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十中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 德政思想B. 礼治为先C. 礼法并重D. 民本思想【答案】A【解析】题干文言文的大意是:“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这体现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故A正确。

题干不能体现谁优先的相关信息,排除B。

题干没有体现法治的相关知识,排除C。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等。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由此可见()A. 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 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C. 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D. 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答案】B【解析】材料“人天生是自私的…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体现了二者认为法治思想要具有理性色彩,故B项正确。

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选:B。

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思想文化。

需要掌握法家思想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共同点。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人天生是自私的…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

本题考查对法家思想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共同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精编文档】江西省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精编文档】江西省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江西省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司马迁收录关于黄帝的传说写入《史记》,古代传说是史料的来源之一,判断B项正确。

A项材料无法体现。

C、D项说法错误,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现的文物。

【考点定位】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史学常识2.出土文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下列出土文物,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河南安阳的涂朱牛骨②山西夏县的半个茧壳③山西浑源的青铜牛尊④河北定州的竹简《论语》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①③④D. ②①④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属于商朝的甲骨文;②山西夏县发现的半个蚕茧,中国丝绸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5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③图中的青铜牛尊带有鼻环,可以判断出此时应已经出现牛耕,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④河北定州的竹简《论语》是西汉时期的,故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C选项正确;材料中最早产生的是山西夏县发现的半个蚕茧,这个至少可以追溯到5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应该是排列第一位,故A和B选项错误;图中③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牛耕,④是河北定州的竹简《论语》是西汉时期的,因此③比④产生时期早,故D选项错误。

3.殷商时期,人们占候云气、祭祀神灵以求福佑。

西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专门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

材料体现了西周A. 因朝代更替而否定天命神意B. 君主集权强化祖先崇拜C. 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D. 祭祀活动巩固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周的天命观。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长: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学者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

”该观点认为分封制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是对东方的殖民活动C. 推动地方融合发展D. 埋下春秋动荡的隐患【答案】D【解析】根据“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可知,分封制埋下春秋诸侯国分裂动荡的隐患,故D正确;分封制容易造成分裂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A;分封制是加强国内统治的制度,不属于殖民活动,排除B;C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2.东汉崔窦曾在《政论》中引用了一句当时流行的俚语:“今典州郡者,自违诏书,纵意出入……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

”上述俚语折射出东汉A. 豪强地主把持政权B. 朝廷权威危机重重C. 察举制度流于形式D. 地方管理效率低下【答案】B【解析】由材料“自违诏书,纵意出入”“得诏书,但挂壁”等信息可知,中央的决策已经无法有效地在地方落实推行,朝廷权威危机重重,故选B。

材料只是说明中央诏令在地方难以有效推行,并未提及豪强地主对政权的影响力,排除A;察举制为选官制度,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D项与材料“州郡记,如霹雳”的描述不符,排除。

3.罗马人把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法不进家门”的说法盛行,同时又出现了“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等现象。

由此可知,罗马公私法的划分导致A. 公法和私法范畴相互融合B. 家子身分与公民身分对立C. 公民个体相对于家长独立D. 血缘关系与契约关系等同【答案】C【解析】据“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可知,家子以公职人员处理公务时,抛开了家子服从家长的身份,执行对涉案家父的审判惩罚,说明公民个体“相对于”家长独立,故C项正确。

【精编文档】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精编文档】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通史》中载: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诸侯不贡天子,庶民也不贡诸侯,政治就乱了。

其根本目的在于A. 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B. 重视诸侯的态度C. 要求诸侯定期朝觐述职D. 加强对诸侯的礼仪教化【答案】A【解析】材料是强调要树立周王的权威,要维护周天子的独尊地位,以此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重视天子而非诸侯的态度,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是目的但也不是根本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2.《春秋公羊传》中记载:“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母贵也。

”这一说法A. 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实质B. 严重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C. 是春秋时期宗法制度崩溃的表现D. 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立适(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体现了以嫡长子为核心的宗法制特征,因此材料中的做法遵循了周代的宗法制度精神,故A项正确,BC 项不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子以母贵”,并非“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故D 项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 三公九卿制B. 皇帝制度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都反映了皇权至上,这是皇帝制度的特点。

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长: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1.学者许倬云在《西周史》中认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

”该观点认为分封制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是对东方的殖民活动C. 推动地方融合发展D. 埋下春秋动荡的隐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可知,分封制埋下春秋诸侯国分裂动荡的隐患,故D正确;分封制容易造成分裂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A;分封制是加强国内统治的制度,不属于殖民活动,排除B;C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揉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联系所学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分析解答。

2.东汉崔窦曾在《政论》中引用了一句当时流行的俚语:“今典州郡者,自违诏书,纵意出入……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

”上述俚语折射出东汉A. 豪强地主把持政权B. 朝廷权威危机重重C. 察举制度流于形式D. 地方管理效率低下【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自违诏书,纵意出入”“得诏书,但挂壁”等信息可知,中央的决策已经无法有效地在地方落实推行,朝廷权威危机重重,故选B。

材料只是说明中央诏令在地方难以有效推行,并未提及豪强地主对政权的影响力,排除A;察举制为选官制度,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D项与材料“州郡记,如霹雳”的描述不符,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材料“自违诏书,纵意出入”“得诏书,但挂壁”的描述,学生在阅读文言材料时可就字面意思进行简单理解,而后借助选项进一步明确意思。

3.罗马人把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法不进家门”的说法盛行,同时又出现了“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审判涉及其父的契约事件,惩罚其父的违法行为”等现象。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缺答案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元代,朝廷“赐行中书省长官虎符,领其军”,各行省提调军马只限于两名佩虎符的长官,其余官员不得介入。

这一制度( )A.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B. 取消了行省军事权C.削弱了枢密院的职权D. 强化了中书省的权力2.唐朝科举不避时政,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种种提案。

士人因而特别关心国运,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一起作了数十篇模拟策试,尔后果然在科举考试中被考官选中。

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 )A.有匡时济世的功能B.有诗歌取士的特征C.有制约君权的职能D.有民主议政的特点3.到1910年,普鲁士多数要职仍被贵族占据。

在国家级官员方面, 11名国务大臣中,有7名出身贵族;在地方12位省长中,有11人出身贵族;36位行政专区主席中,贵族占据了23个。

据此可知()A. 德国议会对君主的限制流于形式B. 贵族精英的特权在政治上得以延续C. 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要求D. 权力相对集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4.公元前5世纪前,雅典人将雕刻匠、造船工、战车驭手等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泛称为“智者”。

后来,“智者”专指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训练并以此获取报酬的教师。

这一变化是雅典()A.教育完善的反映 B.经济发展的结果 C.政治体制的产物 D.文化繁荣的原因5.下图为《义和团的喀秋莎》(“喀秋莎”是火箭炮的代称)。

该图反映了义和团()A.对西方近代技术有了理性认识B.用新式军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C. 对外来文化持全面排斥的态度D.阻碍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6.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为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投放了大量歪曲真像的宣传画。

某种意义上,此类宣传画里也隐含着一些历史信息,是研究这段历史的重要材料。

两幅宣传画从侧面说明了()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成员 B.日本侵华大大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C.蒋介石牺牲民众利益来换取英美援助 D.中国甘愿充当英国抗击日本的炮灰7.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

江西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西高二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以下对程朱理学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属唯心主义哲学B.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C.吸收了佛教哲学和道家思想D.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吸收儒家思想形成2.近代史专家徐中约认为,1898年戊戌政变削弱了汉人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势力,满人重新占据了要职。

这些人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在他们的影响下,太后也决定不再向外国列强作出更多的让步。

作者认为戊戌政变A.维护了民族独立B.直接导致革命发生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D.表明清廷日趋保守3.某人这样评论康有为的教育行为:“先生之诲人也……非欲养成死啃章句之陋儒,故草堂相处,往往脱略形迹,凡所以启发智慧者,先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术政治,表里相结合,所谓坐而言,能起而行之者也。

”由此可见()A.康有为注重培养维新变法的政治人才B.康有为注重培养科技人才C.康有为注重言行一致D.康有为反对儒学,注重培养实用人才4.“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新馆展出,把“丝绸、青铜、造纸印刷、瓷器”定义为我国古代的新四大发明。

下列表述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理由是( )A.原四大发明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B.丝绸在古代发明中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范围最远C.造纸印刷对人类文明的传播贡献巨大D.与火药和指南针相比,青铜和瓷器技术更深刻地改变了近代人类文明的进程5.“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

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

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

”这段话提到的学说与下列哪项内容有关()A.牛顿的运动三定律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6.1905年《东方杂志》的一篇社论中提到“今日立宪之声,洋洋遍全国矣。

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

江西省南昌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项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孔子强调“仁”,即普遍的爱;又强调“礼”,即遵守周礼的规范。

据此可以看出,孔子的儒家学说侧重于A. 重建社会秩序B. 改善百姓生活C. 实现政治平等D. 消除贫富差别【答案】A【解析】孔子强调“仁”和“礼”,这些都是周代的一种行为规范,为的是规范社会秩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与儒家主要目的无关;C选项是墨家的思想观点;D选项与儒家思想不符。

2.韩非子指出:“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韩非子上述政治主张利用了人性特点中的A. 诚实守信B. 好大喜功C. 自私自利D. 趋利避害【答案】D【解析】材料中韩非子阐述法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讲是“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也就是利用民众对利弊的态度来统治臣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排除A、B选项。

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应该是自私自利的心理。

3.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法不阿贵,以法治国2.下列观点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人无有不善”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④“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①④3.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5.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6.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7.下列人物的思想不存在继承关系的是(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C.墨子—韩非D.二程—朱熹8.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观点正确的评价是( ) A.分别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 B.都为统治阶级服务C.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D.都体现民主意识9.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四校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无论是朱熹的“义理之学”,还是陆九渊的“心学”,他们都跳出了汉唐注疏之学的藩篱,转而以学术经世为旨归。

这一转变()A. 表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个性解放B. 继承发展了朴素辩证法思想C. 有利于积极进取时代精神的形成D. 借鉴了佛道禁欲主义的思想2.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

下表是某老师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国家权力传统思想启蒙思想权力来源君权神授①权力构建集权、专制②权力归属主权在君③A. ①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自然权利B. 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C. ①为自然权利,主权在民②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③为社会契约D. ①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②为自然权利,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3.意大利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

这是因为它()A. 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B. 猛烈攻击基督教教义,主张“教随国定”C. 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提倡“人性”D. 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4.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军事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文学革命等,与此观点相应的史实说明正确的是()信息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军事革命战场开始使用火炮等火药武器商业革命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繁华商业街能源革命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文学革命苏轼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②④⑤5.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答案】A【解析】仁者爱人,民贵君轻是儒家思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道家思想,兼爱非攻,节用尚俭是墨家思想,法不阿贵,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故选D,排除ABC。

2.下列观点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是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人无有不善”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④“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结合选项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的是民贵君轻思想,与题意相符,①正确。

“人无有不善”是指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与“民本”思想无关,②错误。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强调的是君舟民水思想,与题意相符,③正确。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指人的本性是恶的,与“民本”思想无关,④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②④错误,排除ABD,所以选C。

3.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与此密切相关的是A. 宗法制B. 禅让制C. 分封制D. 世袭制【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明节祭祖是对祖先的怀念,突出了血缘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故A项正确;禅让制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的制度,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B项排除;分封制是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血缘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世袭制,故D项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了宗法制的特点,清明节祭祖突出了血缘关系,这就符合了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特点。

2.“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

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材料中实现“法令由一统”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秦大臣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平定天下、统一政令这些功绩的高度赞扬,认为秦始皇功劳超过了上古贤明君主—三皇五帝,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

江西省南昌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一、单选题:共25题1.《仪礼·觐礼》曰:“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联系紧密B.被分封的既有同姓也有异姓贵族C.区分伯舅关系以便扩大周的疆域D.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之间可联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根据材料中“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大国,则曰伯舅。

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日叔舅”说明当时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关系密切,故A项正确;材料主题并非强调分封的对象,故B项错误;区分伯舅关系主要是区分同姓和异性,并非为扩大疆域,故C项错误;D项材料未涉及,故排除,故选A。

2.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

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

这种现象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材料中老子和孔子对欲望的解释,主要是针对社会的上层,并不能说明当时个人私欲膨胀,故A项错误;当时我国的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道家倡导“少私寡欲”,孔子也提出“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说明二者存在一定的联系,故C项正确;要求人们减损欲望,并未导致贵族社会的瓦解,故D项错误。

3.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

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

这种变化表明A.统治疆域的扩大B.中央集权的加强C.北方经济的衰落D.政区细化的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材料中反映的是郡的统治范围的变化,不是统治疆域的扩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郡控制的地区范围不断缩小,说明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中南方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说明中央对其控制的加强,不能说明北方经济的衰落,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郡的统治范围的变化,不是政区的细化,故D项错误。

江西省南昌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十七中、实验中学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无论是朱熹的“义理之学”,还是陆九渊的“心学”,他们都跳出了汉唐注疏之学的藩篱,转而以学术经世为旨归。

这一转变A. 表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个性解放B. 继承发展了朴素辩证法思想C. 有利于积极进取时代精神的形成D. 借鉴了佛道禁欲主义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宋明理学以学术经世为主旨,揭开了以儒家圣人之学服务于国家、社会的时代序幕,这种文化的熏染对形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影响极深,故C项正确。

宋明理学压抑人的个性,A项不合史实,排除;B、D两项中“朴素辩证法思想”和“禁欲主义"题干信息无从体现,故排除。

2.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

下表是某老师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A. ①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自然权利B. 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C. ①为自然权利,主权在民②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③为社会契约D. ①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②为自然权利,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答案】B【解析】【详解】天赋人权强调权力为自然赐予,自然权利说强调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两者都否定君权神授,故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它和三权分立一样,都是反对专制的思想武器,故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强调权力源于人民而非君主,以此否定主权在君,故③为主权在民,所以B选项正确。

3.意大利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

这是因为它A. 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B. 猛烈攻击基督教教义,主张“教随国定”C. 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提倡“人性”D. 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薄伽丘的《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具有人文主义特征。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据此可知,西周A.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 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周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以及对异姓诸侯王通过联姻的方式加以笼络,体现了其利用血缘关系巩固统治的特征,C符合题意;西周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AB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通过姻亲关系笼络异姓诸侯,而不是打击,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西周政治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的理解和掌握,依据材料归纳出西周政治的特点。

2.井田制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董仲舒曾大加赞赏,以儒家自居的王莽改制也试图恢复井田制,直到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也对这种制度称慕不已,这种现象根本上反映了A. 儒家学者的复古主义B. 井田制是一种适合古代中国的制度C. 井田制是仁政的标志D. 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不能买卖;而董仲舒、王莽、朱熹等在井田制被废除后仍对其表示认可,主要是因为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税收以及百姓的生计,D项正确。

儒学不断发展,儒家学者也在不断丰富其理论,而非一味复古,A项错误。

井田制的实行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当历史背景发生变化,就会产生不适应的情况,B项错误。

仁政要求以德治民,井田制只是土地制度的一种,是一种具体措施,并不能成为仁政的代表,C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十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3月考试卷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 《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司马迁收录关于黄帝的传说写入《史记》,古代传说是史料的来源之一,判断B项正确。

A项材料无法体现。

C、D项说法错误,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现的文物。

【考点定位】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史学常识2.出土文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下列出土文物,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河南安阳的涂朱牛骨②山西夏县的半个茧壳③山西浑源的青铜牛尊④河北定州的竹简《论语》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①③④D. ②①④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属于商朝的甲骨文;②山西夏县发现的半个蚕茧,中国丝绸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5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③图中的青铜牛尊带有鼻环,可以判断出此时应已经出现牛耕,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④河北定州的竹简《论语》是西汉时期的,故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故C选项正确;材料中最早产生的是山西夏县发现的半个蚕茧,这个至少可以追溯到5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应该是排列第一位,故A和B选项错误;图中③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牛耕,④是河北定州的竹简《论语》是西汉时期的,因此③比④产生时期早,故D选项错误。

3.殷商时期,人们占候云气、祭祀神灵以求福佑。

西周时期,统治者认为“天命靡常”,专门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

材料体现了西周A. 因朝代更替而否定天命神意B. 君主集权强化祖先崇拜C. 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D. 祭祀活动巩固宗法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周的天命观。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的统治者以史为鉴,认识到天命并非恒常不变,不是获得了就可以一劳永逸,而是因人而变。

天不再只是毫无条件地庇佑本族,而是眷顾有德行的人,因而“专门修筑灵台、设置职官观天望气,以指导政务修行”,这体现了西周重制度人事以顺应社会变迁,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周天命观念的变化,并未否定天命神意;B选项错误,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是贵族政治,没有建立君主集权;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西周天命观念的变化,强调“以德配天”,与宗法制度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4.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

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A.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B. 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C. “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D. “君权神授”思想萌芽【答案】A【解析】材料“祖”为宗庙体现出宗法制思想,“社”为社稷体现出分封制度思想,二者是维系西周政治特征,体现出“家国一体”的思想,A正确;等级森严不符合材料内涵,B错误;“天人合一”思想不符合主旨,C错误;材料体现出管理国家思想,不是君主权力来源,D错误。

点睛:5.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

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王弟”“周公长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6.《国语》有载春秋时“重耳拜土”的故事:公子重耳(晋文公)曾流亡卫国,向老农乞食,老农举起土块给他,重耳大怒,随从却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听后立即叩头拜谢,领受泥土而去。

这则故事可以印证A. 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B. 井田制度仍然影响深远C. 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D. 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受泥土”寓意着“封邦建国”中所含诸侯接受“土地”意思相近,因此“领受泥土而去”体现了封邦建国观念根深蒂固,故A选项正确;井田制春秋时期已经开始瓦解,且井田制重在土地国有,与题目中授土给诸侯的意思相反,故B选项错误;晋文公并非敬畏土地和农民,而是敬畏这是“上天的恩赐”,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敬畏土地与农民的信息,故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领受泥土而去”的封邦建国的思想,无法体现重农思想已经初步萌芽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

7.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D.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的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在分封制下,诸侯的“国”与卿大夫的“家”“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只能效忠其中一个“国”或“家”。

这实际上揭示了分封制包含了国家分裂的因素。

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

BD与题意不符,C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8.1965年,山西侯马市出土了春秋时期晋国官方文字记载的《侯马盟书》,出现了要求宣誓效忠盟主,一致讨伐敌对势力的宗盟类约信文书。

据统计,出土的文物有500件之多,其中人事方面的内容大大超过诅咒、卜筮;参盟人有152人之众,且有许多“寻盟”(反复举盟)的现象。

这种现象A. 推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出现B. 体现了“重民轻天”观念开始产生C. 晋国分封制的瓦解D. 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出现了要求宣誓效忠盟主,一致讨伐敌对势力的宗盟类约信文书”“参盟人有152人之众,且有许多‘寻盟’(反复举盟)的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混战、相互倾轧的斗争,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故D选项正确;材料中“出现了要求宣誓效忠盟主”而不是效忠于周天子,“一致讨伐敌对势力的宗盟类约信文书”说明当时诸侯之间混战的“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当时已经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的信文书主要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混战,礼崩乐坏的趋势,没有体现“重民轻天”观念,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通过晋国末期上层政要的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中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即C选项不是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故C选项错误。

9.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 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B. 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C. 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D. 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答案】D【解析】从材料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中可以看出,东汉末年,察举制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与设计之初相背离,故D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唯一标准”;B项错误,选官制度的发展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察举制在不断走向末路。

10.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

这反映了汉代A. 倡导愚孝思想B. 强化宗法伦理C. 确立儒学正统D. 重视文化教育【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说明统治者试图通过强化宗法伦理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步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1.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B. 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C. 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D. 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答案】C【解析】由材料“西汉以前…..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

”说明东汉以前家族关系影响政治关系,东汉以来,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故选B;材料表明宗法族群观念的淡化,排除A;材料与疆域无关,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皇宫朝向得以固定,无关宫殿模式,排除D。

12. 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 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 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 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 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答案】C【解析】孔子著《春秋》和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应结合汉武帝时代强化“大一统”的时代背景突出这两个文化贡献的价值。

从而先排除A(郡县、行省)、D(均田制)两项,再排除B(法家)。

13.陈寅恪先生在《陏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A. 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B. 家学体系弊端日显C. 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D. 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答案】C【解析】据材料“自汉代……学术中心移于家族……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家族”、“士大夫”指世家大族,而九品中正制也被世家大族所垄断,故材料可以推理出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故C项正确;“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说法不符合材料“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家学体系弊端的问题,故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世家大族的儒学教育,不是儒学渐入普通百姓家,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