区分里外a) 老师把一个杯子放在展示板上,问幼儿杯子的外面是什么,杯子的里面是什么。

b) 老师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个杯子,让幼儿自己摸一摸杯子外面和里面的感觉,然后说出来。

c) 老师提供一些实物或图片,如椅子、房子等,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外面和里面。

4. 游戏活动a) 模仿游戏:老师示范把手放在背后,幼儿模仿并说出手在背后是什么位置。

b) 探索游戏:老师引导幼儿在教室里找到几个物品,让他们观察物品的外面和里面,然后说出来。

5. 创作活动a)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纸和一支彩色画笔,让幼儿画一个盒子,然后指导他们用画笔标出盒子的外面和里面。

b) 幼儿可以自由发挥,画一些其他事物的外面和里面。

6. 结束活动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成果。

最后,给予表扬和鼓励。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学会了区分事物的里外,在游戏和创作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展示板、教具和图片的引导,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幼儿参与到主动探索和创作中,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与幼儿互动,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表达,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为他们今后学习数学打下了基础。

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和外

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和外

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和外中班数学教案:区分里和外导言:在中班数学教学中,帮助孩子们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概念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其中,区分“里”和“外”是孩子们需要学习和理解的一个基本概念。

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实践,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准确理解和应用这种概念。

一、目标:1. 学生能够区分“里”和“外”。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词汇描述物体在不同位置的关系。

3. 学生能够在日常活动中应用所学概念。

二、活动:1. 观察与描述活动1:哪个在里面?材料:一个玻璃杯、一个小球过程:- 将小球放在玻璃杯里面。

- 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小球在哪里?”(在里面)- 重复几次,鼓励学生进行准确的描述。

活动2:找出里面的物体材料:一个小盒子、若干物体(如小球、卡片、铅笔等)过程:- 将几个物体放在小盒子里面。

- 让学生一个个提取物体,然后叫出提取的物体名字,并描述其位置(里面)。

- 学生可以相互提问,加深对里和外的理解。

2. 运动与游戏活动1:进进出出材料:教室门、若干个小圈过程:- 在教室门口放一个大圈,并放置若干个小圈在教室外。

- 让每个学生轮流进入大圈内,再从大圈内进出小圈。

-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所处的位置(在里面、在外面)。

活动2:找找里面材料:教室内外的若干标志物(如椅子、桌子、门等)过程:- 给学生一张纸和一支笔。

- 让学生找到教室内外的标志物,并在纸上画出标志物的形状。

- 学生在纸上标记哪些物体在里面,哪些物体在外面。

3. 游戏与绘画活动1:跳跳在哪里?材料:一只玩具青蛙、一幅表情图过程:- 把表情图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里面的场景,另一部分是外面的场景。

- 拿起玩具青蛙,引导学生描述青蛙在哪里(里面、外面)。

- 让学生贴着青蛙的位置,把青蛙贴在适当的场景上。

活动2:绘制里和外材料:彩色纸、蜡笔或水彩笔过程:- 给学生一张白纸,让他们将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代表里,一部分代表外。

- 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蜡笔或水彩笔来描绘自己理解的“里”和“外”的场景。

中班数学教案里里外外

中班数学教案里里外外

中班数学教案里里外外中班数学教案:里里外外一、教学目标:1.认识里里外外的概念,学会使用里里外外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锻炼孩子观察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具准备:1.盒子、球、矿泉水瓶等各类常见物品。

2.教学图片或卡片,用于展示不同物体的里里外外关系。

三、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教师先展示一个盒子,并问学生盒子里是什么,盒子外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盒子里是物体,盒子外是空的。

”教师通过简单的引导让学生了解“里里外外”的意义,并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游戏活动:发现不同之处教师在教室里放置一些物品,如球、矿泉水瓶、椅子等。

教师示范游戏规则:教师说一个物品的名称,然后学生观察该物品,分成两组,一组在教室外等候,另一组负责关上眼睛等候,教室外的那组学生再回到教室,两组学生分别描述该物品的里里外外位置关系。

最后比较两组学生的描述,看哪组的描述更准确。

3.小组合作活动:构建里里外外的城堡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每组准备一些积木或木棍等,然后根据老师的示范,利用这些材料合作建造一个城堡。

伴随着学生的建造,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城堡的塔楼在里面还是在外面?门在哪里?窗户呢?”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里里外外”的概念。

4.示范展示:教师用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描述各物体的里里外外位置关系。

例如,教师展示一张房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房子的门是在外面,窗户是在里面等。

5.游戏比赛:击中目标教师在教室里放置一些目标物体,如桌子、小板凳等,学生拿着球或其他小物件,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比赛规则为,学生站在一定距离处,尝试用球将目标物体打中。

打中目标物体后,学生需要描述该目标物体的里里外外位置关系。

6.制作触觉卡片:辨认里里外外教师准备一些触觉卡片,每个卡片上贴有不同的材质或图片,如棉花、沙子、纸片等。

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依次触摸卡片并用手指指向自己触摸的位置,然后描述出自己触摸到的材质或图片的位置。

幼儿园蒙氏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前后里外

幼儿园蒙氏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前后里外

幼儿园蒙氏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前后里外一、活动目标:1.能够理解和说出“前后”、“里外”等词汇,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2.能够辨认和区别前后、里外等的概念。

3.能够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活动准备:1.前后、里外的卡片或图片。

2.6个纸箱,其中4个相同大小,2个稍微小一些。

3.玩具汽车、毛绒玩具等。

三、活动过程:1.认识前后(1)让孩子们坐成圆形,然后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前后’吗?”(2)如果孩子已经了解了前后的概念,则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简单地描述一下周围的物品的前后位置。

如果孩子不了解,可以借助互动教具进行解释,如让孩子看示意图,放置物品等。

(3)让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自由走动,并要求按照前后顺序排列。

2.认识里外(1)用瓶子或篮子再说明里外的概念,引导孩子们触摸并明白里外的区别。

(2)对不同的物品进行理解区分,根据大小、形状的特点,让孩子用纸板自己制作里外的物品。

(3)再用不同的玩具进行示范,要求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不同的游戏场景。

3.游戏活动(1)将6个纸箱按顺序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记住箱子的位置和大小。

(2)用玩具汽车和毛绒玩具等,把不同的物品放入纸箱中,让孩子们体验如何将物品放到箱子里(里),如何把物品从箱子里取出(外)。

(3)再让孩子们摆姿势,模拟汽车行驶,增强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已经非常清楚的了解了“前后”、“里外”等概念的区别,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同时,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中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

中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

中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篇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小班:(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中班:(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群数,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5)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与否定进行分类;学习概况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逐级分类。

(6)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则排序。

(7)能听清楚老师的话,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要求检查自己的活动。

(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9)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10)能自己选择小组活动,即能根据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确定自己去哪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游戏活动。

《认识里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认识里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认识里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里”和“外”这两个词的基本意思和用法。

2.学习如何辨别事物的“里”和“外”。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环境,并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辨别事物的“里”和“外”。

2.理解“里外”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1.运用“里外”概念分析问题。

2.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好的纸和笔。

2.准备好的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使用图片和文字激发学生对“里外”的认识,例如:展示一张盒子的图片并询问学生盒子的“里”和“外”分别是什么。

2.让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写下来,并和同桌分享。

步骤二:学习“里外”的基本意思(10分钟)1.让学生将自己认识到的“里外”的概念写在纸上。

2.谈论学生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里外”的概念。

步骤三:观察并讨论“里外”(15分钟)1.展示一些事物的图片,例如:苹果、汽车、书包等。

2.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事物的“里”和“外”。

3.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里外”特征,例如:汽车的“里”是座椅和操控系统,汽车的“外”是车身和轮胎。

步骤四:游戏活动(20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活动。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事物,其他小组成员通过识别该事物的“里外”特征猜测事物是什么。

3.清楚规则后,开始游戏活动,并设置时间限制。

4.游戏结束后,学生分享答案并讨论。

步骤五:环保意识教育(15分钟)1.提问学生平时是否关注环境保护,为什么要关注环境保护。

2.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步骤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与之前的认识进行对比。

2.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字数不少于150字。

2.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里外”这个概念的深入理解。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拍手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里外拍手

大家好!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这里发表卸任发言。

回顾过去几年,我深感荣幸能够担任我校领导,与大家一起共同见证和参与了学校的发展历程。

在此,我要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感谢组织的信任和培养。

在我担任领导职务的这几年里,组织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有机会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我要感谢组织对我的关心、培养和锻炼,使我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成长、进步。

其次,感谢广大师生员工的辛勤付出。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师生的共同努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果。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师生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在此,我要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过去,我们共同见证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下是我对学校发展的一些思考:一、坚定信念,牢记办学宗旨。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二、深化改革,提升办学水平。

我们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三、强化科研,推动创新发展。

我们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拓宽渠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五、加强党建,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我们要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展望未来,我坚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认识里外幼儿园教案

认识里外幼儿园教案

认识里外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幼儿园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功能。

2.让幼儿了解幼儿园内重要的地方,并能正确使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

二、教学内容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周围环境。

2.了解幼儿园内不同地方的名称和功能。

3.学习如何正确定位和使用幼儿园内的重要地方。

三、教学重难点1.如何激发幼儿园围环境观察的兴趣。

2.如何让幼儿记住幼儿园内不同地方的名称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打印不同幼儿园场所的图片,让幼儿观察猜测是哪些地方,并解说其功能。

2. 观察周围环境1.教师带领幼儿园外,观察周围环境,引导幼儿发现并口头描述所见物体和建筑的组成成分及其形状、颜色、数量等。

2.小组合作活动,每组拍摄3个不同方位的幼儿园照片,并在教学中分析其特点和功能。

3. 了解幼儿园内不同地方的名称和功能1.教师通过图片和单词卡片,教授幼儿园内各个场所的名称和用途。

2.教师提供一个地图,带领幼儿园在幼儿园内找到各个场所,了解其位置和用途。

4. 正确定位和使用幼儿园内的重要地方1.教师在教室里放置一些随意的物品,询问幼儿这些物品归属于哪个区域,以此检验幼儿的记忆。

2.学生单独完成一个游戏,在地图上直接标记出幼儿园内某些重要的场所,如校门、办公室、儿童游戏区等。

五、教学评价1.教师准备照片和地图等教学材料。

2.教师观察幼儿接触环境的能力和学习记忆的表现。

3.教师评价幼儿对各类场所名称和用途的掌握情况以及通过地图标记能力。

六、教学后记本次教学从外部到内部,由浅入深的带领幼儿园认识幼儿园,通过观察、记忆、标记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并学习新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数学认识里外教案【篇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各年龄阶段目标小班:(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7)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及认识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8)听懂老师的话,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地回答问题,初步学习用语言讲出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9)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材料;能在老师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中班:(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基数:顺着数、倒着数、学习目测群数,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学习10以内的序数。

(4)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5)学习按某一特征的肯定和否定进行分类;学习概况图形的两个特征;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逐级分类。

(6)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等)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则排序。

(7)能听清楚老师的话,能按要求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要求检查自己的活动。

(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学习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9)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新的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10)能自己选择小组活动,即能根据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确定自己去哪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选择数学游戏活动。

(11)能主动地、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量的差异,物体的现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大班:(1)学习10以内的单数、双数、相邻数以及认识零。

(2)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部分数和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3)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的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4)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

(5)初步感知集合的交集、并集关系及包含关系。

(6)能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可逆性关系。

(7)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8)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学习自然测量。

(9)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

(10)能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年、月、星期的名称和顺序。

(11)认识角、元、2元、5元、10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值是不同的。

(12)能听清楚若干操作活动的规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能按规则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并能参加较多小组的活动。

(13)能清楚地讲述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

(1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况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和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5)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问题的讨论;学习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16)能和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协调和同伴的关系。

数概念——幼儿数概念教育的要求:小班: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中班:1、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2、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3、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4、认识阿拉伯数字1——10。

大班:1、会10以内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运用顺接数、倒着数的有关事例。

2、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的3个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3、感知和体验10以内数除1以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仍是原来的数。

4、感知和体验两个较小的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

5、会解答生活和游戏中简单的加减使用题,理解加减的含义。

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初步认识加减算式并知道算式表示的含义。

◎计数计数教学内容可分为:唱数、按物点数(按物取数、按数取物)、目测数、按群计数。

注意点:1、小班可以学习5以内唱数、中班10以内唱数、大班学习30以内唱数。

2、按物点数包括顺数和倒数,顺数和倒数又分为直线排列数和非直线排列数。

3、小班能按数取物(5以内);中班能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10以内)4、目测数先于数数能力发展,可以在小、中、大班进行,但在目测数目上要求有所不同。

4——5岁目测最大数是5。

5、按群计数是以按物点数为基础的,是大班活动重点。

◎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的真正含义,其由易到难的活动内容是:基数、序数、相邻数、单双数、零等。

教师开展这些教学时,需要和数词的教学融合。

注意点:1、基数教学主要围绕三个重点:说出总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

2、序数教学要结合教具的排列变化,明确序列的起点和方向。

3、相邻数教学可分以下步骤进行:?以唱数点数方式复习数字。

?引导幼儿观察相邻数的图片。

?让幼儿明确数字的顺序。

同时要注意设置游戏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4、单双数通常是大班教研内容,主要掌握10以内的单双数,要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5、0的教育除了联系生活外,还应准备丰富的教具和实物,以让幼儿掌握0在不同场合的实际含义。

◎数字认读和书写数字认读是指掌握认识10以内的数字,并能用数字表示10以内物体的数量。

认读多安排在中班,书写则放在大班进行,主要让幼儿掌握握笔姿势和写字的规范。

注意点:1、要多种形式结合,学习数字的认读。

当幼儿熟悉字形后,可采用卡片练习做配对游戏。

2、数字书写时间不宜过长,写字的常规和写字的姿势培养比写得好不好更重要。

◎数的组成和分解1、10以内数的组成一般在大班进行。

目标是: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知道总数比分成的两个部分数大,部分数比原来的数小;理解数组成中的互补、互换规律。

2、学习数的组成,课通过数实物、推理、理解后的记诵三个途径学习。

需结合多种方式,让幼儿充分操作体验,忌死记硬背。

教师要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运算1、数运算主要指10以内数加减运算,主要包括:学习实物加减、口述使用题和列式运算等。

2、口述使用题和纯粹用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加减题区别在于,使用题寓加减问题于情境中。

3、列式运算内容:?识别符号“+-=”及含义;?多种形式(根据实物演示列式、看图列式、根据口述使用题列式)呈现列式;?得数为0的列式运算?加法交换律(a+b=b+a)数运算设计要点:1、结合生活中实例,体验加减法含义。

2、迁移操作活动的经验,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含义。

3、通过多样化交流讨论,为表象运算做准备。

口述使用题设计要点:1、渗透生活情景,唤起幼儿经验2、使用题难度要适宜,语义结构有变化。

3、教师口述使用题和幼儿编使用题相结合。

4、关注集体的交流讨论,提示儿童的准确表达。

列式运算的设计要点:1、结合生动情景,将具体转化为抽象。

2、运用多种方式,掌握符号及其含义。

3、兼顾不同水平,充分操作和练习。

4、注重师幼互动,关注集体讨论。

集合和模式集合概念发展特点:泛化笼统的知觉阶段(3岁前)——感知有限集合(3岁以后空间封闭式集合数图比直线式排列感知容易)——感知集合元素数量阶段(数数、一一对应、视觉性提示)——感知集合包含关系(集合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集合教学的不同年龄段要求:小班:1、知道自己和自己相关物体的归属,体验物体的相同属性。

2、体验1和许多及其关系3、能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做集合。

4、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做等量集合。

5、会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和一样多。

中班:1、能按类的观念做等价集合。

2、能概况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并能按两个特征做集合。

3、能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做集合和排列。

大班:1、对集合做层级分类,体验集和子集的包含关系。

2、能将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

集合教学的设计要点:1、渗透生活情景,设置问题背景2、调动游戏手段,感知巩固概念3、调动多种形式,加强操作体验(可运用求同操作——按标记求同、用排除法的方法进行操作练习。

)4、学习正确比较,体验多种比较(对应比较的三种类型:重叠比较、并放比较、联线比较)模式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排序是模式的一种,也是模式的根本。

模式不仅限于视觉的呈现,还包括声音、动作等呈现方式。

模式特性——重复性(如ababab或1,2,3,5,8)和可预测性模式类型——重复性类型(如abc,abc,abc)和发展型类型(如“ab,abb,abbb,abbbb?)——还可分为实物模式和符号模式模式教学设计要点:1、合理、巧妙利用生活情景和故事情景2、有序体现模式能力发展的渐进要求3、关注多样化的模式表征分类和统计分类活动有:按外部特征分类、按内部属性分类、按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通常用肯定或否定标记来代表)分类、两个特征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层级分类(适宜中班末进行)、多重角度分类(适宜大班)分类教学内容主要由三个方面:1、学习按物体的一维特征分类2、学习按层级分类3、学习按二维(以上)特征分类分类活动设计要点: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日常生活情境2、提供多种形式和材料的操作统计:统计教学内容有:1、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在分类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简单的统计。

2、能看懂和学习用实物图示、图表和数符号等记录方式的统计。

3、尝试用统计的思想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资料信息作出一定的解释和判断。

统计活动的设计要点:1、充分利用生活背景,感知统计的多种形式2、提倡幼儿亲历统计过程,分享他人经验3、明确思维要求,鼓励幼儿尝试对得到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几何形体幼儿几何形体概念发展和特点:1、从拓扑图形到欧氏几何先区分开放和封闭图形——借助于日常熟悉物体认识几何图形——区分曲线和直线图形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2、从局部粗糙的感知到完整细致的辨认3、从和实体向联系的认识到抽象出形体的本质特征。

几何形体教育要求:小班:知道什么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班:知道长方形、梯形、椭圆形;会用各种几何体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体验图形边角关【篇二:中班数学教学计划】东凤明珠幼儿园中班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东凤明珠幼儿园中班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三:2014学年第一学期中班数学和主题融和的学期教育计划】2014学年第一学期中班数学和主题融合的学期教学计划周玲霞 2014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