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如何正确的选择中药治病
中医药临床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操作规范一、患者沟通与询问作为一名中医药临床医生,在与患者沟通交流时,应注重以下几点:1. 尊重和倾听患者:与患者交流时,应保持尊重,认真倾听患者的病情和主诉,留出足够的时间给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2. 清晰明了的语言:在与患者交流时,应使用简练、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行业术语和难以理解的专业名词。
3. 综合分析病情: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病情,并结合其他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中医治疗方案。
4.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尽量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二、中医辨病施治规范1. 中医四诊合参:中医辨病施治是基于四诊合参的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医生应充分运用这些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来确定患者的病情,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药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即通过辨别患者的辨证类型,如寒热,虚实等,来确定治疗方法和用药方案。
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运用中医辨证理论进行辨证论治。
3.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都是有差异的,中医药临床操作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避免一刀切的做法。
4. 注意安全和副作用:中医药治疗的药物素材多样,因此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情况,并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
三、针灸治疗规范1. 望闻问切结合:针灸治疗的操作规范与中医辨病施治相结合,医生应在进行针灸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望、闻、问、切,去辨别患者的辨证类型。
2. 遵循穴位选择规范:根据中医经典理论和现代研究,选择适宜的穴位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
医生在进行穴位选择时应充分了解穴位的特点和功能。
3. 应用正确的针刺技巧:医生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应遵循正确的针刺技巧,注重操作细节,确保针刺准确、安全。
4. 疗程和频率掌握:医生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合理掌握疗程和治疗频率,避免过度或过少的治疗。
中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与合理用药
中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与合理用药
中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其体质和病情的中药,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实现个体化治疗。
2. 辨证施治原则:中药应根据患者的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症状,选择药物组方,以达到治疗效果。
3. 以养为主原则:中药的治疗目标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方式,来促进患者自我修复和调整。
4. 综合治疗原则:中药治疗常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如针灸、推拿、食疗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合理用药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根据病情选择中药:中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疾病需要使用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药。
2. 正确用量用法: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等因素,确定适当的剂量和用法,不宜过量或不足。
3. 遵医嘱用药:中药使用应遵守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导,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改变用法。
4. 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副作用:患者应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
副作用和禁忌症,以便合理用药。
5.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中药在与其他西药同时使用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6. 定期复诊: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定期复诊,根据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中医治病的理念原则与方法(精选)
中医治病的理念原则与方法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疗效。
中医治病的理念原则与方法是基于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等。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病的理念原则与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一、中医治病的理念原则中医治病的理念原则源于中医学中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观念:中医注重人体内外环境的整体平衡,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因此,中医治病的首要目标是恢复人体的整体平衡。
2.阴阳平衡:中医讲究阴阳的协调平衡,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治病的原则之一就是调整阴阳的平衡,使其恢复正常状态。
3.五行学说:中医将事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行,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行相互生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
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调整五行的相互关系来治疗疾病。
4.经络系统:中医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通过经络传导气血,保持身体的正常运行和协调。
中医治病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调理经络,疏通气血,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二、中医治病的方法中医治病有多种方法,以下是其中的几种典型方法:1.中药治疗:中医以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病情和体质特点,配制不同的中药方剂。
中药可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体内的气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在人体的穴位上刺激,调整经络、气血等,以治疗疾病。
针灸疗法对于疼痛症状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有明显的疗效。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的另一种方法,通过按摩人体的穴位和经络,调整气血的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
推拿按摩对于一些肌肉和骨骼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有一定的疗效。
4.饮食疗法: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为饮食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医生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体质,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通过食疗来治疗疾病。
5.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的独特疗法,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培养人体的气血运行。
中药外洗药的正确方法
中药外洗药的正确方法中药外洗药是指用中药煎剂、外敷药膏、药粉等形式直接涂敷或敷贴在患处的治疗方法。
它具有渗透作用、局部镇痛、促进伤口愈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病、外伤等方面。
正确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发挥中药外洗药的疗效,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下面将介绍中药外洗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1. 选用适当的中药材。
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中药材是中药外洗药的第一步。
不同的病症需要选用不同的中药材,比如对于湿疹、痤疮等皮肤病,可以选择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功效的中药材;对于外伤、烫伤等情况,可以选择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效的中药材。
在选择中药材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特点进行综合考虑,避免选用过敏原或有毒药材。
2. 合理熬制中药煎剂。
熬制中药煎剂是中药外洗药的关键步骤。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中药材,然后按照药方中的比例将药材加水煎煮,直至煎出浓缩液。
在熬制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避免煎制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药效。
煎制好的中药煎剂要先让其降温至适宜的温度再使用,避免烫伤患者皮肤。
3. 清洁患处并涂敷中药外洗药。
在使用中药外洗药前,要先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清洁患处,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然后将熬制好的中药煎剂或外敷药膏均匀涂敷在患处,轻轻按摩至药物完全渗透。
对于药粉,可以直接撒在患处,然后用纱布包扎固定。
在涂敷中药外洗药后,患者要避免用手搔抓或摩擦患处,以免影响药效。
4. 注意药物搭配和剂量控制。
在使用中药外洗药时,要注意避免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如果患者需要同时使用多种中药外洗药,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合理搭配,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此外,要控制好中药外洗药的使用剂量,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影响疗效。
5. 注意药物保存和药效观察。
熬制好的中药煎剂和外敷药膏要保存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药效反应,比如是否出现过敏、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总之,中药外洗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中药材、合理熬制中药煎剂、清洁患处并正确涂敷药物、注意药物搭配和剂量控制,以及注意药物保存和药效观察。
中药坐浴的正确方法
中药坐浴的正确方法中药坐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药材煎煮后加入到浴水中,让患者坐在其中进行药物疗法。
中药坐浴能够通过皮肤吸收药物,起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作用。
正确的中药坐浴方法对于疗效的发挥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中药坐浴的正确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药材。
中药坐浴所使用的药材种类繁多,一般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选择。
常用的中药材有当归、川芎、熟地黄、黄芪等,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健脾、滋阴补肾等功效,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其次,煎煮药材。
将选择好的药材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文火煎煮30分钟左右,直至水变成深褐色。
煎煮过程中要注意火候,不宜用大火煮沸,以免药性挥发。
煎煮后的药水应该趁热过滤出来,去渣留汁备用。
然后,准备坐浴工具。
选择一个合适的坐浴桶或者浴缸,将煎煮好的药水倒入其中,注意水温要适宜,不宜过热或过冷。
患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在家中进行坐浴,或者到专业的中医机构进行坐浴疗法。
接着,进行坐浴疗法。
患者可以裸露身体,坐入装有药水的坐浴桶或者浴缸中,让药水浸泡全身。
坐浴的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患者可以在坐浴的过程中适当按摩身体,促进药物的吸收。
最后,坐浴后的注意事项。
坐浴结束后,患者应该擦干身体,穿上干净的衣物,注意保暖。
在进行坐浴疗法期间,患者应该避免受风、受寒,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饮酒。
同时,坐浴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应该让药物在皮肤上停留一段时间,增加药效的发挥。
总之,中药坐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正确的使用方法能够发挥最佳的疗效。
患者在进行坐浴疗法时,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材,严格按照煎煮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同时在坐浴后注意保暖和饮食调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正确地进行中药坐浴疗法,促进身体的健康。
中药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中药药物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
选择中药药物剂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1. 药物特性:根据中药的性质、成分和药效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
例如,对于脂溶性成分较多的药物,可以选择外用剂型如膏剂或油剂;对于易溶于水的成分,可以选择口服剂型如丸剂或片剂。
2. 患者特点: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病情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
例如,儿童或老年患者可以选择易于服用或外用的剂型;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剂型。
3. 疾病类型:根据疾病的病情、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
例如,对于皮肤病,可以选择外用剂型如膏剂、水剂或敷贴剂;对于肺部疾病,可以选择吸入剂型如烟剂或雾化剂。
4. 药物途径:根据药物的途径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
例如,对于需要经过肠道吸收的药物,可以选择口服剂型如丸剂、片剂或合剂;对于需要快速起效的药物,可以选择注射剂型。
5. 患者依从性:考虑患者的接受能力和依从性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
例如,对于不擅长服用药物或怕痛的患者,可以选择易于服用或外用的剂型。
总的原则是在确保药效的同时,尽量考虑患者的舒适程度和便
利性。
此外,还需要根据相关药典和药物信息对各种剂型的使用方法、剂量和不良反应等进行了解和判断。
合理用药中药饮片总结
合理用药中药饮片总结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药物特点,合理选择药物,正确使用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中药饮片是中药的一种剂型,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吸收迅速等优点,因此在合理用药中应用广泛。
以下是中药饮片的合理用药总结:
1. 临床应用:中药饮片主要用于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如感冒、风湿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在临床应用时,应选择与患者病情相符合的中药饮片进行治疗。
2.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具有疏风、清热、散寒、解毒等特效的中药饮片进行治疗。
遵循辨证施治原则,个体化地选择中药饮片,以提高疗效。
3. 药量控制: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合理控制中药饮片的用药剂量,以避免药物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
4. 用药时间:中药饮片的使用时间宜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遵循用药时间和服药间隔时间的规定。
5. 不良反应监测:在使用中药饮片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如出现呕吐、腹泻、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
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6. 孕妇和儿童用药:对于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慎重选择中药饮片,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孕妇应避免使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饮片,儿童要按照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控制药物剂量。
总之,合理用药中药饮片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中药饮片进行治疗,并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做好不良反应监测,以确保治疗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饮片的使用。
如何正确使用中成药
如何正确使用中成药中成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天然草药为主要成分,经过提取、研究和加工制作而成,具有调和阴阳、养生强身的作用。
然而,使用中成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巧,下面将详细介绍正确的中成药使用方法。
第一,合理使用中成药需要依赖于对疾病的正确判断。
在使用中成药前,应先找到疾病的病因和病机,明确病情的性质和分型,然后再选择相应的中成药。
不同的疾病需要不同的中成药,仅凭主观感觉或听信他人意见使用中成药是不可取的。
第二,注意中成药的剂量和用法。
中成药的剂量和用法一般在药品包装上有明确标注,应按照标注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同时,还要结合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体质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和儿童的剂量是有差异的,儿童应使用较小的剂量。
对于复方中成药,要注意各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避免因药物反应和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第三,遵循中成药的用药原则。
中成药的用药原则包括“辨证施治”和“方剂合理”。
辨证施治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等特点来选择相应的中成药。
方剂合理是根据各种成药的药性、功效和配伍关系来合理选药和组方。
遵循这两个原则可以提高中成药的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四,注意中成药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中成药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存在一定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禁忌症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老年人、重症患者等。
对于有特殊药物过敏史的人和患有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人也应慎用中成药。
此外,还要注意中成药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五,坚持中成药的长期使用。
中成药的治疗作用是通过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渐进性地发挥出来的,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
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要坚持长期治疗,不可半途而废。
同时,还要注意配合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达到调理阴阳、修复脏腑的目的。
总之,正确使用中成药需要有对疾病的正确判断和了解,严格按照剂量和用法使用,遵循中成药的用药原则,注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坚持长期使用。
中药涂擦操作技术
中药涂擦操作技术中药涂擦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药物应用于皮肤表面进行涂抹或擦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涂擦操作技术的正确使用对于治疗疾病起到关键作用,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药涂擦操作技术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步骤。
首先,选择适合的中药药物是中药涂擦操作技术的基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中药药物,一般来说,中药药物可以分为外用药和内服药两类。
外用药一般是一些贴敷剂、药酒等,内服药则需要配制成药膏或药液等形式。
选择适合的中药药物是中药涂擦操作技术的第一步。
其次,正确的操作步骤也是中药涂擦操作技术的关键。
在进行中药涂擦操作时,首先要保证患者的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患处有水分或污物。
然后将中药药物涂擦均匀涂抹于患处,可以采用按摩、擦拭等方法,使药物充分吸收。
在擦拭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擦拭,避免刺激患处皮肤。
擦拭后,患者应保持患处的皮肤干燥,避免擦拭后患处受潮。
此外,中药涂擦操作技术在药物的选择和擦拭操作中都需要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患者的体质是选择中药药物的重要依据,不同的体质适合的药物也不同。
在擦拭操作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轻重来确定擦拭的力度和时间,避免擦拭过度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总的来说,中药涂擦操作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正确的操作技术和药物选择对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在接受中药涂擦治疗时,应选择合适的中药药物,注意擦拭操作的正确步骤,同时考虑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涂擦操作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中医药的传统疗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和应用。
希望患者和医护人员都能正确理解和应用中药涂擦操作技术,从中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熏蒸疗法的注意事项
中药熏蒸疗法的注意事项1.疾病的选择:中药熏蒸疗法适用于许多慢性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尿毒症等。
但是对于一些急性疾病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中药熏蒸可能会加重病情。
所以,在选择使用中药熏蒸疗法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病情适宜。
2.中药的选择:中药熏蒸疗法使用的草药必须是经过认证的中药材。
不同的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中药材,所以在使用中药熏蒸疗法时,必须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草药。
3.剂量的控制:中药熏蒸疗法中,中药材的剂量非常重要。
剂量太少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剂量太多则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中药中毒的情况。
所以,在进行中药熏蒸疗法时,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剂量。
4.疗程的控制:中药熏蒸疗法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挥作用,但是疗程也不能过长。
过长的疗程可能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所以,在进行中药熏蒸疗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疗程。
5.环境的控制:中药熏蒸疗法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主要是为了保证药材的挥发性成分能够顺利进入患者的体内。
所以,在进行中药熏蒸疗法时,要选择一个通风良好的房间,确保患者能够适当呼吸新鲜空气,避免药材的挥发性成分引起过敏或者其他不良反应。
6.副作用的监控:中药熏蒸疗法中,一些草药可能会引起患者身体的不适,如头晕、恶心等。
在进行疗程期间,需要密切监控患者的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停止疗程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7.禁忌症的注意:一些人群不适合进行中药熏蒸疗法,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患者等。
在进行中药熏蒸疗法前,需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严格禁忌症要求,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中药熏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义务人员必须对其注意事项有所了解,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只有正确选择中药、控制剂量和疗程,提高环境条件,密切监控患者反应,严格遵守禁忌症要求,才能保证中药熏蒸疗法的安全有效使用。
中医医院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
中医医院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一、背景介绍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中医药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因此,中医医院需要进行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帮助患者正确使用中药,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
二、宣传与教育内容1.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范围:介绍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主要功效,以及适应症和禁忌症,帮助患者了解中药的作用及选择合适的中药。
2.中药制剂的类型和用法用量:介绍中药的制剂类型,如水煎剂、膏剂、丸剂等,以及不同制剂的用法用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中药。
3.中药质量标准和药材辨别:介绍中药的质量标准和药材辨别的方法,使患者能够正确选择质量好的中药制剂。
4.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介绍常见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提示患者在使用中药时要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5.中药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介绍使用中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中药,并及时就医。
6.中药的合理用药原则:介绍中药的合理用药原则,如适应证和个体差异等方面,提醒患者在使用中药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
三、宣传与教育方法1.健康讲座:定期开展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的讲座活动,邀请专业医师进行讲解,增加患者对中药知识的了解。
2.宣传海报:在医院内部和公共区域张贴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的宣传海报,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患者传达相关知识。
3.宣传手册:为患者提供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的宣传手册,包括中药的功效、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合理用药的原则等内容,供患者参考。
四、宣传与教育效果评估和持续改进1.患者反馈:通过患者的反馈了解他们对宣传与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和满意度,及时调整宣传与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2.宣传与教育效果评估:定期开展宣传与教育效果评估,了解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基础是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 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 以期有效、安全、正确、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
以适当的剂量,按合理的时间间隔完成正确的疗程,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
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病情选用最适当的药物以发挥药物的最大效用,同时尽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随着新药的不断涌现,药物的相互作用也日益复杂,对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已成为医药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现就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及如何开展合理用药作如下探讨。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一)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1不辨证用药中药应用强调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合理选方用药。
中医强调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病,认为疾病有寒热虚实,药物有寒凉湿热,用药因人因病因地因时而异,对症下药,随症加减,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
一些医生没有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如黄芪具有利尿作用,经常被用于肾病的治疗,但仅适宜于脾气虚型肾病,而阴虚、湿热、热毒型肾病则不宜用黄芪,若对这几种证型患者用黄芪反而会加重病情。
桑菊感冒颗粒是用于风热感冒初起的药物,而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2用药时间过久,剂量过大在用药的时间上和剂量上都有一个度,服用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容易产生毒副作用,时间过短或剂量过小又没有疗效。
如用于治疗鼻炎的苍耳子,用于驱虫的使君子,这些常用药,若按药典的剂量服用,一般不会出现毒副反应,但若过量服用,就会出现不良反应。
有报道1 例患儿,在2d 内服用苍耳子60g 而致死亡。
成人服用苍耳子超过100g 也可出现头晕、嗜睡、昏迷、全身强直性痉挛、黄疸、肝功能及肾功能损害等中毒症状。
有报道2 例儿童内服使君子8粒,5h后出现头晕、呕吐、大汗、心悸、肢冷、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
可见即使是常用药物,若使用不当或超量使用,就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3煎服方法不当乌头类药材中的乌头碱毒性极大,纯乌头碱仅3〜4mg即可致人死亡。
中医药临床操作规范
中医药临床操作规范一、前言中医药临床操作规范是指中医药临床工作中各项操作、流程和规范化要求的总称。
严格遵守中医药临床操作规范,可以确保医疗行为合理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
二、临床诊疗操作规范1. 望诊操作规范望诊是中医辨识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外观特征、面色、舌苔等进行判断。
在进行望诊操作时,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气色等表面特征;(2)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形态等特征;(3)结合患者的主述和症状,分析望诊结果并作出准确判断。
2. 闻诊操作规范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咳嗽等声音来辨识疾病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闻诊操作时,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等;(2)辨别声音的高低、音调等特征;(3)结合患者的主述和症状,分析闻诊结果并作出准确判断。
3. 问诊操作规范问诊是中医诊断的关键环节,医生通过询问患者详细病史和症状,综合判断疾病的病机所在。
在进行问诊操作时,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病程等;(2)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述,细致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3)准确定位病灶,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机。
4. 切诊操作规范切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来判断疾病的变化。
在进行切诊操作时,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掌握脉搏的位置、频率、形态等特征;(2)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细致触诊脉象;(3)根据切诊结果作出准确判断,并与其他诊断方法相结合。
三、中医药治疗操作规范1. 中药煎煮操作规范中药煎煮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环节,正确的煎药操作可以增加药效,提高疗效。
在进行中药煎煮操作时,医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煎药设备和煎药方法;(2)严格按照药方要求和煎药时间进行煎煮;(3)严格控制火候,避免煎药糊化、煎过或煎不足。
2. 针灸治疗操作规范针灸治疗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针灸操作规范可以避免意外伤害和感染。
中药剂型的选择原则
中药剂型的选择原则
选择中药剂型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符合疾病特点:根据疾病的性质和病情,选择适合的剂型。
比如,外用剂形适用于外伤、皮肤病等局部病症;口服剂型适用于内科疾病等。
2. 方便使用:考虑患者的用药习惯、生活方式和个人体质,选择易于操作、方便携带的剂型。
比如,片剂、颗粒剂等可以直接口服,方便患者使用。
3. 吸收利用: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内代谢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以提高吸收利用率。
比如,一些草药的有效成分需要通过煎煮、浸泡等方式提取出来,选择煎剂、浸膏剂等剂型。
4. 患者接受度:考虑患者的接受度和心理效应,选择患者接受程度较高的剂型。
比如,一些孩童或老年人可能更容易接受散剂、口服液等剂型,而不太接受苦味较重的丸剂。
5. 安全可靠:考虑剂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比如,一些对药物过敏或有特殊禁忌的患者可以选择外用剂型。
总而言之,选择中药剂型应综合考虑疾病特点、患者需求以及药物的吸收和安全性等因素,依据科学原则选用最合适的剂型。
中药开方子的基本原则
中药开方子的基本原则1.辨证施治原则:中药开方必须根据中医的辨证方法,明确患者的病证类型、病情特点等,然后针对具体病证施治。
常用的病证有实证、虚证、寒证、热证、湿证、痰证、气滞证等。
2.辨证论治优先原则: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确认,确定主证和兼证,然后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调配,以针对性地治疗。
3.单味与复方的选择原则:中药开方可以使用单味药或复方药。
单味药一般适用于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复方药适用于病程较长、病情较重或需要综合调节的患者。
复方药通常由多种单味药组成,可以起到互相协同作用的效果。
4.药物搭配的原则: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药物搭配也需因人而异。
根据患者病情的寒热虚实等特点,药物的寒热性质,进行合理搭配。
例如,对于寒性病证可以搭配一些温性药物,对于热性病证可以搭配一些凉性药物。
5.辩证施药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证,选择药物的性味、功效和用量。
比如,对于痰湿证,应选用功效祛湿化痰的药物,用量要适当,避免用药过多导致理气功能受阻。
6.中医药和西医药的综合运用原则:中医与西医可以结合使用,尤其在现代医学的综合诊疗中,可以根据具体病情,使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7.配伍禁忌原则:中药开方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一些药物搭配会相互抵消或产生副作用,甚至中毒。
例如,半夏和甘草、甘草和大黄等药物不宜同用。
8.个体差异原则:人体的体质、机能、病因等差异会影响中药的疗效。
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以增加治疗的有效性。
9.用药安全原则:中药开方时要注意药物的质量,选择正规的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同时要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禁忌症等进行充分了解,避免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10.逐步调整原则:中药开方的配方一般是经过多次调整的,根据病情的变化和患者的反应,逐步调整药方的药味、功效和用量,以达到最佳疗效。
总之,中药开方子的基本原则是以辨证施治为核心,根据患者的辨证要素,选择适当的单味药或复方药,并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
中医中药配伍有何讲究如何选用
中医中药配伍有何讲究如何选用中医中药的配伍是一门深奥而精妙的学问,它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以及患者的健康。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药的配伍有着严格的原则和方法,同时也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患者的体质进行灵活选用。
中药配伍的基本原则包括“君臣佐使”。
“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力居方中之首。
比如,在治疗感冒时,如果主要症状是发热、恶寒,那么解表散寒的药物就可能被作为君药。
“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或者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仍以感冒为例,若患者伴有咳嗽,那么止咳的药物就可能作为臣药。
“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二是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一是引经药,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二是调和药,具有调和诸药作用。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中药的配伍还需要考虑药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特性。
比如,性味相同的药物,作用往往相近,如辛温的药物多能发散风寒;而性味不同的药物,作用则可能不同,如苦寒的药物多能清热泻火。
归经是指药物对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了解药物的归经有助于更精准地用药。
升降浮沉则反映了药物作用的趋向性,升浮的药物多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等作用,沉降的药物多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等作用。
此外,中药的配伍还有“七情”之说,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单行就是指用单味药治病。
相须是指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
比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
相使是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如黄芪配茯苓,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作用。
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半夏畏生姜。
中医药材炮制正确选用和炮制草药的方法
中医药材炮制正确选用和炮制草药的方法中医药材的炮制是传统中医学中重要的工序之一,它对于提高药材的疗效,增强药物的稳定性和减少毒副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正确选用草药和科学炮制是确保中药疗效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讨论中医药材炮制正确选用和炮制草药的方法。
一、草药的正确选用在中医理论中,草药的选用非常重要。
正确的选用能够发挥草药的最佳功效,并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草药的选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了解病情和病因:在选择草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明确病因。
只有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草药进行炮制。
2. 根据草药的性味归经:中草药根据其性味特点和归经归类,如寒热温凉、苦甘酸辛等,将草药进行分类,根据具体的病症选择相应的草药。
这样可以保证草药的治疗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减少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3. 考虑患者的体质和反应: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对草药的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有些人对某些草药可能会有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在选用草药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体质和对草药的耐受性。
二、草药的炮制方法炮制草药是为了提高草药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草药的炮制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草药和不同的用途进行选择。
1. 炒制:炒制是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辛热性质的草药。
在炒制过程中,可以调节草药的性味以及增强药材的稳定性。
例如,炒制后的生姜可以用于治疗胃寒和寒性呕吐等症状。
2. 焙干:焙干是将草药暴露在阳光下或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其干燥。
这种方法可以去除草药中的水分,防止草药霉变,并增强药材的稳定性。
例如,焙干后的茯苓可以增强其止泻作用。
3. 煮制:煮制是一种常见的草药炮制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毒性较大的草药。
通过煮制,可以减少草药的毒副作用,并提取出其中的有效成分。
例如,煮制后的乌草可以用于治疗湿疹和皮肤瘙痒等症状。
总结起来,正确选用中医药材和科学炮制草药是确保中药疗效的关键步骤。
医生应对患者的病情和病因有全面的了解,根据草药的性味归经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选药。
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及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及中药的煎煮方法中药饮片是中医药学中重要的剂型之一,具有使用方便、药效稳定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得到广泛运用。
合理应用中药饮片需要考虑疾病的类型、病情的轻重、患者的体质等多个因素。
以下是中药饮片合理应用的方面与中药的煎煮方法。
一、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1.根据疾病类型选择饮片:中药饮片根据其特点和功效可分为解表剂、清热剂、利湿剂、行气剂、活血化瘀剂、温里剂等多种类型。
在应用中,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相应的饮片,如感冒发热可选择解表剂,湿疹患者可选择清热利湿剂等。
2.考虑病情的轻重:病情轻的患者可以选择适量的饮片,通过调理自身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而病情重的患者则需要选择剂量较大的饮片,以便加强药效,如癌症等重症患者需要较大剂量的药物来抗击疾病。
3.考虑患者体质:中医讲究因人而异,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需要选择不同的饮片。
例如,阳虚体质可选择温里剂,阳虚寒冷的体质可选择温补剂等。
4.饮片的配伍和搭配:在中药饮片的应用中,其中药的配伍和搭配非常重要。
药物的配伍可相互增强疗效,搭配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药物的配伍和搭配需要考虑到中医药理学的基本原理,如五味入五脏,药性相合等。
中药的煎煮是将中药饮片加工成能准确浸提药效的药液,其方法与步骤对于中药的使用和药效都有重要影响。
1.选择合适的锅具:中药煎煮需要选择具备良好保温性和煎药效果的锅具。
常见的有砂锅、陶锅、不锈钢锅等,它们能保证药液在加热过程中较好地维持适宜的温度。
2.正确的火候掌握:煎药时要将水和药物适当地加热,药液的沸腾状态通常是利用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的标志。
在煎药过程中要注意火候的掌握,既不能加热混浊使药液变质,也不能加热过长时间使药液蒸发过多。
3.煎煮的时间控制:根据不同的中药饮片,煎煮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中药饮片的煎煮时间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
煎药时间过短使药效不能充分溶解,时间过长会使药液变浓。
4.药液的保存和服用:煎制好的中药饮片药液需要及时服用或保存。
结肠癌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导言:中药在结肠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的煎药方法可以保证中药的有效成分充分释放,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结肠癌中药的正确煎药方法,以帮助患者正确使用中药,提高治疗效果。
一、准备工作1. 选择优质中药材:确保中药材的品质良好,无霉变、虫蛀等情况。
2. 清洗中药材:用清水将中药材洗净,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物。
3. 研磨中药材:将中药材研磨成粗粉,以便更好地释放有效成分。
二、煎药方法1. 根据医嘱配方:按照医生开具的中药处方,准确称量中药材的用量。
2. 加水煎煮:将研磨后的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般以药材的5-10倍水量为宜。
3. 先用大火煮沸:将煎药锅放在火上,用大火煮沸,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
4. 慢煎保持时间: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煎药要求,一般慢煎保持20-30分钟。
5. 过滤药液:将煎好的药液倒入干净的容器中,用纱布或过滤纸过滤去渣。
6. 分次服用:根据医生的建议,将药液分次服用,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次服用。
三、注意事项1. 遵循医嘱:中药的煎药方法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用法使用。
2. 控制火候:煎药过程中要控制好火候,避免药液煮沸过久或过短,影响有效成分的释放。
3. 储存药液:煎好的药液应及时冷藏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污染。
4. 避免与食物冲突:中药的煎药和服用过程中,应避免与某些食物相互影响,如辛辣刺激性食物、酒精等。
袁希福老中医曾言:吃中药不要抱有神药、妙手回春的想法。
病情如同打仗,我们身体的防线正在肿瘤的进攻下,节节败退。
现在要做的不是扭转局面,是先抵抗住敌人的进攻,不至于全线溃败,先让肿瘤发展速度慢下来,然后再稳住不发展,最后才能扭转局面,这是一个过程。
结论:正确的煎药方法对于中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有效应用至关重要。
患者在使用中药治疗结肠癌时,应遵循医嘱,选择优质中药材,正确煎药,控制好火候,并注意药液的储存和服用方式。
同时,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用药情况,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指导。
治病皆有主药
治病皆有主药治病皆有主药,这是中医在治疗疾病时的一种基本理论。
主药是指中药处方中主要起药效的成分,是治疗疾病的重要药材。
中医药采用通过辩证论治,辨别病情,针对病源进行治疗的方法,治病皆有主药可以帮助医师准确地选择药材,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生命活动失调所致,而药物可以恢复人体生命活动的平衡。
中药主药的作用,就是针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调整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中药中的药物成分有多种,但是每一方的主药都是治疗该病的核心成分。
治病皆有主药方法就是通过辨证论治,辨别病情,根据病情对症下药。
中医辨证分析是治疗疾病的核心思想,也是中药配伍的主要依据。
中医按照辨证论治的思想,将每种中药的疗效与病情状态联系起来,从而对不同的病症选择出合适的中药材料,有针对性地治疗患者的疾病。
在辨证治疗中,中医将病情分为“证”和“症”。
证是指病人的病情特征,症是指病人所出现的具体症状。
通过对证和症的分析,中医可以确定出最适合该患者的主药。
中医将患者的证和症归为不同的类别,从而选择出最适合治疗的中药材料。
对于某些疾病,药物的主要成分可能是重要的化合物或者单一药物。
比如,对于咳嗽病患,中医会选择含有甘草、款冬花、桔梗和杏仁的中药处方来治疗,其中含有甘草、款冬花、桔梗这三种药,起到镇咳、化痰的功效,杏仁则可以润肺止咳,这些药物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共同组成配方,从而达到治疗咳嗽的目的。
在中医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主药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主药是中药处方中最核心的成分,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主药的用量、煎煮时间等细节也必须掌握得好,否则会影响疗效。
不同的中医理论也会对主药的选择有所差异。
比如,中藏理论将主药分为五种类型,每种类型对应着不同的脏腑系统。
这种理论认为,主药的选择应该根据病人的体质和脏腑系统的协调与不协调来确定。
脏腑主药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总之,治病皆有主药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基础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如何正确的选择中药治病
1.现在由于中药的副作用小,危险性低,因此许多中成药都划入了非处方药物。
许多普通中药在药店随便可以买到。
甚至好多人,把中药当做保健品来用,听说别人用了有效果盲目的自己就用,并且迷信一些中药补品,能补养自己的身体而不经医生诊断长期坚持服用,殊不知这是很危险的。
其实,中药和西药的应用有很大的不同,选择西药是看是什么病?只要病诊断清楚了,选择这一类的药物基本无大的错误。
如果心电图检查后医生诊断是冠心病心绞痛,用消心痛就没有问题。
可是中药不是这样的。
中医认为中药有寒热温凉的不同性质,运用中药不仅需要确定是什么疾病,而更重要的是进一步辨出病人发生疾病时表现出的症状是属于什么证候,辨对证候选用中药才会有效果。
自己得了咳嗽就盲目的到药店选中药很难保证疗效。
2.那么什么是中医的证候呢?所谓证候就是中医大夫,根据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体征以及舌象和脉象的表现进行综
合. 分析,来判断出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以及发病部位和人体抵抗力的强弱等归纳判断得出的疾病在某一阶段的本质表现。
它反映了疾病的部位,原因,性质,正邪力量双方的对比。
例如同样是一个感冒病,西医治疗基本是一类药物治疗,而中医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会进一步划分为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证候,证候性质不同用药也就不同。
如果病人感到发烧重出汗,体温虽然升高,但是仍有轻度的怕冷症状,出汗.口干,流黄鼻涕,吐黄痰而黏,咽干咽痛,尿黄舌苔黄脉浮数就是热症,中医认为是风热之邪在表,辩证为风热感冒,用银翘散疏
风清热解表,治疗效果很好。
而有的时候临床表现为虽然身体发烧,体温高,可是感觉怕冷重,盖很厚的被子都不感到暖和,虽然高烧,病人不感到热,并且伴有头痛,全身都痛,不出汗,流清水鼻涕,咳出的痰是清稀的白色痰,没有口干口渴,小便不黄,苔薄白,脉浮紧。
中医认为是风寒感冒,用荆防败毒散,疏风散寒解表效果很好。
可是如果把这两个证候弄反了,用中药治病不但不会治好感冒病,而且还会导致疾病加重。
这点就与西药不同,西药是只要是感冒随便哪个感冒药都可以用的,疗效不会有大的差别,也不会加重感冒。
因此中医是讲究辩证论治。
辩证是中医最难做好的事情,是中医的精华的核心内容。
有些经验不丰富的中医大夫就难以做到正确的辩证,现在好多中医大夫不开中药汤剂,就是因为中医辩证难,对自己组方的疗效没底。
因此劝没有中医知识的病人不要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就随便给自己辩证选中药。
例如同样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有的是血瘀重,有的是痰湿重,而有的是阳气虚,治疗都是不一样的。
不是哪一种治疗心血管病或者是治疗脑血管病的中药患者拿来就可以用的。
3.还有用中药治病是讲究体质类型的。
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类型,如有的人平时怕热,是体内阳气旺盛,喜欢喝凉水;而有的人是怕冷,吃生冷就会腹泻腹痛不舒服,是阳气不足。
怕热的人用辣椒,生姜,就会上火出现口干,口腔溃疡。
而怕冷的人误用清热的栀子,黄连就会导致腹泻. 腹痛。
如果把生姜和黄连反过来用到上面那两种体质的人身上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因此同一个病是需要什么办法治疗,中医大夫不仅要根据病人的症状和舌象以及脉象来判断寒热虚实等不同证候,而且还要根据平时的体质类型有针对性的选药才有效
果。
因此中医治疗疾病只要证候相同,不同的病可以用同一个药物,或者是同一个病不同体质,不同证候的人用不同的药物都能取得好的疗效。
,这就是不同于西医只要是高血压病选降压之类的药物多少都有效,而具有的中医辩证施治特色。
所以,不进行辩证的用中药是不能取得疗效的,有时候还会导致疾病加重。
例如人参是个具有很好补气作用的中药。
但是阳热内盛的人(俗称容易上火的人)误用之后会导致鼻腔出血,或者是血压升高。
一些病人盲目的认为中药补药就是好药。
因此好多医生感慨:大黄(有泻下作用的中药)治病无功,人参杀人无过。
现在很多人在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这个药是滋补肾阴的药物。
由于当代富有男性的生活多是美酒加美女,多饮食辛辣醇酒,则体内多湿热。
而多追求性生活的愉悦感,易导致肾阴耗伤,因此体内多是肾阴亏虚,湿热内生的体质。
适量用些六味地黄丸是可以补肾阴的,但是这个药长期服用会导致,伤脾胃之气而生内湿,导致湿热症状加重,过多应用反而导致疾病的产生。
目前研究发现植物的基因例如大米,被人体吸收后可以改变人体的基因结构,导致人体的某些身体的功能发生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中药能调节改变人体的体质状况的在基因层面的科学依据。
4.中医治病还要考虑病人所在的地域气候特点,以及当时的季节气候情况。
例如广东地区是湿热盛,很少用温热的药物,我九七年去广州坐诊。
当时有个关节疼痛的病人前来找我就医。
我当时很纳闷,他说这个病使他非常痛苦,三年了。
他看遍了广州所有的中医就是止不住腿痛。
我看了他以前的方药所有的方子都是清热利湿的药物。
我详细检查了病人,是风寒腿痛,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是广州气候湿热重,多湿热病,很
少有寒湿的疾病i,因此不敢用麻黄之类的辛温祛风散寒的中药,我给予患者独活寄生汤,病人服用后腿痛显著减轻,用药不到一个月彻底痊愈。
用药多偏甘淡以及性燥。
而我国西北,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用药发散风寒的辛温药用量比较大。
只有遵循中药的这些原则,统筹考虑后选药才能用中药取得好的效果。
同样是风寒感冒,夏天用的发散风寒的药物较之冬天的用量要少,选药也不同。
夏天用清热的药,避免伤人体的阳气,而冬天用温热的药,注意不能过度耗伤人体的阴精。
因此中医治疗疾病是从多方面考虑用药,全面考虑才有效果。
也就是说不存在有可以包医百病而具有神奇疗效的中药。
奉劝患者朋友不要自己到药店看哪个中药写着治疗什么病的就拿来应用。
因此选中药要经过大夫详细检查诊脉,仔细斟酌辨清证候之后选药才会达到治疗效果。
是药物都有一定的长处也有一定的不足。
中药选用不单单是注意它用来治疗的适应的证候,而更重要的是需要注意它的禁忌证候,注意哪些情况是不能用的。
选对适应症,避免禁忌症才是用中药的最佳选择。
我之所以没有在治疗高血压病的文章中谈中草药治疗高血压病的具体详细应用问题,就是这个原因。
为保证疗效,而网上也不能推荐可以用那些中成药。
只能根据病人以往用药的情况来推荐一些西药,做些部分调整。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王玉民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