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上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_5
考后反思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上)语文试卷分析及考后反思初三语文备课组紧张忙碌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根据学生考试情况,特作分析、反思如下:一、试卷分析这次期末考试由教研室统一命题,主要是针对九年级上册的知识。
以中考题型为模式,涉及了字词、诗文、病句、标点符号的检查。
文学常识与名著相结合安排的巧妙合理。
增添了诗词鉴赏及文言文阅读、写作方面出现命题与材料二选一比较活。
这次考试着重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试卷简约、合理,各部分试题的占分比例为:基础知识及运用25分,诗词鉴赏4分,文言文阅读17分,课外阅读24分,作文50分。
二、成绩统计最高分:104分最低分:41分平均分:80、97分优秀人:11人优秀率:7、97及格人数:110及格率:79、71三、考后反思这次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学生成绩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学生的知识面太狭窄,读死书,比如第一道题字词书写“稚气”写成了“志气”,“风采”写成了“风彩”。
介绍避暑山庄的说明性文字写得极差,身在承德,长在承德,却不了解承德。
《格列夫弗游记》的作者,写的字不对,丢分太多。
其次文言文《出师表》的阅读,课内重点讲过,重点复习,可是只处于死读书的现象,出现课外的两表和一对只有个别学生能写。
至于对联虽然很简单,但不会对联。
议论文的论点,不准确或者不会找。
论证方法的表述不完整。
由此可看出,老师教的答题方式,方法,学生还没有吸收,不能融汇到答题中,这点非常致命。
再次,不会审题也是丢分的重要因素。
14题“忠陛下”的“忠”答成忠刘备,应是忠刘禅。
对联必须字数相同。
作文审题跑题的居多,没有抓住材料的精髓,“陌生与熟悉”不会转换。
在写法的特点上应是寓情于景,动静结合,都答成写景抒情,解释诗文,也造成丢分特,习惯不好。
四、改进措施1、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时间段进行。
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要点,使学生应付考试更加得心应手。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语文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语文试卷分析本次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
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但四、六年级的试卷前半部分容量较大,考查范围较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些难度。
下面就试题的抽样情况、学生答题情况以及对今后的教学等方面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一、试题特点1、本次各科试卷试题以《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为依据,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
难题、偏题基本没有,体现了新的教育评价理念,试卷命题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情况为宗旨,紧扣教材与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
命题形式体现了对学生要求的差异性。
我们能够感觉到制题人在出题时尽可能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的发展,有一定梯度。
能满足个体差异的不同,只要平时基础知识扎实、基本计算熟练学困生也是能够达标及格的。
2、作文改变了以往紧贴教材的形式,首次突破教材,给予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让学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情感。
二、分析情况尽管试卷的一、二部分都是一些基础题,但大多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弱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1、字音、字词试卷中要考查的字音、字词,都是本册教材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应该是很容易的。
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
2、积累所考查的内容是本册的古诗和名言警句。
学生大体情况较好,部分学生丢分的原因是写错别字或前后颠倒。
失分最多的是学生不理解意思,关键还是平时积累太少。
3、阅读应该说阅读主要考了积累迁移和阅读理解两大类。
这部分主要检测了学生对字、词、句等理解、积累、运用的情况。
从卷面上来看,各班多数考生对该部分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好,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较透彻,大都能正确地完成相关课文内容的填空。
这些知识积累题出错率较低。
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灵活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海淀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初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国思语文教研系列之2009-2010海淀初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阅读重难点分析——国思文教研室五、现代文阅读(共26分)(一)阅读《吉先生》,完成第14-17题。
(共13分)吉先生①吉先生的名字很怪,姓吉,名吉,在中文系开一门很冷僻的课,专讲中国方言。
这门课居然很受学生欢迎,第一是吉先生的口才好,在语言上有特殊的天赋,他能讲许多种方言,惟妙惟肖。
有人说他如果去说相声,定能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大腕。
第二是吉先生为人很随和,没有架子,永远是笑眯眯的样子,对生活有一种相当达观的理念。
②他业余最大的爱好,是逛古玩市场,专找那些小摊子转悠,不时地买回一些小玩意儿,如印盒、印章、玉环、玉佩之类,用行话说他收藏的是杂项。
许多年前,他买了一块田黄印石,很得意,时刻带在身上,逮着谁必拿出来炫耀。
看过的人都说这是一块黄玉,不是田黄。
他哪里肯信,依旧高高兴兴地让人欣赏。
那时,当过他硕士导师的甘辛老先生还在世,说:“人说是假,他自认是真,并以此得到愉悦,正如佛理所称‘境由心造’,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③甘老先生最不满意吉先生的,是他的“述而不作”。
课上得好,讲义也写得精审,而且时有新鲜见解,但很少加以整理,形成论文和论著。
吉先生在这一点上相当固执,他说只要学生听课有所收获,这就行了。
④吉先生当了好多年的讲师,尔后还是甘辛老先生据理力争,以他在中国方言研究上的权威地位,“内举不避亲”,好歹让吉先生升了个副教授。
不久,甘辛老先生魂归道山,吉先生在副教授这个职称上就再也没有挪过窝。
⑤吉先生五十有五了。
⑥在导师生前,吉先生每周必有一次上门请教,导师坐着,他坚持毕恭毕敬地站着。
导师故去后,他还是每周一次去向师娘请安,不落座,站着问师娘身体如何,生活如何。
⑦师娘说没见过这么义道的孩子。
⑧师娘说:“你老师走前最挂念的是你什么时候升上教授。
”⑨吉先生说:“做学生的很惭愧,辜负他老人家了。
”⑩“他的学生居然还是个副教授,人家不奇怪吗?”⑪“是奇怪,也……不奇怪。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剖析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本次九年级语文试卷命题基本以十堰地区中考题型为主要模式,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结合本地人文知识,适度增加了探索性、研究性、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基本做到了客观、全面的考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一、基本情况本次试题满分120分,共分语文积累、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
其中积累运用20分,现代文阅读阅读34分,古诗文阅读16分,作文50分。
总体来看,这套试题题型接近中考而又有所创新,难度适宜、结构合理。
全面贯彻落实了新课改理念。
二、具体分析1、试题难度适宜。
试卷在难度上既照顾了中下等学生,让他们有话可说,又使尖子生能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既侧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了能力的考查。
试题特别注重学生的人文性教育,侧重考查学生独特的见解和感受,靠死记硬背来得分的试题较少,主观性试题比例明显增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2、试卷结构合理。
试卷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语文积累、阅读、和作文的安排与中考“一卷四块”的设臵完全一致。
实践证明,这种结构设计简约、科学、合理。
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的安排更是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三、试题分析: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涉及内容广,主要考查学生字词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古诗文积累和名著知识积累等内容,共20分,比例适中。
第1小题从基础知识易混淆的字形、字音进行了考查,学生对易混淆的字掌握较差,如“销”“镳”。
第2小题考查古诗文积累。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较好。
第3小题考查学生名著知识积累,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比较,回答不够完整,有的学生回答比较片面。
第4小题仿写句子,既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抒发真实情感,让学生做到言为情出。
第5、6小题考查了新闻概写能力,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部分课内和课外现代文阅读题材各异,其闪光点是试题体现出了很强的人文精神,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的人格精神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个短文考课内说明文《环球城市风行绿墙》,学生队第3题概括能力较差,错误率较高。
2010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试题分析
• 本题看似简单,但它首先考察了学生对材 料各分句关系的把握;其次材料中的数据 很多,是以往表格题的一种变形,要求学 生像分析表格题一样要从数据概括出材料 反映的一种趋势;另外这种概括数据所反 映的信息的方式是与说明文中考查列数字 这样的说明方法的衔接。此题将几种题型 打通,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概括、归 纳、整合信息的能力。
第9题 题
提取、 提取、概括信息
第10题 理解表达 题
• 5.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结合语境, • 十一届全运会会徽构思巧妙,设计新颖,以11个“竞技人 十一届全运会会徽构思巧妙,设计新颖, 个 为主要构成元素。 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 小篆中繁体“中华” 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造型语言借鉴中国民间 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 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 个运动人形的组合; 个运动人形的组合;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 “同心结”的概念。这样, 同心结”的概念。这样, 。 • A.团结和谐的理念、民族盛会的寓意、吉祥美好的祝福 .团结和谐的理念、民族盛会的寓意、 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于会徽的设计之中 • B.吉祥美好的祝福、民族盛会的寓意、团结和谐的理念 .吉祥美好的祝福、民族盛会的寓意、 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于会徽的设计之中 • C.民族盛会的寓意、吉祥美好的祝福、团结和谐的理念 .民族盛会的寓意、吉祥美好的祝福、 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于会徽的设计之中 • D.民族盛会的寓意、团结和谐的理念、吉祥美好的祝福 .民族盛会的寓意、团结和谐的理念、 就被巧妙地融合在于会徽的设计之中
教学建议
• 加强概括能力的训练,注重方法指导。如 抓中心句、关键句,由具象到抽象的思维 过程的指导。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总体评价大港区2008--2009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稳中有变,难度适宜。
它紧扣09年中考题型的要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从整卷看,有如下特点:1、结构题型稳中有变。
试卷框架结构方面紧扣09年中考的命题趋势,有较强的示范性、引导性。
全卷分基础知识考查、课内现代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诗文默写与鉴赏、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写作九大板块。
提前适应中考的题型,中考时考生看到熟悉的题目,会缓和紧张的心理,从容应答,有利于考生真实水平的发挥。
2、试题注重基础,难度适宜。
全卷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所选内容严格遵从《考试说明》。
试题80%以上由基础题组成,无“怪题”、“偏题”和“似是而非的难题”。
有的题目综合性较强,有体现了与时代同步。
名著阅读的第28小题是结合近期互联网上刊登的一个事例,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情况和分析思辨能力,既明显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又很策略地检查了课外阅读情况。
第12题古诗文默写中的第⑤小题考查学生的课外积累,增加优秀学生答分的机会,从而使全卷总体有一定的坡度。
整卷在难度把握上有梯次,既有较容易的题目,如第1、4、8题,让学生答题就树立信心。
也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如第3、11题,这样照顾优秀生的需要,既让大部分学生体验到考试成功的喜悦,又让部分学有所长的学生有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
难度和区分度较为合适。
3、考查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今年试题不少内容与时代同步,如第七题对综合性学习的考查;第25题有关资料链接,阅读后跟贴,很有时代性。
它提示考生语文学习必须贴近社会生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4、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
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
二、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3)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活少;(4)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整体不高,重视程度不够;(5)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语文试卷分析占树金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现将试卷做以全面分析。
一、本次书面试卷的特点:本试卷命题本着努力体现新课标中新理念的原则,除考察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一些开放性、实践性的考查,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本试卷的命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1.重积累。
学文如积沙。
作为语文学科而言,积累非常重要,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生进入三年级第二学期,已经认识了常用汉字2000个左右,对汉字构字规律有了较明确的了解,掌握了几种基本的汉字方法。
本套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积累情况,2.重运用。
学生学习词语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对词语所在句子的理解,依靠语言环境提供的信息来认知词语,体会词语的意思。
如:第四题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和第七题按要求写一写。
第七题是考查学生对描写春天和时间很短的词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读书格言的积累。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日积月累1、看拼音写词语。
此题中个别字出错率很高,如:残酷、缝隙、轻盈。
这也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局限于本课或本单元生字的归整,而忽略了跨单元的生字归整。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不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也不相同,这里出现了四组多音字,平时也全部训练过,当仍有一部分学生出现错误,说明老师在平时训练时缺少反复性的练习。
3、形近字组词。
正确率很高,极少部分学生有错别字现象。
4、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基本上没有错误,说明学生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透彻。
(二)、开卷有益课内阅读的失分率较高,考试之前反复训练的题也出现了错误,实际分数与老师估计的分数相差较大,由此,我们老师要总结出失分的原因,不要过分相信学生的口语表达,还要落实到笔头上,稳中求稳。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这道题失分较高,很多学生因对词语的理解不够清楚,对词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确所以丢分;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不会组织语言,还不会准确表达,积累的语言也比较少,所以出现丢分现象。
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析报告
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析报告初三级部刘现涛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析报告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已落下帷幕,回顾本次语文测试试卷,充分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改革意识。
试题的学科性、导向性、文本性鲜明。
既注重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又加强了考查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切合了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方向,具有较强的导向性、针对性。
一、试题结构分析本试卷总分为120分,难易度与学业水平测试相比,基本持平,试卷题目共分为三大类:即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
其中阅读题有四个,课内两个(课内现代文1篇,课内文言文1篇),课外两篇,作文为半命题作文,其考试出题的倾向性与中考接近。
二、得分情况本次期终考试试题出题范围广,全面考查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试题梯度性强,考察面广。
从学生得分情况来看,过百分者不少,成绩集中在80到110之间,不及格者也不少。
三、试卷分析(一)积累运用:积累和运用部分分别考查了字词注音书写、成语使用、病句修改、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以及根据语境仿写等相关知识。
(1)字词注音书写题出错较多,原因在于一些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比如“谀词”的“谀”一部分学生不认识,而“恃才放旷”一词的“旷”一字不会写。
看来以后应加强基础知识重点字词的积累。
(2)病句题出错较多,问题在于好多学生不能知道哪个句子有错,哪个句子没错,不知如何分析,尤其是对于试题中C项语序不当的病句不能正确理解。
正确答案应是A(3)是古诗文默写题。
考查了重点诗文名句的默写,从学生作答来看,学生掌握较好。
只是更应注意的是要抓重点字的书写,因为个别学生的错别字较多。
(二)阅读理解(1)题是课内文言文阅读此题考查了文言名篇《唐雎不辱使命》。
其中考查的知识有重点词解释,比如“士、休、仓、谢”,令人遗憾的是在讲课时虽做过重点讲解,但还有一大部分学生答题出错。
此题中第二题是重点句子翻译,此题只要多动脑筋,一点不难,可惜有些学生没有解释出重点词的意思,不能得全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年年考试题不同,年年考试题相似。
”手握着2010-2011年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我的感觉是:今年,语文试卷“在稳定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显特色”,对平时的常规教学有了更好的定位和指引,让教师明确语文该教什么,让学生明确语文该学什么。
对一线教师把握中考的特征和规律,安排好下一阶段的教学和总复习都有指导意义。
试题以“回归教材,突出能力,注重运用”为命题原则,以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三大板块为试题结构。
各大题分析情况如下(抽取本班41份试卷做样本):1、语言积累与运用部分卷面分为20分,18分以上的11人,3个同学是10分以下。
这一块除了诗歌默写有5人全对,各小题的失分率都比较高,其中又以综合性实践题失分最多。
但也由此可见一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低下。
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必要针对字词知识加强督促,强化训练,让学生巩固过关;对于古诗词,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更要时时“温故”。
切记:一字出错,满“盘”皆输。
这次综合性题目是学生最易得分和最不容易得分的题目。
这类试题实际上融入了多个考点,因此,对这项内容的复习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这类问题的特点,把握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最后结合各种类型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
特别对于开放性试题,如何把握尺度,如何去“大题小做”、“小题大做”要结合例文示范作进一步的探讨。
12个考点要专项落实,各个击破。
2、阅读题部分,分为课内文言文(14分)、课外现代文(20分)、课外议论文(16分)。
在抽取的41份样本中,该块失分率最高,关键是学生还没有充分把握作题规律,不懂得到文本中去筛选、提炼答案。
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答题的语言和技巧方面,大部分学生的答题语言不够精炼,直中要点的答案很少。
对于平时强调的说明方法的作用、论证方法的作用、修辞手法的效果,以及表现手法等落实不够,包括结合中心句、主旨句分要点答题的思想。
初三语文2009.9-12成绩分析
2009----2010上学期语文成绩分析八年级王凤艳一、试卷分析1.本套试卷知识覆盖面广,重点、难点突出,基础知识考察全面,难度比值中,着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2.本套试卷共分为积累与运用、语文综合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练习四大部分。
从试卷来看,本套试题更注重对学生语言积累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体现了学以致用,注重积累,题型合理、丰富,适合学生发展特点,有利于学生读写、理解等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答卷分析:第一题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共22分:主要考察学生的注音仿写、错别字、修改病句,对联、衔接、古诗文背诵和日常知识等方面。
学生失分情况较少,80%以上的学生基本在17分以上,满分的学生在60人左右。
学生失分最多的是第6小题(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失分原因主要是不注意读题和分析,特别是在备选⑤⑥两句之间犹豫不决,出现了错误。
还有第5小题学生缺乏对日常知识的掌握,所以出现了错误。
第二题语言综合运用共4分: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的简明扼要。
第8小题好学生基本按要求答题,能抓住主要特点来写,但有部分同学的字数过多,超过题目要求字数,语言啰嗦繁复。
第三题阅读(一)文言文共18分:第10小题古诗鉴赏丢分很严重,满分只有4人,大部分学生读不懂诗意,找不到答题点,无法结合所学知识来赏析。
第11小题重点文言词语解释,出错较多的是“度”“会”二字,“度”译为“计算”“猜测”,“会”释为“遇上”,都不准确。
第12小题朗读停顿,所给答案有误,但学生完成较好。
第13小题翻译句子,部分学生抓不牢重点词语。
第14小题学生可以抓住答题点,但答题不够简明,第15小题分析较好,因为该题此前有练过。
阅读(二)部分现代文共26分,第16、17小题考查学生整体阅读、信息筛选的能力,学生答题情况较好。
第18小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把握,多数学生把握较好,但漏举例进行说明的现象较为突出。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1、关于试卷命题科学性的分析:本次语文期中试卷,总体上体现了命题者对语文教材的准确审视、对中考趋势走向全面的把握与理解,关注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富有时代气息,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熏陶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对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
2、关于命题知识和考点的分析:语文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基础知识考查上,重在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不单纯考查纯记忆性和纯知识性的内容,以学生对语文知识能达到积累和灵活运用为考查的主要目标;在阅读考查上,注重对文章内容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在写作方面,重在考查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历、感情表达需要写作3、对试卷题型、卷面的分析:本试卷共分六个版块,(一)积累与运用(25分),其中包括字音、字形、,也有修辞、病句、文言名句默写、综合性学习分析与概括等。
(二)阅读理解(45分)其中包括诗词赏析4分、课内外文言文13分、记叙文阅读17分、议论文阅读11分。
(三)作文(50分)。
试卷总分120分。
分值安排合理基本与中考中各部分版块的比例相同。
二、试卷分析基本情况说明考试总人数38人分数段90分以上80---89 72---79 72分以下人数 1 9 5 28典型试题情况分析1、知识积累与运用这一部分知识中默写15分,其中理解性默写10分,记忆性默写5分。
出错比例高。
理解不了不知该写哪句是中下等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
也有背不下来写错字的原因。
字音、字形、的考查出错率也比较高。
比如“隽永”的读音,还有把“睿智”写成了“锐智”的,甚至于对“冷峻、婉约”的错字都未能正确找出改正。
200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科期末测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09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科期末测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A. 2.① A 组中的“疚”应写作“咎”② D 组中的“怄”应写作“呕”(找出并写对其中一个错别字才能得1分,共2分)3. C 4. D[以上第1—4题均为2分]5.示例:寒冬里看到春光在沙漠中看到绿洲痛苦中看到幸福(每句1分,共3分。
注意:句式要整齐,用词要相对,意思要相近,要能紧扣句首所说的““希望是如此神奇”这一中心,否则不得分。
)6.(1)讽刺老板缺斤短两,唯利是图,坑害顾客。
(2分)(2)急于牟取暴利,贪得无厌。
(2分)(意思接近即可)7.①燕然未勒归无计②载不动许多愁③赢得生前身后名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每句1分,凡默写句中出现错误,该句不得分。
共5分) 8.①为……而死②通“倡”③正确④认为……怪异(每小题0.5分,共2分)9.(1)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数”1分,“外”1分,共两分。
)(2)士卒中到处谈论(这件事),都对陈涉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2分)(“往往”1分,“指目”1分。
)10.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1分)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1分)【“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各1分,意合即可。
】11.通过运用简洁的语言描写,说明陈涉年轻时期就志存高远,具有非同常人的人生追求,为下文叙写陈涉起义伏笔(作铺垫)。
(每一横线处1分,共3分,意合即可。
)12.(1)不好。
因为“卷”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打猎的大队人马纵马狂奔,飞快穿越小山岗的壮观场面,而“过”则只是“经过”的意思,无法突出表现出猎人马行走之快的特点,更无法生动地表现出太守出猎时的壮观的场面和雄壮气势。
(手法1分,对比分析2分,共3分)(2)引用“孙郎”射虎的典故意在表现自己打猎时的不凡身手,表示自己要像孙权那样英武有为。
引用“持节云中”表达了自己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任而重新被起用的愿望。
2010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分析
2010年秋季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分析2010年秋季九年级语文检测试题由会泽县统一命制,试题由语言积累与运用、语文综合运用、阅读、写作四大板块构成。
题型为选择、填空、简答、分析综合、表述等。
共计29个小题。
满分120分。
一、考查所涉具体知识内容积累与运用:共七题,考查内容涉及字音辨别、成语的理解运用、标点符的运用、病句的识别、语言运用的连贯性、名家作品的阅读及常识、古诗文默写。
语文综合运用:共两题,考查方式为采访人物及采访问题设计、时事新闻的标题的拟写及评价。
诗文阅读:共八题,考查内容为对字、词语的解释、句子翻译、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对整理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对文章整体把握。
现代文阅读:共十一题,考查说明文阅读和记叙文阅读。
说明文考查的知识点有对说明对象特点的概括、说明语言的运用、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文章整体把握及理解。
记叙文考查知识有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及揣测、句子照应及句子的意思、文章整体的把握理解。
写作:该部分设题两道,题一为命题作文,“我心中的好老师”;题二为材料作文,要求阅读材料,了解实际,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生活中难忘的瞬间。
二、试题具体结构、所赋分值及依据从上表可看出,本次测试试卷的整体结构、所考查的内容及分值设置、题型及题量上与2010年曲靖市中考试卷基本一致。
对学生了解中考题型、设置规律及今后教师指导学生复习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三、考生得分情况及答题情况分析本次共抽样卷120份,抽样覆盖面达30.2%。
各题得分情况如下:从各部分得分情况来看,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古诗文默写、文言文阅读及现代文阅读得分率偏低。
综合及写作部分得分相对较高。
具体表现为:选择题部分:字词音义的辨别理解、病句识别得分较低,正确率分别为50%和20%。
标点符号使用、句子排序和文学常识正确率较高。
字音表现为对形近字的字音记忆不准,如,把“袍”字的读音错读为“bāo”、把“战战兢兢”的“兢”错读为“jing”。
2009—2010上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09—2010上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数据统计全市参加考试2464人,平均分86.6,优秀率30.68%,合格率65.95%平均分较高的学校:二中附中、市直四初、大峪沟二中、市直三初、北山口一中、孝义一中、市直二初、小关二中、孝义三中优秀率较高的学校:二中附中、市直四初、大峪沟二中、北山口一中、孝义一中、市直二初、河洛二中合格率较高的学校:二中附中、市直四初、市直三初、小关二中、孝义三中、大峪沟二中、市直二初、孝义一中、北山口一中命题指导思想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体局有关文件的要求。
试卷结构合理;试卷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侧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考查要点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包括字音、字形、关联词语的使用,古诗文默写与名著阅读,句子的衔接和病句的修改,材料的分析概括和语言的表达应用,针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实际情况,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3、4小题准确率较高。
第2小题错的多,多数选B的估计是把“死心塌地”的“塌”误认为是“踏”。
5题古诗文默写:多数能得满分,只是错别字较多,如把“零落成泥碾作尘”的“碾”和“作”写成“辗”和“做”,“帘卷”写成“卷帘”,也有“舴艋舟”不会写的,还有把诗句胡乱对号的,如把“举杯邀明月”写成“独酌无相亲”等的。
6题名著阅读有一半能得满分,问题有:第一小问有学生根本就不了解文段内容,没看过名著,所以就什么都不会,有的虽然也知道,也记的似是而非,如故事名称写不准确,本应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的少写“鲁提辖”,有的写成“鲁知深”,还有写“郑关西”,还有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既然有书名号,就应该记准确。
第二小问是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本来很鲜明的人物性格把握不准,学生答成:“泼辣”(应是针对女性的)“凶狠”“蛮横”“老实”“善良”等,也有把“暴躁”的“躁”写成“燥”的。
2009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质量分析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质量分析范登清???(甘肃省民勤县重兴中学,甘肃?民勤??733308)作者Emil::一、试卷的基本情况(一)试卷结构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第二部分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考查古诗文阅读;第四部分考查作文。
(二)命题特点1.稳中求变的命题策略。
前三块内容题型基本不变,保持一定的延续性,作文命题形式变化较大,不再是一个题目的一篇大作文写作,而是一个主题的两篇不同表达方式的两篇小作文的写作。
这样的命题形式上更灵活了,对于初次尝试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对学生根据需要灵活运用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帮助很大。
2.能力为先的命题立意。
语文试卷命题一直坚持“注重基础考查而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原则,考查了字音、字形、古诗背诵等识记内容,也考查了词语运用、语意连贯、指代义等理解能力题,还考查了人物赏析、发表观点等主观评价题。
3.坚持文质兼美、深入浅出的选材设题原则。
选用命题的材料均出自高品位的报刊杂志,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引发丰富的联想。
4.坚持注重教育性和时代性的原则。
要求设题应注重挖掘材料的“思想教育内容”,并通过设题角度新颖的技术处理,让学生得到情感熏陶和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一)整体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最高分129分,最低分90分,总体平均分107.22,及格率是100℅。
(二)各部分答题情况分析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个小题,整体平均分为24.54,得分率为81.80℅,学生掌握较好。
前5题是客观题,分别从语音、错别字、词语运用、语言连贯和标点符号5个方面考察。
第四题较难,学生得分较低,其余难度不大,得分较高。
第6题是古诗文默写,错误主要有“竞”写作“竟”,“之间”误作“之际”。
第7题是短句组合复句,由于教师平时落实到位,学生得分率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上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数据统计全市参加考试2464人,平均分86.6,优秀率30.68%,合格率65.95%平均分较高的学校:二中附中、市直四初、大峪沟二中、市直三初、北山口一中、孝义一中、市直二初、小关二中、孝义三中优秀率较高的学校:二中附中、市直四初、大峪沟二中、北山口一中、孝义一中、市直二初、河洛二中合格率较高的学校:二中附中、市直四初、市直三初、小关二中、孝义三中、大峪沟二中、市直二初、孝义一中、北山口一中命题指导思想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体局有关文件的要求。
试卷结构合理;试卷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侧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考查要点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大题积累与运用包括字音、字形、关联词语的使用,古诗文默写与名著阅读,句子的衔接和病句的修改,材料的分析概括和语言的表达应用,针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实际情况,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3、4小题准确率较高。
第2小题错的多,多数选B的估计是把“死心塌地”的“塌”误认为是“踏”。
5题古诗文默写:多数能得满分,只是错别字较多,如把“零落成泥碾作尘”的“碾”和“作”写成“辗”和“做”,“帘卷”写成“卷帘”,也有“舴艋舟”不会写的,还有把诗句胡乱对号的,如把“举杯邀明月”写成“独酌无相亲”等的。
6题名著阅读有一半能得满分,问题有:第一小问有学生根本就不了解文段内容,没看过名著,所以就什么都不会,有的虽然也知道,也记的似是而非,如故事名称写不准确,本应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的少写“鲁提辖”,有的写成“鲁知深”,还有写“郑关西”,还有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既然有书名号,就应该记准确。
第二小问是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本来很鲜明的人物性格把握不准,学生答成:“泼辣”(应是针对女性的)“凶狠”“蛮横”“老实”“善良”等,也有把“暴躁”的“躁”写成“燥”的。
第三小问有把“倒拔垂杨柳”的“拔”写成“拨”,还有把李逵、鲁达、武松三个人物的有关故事混淆。
7题材料分析:此题丢分最多,第一小问是提取主要信息:多数学生能答出:甲型HINI与宰杀生猪并无关系,较好的答:甲型HINI命名不符合实际,有误导作用。
没有能答出“命名不科学”。
第二小问是修改病句,有把“目的”写成“目地”的,有把“达到”和“有效”互换位置的。
第三小问是公益广告,内容要体现语言的简明扼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多数学生这两点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较好的广告语有“勤洗手常锻炼流感疫情全不见”、“勤洗手离人群齐心协力抗甲流”、“流感病毒不可怕锻炼身体抗拒它”、“甲型流感不可怕良好习惯赶走它”等。
第二大题《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是一篇抒情散文,试题考查了信息的筛选,词语的理解,句子的补写,关键句子的含义,文章情感的把握,修辞方法及作用。
第8题是本题中失分最多的题,第一问很多同学答成“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第二问很多同学写成“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学生还是没找准相似点。
分析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找祖母和落叶的相似点,“落叶替果实遮阴凉”,这是一种奉献精神,那祖母肯定为我们怎么着,想到这一点,就不难找出答案了,“祖母没掉过一滴眼泪,总会大声爽朗的笑”,这是祖母的坚强、乐观精神所在,那落叶的这种精神只有“从不惊叫”这一句话来体现。
第9题基本全对。
第10题有一小部分同学只找到了一点,而忽略了另一点。
考生缺乏作题经验,可按点得分,2分的题尽量答2点,可能会更完整。
第11题有一小部分同学意思重复上面的分句,如写成“哪怕再多的痛苦”等,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没领会透“哪怕”后面的内容,写成了美好的东西,如“哪怕晴空万里,她都保持沉默”,表现不出落叶的坚强无私奉献的品质,但也有些同学想象丰富,紧扣主题,如:“哪怕离开大树母亲的怀抱,她都只当作一场旅行”,“哪怕生命已到尽头,它都只是无声无息,安然地接受”等。
第12题有一部分学生忽略了对祖母的赞美,而只领会到了对祖母的怀念,可见,对主旨把握还不够全面。
审题不清,问“借落叶抒发了什么情怀”,有一部分答成“落叶怎么怎么了”。
第13题考查对比喻修辞的理解,有一小部分同学修辞答错,如答成夸张、排比、拟人等,有一部分表达祖母的愁苦写不出来,而写成了祖母的品质,如抓住文中的“泪雨滂沱”,很快就会想到“悲伤”“伤痛”一类的词语来表达,但也有一些考生,对这一类的题训练有素,以“比喻+生动形象+表达了感情”这种模式来应对,简单明了,紧扣了得分点,这样答题很规范,其它的修辞也可拟写一种模式。
第三大题说明文《话说益生菌》的阅读,分别考查了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把握,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等。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问题:1、文体不分。
相当一部分学生,误认为是议论文,答题中出现了“证明了作者的观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表述,还有些学生论证方法、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不分,概念不清,务必让学生区别开来。
2、有些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表述不规范。
说明文中常用的六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据、打比方”,这是基本固定的称谓,教师还要在自己的教学中规范自己的教学表述。
3、审题不准。
突出表现在17小题。
原题是“‘益生菌几乎没有负作用,因而许多商家堂而皇之的销售益生菌制品。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这样的推断准确吗?请说出你的依据。
”考查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想象的能力,是一种延伸迁移的能力,这里已经有了推断,要求找出这样推断的依据,其实已经降低了难度,因此也可以说是考查准确把握文中信息的能力,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文中只说了“几乎没有负面的研究结果”而没说“几乎没有副作用”,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几乎一半)没有审准题目,在这句话的前前后后找了一些不相关的内容写了下来,虽说是“依据了信息”,但明显没有答到要点上。
希望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复习说明文时,先教会学生揣摩透试题考查的内容,再教他们答题的方法。
4、答题不规范。
比如说“这说明了益生菌的作用”,什么作用,要说清楚。
再比如“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把益生菌比作‘特种部队’,通俗易懂。
”少了关键的一句“说明了益生菌对人体的益处”;另外有学生没有写出例句,凭空去分析某个说明方法,也是不得分的。
第四大题文言文阅读采用了比较阅读的形式。
课内语段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唐雎不辱使命》,课外语段是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的《鲁人曹沫》,课内外衔接紧密,延伸自然,思想性强,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阅读实际。
试题以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为主。
第18、19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和句子翻译,满分率约均为85%,得分较为理想,但也存在部分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一问题。
如:18题解释“谢”,这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有些同学直接解释为“感谢”,显然不对;还有一些学生将“道歉”写为“道谦”,很明显学生是会背不会写。
第19题考察的两个翻译句子,一个是文中重点句子,一个是课后题原句。
应该说大部分同学掌握得还不错,但还不是百分之百掌握。
如:重点词语“尝、闻、以、徒”,判断句式“者……也……”等都是应该重点掌握的。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不偏不重,注重基础,注重理解,注重积累。
第20题是比较阅读理解型试题。
第一问是“唐雎和曹沫遇到的事情有什么共同之处?”认真审题的学生都能答出“大国恃强凌弱”或“大国欺侮小国”之类的,不认真审题的则答成了“唐雎和曹沫都是怎样做的”,这就相差甚远了。
后一问是“他们都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这一问应该是送分题,唐雎的精神品质学生都知道,但是一看前面的不会,后面的就束手待毙了。
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第21题是课后题原题,题目难度也不大,列举两个历史上有名的“士”。
答题失误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不知道“士”是战国时期很特殊的一个阶层,结果答得五花八门:诸葛亮、刘备、孔子、毛泽东等等,令人哭笑不得。
其二,错别字多,荆轲的轲,蔺相如的蔺等写错。
要强化基本功训练。
第22题古诗词鉴赏答得不太好,平均得分2分,甚至有得0分的。
客观原因是本题分值过高(4分),主观原因是对诗歌的文眼“狂”字理解不深甚至根本不理解,其次是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赏析,从而造成表达混乱。
如:有些学生理解成作者因不受重用而发狂,或者年少轻狂,或者行为张狂,这都有失偏颇。
而有些同学则养之有素,如仿照“赋壮词”的“壮”从几个方面分析,思路不错。
第五大题作文题目有两个,任选其一。
两个题目分别是半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对评分细则补充说明如下:1、没有写题目扣2分。
2、抄袭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的作文给分在29分以下,直至0分。
3、书写不规范酌情扣1-2分。
4、结构完整,字数达不到600字左右扣2分。
5、结构不完整,归入四类卷以下。
6、满分比例控制在5%左右。
卷面情况本次作文是二选一,一篇是半命题作文“拨动了我的心弦”,第二篇是材料作文,两道题目命题,符合学生特点,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人间真情,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独立人格。
第一个题目:拨动了我的心弦这个半命题首先要把它补充完整。
横线上可以填写某个人(某些人)、某件事,文章要写出这些人事如何“拨动”我的心弦,给我的生活以震撼,给我的成长以启示。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取材比较广泛,涉及母爱、友谊、汶川海地地震、音乐、古诗词等方面。
体现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尤其对亲情友情,对团结互助等精神的追求。
比如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建家园”的精神拨动我的心弦,一句鼓励的话语拨动我的心弦,父母无私的爱拨动我的心弦,通过一个个感人的场面,一件件典型的事件写出了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第二、学生的文章视角独特,能够把思路放开,并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例如有学生命题“他们拨动了我的心弦”,作者以小标题的形式从“狂歌五柳前”的陶渊明的高洁写到“八千里征程”的岳飞的忠贞,写到“生命激情飞扬”的感动中国人物的无私、无畏,思路清晰地写了一组人物对我心灵的触动。
这也反应了现在的学生随着阅历的增加,知识面在不断扩宽,作文的立意也在不断加深。
第三、学生文章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创新,文章有题记、后记、小标题等精美的包装,有的文章以书信形式出现,这都是教师平时教学成果的反映。
卷面中也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