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主要国家简介

合集下载

春秋战国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战国简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时期分界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为战国始年等。

·政治社会背景作为对公元前221年之前的先秦史有意义的认识理解,我们必须从广义上对周代传统时期为公元前1122—前256年出现的政治和社会形势进行了解。

在那个时代最后两三个世纪的动荡对中华民族许多形形色色的变化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同时,一些被称为蛮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响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很快赶了上来。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国
1、齐: 山东省、河北省
2、楚: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
3、燕:辽宁省、河北省
4、赵:内蒙古、山西省、河北省
5、魏:山西省、河南省
6、韩:河南省
7、秦:陕西省、四川省、甘肃省
1、《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2、《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3、《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4、《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春秋战国——精选推荐

春秋战国——精选推荐

春秋战国东周时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 春秋疆域图(春秋的都城和春秋历史) 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

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

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

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襄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的大事。

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

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

《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

”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

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

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周王室自身实力的削弱 西周盛时,以镐京、东都为中心,王室有直接管辖的王畿方约千里的土地。

所有渭、径、河、洛地带都是周的王畿。

西边的关中平原,以镐京为中心,是周人兴起的根据地,称为“宗周”;东面的河洛地带,以东都王城为中心,是保卫宗周和镇抚东方的重镇,称为“成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诸侯国纷争不断。

本文将为您列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列表,并简要介绍每个诸侯国的历史背景和地位。

以下是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1. 齐国: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大强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

齐国在鲁、燕等诸侯国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国君被赋予“霸主”的称号。

齐桓公是齐国的一个重要君主,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使齐国实力大增,成为春秋时期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2. 晋国:晋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国,分东晋和西晋两部分。

东晋位于今天的山西、河北等地,而西晋则位于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

晋国在春秋时期是五个霸主国家之一,后期又分为晋韩、晋赵两个诸侯国。

3. 秦国: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但后来因秦始皇统一六国而成为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秦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其国君麾下有一支精锐的军队,被誉为“百万雄师”,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股重要力量。

4. 魏国:魏国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河南省一带。

魏国的国君曾担任过号令天下的霸主,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

魏国后来分为魏、赵、韩等三个诸侯国。

5. 赵国:赵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一带。

赵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国君赵武灵王曾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扩张,使得赵国一度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

6. 韩国:韩国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一带。

韩国后来分为韩、魏两个诸侯国,韩国还曾与赵国、魏国合作,共同对抗秦国,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7. 魏国: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国,位于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

楚国曾经是春秋时期东方化的代表,其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楚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但在与秦国的战争中最终失败。

8. 燕国:燕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一带。

燕国虽然地处边缘地区,但其国君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和战争策略,使燕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和地位。

春秋战国简史(14幅地图)

春秋战国简史(14幅地图)

春秋战国简史(14幅地图)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历史上⼀段最精彩的⼀段时间,在这数百年间,诸侯群雄纷争、⼈才辈出、百家争鸣,展现出⼀幅幅激荡⼈⼼的画卷。

武王伐纣商朝末年,纣王帝⾟拒纳谏⾔,税赋沉重,刑法残酷,穷兵黩武对外攻打东夷诸部,以⾄于天怒⼈怨,众叛亲离。

周武王继位后,于公元前1048年在孟津⼤会⼋百诸侯,誓师伐纣,史称“孟津之誓”。

两年后,周武王率⼤军伐商,从孟津渡过黄河,向朝歌进军。

在牧野⼤战商王军队,商军倒⼽溃败,纣王见⼤势已去,于⿅台⾃焚,商朝灭亡。

分封诸侯武王灭商后,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周武王封建诸侯,将同姓宗室和功⾂分封各地,建诸侯国,借诸侯之⼒拱卫周王室。

另外,根据当时 “灭国不绝祀”的原则,还封商纣王之⼦武庚于殷商旧地,以管理商朝遗民。

为监视武庚,防其造反,武王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被封殷都附近邶、鄘、卫三国,史称“三监”。

周公平叛周武王死后,其⼦周成王继位,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

武庚有复国野⼼,趁机拉拢三监,并联合部分东夷部落,起兵反叛,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

周公率军东征平叛,叛军⼤败,武庚死。

周公趁胜追击,经过三年征战,灭奄国、徐、蒲姑等⽅国,胜利班师。

⽝戎灭西周西周后期,西北的⽝戎逐渐强盛,⽽周王朝恰逢周幽王在位,昏庸⽆⽐,极度宠爱褒姒,为博美⼈⼀笑,玩出烽⽕戏诸侯闹剧。

⽽且废申后及太⼦宜⾅,改⽴褒姒为后,伯服为太⼦。

申侯⼤怒,于公元前771年联合繒国和⽝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

周幽王及太⼦伯服被杀,西周灭亡。

诸侯拥⽴宜⾅为周平王,迁都洛⾢(洛阳),史称“东周”。

春秋争霸东周时期,诸侯势⼒越来越强,周王室逐渐势微,⽆⼒控制天下诸侯。

诸侯为了增强实⼒,彼此之间不断攻伐,激烈争夺地盘及发展资源。

齐、晋、楚、秦、宋五国先后成为霸主,史称春秋五霸。

城濮之战为争夺中原霸权,公元前632年,楚、晋两国在城濮进⾏了⼀场激烈的战争。

春秋战国历代诸侯列表

春秋战国历代诸侯列表

春秋战国历代诸侯列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国家分裂割据,各个诸侯国相互争霸,民族融合与文化繁荣并存。

本文将为大家列举春秋战国历代诸侯国的列表。

一、春秋时期1. 鲁国:鲁国位于今山东省东部,首都为齐鲁之地的齐鲁(今济南市)。

鲁国是五霸之一,其君主是孔子的故乡。

2. 晋国:晋国地处今天的山西、河北和陕西交界处,首都为中原地区的晋阳(今太原市)。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国。

3. 齐国:齐国位于今山东省中部,首都为齐鲁(今济南市)。

齐国在春秋时期曾经是五霸之一,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4. 楚国:楚国地处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一带,首都为楚地(今湖北荆州市)。

楚国在春秋时期是六大诸侯国之一。

5. 郑国:郑国地处今河南省西部,首都为齐鲁(今济南市)。

郑国在春秋时期曾经是六大诸侯国之一。

6. 越国:越国位于今浙江省一带,首都为越地(今绍兴市)。

越国在春秋时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

7. 吴国:吴国地处今江苏省一带,首都为吴地(今苏州市)。

吴国在春秋时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国家。

8. 邹国:邹国位于今山东省中部,首都为鲁邹之地(今济南市)。

邹国是春秋时期重要的诸侯国之一。

二、战国时期1. 秦国:秦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一带,首都为雍地(今陕西西安市)。

秦国是战国时期崛起的国家,最终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

2. 赵国:赵国地处今天的河北省一带,首都为赵地(今天津市)。

赵国是战国时期较强的诸侯国之一。

3. 韩国:韩国地处今天的河南和山西交界处,首都为韩地(今洛阳市)。

韩国是战国时期较为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4. 魏国:魏国地处今天的河北和山西交界处,首都为魏地(今安阳市)。

魏国在战国时期曾经是七雄之一。

5. 楚国:楚国地区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安徽一带,首都为楚地(今湖北荆州市)。

楚国在战国时期重新崛起,并成为七雄之一。

6. 齐国:齐国在战国时期的疆域与春秋时期相比有所减少,但依然拥有相当实力。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七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政治格局非常复杂,分为七个主要的国家,即齐、楚、燕、韩、赵、魏、秦。

这七个国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争斗不断,既有同盟结合也常有战争爆发。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七国之间的关系及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持续到公元前221年,贯穿了近五百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周朝末年,当时的中央政权已经开始衰落,各地的诸侯国逐渐崛起,形成了统治割据的局面。

二、七国之间的关系1. 齐国: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早形成的大国之一,它的疆域位于今天的山东地区。

齐国在此时期以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富饶的经济资源而著称,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 楚国:楚国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地区,也是七国中的一个强国。

楚国的君主以贵族出身为主,他们采取强权政治和军事扩张的策略,致力于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3. 燕国:燕国位于今天的河北地区,与齐国相邻。

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强大了自己的军事力量,成为华北地区的一支重要势力。

燕国与齐国、秦国等国家之间有着复杂的政治和军事关系。

4. 韩国:韩国位于今天的河南、陕西一带。

他们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壮大,成为七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韩国与魏国、秦国等国家有着一定的政治和军事联系。

5. 赵国:赵国位于今天的河北、山西一带。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崛起,成为华北地区的一支重要势力。

赵国与齐国、秦国等国家有复杂的政治关系,经常发生战争和外交斗争。

6. 魏国:魏国位于今天的河北、河南一带。

它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崛起为七国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魏国与齐国、赵国等国家之间有着复杂的政治关系。

7. 秦国:秦国位于今天的陕西一带,它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崛起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秦国的君主秦穆公通过一系列变革措施,成功地巩固了国内的统治地位,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三、七国之间的影响七国之间的关系相互牵制,既有同盟也有战争。

春秋战国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据传从公元前770年持续到公元前221年。

这段时期以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和文化繁荣为特点,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对春秋战国历史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春秋时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周朝的封建制度开始瓦解,各个诸侯国开始崛起。

诸侯争霸、战争频繁成为当时的常态。

其中,齐国、晋国、楚国、鲁国、魏国和卫国是当时的六个大国。

他们互相争斗,通过政治手段和战争征服邻国,以扩大自己的国土和影响力。

在春秋时期的初期,诸侯之间主要通过婚姻联姻的方式维持关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诸侯之间的战争往往是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以及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

这些战争几乎没有完全胜负,形成了一种相对平衡的局面。

在春秋时期的中期,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革。

边疆地区的战争逐渐减少,而内战和政治斗争越来越激烈。

各国开始改变政权制度,实行官僚制度和等级制度,为军事和行政管理提供了更好的组织和管理。

春秋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孔子和墨子等。

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政治、道德和社会观点,为后世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了战国时期,战争更加频繁和复杂。

诸侯国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其中有七雄分别是:楚国、齐国、晋国、燕国、赵国、魏国和秦国。

这些国家通过外交手段、联盟和战争,试图成为霸主。

在这个时期,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同时,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交流也日益密切,文化和思想的交流达到了高峰。

然而,战争和内乱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困扰。

人民生活困苦,农业和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这种局势持续了几百年,直到秦朝的统一战胜了其他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

总结起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变革和发展的时代。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塑造了那个时期的面貌,同时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铺垫了道路。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山东篇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山东篇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山东篇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的诸侯国各自为政,战乱不断,形成了事实上的大分裂局面。

春秋时期诸侯国地图据统计在整个东周时期,共有大小诸侯国一百四十多个,也有学者估计有二百个左右,今天就为读者盘点一下在今山东境内的主要诸侯国。

1、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齐国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周武王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度,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因国君为姜姓,故又称为姜姓齐国。

齐国建国后通过煮盐垦田而富甲一方,逐渐变得强大起来,至齐桓公时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传至齐康公时,大夫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岛上而自立为国君,称田氏齐国。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国统一六国,齐国覆灭。

齐国姜子牙雕像2、鲁国(前1043年—前256年)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周成王东征灭奄国,受封于奄国故土,周公留镐京辅佐成王,其子伯禽代为赴任,建立鲁国,国都曲阜。

鲁国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今山东郓城、定陶一带,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

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君,历时790年。

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

鲁国是姬姓“宗邦”,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

以孔子为代表的鲁国是典型周礼的保存和践行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鲁国孔子像3、莱国莱国最初建国的年代已经无法考证。

最早的记载表明,西周初年莱国便已经存在,《禹贡》中称其为“莱夷”。

研究认为莱国九夷所建,商周时期也称东夷古国,商代始封,西周时期成为诸侯大国,爵位为侯爵,后改为公爵。

春秋初,疆域西起今临朐,东至胶东半岛,北至渤海,南至今诸城、胶州。

莱国畜牧业发达,擅长养蚕和织造丝绸,由于临海,百姓多开发鱼盐和制作海产品,是东夷地区有记录的最早的渔盐之邦,畜牧之国。

公元前567年莱国被齐国所灭,此后逐渐融入齐文化,国人以莱为氏,后去“草”为来,形成来姓,成为来姓的一支。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

春秋时代的诸侯国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但俱体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谜。

非常遗憾的是,哪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但是,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也就是“春秋”。

如此的结果,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至少他参与写了,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所以,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并且被扩张,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直到彻底消失。

春秋时代(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

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代之後是战国时代。

春秋时代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

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

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代”。

平王东迁以後,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

犟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

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周桓王带了军队去讨伐桀骜不驯的郑国,郑伯不仅敢於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

这说明,这时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著天下共主的虚名罢了。

春秋时代,见於史书的比较重要的十几个诸侯国,主要是位於今天山东的齐、鲁,河南的卫、宋、郑、陈、蔡,山西的晋,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燕,陕西的秦,河南、安徽南部和两湖的楚,江苏中南部的吴和浙江一带的越。

这些比较大的诸侯国凭藉其实力,用战争来扩充领土,迫使弱小国家听从他的号令,并互相争夺,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霸,又写作伯,就是诸侯中的老大的意思。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

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於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发展起来。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的简介秦国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

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

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

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

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

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

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

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

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

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齐国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

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丘,建齐国。

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长达800余年。

前221年灭于秦国。

中间什么齐桓公呀管仲啊称霸啊什么的略,不废话。

晋国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

在今山西省南部。

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

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之一。

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

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

从晋昭侯元年(前745)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经过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春秋(约公元前770-前476)鲁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孝公/姬称28 公元前796 乙巳年惠公/姬弗涅46 公元前768 癸酉年隐公/姬息姑11 公元前722 己未年桓公/姬允18 公元前711 庚午年庄公/姬同32 公元前693 戊子年泯公/姬启02 公元前661 庚申年釐公/姬申33 公元前659 壬戌年文公/姬兴18 公元前626 乙未年宣公/姬馁18 公元前608 癸丑年成公/姬黑肱18 公元前590 辛未年襄公/姬午31 公元前572 己丑年昭公/姬稠32 公元前541 庚申年定公/姬宋15 公元前509 壬辰年哀公/姬将19 公元前494 丁未年齐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庄公/姜赎64 公元前794 丁未年僖公/姜禄父33 公元前730 辛亥年襄公/姜诸儿12 公元前697 甲申年桓公/姜小白43 公元前685 丙申年孝公/姜昭10 公元前642 己卯年昭公/姜潘20 公元前632 己丑年懿公/姜商人04 公元前612 己酉年惠公/姜元10 公元前608 癸丑年顷公/姜无野17 公元前598 癸亥年灵公/姜环28 公元前581 庚辰年庄公/姜光06 公元前553 戊申年景公/姜杵臼58 公元前547 甲寅年晏儒子/姜茶01 公元前489 壬子年悼公/姜阳生04 公元前488 癸丑年简公/姜任04 公元前484 丁巳年平公/姜骜05 公元前480 辛酉年晋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文侯/姬仇35 公元前780 辛酉年昭侯/姬伯06 公元前745 丙申年孝侯/姬平16 公元前739 壬寅年鄂侯/姬卻06 公元前723 戊午年哀侯/姬光08 公元前717 甲子年姬小子03 公元前709 壬申年姬泯28 公元前706 乙亥年武公/姬称02 公元前678 癸卯年献公/姬诡诸26 公元前676 乙巳年惠公/姬夷吾14 公元前650 辛未年文公/姬重耳 09 公元前636 乙酉年襄公/姬欢07 公元前627 甲午年灵公/姬夷皋14 公元前620 辛丑年成公/姬黑臀07 公元前606 乙卯年景公/姬据19 公元前599 壬戌年厉公/姬寿曼08 公元前580 辛巳年悼公/姬周15 公元前572 己丑年平公/姬彪26 公元前557 甲辰年昭公/姬夷06 公元前531 庚午年顷公/姬弃疾14 公元前525 丙子年定公/姬午36 公元前511 庚寅年秦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襄公12 公元前777 甲子年文公50 公元前765 丙子年宁公12 公元前715 丙寅年出公06 公元前703 戊寅年武公20 公元前697 甲申年德公02 公元前677 甲辰年宣公12 公元前675 丙午年成公04 公元前663 戊午年穆公39 公元前659 壬戌年康公12 公元前620 辛丑年共公05 公元前608 癸丑年桓公27 公元前603 戊午年景公40 公元前576 乙酉年哀公36 公元前536 乙丑年惠公10 公元前500 辛丑年悼公14 公元前490 辛亥年厉共公01 公元前476 乙丑年楚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熊若敖27 公元前790 辛亥年熊霄敖06 公元前763 戊寅年熊蚡冒17 公元前757 甲申年武王/熊通51 公元前740 辛丑年文王/熊赀13 公元前689 壬辰年熊诸敖囏05 公元前676 乙巳年成王/熊恽46 公元前671 庚戌年穆王/熊商臣12 公元前625 丙申年庄王/熊侣23 公元前613 戊申年共王/熊审31 公元前590 辛未年康王/熊招15 公元前559 壬寅年熊郏敖04 公元前544 丁巳年灵王/熊围12 公元前540 辛酉年平王/熊居13 公元前528 癸酉年昭王/熊珍27 公元前515 丙戌年惠王/熊章13 公元前488 癸丑年宋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戴公34 公元前799 壬寅年武公/子司空18 公元前765 丙子年宣公/子力19 公元前747 甲午年穆公/子和09 公元前728 癸丑年殇公/子与夷09 公元前719 壬戌年子冯19 公元前710 辛未年湣公/子捷10 公元前691 庚寅年桓公/子御说31 公元前681 庚子年襄公/子兹父14 公元前650 辛未年成公/子王臣17 公元前636 乙酉年昭公/子杵臼09 公元前619 壬寅年文公/子鲍22 公元前610 辛亥年共公/子瑕13 公元前588 癸酉年平公/子成44 公元前675 丙戌年元公/子佐15 公元前531 庚午年景公/子头曼41 公元前516 乙酉年战国(约公元前475-前221)秦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厉共公34 公元前476 乙丑年躁公14 公元前442 己亥年怀公04 公元前428 癸丑年灵公10 公元前424 丁巳年简公/嬴悼子15 公元前414 丁卯年惠公13 公元前399 壬午年出子02 公元前386 乙未年献公23 公元前384 丁酉年孝公/嬴渠梁24 公元前361 庚申年惠文王/嬴驷27 公元前337 甲申年武王/嬴荡04 公元前310 辛亥年昭襄王/嬴则56 公元前306 乙卯年孝文王/嬴柱01 公元前250 辛亥年庄襄王/嬴楚03 公元前249 壬子年秦王/嬴政26 公元前246 乙卯年魏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文侯/斯50 公元前445 丙申年武侯/击26 公元前395 丙戌年惠王/嵤51 公元前369 壬子年襄王/嗣23 公元前318 癸卯年昭王/ 19 公元前295 丙寅年安釐王/圉34 公元前276 乙酉年景泯王/增15 公元前242 己未年魏王/假03 公元前227 甲戌年韩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武子/启章16 公元前424 丁巳年景侯/虔09 公元前408 癸酉年烈侯/取13 公元前399 壬午年文侯10 公元前386 乙未年哀侯 02 公元前376 乙巳年懿侯12 公元前374 丁未年昭侯30 公元前362 己未年宣惠王21 公元前332 己丑年襄王16 公元前311 庚戌年釐王/咎23 公元前295 丙寅年桓惠王34 公元前272 己丑年韩王/安09 公元前238 癸亥年赵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襄子/无恤51 公元前475 丙寅年桓子/嘉01 公元前424 丁巳年献侯/浣15 公元前423 戊午年烈侯/籍22 公元前408 癸酉年敬侯/章12 公元前386 乙未年成侯/种25 公元前374 丁未年肃侯/语24 公元前349 壬申年武灵王/雍 27 公元前325 丙申年惠文王/何33 公元前298 癸亥年孝成王/丹21 公元前265 丙申年悼襄王09 公元前244 丁巳年赵王/迁08 公元前235 丙寅年赵王/嘉06 公元前227 甲戌年楚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惠王/熊章57 公元前488 癸丑年简王/熊仲24 公元前431 庚戌年声王/熊当06 公元前407 甲戌年悼王/熊疑21 公元前401 庚辰年肃王/熊藏11 公元前380 辛丑年宣王/熊良夫30 公元前369 壬子年威王/熊商11 公元前339 壬午年怀王/熊槐30 公元前328 癸巳年顷襄王/熊横36 公元前298 癸亥年考烈王/熊完25 公元前262 己亥年幽王/熊悼10 公元前237 甲子年楚王/熊负刍05 公元前227 甲戌年燕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献公28 公元前492 己酉年孝公15 公元前464 丁丑年成公16 公元前449 壬辰年湣公31 公元前433 戊申年釐公30 公元前402 己卯年桓公11 公元前372 己酉年文公 29 公元前361 庚申年易王 12 公元前332 己丑年姬哙 09 公元前320 辛丑年昭王33 公元前311 庚戌年惠王 07 公元前278 癸未年武成王14 公元前271 庚寅年孝王03 公元前257 甲辰年燕王/姬喜33 公元前254 丁未年齐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平公/姜骜25 公元前480 辛酉年宣公/姜就匝51 公元前455 丙戌年康公/姜贷26 公元前404 丁丑年威王/田因齐36 公元前378 癸卯年宣公/田辟疆19 公元前342 己卯年湣王/田遂40 公元前323 戊戌年襄王/田法章19 公元前283 戊寅年齐王/田建44 公元前264 丁酉年(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春秋战国诸侯国列表

颜 山东省滕州市东 子 楚
滥国
齐国
郯国(即炎国) 己 山东省郯城县西南 子 ? - 前 414 年 楚 国(一说是越国)
鄟国 山东省郯城县东北 ? - 前 11 世 纪 - 前 408 年 齐国(一说是楚国)
宿国 风 山东省东平县西南 男 齐国
祝国 姬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东北祝阿故城 年 齐国
? - 前 768
聂国 姜 山东省茌平县西
纪国 姜 山东省寿光市南 侯 ? - 前 690 年 齐国
鄅国 妘 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沂南县一带 子 鲁国
邾国(又称邹国) 曹 山东省邹城市 子 前 11 世纪 - 前 281 年 楚国
莒国 己 (一说嬴姓) 山东省胶州市、 莒县 子 前 11 世纪 - 前 431 年 楚国 《左传.隐二年》 《楚世家》楚简王元年
詹国 姬 伯
巩国 姬 河南省巩义市孝义镇西康店村 国
? - 前 516 年 晋
毛国 姬 陕西岐山县、扶风县一带
后迁河南省宜阳县
伯 前 11 世纪 - 前 516 年 晋国
毕国 姬 陕西省咸阳市 公 前 11 世纪 - 春秋早期 西戎
应国 姬 河南省平顶山市

明国

溓国

益国

穆国

井国

武国

[编辑 ] 位于山东省的诸侯国 国名 姓氏 今地 爵位 起迄年 灭国者 出处
唐国 后改称晋国 姬 山西省、河南省北部、陕西省东部、河北省 西部一带 侯 前 11 世纪 - 前 349 年 韩国、赵国、魏国三
家分晋 《晋世家》 《战国史》
楚国 芈 湖北省、 河南省南部、 后扩张至安徽、 江西、湖南、 江苏 子(自称为王) 建于商代 前 11 世纪受封 - 前 223 年 秦国 《楚世家》 《战国史》

夏商周春秋战国

夏商周春秋战国

• 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两者 之间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西周政局的稳定。
•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 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 的重要手段,更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 定实施。
• 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两者缺一不可。
五、春秋战国时期
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原因:周王室日益衰弱,诸侯不朝,各诸侯
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战争不断。
2、战国时期的兼并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成战国七雄争霸格局, 形成期根本原因是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 平衡。
3、民族的融合
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战争,个民族逐渐融 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三国 蜀:221——263年
吴:222——280年
两晋 西晋:265——316年 东晋:317——420年
十六国:304——439年
南朝: 宋:420—479年 齐:479—502年 梁:502—557年 陈:557—589年
北魏:386——534年(孝文帝改革) 东魏:534——550年 北朝: 西魏:535——557年
北齐:550——577年 北周:557——581年
隋朝:581——618年 唐朝:618——907年 五代十国:907——979年 北宋:960——1127年 (王安石变法) 南宋:1127——1276年 辽 :916——1125年 西夏:1038——1227年
金 :1115——1234年 元 :1271——1368年
宗法制(血缘关系为 周(B.C.1046-B.C.221)
周朝兴衰: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800多年
政治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70个国家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70个国家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70个国家简介1、齐国齐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姜姓。

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

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

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

次年,无知被杀。

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

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

公元前684年,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

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

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

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

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

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

齐霸业达于顶峰。

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

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

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

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

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天津(今天津蕲县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

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

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

庆封专齐政。

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

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

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

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

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

春秋战国时期70个国家简介2

春秋战国时期70个国家简介2

春秋战国时期70个国家简介2公元前312年,秦、魏、韩出兵救燕,败齐于濮水之上。

次年,赵武灵王召燕公子职于韩,派兵护送回燕,立为燕昭王。

昭王即位于燕破之后,立志报仇雪耻,卑身厚币招聚天下贤士,得乐毅等人,励精图治,燕从此强大。

这一时期,燕国设有两个都城,上都为蓟,下都为武阳(今河北易县东南),但也有一说认为汉良乡县为燕的中都。

燕将秦开破东胡后,将领土扩大到辽东,有今滹沱河以北的河北北部及辽宁之大部。

公元前284年,燕联合秦、楚、赵、魏、韩5国伐齐,攻入齐都临淄,连下70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

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战死,城中推举田单为将。

双方相持长达5年。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惠王即位。

惠王猜忌乐毅,改用骑劫为将。

田单进行反攻,收复丧失的70余城,燕从此国势不振。

到燕王喜时,又屡败于赵。

秦乘燕、赵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也不断攻取三晋之地。

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兵临易水,直接威胁到燕国。

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刺杀秦王,没有成功。

秦派王翦、辛胜击溃燕、代联军于易水以西。

又次年,王翦拔取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9、吴国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勾吴、工吴、攻吾、大吴、天吴、皇吴。

吴国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

后吞并淮夷徐夷等小国而扩张到今苏皖两省全境、浙中北、赣东北地区。

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在吴王阖闾、夫差时达到鼎盛。

吴国有季札通习中原礼乐。

有孙武、伍子胥等名将,诞生《孙子兵法》。

开凿邗沟(今京杭大运河)。

有著名兵器吴钩。

吴国于柏举之战西破楚;于夫椒之战南服越;于艾陵之战北败齐;于黄池之会会盟晋。

出如火如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典故。

前473年,越王勾践复仇吞并吴国。

10、越国处东南扬州之地,是中国夏朝、商朝、周朝时期由华夏族在中国东南方建立的诸侯国。

春秋战国简介

春秋战国简介

春秋战国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大约持续了569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的时期。

尽管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大一统的朝代,但由于内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压力,都最终分裂。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样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土地上共有7国,他们是西周、宋、齐、楚、燕、韩、魏。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领土和政府,拥有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其中西周是这7个国家中最大的,拥有最大的领土,但仍然不能长久地统治中国大地。

虽然每一个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政治矛盾和经济竞争,但同时,他们也相互合作,通过政治婚姻等外交手段,来维持着和平。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个精神文明的时期,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和诗人都出生于此,集思想家孔子、思想家老子、思想家孟子、哲学家庄子、作家荀子、诗人刘邦等在一起,为这个时期创造了不朽的灿烂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上最著名的时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历史上发生了许多著名的战争,比如齐桓公与赵武灵王的“围攻长安”,齐桓公与楚武王的“赤壁之战”,楚桓王与秦始皇的“苗疆之战”等,这些战争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但也带来了许多战争的灾难。

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动荡,许多社会贫富差距突出,这就为后来的儒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儒家以“仁义”为基础,努力促进社会共同繁荣。

而另外一种也很受欢迎的思想,就是道家,以“自然”
为核心,主要认为人要和谐共处,推崇自然,而不要过分依靠技术及人为手段。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结束了,但它给中国的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使中国古代文化得以发展,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

春秋时期有哪些国家

春秋时期有哪些国家

春秋时期有108个国家. 齐、晋、秦、楚、陈、吴、越、韩、赵、魏、宋、鲁、卫、郑、钜、邾、杞、杨、蔡、剡、任、藤、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

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无终、中山、安陵、邓、贾、邢、甘。

荣、巴、蜀、单、州、胡、唐、赖、权、莱、逼阳、纪、遂、谭、代、黄、项、耿、霍、魏、息、梁、芮、滑、薛、邿、章、顿、陆浑、肥、鼓。

赤狄潞国、江、根牟、应、罗、樊、毛、程、宿、詹、焦、祝、吕、聂一百零四国。

另有义渠、大荔、孤竹、山戎。

共计一百零八国。

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

1、齐国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子牙之族,他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已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

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

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

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周僖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齐国已称霸北方。

后来,齐国又于周灵王五年(前567年)消灭了东夷大国——莱,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

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2、宋国宋国是周朝三恪之一,国君子姓,国都亳(今河南商丘)。

周武王伐纣,商朝覆灭,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

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

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

春秋战国主要国家简介

春秋战国主要国家简介

春秋战国主要国家简介春秋战国主要国家简介【原创】春秋战国主要国家简介燕国古国名,姬姓,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

开国之君是召公,建都于蓟(今北京西南)。

战国七雄之一,燕王哙时,发生内乱,齐趁机攻占燕国。

燕昭王时,又重用乐毅,攻破齐国七十余城,同时,还向北向东打败东胡,开拓疆域。

昭王死后,前功尽废。

公元前226年,秦破燕,燕王喜东迁辽东。

公元前222年,秦俘获燕王喜,燕灭。

魏国国名,姬姓,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魏国建立。

开国之君是魏文侯,建都安邑。

魏文侯任用李悝改革,军事、经济力量加强,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的国家,后迁都大梁。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会诸侯于逢泽,自称为王。

公元前341年,为齐败于马陵,从此一蹶不振,疆土也日益为秦所蚕食。

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

赵国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赵国建立。

开国之君是赵烈侯,建都晋阳,后迁都邯郸。

公元前386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军力增强,灭掉中山国,打败林胡、楼烦等部族,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

其后在长平之战中,被秦打得惨败,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前228年,为秦所灭。

韩国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

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

韩国是战国七雄中较弱一个,又处军事必争之地。

公元前230年,为秦所灭。

越国古国名,姒姓。

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

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勾践经常与吴国对抗,公元前494年,败于夫椒,向吴臣服。

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

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力排名变化的全景综述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力排名变化的全景综述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力排名变化的全景综述一、春秋战国各时期主要诸侯国国力排名公元前770-740年:1.卫国,2.晋国,3.郑国,4.齐国,5.鲁国公元前740-700年:1.郑国,2.楚国,3.齐国,4.鲁国,5.卫国公元前700-650年:1.齐国,2.楚国,3.晋国,4.秦国,5.鲁国公元前650-600年:1.晋国,2.楚国,3.秦国,4.宋国,5.齐国公元前600-550年:1.楚国,2.晋国,3.齐国,4.秦国,5.宋国公元前550-500年:1.晋国,2.吴国,3.楚国,4.齐国,5.秦国公元前500-450年:1.越国,2.楚国,3.晋国,4.齐国,5.秦国公元前450-400年:1.魏国,2.楚国,3.齐国,4.赵国,5.秦国公元前400-350年:1.魏国,2.齐国,3.楚国,4.秦国,5.韩国公元前350-300年:1.齐国,2.秦国,3.楚国,4.赵国,5.魏国公元前300-250年:1.秦国,2.赵国,3.燕国,4.楚国,5.魏国公元前250-221年:1.秦国,2.楚国,3.齐国,4.赵国,5.燕国二、春秋战国各时期各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中的排名公元前800-750年:1乌拉尔图王国,2亚述帝国, 3周王国,4古埃及第23王朝,5古埃及第22王朝,6巴比伦第九王朝,7库施王国,8卫国,9晋国,10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50-700年:1亚述帝国,2古埃及第25王朝,3乌拉尔图王国,4埃兰王国,5郑国,6周王国,7楚王国,8犹太王国,9推罗,10腓瑞吉亚公元前700-650年:1亚述帝国,2米底王国,3齐国,4古埃及第25王朝,5乌拉尔图王国,6楚王国,7阿哥斯,8推罗,9埃兰王国,10晋国公元前650-600年:1米底王国,2新巴比伦王国,3亚述帝国,4古埃及第26王朝,5晋国,6吕底亚,7楚王国,8科林斯,9库施王国,10迦尸国公元前600-550年:1新巴比伦王国,2米底王国,3吕底亚,4古埃及第26王朝,5楚王国,6晋国,7拘萨罗国,8迦太基,9科林斯,10摩揭陀国公元前550-500年:1波斯帝国,2迦太基,3晋国,4摩揭陀国,5拘萨罗国,6吴王国,7斯巴达,8楚王国,9麦罗埃王国,10古埃及第26王朝公元前500-450年:1波斯帝国,2雅典,3斯巴达,4摩揭陀国,5叙拉古,6越王国,7迦太基,8楚王国,9麦罗埃王国,10维爱伊公元前450-400年:1波斯帝国,2斯巴达,3雅典,4摩揭陀国,5魏国,6叙拉古,7迦太基,8罗马共和国,9楚王国,10底比斯公元前400-350年:1波斯帝国,2摩揭陀国难陀王朝,3迦太基,4底比斯,5马其顿王国,6魏国,7齐国,8罗马共和国,9麦罗埃王国,10奥德里西亚王国公元前350-300年:1亚历山大帝国,2孔雀帝国,3波斯帝国,4迦太基,5齐王国,6秦王国,7罗马共和国,8塞琉古王国,9托勒密王国,10埃托利亚同盟公元前300-250年:1孔雀帝国,2塞琉古王国,3托勒密王国,4秦王国,5罗马共和国,6迦太基,7马其顿王国,8赵王国,9埃托利亚同盟,10伊庇鲁斯王国公元前250-200年:1孔雀帝国,2秦帝国,3罗马共和国,4塞琉古王国,5托勒密王国,6安息帝国,7马其顿王国,8迦太基,9匈奴汗国,10亚该亚联盟0人打赏点赞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举报 | 分享 | 楼主 | 埋红包楼主发言:13次发图:0张 |论史精选 | 赏金最多 | 打赏最多全网98%的天涯er都爱看按照全社区用户收到的赏金数排行按照全社区用户打赏出去的赏金数排行相关阅读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力排名•[评论随笔]春秋战国时期南北各大诸侯国的民风•[版务处理]求教春秋战国时期南北各大诸侯国的民风•[评论随笔]春秋战国时期实力排名•[版务处理]请问: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语言是否相通?•如果周平王不迁都洛邑,还会不会有春秋和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1)你知道几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2)你知道几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3)你知道那几个楼主:阿澈79 时间:2015-10-06 11:01:47公元前770-740年:1.卫国,2.晋国,3.郑国,4.齐国,5.鲁国卫国:在西周时代就一直被周天子任命为监察东方诸侯的方伯,是最重要的诸侯,控制着殷商故地,疆域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国
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赵国建立。开国之君是赵烈侯,建都晋阳,后迁都邯郸。公元前386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改革,胡服骑射,军力增强,灭掉中山国,打败林胡、楼烦等部族,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其后在长平之战中,被秦打得惨败,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公元前228年,为秦所灭。
魏国
国名,姬姓,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魏国建立。开国之君是魏文侯,建都安邑。魏文侯任用李悝改革,军事、经济力量加强,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的国家,后迁都大梁。公元前344年,魏惠王会诸侯于逢泽,自称为王。公元前341年,为齐败于马陵,从此一蹶不振,疆土也日益为秦所蚕食。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
韩国
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韩国是战国七雄中较弱一个,又处军事必争之地。公元前230年,为秦所灭。
越国
古国名,姒姓。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勾践经常与吴国对抗,公元前494年,败于夫椒,向吴臣服。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战国时,势力衰弱,公元前306年,为楚所灭。
秦国
古国名,嬴姓。开国君主秦襄公因护送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文公击退犬戎,周王朝将岐山以西的土地尽封于秦。春秋时期,秦穆公在西部「灭国十二,开地千里」,成为春秋一霸。战国时,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国力大增,最终成为七雄中实力最雄厚的国家。最后经过一系列战争,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
宋国
古国名,子姓,是商人后裔所建的国家。周公东征平定叛乱之后,为了安抚遗民,将微子启封于殷故地,建立宋国。春秋初年,宋襄公曾图谋霸业,但无成而死。宋处争霸大国之间,是兵祸连结之地,灾难深重。战国后期,宋君偃称王,攻齐伐楚,公元前286年,齐联楚、魏攻宋,三分其地,宋亡。
晋国
古国名,姬姓,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开国君主是周成王弟叔虞,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晋昭侯分封其叔成师于曲沃,造成分裂,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时,灭掉大宗而统一。晋献公时,征伐拓疆,国力崛起。晋文公尚贤任能,改革军政,最终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后期,六卿逐渐强大,王室权力削弱。公元前452年韩、赵、魏三家逐走晋出公,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承认三家为侯,晋亡。
【原创】春秋战国主要国家简介 Nhomakorabea燕国
古国名,姬姓,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开国之君是召公,建都于蓟(今北京西南)。战国七雄之一,燕王哙时,发生内乱,齐趁机攻占燕国。燕昭王时,又重用乐毅,攻破齐国七十余城,同时,还向北向东打败东胡,开拓疆域。昭王死后,前功尽废。公元前226年,秦破燕,燕王喜东迁辽东。公元前222年,秦俘获燕王喜,燕灭。
齐国
古国名,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姜姓,开国之君是吕尚,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吕尚用齐地的渔盐之利,发展工商,国家日富。春秋时期,齐桓公用管仲改革,国力强盛,成为第一代霸主,随着灭小国,开疆域,齐国领土扩展到山东大部。春秋后期,姜氏王室权力逐渐为田氏所夺,公元前386年,田氏夺取齐国的政权,国力继续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齐国一直是东方的大国,曾一度与秦东、西对峙,公元前284年,燕等五国联合攻齐,破齐七十余城,齐从此衰落。公元前221年,齐为秦所灭。
楚国
古国名,鬻姓。始祖鬻熊。西周时立国于荆山一带,建都丹阳(今湖北秭归境内)。常与周人发生战争,周人称之为荆蛮。熊渠做国君时,国力强大起来,后建都于郢。春秋时期,楚不断扩张,成为领土最大的诸侯国,也是与晋争霸的主要对手。战国时,楚领土依然不断扩大。但由于楚国政策的失误,在对秦的战争,屡遭失败,国力日衰。公元前278年,秦人攻破郢都,楚被迫迁都陈,又迁至寿春。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